中国中医科学院 - 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档案管理办法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据 。 自“八五 ”以来 ,在 “痰瘀相 关 ”和 “痰瘀 互 结” 学 科 发 展 相 关 的 重 大 理 论 问题 与 方 法 论 问
理论 研 究 、健 脾 化痰 祛瘀 法 治 疗 高脂 血 症 和 冠 题 ;对 古 今 临床 与 科 研 实践 ,进 行 具 有 创 新 性
心病 研 究 方 面 ,取 得 了具 有 重要 理 论 意 义 和 临 的理 论 升 华 和 理 论 综 合 。 运 用 传 统 研 究 方 法
研 究 方 面居 于领 先 地位 的 国 家级 中 医基 础 理 论 医药 治疗 艾滋 病研 究 的“八 五 ”、“九 五 ”、“十 五 ”
研 究机 构 。 建所 以来 ,共承 担 国 家级 、部 局 级 以 攻 关课 题 和 科技 部 公 益 研 究课 题 ,研 究成 果及
上科 研 课题 120余 项 ;获得 国 家级 、部 局 级 科技 临床 经验 ,在 国 内外 广 泛 用 于艾 滋 病 的 临床 治
20世 纪 80年代 ,中 医基 础 理论 研 究所 围绕 确 了 专 业 方 向 、发 展 目标 、重 点 领 域 ;通 过 结
“脾 一津 一痰 一湿 ”和 “肝 一血 一风 一瘀 ”两 大 构 调 整 、人 员分 流 、机 制 转 换 、制 度 创 新 ,使 研
研 究领 域 ,组 织 多 学科 协 作 研 究 ,得 到 国 家 “七 究 所 步 入 了全 面 发 展 的 新 阶 段 。研 究 所 的主
来 ,在人 才培养 、学科 建设 、科 学研 究、学术 交 在 非洲坦桑尼 亚和 国内各地 ,开展 中医药治疗
流 、学术 期刊 等 方 面 ,取得 了显著 的成 就 。 目前 , 艾滋病 研 究 。1991年 一2005年 间 ,中 医基础 理论
《多维度多准则中成药综合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解读:评价指标权重
·药事管理·《多维度多准则中成药综合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解读:评价指标权重Δ张海力*,刘斌,王巍力,曹文杰,杨一玖,胡紫腾,陈雅馨,梁宁,李慧珍,车前子,宗星煜,陈昭,王燕平,史楠楠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中图分类号 R288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4)07-0773-05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07.01摘要目的对《多维度多准则中成药综合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中“多维度多准则中成药综合评价技术指标体系(第一版)”的权重确定方法与结果进行详细报道和解读。
方法根据层次分析法及专家赋值权重法所计算出的综合权重值进行归一化运算,获取指标的客观权重。
结果当前中成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6个一级维度权重结果显示,其权重排序为有效维度>安全维度>标准维度>应用维度>科学维度>经济维度,权重值分别为0.2810、0.2685、0.1958、0.1073、0.0961、0.0513,与当前大多数研究结果一致。
结论本指标体系权重确定过程科学合理、方法明确、解读清晰,值得进一步优化研究和广泛应用。
关键词中成药;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专家赋值权重法Interpretation of the Guideline for Multi-dimensional and Multi-criteri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weighting of evaluation indicatorsZHANG Haili,LIU Bin,WANG Weili,CAO Wenjie,YANG Yijiu,HU Ziteng,CHEN Yaxin,LIANG Ning,LI Huizhen,CHE Qianzi,ZONG Xingyu,CHEN Zhao,WANG Yanping,SHI Nannan(Institute of Basic Research in Clinical Medicin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a detailed report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method and results for determining the weights of the technical indicators from the “multi-dimensional and multi-criteri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irst edition)”stated in Guideline for Multi-dimensional and Multi-criteri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METHODS Normalization calcul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the comprehensive weight values calculated by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expert weighting method to obtain the objective weights of the indicators.RESULTS The weight results of the six primary dimensions in the current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showed effectiveness dimension>safety dimension>standard dimension>application dimension>scientific dimension>economic dimension,with weight values of 0.2810,0.2685,0.1958,0.1073,0.0961and 0.0513respectively,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most researches currently. CONCLUSIONS The process of weight determination in this indicator system is scientifically reasonable,with clear methods and clear interpretations, and is worthy of further optimization and widespread application.KEYWORDS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expert weighting method中成药是我国医疗体系必不可少的治疗药物,其产品种类繁多、临床应用广泛、涵盖科目多,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确有疗效,但目前仍存在临床价值评估不清等问题。
面向临床的中医古籍数字化问卷调查与分析
通过调查可知 , 绝大多数临床医生对于古籍 的
一
3 一 8
中医文献 杂 志
(4 的比例 已经超过 了使用传统古籍 的途径者 5 %) (6 , 4%) 但被调查者普遍反映在使用数字化古籍查
找 到相 关 知识 后 , 数 情况 下 还需 要 回到传 统 纸 质 多 古 籍 中进 行 核 对 , 后 标 注 文 献 出处 。简 言 之 , 然 当 前 数 字 化古 籍 主 要是 作 为 一种 初 级检 索 的 工具 , 而
定 。调 查表 内容 包 括 4 分 , 部 分别 是 : ①被 调 查者 基 本 情 况 ; 被 调查 者 对 古籍 重 要 性 的认 识 及使 用 情 ②
况; ③被调查者对古籍数字化产品的知晓和使用情 况 ; 临床科研工作者对中医古籍数字化建设 的需 ④ 求。
3调查 方 法 .
采用问卷调查法 , 要求被调查者以匿名 的方式 填写 调 查 问卷 。
选人古籍的临床价值者 占3%, 4 数据量者 占6 选 %, 人古籍 版本者 占4 选人古籍 专科 类文献覆 盖程 %, 度者 占3 %。关于古籍最佳的阅览形式 : 选择 简体 横排点校文本者 占6 %, 8 古籍原文 图片与繁体竖排 文本对照者 占2%, 3 古籍原文图片者 占9 繁体竖 %, 排文 本者 占O %。关于 数字化古籍 理想 的检索功 能 : 择 关键 词 检 索 者 占4 %, 文 检索 者 占 3% , 选 6 全 7 语义检索者 占 1%, O 知识元检索者 占7 %。关于数 字化古籍的辅助功能 : 选择原文摘录并 自动标注资
关 于 最 有 利 于 古 籍 数 字 化 产 品 推 广应 用 的形
中医药标准制定的程序和方法
适用范围 技术含量
预研阶段
工作主体:标准起草单位
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迫在眉睫
中医药科研成果是广大中医药科研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代表目前最先进的 中医药学术水平。
随着国家大力扶植和发展中医药,中医药的科研成果数量更是逐年增多。但 由于信息闭锁或其他各种因素影响,难以实现其应用的自身价值,造成社会 资源的巨大浪费。
文献检索
英文文献检 索
现存国内外 标准的查阅
与参考
- 文献评价 2个人独立评价,有分歧时讨论解决
• 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和排除 • 非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标准
• Meta分析类文献评价采用QUOROM 法
文献质量评 • 随机对照试验类文献评价采用Cochrane 简易法 价方法
标准的分级
中医药标准按适用范围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 • 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 • 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 • 可以制定行业标准
➢ 在公布国家标准之后,该项行业标准即行废止
• 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 • 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团体标准
筛选
每一篇文献由2人进 行评价
文献纳入排除结果
筛选出604篇文献进 行质量评价
三、中医临床指南评价方法
GB: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标
准 起
标准的编写体例
草
人
纳入的文献证据
标准讨论稿 标准编制说明
• 编制说明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工作简况:任务来源、协作单位、工作过程和主要起草人 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内容的依据,修订标准时应增列新旧标准水平对比 主要试验分析与综述报告,技术论证,预期效果 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 与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应当说明的其他事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0.07.21•【文号】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36号•【施行日期】2010.07.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为加强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总结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工作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与我局医政司联系。
附件: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二○一○年七月二十一日附件: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2010年7月目录前言第一章管理体系及职责第二章人员管理第三章临床护理实施第四章质量评价前言中医历来高度重视护理。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理念,突出强调了护理在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护理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技术方法和服务流程。
中医护理工作,是中医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体现中医特色优势的重要方面。
为推动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扎实开展,提高中医医院中医护理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促进中医护理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组织编写了《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简称《指南》)。
《指南》适用于各级中医医院,围绕突出中医特点,加强中医护理工作提出要求,常规性的、西医护理的内容以及对中医特色优势发挥影响不大,关系不密切的在本《指南》中不涉及。
《指南》主要针对做好中医护理工作的关键环节,从管理体系与职责、人员管理、临床护理实施、质量评价等四方面,在总结全国中医医院经验基础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结合中医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而制定,以指导各中医医院的中医护理工作。
文献查阅原则及查阅举例
h ttp:// 地 址:四川省成都市 人民南路四段51号《中药 药理与临床》编辑部 邮政编码:610041
Email: 81888465@ 地址:广州市中山二 路24号中粤大厦10楼 《中药材》杂志社 邮编:510080
《中成药》
《中成药》创刊于1978年8月,上海市卫生局主管,国家食 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 会主办,月刊。 (美国)CA化学文摘数据库收录,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 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收 录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 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并获得首届中国学术期刊 《CAJ-CD规范》优秀期刊奖。1999年1月进编《中国学术 期刊(光盘版)》,2010年5月入编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 区医学索引(WPRIM)。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 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成药》在中医学与中药学类111种期刊中排名第6, 为权 威期刊(A+ )。
——2014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药学学报 中国药学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 中国新药杂志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药物分析杂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R9 药学类核心期刊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毒理学杂志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4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中国药房
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 数据库”,入选的期刊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受国家科技部委托,按照美 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期刊引证报告》(JCR)的模式评 选。科技期刊较“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入选比例大 生物医学类期刊前者2004年选取了499种,后者仅选取222 种。该机构每年评1次,评上的期刊称号有效期为2年。这 是统计源期刊最权威的说法,并具有核心期刊的意义,在国 内的运用相当广泛。
倾向性评分法分析真实世界脉血康胶囊治疗创伤性疾病的疗效
的主要适应证之一。 真实世界研究(RealWorldStudy,RWS)是在临
床现实 医 疗 环 境 之 下 开 展 的,是 将 现 实 世 界 数 据 (RealWorldData,RWD)通过 RWS产生现实世界证 据(RealWorldEvidence,RWE)的 研 究[4]。 医 院 信 息管理系统 (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数据 库是医疗电子数据库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诊疗活动
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医学研究的重要机构之一。
研究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玉桥南路,占地面积约20余万平方米,拥有18个科研实验室和近600位科研人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所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以及生物技术等多个方向。
研究所拥有一流的科研条件和设备,包括细胞培养、基因测序、动物实验等多个实验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优越的科研环境。
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所在医学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
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疾病等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研发了多种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案,提高了我国医学水平。
研究所还与国内外多个科研机构和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多项国际合作项目。
通过与国际知名科研机构的合作,研究所加强了科研交流与合作,提高了研究水平。
除了开展科研工作,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所还注重人才培养。
研究所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所工作和学习。
此外,研究所还培养了大量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为我国医学科研队伍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所致力于推动医学科研的创新和发展,为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未来,研究所将进一步扩大
研究领域和深化科研合作,为促进医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体系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医医院临床路径考核管理办法试行(最新)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级医院评审细则和市卫计委千分制考核的要求,推进临床路径工作开展,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缩短患者住院天数,提高诊疗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和住院费用,通过诊疗、护理标准化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医院经过充分讨论,制定了“临床路径考核管理办法”,现下发给你们,在执行过程中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以书面形式报考核办公室。
一、考核要素和指标?各科参与考核的临床路径病种完成情况及各病种入径率≥60%、完成率≥70%、临床路径管理记录本记录情况,完成质量为考核要素。
二、考核办法??实行按月考核,采取月底考核和平时考核相结合,要求各科每月必须完成所有参与考核的临床路径病种,入径率和完成率及相关文件的登记书写且保证质量。
医务科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抽查入径病例是否与上报表单相符,及路径各项流程质量完成情况。
由质控科对各科室入径率和完成率月终进行考核汇总。
三、奖惩办法??1.奖惩原则。
以是否完成所有参与考核的病种且满足各病种入径率≥60%、完成率≥70%为奖惩基础。
2.奖惩细则。
(1)对未完成入径率60%的科室扣除科室当月考核得分1.5分。
(2)对完成率未达标(≥70%)的科室扣除科室当月考核得分0.5分。
(3)对登记记录不全或管理不规范的科室酌情扣分,该项目分值1分。
(4)科主任考核按相同内容及分值进行考核。
(5)对全部指标完成的科室及科主任奖励考核分值2分.(6)每月在《医院管理信息》上对各科室完成情况进行通报。
(7)当年度累计超过三个月未完成指标的科室和科主任、科秘书不得评优选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有关要求,我局将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
中医真实世界数据采集操作规范
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T/CACM XXX—2018中医真实世界数据采集操作规范Standard for collection operation in real world data of Chinese Medicine(稿件类型:公开征求意见稿)(本稿完成时间:2018年11月16日)201×-××-××发布 201×-××-××实施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目次前言 (I)引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及定义 (1)4. 数据采集原则 (2)4.1. 真实性 (2)4.2. 完整性 (2)4.3. 规范性 (2)4.4. 可追溯性 (2)5. 构建数据库 (2)5.1. 数据库设计原则 (2)5.2. 数据库设计 (3)5.3. 数据库实施 (3)5.4. 数据库测试 (3)6. 选择数据源 (3)6.1. 选择原则 (3)6.1.1. 关键变量可及 (3)6.1.2. 观察周期完整 (3)6.1.3. 样本量充分 (4)6.1.4. 隐私保护恰当 (4)6.2. 选择范围 (4)6.3. 采集质量控制 (4)7. 采集数据 (4)7.1. 回顾性数据库采集 (4)7.2. 前瞻性数据采集 (5)7.3. 健康监护设备数据采集 (5)8. 数据汇交 (5)9. 数据描述 (5)附录A研究文件归档与保存 (6)参考文献 (7)前言《中医真实世界研究数据采集操作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定的规则起草。
本规范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提出。
本规范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本规范起草组负责人:谢琪、刘春、刘保延。
中医临床治疗性研究方案优化指标体系信度的评估
项 目 “ 大疑难疾病 中医防治研究”课题 的中医临床研究方案优化专 家评价资料为基础, 用概化理论 的方法研究 中 重 应 医临床治疗性研究方案优化指标体 系的信度 。结果 中医临床治疗性研 究方案优化指标体 系的概化 系数为 0 8 , . 9 可
靠性指数为 0 8 。结论 中医临床治疗性研究方案优化指标体 系具有较 高的信度。 .3 关键词 :中医治疗学 ;概化理论;方案优化;信度
1 1 明确测量对象及测量 目标 .
测 量 对 象 为 “ 一 五 ”国家 科 技 支 撑 计 划 “ 大疑 难 疾 病 十 重
术而发展起来 的测评理论 。借助 方差分析技术,概化理论将 被试变异与总体变异 的比例 界定为测验 的信度 , 主要有两大部
分 ——概 化 研 究 ( 究 ) 决 策 研 究 ( 究 ) G研 究是 在 观 测 G研 和 D研 。 全 域 上 , 究 者 对 所 有 侧 面 和 测 量 目标 以及 它 们 之 间 的 交互 作 研 用 作 变 异 分 量 估 计 的过 程 ;D 研 究 是 研 究 者 在 概 括 全 域 上 , 对
表 2 方差 成 分
4 2 在特定 的概括全域 上估 计测验的概化 系数或可 靠性指数 .
我们假定, D研 究时的测量结构和模式与 G研究 时的结构
和 模 式 一 致 , 在 重 点 考 察 概 化 全 域 中 评 价 表 测 量 层 面 的样 本 一 现 容量 对 测 量 信 度 的 影 响 。考 察 评 价 表 的题 目数 量 与 测 量 误 差 、 测量 信度 等 的 关 系 。见 表 3 图 1 、 。
18 4 份专 家评价表做 为样本 资料 。
1 5 变 异 数 分 析 .
1 5 1 变异数的分解 ① o P研 究方案的变异分量; 0 () .. () ② i
《真实世界针灸临床研究数据管理规范》的编制与解读
《真实世界针灸临床研究数据管理规范》的编制与解读吕晓颖;李洪皎;王超;王启桢;岳俐宏;刘佳;何丽云【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24(19)7【摘要】随着中医药标准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由于真实世界临床研究理念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重视从真实世界获得数据,以解决医学问题。
针灸临床试验由于实施盲法存在一定困难,使得随机对照研究并不好开展,因而越来越多地转向真实世界研究。
真实世界数据主要来源于医院信息系统数据、登记研究数据、医保支付数据等多个数据源,相较于“金标准”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真实世界数据在大多数情况下缺乏记录、采集、存储等流程的研究质量控制,数据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临床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数据管理是提高数据质量的重要途径,故《真实世界针灸临床研究数据管理规范》的诞生对于真实世界针灸临床研究的规范性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通过详述该规范的编制原则、方法、过程及具体内容和在编制中的思考过程,希望帮助读者深刻理解该规范的内容,将该规范应用于数据管理实践,提高研究数据质量。
【总页数】5页(P917-921)【作者】吕晓颖;李洪皎;王超;王启桢;岳俐宏;刘佳;何丽云【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相关文献】1.中医药临床数据管理将更规范中医药临床试验中央随机及数据管理系统开发应用研究通过鉴定2.《使用非结构化电子健康数据开展真实世界比较效果和安全性研究的报告规范》要点解读及思考3.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临床疗效4.循证医学、真实世界研究在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5.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探讨针灸临床研究的思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坚持中西医结合创建新医药学理论——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病证关联研究课题组
情粹 .对中 医药学 的继承和创 新 .
中国 中医科 学院临床基础 所病证 关
们中华民族永恒 的主题 。医学的重 联研 究课题组在 吕爱平教 授的带领 下 .
为他开展 疾病 的中医证候分类 科学{
务之 一是 对 患 者 进 行 分 类 。现 代 生 在 中西 医 结 合 医 学 科 学 基 础 研 究 的 大 舞 提 供 了 良好 的 基础 和 条件 。
、
上 .利 用现有 临床疗效评价 方法所 得 的
结果。
RI *
I er aton Pl nt M e nt n af i a a di c
、
为了找到正确 反映 中医疗效 的评 价 方法 ,课题 组首 先提 出 从 一种治疗 方 法临床试验 后 出现 的有效 与无效人群 的 差别之 中找到规律 ,再利用 这些规律 进 行 多次 临床 试验 ”才是符合 中医辨证 论
刊 .包 括 I n l i l n c mmuoo c I ga v
CI c Chm ia i a ni i c Ac a t
、
J rE oun
证 ”。研究结果表 明 :中医证候分类 的 理 论 能够 推 动 现代 生物 医学 的 创 新研 究 。另外 中医认 为 不 同疾 病之 间可 能存在 同一证候 ( 异病同证 ) ,该课题
丢的 证 候 结 合 诊 疗 模 式 已 经 成 为我 获 得 者 。 1 8 年 毕 业 于 江 西 中 医 学 院 , 3 9
关 联 对 患者 进 行 深 入 细致 的 中医i
} 中国人 学
2 1 年第8 00 期
分类 研 究 .为患 者 提 供 更 为准 确 的 中 西 医结 合 诊 断和 分 类 ,为选 择 更 为精 准的治疗方 案提供诊 断分类 学依据 。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编制说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办公室二〇一三年九月二日目录一、任务来源 (1)二、工作组简况 (1)三、主要工作过程 (2)四、标准编制的原则 (5)五、技术内容的确认方法与依据 (7)六、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9)七、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9)八、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10)九、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10)十、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10)附件1专家论证会会议纪要 (11)附件2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写技术规范意见汇总及处理情况(5月3日专家论证会) (23)一、任务来源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定程序、方法、结构,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达的中医药标准化项目计划,中医药标准化共性技术研究-中医诊疗标准技术操作规范(任务编号:ZYYS-2008[0027]),资助开展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共性技术的研究。
通过3年的研究,已经具备了制定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通则的基础和条件,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达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通则及技术方法(任务编号:ZYYS-2011[0011]),开展《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的撰写。
二、工作组简况(一)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承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协作单位:北京中医院大学东直门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院大学东直门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负责完成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写的程序和方法,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办公室负责完成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结构及最后的统审、定稿。
(二)工作组组成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工作组由吕爱平为组长,多年从事中医标准化研究、管理工作的中青年骨干组成。
南京中医药大学工作组由汪受传、赵霞、虞舜、陈争光、戴启刚、徐珊组成,东直门医院工作组由高颖为组长,参与过脑梗死指南编制的中青年骨干组成。
关于中医病名、证候、症状、体征、病状、临床表现等术语规范化_Standardization_of_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21, 10(6), 762-766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21 in Hans. /journal/tcm https:///10.12677/tcm.2021.106105关于中医病名、证候、症状、体征、病状、 临床表现等术语规范化王志国,李思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规范标准中心,北京收稿日期:2021年9月27日;录用日期:2021年11月1日;发布日期:2021年11月8日摘要 目的:促进中医病名、证候、症状、体征、病状、临床表现等术语分类规范化。
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明确上述术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给出作者相应的建议。
结果:症状术语最为混乱,症状、体征未严加区分,尚无症状、体征术语标准等。
结论:规范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达成共识,养成习惯,坚持遵守。
病名、证候、症状、体征、病状、临床表现这几个术语的内涵有一些共性,就是都与疾病有关,用于描述、记载或诊断疾病,但临床上存在使用混乱,界限不清的问题。
虽然内容完整准确是学术成果的基础,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内容分类的规范,名词术语的统一也成为必然,这有利于查询和检索。
本文的目的就是明确以上术语的内涵,推动术语分类规范化。
关键词病名,证候,症状,体征,病状,临床表现,规范化Standardization of TCM Terms Such as Disease Names, Syndromes, Symptoms, Signs, Symptom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Zhiguo Wang, Siting LiStandard Center of Institute of Clinical Basic Medicine of Chinese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Received: Sep. 27th , 2021; accepted: Nov. 1st , 2021; published: Nov. 8th , 2021AbstractObjective: To promote the classific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TCM terms such as disease names,王志国,李思婷syndromes, symptoms, signs, symptom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Methods: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above terms were clarifi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were given. Results: Symptom terminology is the most confusing, symptoms and signs are not strictly distinguished, and there is no standard of symptom and sign terminology. Conclusion: Standardization is a long-term process, and it is necessary to reach con-sensus, form habits and adhere to them. The connotations of the terms disease name, syndrome, symptoms, signs, symptom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have some commonalities, that is, they are all related to diseases and used to describe, record or diagnose diseases,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clinical use, such as confusion and unclear boundaries. Although the integrity and accuracy of content are the academic foundation,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content classification and the unification of terminology have become inevitable, which is beneficial to query and retrieval.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larify the connotation of the above terms and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erminology classification.KeywordsDisease Name, Syndrome, Symptom, Signs, Disease Statu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Normalize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病名、证候、症状、体征、病状、临床表现这几个术语的内涵有一些共性,就是都与疾病有关,用于描述、记载或诊断疾病,但临床上存在使用混乱,界限不清的问题。
中医药科研成果向标准转化方法研究
中医药科研成果向标准转化方法研究宇文亚;韩学杰;吕爱平;王丽颖;史楠楠【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年(卷),期】2013(000)008【摘要】如何促进中医药科研成果的转化是中医药科研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科研成果向标准转化既有利于提高标准的技术含量,又有利于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中医科研成果向标准转化的方法学研究是《中医药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的重点任务。
据此,本文根据《中医药标准制定管理办法》(试行),提出中医药科研成果向标准转化的七大步骤---开展相关科学研究、进行必要的专家论证、提出新工作项目建议、审议新工作项目建议、起草中医药标准、审查中医药标准、发布中医药标准,为中医药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借鉴。
【总页数】3页(P1847-1849)【作者】宇文亚;韩学杰;吕爱平;王丽颖;史楠楠【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03【相关文献】1.实施标准化科技创新战略将创新技术和科研成果转化为标准 [J], 付长虹2.浅谈科研成果转化为标准的转化机理 [J], 王婷3.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融合探索 [J], 王莹; 宋囡; 杜莹; 谷丽艳; 吕美君; 曹媛; 冷雪4.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模式探索——以江西中医药大学为例 [J], 万娜; 聂亦然; 潘玲玲; 吴亚芬5.以茶叶科研成果转化为例谈科研成果应用转化在高职院校的推广研究 [J], 段辉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真实世界研究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中医真实世界研究技术规范编制说明提出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归口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规范起草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要执笔人:王斌、周洪伟、曹馨宇、郭玉峰、史华新、刘佳、余海滨、忻凌、陆丽明、高铸烨、谢琪、魏戌、张妮楠二〇一七年十月目录一、工作简况 (1)(一)任务来源 (1)(二)目的意义 (1)(三)制作单位 (1)(四)主要工作过程 (1)(五)主要起草人员 (2)二、确定团体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的论据 (2)(一)主要编制依据 (2)(二)编制原则 (2)(三)主要技术内容 (3)三、主要编制过程 (4)(一)组建规范编制工作组 (4)(二)系统收集相关材料 (6)(三)编制技术规范 (6)四、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7)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7)六、贯彻团体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7)七、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7)附件一: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立项批文 (8)附件二:专家意见汇总及处理情况 (9)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中医真实世界研究技术规范》于2017年5月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作为团体标准立项。
(二)目的意义编制《中医真实世界研究技术规范》,规定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开展中医临床研究的方法,指导中医真实世界研究,以期有利于促进中医真实世界研究质量的提高,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三)制作单位《中医真实世界研究技术规范》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提出,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单位合作编制。
(四)主要工作过程本技术规范的编制,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进行,研究技术路线图如下:本技术规范的编制过程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主要阶段时间进度工作安排及内容项目申报2017.4 中医真实世界研究技术规范项目申报立项项目启动2017.4.22-23 召开项目启动会,成立标准起草组撰写规范草案2017.5-2017.7 讨论规范编制内容框架检索、收集文献等,形成规范草案主要阶段时间进度工作安排及内容撰写征求意见稿2017.8-2017.10 根据专家建议讨论、修改规范草案,形成征求意见稿撰写规范编制说明、明确规范推广应用方案等(五)主要起草人员本规范主要执笔人:王斌、周洪伟、曹馨宇、郭玉峰、史华新、刘佳、余海滨、忻凌、陆丽明、高铸烨、谢琪、魏戌、张妮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档案管理办法一、总则第一条为充分发挥档案在促进学科建设、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的作用,并有效地积累各类档案史料,成为本所发展的重要依据。
根据国家有关档案管理法规及条例,结合《中国中医科学院档案管理办法》,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档案是指在从事科研、教学、党政管理以及其它各项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档案工作是所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也是衡量科研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必须全面贯彻国家档案工作法令、法规和各项方针政策,把档案工作纳入所里整体发展规划,纳入管理制度、纳入所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促进档案工作与所里各方面工作的协调发展。
第四条全所职工要认真学习并执行国家档案工作相关法规和制度,提高档案意识,自觉维护档案完整和安全。
二、组织机构、职责和任务第五条按照档案集中统一,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所档案室,并配备专门档案员;科教处、所办公室配备一名兼职档案员。
档案室在所长指导下,开展档案业务工作;科教处、所办公室协助档案室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所档案室的主要职责:集中统一管理本单位在科研、教育和党政管理中形成的档案。
所档案室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法规和条例;制定本单位档案工作的各项制度;指导和协助做好档案收集、整理、分类等工作;积累和管理本单位档案,保证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并对各类档案进行科学管理,开展档案的提供利用工作。
科教处的主要任务是:接受、检查与归档各科研项目或课题组的科技档案;收集、整理归档本处的科研、教学管理档案。
所办公室主要任务是:收集、整理归档党务、行政管理档案。
三、档案管理第七条我所形成的各类档案,既是所工作的真实记录,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必须按照规定归档移交。
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长期滞留或据为己有。
对于非职务活动中形成的重要文件材料,档案室可采取征集、代管等形式收集保管。
对于捐赠档案的部门和个人,应尊重其权益。
第八条充分发挥行政监督职能,严格把好项目鉴定验收、成果上报等关口。
在进行项目鉴定验收、申报成果前,应有业务主管部门兼职档案员对形成的材料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和加盖公章,凡是文件材料的项目不完整、不准确或未经系统整理的,一律不予验收和上报。
项目获奖后,项目负责人应将申报材料、获奖证书或复印件,一并交到科研处,由科研处负责归档。
第九条几个单位协作完成的研究课题,由主持单位负责整理归档,协作单位应将自己所承担任务中形成的科研文件材料送交主持单位,自己保留复制件。
第十条与国外合作的研究课题,经协商在协议、合同中应明确科研文件材料的归档办法。
第十一条档案工作纳入科研、教学及各项管理工作,纳入个人工作职责范围,档案工作作为职工年终考核、聘任、晋升职务的依据之一。
对于因工作失职,造成损失者,取消其评优资格;情节严重者年度考核为不合格,并予以通报批评。
四档案立卷归档第十二条对各类不同载体文件材料的立卷归档,均应保持其文件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和有机联系,适当照顾保存价值,以能准确、全面反映本单位真实面貌和部门的主要职能活动,便于查找利用为原则。
第十三条实行职能部门、科研项目或课题组立卷归档制度,各类文件材料由形成部门、科研项目或课题组,按档案室制订的立卷归档范围、立卷要求进行整理立卷,并进行归档。
档案室应加强立卷归档指导工作,使立卷归档工作制度化。
第十四条凡在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对本单位和社会当前与长远具有查考作用、凭证作用和研究价值的文件材料,均属立卷归档范围(详见档案的归档范围)。
第十五条档案文件材料的保管期限划分为永久、长期和短期三种:1、凡是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对国家科技发展有长远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记录所内重要职能活动,反映所历史面貌的文件材料,均列为永久保管;2、凡是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反映所内较为重要职能活动,对本所和社会有长期查考利用价值的,列为长期保管,保管期限为十六至五十年;3、凡是局级课题和自选课题、反映所内一般职能活动,短期内对本所工作有查考价值的,列为短期保管,其保管期限为十五年以下。
第十六条档案文件材料的归档时间:1、科研项目或课题档案,应在项目完成,通过鉴定验收后两个月内完成立卷归档工作;2、教学档案应在教学或培训任务结束后两个月内完成立卷归档工作;3、科研管理档案、党政文书档案,应在每年六月底以前完成上一年度立卷归档工作;4、大型会议或重大活动档案,在会议或活动结束后,应立即归档。
第十七条档案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1、归档文件材料的种类、份数以及每份文件的页数,均应收集齐全完整,并组成保管单位。
2、卷内文件排列条理系统,组成的卷内文件是一个互有联系的有机整体。
3、案卷标题明确,案卷封面应当逐项按规定认真填写清楚。
4、凡归档的材料都必须用钢笔或毛笔书写规范,字迹清晰,严禁用铅笔、彩笔、圆珠笔书写,也不能用复写纸复写,以利于档案的长期保存。
5、档案的移交、接收必须履行相应的手续,填写移交清单一式二份,并由交接双方签名盖章。
五、档案保管和利用第十七条档案的保管必须配置专用库房,配备防盗、防火、防潮、防尘、防虫、防鼠、防磁、防高温和防强光等设施。
第十八条档案室要对档案进行科学分类、编号和排列。
切实做好各项档案保护工作,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档案的安全。
第十九条对保管期限已满的档案,档案室需要会同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鉴定,提出销毁或延长保管期限的意见。
将销毁的档案材料应登记造册,报经领导批准后,方可销毁。
销毁档案时必须有两人监销,批准人和监销人应在销毁清册上签字。
第二十条各类档案收进、移出、利用和销毁情况应进行统计,按照有关规定,将其结果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第二十一条对已归档的文件材料,未经许可和办理相应的手续,不得擅自涂改、撤换。
第二十二条对于符合开放利用条件的档案,其查阅利用需办理有关手续(详见档案借阅管理办法)。
六附则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其解释权在所档案室。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档案借阅管理办法档案室设有阅览室,提供检索工具,为科研和管理工作提供有效服务。
第一条借阅者只限借阅职能范围内的案卷,凡借阅非本权限的案卷需填写“档案借阅审批单”,经立卷部门同意,方可查阅。
第二条借阅档案时,需填写借阅登记表,原则只限在阅览室内阅读。
需要借出时,必须办理登记手续。
同时,对利用效果进行(预)登记。
第三条查阅档案时,不准圈划、勾点、污损、涂改、剪裁、抽换,更不准损坏、丢失,借阅人员要对档案的完整、安全和使用范围负责。
第四条查阅的档案,需要摘录、复印时,需按档案密级,另行批准。
严禁在未经负责人批准下,擅自摘录、复制、照相等违反规定的做法。
经批准后摘录、复印后的档案材料要妥善保管,不得丢失或转借他人。
第五条外单位人员查阅档案,需持介绍信,经主管领导同意后,方可查阅。
如需复印必须经立卷部门领导同意,方可复制。
第六条、凡经批准借出的档案限期为一周,愈期不还者,停止借阅,需续借者应重新办理借阅手续。
如发现案卷有损、缺页等现象,将按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七条档案管理人员对归还的档案详细检查,确认无误后办理归还手续。
如发现损坏、丢失等情况,应立即追查并报有关部门处理。
第八条档案室对违反规定借阅者,有建议通报权。
第九条本办法解释在档案室。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档案归档范围:档案整理的原则与要求档案整理的原则遵循档案的自然形成规律,维护档案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保证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便于保管和提供利用。
立卷:是把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按照其有机联系组成便于管理的单位。
立卷方式:(1)科技档案,以一个科研项目或课题进行组卷,由项目或课题组指定专人负责对科学研究中形成的文件与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立卷及归档。
(2)机关文书档案,以各管理部门为单位进行组卷,由承担管理工作人员负责对机关活动中形成的文件与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立卷与归档立卷的基本要求:完整的案卷是由案卷封皮、卷内目录、卷内文件、备考表组成。
案卷构成的每项内容都有要求,具体要求如下:卷内文件材料的排列次序(1)卷内文件材料要求文字材料在前,图样在后。
图样按目录或图号排列。
(2)文字材料的档案按问题、时间或重要程度排列。
密不可分的文件材料应放在一起归档,其排列顺序为:•批复在前,请示在后;•正件在前,附件在后;•正本在前,定稿在后;•定稿在前,历次重要修改稿在后;•结论性材料在前,依据性材料在后;•转发件在前,被转发件在后;•其他文件材料按时间顺序排列。
卷内目录的编制•序号:指该份文字材料或图样在案卷内的排列序号,序号应用阿拉伯数字从“1”起依次标注卷内文件材料件数的顺序;•作者:指该份文字材料或图样的直接编制部门或主要责任者或个人的姓名;•文号:应填写文件材料的文号或图样的图号、设备代号、项目代号等;•日期:指该份文字材料图样的编制日期;•名称:指该份文字材料或图样的标题(全称);•页号:填写每件文件材料的上标注的页号;•卷内目录排列在卷内文件材料首页之前。
卷内目录、卷内备考表不编页号。
卷内文件的编号卷内文件材料均以有书写内容的页面编写页号。
单面书写的文件材料在其右下角编写页号;双面书写的文件材料,正面在其右下角,反面在其左下角编写页号。
图样页号编写在标题栏外。
印刷成册的文件材料,自成一卷的,原目录可代替卷内目录,不必重新编写页号,与其他文件材料组成一卷,排在卷内文件材料的最后,将其作为一份文件填写卷内目录,应在备注中注明其材料的总页数。
卷内备考表卷内备考表的项目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组织案卷时,卷内文件基本情况的记载和说明,如图样、照片、文字材料等数量的记载,以及归档单位或案卷组织者对卷内文件完整、准确情况的说明。
这部分内容是由有关人员填写的。
另一部分是文件归档后,在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对有关该案卷变化情况的记载和说明。
这部分内容由档案部门的有关人员负责填写。
备考表排列在案卷内文件末页之后。
案卷标题案卷标题应简明确切,结构完整,体式一致。
一般应准确概括卷内文件材料的内容。
案卷题名可以是项目的名称、代号及其组件、部件、阶段的代号和名称。
案卷题名一般不超过80 字。
要求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归档案卷(1)案卷大小适宜纸张大小以A4纸幅为标准。
超过规格的图纸、图表等文件材料应采用手风琴方式进行折叠。
(2)案卷厚薄要适宜卷内文件的数量不应超过100个自然页,即100张A4幅面大小的纸张。
对同一问题文件数量多的,宜酌情适当分卷。
问题单一、文件数量少者可组成薄卷,严禁跨类组卷。
(3)卷内文件要齐全完整卷内文件应齐全完整,同一问题、同一事件对应的文件应全面。
(4)卷内文件保管期限要统一(5)认真详细填写卷内文件目录、备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