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骨肉瘤的概述
骨肉瘤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骨肉瘤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383f277c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17.png)
骨肉瘤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一、概述:建议就诊于骨科。
骨肉瘤是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指瘤细胞能直接产生肿瘤骨及骨样组织的一种恶性结缔组织肿瘤。
据有关资料,在美国占所有骨骸系统原发性恶性肿瘤的20%~30%,在我国其发病率高于英美国家,约占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35%。
骨肉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儿童和青少年常见,发病年龄的高峰在11~20岁,其次是21~30岁,小于6岁或大于60岁者少见,85%的病例在35岁以下、15岁以上发病。
本病的男女比例为3:2,但15岁以下无明显性别差异。
分中心性(髓性)骨肉瘤和表面骨肉瘤两大类。
常表现为膝关节周围会出现无原因的关节疼痛。
该瘤恶性程度甚高,预后极差,可于数月内通过血液出现肺部转移,截肢后3~5年存活率仅为5~20%,但是近年来由于早期诊断和化疗迅速的发展,骨肉瘤的5年存活率提高了50%以上。
二、临床表现:(一)局部症状 1.疼痛:最早的主诉为间歇性隐痛,活动后加重,数周或者数月后发展为持续性疼痛,进而可出现剧烈疼痛、不能忍受,夜间尤较白天为甚,肢体活动常可进一步加重疼痛。
2.肿块:疼痛发生2~3个月后,局部可模到肿块,软硬不定,并伴有明显触痛,肿瘤周围肌肉组织可出现萎缩。
3.功能障碍:偶有病人发生病理性骨折。
(二)全身症状 1.远处转移:骨肉瘤的远处转移灶多见于肺部。
当术后出现胸闷、咳嗽、体重减轻等症状时,常提示已发生肺转移。
晚期双肺出现多个转移瘤时,可出现干咳、咯血和呼吸急促。
2.全身症状:可有低热,并逐渐出现体重减轻、贫血、乏力、睡眠不佳、食欲减低、精神萎靡不振等。
三、检查:1.血液学检查:血液学检查对骨肉瘤的诊断价值不高。
比较有意义的为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和乳酸脱氢酶(LDH)。
2.针吸活组织检查:采用细针针吸活检,对于骨肉瘤的诊断有~定的必要性,其阳性结果可以避免开放性活检手术。
3.病理活检4.影像学检查:目前临床使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放射性核素骨扫描(ECT)、动脉造影等,但x线片仍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骨肉瘤诊断依据。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运动系统考点串讲:骨肿瘤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运动系统考点串讲:骨肿瘤](https://img.taocdn.com/s3/m/9d8afd566137ee06eef91810.png)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运动系统考点串讲:骨肿瘤骨肿瘤1.良性2.恶性3.交界性4.瘤样病损一、良性(一)总体特点1.最早:局部肿块,质硬而无压痛,生长缓慢。
2.功能障碍和压迫症状。
3.X线:膨胀性或外生性。
周围有硬化反应骨,无骨膜反应。
4.病理性骨折:少见,多发生于髓内病变者(如骨囊肿、骨纤维结构不良等)。
5.疼痛——大多数无。
(二)代表——骨软骨瘤青少年。
长骨干骺端,如股骨远端、胫骨近端。
单发——外生骨疣;多发——骨软骨瘤病,家族遗传史,有恶变倾向。
临表:多无症状。
X线:骨性突起,以窄小或宽广的蒂与正常骨相连,表面为软骨帽,不显影——【因此比触诊感觉小】。
治疗:不需治疗;压迫周围血管神经、有关节功能障碍、恶变倾向——手术切除。
二、恶性(一)总体特点1.疼痛:几乎均有。
2.肿块:发展迅速。
局部血管怒张——肿瘤血运丰富。
3.病理性骨折——常见。
4.功能障碍和压迫症状(同良性)。
5.全身:发热、消瘦等。
常可转移。
6.实验室检查:①血钙升高——广泛溶骨;②尿Bence-Jones蛋白阳性——骨髓瘤;③酸性磷酸酶升高——前列腺癌骨转移;④碱性磷酸酶升高——骨肉瘤。
7.影像学——极其重要!(1)X线:不规则,界限不清,密度不均,虫蛀样或筛孔样。
①Codman三角,多见于骨肉瘤。
②“葱皮” 现象,多见于尤文肉瘤。
③“日光射线”。
(2)ECT:早期显示骨转移病灶。
(二)代表——骨肉瘤青少年;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
主要症状:局部持续性疼痛,夜间尤重;肿瘤表面皮温增高,静脉怒张;病理性骨折;肺转移。
X线:骨质破坏,骨膜反应明显,Codman三角或日光射线。
核素骨显像:可确定肿瘤大小及发现转移病灶。
治疗:化疗——手术——化疗。
转移性骨肿瘤好发于:躯干骨;最常见:疼痛,其次为病理性骨折和脊髓压迫。
常发生骨转移的肿瘤——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和肾癌;儿童——成神经细胞瘤。
核素骨扫描(ECT):敏感。
三、潜在恶性(交界性)——骨巨细胞瘤20-40岁,女多于男;股骨下端、胫骨上端。
骨肉瘤—搜狗百科
![骨肉瘤—搜狗百科](https://img.taocdn.com/s3/m/b65e97bb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35.png)
骨肉瘤—搜狗百科在成骨性骨肉瘤的病例,可以在早期发现血液中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增高,这与该肿瘤的成骨作用有关。
病理诊断是治疗的依据。
当考虑到骨肉瘤的诊断时,进行活体组织检查,尽快得到病理学检查的确认,对明确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影像学检查X线摄片X线表现为侵袭性,破坏性和渗透性病变,能产生骨或骨样组织。
侵袭和破坏区的特征为X线透亮、分界不清楚,很快会破坏皮质骨、进入软组织,但较少会跨越骨骺板和骨骺、进入关节腔。
在皮质骨穿透区,可见反应骨的Codman 三角,而病变边缘一般无反应骨。
病变的其他部位不完全矿化,有不定型的非应力定向的瘤性骨。
当新生骨与长骨纵轴呈直角时,呈“日光放射线”状,这曾被认定是骨肉瘤的独特表现。
后发现在其他一些恶性肿瘤也可有此表现,因此“日光放射线”并不是骨肉瘤的特有表现。
若X 线的主要表现为不透过放射线的影像,这种病变称为成骨性;若以 X 线透亮为主,则称为溶骨性;若这两种 X 线现象均存在,则可称为混合性。
其临床进程或预后,三者无差异。
如果术前化疗效果比较满意,则患者疼痛减轻,但少见肿块显著减小。
X 线表现为肿块减小或停止生长,病灶内原透亮区管化增加软组织肿块周倒反应骨壳形成。
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可显示活跃形成的矿化骨有很强的摄取能力,表明病变的骨代谢很强,并能很清楚地显示化疗前后病变的发展和变化。
同时,可检查有无其他骨转移灶及跳跃病灶存在。
CT扫描可补充放射性核素扫描和血管造影的材料,提供更细致、准确的信息。
CT用于明确髓内和软组织肿块范围较X线敏感。
CT对骨肉瘤的瘤骨显示优于X线和MRI。
肺部CT扫描是确认有无肺转移灶的最好方法。
磁共振(MRI)检查能够很好地显示肿瘤的髓内范围、跳跃灶、软组织肿块范围及是否侵及骨骺或关节,在T1加权像为低信号,在T2加权像的信号较T1时强,但比脂肪、液体信号弱。
活检闭合的穿刺活检和开放的切开活检是用于获得病理诊断的主要活检技术。
当病变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都提示为比较典型的骨肉瘤时,最常用穿刺活检。
医学知识之骨肉瘤
![医学知识之骨肉瘤](https://img.taocdn.com/s3/m/4a86270604a1b0717ed5dd66.png)
骨肉瘤骨肉瘤(osteosarcoma)是指肿瘤细胞能直接形成肿瘤性类骨组织或骨组织的恶性肿瘤。
骨肉瘤是原发性骨恶性肿瘤中最常见者,约占骨恶性肿瘤的1/3。
骨肉瘤的发病率在男性略高,可发生于各级年龄,但最多见于11~20岁,其次为21~30岁,年龄越大,发病率越低。
骨肉瘤多发生在骨骼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其恶性程度又较高,因此是严重影响劳动生产力并危及生命的重要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病因骨肉瘤病因不明,其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骨骼的活跃生长。
②放射线:实验证明凡能在骨骼内积存的放射性物质均可诱发骨肉瘤;某些骨疾患如骨巨细胞瘤、动脉瘤性骨囊肿或骨外肿瘤如乳腺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的局部放射线照射治疗,偶尔可引起继发性骨肉瘤。
③遗传: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基因,位于染色体13q14,目前已知它是一种抑癌基因)突变或缺失的遗传性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发生骨肉瘤的危险性远远高于一般人。
近年发现一些骨肉瘤患者也有Rb基因的突变。
④病毒:实验证明,动物的骨肉瘤与病毒感染有关,但对人类骨肉瘤尚未有确切的材料说明与病毒的关系。
⑤良性骨疾患的恶变:如多发性骨软骨瘤、骨Paget病、骨纤维结构不良等可恶变而发生骨肉瘤,亦称为继发性骨肉瘤。
病理变化骨肉瘤可发生于任何骨,最常见于四肢长骨,半数以上发生于股骨的下端及胫骨或腓骨的上端,其次为肱骨上端。
颌骨、脊椎骨、肩胛骨和髂骨等较少见。
长骨的骨肉瘤发病年龄较小,发生于扁骨者年龄较大。
大多数骨肉瘤发生于骨的内部或中央,在长骨位于干骺端,肿瘤在骨髓腔内及向周围骨皮质浸润形成肿块。
因骨骺软骨对骨肉瘤的浸润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在骨骺板闭合骨化之前(约17~20岁),一般不侵及骨骺端。
少数骨肉瘤发生于骨表面,称为皮质旁骨肉瘤,其临床、X线和病理表现均与一般骨肉瘤不同。
肉眼观,长骨肿瘤位于干骺端的骨髓腔中央或为偏心性。
一侧或四周的骨皮质被浸润和破坏,其表面的骨外膜常被掀起。
骨肉瘤(osteosarcoma)
![骨肉瘤(osteosarcoma)](https://img.taocdn.com/s3/m/7b4742056c175f0e7cd137da.png)
概述骨肉瘤(osteosarcoma)又称成骨肉瘤,由肉瘤性成骨细胞及其直接产生的骨样组织、新生骨构成,是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中最常见,恶性程度最高的骨肿瘤。
易发生肺转移。
本病以15-25岁发病者居多。
70%以上的病人发生在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肱骨近端的干骺端。
预后不良。
病理改变骨肉瘤的主要组织成分为肿瘤性成骨细胞、肿瘤性骨样组织和肿瘤骨。
其成分的多寡,随肿瘤性成骨细胞分化程度而异。
分化比较成热者,肿瘤骨多,称为硬化性骨肉瘤,分化比较原始者,肿瘤骨少,称为溶骨性骨肉瘤。
介乎二者之间者,即有不同程度的溶骨性和硬化性骨肉瘤。
在肉眼观察下,骨肉瘤的性质颇不一致,有坚硬如象牙者(硬化性骨肉瘤),有脆软如肉芽易出血、瘤骨极少者(溶骨性骨肉瘤),有生长迅速而血不足,以致部分肿瘤坏死,形成含棕色或血性液体的囊肿者,有生长迅速而血运丰富,肿瘤组织含有极多的扩张血管和血安,以致肿瘤产生搏动和杂音,形成假性动脉瘤者。
显微镜检查,肿瘤组织的成分亦复杂无常。
在硬化性部分的切片中,可以发现不分层,无骨小管系统,排列杂乱、染色颇深的肿瘤骨小梁。
肿瘤骨小粱间隙之中,可能有未被破坏的正常骨质存在,与肿瘤骨对比,更显出肿瘤骨小粱不服从生理力线原则的紊乱现象。
在溶骨性部分的切片中,则可以发现肿瘤骨稀少或不存在,偶尔或有散在的骨样组织,但肿瘤性成骨细胞极多,分化原始,大小不一,胞浆多少不匀,胞膜不清,胞核大,染色深,分裂多。
此外血管丰富,有成窦状者,其管壁系由肿瘤细胞所形成。
上述两种显微镜下的不同组织象,可能存在千同一骨肉瘤中。
此点说明,骨肉瘤一且发生,不论其为硬化性或溶骨性,恶性的程度不可能有绝大差别。
除上述镜下所见外,尚可发现两种比较少见的细胞:一为肿瘤巨细胞,胞核多至3—10个,染色颇深,一为异物巨细胞,散在于肿瘤坏死部分或出血部分的周围。
其形态与骨巨细胞瘤的巨细胞同。
总的说,骨肉瘤的主要成分为肿瘤性成骨细胞,骨样组织和肿瘤骨。
但也可能有一些恶性程度不等的软骨组织小岛,数量小,不能左右骨肉瘤的本质。
骨肉瘤讲座共54页文档
![骨肉瘤讲座共54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f0bd8e70029bd64793e2c1b.png)
4、X线分型 (1)溶骨型 以骨质破坏为主,易病理骨折 (2)成骨型 以瘤骨为主 2020(/3/273)混合型 骨破坏和瘤骨兼有
骨肉瘤非基本X线征
瘤软骨钙化 病理骨折 胫骨转移
2020/3/27
早期骨肉瘤 骨肉瘤(成骨型)
概述(introduction)
一、起源及名称
骨肉瘤( osteosarcoma)起源于原始成骨性结缔组织。它又名成骨肉瘤 (osteogenic Sarcoma)或骨生肉瘤。
二、分型
(一)依临床而分 1、原发型。2、继发型。
(二)依部位及原因分
1、骨内骨肉瘤:(1)典型或通常型骨肉瘤
(2)血管扩张型
(4)软组织肿块
边界常模糊,其内可有瘤骨,瘤软骨钙化及 出血、坏死、囊变等。
2、其它X线表现或称非基本X线表现
(1)瘤软骨 少数位于髓腔内,多数在软块 内,呈团状的点、弧、环状高密度影或斑片致 密骨影内有米粒大小透明区。
(2)出血、坏死或囊变 常见于巨大软组织 肿块内,呈局限膨突,无瘤骨,但周围有瘤骨 包绕。临床示生长快、软。
一、起源及名称 典型骨肉瘤起源于骨髓的原始未分化性成骨
性结缔组织。故又名髓腔型骨肉瘤。 二、病理 (一)肉眼所见 依据肿瘤骨多少,分化程度 示有无出血而表现不同。瘤骨较多者,质硬, 如象牙,呈浅黄色;瘤骨少者质地软,易出血, 呈灰白色内芽样,血供丰富者呈紫红色。瘤内 坏死、液化和出血区呈棕色或含有血性液体。
③针状瘤骨:呈粗细不均,密度较高,垂直状、 放射状或蜷曲交叉状,边界可辨,位于骨皮质, 伸向软组织肿块内,细胞分化较差,恶性度高。
2、骨质破坏
骨肉瘤-文档资料
![骨肉瘤-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eb2b3ed77232f60dccca192.png)
➢若肿瘤靠近关节,常可引起 相邻关节的疼痛,影响关节活 动,甚至可产生关节积液等。
➢病初期,肿瘤体积不大。后 期肿瘤体积不断增大,肿瘤局 部皮肤温度升高,且可有红斑、 静脉曲张现象。
本病多见于10-25岁的青少年,男性 多于女性。约有半数发生在股骨远端和 胫骨近端,其次为肱骨上端,其他如脊 柱、肋骨等亦可发生。
好发年龄 10~25岁的青少年
好发部位
✓ 好发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肱骨上端。 ✓ 其他部位亦可发生。
3)症状与体征:
➢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为本病的三大主要 症状。
镜下观(了解)
肿瘤细胞 瘤骨
诊断?
年龄 性别 部位 临床表现体征
影像学 表现
病理
鉴别诊断
骨髓炎 动脉瘤样骨囊肿 软骨肉瘤 纤维肉瘤
Hale Waihona Puke 动脉瘤样骨囊肿从骨内向骨外膨胀生长的骨性血性囊肿,内充满血液和骨样组织
好发年龄:青少年,年龄较大 好发部位:脊柱、长骨的干骺端
临床表现:疼痛、肿胀、病理性骨折
Rosen. T 方案
T 5(1973-1976) MTX VCR CTX
ADM
T 7(1973-1976) MTX BCD
VCR
T10 (1976-1978) HDMTX BCD ADM DDP VCR
T12 (1978- ) HDMTX BCD ADM DDP VCR
T19 HDMTX IFO (ADM DDP)
保肢与重建方法
【疾病名】骨肉瘤
![【疾病名】骨肉瘤](https://img.taocdn.com/s3/m/85fa5a9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77.png)
【疾病名】骨肉瘤【英文名】osteosarcoma【缩写】【别名】osteogenic sarcoma;osteoma sarcomatosum;成骨源性肉瘤;原发恶性梭形细胞肿瘤【ICD号】M9180/3【概述】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骨恶性肿瘤,它来源于有成骨潜能的间叶细胞,由恶性增殖的肉瘤细胞直接产生肿瘤性骨样组织或不成熟骨,也称为成骨肉瘤,是指瘤细胞能直接产生肿瘤骨及骨样组织的一种恶性结缔组织肿瘤。
1993年,WHO 为避免“成骨”在“来源”和“产生”两种意义上造成的混乱而将其统称为骨肉瘤。
骨肉瘤是骨的原发恶性梭形细胞肿瘤,其发生率仅次于浆细胞骨髓瘤。
它的组织学特点是增生的梭形肿瘤细胞直接产生骨样基质或不成熟骨。
但在一些罕见的情况下,肿瘤细胞保持非常幼稚的状态,并不产生骨样基质或骨,使得对肿瘤的分类非常困难。
近年来对骨肉瘤的分类出现一些新的变化,确定出一些有独特临床、影像和组织学表现的亚型。
骨肉瘤以其特性、发病部位、分化程度及组织学形态的差异而分为许多亚型。
由于每种亚型因恶性程度不同而有其不同的预后,如笼统地将所有的亚型均归于骨肉瘤名称下来讨论治疗和预后,显然不合理。
故了解骨肉瘤的亚型分类及其预后对患者的治疗和疗效判断极为重要(表1)。
1.主要的分类标准有(1)按肿瘤在骨内的部位:髓内型或称中央型、皮质内、骨膜或骨旁。
(2)按细胞的分化程度:高度恶性或低度恶性。
(3)按肿瘤的组织构成:骨母细胞型、软骨母细胞型、成纤维细胞型、纤维组织细胞型、血管扩张型、小细胞型、透明细胞型。
(4)按病灶的数量:单发型或多中心型。
(5)按发病骨的原始状态:正常骨、Paget病、发生于有血管损伤的骨、经过放射的骨或继发于其他肿瘤如骨软骨瘤、软骨瘤、骨母细胞瘤、多发纤维异样增殖症。
2.典型骨肉瘤 典型骨肉瘤一般见于10~20岁年龄段,但在任何年龄都可发生,包括婴幼儿、儿童以及老年人。
男性发病率较高,男女之比约为2∶1。
李浩淼医生讲解:发生于骨与软组织的恶性肿瘤——“肉瘤”
![李浩淼医生讲解:发生于骨与软组织的恶性肿瘤——“肉瘤”](https://img.taocdn.com/s3/m/261e3b2f0912a2161479298e.png)
右前臂疼痛、右手功能差,刺激性咳嗽伴咳血
病
例3
女,17岁,右前臂横纹肌肉瘤伴肺转移 治疗策略分析 手术?:截肢/姑息切除 有效 可使用(保肢同时彻底切除?)
化疗?:较敏感 有效 使用(全身治疗应最先采用) 放疗?:敏感性一般 有效 可使用 综合治疗策略——第一步:化疗(尽可能全身加局部控制) 第二步:放疗?手术?(局部控制) 第三步:化疗(继续杀灭残余的病灶)
术后26个月无复发、转移,可行走,小便可控制
骨与软组织肉瘤 的综合治疗策略
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优先使用 能够达到全身控制的方法尽量先使用 对下一步治疗影响最小的方法优先选择
姑息手术仅在挽救功能并不影响下一步治疗时采用
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精准医疗”
手术?:可彻底切除(保肢边界不充分) 有效 使用
化疗?:不敏感
无效
不使用
放疗?:敏感性一般 有效 可使用
综合治疗策略——第一步:手术(尽可能彻底切除) 第二步:辅助放疗(杀灭残留肿瘤灶)
病
例1
男,53岁,右大腿复发性多型性脂肪肉瘤
术后行10次辅助放疗,3年随访无复发、功能良好
病
例2
男,15岁,左股骨中下段骨肉瘤伴病理性骨折
(local control)
骨与软组织肉瘤的治疗方法
手术
截肢术(超关节/不超关节离断)
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骨肉瘤-APMI,尤文氏肉 保肢术(假体置换,异体骨移植,灭活再植等) 普通放疗 部分保肢术 靶向药物 (旋转成形术等) 适形调强放疗,立体定向放疗( 后装放疗,放射粒子植入 术中放疗
男,15岁,左股骨中下段骨肉瘤伴病理性骨折
医学影像学复习资料: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
![医学影像学复习资料: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f62f082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3a.png)
医学影像学复习资料: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今天帮助考生整理,今天主要内容包括骨肉瘤的特点、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
1.特点:骨肉瘤也叫成骨肉瘤,是较常见的发生在20岁以下的青少年或儿童的一种恶性骨肿瘤,在小儿骨恶性肿瘤中最多见,约为小儿肿瘤的5%。
2.临床表现:(1)疼痛:肿瘤部位发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是骨肉瘤非常常见和明显的症状,由膨胀的肿瘤组织破坏骨皮质,刺激骨膜神经末梢引起。
疼痛可由早期的间歇性发展为数周后的持续性,疼痛的程度可有所增强。
下肢疼痛可出现避痛性跛行。
(2)肿块:随着病情发展,局部可出现肿胀,在肢体疼痛部位触及肿块,伴明显的压痛。
肿块增长迅速者,可以从外观上发现肿块。
肿块表面皮温增高和浅表静脉显露,肿块表面和附近软组织可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因骨化程度的不同,肿块的硬度各异。
肿块增大,造成关节活动受限和肌肉萎缩。
(3)跛行:由肢体疼痛而引发的避痛性跛行,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加重,患病时间长者可以出现关节活动受限和肌肉萎缩。
(4)全身状况:诊断明确时,全身状况一般较差,表现为发热、不适、体重下降、贫血以至衰竭。
个别病例肿瘤增长很快,早期就发生肺部转移,致全身状况恶化。
瘤体部位的病理骨折使症状更加明显。
3.影像学特点(1)骨肉瘤的CT表现:骨肉瘤的骨破坏在CT上表现为松质骨的斑片状缺损,骨皮质内表面的侵蚀或骨皮质全层的虫蚀状、斑片状破坏甚至大片的缺损。
骨质增生表现为松质骨内不规则斑片状高密度影和骨皮质增厚。
软组织肿块常偏于病骨一侧或围绕病骨生长,其边缘大多模糊而与周围正常的肌肉、神经和血管分界不清,其内常见大小不等的坏死囊变区。
(2)骨肉瘤的基本X线表现:①骨质破坏:多始于干骺端中央或边缘部分,松质骨呈小斑片状骨质破坏,皮质边缘示小而密集的虫蚀样破坏区,在皮质内表现为哈氏管扩张而呈筛孔状破坏;②肿瘤骨:骨破坏区和软组织肿块内的肿瘤骨是骨肉瘤本来的表现,也是影像诊断的重要依据。
瘤骨的形态可分为云絮状、斑块状和针状;③肿瘤软骨钙化:肿瘤性软骨组织发生钙化后则表现为小点状、弧形或环形钙化影;④软组织肿块:表示肿瘤已侵犯骨外软组织,肿块多呈圆形或半圆形,境界多不清楚;⑤骨膜增生和Codman三角:骨肉瘤可引起各种形态的骨膜新生骨和Codman三角,两者虽是骨肉瘤常见而重要的征象,但并非特异。
骨肉瘤健康教育
![骨肉瘤健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63607962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1a.png)
骨肉瘤健康教育骨肉瘤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骨骼肿瘤,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
它是一种恶性肿瘤,通常发生在长骨的末端,如股骨和胫骨。
骨肉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疗。
在骨肉瘤的治疗过程中,健康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匡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了解疾病,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 了解骨肉瘤骨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骨骼组织。
它通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但也可以发生在成年人。
骨肉瘤的症状包括骨痛、肿块、骨折和疲劳等。
了解骨肉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有助于患者和家属更好地应对疾病。
2. 诊断和治疗骨肉瘤的诊断通常包括病史问询、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组织活检等。
一旦确诊,治疗应及早开始。
骨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疗。
手术切除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切除肿瘤和周围的正常组织来控制疾病。
放射治疗可以杀死残留的癌细胞,预防复发和转移。
化疗可以通过药物杀死癌细胞,减小肿瘤的体积。
3. 康复和护理骨肉瘤治疗后的康复和护理非常重要。
康复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和心理辅导等。
物理治疗可以匡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功能。
康复训练可以匡助患者重新学习日常生活技能和工作能力。
心理辅导可以匡助患者和家属应对治疗过程中的压力和焦虑。
4. 饮食和营养饮食和营养对于骨肉瘤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患者应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蛋白质可以匡助修复组织和增强免疫力,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匡助骨骼健康。
此外,患者还应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和高盐的食物,以减少肿瘤的生长和复发的风险。
5. 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骨肉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
他们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和避免烟酒等不良习惯。
此外,他们还应积极应对治疗过程中的压力和焦虑,可以通过参加支持小组、寻求心理辅导和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6. 家庭支持和社会资源骨肉瘤患者和家属可以寻求家庭支持和社会资源来匡助应对疾病。
骨肉瘤健康教育
![骨肉瘤健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922e29fd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05.png)
骨肉瘤健康教育骨肉瘤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骨骼肿瘤,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
它是由于骨骼中的恶性肿瘤细胞异常增殖而引起的。
骨肉瘤通常发生在长骨的近端,如股骨或胫骨,但也可以发生在其他骨骼部位。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骨肉瘤健康教育对于公众和患者家属来说至关重要。
骨肉瘤的症状和迹象可能包括:1. 疼痛:骨肉瘤的最常见症状是疼痛,通常在夜间或活动时加重。
疼痛可能会持续数周或数月。
2. 肿块:骨肉瘤可能导致局部肿块或肿胀,有时伴随着皮肤变红或变热。
3. 骨折:由于骨肉瘤破坏了骨骼的结构,患者可能会经历骨折,即使在轻微的创伤下也可能发生。
4. 活动受限:骨肉瘤可能导致患者的活动范围受限,例如行走或运动时的困难。
为了提高公众对骨肉瘤的认识和了解,以下是一些骨肉瘤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1. 骨肉瘤的风险因素:教育公众关于骨肉瘤的风险因素,如年龄、遗传因素、放射线暴露等。
提醒人们要注意这些风险因素,并在必要时寻求医学建议。
2. 早期症状的认识:向公众介绍骨肉瘤的早期症状和迹象,特别是骨痛、肿块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强调早期诊断的重要性,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3. 就医建议:提供关于就医建议的信息,包括寻求医生的帮助、接受必要的检查和测试,以及遵循医生的治疗计划。
鼓励患者和家属积极参与治疗过程,并与医疗团队保持良好的沟通。
4. 骨肉瘤的治疗选择:介绍骨肉瘤的治疗选择,如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
解释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帮助患者和家属做出明智的决策。
5.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支持的信息,因为骨肉瘤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可能对患者和家属造成心理压力。
鼓励他们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应对情绪和心理困扰。
6. 康复和康复护理:介绍骨肉瘤的康复和康复护理,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运动和营养指导等。
强调康复的重要性,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7. 生活方式建议:提供骨肉瘤患者的生活方式建议,如保持健康的饮食、适度的运动、避免烟草和酒精等。
骨肉瘤概述
![骨肉瘤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052881a4c850ad02df804172.png)
骨肉瘤概述骨血瘤的概括骨血瘤发病率在原发性恶性肿瘤中占有首位。
该瘤恶性程度甚高,予后极差,可于数月内出现肺部转移,截肢后 3~5 年存活率仅为 5~ 20%.发生在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的约占全部骨血瘤的四分之三,其余处如肱骨、股骨上端、腓骨、脊椎、髂骨等亦可发生。
多半为溶骨性,也有少量为成骨性,发病年纪:可发生在任何年纪,但大多在 10~ 25 岁,男性许多。
肿瘤多处于骨端,偶发生于骨干或骨骺。
骨血瘤含有不一样成份的软骨,纤维组织及生骨组织。
骨膜下骨皮质及髓腔部均可发生浸润扩散。
初期肿瘤主要部分在骨膜下,交融于骨皮质,溶骨性瘤组织,软骨成份少,骨损坏较快,循环丰富,骨坏死区可形成包裹,肿瘤向周边软组织扩散,可发患病理骨折,少量肿瘤骨质坚硬。
一般骨血瘤不侵入关节,偶有损坏皮质或病理骨折后累及关节。
因为肿瘤的发展及骨膜反响,常有骨膜高起形成三角通称考德曼(Codman)氏三角,并有与骨干呈垂直的阳光样放射骨针。
显微镜下可见很多瘤细胞、细胞及细胞核大小,形状不一,有小型多核巨细胞,梭形细胞,不可熟的软骨细胞及恶性成骨细胞,细胞核大,染色很深。
几乎全部转移均经血液转移至肺,少量转移至脑、内脏、肾及经淋巴管至淋奉承。
一、临床表现及诊疗痛苦为初期症状,可发生在肿瘤出现从前,开初为中断性痛苦,渐转为连续性强烈痛苦,尤以夜间为甚。
恶性大的肿瘤痛苦发生较早且较强烈,常有局部创伤史。
骨端近关节处肿瘤大,硬度不一,有压痛,局部温度高,静脉扩充,有时可摸出搏动,可有病理骨折。
浑身健康渐渐降落至衰竭,多半病人在一年内有肺部转移。
X线片表现:骨质致密度不一。
有不规则的损坏,表面模糊,界线不清,病变多起于骺端,因肿瘤生长及骨膜反响高起形成考德曼氏三角,有与骨干垂直方向的放射形骨针。
除骨损坏骨膜增生外,尚可见日光放射状暗影临床上对青少年有近膝关节的骨端痛苦,肿胀等应仔细检查,依据病史、体征及X 线片表现,大多能够诊疗,必需时作活体组织检查。
骨肉瘤(教学及宣教)
![骨肉瘤(教学及宣教)](https://img.taocdn.com/s3/m/6f72e21305087632301212a7.png)
骨肉瘤概述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骨恶性肿瘤,由恶性繁殖的肉瘤细胞直接产生肿瘤性骨样组织或不成熟骨,也称为成骨肉瘤。
是指瘤细胞能直接产生肿瘤、骨、及骨样组织的一种恶性结缔组织肿瘤,其发病率在原发性恶性肿瘤中占据首位。
男女之比为1.7∶1。
发病年龄在11~20(50.7%)。
多见于股骨和胫骨,以膝关节周围多见。
其次为肱骨、颌骨、腓骨、骨盆和桡骨。
骨肉瘤发病机制本病的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它的组织学特点是:增生的梭形肿瘤细胞直接产生骨样基质或不成熟骨,但其发型不同组织学特点也不同本文已在概述中描述。
骨肉瘤来源于原始祖细胞,这种细胞有多潜能的特征,可以分化为骨软骨及纤维,因此骨肉瘤中除有恶性骨母细胞外还有软骨母细胞及成纤维细胞。
分化根据这3种细胞成分的多少中心型骨肉瘤,可以分为骨母细胞型(成骨型)软骨母细胞型(成软骨型)及成纤维细胞型(成纤维型)。
骨肉瘤临床表现病程长短不一,从出现症状到就诊短则数天,常达数年。
平均3~4月。
好发部位在膝关节周围。
早期症状为疼痛,常于轻伤后突然发生。
开始为隐痛,逐步发展为持续性剧痛,在夜间尤甚。
肿胀开始轻微,以后逐渐增加,呈偏心性梭形肿胀。
肿块硬度不一,因肿瘤质地而异,溶骨性病损者较成骨者为软。
患处皮肤发亮,表面静脉扩张,皮温升高。
如肿瘤体积较大并邻近关节,可影响关节功能。
全身健康逐渐下降至衰竭,多数病人在一年内有肺部转移。
骨肉瘤辅助检查1.X线摄片典型的骨肉瘤的X线表现为骨组织同时具有新骨生成和骨破坏的特点。
肿瘤多位于长管状骨的干骺端,边缘不清,骨小梁破坏,肿瘤组织密度增高,穿破骨皮质后,肿瘤将骨膜顶起,产生该病具有特征性的X线征象--考德曼套袖状三角(Codman-三角)。
这种现象在部分骨髓炎和尤文肉瘤病人中可见到,在骨肉瘤中则是非常典型的。
晚期可看到肿瘤浸润软组织的阴影,可在部分病例中见到病理性骨折。
2.CT扫描和MRI检查是判断骨肿瘤性质、范围和有无周围软组织浸润的有效手段,可早期发现肺部和其他脏器的转移病灶,是骨肉瘤临床检查的常规项目。
骨肉瘤
![骨肉瘤](https://img.taocdn.com/s3/m/9c3ed713dd36a32d737581b6.png)
骨肉瘤
文章目录*一、骨肉瘤的概述*二、骨肉瘤的典型症状*三、骨肉瘤的病因病机*四、骨肉瘤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五、骨肉瘤的并发症*六、骨肉瘤的防治方案
骨肉瘤的概述
1、定义骨肉瘤也叫成骨肉瘤,是较常见的发生在20岁以下的青少年或儿童的一种恶性骨肿瘤,在小儿骨恶性肿瘤中最多见,约为小儿肿瘤的5%。
2、别称成骨肉瘤
3、发病部位骨
4、传染性无传染性
5、高发人群20岁以下的青少年或儿童
6、科室骨科
骨肉瘤的典型症状
1、骨肉瘤的典型症状疼痛为早期症状,可发生在肿瘤出现以
前,起初为间断性疼痛,渐转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尤以夜间为甚。
恶性大的肿瘤疼痛发生较早且较剧烈,常有局部创伤史。
骨端近关节处肿瘤大,硬度不一,有压痛,局部温度高,静脉扩张,有时可摸出搏动,可有病理骨折。
全身健康逐渐下降至衰竭,多数病人在一年内有肺部转移。
骨肉瘤晚期患者死前症状啥样?临床上对青少年有近膝关节的骨端疼痛,肿胀等应认真检查,根据病史、体征及X线片表现,大多可以诊断,必要时作活体组织检查。
应注意与下述病变鉴别:骨化肌炎、掌骨和跖骨结核性骨炎(此处骨肉瘤极少发生),慢性骨髓炎、骨囊肿与巨细胞瘤等。
骨肉瘤晚期可出现发热,食欲减退,消瘦等全身症状。
局部常表现为固定性,持续性及逐渐加重的疼痛,以及局部包块,有明显的夜间痛,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肿块弥漫性肿胀,压痛,边界不清楚,皮温升高,浅静脉怒张,常影响邻近的关节。
2、骨肉瘤的分类骨肉瘤按其发生的部位分为髓性骨肉瘤和表面骨肉瘤,前者发生于髓腔约占全部骨肉瘤的3/4,后者发生于骨表面。
骨肉瘤讲座课件ppt
![骨肉瘤讲座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3de90cfc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23.png)
手术方式
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大小, 可以选择截肢、关节离断 、瘤段切除等方式。
术后恢复
手术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 ,恢复关节功能和肌肉力 量。
化疗
化疗目的
通过药物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生 长,降低复发率。
常用药物
包括甲氨蝶呤、阿霉素、顺铂等。
化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化疗方案,一般需要进行多个疗程 。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利用人体免疫系统的力量来攻击肿瘤细胞。近年来,免疫治疗在骨肉瘤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 进展,包括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等。这些方法能够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使 其更有效地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新型药物研发与临床试验
新型药物研发
随着对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机制的深入了解,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新型药物,旨 在更精确地靶向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这些新型药物包括靶 向药物、抗体药物等。
入。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心理健康,提供心理 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
胜疾病的信心。
心理支持与康复指导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患者调整认知模式 ,减轻焦虑、抑郁等情
绪问题。
支持性心理治疗
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和 鼓励,帮助患者树立积
极的生活态度。
康复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骨肉 瘤康复知识,提高患者 的自我管理和康复能力
诊断
骨肉瘤的诊断需要通过病理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诊。病理学检查可以通过 活检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影像学检查包括X光、CT、 MRI等,可以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和侵犯范围。
02
骨肉瘤的治疗
手术治疗
01Biblioteka 0203手术目的
骨肉瘤医学课件
![骨肉瘤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50f976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bf.png)
骨肉瘤医学课件
骨肉瘤是一种恶性骨肿瘤,多发于青少年,病情进展迅速。
本文将介绍骨肉瘤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种疾病。
一、概述
骨肉瘤是一种恶性骨肿瘤,常见于青少年。
其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遗传、病毒感染、化学物质等多种因素有关。
骨肉瘤的病变部位多发生在长骨的干骺端,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肱骨上端较为常见。
二、临床表现
骨肉瘤的早期症状多为患肢疼痛,逐渐加重,疼痛时间较长,夜间明显。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肿胀、局部皮肤温度升高、静脉怒张、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
三、诊断
诊断骨肉瘤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
X线表现为骨质破坏、骨膜反应明显、Codman三角或呈日光射线形态等。
CT和MRI能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范围和周围软组织的情况。
病理学检查是确诊骨肉瘤的金标准,通过活检可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恶性程度。
四、治疗
骨肉瘤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切除肿瘤,术后辅助以化疗等方式。
手术方式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和恶性程度而定,包括刮除术、切除术、截肢术等。
化疗对于骨肉瘤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减小肿瘤、减轻症状、提高生存率。
五、预后
骨肉瘤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肿瘤的恶性程度、分期、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等。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早期患者的生存率较高,而晚期患者的生存率相对较低。
总之,骨肉瘤是一种恶性骨肿瘤,病情进展迅速,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患者和医生应该密切关注病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以期获得更好的预后。
疑难病例讨论骨肉瘤讲课文档
![疑难病例讨论骨肉瘤讲课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3d83a0c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69.png)
家属及患者的心理支持
2 护士要经常耐心诚恳地与患者交谈,并以熟悉的护理技术 操作取得患者的信赖和配合。收集患者存在的问题,在与 患者沟通过程中应用“八心”:热心、耐心、细心、真心、 留心、尽心、 精心、诚心,来建立患者的信心,聆听患 者心中的苦闷,使患者宣泄焦虑的情绪,给予其同情和理 解,使患者心理得到放松。
第23页,共31页。
家属及患者的心理支持
当代护士2012.7《心理干预对骨肉瘤患者心理健康状 况的影响》心理干预对骨肉瘤患者负性心理状况有明显
改善作用。
第24页,共31页。
家属及患者的心理支持
1 以热情周到的服务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为护患交流打 下良好的基础。准确评估患者信息需求内容,及时为 患者讲解骨肉瘤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以减少患者由于缺少信息带来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第10页,共31页。
床 号:39床
姓 名:武妍 年 龄:10 岁
性 别:女
诊 断:左股骨下段骨 肉瘤
第11页,共31页。
病程简介
2014.3中旬 3.24 4.10 4.18 5.1
5.12
6.1
发现包块
入住骨二
3.26 行 左股骨 肿瘤活 检术, 病理示 :中心 型骨肉 瘤
转肿瘤科
化疗一疗程后回家
第31页,共31页。
第27页,共31页。
家属及患者的心理支持
4 放松疗法 具体如下,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基础上, 护士应主动帮助患者分析引起焦虑的原因,白天多听舒缓 音乐,看电视,鼓励他们与他人交流,使患者白天处于一 种自然清醒的状态。晚间护理时,督促家属每晚睡前为患 者用热水洗脚,水温40℃ ~50 ℃。 值班护士可为其做背 部按摩 1 次/晚 5 min/次,按摩力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 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生在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的约占所有骨肉瘤的四分之三,其它处如肱骨、股骨上端、腓骨、脊椎、髂骨等亦可发生。
多数为溶骨性,也有少数为成骨性,发病年龄: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大多在10~25岁,男性较多。
肿瘤多处于骨端,偶发生于骨干或骨骺。
骨肉瘤含有不同成份的软骨,纤维组织及生骨组织。
骨膜下骨皮质及髓腔部均可发生浸润扩散。
早期肿瘤主要部分在骨膜下,融合于骨皮质,溶骨性瘤组织,软骨成份少,骨破坏较快,循环丰富,骨坏死区可形成包裹,肿瘤向邻近软组织扩散,可发生病理骨折,少数肿瘤骨质坚硬。
一般骨肉瘤不侵入关节,偶有破坏皮质或病理骨折后累及关节。
由于肿瘤的发展及骨膜反应,常有骨膜高起形成三角通称考德曼(Codman)氏三角,并有与骨干呈垂直的阳光样放射骨针。
显微镜下可见许多瘤细胞、细胞及细胞核大小,形状不一,有小型多核巨细胞,梭形细胞,不成熟的软骨细胞及恶性成骨细胞,细胞核大,染色很深。
几乎所有转移均经血液转移至肺,少数转移至脑、内脏、肾及经淋巴管至淋巴结。
一、临床表现及诊断
疼痛为早期症状,可发生在肿瘤出现以前,起初为间断性疼痛,渐转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尤以夜间为甚。
恶性大的肿瘤疼痛发生较早且较剧烈,常有局部创伤史。
骨端近关节处肿瘤大,硬度不一,有压痛,局部温度高,静脉扩张,有时可摸出搏动,可有病理骨折。
全身健康逐渐下降至衰竭,多数病人在一年内有肺部转移。
X线片表现:骨质致密度不一。
有不规则的破坏,表面模糊,界限不清,病变多起于骺端,因肿瘤生长及骨膜反应高起形成考德曼氏三角,有与骨干垂直方向的放射形骨针。
除骨破坏骨膜增生外,尚可见日光放射状阴影
临床上对青少年有近膝关节的骨端疼痛,肿胀等应认真检查,根据病史、体征及X线片表现,大多可以诊断,必要时作活体组织检查。
应注意与下述病变鉴别:骨化肌炎、掌骨和蹠骨结核性骨炎(此处骨肉瘤极少发生),慢性骨髓炎、骨囊肿与巨细胞瘤等。
二、治疗
诊断明确后,应尽早作截肢术或关节离断术,手术前后配合化疗和放疗可能提高疗效,单纯应用化疗或放疗效果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