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修下册(一) 单篇梳理 基础积累 课文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如”“莫”“爱”“若”“徒”“宜”“族”“乃”“盖”“解”“请”“率”及次常用字“方”“作”“尔”“让”“御”“释”。
2.背诵《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翻译重点句子。
3.掌握通假字的特点及辨析方法。
[课文概览]
课题文体作者核心内容艺术特色
子路、曾
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对话体
散文
孔子弟
子及再
传弟子
记录了孔子和子路、曾皙、冉
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
志”的情景,表现出各个人物
的精神风貌和思想高度,反映
了儒家仁政、礼乐治国的理念。
1.围绕“言志”展开,中
心突出
2.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传神
3.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齐桓晋文之事论辩体散
文寓言体
散文
孟子及
其弟子
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
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
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1.论辩艺术高妙;避实就
虚、欲擒故纵、取譬设喻、
逐层推进
2.语言气势充沛,富有感
情
庖丁解牛散文庄子
作者原意是用它来说明养生之
道的,借此揭示了做人做事都
要顺应自然规律的道理。
运用细致生动的记叙和描
写,以及对比、夸张等手
法,阐明了抽象的道理课文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一、基础夯实
(第1段)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以()②毋()③以()④居() ⑤知()
2.理解性默写
孔子不以年长自居,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语打消学生们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了一个亲切、轻松、活跃的谈话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翻译画线的句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率尔()②对()③摄()
④师旅() ⑤因() ⑥饥馑()
⑦比及() ⑧方() ⑨哂()
5.理解性默写
①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又率直的子路最先回答:“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②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__________________”,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6.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方()②如()③足民()
④如() ⑤俟() ⑥能()
7.理解性默写
①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来。
②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希()②作()③撰()④何伤()
9.理解性默写
文中写曾皙弹奏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既()②成()③冠者()
④童子() ⑤风() ⑥咏()
⑦喟然() ⑧与()
11.理解性默写
①文中写春天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春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文中写此内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8段)“唯求则非邦也与?”
(第19段)②“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第20段)“唯赤则非邦也与?”
(第21段)“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2.理解性默写
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
在文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翻译画线的句子
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重点梳理
1.120个实词积累、识记
(1)如
如如
小篆隶书楷书
“如”是形声字,小篆从“口”部,女声(古音相近)。
表示自己的意见和别人的一样,随声附和。
义项例句
①如.或知尔
②如.五六十
③如.其礼乐
④沛公起如.厕(《鸿门宴》)
⑤固不如.也(《鸿门宴》)
⑥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庖丁解牛》)
⑦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
⑧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
“如”的本义是“像”。
(取女孩学话很像大人,这是女孩学语言的先天优势,古人也发现了这一点,故“像”义“从女从口”。
)要“像”当然要“遵从,依照”一定的标准;才能、品行“像”某人,当然“比得上”他。
既是“像”,当然还不是完全一样,故又引申出“如果”义,表假设。
又因为“像”,故可用作描摹事物的情态的词缀“……的样子”。
[解释加点字]孔子如.()齐,问弟子之志。
弟子答曰:“如.()小相,如师。
”子曰:“善矣,以仁为本。
”弟子如.()语应事,一切皆顺。
子至齐,则与齐王曰:“君待民如.()草芥,不可,不如.()以仁怀之。
”齐王思虑甚久,觉子之言甚是。
子曰:“王如.()知此,则国泰民安。
”
(2)莫
莫莫
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
“莫”是会意字,甲骨文外边是“茻”字(即草),里边是“日”字,合起来指傍晚太阳落入草丛中。
是“暮”的本字,表示傍晚、日暮,后借用来作否定副词。
义项例句
①莫.春者,春服既成
②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赤壁赋》)
③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
④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五代史伶官传序》)
⑤同“幕”,幕府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史记·李将军列传》)
“莫”,即现在的“暮”字,其字形是太阳西沉在荒野草丛中。
所以本义是指“日落时分”,即“傍晚、黄昏”。
由“日落”,太阳不见之义,引申出“没有、无”的意义,也正因为这样,“莫”被借为否定性的代词“没有谁、没有什么事物”。
产生这一意义后,为了与“莫”区别,另造了“暮”字。
[解释加点字]日莫.()时分,有好友二人离于沧州,二人皆语友人曰莫.()相忘,其一人曰:“人当重义,不义之财莫.()取。
如此,莫.()能加害于尔也。
”2.通假字
例句本字及意义
①毋吾以.也
②鼓瑟希.
③莫.春者
3.多义实词
词语例句义项
(1)方①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③方.欲发使送武等(《苏武传》)
④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⑤使于四方.,不辱使命(《论语·子路》)
⑥方.正之不容也(《屈原列传》)
⑦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五代史伶官传序》)
(2)作①铿尔,舍瑟而作.
②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③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④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⑤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过秦论》)
⑥因作.小楼二间(《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3)尔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铿尔.,舍瑟而作
4.词类活用
5.特殊句式
6.文化常识
(1)《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
这个语录集至战国前期成书。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四书”,再加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称“四书五经”。
(2)千乘之国
....,摄乎大国之间
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
乘,音为shènɡ,意为“________”,这里指的是________;一乘,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三人,车下步卒七十二人,后勤人员二十五人,共计一百人。
春秋时期,战争频繁,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兵车的数目来计算。
(3)宗庙之事
....,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宗庙:我国的宗庙制度是儒教祖先崇拜的产物。
人们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是儒教徒活动的场所。
帝王的宗庙制是__________七庙、__________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庶人不准设庙。
同时,宗庙是供奉历朝历代国王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
文中的“宗庙之事”就是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
(4)浴.乎沂
在古代,“沐”和“浴”各有所指。
沐,指__________;浴,指__________,相当于今人所说的洗澡。
三、高考考过的背诵名句
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C.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D.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迁于蔡三岁”与“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迁”字含义不同。
B.“军于城父”与“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两句中的“军”字用法相同。
C.“君子亦有穷乎”与“(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两句中的“穷”字含义相同。
D.“君子固穷”与“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固”字含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