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场强磁共振SSFSE序列椎管造影在腰椎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合集下载

核磁共振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核磁共振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55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不断增加,容易导致患者发生腰部疼痛等临床症状,腰间盘是由髓核、纤维环、软骨板组成的,该疾病的发病基础为椎间盘退化性改变,CT 诊断方式是临床影像学的常规检查方式,具有经济、扫描速度快等优点,但是由于C T 对腰椎间盘突出诊断具有一定模糊性,导致误诊率较高,因此C T 诊断结果不及MRI 诊断结果可观。

MRI 不具有放射性,能有效诊断患者腰椎间盘突出,能准确显示腰椎间盘游离情况,从而有效提高诊断符合率,因此,M R I 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最为理想的检查方式[1]。

因此,本次研究选取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MRI、CT 诊断,分析诊断结果,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在本文研究中将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北京京顺医院50例收治时间在2019年度1月—2020年度10月,分别实施核磁共振影像诊断、CT 诊断,分析并且对比各项指标,纳入标准:伴有腰痛、坐骨神经痛等症状。

排除标准:伴有其他严重疾病,精神异常者。

50例患者年龄21~61岁内,男性2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41.24±1.27)岁。

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且本研究已被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20200731)。

1.2 方法CT 诊断:可以采用东芝Aquilion PRIME TSX-303A 64排螺旋C T,对患者实施平扫,对患者椎间实施扫描,在实施扫描过程中,需要保证患者椎间隙和平面呈现平行状态,从而保障检查结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奥泰C e n t a u r i 1.5T A T00001核磁共振影像诊断:给予患者使用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行横断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检查,患者仰卧位,平扫患者冠状位轴位,患者取仰卧位,序列依次为:S A G T1W I、T2W I、F A S T2W I,S T I R 序列在扫描过程中,在矢状位对患者椎间盘的椎体形态、信号特点、信号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在患者矢状位以及横断位对患者脊髓受压情况进行观察,参数设置:超快速场回波T1W I:T R =10m s、T E =4.6m s;快速自旋回波,T2W I ,T R =1348m s、T E =100m s;平衡式快速场回波,T R =5.0m s、T E =2.3m s。

腰椎间盘造影对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腰椎间盘造影对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5 腰 椎 间 盘 造 影 的 临 床 诊 断价 值 51 造 影 中诱 发 疼 痛 的意 义 . K sc ul h等 【发 现 刺 激 病 变 的椎 间 盘 纤 维 环 . 其 是 外 i l 2 J 尤
断 顽 固性 下腰 痛 具 有 一 定 的有 效 性 、可 靠 性 和 可 普 及 性 。
入量增 多。
用 曾一度受到限制。随着化学溶核技术的 Nhomakorabea起 . 椎间盘造
影 再 度 应 用 于 临 床 , 于确 定 进 针 位 置 和 了 解 椎 间 盘 的 病 用
理情 况瑚 。近年来 , 随着对退行 性椎间 盘疾病 的进 一步认
识 , 基 于 C MR 并 T、 I的 一 些 局 限性 , 们 重 新 关 注 椎 间 盘 人 造 影 检 查 在 椎 间 盘 疾 病 的 诊 断 、 别 诊 断 和选 择 治 疗 方 法 鉴 等 方 面的 独 特 价 值1 3 1 。
23 腰 椎 间 盘 内压 . 正 常 椎 间 盘 具 有 内 压 ,且 随 造 影 剂 的 注 入 而 增 加 。
P n b等1 导 , 常 椎 间 盘 内 压 峰 值 可 达 4 0 5 0 P 。 aj i 4 a ] 报 正 0 — 0 k a A rl认 为 无 阻 力 注 入 l l 体 的 椎 间 盘 , 视 为 异 常 。 pit l ̄ m液 可
( 都 医 科 大 学附 属 北 京 朝 阳 医 院 骨 科 10 2 北 京 市 ) 首 00 0 中 图分 类 号 : 6 1 R 8. 5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4-0 X(04J0 — 3 7 0 10 - 6 2 0 6 0 7 — 4 4 一 入椎 间 盘 。 22 注 射 药 物 . 可 选 择 的 造 影 剂 分 为 三 类 : 油 类 造 影 剂 、 水 类 造 碘 碘 影 剂 和 非 离 子 型 有 机 碘 水 溶 性 造 影 剂 。 其 中 , 油类 造 影 碘

磁共振脊髓造影对诊断腰段椎管疾病的应用价值

磁共振脊髓造影对诊断腰段椎管疾病的应用价值
查及 M M表现进行 了分析 鸯果 R M M显示正 常椎 瞥造影 1 R 5倒 、 椎问盘遇变 及椎瞥狭窄 1 例, 腰 3 硬胰外胂瘤 2 , 蚪硬膜 傍 矗
下肿瘤 4 . 例 髓由肿檀 2 , 恻 神经根袖囊肿 3侧 , 先天性 睡段脊簇晦 出 1 ; 考论 啻。古 i 的结 构, H D重建对显示椎管整体结构及 与病 变的关系伉于常规扫描 。 M M3 l 美蕾词 】 蹲榷 ; 昔病变; 椎 磁共振脊僧造影
(o 3 m; 励次数 ( E 3 快 速因子 (蝴 F v) ̄c 激 N X) ; F

1 ; 阵 30x10 附 加技 术 : 6矩 2 6 ; 血液 补偿 (C 。重 建 F)
报道丈多采用重 加权快速 自旋回波 (s )序列 rE 加脂肪抑制技术获得高质量 的脊髓腔影像 I 3 ] - 。本
n 幽 n 吐u MR c 蚰 出 j i n

s.e r* | tel k  ̄ e t a i u b ̄ ]
t n o m醇 rt 曲 e a’ b dsi eead b c a e oml ai o a t e it ̄ ]] e ,  ̄ v mit
MBI MRM D P rc ntu t n i s p ro o v nin lMBIi ]mo srtt eml1n c rlt ns i e ̄ n telB 曲 a d te 3 MI e o srci s u e rt cn e t a n ̄ o i o o e n taigt a0 d es o hp b t l h l 1 e i . o n h
R M可 显示常规扫描不能显示 的信号差较小
【 中圈分粪号】 R 4. ;胡15 【 452R . 文献标讽码】 A 【 文章编号】 l — 8720 )1 00 — 3 ∞9 6 1(120 — 09 0 )

磁共振SPACE序列在腰骶神经根成像中的应用

磁共振SPACE序列在腰骶神经根成像中的应用

磁共振SPACE序列在腰骶神经根成像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快速自旋回波(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optimized contrasts by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s,SPACE)序列对显示腰骶神经根及其病变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采用1.5T磁共振行常规扫描后,另加3D SPACE技术作冠状面腰骶部神经根成像13例,所有3D原始图像均经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后处理。

结果 13例SPACE序列成像病例中,患者均有腰椎间盘突出症,3D SPACE原始图像能很好的显示神经根的形态、走行及受突出的椎间盘压迫情况,MIP重建图像能多方位观察神经根。

结论 SPACE序列对显示腰骶神经根部位及病变具有独特优势,优于常规序列,为临床诊治腰骶神经根病变提供满意的影像学依据。

【关键词】腰骶神经根快速自旋回波 SPACE 可变翻转角【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2-0105-02【abstract】 objective Magnetic resonance (NMR) 3 d fast spin echo (from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 optimized contrasts by using company's flip Angle evolutions, SPACE) sequence to show the value of lumbosacral nerve root and its pathological changes. Materials and methods USES the 1.5 T mri routine scan, plus a 3 d SPACE technologyfor coronal lumbosacral nerve root of 13 cases of imaging, all 3 d original image by the maximum signal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 post-processing. Results 13 cases imaging SPACE sequence,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disease, 3 d SPACE, the original image canbe a very good show the morphology of nerve root, direction and oppressed by outstanding intervertebral disc and nerve root can be observed multidimensional MIP reconstruction images。

核磁共振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研究

核磁共振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研究

核磁共振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研究引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椎间盘疾病,临床上以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和感觉障碍为主要表现。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成像已经成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核磁共振影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并通过对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分析,全面总结核磁共振影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优势和局限性,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创的医学影像技术,通过对人体进行磁场的作用,观察人体组织的信号强度和分布情况,从而获取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的影像。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核磁共振成像可以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的形态、信号强度和和椎管的狭窄情况,有利于临床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核磁共振影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明确诊断:核磁共振影像可以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的位置、大小、形态和信号强度,有助于直接判断是否存在间盘突出和突出的程度。

通过观察突出的方向和范围,可以帮助医生明确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评估病变严重程度:核磁共振影像可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变严重程度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椎间盘突出的大小、形态、数量等,有利于医生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3. 判断患者的手术适应性:对于一些复杂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核磁共振影像可以清晰地显示椎管的狭窄情况、神经根的受压情况等,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及手术的范围和方式。

核磁共振影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帮助医生明确诊断、评估病变严重程度和判断患者的手术适应性,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核磁共振影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具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下面对其优势和局限性进行具体分析:优势:2. 无创伤性: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创伤的影像检查手段,患者可以在不受伤害的情况下完成检查,避免了传统X线检查可能带来的辐射风险。

浅析核磁共振成像在腰椎病变患者脊柱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效果

浅析核磁共振成像在腰椎病变患者脊柱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效果
参 考 文 献
[ 1 ] 常俊玲 基层 医院哮喘 的规范化治疗[ J ] . 当代医学, 2 0 1 3 , 1 3 : 8 3— 8 4 . [ 2 ] 王 尔东. 支气管 哮喘规 范化 治疗 的效果 观察 [ J ] . 中华全 科 医学, 2 0 1 1 , ( ) 7 : 1 0 5 7

我院 B受体激 动剂在使用 上存 在一定 的误 区: 第 一, 将 其作为 长期 的用 药 , 并 在患 者哮 喘发作的时候 大量吸人 , 使吸 气 与气雾喷 射配合 的时 间欠佳 , 是 治疗效 果大 打折 扣; 第二 , 长期大量的使用 9受体 激动荆导致 9受体 功能下 降 , 而气道 的反应性增加 , 导 致其 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会逐渐的降低 。
浅 析 核 磁 共 振 成 像 在 腰 椎 病 变 患 者 脊 柱 功 能 评 价 中 的 应 用 效 果
李淑 珩 ( 黑龙 江省七 台河矿业精煤 ( 集 团) 有限责任 公 司总 医院 黑龙 江 七 台河 1 5 4 6 0 0 )
【 摘 要】 目的: 研究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在腰椎病变患者脊柱功能评价 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 整理 收集我院收治的 7 8例腰椎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 其临床 资料进行 回顾性 分 析和总结。 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在腰椎病 变患者脊柱功 能评价 中的应用 。结果 :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 出原发性椎体骨折屈 曲压缩型 患者 1 4例 , 爆裂 型 2 8例 , 骨折脱位 型 3 6例 ; 7 8例 腰椎病变患者 中有 2 8例可 见后韧带群损伤 , 有2 4侧 患者 的后纵韧带断裂 , 前纵韧带断裂的患者为 l 9侧 , 椎间盘损伤 的患者有 3 l侧 , 硬外膜血 肿的患者有 9侧 , 脊 髓损伤 的患者有 l 7 例, 裣查正确率为 1 0 0 %, 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同, P > O . 0 5 ,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 核磁 共振成像是评 价腰 椎病 变患者脊柱功 能的一种诊 断方法 , 具有重要 的临床意义 , 值得 在I 临床实践 中广泛 的应用和推广。 【 关键词 】 核磁共振 成像 ; 腰椎病变; 脊柱 功能; 评价 【 中图分类号 】 R 4 4 5 . 2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 编号】 1 0 0 4— 4 9 4 9 I 2 0 1 5 ) 0 2— 0 0 6 6 控可以制疾病的发展进程 、 降低疾 病的发作 的次数的 。而关于哮 喘的规 范化 治疗在 《 支气管哮喘诊治指南》 做 出了规定 , 按照规定 对哮喘患者进行治 疗, 大多数 患者的哮喘发作 都会得到较为满意的控制效果。但是 , 从本研究 结果可 以看 出, 哮喘的确诊 , 在我 院院是一个 比较大 问题 , 这 与近几 年的相 关研究 的报告结 果相 同, 也 就是我 国大多数基层 医院都存在者对哮 喘误 诊 的诊 断率高 的问题 , 错误 的诊 断导致 医 生治疗 方案非正规化。 支气 管哮喘的规范化治疗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 3. 1激 素 制 剂 激素制剂在治疗支气管哮喘 中, 多使用吸入给药的方式 , 吸人激素制 剂使用 比较 方 便, 并 能迅速缓解 哮喘发作时的症状 , 同时能有 效的改善 患者 的肺 功能 指标 , 可以长 期 作为支气管哮喘的首选用药 。但是有 当地的 医疗资源有 限 , 吸入式 激素制剂 的够不 方 便, 直接影 响到其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过 程 中的使 用。此外 吸人式 激素制剂 在使用 的 过程 中还存在 以下 问题 : 第一 , 吸入式激 素制剂 通常在使 用 1周之后才 能见疗效 , 在 使 用 三个月之后才能达到最佳 效果 , 患 者往 往存在 对经济 问题 等考虑 不能 坚持使 用 ; 第 二, 缺乏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 导致 患者 的相关知识 缺乏 , 夸大激素 制剂 的副作 用 , 产生担 忧 与恐 惧 的 心理 j 。 3 . 2 B受 体 激 动 剂 对本身哮喘的感知率较低 , 所以在哮喘发作 的时候多来医院就诊住 院治疗 , 医院对 此所 提供治疗方案大多是 应用 抗生 素进 行治 疗 , 这从 某一 层面 上讲 加重 了患 者 的经济 负 担l 。另外 , 医生本身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以及评估也存在 一定的缺陷 , 对支气管 哮喘 的患者本能进行千篇一律 的吸人激素 制剂来进 行治疗 , 要 根据患者 的肺功 能以及 峰流 速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 , 但是我院缺乏相应的检测仪器。 综上所述 , 基层医院对之气管哮喘的 治疗不规 范的主 要是有 医生以及 患者两方 面 的因素 , 医生由于受到医疗资源的限制 , 不能准 确的对 患者进 行评估 与诊断 , 导致 患者 的治疗不够规范化 , 此外 , 基 层医院对 患者 的健 康教 育工作普 遍做 的不到 , 导致 患者对 自身的疾病认识不清 ; 患者本身对疾病 的了解 程度有 限, 发 病后不及 时就 医, 缓 解期不 规范用药 , 导致发作频繁 , 发作时药物的使用方法有误也会达不 到满意的治疗 效果。 因 此, 要加强基层 医院的医疗资源建设 , 提高患者的认识 , 进 而提高患者 的用药依从 性 , 建 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 保 障对 支气管哮喘 的患者进行规 范化治疗 , 并是患 者掌握哮喘 发作时的应急措施 , 以期取得较好 的健康效益 以及经济效益 。

核磁共振在椎管肿瘤诊断应用价值分析

核磁共振在椎管肿瘤诊断应用价值分析

2014.10临床研究45临床上椎管肿瘤属于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临床缺乏典型表现,早期诊断率较低,误诊率高,采取传统的影像学技术对椎管肿瘤进行诊断的准确性较低。

近几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水平的提高,诸多先进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工作中被广泛应用,核磁共振为现阶段临床应用效果十分理想的一种影像学诊断手段[1]。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核磁共振在椎管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椎管肿瘤患者的术前核磁共振诊断资料展开了回顾性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椎管肿瘤患者,抽取其中的36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有男21例,女15例,年龄16-78岁,平均(39.5±12.7)岁,患者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者23例,运动障碍者14例,根痛12例,呼吸困难2例,肌肉萎缩2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1.2 方法1.2.1 研究方法将以上统计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针对患者术前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术后病理结果等展开回顾性分析,对核磁共振诊断结果进行准确性评价。

1.2.2 检查方法所需仪器为我院现有核磁共振仪,对36例患者行矢状面T1WI 、T2WI 、横断位结合冠状面、STIR 、T2WI/STIR 扫描,对肿瘤的核磁共振在椎管肿瘤诊断应用价值分析刘燕萍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中医医院放射科 云南省普洱市 676200【摘 要】目的:对核磁共振在椎管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方法:抽取在2008年3月-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椎管肿瘤患者36例,术前均接受了核磁共振检测,术后对核磁共振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36例患者经核磁共振检查确诊为脊膜瘤者7例,转移瘤7例,星形细胞瘤7例,神经鞘瘤7例,室管膜瘤4例,神经纤维瘤2例,脂肪瘤1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术后全部经病理结果得到证实,准确率为100%。

核磁共振对椎管肿瘤的诊断及价值

核磁共振对椎管肿瘤的诊断及价值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90期185投稿邮箱:zuixinyixue@·医学影像·核磁共振对椎管肿瘤的诊断及价值刘芳(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湖北 武汉 430200)0 引言椎管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根据肿瘤的具体病发部位可以将椎管肿瘤分为髓内肿瘤、髓外硬膜内肿瘤和髓外硬膜外肿瘤三种;由于椎管肿瘤早期并无典型的临床表现,因此,椎管肿瘤的早期诊断率较低,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1]。

在以往的临床诊断中,常见的椎管肿瘤诊断方式是CT 扫描检查,但CT 扫描检查的检出率不高,且难以对疾病进行定位定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椎管肿瘤在临床上的诊断率,本文对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的89例椎管肿瘤患者采用核磁共振进行检查的诊断结果作简要分析,并与常规CT 扫描检查结果进行对比。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从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所有椎管肿瘤患者当中随机选取自愿参与本次临床试验研究的其中89例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研究的观察与分析对象,在本次选取的89例患者当中,男47例,女42例,年龄在19-78岁,平均(47.64±5.82)岁;本次临床试验研究在医院医学研究伦理学会的支持下完成。

纳入标准:本次选取的89例患者均符合临床上关于椎管肿瘤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检查确诊为椎管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临床试验研究知情且签署了相关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合并精神疾病和意识障碍的患者[2]。

1.2 方法1.2.1 常规CT 扫描检查:先对这89例患者采用常规CT 检查的方法进行诊断,具体的CT 扫描操作方法为:采用多层螺旋CT 扫描仪对患者的椎管和周边位置进行扫描,CT 扫描时主要以横断位置为主;然后在CT 平扫的基础上,通过静脉注射增强对比剂进行CT 增强扫描,扫描仪横断位置和矢状位、冠状位为主,扫描的层厚为5 mm ,扫描时的间距为1.5-3.0 mm 。

X线和核磁诊断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价值分析

X线和核磁诊断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价值分析

X线和核磁诊断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价值分析目的探讨X线和核磁诊断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价值。

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长春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进行诊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76例,按照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138例给予X线检查,观察组138例给予核磁检查,对两组患者的准确率进行比较。

结果所有患者给予X线和核磁检查后,观察组准确率为98.6%,对照组准确率为65.2%,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核磁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具有优势,准确率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X-ray and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Group select the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5 in Changchun Central Hospital Department of medical imaging for the diagnosi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ere 276 cases,according to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sequence,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138 cases of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X-ray examination,138 case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MRI,the accurate rate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given X-ray and nuclear magnetic examination,the accuracy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8.6%,the accuracy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65.2%,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 Conclusi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n the diagnosi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accuracy,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 X-Ray;MRI;Protrusion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我国腰椎疾病患者约有2亿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占总人数的15.2%,且越来越向青壮年发展。

核磁共振检查对椎管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评价

核磁共振检查对椎管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评价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8 年第 5 卷第 5 期2018 Vol.5 No.5133·诊断技术·核磁共振检查对椎管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评价郭跃超,苏普(临沧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云南临沧 677000)【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核磁共振检查对椎管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评价。

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椎管肿瘤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术后对照分析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分析回顾临床资料,总结临床价值。

结果 20例患者中,确诊为脊膜瘤患者为4例,转移瘤为4例,星形细胞瘤患者为4例,3例患者为神经鞘瘤,2例患者为室管膜瘤,1例患者为神经纤维膜,1例患者为脂肪瘤,1例患者为血管母细胞瘤。

术后进行病理证实,核磁共振检查准率为95.0%。

结论 核磁共振检查对椎管肿瘤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意见,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关键词】核磁共振检查;椎管肿瘤诊断;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R73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06.133.01在临床治疗中,椎管肿瘤为一种常见的疾病,临床症状并不典型,早期诊断准率较低,易发生误诊或漏诊现象,影响治疗效果,延误患者病情[1]。

为研究分析核磁共振检查对椎管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评价,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椎管肿瘤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椎管肿瘤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均充分知情同意。

20例患者中,年龄范围为17岁到76岁,平均年龄为(40.12±3.21)天,9例患者为女性,男性患者为11例,13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8例患者为运动障碍,7例患者为根痛,2例患者为呼吸困难,2例患者为肌肉萎缩。

椎管肿瘤运用核磁共振诊断的临床价值探讨

椎管肿瘤运用核磁共振诊断的临床价值探讨

椎管肿瘤运用核磁共振诊断的临床价值探讨目的探讨椎管肿瘤运用核磁共振诊断的临床价值,通过回顾性分析进行讨论,指导临床的研究。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3月29例确诊为椎管肿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核磁共振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显示的肿瘤所占部位的不同分为以下情况:髓内肿瘤有星形细胞瘤(27.6%)和室管膜瘤(24.1%)以及血管母细胞瘤(13.8%);髓外硬膜下肿瘤有神经鞘瘤(10.3%)、神经纤维瘤(10.3%)以及脊膜瘤(6.9%);髓外硬膜外肿瘤有转移瘤(3.4%)和脂肪瘤(3.4%)。

结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的诊断效果,对椎管肿瘤的临床诊断也具有较高的优先性,其定位准确,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标签:椎管肿瘤;核磁共振;临床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椎管肿瘤是神经中枢系统肿瘤,在临床上较常见,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髓内肿瘤、髓外硬膜内肿瘤、髓外硬膜外肿瘤。

髓内肿瘤常见有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

髓外硬膜内肿瘤常见有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脊膜瘤等。

髓外硬膜外肿瘤多数是转移瘤、淋巴瘤。

需与脊髓空洞症鉴别,其髓内空腔信号特点与脑脊液相似,表现为脊髓内长T1长T2信号区,空腔边缘清晰,一般没有增强。

脊髓外形膨胀[1]。

因传统影像学的诊断效果并不明显。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逐渐广泛应用到了临床诊断,而且具体良好的诊断效果[2]。

本文就我院2013 年5 月~2015 年3月确诊为椎管肿瘤的29 例患者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而探讨核磁共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3年5月~2015年3月的确诊为椎管肿瘤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

患者的年龄为30~60岁,平均年龄为(42.7±9.8)岁;平均身高为(171.8±6.8)cm;平均体重为(51.3±6.7)kg;男性17例,女性12例;入选患者均经过仔细询问病史,且自愿参加本次调查,无精神障碍性疾病,无严重的其他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器质性疾病。

椎间盘造影在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诊

椎间盘造影在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诊

椎间盘造影在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诊【摘要】:目的:分析椎间盘造影的诊疗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98例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患者,按照诊疗方法分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诊疗方法,观察组加入腰椎间盘造影。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疼痛症状与腰椎功能的变化。

结果:①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手术前后疼痛程度与腰椎功能变化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椎间盘造影能够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有效的支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结局,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椎间盘造影;腰椎退变性疾病;诊断与治疗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发生率不断升高,但是由于该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在该病筛查中仍有不足之处,尤其是多节段退变患者,需要采取有效的检查方法,进一步确定退变阶段,从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1]。

椎间盘造影在过去是一种限制性的检查方法,其操作复杂且容易引起一些并发症,近些年来随着造影技术的不断完善,其适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可以作为常规影像检查的补充,在腰椎疾病诊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2]。

为了观察椎间盘造影的应用价值,文章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98例例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98例例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患者,按照诊疗方法分组。

观察组中男25例、女24例;年龄为49~79岁,平均(65.2±4.3)岁;病程为3个月~4年,平均为(1.2±0.6)年。

对照组中男27例、女22例;年龄为50~80岁,平均(65.1±4.4)岁;病程为4个月~5年,平均为(1.4±0.5)年。

入选标准:X线、CT检查提示存在多节段退变,且患者伴随腰痛、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跛行等症状。

磁共振对椎管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

磁共振对椎管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

磁共振对椎管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荆鹏;张强;李秀凤;刘照信【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对椎管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椎管肿瘤患者共120例,按照不同检查方式分为研究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实施CT检查,观察组实施磁共振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肿瘤位置分布和检查准确率.结果在肿瘤位置分布对比中,研究组与对照组在髓内肿瘤、髓外硬膜下肿瘤、髓外硬膜外肿瘤等分布位置中差异不大,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查准确率对比中,研究组检查准确率为98.33%,对照组检查准确率为96.66%,统计学对比差异显著(χ2=5.8859,P=0.0152<0.05).结论椎管肿瘤患者应用磁共振检测的准确度更高,临床价值较高.【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9(017)002【总页数】1页(P77)【关键词】磁共振;椎管肿瘤;诊断;临床价值【作者】荆鹏;张强;李秀凤;刘照信【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肿瘤医院放射科,内蒙古包头014030;内蒙古包头市肿瘤医院放射科,内蒙古包头014030;内蒙古包头市肿瘤医院放射科,内蒙古包头014030;内蒙古包头市肿瘤医院放射科,内蒙古包头014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当下,肿瘤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椎管肿瘤就是指椎管内和脊椎内发生原发性或继发性肿瘤[1],临床中分为髓内肿瘤、髓外硬膜下肿瘤、髓外硬膜外肿瘤三类,且椎管肿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均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诸如头晕、运动障碍等,是目前临床关注的重点病症之一。

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20例患者,针对磁共振对椎管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下面进行如下内容的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椎管肿瘤患者共120例,按照不同检查方式分为研究组(n=60)和对照组(n=60),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诊断为椎管肿瘤。

椎管造影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的评价分析

椎管造影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的评价分析
椎管造影对腰椎管狭 窄症的诊断及治疗方
法选择的评价分析
▪ 2006、1—2010、3,腰椎MRI检查后因诊断 不明再次行椎管造影检查62例
▪ 男性26例,女性36例
▪ 平均年龄63.72岁
▪ 以欧乃派克作为造影剂,常规作眼结膜及静 脉碘过敏试验
▪ 拍摄左侧卧位、右前斜位、平卧位、左前斜 位、右侧卧位、俯卧位、前屈位、过伸位现不一致
右臀后疼痛,影响睡眠,保守治疗无效
畸形血管压迫神经根
▪ 第二类:病变呈多节段、明确责任病变者27 例。
其中7例行单纯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20例因 存在腰椎失稳表现而同时行椎间盘切除、椎 间cage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
第二类:病变呈多节段、明确责任病变
▪ 可以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 10 mg,皮下注射 0. 5%肾上腺素1 mg,呼吸困难时可以给予 氨茶碱0. 5 g加入液体中静脉点滴并持续氧气 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 重度反应患者可出现喉部水肿、口唇紫绀、 脸色苍白、脉搏细弱、呼吸困难、皮温降低、 血压下降、中枢性抽搐以至休克等症状。
▪ 发现上述情况应就地抢救
男, 73岁,腰腿疼
L5/S1间盘偏左侧突出
▪ 第三类:合并腰椎侧弯者12例。
第三类:合并脊柱侧弯
▪ 所有患者均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手术方式,术 后疗效满意
▪ 椎管造影后,12例患者自觉双下肢酸胀麻木 感症状有所减轻;
▪ 5例患者出现腰部酸胀不适及头痛症状,24小 时后症状自行消失;
▪ 2例患者出现心慌憋气等过敏症状,即刻予以 地塞米松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
▪ 腰椎管狭窄症影像学检查最常用的手段有CT、 MRI、椎管造影等。这些方法各具优缺点, 随着CT 和MRI 的广泛应用, 椎管造影作为创 伤性检查已逐渐被舍弃和遗忘

椎管造影及CT扫描在腰椎间盘突出中的诊断价值

椎管造影及CT扫描在腰椎间盘突出中的诊断价值

椎管造影及CT扫描在腰椎间盘突出中的诊断价值
赵筑川
【期刊名称】《贵州医药》
【年(卷),期】1992(16)2
【摘要】随着造影剂的不断更新及 CT 扫描的临床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确诊除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外又增加了新的手段。

关于椎管造影及CT 扫描的诊断价值报导不一。

现结合我科1987年3月至1990年12月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术前行椎管造影及 CT 扫描检查,并全部经手术探查的86例所见,评价椎管造影及CT 扫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

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男54例,女32例。

30岁至55岁居多,占86.1%,平均38.5岁。

工人37例,农民17例,干部19例,其它13例,工农占62.7%。

二、病程及病变部位:6月内8例,6个月以上18例,2年以上57例,5年以上3例。

腰_(4·5)椎间盘突出67例,腰_5骶_1椎间盘突出19例。

【总页数】1页(P82)
【作者】赵筑川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6.8
【相关文献】
1.椎管造影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 [J], 张彦彩
2.腰椎间盘突出症CT与椎管造影的术前诊断价值 [J], 谌德雄;覃松;胡炳银;王凯;
刘骏;车彪;罗斌
3.直立位椎管造影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 [J], 顾一峰;庄奇新;李明华;徐建广;赵培荣;朱萍芬
4.CT与椎管造影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探讨 [J], 覃文华
5.腰椎椎管造影与腰椎间盘CT扫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对照 [J], 陶力军;王同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椎管造影与CT影像学检查对比研究及两者对腰痛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体会

椎管造影与CT影像学检查对比研究及两者对腰痛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体会

椎管造影与CT影像学检查对比研究及两者对腰痛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体会摘要】目的:针对CT影像检查以及椎管造影对腰痛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予以对照分析。

方法:随机从我院腰痛患者当中择取120名,将其依照检查方式的不同分成A(椎管造影)组、B(CT)组、C(联合两种方法)组,将三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和最终手术结果对照,分析不同的检查方式的符合率,并做以总结。

结果:经过对照,A组的符合率要比B组高,C组的符合率要高于A组和B组,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差异。

结论:在临床当中,针对患有腰痛的患者,行以CT影像检查和椎管造影检查联合的方式,能够显著提升准确率,值得进行更加广泛的临床推广以及实际应用。

【关键词】CT影像检查;椎管造影检查;腰痛;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3-0133-01在临床当中腰背疼痛属于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其疾病病程相对漫长,而且病因也比较复杂;而相对的,在临床当中椎管造影检查对于脊髓内外疾病、椎管内外疾病等都有较为有效的指导意义[1]。

为了能够在临床当中更好的运用CT扫描技术以及椎管造影技术,并利用它们去诊断腰痛症状,本文将就此进行研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的分析,总结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在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腰痛患者当中择取120名,将其依照检查方式的不同分成A(椎管造影)组、B(CT)组、C(联合两种方法)组,其中分别40名患者,A组中包括男性患者21名以及女性19名,年龄均在22岁到74岁之间,平均数为(41.65±5.76)岁;B组中包括男性患者20名以及女性20名,年龄均在21岁到73岁之间,平均数为(42.01±5.81)岁;C组中包括男性患者22名以及女性18名,年龄均在(41.85±5.71)岁。

在一般资料上三组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可以进行对照分析。

探讨核磁共振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

探讨核磁共振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

探讨核磁共振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8月7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均采用常规核磁共振(MRI)、磁共振脊髓造影(MRM)进行诊断,对比单纯MRI与两种方法联合检查的诊断结果。

结果:在72例患者中,共出现86个突出椎间盘,其中中央型48个,旁中央型25个,椎间孔型10个,游离型3个。

联合组诊断率高于MRI组,但两者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核磁共振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MRM作为MRI诊断的有效补充,对于旁中央型、椎间孔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脊髓造影;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4-0202-02腰椎间盘突出症(PLID)在临床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影像学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选取7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用核磁共振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8月7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均符合手术病理及临床诊断PLID标准。

其中男39例,女33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42.2±4.2)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病程为(4.8±3.5)年。

1.2方法患者先均采用常规核磁共振进行扫描检查,然后通过正中矢状位图像定位冠状位实施磁共振脊髓造影扫描。

在扫描过程中需注意核磁共振矢状面体层成像关键点,矢状位SE序列的TIWI轴位重复时间(TR)为750ms,回波时间(TE)为12ms,层厚设定在5mm,层间距离调整到1mm,激励次数在3~5次范围;矢状位FSE序列的TZWI轴位的TR为3700ms,TE为120ms,层厚设定为4.5mm,层间距离调整到1.0mm,激励次数为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 站再处 理 , 不会产 生 图象 错 位伪 影 等i 故应 用 越 ,
为多个椎 间 盘不 同程度 的突 出。
快 速 自旋 回波技术 , 应用单 次 激发 采集 , 长 回波 连 23 椎 间盘髓核 脱 入椎 管内 超 . MR M清 楚显示 硬膜 囊 删缘 明 显 局限性 压迹 , 但 较椎 问盘 突 出压迹 范 围广 泛 , 缘 光 整 。多 方 位 观 边
肿 3 i论 - , J
21 正常 腰椎 M M . R
2 0例正 常腰 椎 MR 均 清 楚 显 示 硬 膜 囊 边 缘 , M
其边 缘 光整 , 侧缘 见 呈 三 角 形 突 出 的 神 经 鞘 袖 ( 根 囊 )根囊 之间 的硬 膜 囊 删 壁呈 对 称性 内 凹 , 整个 , 使
察 为硬膜外 占位 , 规腰 椎 间盘 扫 描示 同水 平 硬 膜 常
来越 普 及 。本文报道 5 6例 M R腰 椎 管造 影的表 现 。
】 材 料 与方法
外见 与椎 间盘 信 号 一 致 的异 常 信 号灶 , 5例均 经 手
术病 理证实 为游 离 的髓 核 。
本 组共搜集 椎 管造 影 ( R 5 M M)6例 , 4 男 o例 , 女 24 束膜 囊肿 .
光整连 续 , 位 则 可 见 同 删 的 神 经 根 向外 、 方 延 斜 下
伸。
22 椎 间盘 突 出 MR . M
轻度 l O例 , 于 k —S 水平 , S 表 现 为硬 膜 位 。 MM
轻度 凹陷 , 但凭 此 不 能诊 断 , 合 常 规 M I 扫 , 结 R平 中
囊 前侧缘 轻 度凹 陷 , 神经 鞘袖 显示 不 对称 , 斜 位显 度表 现 为硬膜囊 前缘 的 明显 凹陷椎 间 盘 扫 描 ; 诊 中度 者 l 部 明显 狭窄 , 斜 位 可 见相 应节 段 及 神 经 鞘 袖 末显 2 正 严 甚 I 例 , 现 为硬膜囊 明显 压迹 , 较 局 限 , 缘 光 整清 示 , 重者可使 呈 细线 状 , 至 完 全阻 塞 。常规 MR 表 但 边 楚 , 位 可 见硬 膜 囊 侧 缘 缺 损 , 正 并椎 管 狭 窄 ; 度 3 重
例, 重度 表现 为硬膜 囊 的高信 号 可呈 细线 状 , 至椎 膜 下腔 及神 经鞘 袖的关 系显 示不如 M 甚 RM, R M M在 显 常规 M I R 平扫 对临 床手 术方 案的制 定 可提供更 多 的
资 料
维普资讯
王达义等 单 侧哈氏棒加节段椎板下钢墼矫正治疗脊柱侧凸
束膜囊肿 常 见 于第 2 3 神 经根 周 围 . 神 经 性等 优 点 , 可 结 合 常 规 MR 、骶 为 且 /作 出 明确 诊 断 ; X 而 鞘 袖 的蛛 网膜和 软脊膜 之 问裂开 或神经 根 的蛛网 膜 线 椎管造 影 检查 为 有 创 性 检 查 , 险 大 、 本 高 , 风 成 对
侧 位硬 膜囊 前缘 可形 成 浅小 凹陷 , 程度 较 轻 , 缘 但 边
部分 , 先行 M U检查 , 现病 变 , R 发 然后 对兴趣 区行 椎 间盘 突 出症 MR 的典 型 表 现 为 椎 间 盘 水平 U
冠、 、 矢 轴三维平 扫 。 硬膜 囊 前缘 的局 限性 压迹 , 间盘 突 出程 度 的差异 , 椎 压迹的深 浅也 不 一样 , 轻度 的表 现 为硬 膜 囊 前 缘 的
硬膜囊呈 竹 节状 。盲囊 可见锥 形 、 形 、 腹形 。脊 球 壶
与传统重 的 M U成像 相 比 ,SS R SFE序 列椎管
造影 , 由于成像 时 间短 , 可多方 位 成像 , 噪 比高 , 信 应 用 省时 、 简单 、 方便 , 可 作 为 常 规椎 管 悯 故

检查 的
髓及神 经根 均表 现为高 信号 中 间的低 、 条 状信 号 , 等
l 6例 , 龄 2 年 2~7 8岁 , 均 5 平 o岁 , 临床 疑椎 阃盘 突
肌 Ⅵ表现为 骶 管 删后 方 小 圆形 高 信 号 , 见 1例
线状 高信号 与骶 管相连 。 证实 , 3例 有 x 线 椎 管 造 影 , 用 G 0 5 i 2 5 硬膜 下蛛 网膜 囊肿 运 E ,T s 舯 . cnor 型 ,s s ot 机 u sFE序列 , 像 时 间 3s所 有 患 者均 成 ,
行矢 、 、 冠 双斜位 成像 。
2 结果
出者 4 o例 , 疑椎 管 内 占位 1 , 中 2 手术病理 6例 其 0倒
MR M表 现 为硬膜 内小 椭 圆形 稍 低信 号 灶 , 与硬 膜 内高信号脑 积 液 间 见 无信 号包 膜 , 部 蛛 网 膜下 局
腔增 宽 , 3例均 经 手 术病 理 证 实 为硬 膜 下 蛛 网 膜囊
维普资讯
3 ・ 8
鲜 阳医学院学报( Y c 姗 J M )
年2 月

2() 5 11: 3
【 编号】 06 97( 0 )I 03 — 2 文章 10 — 642 20 一 08 0 0
中场 强磁 共振 S F E序 列椎 管 造 影 SS 在 腰 椎 管 病 变 中 的诊 断价 值
陈学强 , 张云枢 , 查云 飞 , 郑 克华 , 袁丽 芳
( 郝阳压学 院附属太和 医院磁共振室 , 胡北 十堰 42 ̄ ) 400
SFE序 列 椎 管造 影 以 FE序 列 为 基 础 , 用 SS S 采 成像 , 由于 成像 时 间短 , 可多 方 位 成 像 , 图象 不 用 工
管阻塞 , 倒 多 个 椎 问盘 突 出症 患者 先 行 x 线 椎 管 l 造影 , 见造 影剂柱 前 缘 多 个 压 迹 , 浅 不 一 致 , 蛛 深 疑 网膜 粘连 . MR 行 M检 查结合 常规 睡椎 M I R 平扫 证实 虽可踞确 椎 间盘 突 出的诊 断 , 但对 突 出髓 核 与 蛛 网 示 硬膜囊 整 体改 变方 面 优于 常 规 扫描 JM M 结 合 ,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