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今墨临证治则治法探讨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今墨临证治则治法探讨方案
1、治外感热病解表清里,给邪以出路施今墨对于外感病重视内因,认为“不论其为外感风寒或温热,不论其为传染性或非传染性,必须外因内因结合起来看。

六淫疫病之邪皆为外因,若单纯外因亦不均能致病…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外因通过内因始生作用,确为至理名言”。

因而在治疗时重视审表里比重,“即详查表里比重。

外感热性病多属内有蓄热,外感风寒,治疗时应既解表寒又清里热,用药时表里比重必须恰当。

余治此类病有七解三清、六解四清、五解五清、四解六清、三解七清之说'。

这是施今墨的独创,在临证使用时,视表寒和里热的多少而区别使用施今晏治疗外感病还注重给邪以出路,其出路有三:汗及二便;在表多以汗解,在里多以二便而清,因此分清表里最为重要。

苇根、竹叶、滑石、荷梗之类,既不伤津又可清热;浮萍则可使外邪从汗尿两途而去。

2、用芮平稳,忌寒凉、攻伐施今墨组方时,不仅抓主证,而且顾及兼证;不仅攻邪,而且注意扶正。

他的处方有时药味较多,但配伍严谨,主次分明,照顾全面,君臣佐使的安排很有法度。

即使为攻下之剂,也能令患者不觉攻下之苦,素以组方用药平稳而能除疾著称。

他组方精细,有时还要计算比例,如解表药与清里药的比例,扶正药与法邪药的比例。

他说:“组方用药恰当,首先在于辨证精确、辨证精确而组方用药不注意君臣佐使的比例安排,疗效就差,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施今墨在下面的一段对湿温的论述中,也谈到治湿温忌用寒凉,并论述了寒凉药对脾胃的影响。

其云:“湿热郁结肠胃,愈服寒凉,愈不得下,反而凝聚不动……胃肠停蓄凉性药物过多,脾胃均受影响,升降失司……苦寒过用,寒湿互结,凝于中焦,遂由热中转为寒中……此症原本阴虚火胜,过度寒凉遘抑,逼阳升越,势将四散流离,故用理中加味以收复之。


施今墨在治妇科疾病时也非常注重攻伐适宜,认为:“若血气不充,经水不至,即谚语‘无水不能行船之意,不可用攻破峻剂,而宜用大量养血培补本元药物,如鹿胎、紫河车及诸胶之属,血盈则经自至。

但确为血瘀经闭者……可用延胡、丹皮、茺蔚子、泽兰叶……及归、芎之类、均属习用,其甚者可用抵当汤、大黄度虫丸,然必须详审脉证,方免失治。

攻破峻
剂尤应谨慎使用也。


3、善于调理气机升降,施今墨曾说:“临床治病,不外三大法,即祛邪、扶正、调理,而调理气机,即是其中重要一法。

”每遇证情复杂、不易辦识之证,他往往先从调理气机入手,试观其变化,找出主要矛盾,再一举攻克。

气虚之证,常因虚而滞,单用补法,有时会越补越滞、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

施今墨以调理气机之法为先,使气血流动,再进补法。

他常用宽胸和气法,治疗上焦气机不调之证;调胃和气法,治疗中焦气机不调之证;下气消胀法,治疗下焦气机不调之证;舒肝解郁法,治疗两胁气机不调之证。

升降气机是施今墨常用的方法,这可以从其对药中充分体现。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清阳出上窍,浊阴走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人体是一个生存于自然界的有机整体,升降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这种运动变化具体表现在各个脏腑功能活动及其脏腑、经络组织之间的协调关系上。

如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心火下移,肾水上腾,肝气升发,胆汁降泄等。

《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因而施今墨在组方配伍时非常注重气机升降的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升清降浊:如用大黄伍荆芥憾,此配伍出自孙一奎的《赤水玄珠》,名曰倒换散。

治疗小便不通大黄减半,大便不通荆芥穗减半。

大黄苦寒,其性重浊,主沉降,力猛而善行,为攻下的要药;荆芥穗味辛芳香,性温不燥,气质轻扬,善于升散,功可发表散邪,祛经络中之风热。

大黄主降,荆芥穗主升,二药伍用,一升一降,清升浊降,共收清热通便之功。

再如晚蚕砂伍皂荚子,此配伍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宣清导浊汤。

晚蚕砂祛风除湿,活血定痛,和胃化浊,升清防腐;皂荚子降浊润燥,润肠通便,祛风消肿。

晚蚕砂以升清为主,皂荚子以降浊为主,二药伍用,一升一降,清升浊降。

②升降脾胃:胃气主降,脾气主升,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二者相互联系,一表一里,一纳一运,一升一降,维持机体消化吸收的正常功能。

若脾失健运,可致胃失和降,反之亦然,治宜升降脾胃、健脾和胃。

如用陈皮伍枳实,陈皮味辛善散能升气,味苦善泄能行痰,其气温平,善于通达,故能理气调
中,燥湿化痰;枳实辛散苦降,破气、消积、泻痰。

陈皮升多降少,枳实降多升少,二药合用,一升一降,行气和中消胀止痛之力增强。

③升降肺气;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与肃降。

肺气宣发,可使卫气和津液得以输布全身,以温润肌媵皮肤;肺气清肃下降,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使气道通畅,呼吸均匀。

肺失宣降,则可出现胸闷、咳嗽、喘息等症状。

如白前伍前胡,白前清肺降气,祛痰止咳,前胡宣散风热,降气消痰。

白前重在降气,前胡偏于宣肺,二药伍用,宣一降,使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得以正常运行,则诸症皆除。

④升降气机:如用紫苏梗伍桔梗,紫苏梗行气宽中,温中止痛,理气安胎;桔梗宣通肺气,祛痰排脓,清利咽喉,紫苏梗偏于下降理气,桔梗长于升提上行,二药一升一降,开胸顺气,消胀除满。

可以治疗一切气机不畅所致的胸闷不舒、气逆等症。

再如桔梗伍枳壳,此配伍出自孙一奎《赤水玄珠》活人桔梗枳壳汤。

施今墨在此基础上,又伍以薤白、杏仁,谓之上下左右汤。

桔梗辛散,宣通肺气,祛痰排脓,清利咽喉,以升提上行为主,有“载药上行'之功;枳壳苦温,理气消胀,宽胸快膈,以下降行散为主。

二药一升一降,行气消胀散痞的力量增强。

薤白辛温,行气于左,温中通阳,行气散结,活血止痛;杏仁入肺,行气于右,宣肺平喘,祛痰止咳,润肠通便。

二药伍用,一左一右,升降调和,气机通畅,理气宽中,消胀除满。

四者相合,开胸顺气,行气消胀散结止痛。

用于治疗气机不调,胸膈胀网脘胀不适,甚则疼痛,食欲不振,大便不通等症。

4、普用通络药叶天士首先提出了其初在经在气,其久在络在血”的久病入络学说,并制定了络病的治疗大法是:通血脉,攻坚垒,佐以辛香行气,是络病大旨。

'药用虫蚁飞走之属,并用辛香之品宣通气机。

施今墨深谙此理,临证治疗时多用通络之品。

如《祝选施今墨医案》神经系“卷三脑出血”,云:“脑出血症最忌用动药,唯血压下降后,亦可渐渐应用之,本方即用僵蚕、地龙、桂枝诸药,通达络道,如见效亦可加入活血药矣”;“新绛旋复花为活血通络剂”;“多用通达经络诸药”。

又如《祝选施今墨医案》“卷七·运动系急性多发性偻麻质斯油松节能达关节各处;僵蚕、地龙桑枝、新绛、旋复花、秦艽,通络道舒展神经……独活寄生汤及白附子通调全身络道。

(摘自北京中医药大学李岩博士《施今墨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