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对外话语体系构建与传播——基于对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中国家硕士项目留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2019.03对外传播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打造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的重要思路,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则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构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中国不仅可以以此为契机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思想体系与价值观,建立大国形象,同时还可以加强与世界沟通,打破偏见,赢得认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展中国家是我们重要的团结对象,他们对于中国对外话语体系传播的理解与反馈至关重要。

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承办的商务部援助发展中国家学历学位教育项目的发展中国家硕士项目(以下简称:援外教育项目)为案例,基于旨在了解该项目留学生对“一带一路”倡议认知的调查访谈,探讨制约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构建和传播的因素,以期为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五年多来,发展中国家硕士项目培养了来自60多个国家近200名的政府官员和企业中层。援外教育项目的学员是“ 知华、亲华、友华 、爱华 ”的重要力量,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体现,他们对“一带一路”的观点、看法、评价对我们了解“一带一路”在该地区传播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为讲好中国故事,加强“一带一路”国际传播,2017年新兴市场研究院为2017级学员开设了京师“一带一路”大讲堂系列讲座,进行了24讲,邀请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前政要、多边开发银行前行长以及知名学者在各自领域谈对“一带一路”的理解。为考察“一带一路”理念传播的效果,了解“一带一路”对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一带一路”对外话语体系构建与传播的方法,本文对参加24讲课程的45名来自24个国家的发展中国家

刘 倩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副教授 于蓉蓉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研究员 廖 舟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研究员 刘清杰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博士后

官员和企业中层进行了问卷调查的发放,本次调查对象涉及国家多、人员层次高,他们在来华后有针对性地学习了“一带一路”理念高端课程,并且有三分之一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样本量虽小,但代表性较强。该案例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大样本量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调查方法和样本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份,回收有效问卷45份。问卷设54题,分成三部分。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开放性问题,平均答题时长为45分钟。本文选取与对外话语体系构建密切相关的部分加以分析。

调查样本中,男性28人,女性17人。在年龄分布上,20-29岁占42.22%,30-39岁占比40%,40-49岁只占17.78%。留学生来源国分布广泛,共有23名来自撒哈拉沙漠以南区域,其余分别来自中东北非、东南亚、南亚、中亚、加勒比海及拉丁美洲、中东欧及太平洋岛国。三分之一的留学生来中国前有海外留学经历。大部分原工作单位为政府或其他公共部门,占比55.56%,28.89%在企业或其他私人企业工作,11.11%在研究部门或非盈利组织工作,4.44%是学生。留学生大多为发展中国家的高端经贸商务官员和管理人才。

从参加此项目的主要目的来看,30人选择了“学习中国的经济发展经验”

,26人选择了“学习经济管理知识”,23人选择了“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和建立联系”,这基本符合项目的初衷,即向留学生传授经济管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加深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实践的理解和对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认知,最终促进深化发展

“一带一路”对外话语体系构建与传播

——基于对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中国家硕士项目 留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

16

对外传播 2019.03

中国家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交流。二、数据分析

我们分三个层面评估援外教育项目对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效果:一是了解留学生在参与援外教育项目后是否对“一带一路”有深入了解,二是分析留学生获取中国经济社会信息的渠道,三是调查留学生是否愿意发挥传播“一带一路”的桥梁作用。

1.通过援外项目的培训,绝大多数留学生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较为正面

国外媒体和学界对“一带一路”不乏质疑之声。代表性观点有:“一带一路”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一带一路”主要是为“掠夺他国资源”,“一带一路”是为“争夺全球霸权”。①

针对这些论调,我们专门调查了留学生来华一年后对“一带一路”所持有的观点。总体上,他们对“一带一路”持肯定态度。

对于如何看待“一带一路”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仅2人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有37人认为是中国促进全球合作的新主张,4人认为会导致新一轮大国争霸,27人认为

“一带一路”将有效促进相关国家发展。可见,多数留学生对“一带一路”持正面观点,认为“一带一路”有利于促进全球合作和相关国家的发展。

留学生对“一带一路”建设目的的理解也较为积极(图1)。38人认为是为了“促进全球经济增长”,31人认为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全球化”。总之,排在前几位的选项均是正面积极的。虽然也有留学生选择“实现新的帝国主义”“阻止全球贸易自由化”等负面选项,但占比很低

中国是唯一受益国,这说明留学生对“一带一路”的互利共赢宗旨有较广泛的认同。

2.田野调查、课堂是留学生了解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渠道

我们请留学生按重要性对了解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渠道从1-4进行排序,并按1-4分进行赋值计算,分数越低,重要性越高,结果如表1所示。实地调研在所有渠道中平均排名第一,分值为1.73,课程学习、学术讲座、课余活动分别位列2、3、4位。

部分留学生提及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 ,别称中国环球电视网)也是一个重要渠道,因此我们对比分析了他们来华前后获取相关信息的主要媒体渠道。结果显示,来华前有25人从未听说过“一带一路”,有10人通过本国媒体得知“一带一路”,而来华后则有高达43人关注过“一带一路”,其中23人通过中国媒体,7人通过本国媒体,5人通过第三国媒体得知。

3.留学生愿意发挥传播“一带一路”的桥梁作用最后我们调查了留学生传播“一带一路”的意愿。45人表示回国后会向他人提起“一带一路”,44人表示会支持鼓励朋友和同事参加“一带一路”相关项目,16人曾经时常分享相关信息给亲朋好友,27人偶尔分享,2人还未分享过。这说明来华留学不仅提升了他们对中国政策的理解,还增加了他们对中国的好感,并愿意传播在华的所学和见闻,发挥桥梁作用。

三、深度访谈

通过问卷,我们发现了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对具有特定代表性的留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

1.来华前留学生对“一带一路”的了解较为模糊片面

我们发现“一带一路”在海外的宣传力度较低。超过一半的留学生来华前从未听说过“一带一路”。而听说过的学生则表示,海外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报道过于局限,他们来华前的了解也较为模糊片面,有些是因为某个具体项目才知道

“一带一路”。排序1234

渠道实地调研课程学习学术讲座课余活动

表1 留学生了解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渠道平均分值1.732.182.713.38

图1 留学生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目的的理解

在回答“一带一路”受益对象的问题时,26人认为其将使全世界受益;16人认为参与国会受益,而不是全球各国;仅有3人认为只有中国受益。从结果来看,少数人认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