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语文教材复习 知识整理 专题三 《历史的回声》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专题三《历史的回声》
一、字音整理
暴.霜露pù草芥.jiè洎.jì殆.dài 鼎铛.玉石chēng 逦迤
..zī zhū
..lǐ lǐ锱铢
妃嫔.pín 归帆去棹.zhào 翠峰如簇.cù羽扇纶.巾guān 舞榭.歌台xiè嗔怒.chēn 龇.牙zī梅子箐.qìng 巉.峭chán 清癯.qú訇.hōng 惊愕.è廊腰缦.回màn
直栏横槛.jiàn 畹町
..wǎn tǐng 瘴.气zhàng 间.谍jiàn 嚎啕.táo 惊诧.chà悚.然sǒng 贪婪.lán 嗔.怒chēn 惊愕.è山麓.lǜ山岚.lán 火捻.niǎn 嚼.啃jiáo 昏厥.jué
赂.秦lù六国互丧.sāng(sàng)暴.pù霜露弥.mí繁嬴.yíng谗.诛chán 邯郸
..hándān 当.
与秦相较tǎng斩荆.jīng 棘.jí下咽.yàn(yān yè)蜀山兀.wù缦.回màn囷囷.qūn
水涡.wō矗.chù不霁.何虹jì高低冥.迷míng妃嫔媵嫱
...pín yìng qiáng 辇.niǎn
渭流涨.腻zhǎng(zhàng)椒.兰jiāo 弃掷逦迤
..ōuyā
...zhìlǐyǐ槛.jiàn(kǎn)呕哑
纶.guān(lún)酹.lèi 华.发huā(huá huā)舞榭.xiè寻常巷.陌hàng(xiàng)佛狸
..bìlí
舷.xián梯簇.新cù勋绶.shòu 挪.动nuó拾.阶而上shè(shí)半晌.shǎng 虔.诚qián
湔.雪jiān 顷.刻qǐng
二、字音测试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宿.命(sù) 炫.耀(xuàn) 苍穹.(qióng) 窸.窸窣.窣(xīsù)
B.愀.然(qiǎo)熨.帖(yùn) 半晌.(shǎng) 亘.古不变(gèn)
C.跌宕.(dàng) 榭.(xiè) 慰藉.(jiè)羽扇纶.巾(guān)
D.鼎铛.(dāng)隽.永(jùn) 咽.喉(yān)面面相觑.(qù)
三、成语整理
钩心斗角:①谓建筑物或图纸的结构精巧工致。

心,宫室的中心;角,檐角。

②谓精心构制,斗胜争奇。

③比喻各用心机,互相倾轧。

羽扇纶巾: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

形容态度从容。

目不暇接:指可看的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不可一世: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曾几何时:才过了多少时间。

指没过多久。

天网恢恢:天道像个广大的网,作恶者逃不出天道的惩罚。

后多用来形容作恶者终究难
逃国法的制裁。

郑重其事: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出人意料:事先对情况与结果的估计,超出人们的料想猜测之外
问心无愧:扪心自问,毫无愧色。

四、成语测试
1、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墨索里尼下台了,意大利国王接管政府,我们弹冠相庆
....。

B.我想,他们准是把涂料的经费用完了,因此无计可施
....。

C.画面前端,在移民住房,以及几个黑人和不可名状
....持枪而立的大兵前方,是画得十分逼真
的大串香蕉……
D.两面门之间挂着费尔巴哈的《美狄亚》,柔光闪烁,画像在黑色镜框的玻璃后面望穿秋水
....。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伙横行乡里、鱼肉人民的地痞流氓终于身陷囹圄。

B、台湾明山书局出版的《中国儿童大百科全书》很有意思,有一种新思路,通过讲故事带出百科知识,令人面目一新。

C、除夕之夜,海外留学生、边防战士、坚持生产的工人通过电报捎去对祖国亲人的问候,当然无可非议。

D、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儒家学说进行挖掘、整理、总结、研究,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既不抱残守旧、照搬照抄,也不数典忘祖、全盘否定。

五、文学常识测试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杜牧,字牧之。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在诗歌方面,人称他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后又与李商隐并称,称“小李杜”。

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

B、萧乾,汉族,原名萧炳乾,北京人,著名记者、作家、杰出的文学翻译家。

萧乾的《流民图》、《血肉筑成的滇缅路》披露了鲜为人知的国际援助的滇缅路的修造情况。

C、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称誉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

D、苏洵,北宋眉山人,字明允,自号老泉,世以其父子俱知名,称“三苏”,有诗赞曰“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著有《嘉祐集》。

六、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各抱地势,。

长桥卧破,未云何龙?,?
,,歌台暖响,春光融
融,。

2、,;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而望幸焉。

3、鼎铛玉石,,,,亦不甚惜。

4、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5、戍卒叫,函谷举,,!
6、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谁得而族灭也。

7、秦人不暇自哀,而人哀之;,。

8、乱石穿空,,。

9、,、灰飞烟灭
10、故国神游,,,。

11、人间如梦,。

12、舞榭歌台,。

13、想当年:,。

1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15、凭谁问:,?
附答案:
字音测试1C (A.纶(guān)巾
成语测试1、【答案】B【考点】重点考查结合语境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解析】A.“弹冠相庆”含贬义,应为“欢呼雀跃”;C.“不可名状”,不能用语言形容,应为“莫名其妙”;D.“望穿秋水”形容盼望得十分着急,应为“凝眸远眺”。

2 D(A、“身陷囵圄”改“锒铛入狱”;B、“面目一新”改“耳目一新”;C、“无可非议”改“无可厚非”)
必修二专题三《历史的回声》
主备人仪征二中孙红
教学目标:1、与学生共同重温专题的意义
2、带领学生理顺选文与专题的关系
3、共同鉴赏精彩片断的思想、取材与语言艺术
4、将专题材料整合成一篇中心明确、材料丰富、条理清楚的话题作文
一、专题引入(5分钟)
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尊重历史的民族;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牢记历史的民族。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记述了人类的、某个民族的过去,并且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人的传承、重新认证和解读,不断赋予其新的意义,使人类获得精神滋养,从而得以不断进步。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看历史,能够据过去推知未来。

”凡是有活力的民族,都牢记自己的民族历史以及整个世界的历史的。

寻绎历史发展的轨迹,并且不断进行反思,就能避免悲剧的重演。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我们回顾历史,借鉴历史,更好地前行。

人们研读历史,是想寻求推动历史发展变化的原因;人们在审视历史时,也必然会引发感情活动,发抒议论与感受。

这些犹如大江的浪涛,沿着峡谷,奔腾而下,,山鸣谷应,久久回响。

今天我们来复习必修二专题三《历史的回声》。

1、让我们共同诵读专题导语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过无数令人感奋、发人深省的事件,留下了许多经验教训。

人们在记录历史、追踪历史时,往往会浮现出许多联想,引发出许多感慨,其中有英雄的喟叹,有智者的思索,也有文人骚客的歌吟。

这是历史的回声,它从遥远的过去传来,又将裹挟着今天的声音向着未来绵延而去。

2、请举例人们在记录历史、追踪历史时,引发的英雄的喟叹、智者的思索、文人的骚客的浪漫诗心。

(课本内的课本外的皆可)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解说:历史记忆的内涵、风格和强度构成一个民族的精神素质,亦即民族性。

凡是有活力的民族,总是牢牢记住并不断反思自己民族和整个世界的历史。

谛听历史的回声,就能正确地看待现在,展望未来。

让我们打破时空的樊篱,与遥远的圣哲一起,在宇宙中共鸣。

二、梳理选文与专题的关系,鉴赏精彩片段
(一)《六国论》
1、构思与主题:本文是一篇史论,主要论述战国时期(前475一前221)“七雄”中除秦以外的齐、楚、燕、赵、韩、魏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赂秦”,从而得出必须团结抗敌的历史教训,借题发挥,以古讽今,以批评北宋朝廷屈辱求和的外交路线。

2、片段鉴赏
第4段赏析:•先肯定燕、赵的“远略”,接着又批评了他们的错策。

循此继进,作者又为六国设想出总体的战略:第一步,不赂秦,不附于秦,不派刺客,不杀良将;第二步,“以
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这样的设想是为下文“不赂而胜之”一语作铺垫的。

这个总体的战略设想也是针对北宋朝廷说的。

如果删去第6段话,上面这些话就变成无的放矢了。

这种写法就叫做“借古讽今”。

(二)《阿房宫赋》
1、构思与主题:杜牧的《阿房宫赋》在历史记载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写成的。

敬宗李湛16岁时继位为君,一为君就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沉洒于声色,在位3年就被宦官杀害,可见这篇“赋”在当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2、片段鉴赏
第1段赏析: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

“覆压三百余里”,言其占地之广,“隔离天日”,状其楼阁之高;“骊山”两句,写其倚山傍水,气势非凡。

第4段赏析:“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暇”的本义是“闲空”,文言中常用“不暇”来表示“来不及”。

“哀”,哀叹、悲悼。

按:“哀”《文言常用实词表》列为本课应注意掌握的实词,本义是“悲哀、悲伤”,引申为“怜悯、同情”(“君将哀而生之乎”)、“哀叹、悲悼”。

4个“后人”均指秦亡以后的入,但第三个“后人”是指另三个“后人”更后的人。

后一个分句,含蓄地警告唐敬宗,如不以亡秦为鉴戒,将使更后的人来哀叹他的自取灭亡。

(三)《念奴娇赤壁怀古》
1、构思与主题: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

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

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

2、片段鉴赏
第六、七、八句赏析:第一、二、三句总写长江,引起人的怀古思绪,这几句具体写赤壁之景。

先写江岸石壁,“乱”写出险怪,“穿”写出高峪。

再写江面波涛,“惊”写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

“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

这几句,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最后五句赏析:“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疾情向往。

这种向往在两鬓斑白年近半百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得可笑。

“多情应笑我”是倒装句,须解作:应笑我多情。

这里用自嘲方式写自己的感伤,感情大落,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

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也是心境旷达,潇洒酒酬月。

(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构思与主题:这首词借“怀古”赞扬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仓碎北伐的冒险行动,表达自己的积极抗金,恢复中原统一国家的热切愿望。

运用典故,十分恰当,是它的一大艺术特色。

2、片段鉴赏
前六句赏析:写向四周远眺大好河山,缅怀曾经在京口建都的孙权。

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辛弃疾以“英雄”一词赞颂他,表示自己对他的敬仰和向往,只是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再无处可寻了。

即便是英雄事业的流风余韵,也已经没有了。

这两句表达了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

最后三句赏析:以廉颇自比,表示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力,收复中原的耿耿忠心,可是朝
廷一味屈膝媚和,极好当道,多用少年轻进之士,又有谁会想到自己呢。

一腔悲愤溢于言表。

(五)《落日》1、构思与主题:《落日》是一篇极能振奋民族精神和鼓舞民众意志的好文章,它结合现场报道表现出中国人民战胜强敌的民族自豪感,揭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提醒人们展望前景,激起历史责任感和危机感。

《消息二则》1970年12月7日,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双膝跪在华沙的犹太人遇难者纪念碑前,为德国曾经犯下的罪行谢罪。

当时的媒体评论道:勃兰特跪下了,全体德国人彻底站了起来。

1995年6月,
当时的德国总理科尔在以色列的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再次下跪道歉。

2、文体知识
标题能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标题有三种: 主标、引标、副标(可组合成四种形式):
主标——是多行标题的中心,揭示消息的核心事实。

引标——放在主标之前,从一个侧面对主标起引导说明作用。

副标——放在主标后,对主标起补充说明作用。

主标必须有,引标、副标可有可无。

本文的标题是:单行(只有主标)
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句或第一段话,它往往用简要的话集中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实,点明主题。

(通常是标题的扩展和照应)——要较详细地了解新闻内容,方法是看导语。

主体——是消息的躯干(主要部分),它用充足的事实具体展开报道,是对导语内容的进
一步扩展和补充。

——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方法是看主体部分。

三、整合专题材料,组合话题作文。

历史是一份丰厚的遗产。

我们看历史,可以据过去推知未来。

(鲁迅)
历史是人类或某个民族的集体记忆的系统化、符号化。

历史记述了人类或某个民族的过去的轰轰烈烈的或缠绵悱恻的或刻骨铭心的事迹。

人们可以从历史中不断获得精神营养,得以不断进步;可以找寻推动历史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可以引发种种感慨,抒发自己的人生感受。

我们学习古文的着眼点,在于学习前人解读历史的思维方式,看看他们如何借鉴历史,如何表述自己的见解、人生感受;在于学习如何把握历史的瞬间,进行忠实地记录。

历史是人写的,对历史的反思,也许有助于对现实更深层次的认识。

很多人说,反思历史就是展望未来。

在我们的书本中,在我们的周围,
有这样那样的“历史”。

比如:
回眸历史的脚印
浩月行空,苍穹茫然,楼阁的疏影静静地横斜在冷凝的水中,独自慢步于青草丛中,只有湿露与我为伴,四野的寂静更增加了漂游者内心的孤独感,无奈之余,我沿着历史的长河逆流而上,想要发现掩埋在时间中的足迹,来慰藉心中的空虚……
站在连绵起伏的小丘之上,拨开灰黄的野菜,抚摸着淡淡的黄尘,是那样的柔软舒坦。

然而,数千年前,就在这个荒芜地带,战国七雄,寒刀冷剑,合纵连横,争土夺地,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混乱的时代,也敲响了封建王朝的钟声。

六国帝王,二百五六十年的国
运,抒写了封建中国的第一页,是泪之珠,血之铃。

功业尚佳,耻辱亦存。

烽烟四起,征战连年;披荆斩棘,以有尺寸:子孙无能,割让土地;王子皇孙,辇入于秦。

王朝的残阳流着深红的血,历史的脚印鲜血淋淋,恰似声声叮嘱;知耻而后勇,鉴史以复兴,为民族之图腾而血洒江河泪满襟。

也是在这荒芜之地,余威震于殊俗的秦始皇兴建了气势恢弘的阿房宫。

当蜀山兀,阿房出时,其势气吞万里如虎,其威并驾五湖如龙。

秦王朝是如何的气势磅礴,而阿房宫、直道等便是其极盛的见证。

今天,当人们在阿房宫废墟徘徊时,我们不禁感叹于阿房的宏伟与不可思议,秦人奢华的足迹印奠在这宫上,也更加使阿房宫显得魅力无限,神秘无常。

遥想苏子之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如今,当我穿过历史的浮云再一次赤壁怀古时,面队滚滚长江东逝水。

我高声吟唱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史的硝烟战火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雄姿英发的公瑾坐阵八方,指点江山,谈笑之间,赤壁胜负已成定数。

历史中也便有了神来之笔: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赤壁之战亦成为三国战乱的佳话。

顺江东下,伫立北固亭,感受着大江之雄浑,体味着稼轩之悲情。

俯瞰遗迹,南宋正如青山遮不住的江水一去不复返了。

虽然历史的足迹是那样的淡然,但稼轩的悲情却依然那么清晰。

他虽然想沙场秋点兵,但最终却是美芹十论化做南窗挡风纸,一腔热情换来二十载的闲居。

这是稼轩的悲哀,也是历史的悲哀,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思,成为历史上无奈的足印。

历史的足迹一行行,留给我们无尽的遐思,但是我们如果只是遐思而不吸取教训,那我们也只能使后人而复哀后人。

我们要反思历史,吸取教训,勇敢面对历史,敢于象勃兰特那样。

那么我们才有希望,中华才会有真正的崛起。

后记:
站在世纪的边缘,把握着生命的脉搏,以一颗虔诚的心回蓦往昔,记忆却不如荔枝般金银剔透,历史的兴衰跌荡起浮,由悲而发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沿着历史的车辙,踩着历史的脚印,逆流而上,寻找那古国的身影。

赞叹:五千年文明古国古,八千里沃野盛世盛。

相信:待到风云齐会时,龙腾六合定乾坤。

期待: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湖北省高考满分作文--《学会历史般的旁观》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
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

爱憎蒙住了理性的心。

跳出爱憎,历史会还给我们一份真实的面目。

霸王骑着乌骓化为了鬼雄,虞姬将生命之花化作了矛尖的湛蓝,于是心被感动了,那殿上之君只不过是无耻小人,听听汉家小儿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就热血沸腾。

可是就是这个被唾骂的人建立了中华大地的一代霸业。

没了他,哪来的张骞扶着驼铃走向天山的雪莲?没了他,哪来的卫青舞着旌旗奔向大漠的飞沙?
历史长河滚滚奔流,告诉我们———刘邦比项羽更有才能去成就一番霸业。

炀帝踏着龙舟走向江南的七月,黎民抱着妻小沿河悲恸。

于是血被激怒了,那由南向北奔流的运河不再雄浑,那滔滔河水浸透了百姓的血泪。

可是就是这条劳民伤财的大运河,书写了大都的辉煌,托起了沿河的点点明珠之城。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告诉我们———京杭大运河灭了一个隋朝,却也开辟了更辉煌的盛世。

人镜对着太宗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

于是双手挥舞着高呼“明
君”、“伟人”。

可即使是这样一代圣明,我们又怎能忘了玄武门前的血泊?
历史的高峰回响着一个声音:“再伟大的君王,他的身后也有白骨累累,血汗斑斑。


跳出爱憎后的我们,会有一双清澈灵动的心眼。

环视世间一定会有新的认知,更加公正、更加客观。

以清澈的眼审视自己,对于任何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灵动的心审视世界,对任何对错,保留一份最真实的了解。

给所有的事物一个旁观的眼神,让历史的车辙辗过额头,留下赞许的痕迹。

倾听历史的回声
在济南赁屋而居,房屋朝向一条宁静的老街——将军庙。

翻看济南的老地图,可以发现她和与她相邻的芙蓉街、贡院墙根街一样,曾经拥有过繁华和喧闹,但是现在,除去依稀能辨的高墙大院之外,她的大部分被普普通通的市井百姓的民房占据着。

有消息说,政府已经有了一个拆迁的思路,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得到开发,但是我无从去想象她将来的模样。

天气凉下来的时候,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在我的窗户对面摆摊制作烟囱,看得出他是一个退休工人,对所从事的工作非常熟稔,周围的邻居送来不知从何处找来的铁皮,几乎在转瞬之间,他就能把它作成一个极有实用价值的器物。

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每当我在窗前注视老人对工作的投入,我心中都会升起一种感触,感怀岁月锻就他对生活的沉着和驾驭。

老人一下一下地击打着铁皮,声音传来,没有人们以为的铁器与铁器相撞的尖利刺耳,而是呈现出一种很让人受用的节奏,这说明老人的每一次动作虽然缓慢但都击中要害,招不虚发。

声音也仿佛经历了岁月的浸泡,变得意味深长。

除去这种打击声,还有很多的声音常年由街上传入我的小屋。

一个卖馒头的妇女,她的声音在早晨每每象一张砂纸,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地打磨着我的耳膜;卖菜的男人喜欢把每一种青菜的名字都加入到吆喝中,芹菜、韭菜、白菜、茭瓜、黄瓜、胡萝卜——把一个色彩艳丽的菜园呈现给你,有一次经过我的窗下,他自己都为这种有趣味的吆喝感动不已,自话自说地念叨,吆喝得多好啊。

附近还有一座天主教堂,虽深埋进街巷,仍掩盖不住这种建筑所表现出来的宏伟肃穆。

我常常漫步进去,看一群上了年纪的人一片虔诚地唱诗。

唱诗结束后,散场了,仍有信徒不能从中苏醒过来,口中念念有词着赶回家去,这种声音经常使我产生出一种异样的思考。

最多的是脚步声,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万籁俱寂,这种声音显得尤其有力,“呼塌呼塌”,这是一个男人,“咯咯咯咯”,这是一个穿高跟鞋的女人。

有时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脚步声交错在一起,夹杂着混乱的聊天;有时是两个人的脚步,伴随以一应一和的对话;最为突出的是一个人的独行,那种纯而又纯的脚步声在寂静里展开,往往使人产生这声音惊彻天地的错觉。

倾听如此众多如此丰富的声音,我坐在书桌旁,往往有一种旁听者的寂寞,这种生活旁观者的感慨,可能对于一个以记录为职业的人来说,是不可避免的,是责任所带给我的必然的附加。

在一个千年交替的时候,我们为自己不仅能亲历这种交替而且正逢壮年可以有所作为而庆幸。

庆幸之中也有感伤,我不知道自己的声音能否被人留意,看着桥上的风景,是否有人在小楼的窗前欣赏自己?
如果说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纪应该有所期盼,那么,我期盼在未来的岁月里,自己的声音会变得更加响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