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焦车间重大危险源管理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炼焦车间重大危险源管理措施
一、目的和意义
为了保证企业及职工生命财产的安全,为了在因机械故障,操作失控或其它原因而发生重大事故时,能以最快的速度,有序、有效地抢险抢修,实施救援,从而达到尽快控制事态发展,降低事故损失、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根据炼焦车间具体情况,特制定本车间重大危险点管理制度。
二、危险目标的确定及分布
根据炼焦车间生产情况,主要危险地点为地下室,数量为2个。
构成危险的介质为煤气,危险后果是煤气泄露造成工人中毒或有可能引起爆炸。
三、应急预案的组织机构
炼焦车间本着正常、安全生产,防微杜渐,针对地下室成立应急预案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主任、支书
副组长:副主任
组员:技术员、班工长
应急预案小组的职能:根据事故类型确定各行动行动方案;调动车间的预警人员和物资;配合集团公司和上一级政府预警方案的行动等。
四、预防事故的措施
1地下室区域内严禁烟火,严禁私自拆装检修。
2地下室区域内确需动火时,要先做动火分析,并写出安全可靠的施工措施,经有关部门审批后方可施工。
3地下室区域内严禁闲杂人员进入,非本岗位职工严禁乱动设备。
4地下室区域的岗位人员应在本班时间内经常性地巡检,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5地下室区域内一旦发生泄露事件,操作工应立即关闭泄露处的阀门,操作失控时应向上级汇报。
6地下室区域的岗位职工严禁脱岗,串岗,按时记录各项工艺指标,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杜绝违章作业,并有权拒绝违章指挥。
7地下室区域的职工应维护好本岗位消防器具,保证完好有效。
8交换机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五、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措施运行
1 加强重大危险源的日常检控工作,车间每周对重大危险源部位进行重点检查,并建立检查记录。
2 加强职工安全技术培训,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规范操作行为,正确管理和操作设备,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3 组织消防演练,使职工熟练掌握“四懂四会”知识,能够迅速反映,避免和减少重大危险源的事故灾害。
4 建立完善车间生产管理值班制度,值班人员24小时随时掌握重大危险源部位的状况,并搞好每班的安全巡查工作,督促岗位人员
安全生产,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汇报处理,对发现的违章行为要予以纠正处罚。
六、重大危险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
1 车间值班人员接到岗位事故报警后,要在5分钟内到现场了解情况,要迅速通知并召集车间事故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并迅速上报厂调度室及相关公司领导。
2 各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要迅速到值班人员指定地点集合,迅速议定抢救方案,并分头组织落实。
3 车间主任(组长)要全面协调事故的抢救、人员疏散、现场警戒等工作。
4 副主任(副组长)要分头组织召集班工长组织职工利用灭火器材对火灾事故进行抢救;对煤气泄露要采用防毒设施,对泄露部位进行应急处置,要找准灾害的源头,迅速切断事故部位上断的汽(液)源,尽快减少事故扩大趋势,减少事故灾害。
5 重大事故救援中,要服从上级领导工作布置,配合治安、消防、调度、安检等部门搞好重大事故的抢救工作。
七、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检查评比与重大事故的分析改进
1 重大危险源的检查要制度化,定期评比,对安全工作预控工作成绩突出者要予以奖励,并作为评选各项安全先进的依据和各类先进的条件,对日常检查中安全隐患多,违章操作多的班组和个人,要依据车间安全奖惩制度予以处罚,并取消其各类评优评先资格。
2 对重大事故要配合上级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对事故进行
分析,找出事故原因、责任,制定整改措施。
3 本管理制度在管理运行中不断完善,如果与上级要求相抵触,应及时加以完善修订。
八、人员疏散及通讯联络方式
重大事故,可因设备事故等造成大量泄露,安全报警系统或岗位操作人员能及时发现,但一时难以控制,煤气泄露可能造成人员中毒,并有可能爆炸着火波及周边地区,在这种情况下,应组织职工向合适的地点疏散集结,保证职工的生命安全。
疏散地点有三个,分别为:一号焦炉端台出口、二号焦炉端台出口和间台靠煤塔方向出口。
发生事故后,首先应从上述三个疏散口疏散员工,然后依据事故情况紧急联系救援人员。
电话号码如下:
调度室:
车间值班电话:
火警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