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显像造影剂

合集下载

核磁造影剂

核磁造影剂

核磁造影剂
磁共振检查常用的造影剂是马根维显,是一种含钆剂造影剂,常用剂量是10-15ml,通常会根据患者体重选择合适的剂量。

在临床上,造影剂的主要副作用是发生过敏反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根据反应轻重,可以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轻度过敏反应可以有恶心、呕吐、面部潮红、轻度荨麻疹、瘙痒;中度过敏反应有严重呕吐、显著荨麻疹、轻度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重度可以出现晕厥、低血压、休克、呼吸性心脏骤停。

在检查过程中,为减少造影剂的副作用,会要求患者空腹,以防过敏时出现呛咳。

发现造影剂反应时可采取适当的治疗,检查完成时,会要求患者多喝水,以尽快排出体内造影剂。

此外,CT造影剂含碘,磁共振造影剂含钆,是两种不同的药物,对CT造影剂过敏不一定对磁共振造影剂过敏。

但工作中不做皮试,所以只能尝试使用。

而且磁共振的造影剂用药量远远低于CT,副作用也要远远低于CT。

所以如果对CT造影剂过敏,可以选择用磁共振增强扫描。

造影剂简介介绍

造影剂简介介绍
造影剂的未来发展趋势
造影剂的未来发展趋势
• 造影剂是一种用于增强医学影像对比度的物质,通 过注射、口服或其他方式引入人体,以提高医学影 像的清晰度和诊断准确性。它在医学影像学领域发 挥着重要作用,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各种 疾病。
THANKS
感谢观看
磁共振成像(MRI):虽然MRI通常不使用造影剂,但 在某些情况下,如肿瘤检测或血管成像,造影剂可以提 高图像的对比度和诊断准确性。
总的来说,造影剂在医学影像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 色,它们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02
造影剂类型
造影剂类型
• 造影剂是一种医学诊断用药,主要用于增强医学影像的对比度,使医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和诊断人体内部的病变。造影剂 通常通过注射或口服的方式进入人体,根据不同的诊断需求,会选择不同类型的造影剂。
造影剂的应用领域
造影剂广泛应用于医学影像学的各个领域,包括
计算机断层扫描(CT):造影剂在CT扫描中可用于增强 特定组织或器官的可见性,从而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超声检查:在超声检查中,造影剂可以用于改善血流的 可视化,例如在心脏或血管超声检查中。
X射线检查:如血管造影、消化道造影等。在这些检查 中,造影剂可以帮助医生更清晰地观察血管、消化道等 结构。
03
造影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造影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 造影剂是一种医学诊断用药,主要用于增强医学影像的对比 度,使医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和诊断患者体内的病变。造影 剂可以通过不同的给予方式进入人体,包括口服、注射等。 在使用造影剂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 诊断的准确性。
04
造影剂的作用原理
造影剂的作用原理基于它们对X射线、磁共振或其他影像技术的不同吸收或散射特性。例如

主要含钆磁共振造影剂的问题

主要含钆磁共振造影剂的问题

现有主要含钆磁共振造影剂的问题含钆造影剂的应用历史含钆磁共振成像(MRI)造影剂(含钆造影剂)用以提高图像的对比度,使身体各部分的异常组织或患处显像。

主要用于头部、脊柱和全身等的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通过静脉注射入人体内。

游离的钆具有高毒性,在体内分布于骨骼和肝脏,并可迅速导致肝脏环死。

所有的含钆造影剂都是螯合物,螯合后能改变其在体内的分布以确保图像对比强度,同时改善其毒副作用。

含钆造影剂于1976年进行动物实验,1987年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后在美国正式投入使用。

钆双铵(Gadodiamide)是第—个应用于临床的含钆造影剂,其分子量约500道尔顿。

其他类型的含钆造影剂还有:钆喷酸葡胺(Gadopcntetate dimeglumine)、钆贝葡胺(Gadobenate dimeglemine)、钆特醇(Gadoteridol)、钆特酸葡胺(Gadoterate meglumine)等,含钆造影剂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一般认为非离子型渗透压较低,安全系数更高。

在我国,含钆造影剂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商品名:马根维显)首先于1988年获得进口批准,目前我国上市的含钆类造影剂有钆贝葡胺注射液(商品名:莫迪司)、钆双胺注射液(商品名:欧乃影)、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和钆特酸葡胺注射液(商品名:多它灵)。

含钆造影剂存在的主要问题1、含钆造影剂引起的肾源性系统纤维化含钆造影剂可能诱发NSF不是最近才发现的。

早在2006年1月,奥地利一项研究中报道5名NSF患者可能与使用过含钆造影剂相关。

随后丹麦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5月报告了25例使用含钆造影剂后发生NSF的病例,其中20例发生在丹麦,5例发生在奥地利。

同年6月美国也通告了此信息。

随着与含钆造影剂有关的NSF病例报告逐渐增多,多项相关研究的陆续发表,美国FDA于2006年12月更新了含钆造影剂可能会诱发NSF的信息,认为含钆造影剂与NSF有一定的相关性。

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概述-2019年文档

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概述-2019年文档

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概述198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并应用于人体疾病检测,放射诊断学(即医学影像学)也随之产生。

其中核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种无损伤性的检测方法,已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人们也发现1)某些不同器官或组织如肿瘤的自发MR信号会重叠,并且波动幅度较大,增加了MRI诊断的难度;磁共振成像没有测定器官的功能,不能进行动态扫描;某些部位信号强度太弱,形成的MR图像不清晰。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得到更清晰的图像,MRI造影剂的介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MRI像造影剂是一种用来缩短成像时间的成像增强对比剂。

在临床MRI检测中,通常对患者进行体内水质子纵向弛豫时间T1、横向弛豫时间T2的加权成像,而磁共振成像扫描最基本、最常用的是自旋回波(spin echo,SE)脉冲序列。

使用这种序列成像时,各参数和图像的信号强度之间的关系见下式:I=K*N(H)*f(v)[1-exp(-TR/T1)]*exp(-TE/T2)由上式可知,图像信号强弱取决于以下两大参数:1)扫描时间参数(重复时间TR、回波时间TE)。

2)人体组织中水质子的特征参数(如成像体积fv、自旋密度N(H)、纵向弛豫时间T1以及横向弛豫时间T2等)。

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就是通过改变纵向弛豫时间和横向弛豫时间的方法来增加弛豫速率,提高弛豫率,从而增强图像信号。

MRI造影剂作为药物应用于人体除了需要满足药物的基本要求、具有较好的水溶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足够的稳定性外,还应满足:高弛豫率;靶向性;低毒性;良好的水溶性。

造影剂通常是静脉注射液,一般其溶解度应超过0.5mol/L,其渗透压、粘度等物理性质应与血浆相近;为了满足成像所需的时间,在体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

一、根据MRI造影剂的特点,造影剂的分类也有多种(一)根据作用原理的不同,MRI造影剂可以分为两类:1.阳性造影剂(T1类制剂):常规诊断所用的顺磁性造影剂,其工作原理是,缩短组织的T1弛豫时间,使得图像上增强区显示信号增强。

磁共振造影剂与ct造影剂使用要求

磁共振造影剂与ct造影剂使用要求

磁共振造影剂与ct造影剂使用要求磁共振造影剂(MRI造影剂)和CT造影剂(CT扫描造影剂)是医学影像学中常用的辅助诊断工具,它们在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全面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磁共振造影剂的使用要求。

磁共振造影剂是一种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来增强对人体组织和器官的成像效果的药物。

在使用磁共振造影剂时,患者需要遵循以下要求:1. 服从医生的医嘱,在接受磁共振成像检查前,患者需要听从医生的医嘱,包括是否需要禁食、停止使用特定药物等。

2. 告知医生过敏史,患者需要告知医生是否有对造影剂成分过敏的情况,以便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造影剂或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 避免携带金属物品,磁共振成像过程中会产生强大的磁场,因此患者需要避免携带金属物品,比如手表、手机、银饰等,以免对成像效果产生影响或对患者本身造成伤害。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CT造影剂的使用要求。

CT造影剂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来增强对人体组织和器官的成像效果的药物。

在使用CT造影剂时,患者需要遵循以下要求:1. 服从医生的医嘱,在接受CT扫描前,患者需要听从医生的医嘱,包括是否需要禁食、停止使用特定药物等。

2. 告知医生过敏史,患者需要告知医生是否有对造影剂成分过敏的情况,以便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造影剂或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 肾功能检查,由于CT造影剂在体内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因此患者在接受CT扫描前可能需要进行肾功能检查,以确保肾脏功能正常,从而避免造影剂对肾脏造成损害。

总的来说,磁共振造影剂和CT造影剂的使用要求包括听从医生的医嘱、告知医生过敏史以及避免携带金属物品(对于磁共振造影剂)。

此外,对于CT造影剂,还需要进行肾功能检查以确保肾脏功能正常。

遵循这些使用要求有助于确保成像过程的顺利进行,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

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研究进展摘要磁共振成像已成为临床医学诊断的重要手段,造影剂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简要介绍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原理、分类以及当前顺磁性和超顺磁性造影剂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造影剂顺磁性超顺磁性Advances in the contrast agents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ZHANG Fang*, SHA Yan(Department of Radiology, Eye and ENT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1, China)Abstrac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he contrast age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inciple and classification of contrast agents, as well as the current progress in the paramagnetic and superparamagnetic contrast agents.Key word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ntrast agents; paramagnetic; superparamagnetic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医学诊断技术,而MRI造影剂是用来增强正常与病变组织之间的磁共振信号对比度的一类化学试剂,是MRI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在早期临床实践中未认识到使用造影剂的必要性,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应用后发现,某些组织或肿瘤组织的弛豫时间相互重叠,导致诊断困难、不能进行动态扫描和测定器官功能等,故目前临床上已有超过30%的MRI检查使用造影剂[1]。

含钆类磁共振造影剂情况介绍

含钆类磁共振造影剂情况介绍

现有含钆类磁共振造影剂情况介绍1、钆弗塞胺(国外上市)商品名或简称:OptiMark所有权单位:Mallinckrodt公司属于细胞外间隙或间质间隙对比剂非离子线型有不良反应报告。

2、钆双胺(国内上市、医保药)商品名或简称:Gd-DTPA-BMA,欧乃影Omniscan所有权单位:爱尔兰通用电气,奈科明在国内有生产厂:GE Healthcare,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属于细胞外间隙或间质间隙对比剂非离子线型有不良反应报告弛豫率:r1:4.8mM-1s-1,r2:5.1mM-1S-1分布半衰期为4min,排泄半衰期约为70min临床应用剂量:0.1和0.3mmol/kg分子量:573.663、钆喷酸葡胺(国内上市、医保药)商品名或简称:Gd-DTPA,马根维显Magnevist所有权单位:先灵在国内有生产厂:先灵(广州)药厂属于细胞外间隙或间质间隙离子线型有不良反应报告弛豫率:r1:4.9mM-1s-1,r2:6.3mM-1S-1血中半衰期1.5h临床应用剂量:20umolFe/kg分子量为938.024、钆贝葡胺(国内上市、医保药)商品名或简称:GD-BOPTA,莫迪司MultiHance所有权单位:意大利博莱克公司Bracco在国内有生产厂:上海博莱科信谊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离子线型有不良反应报告用途:3%肝排泄驰豫率:r1:9.7mM-1s-1,r2:12.5mM-1S-1临床应用剂量:0.1mmol/kg对病灶检测的敏感性达到93~100%,而其他钆类对比剂仅为65-73% 5、钆塞酸二钠盐(国外上市、钆卞氧丙基四乙酸盐)商品名或简称:Gd-EOB-DTPA,PrimovistEovist所有权单位:拜耳-先灵2004年在瑞典上市2008.7 上市美国离子线型无不良反应报告用途:50%肝排泄,一说66-75%由胆汁排出相对分子量725.72血中半衰期0.91-0.95h临床应用剂量:0.1mL/kg(0.025mmol/kg)6、钆磷维塞三钠(国外上市2008.12获FDA上市)商品名或简称:Vasovist所有权单位:Bayer Schering Pharma转让给EPIX Pharms.Inc离子线型无不良反应报告用途:9%肝排泄用于侦测狭窄或阻塞的动脉血管7、钆特醇(钆替醇)(渗透压约是DTPA的1/3)商品名或简称:Gd-HP-DO3A,ProHance所有权单位:博莱克非离子环型无不良反应报告弛豫率:r1:4.6mM-1s-1,r2:5.3mM-1S-1属于细胞外间隙或间质间隙8、钆布醇(渗透压约是DTPA的1/3,2010.5中国上市)商品名或简称:Gd-DO3A-butrol,加乐显Gadovist所有权单位:拜耳-先灵非离子环型无不良反应报告属于细胞外间隙或间质间隙用于颅脑和脊髓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9、钆特酸葡甲胺(医保药)(渗透压约是DTPA的1/3)商品名或简称:Gd-DOTA多它灵Dotarem所有权单位:法国加柏公司(GUERBET)离子环型无不良反应报告弛豫率:r1:4.3mM-1s-1,r2:5.0mM-1S-1属于细胞外间隙或间质间隙临床应用剂量:0.1mmol/kg,0.2ml/kg10、Gd-DTPA-PGM淋巴结特异性对比剂,产生特异性聚集的原因是葡聚糖酐外衣对内皮细胞有亲和作用11、Gd-DTPA-McAb以抗人肿瘤的单克隆抗体(McAb)作为载体。

磁共振造影剂概述[指南]

磁共振造影剂概述[指南]

磁共振造影剂概述离子型非特异性细胞外液对比剂磁共振造影剂是通过内外界弛豫效应和磁化率效应间接地改变组织的信号强度,按增强类型可分为阳性和阴性造影剂二大类;按造影剂的生物学分布,可分为细胞外间隙非特异性分布造影剂、进入细胞内或细胞膜结合造影剂、血池分布造影剂等。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造影剂,即Gd-DTPA,中文名为二乙三胺五醋酸钆或钆喷酸葡甲胺盐,商品名为马根维显(Magnevist)。

Gd-DTPA的作用原理Gd-DTPA是一种顺磁性物质,Gd3+具有7个不成对电子,其不成对电子与质子一样为偶极子,具有磁距。

电子质量很轻,但其磁距约为质子的657倍。

在无顺磁性物质的情况下,组织的T1、T2弛豫是由质子之间的偶极子-偶极子相互作用,形成局部磁场波动所引起的。

在有不成对电子的顺磁性物质存在时,由于电子的磁化率约为质子的657倍,从而产生局部巨大磁场波动。

此时,大部分电子的运动频率与Larmor频率相近,而使邻近质子的T1、T2弛豫时间缩短,即形成所谓质子偶极子-电子偶极子之间的偶极子-偶极子相互作用,引起所谓质子磁豫增强,其结果造成T1和T2弛豫时间缩短。

在Gd-DTPA浓度较低时,由于机体组织的T1弛豫时间较长,故对比剂对机体组织的T1弛豫时间影响较大。

然而,随着Gd-DTPA浓度增加,T2缩短效应渐趋明显,当Gd-DTPA浓度大大高于临床剂量,T2缩短甚著,以致T2的增强作用掩盖了T1增强作用,此时如采用T2或T2*加权成象,含对比剂部分组织则显示为低信号,这种情况称为阴性造影。

所以高剂量的Gd-DTPA也可用作阴性对比剂。

由此可见,MRI对比剂对组织信号强度的影响与其在组织中的浓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Gd-DTPA的临床应用Gd-DTPA为离子型细胞外液对比剂,不具有组织特异性,但可用于全身MR增强扫描。

Gd-DTPA的临床应用常规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1mmol,FDA最大允许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3mmol。

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研究进展

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研究进展

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研究进展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创性的成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影像学领域。

磁共振成像需要一种磁共振成像造影剂来增强成像效果,并且使得软组织、血管和肿瘤等区别更加明显。

近年来,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将介绍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前景。

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分类磁共振成像造影剂主要分为线性剂和非线性剂两种。

线性剂在低浓度下可以增强成像效果,但是在高浓度下可能产生副作用。

非线性剂在低浓度下也可以增强成像效果,而且即使在高浓度下也不会产生副作用。

目前非线性剂已经成为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主流。

超顺磁性磁共振成像造影剂超顺磁性磁共振成像造影剂是一种新型的造影剂,可以产生强烈的磁场,从而增强成像效果。

这种造影剂能够有效地减少磁共振成像扫描时间,并且可以增强脑部和心脏等器官的成像效果。

目前已经有一些研究表明,超顺磁性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固态MR造影剂固态MR造影剂是一种比超顺磁性磁共振成像造影剂更为先进的造影剂。

这种造影剂可以通过血液流动来实现磁共振信号的控制,并且不需要注射。

固态MR造影剂的研究目前仍处在实验室阶段,但是其潜在应用和未来可能性仍然是非常大的。

智能磁共振成像造影剂智能磁共振成像造影剂是一种新型的造影剂,可以和其他机器学习算法配合使用。

这种造影剂可以通过模式识别、分析和学习来定位和识别不同组织和器官。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磁共振成像的准确性,并且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一系列的扫描和诊断。

磁共振成像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则是该技术的重要辅助工具。

当前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超顺磁性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固态MR造影剂和智能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等方面。

这些新型的研究都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且将会在未来很长时间内持续发展。

武汉工程大学科技成果——磁共振成像造影剂

武汉工程大学科技成果——磁共振成像造影剂

武汉工程大学科技成果——磁共振成像造影剂项目背景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是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医学成像诊断技术,其性能比已有的其他成像诊断技术如X射线CT优越。

它普遍应用于组织坏死,局部缺血和各种恶性病变(如肿瘤)的检测与早期诊断,可以提高疾病早期诊断准确度,以便患者在早期得到及时治疗。

磁共振成像造影剂是这一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来缩短成像时间,提高成像对比度和清晰度。

自80年代初以来,国外造影剂的研究十分活跃,已有钆喷酸葡胺(Magnevist,Gd-DTPA)等几种造影剂进入了临床应用,主要生产国只有德国、美国、法国、瑞典、意大利等西欧国家,而我国只有复制的钆喷酸葡胺一种造影剂投入生产。

整个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东欧国家都没有知识产权的产品。

项目简介(一)肿瘤靶向性磁共振成像造影剂肿瘤靶向性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对肿瘤细胞具有强的亲和性,能主动地改变在体内的自然分布,导向并富集至肿瘤组织或细胞内,可被肿瘤摄取,实现靶向成像,提高成像对比度和清晰度,造影效果好,用量低,毒性小。

已经完成了造影剂的合成工艺和制剂研究,结构表征,毒性试验,小白鼠体内H22肝癌、艾氏腹水癌的肿瘤磁共振成像实验,小白鼠体内药物分布试验。

结果表明,这类肿瘤靶向性造影剂能有效地检测肿瘤病变。

属西药新药第一类。

与临床应用的Gd-DTPA相比,肿瘤靶向性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对L-02肝细胞的体外毒性较低。

从照片看出,注射肿瘤靶向性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后,昆明小白鼠后腿肿瘤(艾氏腹水癌与H22肝癌)的图像信号(四倍以上)明显优于注射Gd-DTPA后所得的图像信号,清晰度和对比度也明显提高,同时后腿其他组织如肌肉的图像信号并没有明显变化。

而且这类肿瘤靶向性造影剂在肿瘤(艾氏腹水癌与H22肝癌)具有较长的停留时间,便于较长时间的肿瘤造影成像。

(二)肝靶向性磁共振成像造影剂与Gd-DTPA相比,这类肝靶向性造影剂弛豫率高,渗透压较低,毒性小,可主动地富集于肝脏,从而实现靶向成像,增强成像对比度和清晰度,提高检查肝脏病变的灵敏性。

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研究进展

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研究进展

3-1 顺磁性螯合物类造影剂-(2)
RDD=(μ1*μ2)/d6 其中μ1和μ2为质子的磁矩,d为它们之间的距离。 顺磁性物质具有1个或几个不成对的电子,具有持久的电子自旋,这 些 电 子 所 具 有 的 磁 矩 较 质 子 磁 矩 大 657 倍 。 因 此 , 如 果 它 们 介 入 RDD,它们的作用将400000(6572)倍于质子。由此可见,顺磁性物质在 RDD中的作用远远胜过了参与MR成像的质子。 τC和τe就分别为偶极-偶极耦合和标量耦合的相关时间。两种作用方 式中,前者有赖于电子与核的间距,且与间矩的6次方成反比。因此, 为了发挥顺磁性物质缩短T1和T2的作用,它们所具有的不成对电子应靠近质 子0.3 nm之内,即要求经历着弛豫的质子必须贴近顺磁性离子的第一配位层,
Strong Protein Binding
Macro-Molecules (no PB)
MS-325 SAG/Epix
Gadomer 17
Schering
B-22956/1
Bracco
P-792 Guerbet
No contrast agent has been approved by FDA for MRA
ωS: 电子自旋角频率;
r: 顺磁性物质中心到弛豫 中的 质子之间的距离;
A, h和β: 物理常数
顺磁性物质体系中,弛豫机理分为偶极-偶极弛豫(dipole-dipole relaxation, RDD)和标量偶合弛豫(scalar relaxation, Rs)机理。其中RDD是弛豫的重要组成部分,而Rs的地位远不如RDD重要。
5.5 金属盐
1978年,劳特伯首先将MnCl2注入实验犬的体内,以增强其 心肌的MRI对比度。

磁共振造影剂原理

磁共振造影剂原理

磁共振造影剂原理
磁共振造影剂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能够增强磁共振成像的对比度,帮助医生更清晰地观察患者的身体内部结构。

磁共振造影剂原理是通过在体内注射含有对比剂的溶液,使其分布在器官和组织中,进而改变组织的磁性和磁共振信号强度,从而增强图像的对比度,使医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体内的结构和异常情况。

不同种类的磁共振造影剂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和成分,也会在磁共振成像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但使用磁共振造影剂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必须注意患者的使用条件和安全问题。

- 1 -。

6-MRI-造影剂

6-MRI-造影剂

术后改变与肿瘤复发 用增强扫描鉴别肿瘤复发与脑水
肿、出血、软化坏死、囊变、纤维化和钙化。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物理教研室
MR造影剂(Contrast Agent)
注射GD-DTPA前后同一层面图像对比SE(500/30)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物理教研室
MR造影剂(Contrast Agent)
胶质瘤注射GD-DTPA后同一层面不同序列对比
左:SE(500/30)
右:IR(1500/30, TI=600ms)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物理教研室
MR造影剂(Contrast Agent)
转移瘤注射GD-DTPA后同一层面不同序列对比
左:SE(500/30)
右:IR(1500/30, TI=600ms)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物理教研室
MR伪影
颅内有金属物
造影剂增强机制 通过影响质子T1和T2来增加或降低其信号。 顺磁性螯合物 1976年,钆-二乙烯三胺五乙酸(GD-DTPA)开始动物 试验,1987年FDA批准。
具有至少一个不成对电子,其磁矩比质子大1000倍,
由于它的扩散与运动引起局部磁场的不均匀,导致T1和T2 缩短。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物理教研室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物理教研室
This 'T2 weighted, Fast Spin Echo, Fat Saturated' image shows how poor Fat Saturation can be in a region of Metallic Prosthesis. This is caused by an alteration in the local magnetic field resulting in a change to the precessional frequencies, rendering the Chemical Saturation pulses ineffective.

核磁造影剂增强机理

核磁造影剂增强机理

磁共振成像是一项先进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是利用生物体不同组织,在外磁场影响下,产生不同的共振信号来成像。

磁共振信号的强弱,取决于组织内水的含量和水分子中质子的驰豫时间。

在临床磁共振检查中,有30%以上的诊断,需要用到磁共振成像的造影剂来做增强检查。

磁共振造影剂作用原理是用来缩短成像时间,提高成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它能够改变体内局部组织中,水质子的驰豫速度。

提高正常与患病部位的成像对比度,从而显示体内器官的功能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共振造影剂
磁共振造影剂种类很多,常用的磁共振造影剂有顺磁性和超顺磁性物质及磁铁性物质。

顺磁性物质含有不成对电子,它与质子一样具有磁矩,使T1 和T2 弛豫时间缩短。

超顺磁性物质主要使T2 弛豫时间缩短,而对T1弛豫时间影响较小。

目前钆剂的临床应用研究发展迅速,还有两种不含钆剂的特异性造影剂,主要应用于肝脏,副作用发生率较钆剂略高。

用于心血管检查的造影剂有钆喷酸葡胺(磁显葡胺,Gd-DTPA)、钆双胺(Gd-DTPA-BMA)、钆贝葡胺(Gd-BOPTA),都是顺磁性造影剂。

用于肝脏检查的顺磁性造影剂有锰福地匹三钠(Mn-DPDP),微粒型造影剂有超顺磁性氧化铁。

用于胃肠道的磁共振造影剂有高岭土类、硫酸钡、全氟溴辛烷、钆喷酸葡胺、枸橼酸铁铵。

钆喷酸葡胺(磁显葡胺,Gd-DTPA)有效增强时间为45分钟,静脉注射后应立即进行MRI检查,一次检查后所剩下的药液应不再使用。

注射时避免药液外渗,防止引起组织疼痛。

目前不主张钆喷酸葡胺直接鞘内注射造影。

2~16岁儿童可使用本品进行中枢神经系统、颅外组织及躯体的磁共振成像,2岁以下儿童使用本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未得到证实。

钆双胺与钆喷酸葡胺的适应证、用法类似。

钆贝葡胺是钆喷酸葡胺的衍生物。

钆贝葡胺是一种双功能造影剂,具有钆喷酸葡胺同样的性能和适应证,且剂量可以减半。

另外,它又是肝脏的特异性造影
剂。

在进行肝脏检查时,造影剂团注后,可以立即进行早期动态增强成像,在注射后40~12分钟之间进行延迟成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