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校教师的角色认知探讨师生关系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高校教师的角色认知探讨师生关系建设
王子龙 任新悦 三亚学院
摘要:教师这个行业存在了几千年,但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变得模式多样化。
如何在多样化的模式中,找寻适合个体教师适用的模式,进而能够有效的开展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是整个教育行业需要关注的问题。
笔者从教师的角色认知角度,来探讨高校师生关系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教师;角色认知;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36-0389-02
一、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这个行业存在了几千年,发展也几经周折。
教师,是一份工作,又不单单是一份工作,它相较于其他行业,多了一份社会责任,多了一份社会使命。
每每谈到教师,总会提到“责任”二字,这也正是教师这个平凡岗位最不平凡的地方。
那么在高校中,教师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
(一)高校教师的工作职责
高校中的教师根据工作的不同职责主要分为授课教师和行政教师,同时还有两者兼任的教师。
对于授课教师来说,主要就是通过课程的讲授与大学生产生互动。
在课程中就包括了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设计、课程讲授、课程论文指导、学生专业实习指导、毕业论文指导等与学生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
对于行政教师来说,不同部门岗位有着千差万别的工作职能。
负责招生的老师是为准大学生填报学校、填报专业提供指导;团委老师是在贯彻团中央精神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教务老师是负责好学生的学籍、档案、学分等与学生学业密切相关的内容;后勤老师是为学生的生活提供保障,让学生在一个安全、愉悦地环境中度过大学时光;就业老师是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完成学生到社会人的身份转变。
对于教学与行政兼任的教师来说,既要在课堂上为大学生传道授业,也要在课下为大学生提供指导,答疑解惑。
(二)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
这三种类型的教师在工作中,有相通之处,也有其各自特点。
相同之处在于,在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中,都要引导、激励、感染学生。
高校大学生正处在形成独立人格、树立自己三观的阶段,这个阶段他们会接收到巨大的信息量,这些信息是未经过筛选的,而学生正需要拥有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高校教师就需要在这个阶段进行干预,引导学生成为服务社会、紧跟时代发展的人才。
首先,要善于引导人。
在带队学生完成工作时,管理是第一要素。
要引导学生去做,引导学生去思考,帮助他成长,而不是代替他成长。
这就要求我们高校教师需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在放手学生的同时要确保可以规避风险。
其次,要学会激励人。
培养学生是高校教师肩负的使命,中国传统的家长式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西方的“鼓励式教育”有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都趋向于听取他乐意听到的话,也会受到暗示性的影响。
但鼓励并不是无条件的,更不能让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心态,这也是高校教师在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三,要懂得感染人。
高校学生正处在一个形成自己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高校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符合社会普世价值规律的、利于自身发展的、具有长远性的三观。
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简单粗暴”的填鸭式教育可能并不适用,言传身教的力量不可小觑。
所谓师范就是,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高校教师要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与学生的接触交互领域是不同的。
授课教师更多的是在课堂上,角色定位更多的是权威、专业;行政老师则会根据各自的岗位职责,有些在校园内、有些在宿舍、还有些在校外,角色定位会倾向于表现为亲和、团队、伙伴。
二、高校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的新挑战
全国的高校发展现在都进入了新时期,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在讲台下听讲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学生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已经逐渐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面对95后、00后的学生,思维活跃、富于创新、敢于挑战权威、个人意识强烈,对于在二十一世纪前成长起来的教师来说,转变工作方式方法、调整工作思路,树立新的教学教育模式,成为与学生建立良好学生关系的新挑战。
高校教师不仅面对的是学生,还有自身能力的提升、科研工作的压力、课程改革的变化,我们在考虑师生关系的症结时,同样要把高校教师的职业困惑考虑其中。
因为人的情绪会受到所处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果高校教师没有处理好工作中的平衡,势必会对师生关系产生影响,更有甚者可能会违背师德,触犯法律底线。
三、面对新的师生关系,高校教师角色再定位的建议
社会是由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形成、但反过来又对人产生制约的群体,而责任是维系社会发展的重要纽带,简言之就是责任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上。
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他们需要更被重视,他们需要更多参与,他们需要更多发声,高校教师,就是要给他们发声的平台,给他们话语权,让他们做主人。
(一)言传身教,将教育融入日常
任何一个在人类社会成长起来的,有知觉有心智有常识的人,对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影响都会有评估。
那作为老师,更要有意识的、潜移默化的把教育融入到日常与学生的互动中。
笔者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无形中的教育,因为它会更深刻、更深入、更深层次,悄无声息,润物无声,但充满力量。
(二)培育良好的师生间教学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讲台上传授知识,学生听讲收获知识。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学生收获知识的途径不再是单一的听讲,学生的知识储备丰富,教师拥有的知识未必多于学生,甚至在某些方面,学生还是老师的老师。
对高校教师来说,这就需要不断地充实知识储备,不断地吸纳信息,活到老学到老,保持对知识的渴求,进而才能保持对知识的权威性。
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善于将学生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在这个过程中,又要转变身份,成为知识的分享者和讨论者,与学生共同探讨,角色定位的拿捏和把握要到位。
(三)培育良好的师生间情感关系
在高校中,大部分学生都在学校学习生活,学生与教师的相处时间也多于其家长。
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会对教师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这种依赖有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自立的生活,也能够帮助学生疏导心理上的一些问题。
而且也正是要建立起一定的情感关系,才能够在教学、育人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高校教师对大学生保持积极的情感,同样予以学生信任,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这种积极性又会反过来给予教师正向的反馈,形成良性的沟通模式。
下接(第391页)
课过程中不要再将心理学方面的理论课程作为讲授重点,要将心理学相关的知识与积极心理学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人格的培养,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学习品格。
2.营造良好师生关系
倾听是有效沟通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教师尤其是心理学方面的教师,要学会让学让学生敞开心扉,想起心中的困惑跟你说,你要通过倾听的方式对学生提出相应的建议,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及时的疏导其心理压力,减少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弊端。
3.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团队
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师都是由自己学校心理教育的教师或者辅导员兼任的,一是由于其工作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使得教师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中。
另一方面由于这些教师没有受过专业的心理辅导培养或者没有心理咨询证书,使得其对学生的辅导没有从专业的角度进行或者没有通过专业的途径,因此后期要加强专业心理健康辅导团队的构建,从企业聘请一些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辅导或者对本校的心理辅导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四、结语
文化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凝结着过去,连接着未来。
高校承担着文化传承的任务,教师要及时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让其服务社会。
但现阶段的高校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因此高职院校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心态,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团队,顺利的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郭玉华.新时期教育管理心理学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尝试[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8):100-101.
[2]张健.心理学思想在开展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9(27):161-162.
[3]靳君梅.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启示探讨[J].农家参谋,2019(18):254.
[4]欧妍.谈积极心理学角度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引导[J].才智,2019(27):54.
师,他们是研究生毕业或者硕士生毕业,是高校的主力军,所以提出有效的激励政策十分关键。
比如对博士学位或者成为高级教师的人给予物质奖励,提高了他们的工资待遇。
同时,在选拔管理人员的时候,会有限考虑这些高质量人才,让这些教师看到自己发展的空间。
高校积极引导教师参加科研项目工作,鼓励高级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通过高质量科研活动,教师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对于科研能力较弱的教师可以安排多一些的课程,通过课堂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对于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可以多参加一些科研活动,每个教师根据自己不同的特点,结合专业特长,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鼓励学校的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由于会计工作比较特殊,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如果学生和小时缺乏实践方面的锻炼,学生就无法将理论知识转为实践能力,毕业后面的岗位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
所以某高校鼓励校内教师考取会计类职称,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双师型”培养当中,并建立起一支专业化、高质量、实践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
总之,各大高校在进行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时候需要紧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进行合理定位,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环节,多角度入手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使教师和学生成为具有专业知识能力和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毕业后更好地进入企业或事业单位中进行工作,有利于为企业节约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完善应用型会计工作的职能,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云.民办高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研究[J].时代经贸,2017 (19):35-36.
[2]李莎.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MPAcc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山东工商学院,2017.
[3]杨文蕴.研究型大学会计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湖南大学,2013.
作者简介:张瑞凡(1989-),女,汉族,河南许昌人,本科,许昌电气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助教,主要从事会计与财务管理研究。
(四)培育良好的师生间伦理关系
教师虽身处“象牙塔”,但仍然身处社会。
由于师生在社会中所处的角色不同,因此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上要特别注意要履行道德义务,遵守伦理原则。
早期的师生相处模式是师尊生卑,等级鲜明,学生不可违背老师。
但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人与人之间人格平等成为了师生伦理关系的基础。
教师要履行自己的权利义务,也要尊重学生的权利义务。
在不违背社会普世价值观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爱好,尊重学生的信仰,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
(五)培育良好的师生间人际关系
师生间人际关系比较复杂,它主要在教育工作之外形成,是一种非正式的交互关系。
这种交互关系会由于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原因无形中产生,成为朋友。
因为大学生已是成年人,所以这种非正式的朋友间的人际关系非常有可能形成。
如果是正向的人际关系,其实还可以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甚至可以帮助引导和解决一些在正式师生关系不能得到缓解的问题。
这种双向沟通能够缩短心理距离,但切记勿因不同的关系而违背职业准则,不把工作带入生活,不因生活而影响工作的专业性。
当师生关系为主要模式时,不过分疏远或亲密;当朋友关系为主要模式时,轻松自在,无拘无束。
教育本就是一场变革,我们在时代的弄潮中摸索,在前进的道路上奋进。
永远没有最好的教育方式,只有不断更新的育人理念。
因此,在新的形势下,高校教师应当具备新思路,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放下身段,要紧张起来,在教育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使学生接受教育,有的放矢地把教育、管理、服务相结合,才能适应形势发展,才能开创师生关系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高林.师生关系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
[2]徐建华.共建式高校课堂生态环境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王子龙(1990-),男,河北保定人,三亚学院招生就业处,主要从事高校教育,高校招生研究。
任新悦(1989-),女,山西太原人,三亚学院校团委,主要从事高校教育,社会学研究。
上接(第388页) 上接(第3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