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合成与应用

合集下载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2、极小超顺磁氧化铁颗粒 其基本成分与网状内皮细胞性造影 剂相仿,但直径要小得多(约为 20~30nm),可以躲过网状内皮系 统的廓清作用,因而在血液中的滞 留时间明显延长,最后仍被网状内 皮细胞清除。
3、网状内皮细胞造影剂
该类造影剂主要为超顺磁氧化铁颗粒,颗粒直径 40~400m,表面用葡聚糖裹。由于血液中直径在 30~5000nm的颗粒主要经网状内皮系统清除,因 而静脉注射后该类影剂颗粒。 由于正常肝脏存在枯否细胞,而肿瘤内一般无或 少含无枯否细胞,因此造影剂能增加肿瘤与肝实 质间的对比,从而提高肝脏肿瘤的检出率。
2、锰螯合物 被肝细胞摄取后分解出来的锰,最后经胆汁排 泄,使用剂量为5mmol/千克体重,该造影剂副 作用较明显,可引起恶心、呕吐、血压升高等。
3、肝细胞受体造影剂 该类造影剂的核心成分为极小超顺磁氧化铁颗 粒,表面用阿拉伯半乳聚糖或无唾液酸基胎球 蛋白等进行包裹,可通过肝细胞表面的无唾液 酸基糖蛋白受体转运到肝细胞内,进入肝细胞 后,在肝细胞的微粒体内分解出氧化铁颗粒。
(5)心脏灌注加权成像,可显示心肌 缺血,延时扫描还可评价心肌活性; (6)对比增强MRA(CE-MRA); (7)全身其他部位病变的检查,特别 是肿瘤病变的检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8)可用于部分碘过敏病人的肾动脉X 线造影或肾排泄性造影。
2、血池造影剂
血池造影剂不易透过毛细血管基底膜,在血 管内滞留的时间较长,适用于灌注加权成像 和对比增强MRA。血池造影剂根据成分和结 构不同可分为两类。 1、钆与大分子的复合物 利用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与大分子 物质如白蛋白、葡聚糖等连接,形成分子量 超过2000道尔顿的大分子复合物,使造影剂 在血管内停留时间延长。
MR造影剂及其应用

造影剂的制备

造影剂的制备

造影剂的制备引言:造影剂是医学领域中常用的一种诊断工具,它能够帮助医生更清晰地观察人体内部的器官和组织结构。

本文将介绍造影剂的制备过程,并强调其在医学诊断中的重要性。

一、造影剂的定义和分类造影剂是一种通过对比增强器官或组织的可见性的物质。

根据其用途和成分,造影剂可以分为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造影剂、磁共振成像(MRI)造影剂和X射线造影剂等。

二、PET造影剂的制备PET造影剂主要用于肿瘤诊断和脑功能研究。

其制备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合适的放射性同位素: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有氟-18、碳-11和氧-15等。

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同位素进行标记。

2. 合成标记剂:将选定的同位素与适当的标记剂结合,形成PET造影剂。

常见的标记剂有葡萄糖和氧化亚氮等。

3. 提纯和检测:制备好的PET造影剂需要进行提纯和检测,确保其纯度和质量符合要求。

常用的提纯方法包括层析和溶剂萃取等。

4. 包装和贮存:将制备好的PET造影剂进行包装和贮存,以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MRI造影剂的制备MRI造影剂主要用于观察人体内部的软组织和血管等。

其制备过程如下:1. 选择适当的配体:MRI造影剂的核心是金属离子和配体的结合。

根据具体需要,选择适当的配体,如EDTA、DTPA等。

2. 合成配体:将选定的配体与金属离子进行配位反应,形成MRI造影剂。

配位反应可以采用溶液法或固相法等。

3. 清除杂质:制备好的MRI造影剂需要进行杂质的清除,以确保其纯度和质量。

常用的清除方法包括过滤和离心等。

4. 调节pH值和浓度:根据具体需要,调节MRI造影剂的pH值和浓度,以达到最佳成像效果。

四、X射线造影剂的制备X射线造影剂主要用于观察人体内部的骨骼和血管等。

其制备过程如下:1. 选择合适的成分:X射线造影剂通常由碘、钡等重元素组成。

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成分进行制备。

2. 合成造影剂:将选定的成分与适当的载体进行混合和稳定化处理,形成X射线造影剂。

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研究进展摘要磁共振成像已成为临床医学诊断的重要手段,造影剂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简要介绍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原理、分类以及当前顺磁性和超顺磁性造影剂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造影剂顺磁性超顺磁性Advances in the contrast agents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ZHANG Fang*, SHA Yan(Department of Radiology, Eye and ENT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1, China)Abstrac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he contrast age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inciple and classification of contrast agents, as well as the current progress in the paramagnetic and superparamagnetic contrast agents.Key word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ntrast agents; paramagnetic; superparamagnetic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医学诊断技术,而MRI造影剂是用来增强正常与病变组织之间的磁共振信号对比度的一类化学试剂,是MRI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在早期临床实践中未认识到使用造影剂的必要性,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应用后发现,某些组织或肿瘤组织的弛豫时间相互重叠,导致诊断困难、不能进行动态扫描和测定器官功能等,故目前临床上已有超过30%的MRI检查使用造影剂[1]。

磁共振造影剂概述[指南]

磁共振造影剂概述[指南]

磁共振造影剂概述离子型非特异性细胞外液对比剂磁共振造影剂是通过内外界弛豫效应和磁化率效应间接地改变组织的信号强度,按增强类型可分为阳性和阴性造影剂二大类;按造影剂的生物学分布,可分为细胞外间隙非特异性分布造影剂、进入细胞内或细胞膜结合造影剂、血池分布造影剂等。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造影剂,即Gd-DTPA,中文名为二乙三胺五醋酸钆或钆喷酸葡甲胺盐,商品名为马根维显(Magnevist)。

Gd-DTPA的作用原理Gd-DTPA是一种顺磁性物质,Gd3+具有7个不成对电子,其不成对电子与质子一样为偶极子,具有磁距。

电子质量很轻,但其磁距约为质子的657倍。

在无顺磁性物质的情况下,组织的T1、T2弛豫是由质子之间的偶极子-偶极子相互作用,形成局部磁场波动所引起的。

在有不成对电子的顺磁性物质存在时,由于电子的磁化率约为质子的657倍,从而产生局部巨大磁场波动。

此时,大部分电子的运动频率与Larmor频率相近,而使邻近质子的T1、T2弛豫时间缩短,即形成所谓质子偶极子-电子偶极子之间的偶极子-偶极子相互作用,引起所谓质子磁豫增强,其结果造成T1和T2弛豫时间缩短。

在Gd-DTPA浓度较低时,由于机体组织的T1弛豫时间较长,故对比剂对机体组织的T1弛豫时间影响较大。

然而,随着Gd-DTPA浓度增加,T2缩短效应渐趋明显,当Gd-DTPA浓度大大高于临床剂量,T2缩短甚著,以致T2的增强作用掩盖了T1增强作用,此时如采用T2或T2*加权成象,含对比剂部分组织则显示为低信号,这种情况称为阴性造影。

所以高剂量的Gd-DTPA也可用作阴性对比剂。

由此可见,MRI对比剂对组织信号强度的影响与其在组织中的浓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Gd-DTPA的临床应用Gd-DTPA为离子型细胞外液对比剂,不具有组织特异性,但可用于全身MR增强扫描。

Gd-DTPA的临床应用常规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1mmol,FDA最大允许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3mmol。

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研究进展

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研究进展

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研究进展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创性的成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影像学领域。

磁共振成像需要一种磁共振成像造影剂来增强成像效果,并且使得软组织、血管和肿瘤等区别更加明显。

近年来,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将介绍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前景。

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分类磁共振成像造影剂主要分为线性剂和非线性剂两种。

线性剂在低浓度下可以增强成像效果,但是在高浓度下可能产生副作用。

非线性剂在低浓度下也可以增强成像效果,而且即使在高浓度下也不会产生副作用。

目前非线性剂已经成为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主流。

超顺磁性磁共振成像造影剂超顺磁性磁共振成像造影剂是一种新型的造影剂,可以产生强烈的磁场,从而增强成像效果。

这种造影剂能够有效地减少磁共振成像扫描时间,并且可以增强脑部和心脏等器官的成像效果。

目前已经有一些研究表明,超顺磁性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固态MR造影剂固态MR造影剂是一种比超顺磁性磁共振成像造影剂更为先进的造影剂。

这种造影剂可以通过血液流动来实现磁共振信号的控制,并且不需要注射。

固态MR造影剂的研究目前仍处在实验室阶段,但是其潜在应用和未来可能性仍然是非常大的。

智能磁共振成像造影剂智能磁共振成像造影剂是一种新型的造影剂,可以和其他机器学习算法配合使用。

这种造影剂可以通过模式识别、分析和学习来定位和识别不同组织和器官。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磁共振成像的准确性,并且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一系列的扫描和诊断。

磁共振成像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则是该技术的重要辅助工具。

当前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超顺磁性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固态MR造影剂和智能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等方面。

这些新型的研究都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且将会在未来很长时间内持续发展。

一种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的造影剂[发明专利]

一种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的造影剂[发明专利]

(10)申请公布号(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510506060.5(22)申请日 2015.08.18A61K 49/18(2006.01)(71)申请人王新强地址277000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解放北路156号(72)发明人王新强(54)发明名称一种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的造影剂(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的造影剂,该造影剂具有多层球壳的微观结构,其靶向基团和小分子配体结构对称性好,再利用顺磁性金属离子Fe 3O 4与小分子配体配位形成结构对称的靶向造影剂,其中小分子配体数量和靶向基团数量可控,分子量分布单一。

试验发现本发明制得的造影剂的弛豫率约可达16.2mM -1s -1,比小分子造影剂普遍高3倍左右,在临床使用中使成像更清晰,诊断更准确。

本发明造影剂可以通过接枝不同的靶向基团对不同的癌症肿瘤进行检测,同时由于可高效富集在肿瘤细胞上,对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发明以巧妙的技术构思实现了突出的技术效果,同时成本较低、易于实现,因此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CN 105169417 A 2015.12.23C N 105169417A1.一种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的造影剂,其特征在于该造影剂具有空心球壳状的微观结构,所述球壳呈三层复合结构,外层是SiO2纳米微粒,中间层是聚甲基丙烯酸-二乙烯基苯共聚物,内层是Fe3O4磁性微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影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方法制备的:1)制备聚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无规共聚单分散壳聚合物纳米微球;2)SiO2在微球表面进行聚集;3)制备中空型聚合物-SiO2纳米微球;4)中空型磁性造影剂的制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造影剂,其特征还在于步骤1)所述壳聚合物纳米微球为双层结构,且均以聚甲基丙烯酸作为亲水部分。

生产用于磁共振成像的造影剂的方法和设备[发明专利]

生产用于磁共振成像的造影剂的方法和设备[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生产用于磁共振成像的造影剂的方法和设备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J·H·阿登克耶尔-拉森,O·阿克塞尔松,H·约翰松申请号:CN03824763.1
申请日:20030829
公开号:CN1694731A
公开日:
2005110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提供用于例如MRI(磁共振成像)和NMR(核磁共振)应用中的造影剂的设备和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得(100)位于溶剂中的可加氢不饱和底物化合物以及对底物化合物进行加氢的催化剂的溶液,用富含仲氢(p-H)的氢气(H)对底物进行加氢(110),从而形成加氢的造影剂,将所述造影剂暴露于(120,305)磁场脉冲序列。

所述设备包括具有生成磁场脉冲的磁处理单元(240)。

申请人:阿默森保健研发公司
地址:瑞典马尔莫
国籍:SE
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Gd(Ⅲ)配合物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Gd(Ⅲ)配合物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Gd(Ⅲ)配合物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无辐射影响的医学成像技术,其分辨率高、软组织对比度好、不需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等优点使其在诊断和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MRI 需要使用磁共振成像造影剂(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ntrast Agents,MRI CAs)来提高MRI图像的对比度和敏感性。

其中,Gd(Ⅲ)配合物是当前最常用的MRI CA之一,其强磁性离子特性能够缩短水分子的弛豫时间,从而增强MRI图像的对比度。

然而,目前常用的Gd(Ⅲ)配合物普遍存在着生物毒性和肾损害等问题,因此急需开发新型的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的Gd(Ⅲ)配合物MRI CAs。

近年来,基于对Gd(Ⅲ)配合物的结构设计和调控的研究日益活跃,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Gd(Ⅲ)配合物MRI CAs,并在动物模型中进行了生物药理学和药效学评价。

因此,本研究拟通过Gd(Ⅲ)配合物的结构设计和合成来实现其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的优化。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结构设计和合成,得到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的Gd(Ⅲ)配合物,并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对其进行充分的生物药理学和药效学评价,为其在临床应用上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1. Gd(Ⅲ)配合物的结构设计和合成;2. 通过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和电喷雾质谱(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ESI-MS)对Gd(Ⅲ)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3. 通过肝和肾组织的毒性分析、血浆生物化学指标、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等指标检测、肾功能评价、MRI图像的对比度评价等指标综合评价所合成Gd(Ⅲ)配合物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

MRI造影剂

MRI造影剂

最新课件
2
MRI造影剂的原理
• 氢核是多种组织的 MRI信号源 ,造影剂本身不产 生信号 ,它主要影响组织内氢核系统的弛豫时间, 从而与周围组织形成对比。MRI造影剂一定是磁 性物质 ,能同氢核发生磁性的相互作用。造影剂主 要是通过影响T1 弛 豫 时 间 、T2 弛 豫 时 间 来改变信 号强度。
• 粒径小于50nm(包括修饰层)的超顺氧化铁纳米颗
粒因具有较长的血液半衰期而能到达如淋巴结、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等最新组课件织中。
6
Fe3O4纳米粒子的合成
1共沉淀法 2热分解法 3水热法 4微乳液法 5溶胶-凝胶法 6 超声化学法最新课件7合成方法比较
最新课件
8
共沉淀法
共沉淀法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方法,其特征是简单易用,原理可用方程式 表示,Fe2 ++ 2Fe3 ++ 8OH→ Fe3O4+ 4H2O
一般情况下,在惰性气体保护下,铁盐和亚铁盐溶液按2:1(或更大) 的比例 进行混合,于一定温度下加入过量的NH4OH或者NaOH,将pH值调至8-14范 围内,高速搅拌下进行共沉淀反应,沉淀转化为Fe3O4纳米颗粒后,经过洗 涤、过滤、干燥等步骤得到Fe3O4纳米颗粒粉末。Fe3O4纳米颗粒的尺寸和 形状与使用的铁盐种类(比如氯化物、硫酸盐或硝酸盐)、Fe2+/ Fe3+的比 例、反应温度、pH值以及溶液的离子强度等都有关系。一旦合成条件固定后 ,所合成的Fe3O4纳米颗粒的质量是可重复的。用共沉淀法合成的Fe3O4纳 米颗粒的饱和磁化强度一般比其块体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92 emu/g Fe要小。
最新课件
9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磁共振造影剂原理

磁共振造影剂原理

磁共振造影剂原理磁共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成像技术,可以用于观察人体内部组织和器官的情况。

MRI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和研究领域,成为了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磁共振造影剂(MRI Contrast Agents)是辅助MRI诊断的一种药物,这种药物可以增强MRI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磁共振造影剂的原理吧。

第一步,了解MRI的基本原理。

在介绍磁共振造影剂的原理之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MRI的基本原理。

MRI利用一个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产生图像,产生磁共振信号的原理是利用人体内不同类型的组织所带的不同信号强度来产生图像。

强磁场是MRI成像的核心所在,基本上绝大多数的MRI成像技术都是通过创造一个强磁场,将人体组织中的氢原子装置进行有序排列,并产生共振现象,从而产生所谓的磁共振信号。

第二步,什么是磁共振造影剂?磁共振造影剂是MRI技术的一种辅助诊断剂,用于改善MRI的图像质量和增强MRI技术的对比度。

这类药物是通过让人体内的一些组织或血管等处于磁共振信号更强的状态,从而让医生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这些组织或血管的位置和形态。

第三步,磁共振造影剂的原理。

一般来说,磁共振造影剂所包含的成分是一些特殊的离子和有机分子,这些分子在进入人体体内后,会进入到相应的组织中,从而影响该组织的信号强度。

这些药物分子在磁共振机的强磁场中会与氢原子共振,从而发出一个不同的信号。

利用不同的药物分子和它们与组织之间的反应可以提高MRI成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总的来说,磁共振造影剂的作用原理是通过改变人体内部某些组织的磁共振信号,从而改善这些组织在MRI图像中的对比度和清晰度,提高MRI图像的诊断准确性。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在使用磁共振造影剂之前,必须进行相关的筛查和评估,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同时精准的操作也是保证MRI成像质量的关键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合成与应用
自从1973年Lauterbur首次实现磁共振成像(MRI)以来,这一技术在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MRI技术的基本原理与脉冲傅利叶变换核磁共振技术相似,不同的是它增设了一个线性剃度磁场,对样品磁核进行“空间编码”,使处于不同空间位置的同种磁核有不同的共振频率,在利用投影重建或傅利叶变换方法就能得到磁核的空间分布图像。

这种技术弥补了计算机X射线断层照相术(CT扫描术)的不足,对检测组织坏死、局部缺血和各种恶性病变特别有效,并能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对人体各循环系统的代谢过程进行监测,其成像对比度优于CT扫描术。

随着MRI在临床的广泛运用,人们对进一步提高磁共振影像对比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中运用的最多的就是运用造影剂改变组织的磁共振特征性参数,即缩短驰豫时间。

在各类磁共振造影剂中,研究的最多的是多胺多羧酸类钆配合物,如经典的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和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
N,N’,N’’,N’’’四乙酸(DOTA)钆配合物。

HOOCCOOH
NNCOOHHOOC
NNNNNHOOCCOOHCOOHHOOCCOOH
DTPA DOTA
将DTPA和DOTA为基本骨架进行修饰,可以提高一些方面的性能。

如在骨架上引入各类基团,可以增强配合物的稳定性、改变其疏水性能、提高组织或器官选择性。

将配合物修饰为电中性,使之渗透压与血浆相近,可以降低毒副作用。

将小分子钆配合物结合到大分子上,可以改变它们的生物物理学和药理学的性质,引起很多科学家的重视。

高分子的造影剂在血管中有较长的保留时间,而且比较起小分子造影剂来说能够提高磁共振的驰豫效果。

常见的含钆配合物的高分子磁共振造影剂有以下几类: 1. 配合物在聚合物侧链的造影剂:
高分子链采用经典的化学方法,将伯胺用酰化、烷基化、还原胺化等方法进行功能化,可以
在侧链上引入配合物,目前主要是用常见的试剂,如DTPA或者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酐(DTPAA)来功能化高分子。

将这些配体的羧基基团与大分子侧链上的活性的伯胺反应,通过形成酰胺键的形式将配合物结合到大分子的侧链,连接的配体与DTPA自身比较有些改变:一个乙酸变成了酰胺,但是还是八配位的.由于取代一个酰胺,将影响配合物的驰豫性能。

OOOOOO
ligand++--NHNHNHNHHCOHCO33
)(CH)(CH))(CH(CH(CH)2323)2323(CH2323
NHNHRNH2NHR2NH2NHR
Weissleder等用聚赖氨酸(PLL)骨架侧链上的胺基与DTPA等配体反应得到大分子钆配合物.由于分子链上连接了大量的钆配合物,并显示出了很高的驰豫效率[1,2].
2. 主链含配合物的线性聚合物造影剂
Kellar等通过α,ω二胺基的不同分子量的聚PEG与配体反应制备了一系列线性聚合物[3]。

这些物质与前面讨论的连接在聚合物侧链的复合物不同,它们的
配合物直接连接在聚合物的主链中,他们还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分子量,通过酰胺
OO
OO+NHCHCH(OCHCH)nNH 222222NNOON
COOH
OO
COOHHOOCNNNNHCHCH(OCHCH)nNH 2222
OCOOHO
m
连接的线型或星型的DTPA与PEG,二胺或多胺的共聚物,用于血池造影剂.下图举出了含有PEG单元的聚合物的合成途径和结构.通过变温EPR,变温,变压强,多维17O NMR,和变温NMRD等方法研究了线形DTPA-二酰胺-聚乙二醇共聚物. 场卓仁禧等最近研究了一系列的这类造影剂,他们以一系列氨基酸和DTPAA进行共聚,得到的低聚物相比于小分子钆配合物造影剂有更高和更长的信号增强效果。

而且由于它使用氨基酸进行共聚,具有比较小的毒性的特点。

另外由于体内的器官和生物分子有较强的作用力,所以这种含氨基酸的低聚物造影剂能够有较强的靶向作用。

[4]
3. 合成树状高分子造影剂
树状分子一般指从活性的“核”分子开始进行链增长,具有三维结构的低聚物,由于具有很高的支化度,大量的端基,相对刚性的,近乎单分散的结构引起了化学家的广泛兴趣。

利用树状大分子的端基,如聚酰胺基胺(PAMAM)末端的胺基与配体反应,可将配合物连接到树状大分子上,合成了树状高分子磁共振造影剂。

H
ZNHHNN2HNZNNNNHHZ2NNNNH2HZNNZH
Z
Bryant等用较大的PAMAM(9层)连接DOTA,制备了配合Gd(?)的树状高分子配合物,这是目前的单个分子含Gd原子最多的报道。

[5]Margerm等将1,4,7,10四
氮杂环十二烷,1,4,7-三乙酸,10单酰胺(DO3A-MA)连接到PAMAM上,并研究了连接PEG改性配合物药理性能的影响。

[6]
4. 生物大分子造影剂
将DTPAA与人或牛的血清白蛋白(HAS,BAS)在缓冲溶液中反应,可以将DTPA配体连接在BSA/HAS上,所形成的Gd-DTPA-BSA/HAS配合物,可用于血池造影剂,配合物驰豫效率比DTPA-Gd明显提高。

将DTPA-Gd结合到糖蛋白上,也可以提高其驰豫效
率。

葡萄聚糖在临床上可用作血浆体积扩张试剂,它可以通过改性连接上配合
物.Corot等将葡萄糖与氯乙酸通过烷基化反应,接枝上乙酸,再连接乙儿胺,接着联结上DOTA,合成了葡萄聚糖的改性配合物CMD-A2-Gd-DOTA。

[7] OOOHOHOOHHOOHOHOOHOOHOOn
NHOCOOHNH
NNNNHOOC
HOOC
5.两亲聚合物造影剂
Torchilin等用亲脂性的磷酸质体与亲水性的链段连接,制备了联结Gd-DTPA 配合物的两亲聚合物配合物。

将侧链用苄脂基保护的端基为一个NH2的PLL与带有羧基的N,戊二醛磷脂酰乙醇胺(NGPE)反应,经过解脱去苄酯,联结上DTPA,最后可以得到具有两亲结构的聚合物配合物DTPA-PLL-NGPE。

用PEG改性的磷酯酰乙醇胺(PE)两亲聚合物,参照上述方法,也可以合成类似结构的聚合物配合物。

本方向是主要研究高分子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合成与应用,合成方面主要是要研制出高驰豫效能的造影剂,可以考虑用DTPA及DOTA的一类衍生物通过功能化连接
在高分子链上,一个方法可以用DTPA和二乙烯三胺反应得到小分子配体DTPA-dien,然后将小分子配体键合在高分子链上,如苯乙烯和马来酸酐的共聚物,合成大分子的配合物,最后与Gd离子配合,生成大分子的磁共振造影剂,这只是一个初步想法,关键是要使得到的配合物有较高的驰豫效能,并有较大的配合常数,使得造影剂在体内不能释放出太多的Gd自由离子。

可以考虑将这种造影剂运用于医用人体内的给药管的磁共振显像.即将造影剂涂抹于给药管的外部, 以提高给药管临近区域的水质子磁共振信号强度,提高影像的对比度.另外,可以
考虑将DTPA或DOTA的衍生物和别的单体聚合,生成造影剂,可望提高造影剂的靶
向作用,从而提高造影剂对病变部位造影的效能。

树状高分子造影剂的单分子含
Gd量很高,可以大大的提高驰豫效能,运用方面有待进一步考察。

以上就是我对近几年来高分子造影剂合成和运用考察后做出的总结和展望, 但是,还不是很完善,还需要进一步跟进现今研究的前沿。

参考文献:
[1]Bogdanov,A.A.J.;Weissleder,R.;Frank,H.W.;Bogdanova,A.V.;Nossif,N. ;Schaffer,B.K.;Tasai,E.;Brady,T.J.Radiology 1993,187,701-6;
[2]Bogdanov,A.A.J.;Weissleder,R.;Frank,H.W.;Brady,T.J.Adv.Drug Delivery Rev.1995,16,335-48;
[3]Kellar,K.E.;Hentichs,P.M.;Hollister,R.;Koening,S.H.;Eck,J.Wei,D.M agn.Reson.Med.1997,38,712-716;
[4]YU,Kai-Chao;WANG,Xin-Bing;YE,Chao-Hui;LI,Li-Yun;LIU,Mai-
Li;ZHUO,Ren-Xi Chin. J. Chem.2001,19,788-793;
[5]Bryant,L.H.,Jr.;Brechbiel,M.W.;Wu,C.;Bulte,J.W.M.;Herynek,V.;Fran k,J.A.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Me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 Conference,Sydney,Australia,1998;
[6]Margerum,L.D.;Campion,B.K.;Koo,M.;Shargill,N.;Lai,J.-
J.;Marumoto,A.;Sontum,P.C.J.Alloys Compd.1997,249,185-190;
[7]Corot,C.;Schaefer,M.;BEaute,S.;Bourrinet,P.;Zehaf,S.;Benize,V.;Sa batou,M.;Meyer,D.Acta Radiologica 1997,38,91-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