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的思想主题和艺术风格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婆婆对于儿子和媳妇,就象中国所有非常传统而狭隘的母亲一样,是那种伟大 而自私的爱。但她同样也以那种传统的封建妇德审视曾树生。在传统妇德的尺度 下,曾树生这样一个新派女性就是不守妇道的坏女人。她极端讨厌、甚至憎恨儿子 的妻子。她看不上曾树生的生活方式,如跳舞、晚上与人应酬,化装、穿漂亮的衣 服等。她甚至对曾树生和自己儿子的自由恋爱和婚姻都进行非常尖刻的嘲讽,“你 不过是我儿子的姘头,我是拿花轿接来的。”曾树生自然难以忍受这样辱骂,她 说:“我告诉你,现在是民国三十三年,不是光绪宣统的时代了,我就不曾有过缠 脚的福气。”在更多的情况下,她不是和曾树生正面冲突,而是通过汪文宣和曾树 生激烈冲突。她不是去理解、支持儿子和妻子的感情,而是破坏她们之间的感情。 看到儿子和妻子的那种亲密的感情,她不是感到欣慰,而是反感。儿子和妻子吵 架,她不是希望他们两个快点和好,而是幸灾乐祸,甚至挑拨离间,添油加醋,怂 恿儿子和妻子一刀两断。曾树生和汪文宣吵架赌气出走,她说是“私奔”,而且说 她不可能回来,说:“要是我就登报离婚。”“我劝你死了心吧,现在新派女人, 哪里会长远跟着你过这种苦日子啊!”“那个女人走了也好,将来抗战胜利,有一 天你发了财,还怕接不到女人。”儿子主动找妻子,她便生气,认为儿子没出息。 两个人的冲突最后到了那种有我没她有她没我的程度。曾树生出走就和这种婆媳冲 突具有更直接的关系。
3、人生思考与人性探索 这种家庭悲剧还蕴涵着巴金对人生、人性的思考和探索。如果说婆婆与媳妇的冲突 主要是新旧文化的冲突,那么,夫妻之间的冲突就带有更多人性、人生的内含。
造成这种家庭悲剧的最深层根源是生命冲突。汪文宣与曾树生是两种不同的生 命状态。汪文宣是枯萎颓败,曾树生却是饱满丰盈。他们之间并非因为缺乏感情而 破裂。汪文宣和曾树生的婚姻,并不是没有爱情的婚姻。他们是自由恋爱结婚,在 一起生活了 14 年。从作品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到,她们之间有很深的感情。曾树 生即使离家出走,也仍然惦念着家里的丈夫和孩子,总是按时给家里寄钱,写信, 最后又回到家里。所以,关键不是他们之间的感情问题,而是生命状态的问题。汪 文宣已经丧失了男人的生命力量,这不仅是由于他身体的疾病,更重要的还是他的 精神状态。他仅仅剩下一个善良道德的空壳,除了善良忠厚,一无所有。他是那种 在日常生活的压力之下被磨去了生命力,不断下滑沉沦的人。无论是社会上,还是 在家庭中,他都缺乏应该有的独立意志和力量,只是软弱无力地随波逐流。
在社会上,他虽然在工作上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但是,在事业上却一无所 成,甚至最后失业,靠妻子养活。他既没有朋友,也无法获得上级的认可。他的懦
弱几乎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大家凑钱请上司吃饭喝酒,他本来很拮据,丝毫没有 兴趣,却也不敢说不,拿出钱来,一起到酒店,强做欢乐。他带着严重的肺结核病 工作,总是咳嗽,但是,上司看他一眼,他就不敢咳嗽。在家庭也是同样的软弱 的,他没有能力处理好家庭纠纷,在妻子和母亲冲突的时候,他左右为难,无所适 从,除了痛苦,就是无奈。他的这种软弱,已经使他丧失了一个男人的魅力。他经 常瞪着一双可怜的目光,在曾树生的脸上寻求同情和理解,但是,曾树生最无法忍 受他的这种目光。他的母亲总是咄咄逼人地排斥、否定曾树生,而她面对母亲的压 力时,或者是眼睛充满泪水,或是痛苦呻吟,或者是企求的目光,或者沉默无语。 他的善良道德可以说是一种对生命力的疲弱的补充,他试图用道德来弥补生命力的 不足,但是,他最终仍然无法维持爱情和家庭。曾树生却是那种生命力饱满丰盈的 女性。她活泼、漂亮,对生活有所渴望。但是,她并不是那种具有崇高理想的知识 女性,而是那种世俗化的知识女性。她渴望的那种幸福,是一种世俗幸福。从这个 角度看,《寒夜》就是关于一个懦弱的男人与一个漂亮的女性的爱情悲剧故事。
2、心理深度 优秀的小说总是要塑造人物性格的,《寒夜》中人物不多就三个人,但是,每个人 物的性格都很丰满,都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人物性格的成功,就是对人物 心理的开掘。只有进入心理,才可能塑造性格。一般来说,中国古典小说,主要靠
人物行动显示心理,或者是细节描写开掘心理。但是,现代小说往往直接进入人物 的心理,更深入地开掘、描摹人的内心生活。《寒夜》主要是靠细节和心理开掘的 深度来写人物的。作品往往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把人物复杂心理揭示出来。
利结合,像蛀虫一样把中国在战争中所剩下的一点元气全部耗光。”作品中汪文宣 的痛苦、失业及家庭的破碎,都和社会现实具有密切关系。
2、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的冲突 实际上,这种家庭悲剧也可以在文化上找到原因。
在这个家庭中,婆媳间的冲突是最重要的冲突。婆婆完全是旧式的,在她身上 是传统封建的家庭伦理观念,而曾树生却是受过现代教育的新青年。婆婆总是用旧 的观念去衡量儿媳妇,媳妇由于无法接受这种陈旧的道德约束,于是双方常有冲 突,这导致这个家庭的破碎。
比如整个第二部分,全部是汪文宣的心理活动。写他做一个梦。在梦里,母亲 和妻子两个人都争夺他,他处在中间,非常痛苦。
四、余论 总而言之,巴金后期的小说创作尤其以《寒夜》为代表,体现了现代文学创作的又 一高峰。特别是对人性的深度探索以及注重细节的描摹,展示了一颗伟大文学心灵 的卓越的想象力和吞吐经验的能力,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折射出了永恒的 文学魅力!
关键词:巴金;《寒夜》;冷静缜密;复调
一、由单一走向多重意蕴:巴金后期小说的“复调”结构巴金在 40 年代,在 风格上变得深沉,内涵复杂丰富。如果说早期作品都是单调小说,后期基本上都是 复调小说。在作品中,总有多种意蕴和声音。他仍然承续着前期的抒情性,但是, 不象早期那样浮躁,粗浅,激越。而是含蓄蕴籍,令人回肠荡气。比如《憩园》抒 情性比较强一些,但是,很委婉深切。之所以如此,就是内涵上比较丰富。一方面 仍然是对封建大家庭的文化批判,另一方面却是对人性自由、善良的渴望。还有作 者个人化的对家族的情感因素。《第四病室》社会批判性很强,但是,也有人性透 视和对善良、美好人性的渴望。尤其是意蕴丰富、技巧精湛的《寒夜》,可以说是 巴金最圆满的艺术精品。接下来笔者就以这部作品为例,来探讨后期小说的深刻的 思想主题和艺术风格的变异。
关于论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的思想主题
和艺术风格
摘要:巴金创作于 40 年代的作品,要比三十年代更成熟。其作品《憩园》、 《第四病室》、《寒夜》就艺术水平而言,都超过了《家》这样的作品。尤其是 《寒夜》,在巴金后期创作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思想主题的多重意蕴及艺术风 格的巨大变异,显示了巴金小说的巨大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年版。 [2]何艳萍.《从复调分析的角度看巴金后期小说创作》,《中州大学学报》, 2007 年第 2 期。 [3]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 [4]恩斯特・贝克尔.《拒斥死亡》,林和生译,华夏出版社,2005。
三、缜密冷静的写实风格 巴金前期是激情写作,后期却是冷静叙述。《寒夜》最充分地体现了巴金后期小说 的冷静缜密的写实风格。
巴金前期属于“青春写作”,其风格呈现出激情化的特点。《家》就是这样的 小说。情绪、感情成为作品最突出特点。热情洋溢、坦率单纯、酣畅淋漓,汪洋恣 肆,行云流水,他不求深刻隽永,不求繁复严谨,只求与读者的感情沟通和共鸣。 巴金在一九三一年四月写的《激流》总序,短短只有一千字,却不断强调自己的爱 和恨的感情特征。爱和恨是一种感情的激流:“这激流永远动荡着,并不曾有一个 时候停止过,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也 曾发射出种种火花,这里面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
二、《寒夜》的多重意蕴 《寒夜》文字并不多,但内涵非常丰富。是社会批判、文化冲突、人性探索与人生 思考的合一,现实、文化与人性、人生的三位一体。
1、对国民党黑暗社会现实的批判四十年代的国统区由于战争和腐败,非常黑 暗,因而国统区文学的一个重要倾向就是社会现实批判。巴金创作《寒夜》的一个 巨大动力就是批判黑暗的社会现实,“寒夜”就是阴郁现实的象征。作品是写一个 小家庭的悲剧,它不是来自巴金过去大家庭的生活资源,而是来自于自己小家庭的 生活感受和想象。创作《寒夜》时,巴金新婚不久,还陶醉在幸福甜蜜之中。但 是,他以一种卓越的想象力,写出这样一个动人的悲剧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 的重庆,人物很少,一对青年夫妇,一个婆婆,一个孩子。丈夫汪文宣性格软弱, 收入微薄,妻子曾树生漂亮、开放,而婆婆却守旧顽固。由于生存压力,本来就存 在的矛盾日益激化,婆媳之间冲突不断升级,丈夫左右为难,精神极度痛苦,最后 妻子离家出走,丈夫由于严重肺病,在抗战胜利锣鼓声中痛苦死去。婆婆领着孩子 离开家里。结尾的时候,妻子曾树生回到家里,但是,人去屋空,她一个人在寒冷 的月夜下徘徊。作品写道:夜,的确太冷了。巴金把这种家庭悲剧和社会现实联系 在一起。正是国统区这种黑暗、腐败的现实造成了这种家破人亡的悲剧。后来,巴 金为了解释这部小说的社会意义,一再强调成书的时代背景,明确表示作品的目的 是揭露抗战前夕大后方政治黑暗和知识分子的痛苦处境。“那时社会上最活跃的是 官僚资产阶级,是那种利用职权囤积居奇,做黄白黑生意的人,他们官商结合,权
这一切造成了一股奔腾的激流,具有排山倒海之势,向着唯一的海流去。”一 谈到《家》,巴金就强调自己当时的爱和恨的感情。
爱和恨是作品的主要感情。在语言上,抒情性语言非常多,即使描写性的语 言,也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
在很大程度上,《家》就是依靠这种这种爱憎分明的激情反抗的力面:1、日 常生活细致描摹作品《寒夜》虽然以抗战时期为背景,却没有重大的社会事件,而 是写普通的小人物及其日常生活。最主要是写三个人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冲 突,这就决定了作品的缜密细致的叙述方式。日常生活本身就没有什么戏剧性,如 果不是细致地描摹,作品就没什么写的了。所谓细致,就是细节。作品以精彩的细 节取胜,作品几乎没有大场景,都是日常生活细节构成。如作品开头写汪文宣由于 和妻子吵架,妻子离去。他去妻子工作的银行找妻子去,但是发现妻子正和一个男 人出来,他想找妻子而又不敢的矛盾、复杂、痛苦的心理,懦弱的性格,在细节中 充分显示出来。
3、人生思考与人性探索 这种家庭悲剧还蕴涵着巴金对人生、人性的思考和探索。如果说婆婆与媳妇的冲突 主要是新旧文化的冲突,那么,夫妻之间的冲突就带有更多人性、人生的内含。
造成这种家庭悲剧的最深层根源是生命冲突。汪文宣与曾树生是两种不同的生 命状态。汪文宣是枯萎颓败,曾树生却是饱满丰盈。他们之间并非因为缺乏感情而 破裂。汪文宣和曾树生的婚姻,并不是没有爱情的婚姻。他们是自由恋爱结婚,在 一起生活了 14 年。从作品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到,她们之间有很深的感情。曾树 生即使离家出走,也仍然惦念着家里的丈夫和孩子,总是按时给家里寄钱,写信, 最后又回到家里。所以,关键不是他们之间的感情问题,而是生命状态的问题。汪 文宣已经丧失了男人的生命力量,这不仅是由于他身体的疾病,更重要的还是他的 精神状态。他仅仅剩下一个善良道德的空壳,除了善良忠厚,一无所有。他是那种 在日常生活的压力之下被磨去了生命力,不断下滑沉沦的人。无论是社会上,还是 在家庭中,他都缺乏应该有的独立意志和力量,只是软弱无力地随波逐流。
在社会上,他虽然在工作上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但是,在事业上却一无所 成,甚至最后失业,靠妻子养活。他既没有朋友,也无法获得上级的认可。他的懦
弱几乎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大家凑钱请上司吃饭喝酒,他本来很拮据,丝毫没有 兴趣,却也不敢说不,拿出钱来,一起到酒店,强做欢乐。他带着严重的肺结核病 工作,总是咳嗽,但是,上司看他一眼,他就不敢咳嗽。在家庭也是同样的软弱 的,他没有能力处理好家庭纠纷,在妻子和母亲冲突的时候,他左右为难,无所适 从,除了痛苦,就是无奈。他的这种软弱,已经使他丧失了一个男人的魅力。他经 常瞪着一双可怜的目光,在曾树生的脸上寻求同情和理解,但是,曾树生最无法忍 受他的这种目光。他的母亲总是咄咄逼人地排斥、否定曾树生,而她面对母亲的压 力时,或者是眼睛充满泪水,或是痛苦呻吟,或者是企求的目光,或者沉默无语。 他的善良道德可以说是一种对生命力的疲弱的补充,他试图用道德来弥补生命力的 不足,但是,他最终仍然无法维持爱情和家庭。曾树生却是那种生命力饱满丰盈的 女性。她活泼、漂亮,对生活有所渴望。但是,她并不是那种具有崇高理想的知识 女性,而是那种世俗化的知识女性。她渴望的那种幸福,是一种世俗幸福。从这个 角度看,《寒夜》就是关于一个懦弱的男人与一个漂亮的女性的爱情悲剧故事。
2、心理深度 优秀的小说总是要塑造人物性格的,《寒夜》中人物不多就三个人,但是,每个人 物的性格都很丰满,都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人物性格的成功,就是对人物 心理的开掘。只有进入心理,才可能塑造性格。一般来说,中国古典小说,主要靠
人物行动显示心理,或者是细节描写开掘心理。但是,现代小说往往直接进入人物 的心理,更深入地开掘、描摹人的内心生活。《寒夜》主要是靠细节和心理开掘的 深度来写人物的。作品往往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把人物复杂心理揭示出来。
利结合,像蛀虫一样把中国在战争中所剩下的一点元气全部耗光。”作品中汪文宣 的痛苦、失业及家庭的破碎,都和社会现实具有密切关系。
2、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的冲突 实际上,这种家庭悲剧也可以在文化上找到原因。
在这个家庭中,婆媳间的冲突是最重要的冲突。婆婆完全是旧式的,在她身上 是传统封建的家庭伦理观念,而曾树生却是受过现代教育的新青年。婆婆总是用旧 的观念去衡量儿媳妇,媳妇由于无法接受这种陈旧的道德约束,于是双方常有冲 突,这导致这个家庭的破碎。
比如整个第二部分,全部是汪文宣的心理活动。写他做一个梦。在梦里,母亲 和妻子两个人都争夺他,他处在中间,非常痛苦。
四、余论 总而言之,巴金后期的小说创作尤其以《寒夜》为代表,体现了现代文学创作的又 一高峰。特别是对人性的深度探索以及注重细节的描摹,展示了一颗伟大文学心灵 的卓越的想象力和吞吐经验的能力,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折射出了永恒的 文学魅力!
关键词:巴金;《寒夜》;冷静缜密;复调
一、由单一走向多重意蕴:巴金后期小说的“复调”结构巴金在 40 年代,在 风格上变得深沉,内涵复杂丰富。如果说早期作品都是单调小说,后期基本上都是 复调小说。在作品中,总有多种意蕴和声音。他仍然承续着前期的抒情性,但是, 不象早期那样浮躁,粗浅,激越。而是含蓄蕴籍,令人回肠荡气。比如《憩园》抒 情性比较强一些,但是,很委婉深切。之所以如此,就是内涵上比较丰富。一方面 仍然是对封建大家庭的文化批判,另一方面却是对人性自由、善良的渴望。还有作 者个人化的对家族的情感因素。《第四病室》社会批判性很强,但是,也有人性透 视和对善良、美好人性的渴望。尤其是意蕴丰富、技巧精湛的《寒夜》,可以说是 巴金最圆满的艺术精品。接下来笔者就以这部作品为例,来探讨后期小说的深刻的 思想主题和艺术风格的变异。
关于论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的思想主题
和艺术风格
摘要:巴金创作于 40 年代的作品,要比三十年代更成熟。其作品《憩园》、 《第四病室》、《寒夜》就艺术水平而言,都超过了《家》这样的作品。尤其是 《寒夜》,在巴金后期创作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思想主题的多重意蕴及艺术风 格的巨大变异,显示了巴金小说的巨大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年版。 [2]何艳萍.《从复调分析的角度看巴金后期小说创作》,《中州大学学报》, 2007 年第 2 期。 [3]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 [4]恩斯特・贝克尔.《拒斥死亡》,林和生译,华夏出版社,2005。
三、缜密冷静的写实风格 巴金前期是激情写作,后期却是冷静叙述。《寒夜》最充分地体现了巴金后期小说 的冷静缜密的写实风格。
巴金前期属于“青春写作”,其风格呈现出激情化的特点。《家》就是这样的 小说。情绪、感情成为作品最突出特点。热情洋溢、坦率单纯、酣畅淋漓,汪洋恣 肆,行云流水,他不求深刻隽永,不求繁复严谨,只求与读者的感情沟通和共鸣。 巴金在一九三一年四月写的《激流》总序,短短只有一千字,却不断强调自己的爱 和恨的感情特征。爱和恨是一种感情的激流:“这激流永远动荡着,并不曾有一个 时候停止过,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也 曾发射出种种火花,这里面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
二、《寒夜》的多重意蕴 《寒夜》文字并不多,但内涵非常丰富。是社会批判、文化冲突、人性探索与人生 思考的合一,现实、文化与人性、人生的三位一体。
1、对国民党黑暗社会现实的批判四十年代的国统区由于战争和腐败,非常黑 暗,因而国统区文学的一个重要倾向就是社会现实批判。巴金创作《寒夜》的一个 巨大动力就是批判黑暗的社会现实,“寒夜”就是阴郁现实的象征。作品是写一个 小家庭的悲剧,它不是来自巴金过去大家庭的生活资源,而是来自于自己小家庭的 生活感受和想象。创作《寒夜》时,巴金新婚不久,还陶醉在幸福甜蜜之中。但 是,他以一种卓越的想象力,写出这样一个动人的悲剧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 的重庆,人物很少,一对青年夫妇,一个婆婆,一个孩子。丈夫汪文宣性格软弱, 收入微薄,妻子曾树生漂亮、开放,而婆婆却守旧顽固。由于生存压力,本来就存 在的矛盾日益激化,婆媳之间冲突不断升级,丈夫左右为难,精神极度痛苦,最后 妻子离家出走,丈夫由于严重肺病,在抗战胜利锣鼓声中痛苦死去。婆婆领着孩子 离开家里。结尾的时候,妻子曾树生回到家里,但是,人去屋空,她一个人在寒冷 的月夜下徘徊。作品写道:夜,的确太冷了。巴金把这种家庭悲剧和社会现实联系 在一起。正是国统区这种黑暗、腐败的现实造成了这种家破人亡的悲剧。后来,巴 金为了解释这部小说的社会意义,一再强调成书的时代背景,明确表示作品的目的 是揭露抗战前夕大后方政治黑暗和知识分子的痛苦处境。“那时社会上最活跃的是 官僚资产阶级,是那种利用职权囤积居奇,做黄白黑生意的人,他们官商结合,权
这一切造成了一股奔腾的激流,具有排山倒海之势,向着唯一的海流去。”一 谈到《家》,巴金就强调自己当时的爱和恨的感情。
爱和恨是作品的主要感情。在语言上,抒情性语言非常多,即使描写性的语 言,也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
在很大程度上,《家》就是依靠这种这种爱憎分明的激情反抗的力面:1、日 常生活细致描摹作品《寒夜》虽然以抗战时期为背景,却没有重大的社会事件,而 是写普通的小人物及其日常生活。最主要是写三个人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冲 突,这就决定了作品的缜密细致的叙述方式。日常生活本身就没有什么戏剧性,如 果不是细致地描摹,作品就没什么写的了。所谓细致,就是细节。作品以精彩的细 节取胜,作品几乎没有大场景,都是日常生活细节构成。如作品开头写汪文宣由于 和妻子吵架,妻子离去。他去妻子工作的银行找妻子去,但是发现妻子正和一个男 人出来,他想找妻子而又不敢的矛盾、复杂、痛苦的心理,懦弱的性格,在细节中 充分显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