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高二上期中迎考试题1(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上期中迎考复习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醴.(lǐ)酪蛊.(gǔ)惑抹.(mò)杀流觞.(shāng)殒.(yǔn)身不恤B.强.(qiǎng)颜愠.(yùn)怒谂.(shěn)知拔擢.(zhuó)倩.(qiàn)人执笔C.浸渍.(zè)垣.(yuán)墙玉醅.(pēi)揾.(wèn)泪桀骜.(áo)不驯
D.攒.射(cuán)挣.(zhēng)揣险衅.(xìn)祚.(zuó)薄放浪形骸.(há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喋血绯红爆冷门饿殍遍野前倨后恭
B.文身侘傺扫瞄仪声名雀起恰如其分
C.垢骂鲲鹏互联网椎心泣血蜗角虚名
D.阖家床蓐座标系良辰美景掉以轻心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叙利亚自内战以来,法制废弛,生产凋敝,老百姓的生活朝不虑夕
....,近闻,联合国又
将向其境内派驻一支新的维和部队。

B.网上消息,本月初“两节”期间在西湖抢劫游客的那一伙人,原就经常狼狈为奸
....,干尽坏事,今日终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C.莫言作为中国在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作品的销量更是首当
..
其冲
..,据悉,仅10月12日一天,网上售书就达三万册之多。

D.据《中国商报》2012年9月21日报道,各个地方交通厅长接二连三地出事,已经让
人们觉得习以为常
....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推进素质教育,今天上午,市政府几位主管教育的领导在教育局与我校基础建设以及素质教育的开展密切关注的诸位专家作了深入交流。

B.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看,国民阅读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比阅读率较高的国家可以发现,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素质可以理解为人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在家庭、社会的影响下,经过后天的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格。

D.能否发现并阐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不是由个人身份决定的,关键在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慎思明辨的求知方法去探索。

5.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配对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实甫——“元曲四大家”之一——《西厢记》——崔莺莺
B.归有光——清代散文家——《项脊轩志》——《震川文集》
C.莫言——我国当代作家——《白鹿原》——长篇小说
D.司马迁——西汉——《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6.下列每组两句不全有通假字的是:
A.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C.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
D.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相信)
②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疑问代词,何)
B.①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代词,指代鹏之大翼)
②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拜官授职)
C.①意气勤勤恳恳,望.仆不相师(恳请,希望)
②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大概)
D.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此指寿命长)
②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道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变化规律)
8.下列每组中划线词语古今词义都不相同的是:
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②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

B.①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②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①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②固人主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

D.①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②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9.根据下面的介绍,各用两个字概括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在设计时考虑的三个重点。

(6分)专家介绍说,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停车线采用对称设计,这种设计可以使车站缩短大约70米的长度,从而节省工程投资6000万元。

另外,一号线在所有车站都设置了自动扶梯;车站公共区设有自动喷雾灭火系统,保障车辆消防安全。

设计人员还特别在列车与车站之间设置了24道电动“屏蔽门”,列车没有到站前轨道会处于封闭状态,以保证乘客安全。

此外,无论站里车里,打手机完全没有问题。

答:(1)▲(2)▲(3)▲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

曾祖霸,元帝时为侍中。

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

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

八年,赐爵关内侯。

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

躬.率妻子,同甘菜茹。

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

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

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

惟奋无资,单车就路。

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
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

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

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

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

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

郡多氐人,便习山谷,其大豪齐钟留者,为群氐所信向。

奋乃率厉钟留等令要遮抄击,共为表里。

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

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

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

弟奇,游学洛阳。

奋以.奇经明当仕,上病去官,守约乡闾,卒于家。

奇博通经典,作《春秋左氏删》。

奋晚有子嘉,官至城门校尉,作《左氏说》云。

(选自《后汉书·孔奋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率妻子躬:亲自 B.弥.竟川泽弥:满
C.奋谢.之而已谢:拒绝 D.甄.善疾非甄:表扬
11.下列每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是:
A.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奋以.奇经明当仕久之,能以.足音辩人
C.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砌南阁子
D.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1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孔奋清廉的一组是:
①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②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③惟奋无资,单车就路④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
⑤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⑥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元帝时,孔奋担任侍中。

他年轻时随从刘歆学习《春秋左氏传》,深得刘歆的赏识,刘歆对门人说:“我已经从君鱼那里学得了道理。


B.姑臧是一个富裕县,每天有四次集市。

孔奋担任姑臧长官期间,注重节操,施政以仁义平和为本,深得太守梁统的敬重。

C.河西太守县令等被召进京时,姑臧的官员百姓以及羌胡共同凑集了成千上万的牛马器物,追了数百里,想送给孔奋。

D.孔奋施政清明果断,是非分明。

对品德高尚的人,爱之如同亲人;对品行不端的人,则视之如仇人,郡中的人都称他清廉公平。

晚年著书《春秋左氏删》。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

(3分)
译文:▲▲
(2) 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

(3分)
译文:▲▲
(3) 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

(4分)
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15.词中记述了诗人与参寥的哪些交游活动,请加以概括。

(2分)
答:▲▲
16.“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作用。

(4分)答:▲▲
17.下片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4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8.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
(2)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3)野马也,尘埃也,▲。

(庄子《逍遥游》)(4)▲,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逍遥游》)(5)沧浪之水清兮,▲;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楚辞》)
(6)夕阳古道无人语,▲。

(《长亭送别》)(7)▲,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8)▲,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2题。

背在背上的井
谢云
在俯首弯腰、面向井口时,倏地想起故园那口暌违已久也淡忘已久的井来。

在汉语里,“井”实在是个美丽的字眼儿。

对井的系念和牵挂,也是农业中国的一份朴素、挚切而恒久的感悟。

井田制、庭院经济乃至村落文化,莫不惠益于井水的沾濡和滋润。

也许正因如此,汉语里才有“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之类说法;也许正因如此,人们才把迫不得己到外地谋生叫做“离乡背井”。

而那些漂泊海外、流落异域的人,在远行前,也总要包藏一撮“乡井土”带在身边。

在游子心中,一口故园的井,甚或只是故园井中的点泥土,庶几便是故园的全部,是别井去乡前所有悲欢苦乐生活的全部。

在诗人墨客笔下,“井”也一直是个惯常的意象,沉重、凄寂而哀怨。

因为它总与乡愁和怀旧有关,与故园纷纭人事和已然远逝的岁月有关。

台岛诗人有诗《乡愁》,起笔便是:“故园那口井、竟住到我的心中来了。

”井,实在是乡愁的最恰切的象征。

故园的那口井,滋润了游子的往昔生活时,也一定在他心底孕下了怀念的根须。

那根须,柔弱而坚韧,撩拨得他一夜夜做梦:梦见那幽邃的井水,梦见那缠绕在井旁的丝丝缕缕。

那时候,天涯夜凉,家国路遥,而一滴故园井水的温意,便仿佛一剂灵丹妙药,能释解他沉疴痼疾般的乡愁,也能慰藉安妥他焦渴烦躁的灵魂。

这真是再美好不过的理念,纯粹中国式的理念。

我便是在这样的理念中,梦幻般回到那井边的。

它就在故园屋后,沉稳、静谧,一如许多年前那样。

井旁也照例是一圈树以及一些叫不出名字的灌丛、藤蔓,牵牵绊绊地拥簇着那井。

井里深幽的,四壁用大小不一的石块砌了,零乱中显出整饬。

石间罅隙里,洞天福地温
生着喜湿爱水的苔藓、青草,一年四季都绿茵茵的。

或许便是因了这井边的竹树灌藤和井壁的葱郁苍翠,那水格外清澈甘洌,入口还微微的回甜。

和北方不同,故园的井没有护栏,水便长年累月地敞豁着、明朗着,映照着日月、天家、树木和汲水人的倒影。

也没有辘轳,只一根竹竿,或带了桠杈的树枝,随意地斜倚在井旁竹树上,乡人谓之“井竿”。

汲水时,便拿它套了桶绳,或勾了桶梁,直入入井中。

空桶吸满水后,会发出咕呼的声响,像人们吃罢饭时的愉快饱嗝。

汲水人便面朝井底,躬俯了腰脊,交错着用双手去拔动井竿,水桶便一点点点地走上来了。

汲水人的身子随了手上的节奏,高高低低地起伏着,仿佛是虔诚地对着水井致意。

有时挑水的人多,但需等待。

倘非锅里急着用,便都会谦和地你推我让。

实在推让不过,那率先汲水的人便会自觉地将井边所有水桶一一盛满。

这当儿,那些一旁等着的,便会鸡毛蒜皮地随意拉几句,信口开开或荤或素的玩笑,没遮没拦的声音,在井口荡来撞去,鸟儿一般,也就会有几滴诗意或一截故事洒落在井边或井里。

事隔多年,正是这些朴素零星的诗意,这些一鳞半爪的故事,构成了我对那口井的所有怀念中最温馨、也最动情的部分。

也还有枯水的时节。

我们这些孩子,便要早早去井边“守水”。

那往往是冬天。

风大而硬,凛冽砭骨。

我们便会沿了井壁的石间罅隙,一节节缩到井底,虔诚地守望着,厮候着那细细弱弱的涓涓水滴渗流出来。

到积得多了再一瓢瓢舀入桶里。

那时,凄厉的冷风在头顶尖啸而过,井便像一只硕大的竖笛,含混地奏出些断断续续的乐音,沉闷而雄浑,极具共鸣感……
我也曾喝着那井里的水活着,我生命的那段时光,也缠绕着那口井的周围。

在这远离故园的地方,我像所有漂泊异乡的游子一样,执拗地怀念着那样的一口井,怀念着那纯净透明的水,怀念着与那井水有关的纷纭往事。

离开故园的人,心里都实实在在地“背”着一口故园的井。

虽然沉滞苦重、疲惫不堪,却终究不愿放下。

因为异乡没有故园的井水,而他们的灵魂,有着永远的渴意。

(节选自《散文》1996年第12期)19.在作者看来,故园的井为什么值得人们怀念?请结合原文简要回答。

(6分) 答:▲▲
▲▲
20.文中说:“这真是再美好不过的理念,纯粹中国式的理念。

”请简析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

(4分)
答:▲▲
▲▲
21.文章通过哪些场景写“故园屋后”那口井?(4分)
答:▲▲
▲▲
22.结合选文,回答下面问题。

(6分)
(1)文章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答:▲▲
(2)文章的最后一段有哪些作用?
答:▲▲
六、作文(60分)
23.请以“花谢香犹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答案(阅卷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30分)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下表(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B A A C D A
题号7 8 10 11 12 13
答案D B C C B D
9.答案:节省或省钱,安全,便民。

(答对一个给2分,用三字以上词语回答不得分。

该语段共四句,中间两句为同一方面)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14.答案:
(1)(他)侍奉母亲孝顺谨慎,虽然(自己的生活)俭朴,却极力求取美食来孝敬母亲。

(每句1分)
(2) 太守梁统非常敬重孔奋,不用长官待下属的礼节对他。

(相、以官属、礼各1分)
(3) 贼人害怕孔奋穷追不舍,于是抓住他的妻子儿女,企图作为人质。

(每句1分,句意通顺1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5. 答案:①钱塘江观潮,②春日游西湖。

(各1分,意思对但不够概括者给1分)
16.答案:拟人。

(2分)赋予潮水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象变化快的特征(1分),表现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1分)(如果答:比喻,以潮涨潮落喻人世的聚散离合,表现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给2分)
17.答案:对昔日生活的留恋,对友情的珍惜,对归隐的渴望,对朋友以及自我的宽慰。

(答对一点给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8.答案:(1)用之所趋异也(2)只是当时已惘然
(3)生物之以息相吹也(4)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5)可以濯吾缨(6)禾黍秋风听马嘶
(7)茕茕独立(8)万里悲秋常作客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9.答案:①作者认为,农村的经济、文化都惠益于井水的沾濡和滋润;
②对于游子而言,故园的井土,庶几便是他别井去乡前所有悲欢苦乐生活的全部;
③在游子的记忆中,哪怕一滴井水的温意,便能释解他的乡愁,慰藉他灵魂。

(每
点2分,摘抄原文不够概括者扣1分)
20.答案:含义:井,作为乡愁最恰切的象征(1分),是农业中国特有的看法(1分)。

作用:承上启下(1分),由泛说人们对故园的井的感情过渡到写作者对故园那口井的回忆(1分)。

21.答案:①乡人用井竿汲水的场景;
②挑水时,人们推让谈笑的场景;
③枯水时节,孩子们井底“守水”的场景。

(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
答全得4分。

非场景概括不给分,提醒学生准确理解“场景”)
22.答案:(1)标题以形象的比喻(亦可理解为:用“井”象征乡愁),表现出游子内心对故园永远放不下的挚爱和怀念。

(手法2分,表达的感情1分。

如有答“表
意奇特,悖乎常情,吸引读者注意力”之类意思可给2分)
(2)扣合标题,总结全文,揭示中心(或升华主题)。

(每点1分,不必具体说明)
六、作文题(60分)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立意的关键在于对“花谢香犹在”的审读。

其本意为“花儿凋谢了,而香气犹存”。

如果仅仅就花写花,那么文章就浅了,薄了,缺乏思维含量与深层意蕴。

进一步审读其关系,我们发现“花是香的实体,香是花的精神、精髓”。

那么,我们再进一步挖掘——由花及人,放眼人生与社会作深入的思考,不难类比出这样的立意:人的生命消逝了,但如花香一般醉人的气节、品性、思想、精神等却流芳千古恒久飘香。

如此的立意显然就具有了耐人品味的意蕴,再辅之以典型丰富的素材和优美灵动的语言,那么就不难打造出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