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麟的三种话语系统——以近作《四重奏》、《喜剧的对话》和《钢琴协奏曲》为例
王西麟三位一体的创作思维
![王西麟三位一体的创作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ba94db1d03d8ce2f00662339.png)
王西麟“三位一体”的创作思维研究
■罗 敏
王西麟“三位一体”的创作思维是指创作紧紧围绕情感表现、技术手段和语言来源三个重要因素来进行, 并将这三个因素相互融合,形成作曲家个性化的创作思维。“三位一体”创作思维的形成,要求在努力学习西 欧先锋创作技术的同时,更多地学习和研究本民族的音乐语言特征,并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音乐表达作曲家自 身独特的感情和思想,这无疑对当下创作和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关键词 ]“三位一体”; 情感表现; 技术手段; 语言来源 [ 中图分类号 ] J60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4 - 518X( 2012) 12 - 0219 - 03 罗 敏( 1976—) ,女,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舞蹈及音乐教育。 ( 江西南昌 330031)
显示控诉主 题,表 达 强 烈的感情。
隐喻一 种希望 和理想
从以上三个表格可以看出,王西麟的作品中,把结 构布局图式与情感布局图式交融在一起,在音乐表现的 前提下,自由灵活地变动音乐的结构。既能突出各乐器 的表现特点,也能表达创作者所要展示的各种情感。
另外,《第三交响曲》和《第四交响曲》等乐曲的全曲 也都是在一个情感布局总框架控制下,调动各个技术参 数为之服务的。
A 结
构 第 1 - 30 小节
B
第 31 - 15பைடு நூலகம் 小节
C
第 158 小节( 散板)
D
第 159 - 200 小节
情 感
大提琴独白,具 有强 烈 的 悲 剧 性和控诉性。
强调了一 种矛盾冲 突。
单簧管声部 生发出对命 运的感慨。
音乐平静、明 朗,隐喻希望 和理想。
表 3 《喜剧的对话》( Op. 54)
西方三大语言学流派。
![西方三大语言学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93f54eb771fe910ef12df8d6.png)
西方三大语言学流派目录:【一】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也称比较语言学)【二】20世纪初期到中叶:结构主义语言学(也称结构语言学)【三】20世纪中叶至今:转换生成语言学【一】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也称:比较语言学)运用“历史比较法”,对不同语言进行比较分析,揭示语言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它们的历史发展,这样的语言研究就是历史比较语言学。
【1】先驱人物——威廉·琼斯(英国东方学家,加尔各答最高法院法官)1786年是语言学诞生的一年,因为这年的9月27日有个名叫威廉·琼斯(W. Jones)的英国人在加尔各答“亚洲学会”宣读了一篇著名的论文《三周年演说》。
文章指出梵语(古印度语)和欧洲希腊语、拉丁语、凯尔特语和日耳曼语的结构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因而他断言,这些语言必有一个共同的来源。
威廉·琼斯的论文研究引起了欧洲学术界的广泛兴趣,在当时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许多学者把眼光引向过去,探索各民族的起源和史前史,古代的语言也是系统研究的对象之一。
此后的100年中,学者们忙于各种语言的历史比较——先是在印欧语系的各种语言之间进行比较,后来则是构拟它们的母语——原始印欧语。
【2】奠基人有:葆朴、拉斯克、格里木1816年,德国语言学家葆朴发表了《论梵语动词变位系统,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耳曼语相比较》一文,揭示了这些语言的动词变位系统的对应规则,并认为这些语言应该具有共同的来源的结论,被认为是历史语言学的奠基之作。
1818年,丹麦语言学家拉斯克发表了《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的起源研究》,指出日耳曼诸语言和其他印欧语的词在语音上存在着有规律的形式对应关系。
拉斯克认为,语法对应是确定语言亲属关系和起源共同性的更为可靠的标志,该文所论述的方法和原理对历史语言学的建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德国语言学家雅各布·格里木对历史语言学的建立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1819年出版的《德语语法》提出了语音演变规律(著名的格里木定律,受到拉斯克有关观点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日耳曼语与其他印欧语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
与“对话”的对话
![与“对话”的对话](https://img.taocdn.com/s3/m/ee9b4029a2161479171128e5.png)
与“对话”的对话作者:檀革胜来源:《人民音乐》2011年第05期《喜剧的对话》(Op.54)是作曲家王西麟应德国2009年青年欧洲古典音乐节(YoungEuropeClassicFestival)委约而作,2009年8月10日在柏林演出,此前,该曲曾在北京、上海和天津三地上演,反响强烈。
这首作品是为三件传统中国乐器(琵琶、筝和笙)和室内乐队而作,创作灵感源于中国古老而又封闭的吏治制度。
作品中呈现出两种对立的主题——奴役者(A主题)和被奴役者(B主题),并强调了两者命运的直接对立,这种二元对立赋予了作品强烈的交响性。
乐曲题目中的“喜剧”之题来源于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之意……,其意实为悲剧。
本文将探讨该作品中蕴含的交响性。
对话之一:关于交响性的美学思索交響性是王西麟先生终生追求的目标之一,其乐以具有强烈的交响性而备受瞩目。
没有交响性就不可能有交响音乐,交响性的存在是交响音乐成为可能的前提!交响性对交响曲的形成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第一,交响性的内涵交响曲源于歌剧序曲,是一种戏剧性的体裁。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所以“交响曲的戏剧性,也可以说是交响性,主要表现在对比和对立音乐形象在相互影响和矛盾冲突中变化发展”。
①正因为此,作曲家才会运用较为抽象的音乐语言去表现这种戏剧性矛盾冲突,也就是用音乐表现人的喜与悲等二元对立式感受。
通过哲学思索,将对立式感受抽象化,即成为我们所言的交响性。
在《喜剧的对话》中,两个对立的主题在音程、调性、音色、力度、情绪等方面都形成强烈的对比,并在音乐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对抗,增加了音乐的矛盾冲突和紧张度。
除此之外,交响性还包括深刻的内部逻辑。
作曲家西贝柳斯甚至认为交响曲最为重要的属性就是逻辑性,也就是按照艺术本身的逻辑规律去呈示和发展音乐。
在《喜剧的对话》中,如何使A、B主题每次出场变化出新;如何有逻辑地安排乐曲的高潮;如何布局乐曲的整体结构等。
这些需要发挥创作者的逻辑思维,把对立的两种材料合乎逻辑地统一起来,使作品既有对比,也有统一。
国家开放大学系统国家开放大学外国文学基础所有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系统国家开放大学外国文学基础所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050fd1915f804d2a16c1c4.png)
国家开放大学系统国家开放大学外国文学基础所有答案薄伽丘是意大利第一个通晓拉丁文的作家和人文主义者。
选择一项:对错答案是:正确答案是“错”。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为《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哈姆雷特》与《李尔王》。
选择一项:对错答案是:正确答案是“错”。
拉伯雷的长篇小说《巨人传》是 17 世纪上半叶法国封建社会的巨幅画卷。
选择一项:对错答案是:正确答案是“错”。
彼特拉克第一个提出以“人学”来和“神学”对抗,号召从对神转向对人的研究。
选择一项:对错答案是:正确答案是“对”。
普劳图斯的喜剧《一坛黄金》和《孪生兄弟》分别是莎士比亚《错误的喜剧》和莫里哀《悭吝人》的题材是:正确答案是“错”。
40 “寓教于乐”是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提出的著名观点,至今仍为人们普遍认可。
选择一项:对错答案是:正确答案是“错”。
维吉尔的代表作是《变形记》。
选择一项:对错答案是:正确答案是“错”。
“阿基琉斯之踵”指的是一个人致命的弱点。
选择一项:对错答案是:正确答案是“对”。
“悲剧之父”是对古希腊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的尊称。
选择一项:对错答案是:正确答案是“对”。
索福克勒斯被誉为古希腊“舞台上的哲学家”。
选择一项:对错答案是:正确答案是“错”。
()是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代表作。
选择一项:《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约翰王》《亨利五世》答案是:正确答案是:《亨利四世》()是狄更斯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小说。
选择一项:《远大前程》《双城记》《艰难时世》《小杜丽》答案是:正确答案是:《双城记》()揭露了专制农奴制这个俄国社会的瘤疾。
选择一项:《狂人日记》《死魂灵》《驿站长》《外套》答案是:正确答案是:《死魂灵》鲁迅先生认为()是“人类灵魂的伟大审问者”。
选择一项: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果戈理屠格涅夫答案是:正确答案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高乃依的()是古典主义的奠基作。
选择一项:《费得尔》《熙德》《天路历程》《诗的艺术》答案是:正确答案是:《熙德》雨果在()中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
南开大学文学基础真题2006-2014
![南开大学文学基础真题2006-2014](https://img.taocdn.com/s3/m/4af34bb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d.png)
南开大学文学基础真题2006-2014第一篇:南开大学文学基础真题2006-20142006年文学基础一、填空(1*30=30)1、新批评派反对用作者意图说明作品意义,称之为------2、在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中,语言活动被划分为-------和--------两个方面。
3、在中国古代,“人文”一词是作为--------的对待概念而提出来的。
4、“语言是存在的家”这一著名论断出自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5、知识、话语与权力的关系是法国思想家-------所研究的主要问题。
6、罗兰•巴特将叙事作用分解为功能、行动和---------三个层次。
7、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本为同一篇大赋作品的两个部分,这篇大赋的篇名为--------8、以文为诗,追求惊奇险劲,是唐代---------诗派的创作特点。
9、南宋重要词人姜夔的词集名称是----------10、现代学者一般把明代中叶以后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称为-----------11、南朝齐代诗坛出现了一种讲求声律的诗歌,这种新体诗被称作----------12、《临川四梦》包括《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和----------13、曹丕所作完整的七言诗是---------14、主张“熔铸新理想入旧风格”,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的近代诗人是---------15、施蛰存、刘纳欧、穆时英的小说被称为----------派小说。
16、师陀、钱钟书、张爱玲等人在上海沦陷后的创作被称为-----------文学。
17、金子是曹禺话剧---------中的人物。
18、郭沫若历史剧中最著名的是-------------19、王利发是老舍话剧--------中的人物。
20、杨白劳是解放区歌剧----------中的人物。
21、当代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22、张中行、季羡林、杨绛等作家的散文创作被视为---------23、《吉尔迦美什》是古代--------的作品,它的文体形式是---------24、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成就最高的领域是----------,代表作家是----------25、基督教《圣经》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和-----------26、在比较文学史上,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曾分别提出影响研究和-------------研究的理论主张与方法,至今仍有重要影响。
国开作业《外国文学专题-形考任务》 (4)
![国开作业《外国文学专题-形考任务》 (4)](https://img.taocdn.com/s3/m/c1fc5ce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b4.png)
题目:《毛猿》选项A:奥尼尔选项B:劳伦斯选项C:萧伯纳选项D:阿瑟·米勒答案:奥尼尔题目:《儿子与情人》选项A:乔伊斯选项B:奥尼尔选项C:劳伦斯选项D:吴尔夫答案:劳伦斯题目:《四个四重奏》选项A:瓦雷里选项B:里尔克选项C:乔伊斯选项D:艾略特答案:艾略特题目:《达洛维夫人》选项A:高尔斯华绥选项B:乔伊斯选项C:吴尔夫选项D:普鲁斯特答案:吴尔夫题目:《变形记》选项A:卡夫卡选项B:托马斯·曼选项C:罗曼·罗兰选项D:普鲁斯特答案:卡夫卡题目:《鬼魂奏鸣曲》是戏剧的经典作品,它的作者是。
选项A:表现主义斯特林堡选项B:自然主义斯特林堡选项C:现实主义卡夫卡选项D:表现主义卡夫卡答案:表现主义斯特林堡题目:《天边外》是奠定(填作家名)美国重要家地位的作品。
作品写两个乡下青年的故事。
选项A:旭恩·奥凯西小说选项B:奥尼尔戏剧选项C:阿瑟·米勒戏剧选项D:萧伯纳小说答案:奥尼尔戏剧题目:吴尔夫是英国意识流小说的重要作家,也是一位文学评论家。
她重要的文学评论著作是。
选项A:《易卜生主义的精华》选项B:《岁月》选项C:《普通读者》选项D:《到灯塔去》答案:《普通读者》题目:“约克纳帕塔法”是美国作家虚构的一个小说世界。
其中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是。
这部小说也是一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品。
选项A: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选项B:福克纳《喧哗与骚动》选项C:艾略特《荒原》选项D:菲兹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答案:福克纳《喧哗与骚动》题目: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作家包括、等。
选项A:乔伊斯叶芝选项B:瓦雷里克尔凯郭尔选项C:普鲁斯特叶芝选项D:瓦雷里里尔克答案:瓦雷里里尔克题目:是加缪重要的存在主义哲学著作。
萨特认为这本书是理解加缪创作的一把钥匙。
选项A:《鼠疫》选项B:《西绪弗斯的神话》选项C:《堕落》选项D:《局外人》答案:《西绪弗斯的神话》题目:存在主义文学有哪些基本特征?答案:1)作家都很关心现实问题,作品都与现实密切相关。
叙事理论概述_程锡麟
![叙事理论概述_程锡麟](https://img.taocdn.com/s3/m/20b135df5fbfc77da269b17d.png)
叙事理论概述程锡麟(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64)摘 要:本文对现代叙事理论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追溯和概述,着重讨论了法国的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包括巴尔特、托多罗夫、布雷蒙和热奈特等人的学说。
本文还对结构主义叙事学在欧美,尤其是在美国的影响和发展作了评述;也对西方学者就叙事学的成就与不足的批评作了评述。
关键词:叙事学;结构主义;叙事中图分类号:H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242(2002)03-0010-06 顾名思义,叙事学是关于叙事的科学。
叙事是指在时间和因果关系上意义有着联系的一系列事件的符号再现。
因此,叙事不仅包括小说,而且包括电影、戏剧、连环漫画、新闻片、日记、编年史等等。
同时,叙事可以由各种符号媒介构成,如:书面或口头的语言、视觉形象、姿式和动作以及这些媒介的组合。
尽管叙事是早在人类出现后就存在的一种活动,叙事理论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但是叙事学这个术语的出现才仅仅30年。
法国批评家兹维坦·托多罗夫在其《〈十日谈〉语法》(Grammaire du Dec ameron,1969)中第一次使用了叙事学(narra-tologie)这个术语。
一现代叙事理论可以分为两大流派:以亨利·詹姆斯、卢伯克、布思等人为代表的修辞性叙事理论和以普罗普、巴尔特、托多罗夫等为代表的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叙事理论。
本文将主要讨论结构主义的叙事理论。
结构主义叙事学的两个主要源头是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神话分析和普罗普的民间故事研究,不过后者的影响更大一些。
普罗普在《民间故事的形态学》中提出尽管故事的人物多种多样,但是人物在故事中的功能是不变的和有限的。
他归纳出民间故事的4条法则:“1.人物的功能在故事中是稳定不变的要素,不受是由谁和如何完成的影响。
2.对于童话故事来讲,已知功能的数量是有限的。
3.功能的顺序是永远不变的。
4.所有童话故事在结构上都属于同一类型。
独特的话语体系
![独特的话语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87f6579fcc22bcd126ff0c29.png)
不会有敏锐的观察力,这就使作者很难向其他叙述方法靠近,而被迫走这一条独 木。所以说,王朔的小说中的对话成分跟他的所要创造出的那些诸如 “ 顽主” 类
型的边缘化人物是有很大关联的。
首先,这是文化无产者 自身的文化素质决定的。
王朔在 《 美人赠我蒙汗药》 中谈到自己语言的时候这样说过: “ 我后来的口语,
是因为我没有练出一种文学语言来,无奈之下只好拣自己最熟悉的最顺手的东西
用了。 ” ‘ 3 这句话说出了 王朔在小说 创作上 将对话作为 作品主 体的主要原因。 王朔
这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中国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扭曲使得神圣被消解殆尽。工
朔人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在文革中度过的。然而,正是这个阶段的社会非
常态显现,使得王朔这一代成长起来的作家头脑中神圣的事物被解体。因为,他
们所看到的本来应该是神圣的事物饱含虚伪。 正如王蒙所说: “ 我们必须公正地说,
创作的影响。 从1 9 8 8 年王朔的 几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以 后, 王朔便开始了 他的影 视创作, 还创立了 “ 海马影视创作室’ , 。 此后,这种影视创作活动便开始影响他的
小说创作。 “ 我在 1 9 8 8 年以后的创作几乎无一不受到影视的影响。 ”这种影响体现 在小说创作的语言上就是他的对话体进一步扩张。对白本身就是影视剧本的最重
在早期创作他的 《 等待》《 海鸥》《 长长的鱼线》的时候小说中并没有大量的对话 充斥其中,在那三部作品中我们可以见到人物的心理描写、环境景色描写、行动
描写等等,这些普通的小说构成体在王朔的后期作品中几乎绝迹。然而这三部小 说并非成功之作,只有 《 等待》在 《 解放军文艺》上发出,其它俱石沉大海。究 其原因跟这三部小说本身的质量有很大关系的。王朔在说到这三部小说的时候是 这样概打的: “ 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矫情、 强努和言不由衷。 尤其是前三篇。
中国新音乐的新技法与民族化道路——由王西麟作品音乐会说开去
![中国新音乐的新技法与民族化道路——由王西麟作品音乐会说开去](https://img.taocdn.com/s3/m/fb009674011ca300a6c3904a.png)
从 王西麟 音 乐会 三部作 品 的主题来看 , 《 第 五交 响 曲》是 为纪念 鲁 迅 先生而作 ,实际上是对 鲁迅 “ 真 的猛 士 ,敢于面 对鲜血淋淋 的真 实”这种精神 的深切 呼唤;《 钢琴协奏曲》是为纪念 在 “ 文革”中遇
难 的 钢 琴 老 师 陆 洪 恩 ,而 陆 洪 恩 曾 因 患 精 神 病 反 被 定 为 现 行 反 革 命 公 开 枪 决 , 若 不 了解 这 段 鲜 为 人 知 的 历 史 ,是 不 能 充 分 理 解 钢 琴 独 奏 和 乐 队 问 的对 立 冲 突及 紧 张 气 氛 的 ; 《 第 四 交 响 曲》 与 社 会 历 史 密
- 禁
中 国 新 音 乐 的 新 技 法 与 民族 化 道 路
由王 西 麟 作 品 音 乐 会 说 开 去
问 楚 寒
( 西安工程大学 ,陕西 西安 7 1 0 0 4 8 )
摘 要: 通过对王 西麟作品音乐会上演 出的几 部作品风格 的总结概括 ,指出王西麟 的 “ 现代 性”音乐作品在采用 了新技 法的同时,融入了一定民族元素,而这些手段的终极 目标都是为了充分表达社会历史和现实以及 人的内心世界。这种通 过新技法来实现民族化的 “ 中西结合”方式,是中国新音乐发展道路上值得肯定的模式,为中国新音乐走向国际化提供
系 ,而采用全 音阶 、半音 阶、双 四度 结构等 。这 与 “ 新潮音乐 ”的
普 遍 特 征 是 一致 的 。
第二 ,在节奏方面 ,采用非传统节奏,由多种因素组合起来。 第三 ,在 旋律发展方 面 ,使用长 呼吸技术 ,即 “ 音乐之综合 结 构 场中 ,不 断绵延 的长 大呼吸之推动 力;在复合 型思维下形成 的结
从前 者来 看 ,借 鉴 民间音 乐 的 曲调 元 素是 最常 见 的做法 , 因 为这样 可 以直接 表现 民族情怀 ,唤起大众 的认知 。王西麟 《 第 四交 响 曲》的主题 ,运用 了秦腔 曲调 《 杀妲姬 》的元素 ,但 在节奏 、力 度 、音色等方 面都有所变 化,用 以表达符 合这部作 品的意念 。据 他
中华音乐魂的传承与交响——王西麟和他的新作《喜剧的对话》
![中华音乐魂的传承与交响——王西麟和他的新作《喜剧的对话》](https://img.taocdn.com/s3/m/6c7912f8a300a6c30c229ff0.png)
中华音乐魂的传承与交响——王西麟和他的新作《喜剧的对话》作者:鲁石来源:《中华魂》 2010年第3期引言世上仅存的古乐器,多因材料的腐蚀而失鸣。
唯有中国特有的几种古乐器,埙缶磐钟,都因材料的坚实而保持著原有的音响,世代相传。
泛舟历史的长河,琴瑟丝竹,笳筝管弦,或浑厚洪亮、或凄婉清远,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在河之洲水之湄、在山之阳海之滨,荡出层层涟漪、折返阵阵回声,汇成一条飘逸的民族音乐魂,萦系着代代炎黄子女的心!我们有高山流水的激情飞下。
我们有梅花三弄的暗香浮动。
我们也有二泉映月的幽思萦怀。
绕过献歌颂词的污染、抛却醉生梦死的腐糜,我们也能发现人文情怀的音乐细流承载着民族短暂的欢欣和漫长的悲苦。
我们有牵人情趣的二胡。
我们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
我们有憾人心肺的笙箫。
有震耳欲聋的锣鼓。
有惊天动地的号角。
但是,我们不曾有林林总总、种且繁多的乐器合奏与共鸣,我们亦曾缺少众多西洋乐器组成的宏大的交响乐团的磅礴与恢宏。
经过几代中国音乐家们刻苦努力、艰辛探索,今天我们高兴地看到祖国的交响音乐有了长足的长进,许多作曲大家的优秀作品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和人文的关怀,陆续登上世界舞台。
有一位优秀的作曲家为我们带来了他的《火把节》、《第三交响曲)、《第四交响曲》等众多世界一流的作品。
他就是国内外著名的作曲家王西麟先生。
王西麟简介王西麟,1936年冬生于河南开封,童年和少年在贫穷的甘肃省平凉县度过。
受其兄影响而喜爱文学,1 1岁时在上海的《福幼报》上发表诗歌、散文0 1949年9月于甘肃平凉参军加入解放军十一师文工团。
1955年入中央军委军乐指挥专科学校学习军乐指挥。
1957退伍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主修作曲,师从刘庄、瞿维、陈铭志、丁善德。
1962年毕业后分配至中央广播交响乐团任驻团创作员,《云南音诗》是他离校投入工作后的第一个作品。
1964年,王西麟因为批评当时的文艺政策而被革职流放到山西雁北和晋东南长达十四年,被批斗、被关押、被拷打、被监禁多年,牙齿被打落,两耳的听力被打得严重受损。
王西麟交响乐作品主题研究
![王西麟交响乐作品主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89d54ac284ac850ad024262.png)
王西麟交响乐作品主题研究
高佳佳n
【 内 容 提 要] “ 主题 ’ 被 认为是音 乐发展 的基础 、 是作 品的灵魂 。进入 2 0 世纪, 尽 管对 “ 主题 ’ 的观念 注入很 多新 的 内容 , 但 其艺术功 能仍 不可 忽视 。本文通过对王 西麟 交响
乐作 品主题 的个性化特征 、 情感意义、 内部组织构造 以及 陈述 中的 ‘ 晤 义 功能等
乐府新 声( 沈阳音 乐学院学报 ) 2 0 1 3年第 1 期
T H E NE W VOI C E O F YU E —_ F U( T h e A c a d e mi c P e r i o d i c a l o f S h e n y a n g C o n s e r v a t o r y o f Mu s i c )
裁特 点的多 乐章套 曲。可进一 步参看杨 儒怀教授( 《 音 乐的分析与创作 第二十 四章 第三节第 6 8 2页。
6 乐府新声( 沈 阳音 乐学院学报 ) 2 0 1 3 年第 1 期
便是 王西麟音 乐的个性和力量 !也正如王西麟先生 自己所言 , 他的音乐基于三个方 面: 地方戏 曲、 西方文献 、 人文背 景, 这是他 音 乐创作 的源 泉n 。然而看似 简单 , 但具备这三方面条件并将其融会于深刻感人的音乐作品 中并非易事 。首先作曲家必须对 自己的“ 母语” —— 民间音乐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王西麟曾接触大量的秦晋文化 , 童年生活在甘肃平凉 , 常听当地秦腔剧 团的戏; 4 9年参军后在文工 团接触过很多剧 目, 大都 以陕北、 陇东 民歌或戏曲为基础 : 在上海音 乐学 院读本科时期学过“ 榆林小
一
、
关 于 音 乐作 品 的主题
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在王西麟交响曲创作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在王西麟交响曲创作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e852b6fe551810a6f5248674.png)
失昂扬 l 生 格的旋 律性 主题以及毁灭 l 生 音块音响对情感 的恒定 合 , 使技术为音乐而服务 。 无论是其 6 O 年代创作的交响组 曲 表述 ; 第三 、 提取中国传统 民间音乐 、 戏 曲( 以秦腔 、 晋剧 、 山西
《 云南音诗》 、 9 0 年代创作的交响序曲《 点和线的动力》 , 还是
梆子 为主) 素材与现代音 乐技法加 以结合 , 并在二者融合的基 近年创作的《 第八交响曲》 、 《 钢琴协奏曲》 , 都表现出作曲家在
础 上予以创新 。王西麟 先生在接受采访 时说 ‘ 【 他 的音 乐受三 创作技法上 的不断翻新 。 不论是对 各种西方创作手法的借鉴, 个 因素影响, 除了‘ 交响 乐的悲剧性’ 、 ‘ 黄 河流域 民间文化 ’ 之 还是对 中国民间音乐 、 地方戏曲素材的提取 , 他 曲 创作中的运用
杨 静n
[ 内 容 提 要】 王西麟在 他的交响 曲创作 中将我 国民间音 乐、 地 方戏 曲素材与现代音 乐创作技
法进行 紧密结合 , 形成 了具有 自己独特 个性的音 乐语言 。本文主要通 过三 个方 面对 王西麟交响曲中的中国传统音 乐元素 的运用加 以研 究: 一、 王西麟音 乐创作 中戏曲音 乐元 素运 用概 述; 二、 中国传统音 乐复调思 维的渗透; 三、 中国传统音 乐 中的变奏原则 。通过 以上 方面的研 究 , 笔 者力求探 究王 西麟 中国传统 音乐元素 语 言的形成 , 及 其对 中国传统音 乐元素 交响化处理 的思维和手 法。 [ 关 键 词] 王西麟/ 交响曲/ 传 统音 乐元素/ 复调 思维/ 变奏原 则
[ 1 】 作者 简介 : 杨静( 1 9 8 3  ̄) - k - , 西北 师范大学音 乐学院副教授 , 上海音 乐学 院博士后 。
浅谈王西麟的音乐道路
![浅谈王西麟的音乐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082b2317f78a6529647d53e9.png)
浅谈王西麟的音乐道路作者:黄金城来源:《艺术评鉴》2016年第17期摘要:王西麟是我国第四代作曲家中的佼佼者,他的作品获得世界级大师潘德列斯基、古拜杜丽娜等人的赞誉。
然而,生于20世纪那个多灾多难的中国,他的音乐之路却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本文从他与乐结缘、入读上音、接受改造、获得新生等几个角度对他不同时期的音乐之路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王西麟作曲家音乐道路王西麟被誉为中国当代功底最扎实、思想最深厚的中国作曲家之一。
他迄今已创作完成9部交响曲,举办过七场个人作品音乐会,三次获得我国文化部作曲比赛最高奖,多次出访欧美各国,作品广泛上演于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本文对他如何走上音乐道路的过程深感兴趣,因此成文专门梳理。
一、生逢乱世,与乐结缘1936年,王西麟出生于中国河南。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土壤肥沃,物产丰富。
然而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整个中国饱受战乱之苦,河南自然无法幸免。
为逃避战乱和谋求生计,年幼的王西麟跟随家人,辗转亡命奔波于河南、陕西、河北、甘肃等地。
1948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王西麟的父亲死于战乱。
受此打击,王西麟的哥哥几次自杀,被抢救后,竟发展为痴呆。
家中连失父亲、长兄两大顶梁柱,经济状况自然困难,王西麟一家的生活日益陷入窘困之地。
1949年7月,解放军部队的西北野战军途径甘肃平凉,为配合部队文工团宣传工作,需要就地招收新的学员。
刚上初中一年级,年仅十三岁的王西麟便从此成了一名文艺兵。
得益于其在教会小学的手风琴学习经历,参军后的王西麟主要工作是拉手风琴。
1952年,西北野战军成立军乐团,需要一名略懂欧洲古典音乐知识的教官承担教学工作,时年十六岁的王西麟成功入选,主要工作是教其他战友简单的音乐理论知识。
1955年,根据北京中央军委军乐指挥专科学校招生规定,解放军部队每个师需要报送一人入读该校,鉴于王西麟过往突出的工作业绩,他获得了这次难得的求学机会。
在北京中央军委军乐指挥专科学校中,王西麟接触到大量的西方著名作曲家的作品:莫扎特、贝多芬、德沃夏克、肖邦、格里格……很快,他就不满足于当时学校的教学内容了,他认为学校当时的教学水平实在太低了。
人类需要悲鸣和思索——观王西麟《第四交响乐》有感
![人类需要悲鸣和思索——观王西麟《第四交响乐》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17ecde16fad6195f312ba620.png)
AR AL T S 0N
_ 、 - 福 建 艺 术 ,. , 一
20 0. 1 5
人 类 需 要 悲 鸣 和 思 索
S ad M el ody nd H ar T hi a d nki ng N eeded by um a niy H t
观王 西麟《 第四交响乐》 有感
《 西麟音乐创作 5 王 0年 作 品 音 乐 会 》 ,第 四交 响 乐 》 排 在 上 《 安 下 半 场 压 轴 . 明 书 在 乐 曲 题 目下 印 上 了 一 个 小 标 题 : 给 中 说 献
国史 和 人 类 史 过去 的一 世 纪 和 未来 的一 世 纪
曲》 第 四交 响 乐 》 都 是 王西 麟 的 力 作 。 小 提 琴 协 奏 曲 》 由 和《 , 《 是
悲 怆 的 上古 之 风 。而 后演 奏 的 《 四交 响 乐 》 让 人 耳 目一 新 。 第 则 振 聋 发聩 . 心 激荡 身 至 今我 还 清 楚 地 记得 初 听 这 交 响 乐 时 的 每 一种 感 受 . 是 那 触 电似 的激 动 和 战 栗 . 深 震 撼 和情 不 自禁 的泪 水 … … 我 也更 深 不 会 忘记 结 束 时 观众 的沸 腾 和 高 呼 .掌声 雷 动 长 达 十 几 分 钟 . 鲜 花摆 满 了 台 I 的 动人 场 面 S I
朋 友 和 合 作 者 . 一 次 聆 听 了他 的 这 首 震 撼 人 心 的 巨作 . 是 又 仍
久 久不 能平 静 此 睛 . 值 汶 川 大 地 震爆 发 仅 1 正 I 3天 . 中 国 正 陷入 在 极 度 全 悲悯 和 压 抑 焦 虑之 中 。恰 恰 这 畴 听 了这 首 《 四交 响 乐 》 那 突 第 , 如其 来 灾 难 的 打 击 和 摧 残 . 耳 欲 聋 毁 灭 的 轰 鸣 和 撕 裂 . 及 震 以 随 后 如 潮 水 般 滚 滚 而 来 、 痛 欲 绝 的 哭 泣 和 悲 呜 : 有 灾 难 过 心 还 后 痛 定 思 痛 的 深思 和 探 究 … … 表达 得 如 此 形 象 .如 此 丰 富 . 如
2020-2021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兴华路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兴华路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2dd94d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ad.png)
2020-2021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兴华路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今天,如何穿出中国范儿《史记》载:赵武灵王“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却遇到巨大阻力,王公大臣纷纷进言,认为“衣服习俗,古之礼法”,抛弃自身传统而改夷狄装束,乃是一种罪过。
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魏孝文帝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即“革衣服之制”,禁胡服,改汉服,以达到去除鲜卑的民族身份、融入汉族的目的。
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
中华是礼仪之邦,最重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
历经几千年流变,发展出的服饰文化可谓博大精深。
从汉服、唐装到旗袍、中山装,经典的中华服饰也曾成为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
然而,在当代中国,这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文化却似日趋式微。
最简单的例子便是: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的时候,脑子里首先甚至唯一想到的就是西服,而不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式礼服。
这对于有着几千年传承的服饰文化,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民族服饰,于个人,是身份的标签和文化认同感的载体;于国家,是形象的展示与礼仪的体现。
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会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片。
放眼世界,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如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阿拉伯国家更为重视。
相比之下,我们的重视程度似乎还不够。
新中国成立初期,曾规定外交人员的正装为中山装。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山装似乎显得不太符合当下的审美观,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外交官们也开始穿起了西服。
但是,西服在很多国家眼中并不算正装,在最隆重的外交场合,穿西服会被视为过于随便、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
所幸的是,已经有不少人意识到并试图弥补这一缺憾,“中式礼服文化研究热”正在国内悄然兴起。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国服文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就是热潮中的一股涓流。
这次由民族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会议,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服饰文化为目标,探讨最多的话题就是为什么要有“国服”、“国服”应该是什么样子。
王西麟《钢琴协奏曲(Op.56)》的戏剧性表现方法
![王西麟《钢琴协奏曲(Op.56)》的戏剧性表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ac0455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7.png)
王西麟《钢琴协奏曲(Op.56)》的戏剧性表现方法
丁雪婷
【期刊名称】《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1
【摘要】戏剧性往往源于紧张、深刻的矛盾冲突,西方交响音乐体裁在表现戏剧性方面颇具优势,中国传统音乐中戏曲音乐在戏剧性的表现方面相对较为突出。
王西麟作为长于将中西方核心创作思维相互交融渗透的作曲家,其《钢琴协奏曲》的创作正是通过将这二者有机结合来表现戏剧性的。
该作品以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结构、旋律、织体、音响等方面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扩展中国音乐的表现力,使该作品表现出强烈的戏剧性,并为西方交响音乐体裁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作出贡献。
【总页数】10页(P136-145)
【作者】丁雪婷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7
【相关文献】
1.王西麟《钢琴协奏曲》的长呼吸结构思维研究 [J], 檀革胜
2.论王西麟《钢琴协奏曲》中和弦结构的运用 [J], 闫晋
3.王西麟《钢琴协奏曲》中传统戏曲因素研究——兼论“戏曲音乐交响化”问题
[J], 檀革胜
4.王西麟的三种话语系统——以近作《四重奏》、《喜剧的对话》和《钢琴协奏曲》为例 [J], 檀革胜
5.具有民族交响性、戏剧性的四重奏——评析中国作曲家王西麟为单簧管、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而作的四重奏 [J], 王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西麟:音乐重构民族魂
![王西麟:音乐重构民族魂](https://img.taocdn.com/s3/m/e071bd2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fa.png)
王西麟:音乐重构民族魂
殷力欣
【期刊名称】《北方音乐》
【年(卷),期】2007(000)005
【摘要】@@ 去年12月10日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的"王西麟音乐创作50周年作品音乐会",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反响.今年五月,和《格罗夫大辞典》同样具有权威性的《德国音乐百科全书大辞典》第17卷即将出版,中国作曲家王西麟的名字成为该书辞条.如何理解这位享有国际盛誉的中国重量级音乐家及其作品?如何在喧嚣的娱乐时代,保留一片深沉思考的音乐净土?此文或可为读者诸君提供一份参考.【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殷力欣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谱写音乐史诗凝聚中华之魂——王西麟第九交响曲《抗日战争安魂曲》 [J], 丁丽娜
2.民间音乐语汇与西方现代作曲技术的深度交融——析王西麟《小提琴协奏曲》[J], 段蕾
3.现代作曲技法在王西麟音乐作品中的运用r——对室内乐《八重奏》的分析与研究 [J], 李淑珍
4.中国新音乐的新技法与民族化道路r——由王西麟作品音乐会说开去 [J], 问楚寒
5.山西民族情结在王西麟音乐作品中的映射——对王西麟三部山西交响组曲的分析与研究 [J], 李淑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希杰的语言观及其发展轨迹
![王希杰的语言观及其发展轨迹](https://img.taocdn.com/s3/m/c9f0fbd3240c844769eaee93.png)
王希杰的语言观及其发展轨迹孟建安一、问题的提出语言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是语言研究者不可忽略和回避的问题。
语言学历史上有不少学界大家都试图对之作更为接近于事实的阐释,以此来揭示语言的实质内涵。
正因为不同的研究者对语言的本质有不同的阐释,所以在语言学的研究历史上便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语言观。
比如,在18世纪以前,以中国、希腊、印度和阿拉伯国家为中心的语言研究属于语文学研究范畴,这一时期形成的语言观被称为“语言工具观”;19世纪的许多历史比较语言学家如拉斯克(R1Rask)和葆普(F1Bopp)等都赞同语言是一种机构,认为语言是一种自然的有机体,这就是所谓的“语言生物机体观”;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严密的符号系统,从而形成了“语言系统结构观”;20世纪5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1Chomsky)强调语言是一种心理能力,由此形成了“语言天赋官能观”;20世纪50至60年代,又出现了“语言社会现象观”;20 世纪80年代,由于认知语言学的诞生,又出现了“语言认知能力观”,等等(侯丽红《语言观的演变和语言研究》)。
这些众多的具有重要地位的语言观代表了不同的研究者对语言本质所具有的不同认识与看法。
所以,正如刘大为所说,所谓的语言观实际上就是语言研究者对他的研究对象——语言的本体存在方式、由于采取了某些特定的观察角度之后所做出的基本假设。
(刘大为著《我们需要怎样的语言观?》)正因为是一种基本的假设,所以语言观便带有更为强烈的主观性特征。
有的语言观能够科学地揭示语言的本质,因而便能够为语言研究提供正确的思路和基本保障;有的语言观不太正确甚至是错误的,所以就不能使语言研究畅通无阻,相反还会使语言研究走不少弯路甚至是步入歧途。
这些已经为语言学研究的历史事实所证实,这里不需再去求证。
由此看来,正确的语言观对语言研究具有无比重要的积极作用。
所以,我们不但不能忽略对语言观的研究,相反还应该特别强调语言观的重要性,并加强对语言观的讨论与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西麟 的 三 种话 语系 统 》 王
王西麟 的 三种 话 语 系统
一 一
以近作 四重奏 》 喜 剧 的对话 和 钢琴 协奏 曲 为例 、
檀 革胜
王西麟 近年来 的作 品常常 由三种话语系统构成。第一种话语系统多 以全奏 的音型为主要特征 ,音乐语言激情奔放 。第 二种话 语系统常常以散板化的 、内在 柔弱 的语调为主要特征。第三种 话语 系统 常常布局 在乐 曲的最后 部分 ,自身构成一个长 呼吸结构,它是热情的生命之歌 ,表现温暖 的情怀 ,温馨 的祝福 ,预示着希望和未来 。 解 读王西麟近几年的作品 ,了解 他的创作思想动态,我们须将三种话 语系统进 行比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知晓作 曲家的 创 作美 学观 念和 其具体的表现技术 。在上述三种话语系统 中,第一 、第二种话语系统直接表现人类 的抗争 ,增加 了乐 曲的紧 张度 ,是乐 曲强烈交响性和戏剧性 的具体体现 。在第一 、第二种话语系统对立基础上,音乐历经沉思 ,呈现 出新的希望 以及
作 ,2 0 0 9年 8月 1 0日在德 国柏林演 出,反响强烈 。2 0 年青年 欧洲 古典音乐节全 称为 “ 09 朗盛欧洲青年 古典音乐 界—— 中国
20 ” 0 9 。为了文化合作的这一主题 ,音乐节特意要求琵琶 、筝和笙三件 中国传统 的乐器参加,而委 约创 作的作品也就 必须包 括这三件中 国乐器 。《 喜剧 的对话 》就是为这三件传统的中国乐器和室 内乐 队而作 。
次上演 。世界著名作 曲家 S f Gu a uia o a b i l 评价 该作品:“ i d n 这是大师的作品,这作 品给我很 强烈 的印象 ,《 四重奏》的感情 非
常 强烈 ,形象非常鲜明……虽然只是一首四重奏 ,但不是普通 的室 内乐 ,而是交响性 思维很 强的作品。作 品音 调的变化 ,戏 剧性 的对 比和构 思特 点,是大师的手笔……我特别要说的是:这样的音乐在我们 当今 的世界上也是很少有的 ,很独特、很有
新鲜感 ……”
《 四重奏 》可 以分 为四个部 分:第一部分 是散板 ( 1 O小节 ) 第 —3 ,宣叙调风格 ,内心独 白,主题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和 史诗性 ;第二部分,快板 ( 3 —— 17小节 ) 第 1 5 ,谐谑 曲,集 中描 写理想 与现 实之 间的矛盾冲 突;第三 部分 ,散板 ( 1 8 第 5
源 源 不 断 的 生 命 之 歌 ,赞 颂 着 新 的生 命 ,新 的人 生 和 新 的希 望 。三 种 话 语 系 统 自身 环 环 相 扣 ,第 一 、第 二 种 系 统 因 对 立 而 相
互存在 ,是矛盾 发展的直接载体,第三种系统是矛盾发展 的结果 ,从而使得这三种话语系统 自身构成一个逻辑严谨的体系 。 在 这种 体系的 “ 关照 ”下 ,作 曲家创作 了一批高质量 的作 品,如 《 四重奏 》( p4 ) 喜剧 的对话 》( . )以及 《 O .1 、《 Op5 4 钢琴协
奏 曲 》 ( p5 ) 等 。 O .5
《 四重奏》( 为小提琴 、大提琴 、单簧管 、钢琴而作 )是作 曲家王西麟先生应科 隆 Qur a at i r n乐团团长 Ol e c w r i r h az的 v S 邀 请而 创作的。2 0 0 2年 4月 1 3号,该 曲在科隆 由 Qur a at i r n乐团首演 ,2 0 0 5年 5月 5日在美 国 S I 现代国际音乐节上再 FM
檀 革胜 ( 9 6 ) 1 7一 ,男,安徽 安庆人 ,华侨 大学音乐舞蹈 学院副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作品分析。该文 是华侨大学 2 1 年度第 四期 高层 次人才科研 启动费资助项 目—— 《 01 王西麟交响音乐作品研究》( 编号 :1B 4 7 、2 1 1 S 2 ) 0 2年 度华侨大学 “ 中央 高校基本科研业 务费”国家 基金 培育计划 专项项 目 《 中国当代专业音乐创作中的交响思维研 究》( 编号
根 据 音 乐 主 题 素 材 的 发 展 变 化 ,《 剧 的 对 话 》 可 以分 为 四个 部 分 。第 一 个 部 分 ,是 由两 个 阶 层 的 四次 直 接 “ 话 ”而 喜 对
构成;第二个部分从弦 乐干枯 、粗糙 的音 色开始,音乐充满着动荡与不安 ;第三个部分直接承继第二个部分 ,呈示情绪激动 的主题;第四个部分是全 曲的尾声部分 ,也是全 曲的点题部分 ,赞美着美好 的生活 ,音乐更加激烈与激情 。 创作于 2 1 0 0年 4 8月的 《 — 钢琴协奏 曲》 ,题献给作 曲家的钢琴老师陆洪思先生 。该作品是瑞士 《 文化风景线 》国际艺 术节第十届委约的作品 ,2 1 0 0年 1 6 1月 —7日由巴塞尔小交响乐 团首演 于苏黎世和 巴塞尔 ,指挥是该 团总监 Fa cs P r rnec at , 中国钢 琴家陈萨担任独奏,《 钢琴协奏 曲》在瑞 士的首演 获得 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2 1 0 1年 1 1月 ,该 曲在北京 由谭利华指 挥 北京交响乐团再次上演,陈萨担任独奏,仍然获得轰动 的社会效应 。 《 钢琴协奏 曲》分为三个乐章。第 一乐 章,快板 ,表现对立与统 一的二元 性矛盾冲突 ,分为三个部分:矛盾 的多次对立 构成 了该 乐章 的第 一部 分;在第 二部分中,钢 琴双 手模拟中 国弹拨乐 :第三部分从钢琴的低音区开始 ,逐渐 上行直接进入 该
小节 ) ,主 观 的 内心 独 自 ,是 对命 运 的 感怀 ;第 四部 分 ,小 快 板 ( 19 2 0小 节 ) 第 5— 0 ,使 我 们 感 受 到 希 望 的存 在 ,音 乐 平 静 、
明朗。
《 喜剧 的对 话》是著名作 曲家王 Nhomakorabea麟应德国 2 0 0 9年青年欧洲古典音乐节 ( Y u gE r p l s i e tv l )委约而 “ on uoeCascFs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