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划阶段
被选出的经济效益审计项⽬在进⾏初步研究以后,认为项⽬确实有必要实施,接下来就到项⽬的计划阶段。

1、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或项⽬。

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作⽬标,对于选定的审计项⽬,其当初建⽴的⽬标是什么,当初⽴项的⽬标是什么,可⾏性研究如何等。

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业务运⾏系统,绘制业务运⾏流程,对其进⾏详细的描述。

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责任关系,将业务各点的责任部门体现出来,同时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出来。

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资源和制约因素,关注外部因素对其影响程度。

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或项⽬的信息可获取程度,实施过程中相关信息的来源。

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或项⽬确定风险领域,哪些地⽅容易出问题,找出项⽬的关键点。

通过调查了解收集所有的相关信息,将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信息与同类型单位进⾏⽐较,在设计审计⽅案时,⽤以测试适当的审计测试措施,并在必要时修改审计措施。

最终⽤以形成审计结论,提炼审计建议,⽤以考虑审计建议的可⾏性。

只有经过上述的分析调查,最终才能确定出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领域,不是什么都泛泛去审。

2、确定审计的关键领域事项。

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或重要业务活动主要看在整个项⽬中突出的重要性是什么,在整个项⽬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管理风险。

审计后可能产⽣的影响,审计后能否有效果,有价值,出成绩。

审计能否实施,能与不能,关注审计的可能性。

3、确定审计⽬标和内容范围。

审计⽬标是⼀个声明,是声明审计之后所要达到的⼀种状态,要是⼀个具体的有指导性的⽬标。

确定审计⽬标是审计计划阶段的⼀个重要步骤,为审计⼈员指出了⼀个⼯作的⽅向,要告知项⽬内所有⼈员本项⽬的审计⽬标,要具体到位,⼤家都明了,验查什么事项管理有效,什么事项是否节约,使审计⼈员有的放⽮。

审计⽬标帮助确定审计范围、程序、判断标准和审计结论,节约审计资源。

但在确定审计⽬标时要注意:审计机关的法律授权,被审单位的性质,所审查的领域,可以利⽤的审计资源等对确定⽬标时的影响。

确定审计⽬标是整个审计⼯作最关键的程序,现列举如下例⼦来对⽐⼀下国内外审计⽬标的确定。

美国空军采购项⽬的合同管理确定的审计⽬标:a、识别所购备件价格增长情况; b、确定空军是否获取并分析了充分的信息以保证价格的公平合理;c、考察所购备件的竞争程度。

我国某市审计局污⽔处理项⽬⼯程经济效益审计确定的审计⽬标:a、对项⽬投资经济效益做出客观评价;b、分析投资、预算管理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建议。

我国某市住房公积⾦经济效益审计的⽬标:a、住房公积⾦制度的运⾏效果;b、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效率;c、住房公积⾦的资⾦使⽤经济效益。

从上⾯三个例⼦中可以看出,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的⽬标相对来说太笼统,缺少针对性,不具体,这是我国效益审计的特点,有待进⼀步改进。

围绕已确定的审计⽬标,按项⽬的管理和业务流程展开,来确定审计内容范围。

我们做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是什么,要看审计的出发点。

⼀般有两种经济效益审计,⼀种是结果导向式的经济效益审计。

基于这是⼀种结果导向式,要从约定的⽬标来查证,再与⽬标进⾏⽐较验证。

如:进⾏技改经济效益审计时,⾸先要看技改最初设定的⽬标是什么,我们就⼀项⼀项的去审,去验证,更多关注计算和计量⽅⾯,关注的是指标的计算。

另⼀种是程序导向式的经济效益审计,是通过审计发现在⽇常⼯作中这种程序的可⾏性和效果。

它关注的是⼀个过程,是研究项⽬和活动的流程,管理的怎么样,控制的怎么样,有什么样理想的效益,问题找出来,促进其健全和完善。


4、确定审计标准。

审计评价标准是⽤于评价被审计活动经济、效率、效果的合理的、可达到的业绩标准。

它反映该事项规范化的控制模式,代表了良好的实务。

我们做审计时作为评价标准的不仅是政策、标准,也可以是事项的规范化。

评价标准为审计组与审计机关之间就审计的性质进⾏沟通提供基础;评价标准为审计⼈员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员的沟通提供基础;评价标准将审计⽬标与审计测试⽅法联系起来;评价标准是形成审计证据收集的基础;评价标准为揭露问题提供依据。

⼀个好的审计判断标准必须具备下列特征:可达到性,标杆不能制定的太⾼,如太⾼则谁都达不到是没有意义的标准;具有客观性,要有⼀个标准,才能证实你的结论是客观的;可接受性,就是指审计结论及建议让被审计单位能够接受;被理解性,让审计⼈员,被审⼈员,审计报告使⽤⼈都能理解;可靠性;适当性;完整性等。

⼀套有效审计标准的来源是多渠道的,主要来源于传统的财务规则;国家规定好的业务程序;各个⾏业的项⽬指南;各项技术标准;国家的相关⽴法;管理的实务;企业内部已执⾏的管理制度规则;相关的专业标准。

5,确定所需要的证据类型。

设计项⽬确定以后,要针对项⽬具体研究收集的证据类型。

例如对于材料的采购价格的证据就是合同及发票,合同的形成,与签订合同相关的背景资料,使⽤的审计⽅法是⽂件检查法。

6、编制审计⽅案。

⼀个好的审计⽅案能引导审计⼈员收集恰当的审计证据,是分派审计任务的框架,是向初级审计⼈员传授审计知识的载体,是记录审计⼯作的基础,是遵守审计准则的证明。

审计⽅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审查的领域;审计证据的来源;审计⽬标;审计技术;审计的判断标准;审计测试措施;所需要审计证据的类型等。

(⼆)执⾏阶段
1、收集审计证据。

审计实施的过程,有效取证的模式有六⼤步骤。

明确审计⽬标;明确审计评价标准;确定何种证据可以⽤于回答问题;研究证据的来源;设计取证的技术与⽅法;对证据进⾏分析。

2、分析审计证据。

运⽤科学的审计⽅法对收集来审计证据进⾏分析,详细检查证据,判断事项的结果,对不同数据的关联研究,对不同⽅⾯审计观察的联系,确定重要的趋势,得出审计结论。

对审计结论再进⾏反查,分析审计证据⽀持的程度,对证据不充分的审计结论要补充证据,使之确凿客观。

3、编制审计⼯作底稿。

审计⼈员应将审计证据在⼯作底稿中进⾏充分的归档,主要内容包括:计划的基础和⼴度;所实施的⼯作内容;审计发现的问题。

之所以编制审计⼯作底稿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持审计报告和审计意见;提⾼审计⼯作的效率和效果;为审计办稿和相关调查提供信息;证明审计⼈员遵守了审计准则;帮助对审计项⽬进⾏计划和监督,确保⼯作任务已经被执⾏;为未来审计提供参考。

在审计⼯作底稿编制完以后,要开撤点会议,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总结,请被审计单位对问题进⾏评价;说明下⼀步的审计⼯作程序。

撤点会议的召开是现场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的分界线。

(三)报告阶段
主要包括:形成初步的审计结论;就审计发现的问题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起草审计报告;后续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报告内容包括:简介,简单介绍所审计项⽬的背景和⼯作⽬标;审计的总体⽬标和范围,所审的项⽬是什么事;分领域的具体审计⽬标;对数据来源和审计⽅法的说明;重要的审计发现,既要有事实,还要有原因及影响;对每⼀个具体⽬
标的审计结论,分领域的,就得⼀个领域⼀个领域去下结论;审计建议;审计⼯作总结。

⼀个好的审计报告其内容应反映完整的审计过程,声明审计的判断标准,被审单位的实际情况,产⽣差异的原因,所产⽣的影响,以及审计结论,并明确审计建议。

在结构上有⼀个明确的逻辑流程,读起来⽐较流畅。

语⾔风格上要尽量简洁、准确、逻辑性强,避免含糊不清。

不需要过分的修饰、渲染,不能象⽂学作品⼀样。

审计发现的问题与审计结论分别列⽰,分6U评价才能客观。

审计准则中规定要以中⽴语⾔表述和解释事实,不使⽤褒义词也不使⽤贬义词,要中性温和,⼀味的批判不解决问题,问题出来后如何让被审单位去改正,如何进⼀步提⾼管理才是最终的效果。

提出看问题的不同⾓度和不同观点,对于经济效益审计来说,问题不是⿊、⽩两⾊的,⽽是灰⾊的,在国外的审计报告中也经常把被审计单位的意见也写在报告中,有时甚⾄有第三⽅的意见。

报告中要有相关的问题、论点、证据,要⽤证据说话。

在报告中要提出具有建设意义的审计建议,做经济效益审计不是以指出被审单位的问题为⽬标,⽽是应使⽤“应当式的语句”,既被审单位应当采取什么措施应当做什么,来对发现的问题进⾏提出审计建议,要提出如何去改进它,是帮助政府(企业)改进问题,⽽不是让公众(企业员⼯)对其失去信⼼。

审计报告的质量标准要具有:相关性和客观性;可靠、有效、连贯性;重要性、可⽐性、可理解性;透明度和可⽤性。

(四)事后跟踪
⼀项经济效益审计经过上述的五个程序可以说基本结束了,形成了审计报告,提出了审计建议,但这不是经济效益审计的最终⽬标,经济效益审计与其他企业⼀样还⾮常重视对审计建议的落实情况。

审计建议的整改是⾮常关键的,我们通过审计是要解决问题的,通过审计使被审单位完善制度,改善管理,提⾼效益,这是审计要达到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