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援《诫兄子严、敦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1、马援《诫兄子严、敦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原文及翻译马援
原文: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轻通侠客。

援前在交趾①,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②,此吾所大恶也。

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③,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父丧致客,数郡毕至。

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④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解释】
①交趾:汉郡,相当于越南北部。

②正法:正当的法制。

③衿:佩带。

缡:佩巾。

施衿结缡:
父母送女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挂好佩巾。

④谨敕:谨慎。

译文:
我的兄长的儿子马严和马敦,都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事,而且爱与侠士结交。

我在前往交趾的途中,写信告诫他们:“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

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深恶痛绝的。

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

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这是我一再强调的原因。

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啊。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的话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指责的。

谦约节俭,又不失威严。

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

杜季良这个人是个豪侠,很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好的坏人的人都结交。

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

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

(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

正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哩。

一旦你们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就成了纨绔子弟。

正所谓“画虎不像反像狗了”。

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里的将领们到任就咬牙切齿地恨他,州郡内的百姓对他的意见很大。

我时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2、苏辙《古今家诫叙》原文及翻译译文
苏辙《古今家诫叙》原文及翻译苏辙
原文:
老子曰:“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或曰:“慈则安能勇?”曰:“父
母之于子也,爱之深,故其为之虑事也精。

以深爱而行精虑,故其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此慈之所以能勇也。

非父母之贤于人,势有所必至矣。

”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师之于弟子也,为之规矩以授之,贤者引之,不贤者不强也。

君之于臣也,为之号令以戒之,能者予之,不能者不取也。

臣之于君也,可则谏,否则去。

子之于父也,以几谏不敢显,皆有礼存焉。

父母则不然,子虽不肖,岂有弃子者哉!是以尽其有以告之,无憾而后止。

故父母之于子,人伦之极也。

虽其不贤,及其为子言也,必忠且尽,而况其贤者乎?
太常少卿长沙孙公景修少孤而教于母母贤能就其业既老而念母之心不忘为贤母录以致其意。

既又集《古今家诫》,得四十九人,以示辙,曰:“古有为是书者,而其文不完。

吾病焉,是以为此。

合众父母之心,以遗天下之人,庶几有益乎?”辙读之而叹曰:“虽有悍子,忿斗于市莫之能止也,闻父之声则敛手而退,市人之过之者亦莫不泣也。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特患无以发之耳。

今是书也,要将以发之欤?虽广之天下可也。

自周公以来至于今,父戒四十五,母戒四。

公又将益广之,未止也。


元丰二年四月三日,眉阳苏辙叙。

译文:
老子说:“因为仁慈所以能勇敢,因为节俭所以能宽广。

”有人问:“如果仁慈的话,那怎么会勇敢?”回答是:“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爱得深,所以他们替孩子考虑事情很精细。

因为爱得深,所以行事殚
精竭虑,所以他们为孩子躲避灾祸就很迅速,为孩子谋利也十分果敢,这就是仁慈能够导致勇敢的原因。

并不是因为父母比其他人贤明,这是因为形势所迫才必然到这地步啊。

”我小时候读书,看见父母告诫他们的子女,恳切教导惟恐有没考虑到的地方,惴惴不安惟恐孩子不能全部听进去,他们感叹道:“唉,这就是父母的心啊!”老师对于弟子,给他们立了规矩来教授他们,贤德的弟子,老师就引导他们;不贤德的弟子也不勉强他们。

君主对于臣子,给他们号令来告诫他们,对贤能的臣子就给予官职,不贤能的臣子就不选用他们。

臣子对于君主,可以进谏的就进谏,可以进谏的就离去。

儿子对于父亲,用隐约的言辞劝谏,不敢太直露,这都是因为礼仪的存在。

父母却不这样,即使孩子不好,哪有父母遗弃孩子的呢?所以他们竭尽所有来告诫孩子,直到没有遗憾才停止。

所以父母对于孩子,是人类伦理的极致。

即使他们本身并不贤能,但是等到他们对自己的孩子说话的时候,一定会诚恳并且竭尽所能,更何况那些贤明的父母呢?
太常少卿,长沙人孙公景修,年幼丧父因而受教于母亲,母亲贤能,能够成就他的学业。

年已老,可感念母亲的心意却不能忘怀,写了一篇《贤母录》来表达他的心意。

既而又编辑《古今家诫》一书,收集了四十九个人,拿来给我看,说:“古代就有编写这种书的人,但他们的文章不完整。

我对此感到遗憾,所以编写了此书。

集中天下众多父母的心意,用来馈赠给天下的人,或许有好处吧?”我读了这本书后感叹道:“即使有凶悍的孩子在集市上发怒斗狠,没有人能够阻止他,听到父亲的声音就收敛罢手退去,集市上指责他孩子的人也没
有不感动落泪的。

慈孝的心,人人都有,只是担忧无法激发它罢了。

如今这本书,大概将会激发发人的慈孝之心吧?即使推广于天下也是可行的。

自从周公以来到如今,父训四十五人,母训四人,孙公又要将加以增补,还没有编写完成。

”元丰二年四月三日,四川眉阳人苏辙记述。

苏辙《古今家诫叙》
3、曾国藩《诫子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曾国藩《诫子书》原文及翻译曾国藩
原文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许可,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

今将永别,特将四条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而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能慎独,册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

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

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

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

聪明睿智,皆由此出。

庄敬日强,安肆日偷。

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

则身强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

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

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
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

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

读书学古,粗知大义,既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

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

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

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

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神鬼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

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见识。

为天下计,则必已饥已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

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

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译文
我作官做了三十多年,官职已经到了最高等级,可是学业一点也没有成就,德行一点儿也没有可赞许的地方,到岁数大了只有伤悲,不胜惊慌惭愧。

现在将要与你们永别,特将以下四条教给你们兄弟。

第一、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能在处世时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气和。

修身养性做人做学问的道路,最难的就是养心,
养心中最难的,就是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

能够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可以问心无愧,就可以对得起天地良心和鬼神的质问。

如果一个人在独处时没有做过一件问心有愧的事,那么他就会觉得十分安稳,自己的心情也常常会是快乐满足宽慰平安的,(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是人生中最好的自强不息的道路和寻找快乐的方法,也是做到守身如玉的基础。

第二、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就能使身心强健。

内心专一宁静浑然一体,外表衣着整齐态度严谨,这是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的方法;一出门就像要去拜访一个尊贵的客人,就像普通
老百姓在祭祀祖先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恭恭敬敬的样子,这是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的气氛。

想要凭借自己掌握的知识来安抚老百姓,必须做到一丝不苟恭恭敬敬这样老百姓才能信服,这是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的效果。

聪明的人和机智的人,因为他们都能够做到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所以总能够给别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

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庄重严谨恭恭敬敬,就会一天比一天壮大自己,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傲慢无礼肆意而为,就会一天比一天消亡自己。

如果能做到无论对一个人还是一群人、无论对小事情还是大事情都态度恭恭敬敬,不敢有一丝一毫松懈怠慢的意思,那么自己身体和内心的强健,还用值得怀疑吗?
第三、讲究仁爱就能使人心悦诚服。

天底下人的生命,都是得到了天和地的机理才成就自我的性格,都是得到了天和地的气息才成
就自我的形象,我(指曾国藩)和普通老百姓相比,对于生命生生不息的意义其实都是相同的。

假如我(指曾国藩)只知道自私自利而不知道对老百姓讲究仁爱对事物加倍爱惜,那么就是违背甚至抛弃了生命生生不息的意义。

至于那些享有丰厚俸禄的大官,高高地位于众人之上,就应该承担起拯救老百姓于溺水之时和拯救老百姓于饥饿之中的责任。

读古书学**古人的思想,大概知道了古书中的意思,就应该有大力推行古书中自己已经领悟的古人正确思想的责任。

孔子的儒家学派教育子弟,大都要求子弟要讲究仁爱,而讲究仁爱最根本的,就是要想成就自己首先就要成就他人,要想富贵自己首先就要富贵他人。

能够成就他人富贵他人的人,人们哪会有不心悦诚服的归顺于他的呢?
第四、努力工作、辛勤劳动就能使神明感到钦佩。

一个人每一天所穿的衣服、所吃的食物,能做到与他白天所做的事情所用的力气相匹配的,就会得到旁人的认可和鬼神的赞许,这是因为他是在靠自己的本事吃饭。

假如普通人家男人耕田女人织布,一年到头辛苦劳动,才有了几担谷和几匹布的收入,而富贵人家的老爷少爷却一年到头安逸yin乐,不做一件事情,而吃的都是山珍海味,穿的都是锦罗绸缎。

喝醉了酒以后就像猪一样呼呼大睡,醒来后他一叫唤就有下人们对他唯唯喏喏,这是天底下最不公平的事情,连鬼神看见了都不会允许他(富贵人家)这样胡作非为,难道富贵人家就可以长期这样安逸**乐享福吗?古代圣明的帝王和贤良的大臣,没有一个无时不刻不是把勤劳工作作为座右铭来激励自己。

如果从个人安身立命的角度来说,就应该努力操练和学**技术本领,积极煅练自己的体魄,感觉到自己知识
太少时就加倍努力去学**知识,时时刻刻做到居安思危,这样才能够做到通过增长自己的学识来增长自己的才干。

而从为天底下老百姓着想的角度来说,就应该做到让普天下的百姓都吃饱饭、穿暖衣,不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让他们都接受教育,不再像水边的蒿草一样没有自己的主见,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背负的责任。

大禹、墨子大都提倡对于个人生活应该非常节俭,而对于工作应该非常努力,辛勤劳动以使自己丰衣足食。

勤苦劳动的人长寿,安逸享受的人短寿,勤劳的人因为经常参加社会劳动,学有才干而能够派上用场,安逸享受的人因为从不参加社会劳动,毫无才干而会被社会所淘汰,一个人努力工作辛勤劳动就能为社会创造财富给别人带来好处从而使神明都对他的行为感到钦佩敬仰,一个人贪图安逸享乐就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不能给别人带来好处从而使鬼神都他的行为感到厌恶。

这四条是我从数十年的人生中积累的,你们兄弟们记住并且履行,而且要把它传给子子孙孙,这样,我们曾家就可以长盛不衰,每代都有人才。

4、马援《诫兄子严、敦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原文及翻译马援
原文: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轻通侠客。

援前在交趾①,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②,此吾所大恶也。

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③,
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父丧致客,数郡毕至。

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④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解释】
①交趾:汉郡,相当于越南北部。

②正法:正当的法制。

③衿:佩带。

缡:佩巾。

施衿结缡:
父母送女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挂好佩巾。

④谨敕:谨慎。

译文:
我的兄长的儿子马严和马敦,都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事,而且爱与侠士结交。

我在前往交趾的途中,写信告诫他们:“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

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深恶痛绝的。

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

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这是我一再强调的原因。

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啊。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的话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指责的。

谦约节俭,又不失威严。

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

杜季良这个人是个豪侠,很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
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好的坏人的人都结交。

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

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

(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

正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哩。

一旦你们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就成了纨绔子弟。

正所谓“画虎不像反像狗了”。

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里的将领们到任就咬牙切齿地恨他,州郡内的百姓对他的意见很大。

我时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5、《汉书·郑子真、严君平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汉书·郑子真、严君平传》原文及翻译汉书
原文:
汉兴有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此四人者,当秦之世,避而入商雒深山,以待天下之定也。

自高祖闻而召之,不至。

其后吕后用留侯计,迎而致之。

四人既至,从太子见,高祖客而敬焉,太子得以为重,遂用自安。

其后谷口有郑子真,蜀有严君平,皆修身自保,非其服弗服,非其食弗食。

成帝时,元舅大将军王凤以礼聘子真,子真遂不诎而终。

君平卜筮于成都市,以为“卜筮者贱业,而可以惠众人。

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
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

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

博览亡不通,依老子、严周之指著书十余万言。

扬雄少时从游学,以而仕京师显名,数为朝迁在位贤者称君平德。

杜陵李强素善雄,久之为益州牧,喜谓雄曰:“吾真得严君平矣。

”雄曰:“君备礼以待之,彼人可见而不可得诎也。

”强心以为不然。

及至蜀,致礼与相见,卒不敢言以为从事,乃叹曰:“扬子云诚知人!”
君平年九十余,遂以其业终,蜀人爱敬,至今称焉。

及雄著书言当世士,称此二人。

其论曰:“或问: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盍势诸名,卿可几?曰:君子德名为几。

梁、齐、楚、赵之君非不富且贵也,恶乎成其名!谷口郑子真不诎其志,耕于岩石之下,名辱于京师,岂其卿?岂其卿?楚两龚之洁,其清矣乎!蜀严湛冥,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虽随、和何以加诸?举兹以旃,不亦宝乎!”
自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郑子真、严君平皆未尝仕,然其风声足以激贪励俗,近古之逸民也。

《汉书·郑子真、严君平传》
译文:
汉王朝兴起后,有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这四个人在秦王朝统治天下时,逃避到商雒山深处,等待天下平定。

汉高祖听说后召见他们,他们没有来。

后来吕后采用留侯张良的计策,(让皇太子带着丝织物,谦辞卑礼,用坐乘的小车将其)迎接到自己身边,辅佐自己。

四人到来后,随从太子见高祖,高祖敬重他们而待为上宾,太子也由此受到重视,地位于是得以稳固。

他们之后,谷口有郑子真,蜀有严君子,都能修身自重,不该穿的不穿,不该吃的不吃。

汉成帝在位时,元舅大将军王凤以礼招聘
子真,子真不应召,以不屈服而终。

君平在成都街市上占卜算卦,他认为:“占卜虽然是低贱的职业,但是可以使众人得到好处。

有卜问邪恶不正之事的,就依照蓍草和龟甲向他言明利害。

给做儿子的占卜,就依孝道解说;给做弟弟的占卜,晓以顺服之理;给做臣子的占卜,以忠君的思想为依据。

这样因势利导,引导不同的人们都走向善的方面.遵从我的话的人,已有一大半了。

”严君平每天才接待几个人,收入百钱能够养活自己了,就关闭店铺放下帘子在家教授《老子》。

大量阅读各种书籍,无不通晓,依照老子、庄周的理论,著书十余万字。

扬雄年轻时曾跟从他游学,后来在京师做官而名声显著,多次对朝廷贤德的官吏称赞严君平的品行。

杜陵人李强一向和扬雄很好,后来做官为益州牧,高兴地对杨雄说:“这下我真要得到严君平了。

”扬雄说:“你要以礼待之,他这个人可见而不可屈为人所用。

”李强内心不以为然。

待其到蜀地上任后,和君平以礼相见,却始终不敢提出召其为属吏的事,于是叹道:“扬子云确实了解人啊!”
严君平活到九十余岁,到死都以占卜算卦为业,蜀地的人都热爱和尊敬他,至今仍赞不绝口。

后来扬雄著书言及当世之士,特别称赞这两个人。

他评论说:“有人问:君子怕终身于世而无名可称,何不以名卿之势成就其名?我以为:君子自己培养自己的品德,则名声可立。

梁、齐、楚、赵等诸侯王并非不富贵,可是用什么来成就他们的名声呢?谷口郑子真不屈其志,在岩石之下耕作,名声却响于整个京城,难道是因为他身为公卿吗?难道是因为他身为公卿吗?楚地两个
姓龚的人白洁其身,有清明之名!蜀郡严君平深沉无欲,不做苟合取悦别人的事,不操苟且求利的职业,长久幽居而不改变自己的节操,即使是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又怎能与他相比呢?推荐此人并任用他,不也是国家的宝贝吗?”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郑子真、严君平等均未曾做官,然而他们的风范、名声足以阻止贪婪、激励世俗,是近古避世隐居之人。

《汉书·郑子真、严君平传》
6、周公《诫伯禽》原文及翻译译文
周公《诫伯禽》原文及翻译周公
【原文】
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文多记而守以浅者,广。

去矣,其毋以鲁国骄士矣!
【译文】
有德行的人不怠慢他的亲戚,不让大臣抱怨没被任用。

老臣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

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

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
争智力高下。

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

土地广阔富饶,用节俭的方式生活,便会永远平安;官高位尊而用卑微的方式自律,你便更显尊贵;兵多人众而用畏怯的心理坚守,你就必然胜利;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博闻强记而用肤浅自谦,你将见识更广。

上任去吧,不要因为鲁国的条件优越而对士骄傲啊! 7、严光《九诫》原文及翻译译文
严光《九诫》原文及翻译严光
【原文】
嗜欲者,溃腹之患也;货利者,丧身之仇也;嫉妒者,亡躯之害也;谗慝者,断胫之兵也;谤毁者,雷霆之报也;残酷者,绝世之殃也;陷害者,灭嗣之场也;博戏者,殚家之渐也,嗜酒者,穷馁之始也。

【译文】
过多贪口福的欲望,是腐坏肠肚的祸患;贪财好利是丧身的仇敌;嫉妒是亡命的大害;恶言恶意是断颈的兵器;诽谤诋毁他人会遭到
雷电击毙的报应;残害酷虐是自绝后嗣的祸殃;陷害他人会断子绝孙;
赌博会逐渐使你倾家荡产;嗜酒无度是穷困冻馁的开端。

8、班昭《女诫》原文及翻译译文
班昭《女诫》原文及翻译班昭
【原文】
阴阳殊性,男女异行。

阳以刚为德,阴能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故鄙谚有云:“生男如狼,犹恐其尪;生女如鼠,犹恐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