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 六、课外古诗词诵读 -别云间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古诗赏析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2、培养学生诵读、品析鉴赏、概括表达能力,体会作者感情,多角度把握作品内涵。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点
立足文本,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内涵,了解古诗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
运用恰当的语言概括诗句的意境,欣赏诗歌创作的艺术手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中考,明确题型
1、2018年12题展示,明确题型:古诗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值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分)(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3分)
2、课前学习情况分析。
二、导入新课,初显身手
1、检查预习情况,小组互改展示。
2、提问答题思路。
展示作品《少年行》《折杨柳》
三、方法指引,能力提升
1、展示例题《村行》。
2、尝试用“读作品,抓意象,赏画面,品意境。
”的方法读诗。
四、学以致用,实战演练
1、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秋兴八首》(其一)《从军行》《陇西行》。
2、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五、学有所获,小结法宝
1、方法:读作品,抓意象,赏画面,品意境。
2、读:从文本中获取第一手材料(感性材料)的唯一途径。
联:联系社会、文化、政治,作者生平等因素,联系所学过的古诗。
悟:在文本的基础上的理性思考。
结:赏析结果总结。
六、作业布置,大显身手
作业完成《古诗文训练专刊》229-231页附加题
十五夜望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庭地白树栖鸦”一句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情景?(2分)
2、“落”在炼字上颇有妙处,试做简要分析。
(2分)
新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2分)
2.“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2分)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
①送别类。
②怀古类。
③思乡怀人类。
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④战争或边塞类。
⑤闲适类。
⑥借景抒情类。
⑦托物言志类。
⑧爱情类。
⑨民生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
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定主旨。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
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
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
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
五.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
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六.品风格。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
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
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
诗歌鉴赏的最后,或者说到了细微之处,要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
而与相关的一些术语有:刚舰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
语言表达效果: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以上六点看起来很分散,似把诗歌给拆开来读了,但实际情况绝非如此。
这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不过我把它稍做了一点修改:“师傅引对门,修行在个人。
”只有让学生懂得了诗歌鉴赏的门道,才能使学生建立一种赏析的思路,进而在不断的赏析中培养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赏析风格。
九年级语文预习作业
少年行王维(唐)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1、诗中少年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2、最后一句“纵死犹闻侠骨香”中运用“”和“”两词,以顿挫的用笔,更有力度地展示了少年的内心世界。
折杨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1、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2、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做简要赏析
九年级语文练习作业班级姓名
村行
王禹偁(宋)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诗中颔联、颈联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描绘出山野美丽的景象,请具体分析。
2、找出传达诗人情感的词语,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九年级语文练习作业班级:姓名: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从军行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前两句描写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2、试从色彩、动静结合的角度分析一下这首诗所表现出来的诗情画意。
陇西行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1、“貂锦”指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震撼人心,你认为呢?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