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学习1――3的序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学习1――3的序数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材《数学乐园》的第二单元“快乐数一数”,具体内容为第一章节“1――3的序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能够掌握1到3的数字序数概念,理解数量多少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幼儿能够熟练地按照1到3的顺序进行数数,认识1到3的数字序数。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比较数量多少的能力,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1到3的数字序数的认识,数量多少的比较。
难点:理解数字序数的意义,能够灵活运用序数进行数量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数字卡片、图片、磁性白板、磁性数字。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玩具等,引导幼儿用数字1、2、3进行描述,让幼儿初步感知数字序数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
(1)教师展示磁性白板,上面贴有1、2、3的数字卡片,引导幼
儿按照顺序进行数数。
(3)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让幼儿理解数字序数的意义,学会比较
数量多少。
3. 随堂练习(5分钟)
教师发放幼儿用书,让幼儿完成书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活动(10分钟)
(1)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磁性数字和图片。
(2)小组成员合作,用磁性数字在白板上展示图片中的物品数量。
(3)小组间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
1. 在磁性白板上贴上数字卡片1、2、3。
2. 在数字卡片旁边贴上对应的图片,如三只小鸟、两只小兔、一
只大象。
3. 用箭头连接数字卡片和图片,表示序数与数量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请家长协助幼儿找出家中的物品,用数字1、2、3进行描述。
(2)完成幼儿用书中的练习题。
2. 答案:
(1)如:一只杯子、两只碗、三双筷子。
(2)见幼儿用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教师在课后进行反思,针对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
(1)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找出更多可以用数字序数描述的物品。
(2)鼓励幼儿用数字序数进行游戏,如玩“数数接龙”等。
(3)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课程内容,共同关注幼儿的学习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3. 例题讲解的详细步骤;
4. 小组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5. 作业设计及答案的合理性;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1到3的数字序数的认识及数量多少的比较。
难点在于让幼儿理解数字序数的意义,并能灵活运用序数进行比较。
补充说明: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举例,将抽象的序数概念具体化,如通过磁性白板上的数字卡片和图片,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数字序数与数量的对应关系。
二、实践情景引入
实践情景引入是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
教
师应选择幼儿熟悉的场景和物品,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补充说明:教师可以选择教室内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玩具等,让幼儿用数字1、2、3进行描述。
在描述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
语言表达,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三、例题讲解
例题讲解是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通过具
体的实例,引导幼儿逐步认识数字序数。
补充说明:
1. 教师展示磁性白板上的数字卡片,让幼儿按照顺序进行数数。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幼儿数数的方法和准确性,及时纠正错误。
2. 教师拿出图片,让幼儿用数字序数描述图片中的物品数量。
此时,教师应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3.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让幼儿理解数字序数的意义,学会比较数
量多少。
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让幼儿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四、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应
关注小组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补充说明:
1. 教师在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能力和性格特点,合理搭配
成员。
2. 在活动中,教师应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进度,及时给予帮助。
3. 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小组间进行分享和评价,让幼儿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五、作业设计及答案
作业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补充说明:
1. 作业题目应结合生活实际,让幼儿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字序数的认识。
2. 答案要明确、简洁,便于家长和幼儿理解。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课后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拓展延伸则有助于幼儿巩固所学知识,拓宽视野。
补充说明:
1. 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不断改进。
2. 拓展延伸活动要具有可操作性和趣味性,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使用亲切、生动的语言,语速适中,语调富有变化,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在关键环节使用强调语气,突出重点知识。
二、时间分配
1. 实践情景引入阶段不超过5分钟,确保课堂氛围活跃,同时避免时间过长导致幼儿注意力分散。
2. 例题讲解阶段控制在10分钟左右,确保幼儿充分理解数字序数的概念。
3. 小组活动阶段安排10分钟,给予幼儿充足的动手操作时间。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引导幼儿思考问题,避免无意义的提问。
2. 提问时要注意语言的引导性,让幼儿能够顺着问题逐步思考。
3. 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对回答正确的幼儿给予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幼儿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情景导入
1. 选择幼儿熟悉的场景和物品进行情景导入,使幼儿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2. 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形式,增加情景导入的趣味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适当:本节课的内容难度适中,符合幼儿园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如发现部分幼儿掌握困难,可适当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本节课采用了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课后应反思这些方法是否真正起到了预期的效果,如需改进,要及时调整。
3. 课堂互动是否充分:有效的课堂互动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
趣和积极性。
课后应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提问、引导等环节是否到位,如何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
4. 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幼儿
对数字序数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如发现部分幼儿掌握不牢固,可考虑
在下一节课中进行巩固练习。
5. 家园合作是否紧密:课后应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
中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同时,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
观念和方法,促进家园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