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23、京剧趣谈任务单

合集下载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京剧趣谈》课前导学任务单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京剧趣谈》课前导学任务单

第 7 单元第 21 课(节)班级: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课题:23、京剧趣谈学习笔记学习目标: 1.了解京剧中一些道具的来历和作用,理解亮相的特点和作用,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2.品味京剧的韵味,获得审美体验,激发对京剧这一国粹的喜爱之情;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资料介绍,了解更多关于京剧的知识。

课前导学一、预习课文二、了解京剧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还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甚至传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趟马由于京剧中多以马鞭来代替马,或作为骑马的象征,因此凡手持马鞭挥舞着上场后运用圆场、翻身、卧鱼、摔叉、掏翎等技巧连续做出打马、勒马或策马疾驰的舞蹈动作的组合就是京剧的趟马。

趟马的形式多样,一般用来表示人物骑马的心情,或用来显示人物的身份、性格和行动目的。

课堂检测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

1.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

( )2.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

( )3.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

( )二、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也可以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拓展延伸京剧的四大基本功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同时也是戏曲演员表演的四种基本功,通常被称为“四功”。

“唱”,指的是唱功;“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念”指的是音乐性念白;“打”则指的是武功。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京剧趣谈》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三套题)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京剧趣谈》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三套题)
(1)第①段写的是京剧艺术静态的亮相,这种艺术形式越发能显示
,越发能显示。第②段写的是的亮相,它的存在,是为了突显。
(2)片段主要表现的是京剧表演中的这一表现形式。
(3)用“”画出片段中能体现“太像杂技了”的句子。
4.品味国粹。
京剧是我们的传统艺术,京剧脸谱的颜色不仅是为了对人物面貌进行夸张的处理,同时也标志着人物的典型性格、气质特点。请为下面不同颜色的脸谱选择相应的性格。
4.奶奶正在跳广场舞,可是音乐______ ,原来是扩音器坏了。
三、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静,越发能显示武艺的高强,越发能显示必胜的信心。(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二、①透 ②尽 ③俗 ④戛 1.下课了,大家听到琴声,都情不自禁地围在办公室门口,把那里围了个风雨不透。
2.无边无际 自由自在
三、1.戛然而止 2.约定俗成
四、1.刀(枪)下场 动态的亮相 杂技 突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2.虚构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针,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纳鞋底儿,可以缝补衣服。
1.短中画“”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__句,在短文中有___________的作用。
2.根据短文内容连一连。
江苏 秦腔
陕西 汉剧
湖北 昆曲
3.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3 京剧趣谈-创新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3 京剧趣谈-创新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3 京剧趣谈-23.《京剧趣谈》创新教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中“驰骋、尴尬、虚拟”等几个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京剧表演的特点及运用的说明方法。

3.体会京剧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京剧吗?说一说你喜欢的京剧名段吧。

2.教师板书课题点明“趣谈”。

“趣谈”是什么意思?3.“京剧趣谈”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抓住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习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二、自学生字,读顺课文。

1.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新词及不理解的词。

不理解的词可在小组内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词语。

2.巩固练习,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检查学生理解词语的情况。

3.再读一遍课文。

看看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把它画出来,提出来和同学们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4.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读书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哪几种艺术特色?(一是利用虚拟的道具能表演得具有神韵,二是奇特的亮相表演能带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四、重点讲读,体会写法。

1.老师导语引入:作为戏曲表演,要在舞台上展示各种生活场景。

但是,舞台的空间总是有限的,要表现骑马的一个场景,应该怎样来实现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回答这个问题。

2.用虚拟的马鞭来表现骑马,成功吗?学生汇报,教师点拨指导:演员用马鞭来表演骑马很成功。

主要表现在:(1)骑马人特定和优美的姿态能鲜明地表现出来。

(2)马鞭拿在手里,演员可以很自由地做出各种动作,表示出各种意义。

3.京剧中有些虚拟的道具一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为了说明这个事实,作者举出了哪两个例子?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然后回答。

五、出示要求,自主学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第23课《京剧趣谈》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第23课《京剧趣谈》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京剧趣谈》选入教材本单元,旨在使学生感悟艺术的高妙,受到美的熏陶。

课文分两部分,作者的编写意图是想通过这两方面的介绍使学生对京剧这门艺术有一些了解。

第一部分《马鞭》是为了向学生介绍京剧表演中利用虚拟的道具来表现真实生活的特点;第二部分《亮相》是为了向学生介绍双方打斗场面的表现手法。

文章语言严谨,生动有趣,说理清楚,可读性强。

【作者介绍】徐城北,戏曲研究所研究员,1942年10月20日生于重庆,长于北京,肄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

曾在新疆和河北工作了15年,“文革”当中被迫在全国游走了22个省。

粉碎“四人帮”后专业归口,调回首都,在中国京剧院担任编剧,后转入学术研究,曾任该院研究部主任。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成果:多年专注于对京剧艺术及其背景进行学术研究。

著有《梅兰芳与20世纪》、《京剧与中国文化》、等各类著作共40余册。

经常进入戏曲实践和民俗背景当中进行探查,经常在国内外各类报刊发表文章,多次获奖。

【与文章有关的资料介绍】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组词。

彻()虚()维()凸()切()虑()唯()凹()二、补充四字词语。

无()无()()不透文质()()吞()咽三、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导语】《京剧趣谈》一文描述了京剧中的马鞭、演员亮相,展示了京剧独特的艺术魅力,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以下是wo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马鞭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

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

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

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

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

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绱鞋底,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

再比如宴席上的酒壶酒杯。

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

主人和客人举杯喝酒,一杯又一杯,但就是不见吃饭吃菜,可客人也一样“饱”了。

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

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这“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亮相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

然而也怪,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问得有理,但这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4京剧趣谈 课后作业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4京剧趣谈 课后作业

24.京剧趣谈一、看拼音,写词语。

ch í ch ěn ɡ( ) ɡān ɡà( )m ǎ bi ān( ) ch è d ǐ( )f àn w ǎn( ) w éi k ǒn ɡ( )zh ǎ y ǎn( ) j ǐn p ò( )q ì ɡài( ) t ū xi ǎn( )二、形近字组词。

{概( )慨( ) {抡( )伦( ){吩( )份( ) {虚( )虑( )三、四字词语填空。

( )( )而止 纵横( )( )无( )无( )四、填空。

1.“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思是: 。

上句为 ,选自 (作者)的《 》。

2.文中“亮相”这一部分,作者选择了两种“亮相”方式,一种为 ,一种为 ,来体现京剧的奇特。

五、课内阅读。

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

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

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

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段,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

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

,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驰.骋(chíchǐ) 马匹.(pǐpī)2.用“”画出文中一处排比句。

3.给文中“□”内加上恰当的标点。

4.一根虚拟的马鞭在舞台上都可以有哪些表演?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第24课一、驰骋尴尬马鞭彻底饭碗唯恐眨眼紧迫气概突显二、大概感慨抡起人伦吩咐一份虚心考虑三、戛然驰骋忧虑四、1.当下不作声胜过了作声,比喻沉默胜过一切语言别有幽愁暗恨生白居易《琵琶行》 2.静动五、1.chípǐ 2.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3., : , ; , 。

4.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马鞭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

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

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

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

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

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绱鞋底,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

再比如宴席上的酒壶酒杯。

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

主人和客人举杯喝酒,一杯又一杯,但就是不见吃饭吃菜,可客人也一样“饱”了。

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

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这“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亮相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

然而也怪,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问得有理,但这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

【新课标】六上语24《京剧趣谈》核心素养分层学习任务单(含答案)

【新课标】六上语24《京剧趣谈》核心素养分层学习任务单(含答案)

【新课标】六上语核心素养分层学习任务单(含答案)24.京剧趣谈一、单元阅读主题: 艺术之美二、单元语文要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三、本课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激发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

语言运用: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

思维能力: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审美创造:了解京剧更多的奥秘,培养鉴赏京剧艺术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有哪些奥秘及艺术特色。

体会课文表达的条理性。

2.激发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充分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四、本课新课标学习任务单。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一(基础性学习单)一、回顾本棵学习内容,完成学习单。

(一)用“√”选择正确读音。

驰.骋.(chéng chěng)虚拟.(nǐ shì)尴尬..(jiān ɡān ɡà jià)仆.人(pú pǔ)压轴.(zhóu zhòu)戛.然而止(gá jiá)彻.底(chè qiè)凸.显(tū tuō)纳.鞋底(nà nèi)抡.圆(lūn lún)鲜.有(xiān xiǎn) 鲜.(xiān xiǎn)为人知(二)选择正确的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无误的一项是()A.驰骋..(ɡān ɡà)纳.鞋底(nà).(chéng)尴尬B.奴仆.(nú pǔ)虚拟.(nǐ)戛.然而止(gá)C.凸.显(tū)彻.底(chè)胳膊..(gē bo)D.抡.圆(lūn )鲜.有(xiān) 鲜.(xiǎn)为人知2.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奴仆.朴.素B.鲜.明鲜.艳C.大概.感慨.D. 拟.人相似.3.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无穷无尽约定谷成不可开交B.不可开交奇特之处字正腔圆C.武艺高强风雨不透武忆高强D.英雄气慨高妙之处风雨不透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每个周末我们全家都会去图书馆,已经是约定俗成....的了。

(2019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3 京剧趣谈 教案+实录

(2019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3 京剧趣谈 教案+实录

23* 京剧趣谈文本分析:本文详细介绍了京剧表演中使用的马鞭等道具的来历和作用以及亮相的特点和作用,展示了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抒发了作者对京剧艺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了我们了解京剧、欣赏京剧的兴趣。

文章围绕一个“趣”字,介绍了京剧的一些趣味知识,从中体现了京剧的智慧和韵味。

京剧虽然是我们的国粹,但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能听懂京剧、会欣赏京剧的同学肯定很少。

所以本课教学一定要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与京剧相关的知识,欣赏一些经典片段。

教师更要准备好相关多媒体课件,将京剧欣赏与教材文本结合起来,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边学边欣赏,感受京剧独特的艺术特色。

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中一些道具的来历和作用,理解亮相的特点和作用,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2.品味京剧的韵味,获得审美体验,激发对京剧这一国粹的喜爱之情;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资料介绍,了解更多关于京剧的知识。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知识,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起学生了解京剧、热爱京剧的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中国的国粹有许多,誉满中外的有三大国粹:京剧、国画和中医。

京剧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于一体,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京剧被列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

对于享有如此盛誉的京剧,大家又有多少了解?谁能唱出一段京剧选段?(生结合已有知识回答。

)京剧离我们的生活有点远,生活中我们能听到京剧的机会也不多,这真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京剧的知识,让京剧重返我们的生活。

2.理解课题。

过渡:现在让我们齐读一下课题。

(生齐读:京剧趣谈。

)大家会注意到课题中的哪个字?(生回答:趣。

)对!“趣”字是关键,这个字提示了我们这篇课文虽然是讲解京剧的相关知识,但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有趣的。

2020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3 京剧趣谈含课后练习

2020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3 京剧趣谈含课后练习
能显示必胜的信心。” 动态亮相: “它的存在,就是为了突显人物的英雄气 概。”
23 京剧趣谈
你体会到了京剧表演怎样的趣味?
1.“马鞭”道具运用:虚实相生; 2.“亮相”动作:动静相宜。
23 京剧趣谈
你对京剧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吗?
京剧聚精荟萃,具有较高的艺术魅力;与绘 画艺术相结合;有文学艺术的支持,是高度综合 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所以具有永久的艺术光芒。
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名录”。

23 京剧趣谈
课堂演练
一、读课文,填空。 《京剧趣谈》一文通过描写马鞭的作用,说明了
利用虚拟道具可以表演得十分好看 ;作者对 “ 亮相 ”这一特色的描写,使我们了解了京剧艺术 有很多高妙之处。
23 京剧趣谈
二、查阅有关京剧的资料,讲给父母听。 三、学听(学唱)一段京剧戏曲名段。
23 京剧趣谈
一、有实有虚的道具 1. 实在的道具——马鞭 (1)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 AB ) A.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无法驰骋的问题。 B.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不好控制的问题。 C.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无法鲜明地显现出来的问题。
23 京剧趣谈
(2)判断。用马鞭来表演骑马的好处,对的打“√”, 错的打“×”。 ①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 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 走了一百里。( √ ) ②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 的方法。( × )
23 京剧趣谈
课后巩固练习
一、下面三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B)
A.驰骋(chěn)
尴(ɡān)尬(ɡà)
B.彻(chè)底
抡(lūn)圆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3. 京剧趣谈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3. 京剧趣谈 人教(部编版)

23* 京剧趣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有哪些艺术特色。

2.学习课文,了解京剧更多的奥秘,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培养鉴赏京剧艺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有哪些奥秘及艺术特色。

体会课文表达的条理性。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培养鉴赏京剧艺术的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作者简介在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资料,你了解到了哪些?你认为京剧有哪些艺术和奥秘?谈谈你的认识和体会。

(学生畅谈,教师指导。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二、检查预习1.指名读。

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并反复认读:驰骋尴尬彻底虚拟绱鞋底仆人凸显戛然而止2.小组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

3.教师抽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京剧趣谈》这篇课文。

阅读结束后,请简要说一说作者为我们介绍了京剧哪些方面的艺术。

(指名答)2.师:“马鞭”和“亮相”在京剧艺术中有何妙用?请结合课文列举相关语句自由交流。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可以高扬,可以;可以,可以。

(2)俗话说“”,古诗也说“”。

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1.自由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介绍马鞭的内容。

(1)师: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原因是什么? 京剧表演中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的。

(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2)为什么说马鞭可以漂亮地解决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的问题?请结合课文举例说明。

(学生合作交流后发言)(3)作者介绍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

为什么还要介绍京剧中一些虚拟的道具呢?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与本课的第一个小标题——马鞭,是否冲突?(指名说)明确: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京剧的表演艺术,与马鞭这种实在的道具互相衬托,相得益彰。

因而与小标题不冲突。

2.自由朗读课文第4~6自然段——介绍亮相的内容。

(1)静态亮相是如何体现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的?请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第【1】篇〗无中生有,品艺术之趣—《京剧趣谈》教学设计及评析教学内容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

初步了解中国京剧中马鞭等体现出来的艺术特点,培养对京剧艺术的欣赏能力。

3.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一般常识。

4.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5.通过对京剧马鞭等知识的学习,激发关心、热爱中国京剧艺术的情感,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马鞭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2.京剧是比较陌生的领域,通过资料补充,对课文内容稍做细致了解。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

突破方法:自主研读课文,并搜集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京剧马鞭、纳鞋底等表现出来的虚实的艺术性。

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了解京剧虚实的艺术性。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自主研读课文内容。

学法: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戏剧的种类,制作相关课件。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戏曲引入,导入新课1.播放黄梅戏、越剧和京剧唱腔片段。

问:你知道这是什么音乐吗?2.在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知识,你了解到了哪些?京剧,被称为“国粹”,谁会唱上一段京剧?比如我们在音乐课上欣赏过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3.完整播放京剧《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片段。

思考:杨子荣在林海雪原上干什么?从哪里看出骑马?小结: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一根马鞭就能看出人物在跃马扬鞭、驰骋原野。

这就是京剧特有的舞台艺术。

4.板书课题,了解带星号的课文是自读课文及学习方法。

5.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23京剧趣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23京剧趣谈

1.默读课文,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

2.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空城计》中诸葛亮“我正在城楼观山景……”一段,欣赏京剧的优美唱腔。

2.在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知识,你们了解到了哪些?(学生畅谈)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来认识一下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

3.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注意“骋”“尴”“尬”“戛”等字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前半部分《马鞭》,想一想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

2.指名分自然段读《马鞭》。

3.学生汇报。

第1自然段: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术表现手法的产生、作用,以及它的独特魅力。

第2自然段:写京剧中的虚拟道具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第3自然段:介绍虚拟道具的妙处以及真道具的适用情景。

4.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马鞭》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学生汇报。

课件呈现:《马鞭》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术表现手法的产生、作用,以及它的独特魅力,同时还介绍了京剧中实在道具和虚拟道具的妙处。

四、研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研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京剧表演中的“马鞭”是如何产生的呢?(“马鞭”的出现是为了解决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的尴尬。

)2.课件出示: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段,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

..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师:你们从“彻底解决”和“无比漂亮”中读出了什么?学生发言。

师:从这两个词语中,我们可以读出:用马鞭代替马不仅完全解决了马匹没法在舞台上表演的尴尬,而且极具艺术的美感,这种表演方式符合中国的美学。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这一巧妙的处理方式的赞叹。

3.思考:“马鞭”这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指名发言。

师呈现课件:(1)使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不仅能突破舞台的限制,而且能鲜明地显现出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

2019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3京剧趣谈课后习题及答案

2019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3京剧趣谈课后习题及答案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组词。

彻()虚()维()凸()切()虑()唯()凹()二、补充四字词语。

无()无()()不透文质()()吞()咽三、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全面的,充分的。

( )唯独害怕;只怕。

( )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 )四、修改病句。

1.京剧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

2.《京剧趣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徐城北先生写的。

阅读能力大提升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看戏作者:叶君健时间是晚上8点。

太阳虽然早已下落,但暑气并没有收敛。

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子也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

但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

相反地,人挤得非常满。

每个角落里都是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还有近郊来的农民,一句话,我们首都的劳动人民。

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

他们所散发出来的热力和空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

烟雾不散,海在屏住呼吸。

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法走到脚灯前面来了。

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丝绣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

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

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公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

但主导这一切的却是一片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热情。

这种热情集中地、具体地在穆桂英身上表现了出来。

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她开始唱了。

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

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导学案【第1篇】23 《京剧趣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课文。

(重点)3.阅读课文,了解京剧艺术特色,感受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彩。

(难点)【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京剧艺术特色,感受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彩。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观察:京剧关于京剧的知识,你了解到了哪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一下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

2.助读资料: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出示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课文。

(重点)3.阅读课文,了解京剧艺术特色,感受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彩。

(难点)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示例:这篇课文从道具和动作两个方面描述了我国京剧独有的几个艺术特色。

四、品读释疑1.课文介绍了京剧的哪几个方面的特色?课文介绍了中国京剧在两个方面独有的艺术特色,一是道具:有实在道具如马鞭,还有一些虚拟道具;二是动作:亮相。

2.读“马鞭”这一部分,想一想主要讲了什么内容?(1)用马鞭代替真马,这是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段。

(2)京剧中运用实在道具和虚拟道具。

23 京剧趣谈 教案设计(文本+表格共2篇)【六上部编】

23 京剧趣谈 教案设计(文本+表格共2篇)【六上部编】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文本式+表格式(共2篇)23* 京剧趣谈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

2.通过自读自悟,体会表达的条理性与趣味性。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京剧的艺术之美。

重点通过自读自悟,体会表达的条理性与趣味性。

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京剧的艺术之美。

1.生词教学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借助近义词、反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

如:“驰骋”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唯恐”可借助近义词“恐怕”加以理解;“风雨不透”“无穷无尽”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理解;“尴尬”可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由此体会马鞭的独特作用。

2.阅读理解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质疑能力。

在默读课文后,请学生提出对文本产生的疑问,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课文写了关于京剧的哪几种艺术特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京剧之趣、文本之趣?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中披文入情,既学习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又品味了文字的魅力,还能更好地体会表达的趣味性。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是本单元的重点学习内容。

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表演,体会京剧的艺术之美。

3.兴趣培养京剧虽为我国的国粹,但因社会发展的变化,许多小学生在此领域较为薄弱。

学习本文,通过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使学生对京剧产生兴趣;学习作者的趣味表达,让学生体会京剧的艺术之美。

从而使学生主动去了解京剧,观看京剧,爱上京剧。

1.预习提纲(1)通过查字典等方法理解“驰骋”“尴尬”“无穷无尽”等新词。

(2)收集有关京剧的资料。

(3)借助查阅的资料初步了解京剧。

2.多媒体课件3.京剧表演视频教学课时1课时。

一、激趣导入,初知京剧1.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京剧表演。

谈谈你发现了什么?2.视频结束,学生交流。

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在黑板上画京剧人物简笔画。

(板书内容)课件出示:3.师:这些都是什么表演的行头?生答:京剧。

4.师:除了同学们看到的这些,京剧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在徐城北的带领下,一睹京剧之趣。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24课 京剧趣谈 学习任务单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24课  京剧趣谈 学习任务单

第24课京剧趣谈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一:自主预习,了解京剧1.查找资料,了解京剧2.借助材料,了解作者徐城北。

学习任务二:初读自学,感知京剧悟“趣”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哪两个方面?2.(一)细读共学,趣谈《马鞭》,体会京剧的道具艺术。

(1)了解马鞭:默读第1自然段,提取信息,自主梳理,完成表格,全班反馈。

(2)拓展练习:(1)学习活动:道具分类①默读第2-3自然段,圈出文中介绍的道具,再给道具分类。

(二)自主梳理,提取信息。

自主学习《亮相》,找出文中描写的两处亮相方式,说说与生活实情不相符的地方,想想这样表演的妙处。

填写表格。

学习任务三:分享共学,总结拓展延“趣”l.畅谈京剧。

(1)组内交流。

(2)代表反馈。

你对京剧有了哪些了解?尝试用文字、表格、思维导图、图片、视频、表演等形式记录并展示京剧的艺术之美。

搜集日常生活中与戏曲有关的词语,说说它们的意思,再选择一两个说句子。

(参考课本P111)阅读文章《看戏》,说说它与《京剧趣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然后用“”划出最打动你的句子来,说说你的感受。

先组内交流,然后小组派代表交流。

参考答案:一课时学习任务一:(1)学生根据提示,介绍京剧。

提示①: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提示②:胡琴、锣鼓提示③:中国国粹提示④:梅兰芳学习任务二: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道具和表演方式。

2.(一)细读共学,趣谈《马鞭》,体会京剧的道具艺术。

(1)了解马鞭默读第1自然段,提取信息,自主梳理,完成表格,全班反馈。

(2)拓展练习:③交3.体会道具艺术(1)学习活动:道具分类①默读第2-3自然段,圈出文中介绍的道具,再给道具分类。

学习任务三:1.略学习任务四:略学习任务四:老人创造的这片青山不老,老人热爱家乡、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这种精神不老!本文以此为题,不仅突出文章主题,还使主题形象鲜活起来,让原本抽象的人物精神变得具体可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第七单元第 3 课(节)班级: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课题:23、京剧趣谈
课前自学任务学习笔记
一、扫码听音乐《说唱脸谱》,搜集京剧的资料,了解京剧。

二、自由读文本,自学生字词,完成以下练习。

1、将下列画线部分替换成文中相应的词语。

(1)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
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而被公认,并为大家遵守和沿用的方法。

()
(2)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刮不进,雨水透不过,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

( )
(3)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突然停止。

()(4)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没有穷尽、没有限度的表演自由。

( ) 2.再读文本,了解课文内容。

本文是一篇介绍京剧表演中( )和( )的说明文。

全文语言幽默有趣,表现了京剧丰富的艺术特色,表达了作者对京剧这一传统艺术的( )之情、洋溢着作者强烈的()。

三、读了课文,我知道京剧是我们的国粹,它博大精深,我还有以下问题要在课堂上解决:自我评价:
课堂探究任务
1.听写词语。

2.我要用最美的语言赞美我们中国的国粹——京剧
课后检测任务
一、下面三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组是( )
A.驰骋(chěn) 尴(gān)尬(gà)
B.彻(chè)底绱( shàng)鞋底
C.奴(nú)(pǔ) 戛(gá)然而止
二、选词填空。

凸显显现显示
1.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 )出来。

2.它的存在,就是为了( )人物的英雄气概。

3.静,越发能( )武艺的高强。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阅读题题。

看京剧
晚7时15分,能容纳上千名观众的梨园剧场演出大厅已是座无虚席,人头攒动。

来自五大洲的各国游客,正翘首以待,等待着观赏今晚的剧目。

7时30分,开场的锣鼓骤然响起,观众席上灯光暗了下去。

在清脆激扬的乐曲声中,身穿中国民族服装的演员出现在舞台上。

《三岔口》、《秋江》、《水漫金山》等一出出京剧传统保留剧目展现在观众面前。

精彩的武打、优美的舞蹈和圆润动听的唱腔紧紧地扣住了观众的心弦,显示出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

记者身处观众席中,偷眼向四周看去,只见不远处,一位金发碧眼的女郎已被《三岔口》那出神入化的武打所吸引,每当打到紧要处,就不由自主地抓紧身边的男友的手。

而当《秋江》的男女主人公出现在舞台上时,记者身边几位鹤发童颜的外国老人便陶醉在悠扬的旋律和美妙的舞蹈中,情动处,甚至伴着台上的①________,用脚打起了拍子。

《水漫金山》的演出开始了,剧场内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白娘子、小青大战法海,那英武俊美的亮相,令人②________的花枪,还有一连串的毽子小翻,都博得了满场叫好声。

特别是白娘子力战群敌时的踢枪绝技,更是惊得“老外”们③________ ,情绪高涨。

掌声,春雷般的掌声,在剧场内一次次滚动。

观众席里,接连不断亮起闪光灯的白光。

一位中年男子④________地跑到台口,不住地按动照相机的快门。

一些观众随身携带的摄像机也开始运转……
1.为文中四个空格处选填恰当的词语。

A.轻歌曼舞B.歌舞升平C.眼花缭乱D.目瞪口呆
E.瞠目结舌F.情不自禁G.不由自主H.应接不暇
2.在文中用横线划出描写观众很多的句子。

3.本文是如何描绘这场演出的?请按原文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乐曲声:_____________ 武打:________________
舞蹈:________________ 唱腔:________________
4.“掌声,春雷般的掌声”一句所用的修辞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 ,其作用是5.作者是怎样描写观众观看京剧表演时的表现的?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四、看微课《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了解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写一小段话用上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