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关注农村环境 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第二节《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下) (2)

第二节《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下) (2)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举例讲明农村环境存在的要紧咨询题。
2、技能目标:学会分析资料,利用资料解决咨询题。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认同农村环境存在的要紧咨询题,为建设家乡献计献策。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节内容讲述了农村环境的变化、如何进展生态农业。
教学重点是举例讲明农村环境存在的要紧咨询题。
难点是通过分析资料,培养学生如何在农村进展生态农业的意识。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内容是新课标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学下册第8单元第24章人与环境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
要紧内容是农村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及意义,人类生存面临的环境咨询题。
本教学案例,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现有的教学资源与教材配套的生物教学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来创设教学情形,导入新课。
教学中通过对农村环境的调查活动、讨论让学习在做中学,因此,本节课的设计要紧是充分表达学生的主体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贯穿着师生的互动和师生的双向交流,引导学生的自我探究、自我摸索和自我表现,通过设疑,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突出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讨论中,师生互动,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资询者和学习伙伴,建立起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课堂氛围。
教学程序:激趣导入----讨论摸索----分析综合----归纳小结四、学情分析我校是农村乡镇中学,学生们看得到周边的环境变化情形,并通过电视等媒体了解全国其它地点的环境状况,学生们已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
学生对有关人与环境的内容,专门感爱好,抓住学生的这种爱好特点,以他们感性认识为背景,引导关注周围常见的环境咨询题,在教学中讨论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利用差不多建立的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
五、教学设计教学时刻:1课时教学预备:课前作调查对比家乡环境的昨天和今天查图文资料,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题:第24章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激趣导入,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人类破坏环境的背景,提出咨询题引起学生的学习爱好。
八年级生物下册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一、农村环境的现状与问题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农村环境问题,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农村环境存在哪些问题?”2. 讲解:介绍农村环境的现状,包括水污染、土壤污染、垃圾处理等问题。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农村环境问题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问题。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方法。
二、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 导入:提问:“为什么我们要关注农村环境保护?”2. 讲解:介绍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包括保护生态系统、保障农民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
3. 实例分享:分享一些成功的农村环境保护案例,让学生了解农村环境保护的实际效果。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如何更好地保护农村环境。
三、农村环境污染的来源与防治1. 导入:提问:“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来自哪里?”2. 讲解:介绍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如农业污染、生活污染、工业污染等。
3. 防治方法:讲解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如推广绿色农业、改善生活习惯、加强污染治理等。
4. 课堂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讨论如何减少农村环境污染。
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1. 导入:提问:“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2. 讲解:介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目标,如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等。
3. 实例分享:分享一些成功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实际效果。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如何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五、学生实践活动1. 导入:提出实践活动的要求和目标。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小组的实践活动计划。
3. 实践活动: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实践活动,如调查农村环境问题、推广环保知识等。
六、农村环境监测与评估1. 导入:提问:“如何监测和评估农村环境状况?”2. 讲解:介绍农村环境监测的方法和工具,如土壤检测、水质检测等。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环境监测实验,如测定土壤酸碱度、水质硬度等。
八年级生物下册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第一章:农村环境的定义与重要性教学目标:1. 理解农村环境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农村环境与城市环境的区别。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对农村环境的关注。
教学内容:1. 农村环境的定义:农村环境是指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包括空气、水、土壤、动植物资源等。
2. 农村环境的重要性:农村环境对农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有着直接的影响,也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农村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农村环境的重要性。
2. 讲解与讨论:教师详细讲解农村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农村环境与城市环境的区别。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农村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定义农村环境。
2. 学生能理解农村环境的重要性。
3. 学生能提出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
第二章: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教学目标:1. 了解农村生态环境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提高他们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关注。
教学内容:1. 农村生态环境的定义和特点:农村生态环境是指农村地区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其特点包括多样性、脆弱性、恢复性等。
2. 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方法:包括合理利用资源、保护植被、控制污染、节约能源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农村生态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讲解与讨论:教师详细讲解农村生态环境的定义和特点,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方法。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定义农村生态环境。
2. 学生能理解农村生态环境的特点。
3. 学生能提出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方法的解决方案。
第三章: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教学目标:1. 了解农村生活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8单元第24章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优秀教学案例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反思和评价,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审视和改进自己的观点和方案。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的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让他们从他人的观点和反馈中学习和成长。
3.进行课堂总结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讲授新知
1.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点,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2.讲解农村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如水污染、土壤污染、垃圾处理等问题,让学生了解农村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3.介绍保护农村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等,让学生掌握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方法。
(二)问题导向
1.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农村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2.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思考农村环境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让他们共同分析农村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保护农村环境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本节课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反思与评价: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的能力。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和课堂总结,让学生从他人的观点和反馈中学习和成长。
北师大版8下生物 24.2关注农村环境 教案设计

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课标要求1、重要概念: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直接影响;生态农业能合理利用资源,改善农村生态质量。
2、内容标准: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影响;确立保护环境意识。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农村变化及农村环境问题;(2)了解生态农业及发展前景。
2、能力目标:通过农村环境调查提高实践能力,通过典型生态农业分析“初步设计家乡农业生态结构”,提高学以致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意识;良好生态环境也是“金山银山”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农村主要环境问题——农药、化肥过度使用。
(2) 生态农业是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
2、难点:生态保护意识确立。
三、教材处理与思路1、教材处理:农村是人工干预下的农业生态系统。
我校是城乡结合部,原来是农村,具备农村的许多特征。
存在环境污染问题,也存在发展问题,尤其是近年兴起的生态旅游,农家乐、大棚种植等都与生态农业发展大有关系。
本节结合宁国农村实际,结合家乡的变化,提前三天布置活动《对比家乡昨天与今天》,分组调查,并要求分析家乡环境变化的主要问题,及解决这些存在问题办法等,用于上课回答。
3、重要概念与次位概念:重要概念:人对生物圈影响,生态农业。
次位概念(事实性知识):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引起污染,设计家乡生态农业。
4、设计思路:几千年农业生产出现了问题,这对初中生来说明是非常模糊的。
通过调查农村环境,通过宁国周边新农村建设,通过宁国正在争创的卫生城市活动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变化,亲身感受到农村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办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并通过设计家乡生态农业计划进行实践应用。
四、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农村现状图片,典型生态农业图片资料,做成PPT课件。
学生准备:分组对农村进行粮食产量、森林覆盖、化肥农药过度使用、野生动物数量调查(观察、走访、查阅资料等方法);分析农村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
五、教学过程板书计划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一、生产活动影响环境化肥、农药、除草剂过度使用;宁国农村环境的主要问题:白色污染;水污染;二、生态农业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有效途径提高太阳能利用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
八年级生物下册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第一章:农村环境的定义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了解农村环境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掌握农村环境与城市环境的区别。
认识农村环境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农村环境的定义与特点。
农村环境的重要性。
农村环境与城市环境的比较。
1.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农村环境的定义与特点。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农村环境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农村环境的重要性。
利用图表展示农村环境与城市环境的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第二章:农村生态环境问题2.1 教学目标:了解农村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掌握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影响。
学会提出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
2.2 教学内容:农村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
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探讨。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思考农村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使用原因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
利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第三章:农村环境保护措施3.1 教学目标:了解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掌握农村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学会制定个人和社区的农村环境保护行动计划。
3.2 教学内容: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农村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制定个人和社区的农村环境保护行动计划。
3.3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模拟农村环境保护的场景。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实施农村环境保护措施的案例。
利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制定个人和社区的农村环境保护行动计划。
第四章:农村环境教育4.1 教学目标:了解农村环境教育的定义与重要性。
掌握农村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
学会设计与实施农村环境教育计划。
4.2 教学内容:农村环境教育的定义与重要性。
农村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
设计与实施农村环境教育计划。
4.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农村环境教育的定义与重要性。
八年级生物下册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农村环境的含义和特点;2. 掌握农村常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影响;3. 了解保护农村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识别农村环境问题;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提出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农村环境的意识,提高环保素养;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村发展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农村环境的含义和特点;2. 农村常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影响;3. 保护农村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难点:1. 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影响;2. 提出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农村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农村环境相关资料和案例;2. 保护农村环境的方法和措施;3. PPT课件。
学生准备:1. 预习相关知识;2. 收集家乡农村环境问题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PPT展示农村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农村环境的特点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任务,自主学习农村环境的含义和特点,农村常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影响。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农村环境问题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问题的成因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保护农村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关注农村环境的意识。
6. 课后作业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分析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如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
2. 了解农村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24.2 关注农村环境 学案

关注农村环境【学习目标】1.说出生态农业的主要特征。
2.列举农村或城市社区环境发生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
3.使自己认识并做到保护身边的环境应该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做起。
【学习重难点】1.说出生态农业的主要特征。
2.列举农村或城市社区环境发生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
【学习过程】一、关注农村环境1.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场所,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所聚居的地方就形成了农业村落,即。
2.我国政府和农民在控制、植树种草、退耕、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和建立等得到较大改观。
3.农药的危害:危害人类健康、破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环境污染等,所以要控制农药的。
防治害虫可以用化学防治和防治。
二、生态农业1.生态农业能够利用自然资源,增加物质财富和。
改善农村的质量。
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沼气发酵:是利用一些,在无氧环境下,将农作物的秸秆以及人、家禽、家畜的粪便等有机物投放在一个密闭的池内进行,获得沼气的过程,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一种的能源,可用来做饭和照明。
发酵后的渣水也是一种肥料。
3.生态农业使用的优点:减少资源的,减少。
三、关注城市环境1.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为主体,与、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2.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始终是以、为代表的煤烟型污染。
而空1 / 2气中二氧化硫含量过高,是造成的主要原因。
3.创建良好的社区环境从我做起。
【达标检测】1.请同学们仔细学习课文内容,小组讨论回答生态农业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2.结合当今的状况,你认为“城市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一定比乡村差”,这种说法对吗?3.为进一步美化社区环境,我们中学生应该力所能及地做些什么?2 / 2。
第二节《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下)

第二节《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列举农村环境存在的咨询题;生态农业的要紧特点。
2、能力目标:能够设计并实施调查家乡环境变化的活动,并得出初步的结论,在全班进行交流。
3、情感目标:热爱家乡、关怀家乡环境建设,鼓舞学生参与周围的环境建设。
二、教学重点:组织好调查。
三、教学方法:交流、汇报、观看、讨论。
四、板书设计:第二节关注农村环境一、农村环境:概念农村环境咨询题二、进展生态农业是改善农村环境的必由之路:生态农业生态农业的特点五、教学过程:引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生产和消费农药的大国。
但在农药的施用过程中,农药中毒引起的伤亡事件时有发生,同时农产品中高毒农药残量超标时也往往造成食用者发生事故。
关于这种情形我们注意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请同学们看书P99页,摸索:什么是农村、什么是农村环境?〔答:农田生态系统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场所,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所聚居的地点就形成了农业村落,即农村。
农村环境是指以农村居民为中心的乡村地区范畴的各种天然的和通过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
它实质是村民与自然的相互依靠的关系。
〕专门好,下面我们就请几位同学将调查的家乡环境变化的情形汇报一下。
〔过程略〕总结:通过同学们的调查,不难发觉农村的环境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那个变化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但也有可能向不利的方面转化。
请大伙儿大伙儿讨论:1、〝进展经济必定要破坏环境〞,这种讲法对吗?〔答:不对。
进展经济同时要考虑可连续进展,考虑环境爱护,尽可能地爱护环境,否那么得不偿失,先污染再治理是一种落后的观念。
〕2、为进一步美化家乡环境,我们中学生应该力所能及地做些什么?〔答:略。
点评:每个人力所能及的情况专门多,且都可不能相同,关键是切实可行。
〕讲述:那什么样的农业既能够使得农民增产增收,又能够爱护农村环境,防止农村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的可连续进展呢?对,进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连续进展的有效途径。
八年级生物下册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第一章:农村环境的含义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农村环境的含义。
使学生认识到农村环境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农村环境的定义:农村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居住环境等。
农村环境的重要性: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讲解农村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
学生讨论农村环境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影响。
举例说明农村环境的重要性。
第二章: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影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
使学生认识到农村环境问题对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
农村环境问题对生活和发展的影响:影响农业产量、威胁人类健康、阻碍农村发展等。
2.3 教学活动讲解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学生调查身边的农村环境问题。
讨论农村环境问题对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农村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农村环境保护的意义。
使学生掌握农村环境保护的方法。
3.2 教学内容农村环境保护的意义:保护农业生产基础、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等。
农村环境保护的方法:垃圾分类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生态农业建设等。
3.3 教学活动讲解农村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
学生探讨农村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举例说明农村环境保护的实践案例。
第四章:农村环境保护的行动与责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农村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
使学生明白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行动。
4.2 教学内容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政府、企业、农民等各方的责任。
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行动:宣传环保知识、参与环保活动、倡导绿色生活等。
4.3 教学活动讲解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和行动。
学生讨论如何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行动。
分享学生参与的农村环境保护实践案例。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农村环境问题有更全面的认识。
让学生明白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自己的责任。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8单元第24章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设计互动环节,如问答、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加深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2.结合课本知识,通过图表、数据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系统了解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解决策略。
-采用任务驱动法,布置小组研究任务,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化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农村环境保护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反馈,针对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解决方法。
2.强调保护农村环境的重要性,呼吁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农村环境保护行动。
3.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关注农村环境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建设美丽乡村贡献力量。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农村环境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分析各种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危害。
2.掌握保护农村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并能结合实际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3.培养学生关注农村环境问题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环保行动能力和责任感。
(二)教学设想
1.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农村环境问题的真实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4章《24.2 关注农村环境》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教师出示图片,结合图片和学生的讨论进行分析:
过量使用化肥,产生的土壤污染以及水体污染;过量使用农药,产生的土壤污染以及水体污染;焚烧植物的秸秆,引起大气污染;
不合理的饲养家禽、家畜,产生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等都会造成环境污染
讨论:为什么说农田生态系统是所有生态系统中最脆弱的?
本节课最不理想的是讨论问题的时候没有把握好尺度,讨论耗时过久,导致在最后一个问题上,也就是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上深入不够,同学们能讨论出可持续农业给农民带来的实惠,但是永安还处在城镇改革变化的时期,孩子们体会不到可持续农业经济带来的好处,一心想当一位失地农民,导致出现懒惰消极的观点,这需要老师加以适当的引导。
永安这几年经济的发展较快,农村拆迁和城镇化的改造较迅速,在讨论农村的今天和昨天的这个环节上,在老师出示的表格基础上,同学们畅所欲言,能举出很多实例,能能举出老师都没有思考的观点,值得表扬,在一次证明孩子观察问题的点是和大人不一样的。
第三个深入讨论的是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结合永安的红提经济进行,红提给永安的百姓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永安的其它经济,例如餐饮和旅游经济,促进农民收入的大幅度提升,经济的提升,可以使许多打工的人留在当地,孩子的学习和教育也会得到改进,
动植物种类繁多 生态系统结构简单 生态系统组成单一
生态系统平衡稳定性强 生态系统结构复杂 生态平衡稳定性差
A、 B、 C、 D、
【设计意图】:考察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稳定性
【解析】:答案选C.农田生态系统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场所,动植物种类以人类种植或养殖的为主,种类相对较少,故结构简单稳定性较差,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有重要的影响,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所以答案选C.
2019八年级生物下册 24.2关注农村环境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归纳小结,成体系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需要关注的农村问题有哪些?如何发展生态农业,从而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你还有什么问题?
3、你还想知道什么?
4、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自己总结,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利于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
(答:用来作饲料,作为沼气池的原料等)
学生认真阅读资料,仔细观察某生态农村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中各项以它们之间的关系。
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各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回答问题。
从活动开始 ,组织学生积极讨论,认识身边的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做到在利用环境的同时要能够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从而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向学生渗透STS教育。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01)
分析讨论:
1、输入这个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源于哪里?
(答:农作物、生产者)
2、在这个农业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主要分布在哪里?
(答:沼气池)
3、图中处理农作物秸杆和处理粪便的方式,有什么优点?
(答:清洁、环保、高效)
4、这个村利用多余的肉、蛋、奶办起一家食品加工厂,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下脚料?
小结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关注农村环境
备课教师
使用教师
授课时间
课时
课题
课型
教学目标
举例说明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会分析资料,利用资料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认同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建设家乡献计献策。
重点
农村环境的变化、如何发展生态农业。举例说明农村环境存 在的主要问题。
当阳市二中八年级生物下册第8单元第24章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教案新版北师大版8

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举例说明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资料,利用资料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认同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建设家乡献计献策。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讲述了农村环境的变化、如何发展生态农业。
教学重点是举例说明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难点是通过分析资料,培养学生如何在农村发展生态农业的意识。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内容是新课标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学下册第 8单元第24章人与环境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
主要内容是农村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及意义,人类生存面临的环境问题。
本教学案例,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现有的教学资源与教材配套的生物教学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来创设教学情景,导入新课。
教学中通过对农村环境的调查活动、讨论让学习在做中学,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贯穿着师生的互动和师生的双向交流,引导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思考和自我表现,通过设疑,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讨论中,师生互动,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资询者和学习伙伴,建立起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课堂氛围。
教学程序:激趣导入——讨论思考——分析综合——归纳小结四、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人类破坏环境的背景,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1.人类保护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有什么重要意义?2.请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复习旧知,情景再现,尽快融入到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
利用多媒体创设的情景直观、生动,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起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家乡环境的变化探究思考,获取新知。
调查活动:对比家乡环境的昨天和今天。
活动方法与步骤(课前完成调查):1.全班同学分成4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家乡的环境变化。
晋州市师院附中八年级生物下册第8单元第24章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教案新版北师大版8

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举例说明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资料,利用资料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认同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建设家乡献计献策。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讲述了农村环境的变化、如何发展生态农业。
教学重点是举例说明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难点是通过分析资料,培养学生如何在农村发展生态农业的意识。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内容是新课标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学下册第 8单元第24章人与环境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
主要内容是农村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及意义,人类生存面临的环境问题。
本教学案例,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现有的教学资源与教材配套的生物教学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来创设教学情景,导入新课。
教学中通过对农村环境的调查活动、讨论让学习在做中学,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贯穿着师生的互动和师生的双向交流,引导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思考和自我表现,通过设疑,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讨论中,师生互动,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资询者和学习伙伴,建立起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课堂氛围。
教学程序:激趣导入——讨论思考——分析综合——归纳小结四、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人类破坏环境的背景,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1.人类保护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有什么重要意义?2.请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复习旧知,情景再现,尽快融入到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
利用多媒体创设的情景直观、生动,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起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家乡环境的变化探究思考,获取新知。
调查活动:对比家乡环境的昨天和今天。
活动方法与步骤(课前完成调查):1.全班同学分成4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家乡的环境变化。
八年级生物下册24_2关注农村环境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举例说明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2、技能目标:学会分析资料,利用资料解决问题。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认同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建设家乡献计献策。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节内容讲述了农村环境的变化、如何发展生态农业。
教学重点是举例说明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难点是通过分析资料,培养学生如何在农村发展生态农业的意识。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内容是新课标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学下册第 8单元第24章人与环境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
主要内容是农村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及意义,人类生存面临的环境问题。
本教学案例,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现有的教学资源与教材配套的生物教学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来创设教学情景,导入新课。
教学中通过对农村环境的调查活动、讨论让学习在做中学,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贯穿着师生的互动和师生的双向交流,引导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思考和自我表现,通过设疑,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讨论中,师生互动,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资询者和学习伙伴,建立起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课堂氛围。
教学程序:激趣导入 ----讨论思考----分析综合----归纳小结四、学情分析我校是农村乡镇中学,学生们看得到周边的环境变化情况,并通过电视等媒体了解全国其它地方的环境状况,学生们已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
学生对有关人与环境的内容,非常感兴趣,抓住学生的这种兴趣特点,以他们感性认识为背景,引导关注身边常见的环境问题,在教学中讨论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利用已经建立的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
五、教学设计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准备:课前作调查对比家乡环境的昨天和今天查图文资料,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题:第 24章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激趣导入,创设情境问题: 1、人类保护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有什么重要意义?2、请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举例说明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2、技能目标:学会分析资料,利用资料解决问题。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认同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建设家乡献计献策。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节内容讲述了农村环境的变化、如何发展生态农业。
教学重点是举例说明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难点是通过分析资料,培养学生如何在农村发展生态农业的意识。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内容是新课标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学下册第8单元第24章人与环境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
主要内容是农村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及意义,人类生存面临的环境问题。
本教学案例,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现有的教学资源与教材配套的生物教学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来创设教学情景,导入新课。
教学中通过对农村环境的调查活动、讨论让学习在做中学,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贯穿着师生的互动和师生的双向交流,引导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思考和自我表现,通过设疑,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讨论中,师生互动,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资询者和学习伙伴,建立起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课堂氛围。
教学程序:激趣导入----讨论思考----分析综合----归纳小结四、学情分析我校是农村乡镇中学,学生们看得到周边的环境变化情况,并通过电视等媒体了解全国其它地方的环境状况,学生们已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
学生对有关人与环境的内容,非常感兴趣,抓住学生的这种兴趣特点,以他们感性认识为背景,引导关注身边常见的环境问题,在教学中讨论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利用已经建立的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创设情境问题:1、人类保护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有什么重要意义?2、请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复习旧知,情景再现,尽快融入到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
激起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家乡环境的变化探究思考,获取新知调查活动:对比家乡环境的昨天和今天活动方法与步骤(课前完成调查):1、全班同学分成4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家乡的环境变化。
2、各小组的同学选择感兴趣的专题进行调查。
3、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1)调查人:调查对象:(2)调查时间:(3)调查地点:(4)调查目的:(5)采访时的谈话提纲4、调查结果:5、理论分析:6、提出意见和措施:7写出调查报告:8、交流讨论:引导同学们在课后一定要认真阅读课外读“加强农药的环境监督刻不容缓”。
各小组结合当地的教育资源及自己的实际选题,课前完成调查。
认真交流课前的调查,分析讨论,积极思考。
组长组织同学分工合作,制定调查方案;把调查的资料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总结形成调查报告;参加课堂讨论并作答。
引导同学们分析讨论他们课前准备的调查报告,然后交流回答问题,分析讨论是人们学会学习的方法之一,鼓励同学们大胆质疑、讨论。
这种设置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
采用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学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联系生活,认识人类的生存与环境的关系。
二、发展生态农业(一)、农村环境:概念农村环境问题(二)、发展生态农业是改善农村环境的必由之路:生态农业生态农业的特征(三)教学过程:引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生产和消费农药的大国。
但在农药的施用过程中,农药中毒引起的伤亡事件时有发生,并且农产品中高毒农药残量超标时也往往造成食用者发生事故。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注意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请同学们看书P99页,思考:什么是农村、什么是农村环境?(答:农田生态系统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场所,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所聚居的地方就形成了农业村落,即农村。
农村环境是指以农村居民为中心的乡村地区范围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
它实质是村民与自然的相互依赖的关系。
)很好,下面我们就请几位同学将调查的家乡环境变化的情况汇报一下。
(过程略)总结:经过同学们的调查,不难发现农村的环境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这个变化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但也有可能向不利的方面转化。
请大家大家讨论:1、“发展经济必然要破坏环境”,这种说法对吗?(答:不对。
发展经济同时要考虑可持续发展,考虑环境保护,尽可能地保护环境,否则得不偿失,先污染再治理是一种落后的观念。
)2、为进一步美化家乡环境,我们中学生应该力所能及地做些什么?(答:略。
点评:每个人力所能及的事情很多,且都不会相同,关键是切实可行。
)讲述:那什么样的农业既能够使得农民增产增收,又可以保护农村环境,防止农村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呢?对,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那么生态农业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请同学们看书P102页,某生态农业村的结构示意图。
讨论:1、输入这个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源于哪里?(答:太阳能。
)2、在这个农业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主要分布在哪里?(答:沼气里。
)3、图中处理农作物秸秆和处理粪便的方式,有什么优点?(答:优点是利用农作物和秸秆中的能量,杀灭粪便中的病菌,减少燃烧秸秆对环境的污染,减少粪便传播疾病的机会等。
)4、这个村利用多余的肉、蛋、奶办起一家食品加工厂,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下脚料?(答:食品加工厂的下脚料也含有很多没有被利用的能量,可将它们放入沼气池发酵后,剩余的渣水再为农作物施肥。
)讲述:生态农业又称无公害农业、有机农业,它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优化农业结构——不仅有传统的种植业,还有养殖业、食品加工厂等。
这样可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提高农作物中生物能量的转化率。
二是保护生产、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废弃物得以多层次、多途径的再循环利用,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用量。
因此,发展生态农业是改善农村环境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美好的农村环境的必由出路。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01)练习:P103页思考与练习1——3题。
课后记: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对生态农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认识了生态农业的优势,认同发展生态农业是改善农村环境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美好的农村环境的必由出路。
同时明确了作为中学生应该做什么,怎样做。
分析讨论:1、输入这个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源于哪里?(答:农作物、生产者)2、在这个农业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主要分布在哪里?(答:沼气池)3、图中处理农作物秸杆和处理粪便的方式,有什么优点?(答:清洁、环保、高效)4、这个村利用多余的肉、蛋、奶办起一家食品加工厂,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下脚料?(答:用来作饲料,作为沼气池的原料等)学生认真阅读资料,仔细观察某生态农村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中各项以它们之间的关系。
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各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回答问题。
从活动开始,组织学生积极讨论,认识身边的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做到在利用环境的同时要能够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从而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向学生渗透STS教育。
三、小结归纳小结,形成体系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需要关注的农村问题有哪些?如何发展生态农业,从而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你还有什么问题?3、你还想知道什么?4、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讨论、交流发言,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自己总结,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利于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作业课后巩固1、完成教材第102页第1、2、3题。
2、请你与其他同学合作,收集有关人类改善环境的例子,以你身边的例子作素材,写一篇提醒人们关注环境的倡议书。
学生课堂完成一部分,其余下课后完成。
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种手段。
教学反思:本节内容是本册书的将要结束的内容,前面有好的开端,后面也应有一个好的结尾。
教学中尽力将本节内容设计得更好。
由于本节内容学习的是关注农村环境,介绍了家乡的环境变化、发展生态农业,内容看似简单,但是本节内容里蕴涵着人文思想,让学生通过调查活动学习身边的环境状况以及如何发展生态农业,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大胆创新,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本节内容的教学,今后应注意资料丰富、贴切,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另外要考虑到这节内容是八年级下后面的知识,这时的学生学习兴趣远不如七年级的学生,教师在学生的参与面问题多作思考。
教学点评本案例教学能针对农村学校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有效整合当地教学资源。
通过学生在课前对家乡环境调查的活动,探究知识,训练能力,同时蕴涵着情感、态度与价值光的培养。
通过对比家乡环境的变化,认识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变化的原因,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关注和自觉保护家乡环境,从而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调查、资料分析等活动为载体创设教学情景,引导探究、分析与综合,注重知识发生的过程和内在联系,力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但在教学环节及知识间的过渡和衔接、知识的挖掘与能力的整合、家乡明天环境的展望或设计等方面还应有教学上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