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青岛海山学校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青岛海山学校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四合院秋冬
①仲夏刚过,一阵好雨,一阵凉风,四合院的秋忽焉而至了。

②到上海后,每爱七八月间回北京,常常住到旧历七月下旬再回江南,几乎像辛勤的候鸟一样,年年可以迎接燕山的新秋。

其时在宣南还有一间小房,可以容身。

虽是宿舍房子,但是平房,又是按四合院的格局盖的。

中间院子、四周房子,自然不是一家一院,而是十七八家的大杂院。

不过因为有院子,人们可以搬个小板凳在院乘凉,也可在窗前听雨,或坐房中,隔着竹帘望院中雨景……这样还多少有一些古老的四合院的情调。

③有一年近中元节时,好雨初晴,金风乍到,精神为之一爽,忽然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诗并寄给平伯师。

他回信道:“奉手书并新著五言,得雨中幽趣,为欣。

视我之闷居洋楼,不知风雨者,远胜矣。

”从平伯师的信中,可以看到,从四合院中感觉到的季节情趣,在洋楼中是感觉不到的。

他现在虽然住在南沙沟高级洋房中,却也免不了怀念老君堂的古老四合院中的古槐书屋了。

④造化给人们以光泽和色彩,是公平的。

宫阙红墙,秋风黄叶,宫廷有宫廷的绚烂秋色,百姓家也有百姓家的朴实淡雅的秋色。

在那靠城根一带,或南城南下洼子一带偏僻的小胡同中,多是低低的小四合院的房子。

一进院门,种棵歪脖子枣树;北房山墙上,种两棵老倭瓜;屋门前种点喇叭花、指甲草、野菊花、草茉莉……总之,秋风一起,那可就热闹了,会把小院点缀得五光十色,那真是秋色可观。

虽在帝京,也饶有田家风味。

至于那些盛开的花花草草,喇叭花的紫花白边,指甲草的娇红带粉,野菊花的黄如金盏,草茉莉的白花红点,还有那“满架秋风扁豆花”的淡紫色的星星点点……这都是开在夏尾,盛在秋初,点缀得陋巷人家秋色如画了。

⑤当然,还有精致一点的小院。

这种院子不是北城的深宅大院,而大多在东、西城及南城。

“四破五”的南北屋,也就是四开间的宽度,盖成三正两耳的小五间,东西屋非常入浅。

但是整个小院格局完整,建筑精细,甚至都是磨砖对缝的呢。

砖墁的院子,很整洁,不能乱种花草,不能乱拉南瓜藤,青瓦屋顶,整整齐齐,这个小院的秋色何在呢?北屋阶下左右花池子中,种了两株铁梗海棠,满树嘉果,粒粒都是半绿半红,喜笑颜开。

南屋屋檐下,几大盆玉簪,更显其亭亭出尘,边上可能还有一两盆秋葵,淡黄的蝉翼般的花瓣,像是起舞的秋蝶。

⑥小院秋色也在迅速地变化着,待到那方格窗棂上的绿色冷布,换成雪白的东昌纸时,那已是秋尽冬
⑦四合院的冬天,首先在于它充满了京华式的暖意。

也许有人问,暖意还分式吗?的确如此,同样暖意,情调不同,生活趣味也不同。

据说欧洲有不少人家,在有水汀、空调的房间里,还照样保存壁炉,生起炉火,望着熊熊的火焰,来思考人事、谈笑家常……更有超越于水汀、空调之外的特殊暖意。

⑧古老的四合院,房后面老槐树的枝丫残叶狼藉之后,冬来临了。

趁早把窗户重新糊严实,把炉子装起来,把棉门帘子挂上,准备过冬了……天再一冷,炉子生起来,大太阳照着窗户,炉子上的水壶扑扑地冒着热气,望着玻璃窗外舒敞的院子,那样明洁。

檐前麻雀叽叽地叫着,听着胡同中远远传来的叫卖声……这一小幅北京四合院的冬景,它所给你的温馨,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代替的。

⑨四合院之冬围炉夜话,那情调足以令游子凝神,离人梦远,思妇欷歔,白头坠泪。

在狂风怒吼之夜,户外滴水成冰,四合院的小屋中,炉火正红,家人好友围炉而坐。

这时最好关了灯,打开炉口,让炉口的红光照在顶棚上成一个晕。

边吃边谈,高谈阔论也好;静听窗外呼呼风声,坐上两三个钟头也好。

我曾经有过一个这样的梦:和一位好友,对着炉子默默地坐到十一二点钟,直到她突然说道:“哎呀,该封火了!”这时我才如梦方醒,向她说声对不起,告辞出来……如今这位好友远在海峡那边,可能已有了白发了吧?
⑩儿时趴在椅子上,一早看玻璃窗上的冰棱,是四合院之冬的另一种趣事。

一夜室中热气,凝聚在窗上的图画,每天一个样,是山,是树,是云,是人,是奔跑的马,是飞翔的鸽子……不知是什么,也不管它是什么,每天好奇地看着它,用手指画它,用舌头舔它,凉凉的,是那么好玩。

现在还有谁留下这样的记忆呢……
⑪早上起床,撩起窗一看:啊,下雪了!对面房的瓦垄上,似乎盖了几层最好的棉絮。

满院子也是厚墩墩的雪,白白的一片。

鹅毛大雪,继续纷纷扬扬地下着。

四合院的天空,一片铅灰色冻云压住四檐,闪耀着点点晶莹的雪花。

在暖暖和和的房中,听着雪花洒在纸窗上的声音,是特殊的乐章。

如果晴了,红日照在窗上,照在雪上,闪得人睁不开眼,那四合院是另一派风景。

⑫白雪妆点了北京四合院,那风光、那情趣、那梦境……年年元旦前,收到一些祝贺新年的画片,常见到大雪覆盖的圣诞小木屋图景,却没有见过一幅雪中四合院的图画,常常为此而引起乡愁。

(取材于邓云乡《老北京的四合院》)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写作者和平伯师互通书信,使老北京四合院与洋楼中的生活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B.第⑤段写精致的小院不同于低矮的四合院,整洁到不能种花种草,所以没有秋天色彩。

C.第⑧段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描写日常生活,抒发了对四合院温馨的感受和浓厚的情感。

D.结尾写作者没有收到关于四合院的图画而引起乡愁,表达他对四合院风光逝去的遗憾。

2.第⑦段中写道“四合院的冬天,首先在于它充满了京华式的暖意”,请结合上下文内容解释“京华式的暖意”
3.第⑩段作者回忆儿时在四合院的趣事,最后说“现在还有谁留下这样的记忆呢”。

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

“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

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

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

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评点”既提升阅读快感,又促进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

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

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

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

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

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

喜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

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直接,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

可以预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与艺术的进一步融合,“弹幕”还会得到更深远的发展,而其发展路径大体上有两大走向。

一是“弹幕”介入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也就是说,“弹幕”的使用或许会逐渐从影视扩展到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尤其是相声、二人转这些本身就具有强烈互动性的艺术门类,可能会较早地与“弹幕”结缘。

二是“弹幕”向“平台”的回归。

“弹幕”说到底是一种技术,真正有价值的是技术承载的内容。

最后,弹幕也许就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

经过时间的积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将沉淀下来,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艺术新经典,将作品的社会意义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摘自《中国艺术报》,有删改)
4.下列关于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评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评点”是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综合、直观、凝练是它的主要特征,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

B.“评点”关注的是作品本身,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有时也通过分析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文化环境来辅助剖析作品。

C.“评点”的语言自成特色,大多较为简短,往往三言两语却切中肯綮,犀利又独到,睿智幽默,发人深省或引人会心一笑。

D.“评点”以原著为载体,是对原著的一种再创造,又与原著融为一体,如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侧重论述了中国文艺评论上的一种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的主要特征及其特有的价值。

B.文章由“评点”这种评论样式随时代的发展已失去历史地位,自然而然地引出与“评点”类似的“弹幕”。

C.文章在分析论证“弹幕”这种新的评论样式时,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既指出其优势,也分析了其弊端。

D.文章最后分析了“弹幕”的发展路径的两个方向,并认为“弹幕”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时代的“金圣叹”,也就是适应文艺视听化、网络化和评论互动化、即时化这一新格局的文艺批评家。

B.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也是“文化搬运工”,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使得欣赏者能更有效地欣赏作品。

C.“弹幕”与互联网技术联系紧密,它介入的领域将更宽泛,最终或许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

D.文艺评论的作用重大,经过时间的沉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也可能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新经典。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贵州丹寨扶贫茶园的明前茶近日开始采摘,受到关注的不仅是这里出产的优质明前茶,还有其产业扶贫模式。

丹寨扶贫茶园是万达集团于2018年4月首次在贵州丹寨推出的产业扶贫新模式。

这一模式首倡“认领一亩茶园,扶贫一个茶农”的理念,让贫困茶农通过务工劳作,取得劳动收入,实现一对一扶贫。

爱心人士在网络平台上认领一亩扶贫茶园,就可以帮助一名丹赛茶农,并收获茶园一年内出产的精品茶叶。

两年来,丹寨扶贫茶园已经帮助1100多个贫困家庭改善生活。

仅在2019年,扶贫茶园就带动1259人参与茶叶生产,帮助贫困户600户。

万达集团决定在今年扩大茶园运营面积,将扶贫茶园由600亩增加到1000亩,以带动更多周边农户持续就业致富。

(摘选自《丹寨扶贫茶园扩大千亩、扶贫模式引关注》,“人民网”2020年3月31日)
材料二:
湖北省红安县,走出过200多位将军的革命老区,在脱贫路上找到了致富“金果果”——红安苕作为第一个红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为红安县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当地食品企业研发出红薯挂面等产品,建立了红薯、小麦种植基地,和农户签订了长期的供货协议,红安已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

(摘选自《培育扶贫产业,帮扶龙头企业》,“人民网”2020年4月8日)材料三:
产业脱贫是解决长期生存发展的重中之重,无论从农民增收的角度,还是脱贫攻坚的布局,都不能只采取同一个模式。

近年来,江西的赣南脐橙,新疆的棉花产业和平里产业,西南地区大力发展的茶叶、药材、高山果蔬产业等,在解决区域的贫困人口脱贫方面产生的效益非常明显。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强调,各地在推动产业扶贫工作中要注重将中央政策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条件有机结合,发挥地区的比较优势,形成自身的竞争力,确保脱贫产业可持续。

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要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实现应保尽保,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低保、医保政策,包括临时救助的综合性保障政策。

教育、住房、基本医疗,包括饮水安全等问题都要跟进。

张红字表示:“在今年完成全面脱贫攻坚任务,各级政府的相关政策要保持长期稳定,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不断巩固完善。

继续聚焦‘三区三州’地区和特殊困难人群,完成好移民脱贫搬迁,教育脱贫,生态脱贫阶段性工作。

同时更要重视研究推进后续的减贫工作。


(摘选自《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放松》,“人民网”2020年3月7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着“认领一亩茶园,扶贫一个茶农”的理念,2018年4月,万达集团首次在贵州丹寨扶贫茶园推出一种产业扶贫新模式。

B. 红安苕是第一个红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是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C. 红安当地食品企业注重研发拳头产品,建立种植基地,红安已形成”龙头企业一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

D. 贫困地区既要发挥本地区的优势,又要与其它地区联合发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确保脱贫产业可持续。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贵州丹寨和湖北红安都利用了当地的特产资源,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发展模式,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B. 从2018-2020年,万达集团对丹寨扶贫茶园的持续投入,并采取相关措施,有助于解决周边农户的持续就业问题。

C. 新疆和西南地区注重发挥地区优势,大力发展棉花、干果、药材和高山果蔬等产业解决了区域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D. 脱贫攻坚工作要持续聚焦”三区三州”地区和特殊困难人群,完成好移民脱贫搬迁、教育脱贫和生态脱贫等阶段性工作。

9. 从政府角度,谈谈如何推进扶贫脱贫事业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夷简,字明举,福州人。

父廷枢,为王审知从事,甚被亲遇。

嗣王延钧以女妻之。

钱氏福州,署光禄卿。

夷简少孤,好学,有名于江东,为钱惟治明州判官。

太平兴国初,随钱俶来朝,授检校秘书少监、元帅府掌书记,赐以袭衣、器币、鞍勒马。

八年,俶让元帅,改授夷简淮海国王府判官。

雍熙四年,俶改封许王,出镇南阳,加夷简仓部员外郎,充许王府判官。

俶薨,归朝,为考功员外郎。

累迁都官郎中,掌名表,人颇称其得体。

至道二年,上言浙右人无预馆阁之职者,因自陈尝劝钱俶入朝,词甚恳激,太宗怜之,命直秘阁,俄判吏部南曹。

咸平中,召试翰林,迁光禄少卿。

初宰相张齐贤欲引夷简与曾致尧并知制诰有急制值舍人出院即封除目命夷简草之物议以为不可故但进秩而已景德中,夷简被病,告满二百日,御史台言当除籍,真宗以其吴越旧僚,有词学,且年老母在,特命续其月廪。

大中祥符初,迁秘书少监。

三年,丁内艰,上遣中使存问,赙赠有加,因请护母丧归浙右,许之。

且欲不绝其奉给,特授检校秘书监、平江军节度副使。

逾年卒,年七十七。

夷简喜谈论,善属文,尤工诗咏,老而不辍。

尝摄鸿胪卿,护许国长公主葬,在道,驸马都尉魏咸信礼接甚薄,夷简衔之,言于上云:“发引之日,以钱三十千遗臣治装,不重王人,若有轻国命之意,臣拒不纳。

”上遣中使诘咸信,咸信言:“夷简始受命,屡有求丐,又献挽词以希赂遗,臣皆不敢受,以是为慊。

”既而夷简又贡歌诗一编,大率讥咸信吝啬,且形于怨诅。

复言所未受三十千钱,意欲索取。

真宗甚鄙之,且不欲其歌诗流布于外,命中书召夷简对焚之。

士大夫以是薄其为人。

(节选自《宋史·文苑(三)》)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初/宰相张齐贤欲引夷简与曾致尧并知制诰/有急制/值舍人出院/即封除目命夷简草之/物议以为不可/故但进秩而已/
B. 初/宰相张齐贤欲引夷简/与曾致尧并知制/诰有急制/值舍人出院/即封除目命夷简草之/物议以不可/故但进秩而已/
C. 初/宰相张齐贤欲引夷简与曾致尧并知制诰/有急制值/舍人出院即封/除目命夷简草之/物议以为不可/故但进秩而已/
D. 初/宰相张齐贤欲引夷简/与曾致尧并知制诰/有急制/值舍人出院即封/除目命夷简草之/物议以为不可/故但进秩而已/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人的别名。

字和名常有意义上的联系。

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B. 江东,自汉至隋唐称安徽芜湖以下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为“江东”。

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江东又名江左。

C. 太平兴国,北宋君主宋太宗赵匡义的一个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 卒,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士之死称为“卒”,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廷枢颇受知遇。

黄廷枢曾是王审知的从事,很受王审知的亲近和知遇,王审知后人王延钧把女儿嫁给了黄廷枢。

B. 黄夷简平步青云。

黄夷简提及自己曾劝说钱俶归附,因言辞诚恳激切受到宋太宗的怜恤,并因此多次升迁官职。

C. 黄夷简受到优待。

黄夷简因病请假超过二百天本应免除官籍,真宗因为考虑到他情况特殊,命令继续供给他俸禄。

D. 黄夷简颇受争议。

黄夷简擅长写作诗文,因为他曾献诗讽刺魏咸信吝啬且表现出怨恨咒骂,受到真宗和士大夫的鄙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年,丁内艰,上遣中使存问,赙赠有加,因请护母丧归浙右,许之。

(2)尝摄鸿胪卿,护许国长公主葬,在道,驸马都尉魏咸信礼接甚薄,夷简衔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诗为759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今湖北荆州市),南游岳阳时所作。

14.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

“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

B.颔联中“山衔好月来”一句,说月出山口,仿佛是山峰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衔”字想象新颖,有独创性。

C.颈联写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山云间一般;运用比喻突出岳阳楼的高耸入云,表达了诗人高昂的兴致。

D.尾联写楼高风急,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的超脱豁达,豪情逸致;充满生活情趣。

15.颔联“雁引愁心去”一句,在《文苑英华》中为“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句诗更好?为什么?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三次对鲲鹏进行描写,开篇第一次描述鹏的脊背时,是“________”,第三次引用商汤与棘的对话描述鹛的脊背时,则是“_______”,这些在细节上相互补充,使鲲鹏形象更为充盈、饱满、神妙。

(2)《湘夫人》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的愁情,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下面的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最重要的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一部法律,②实施近30年来,③对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⑤未成年人保护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⑥迫切需要对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全面修订。

⑦如有的监护人存在监护不力,⑧有的地方校园欺凌问题频发等。

⑨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正是要回应社会关切,⑩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几天中我领略了两个字,一个是“绿”,只凭这一点,已使我流连忘返。

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冷泉亭旁溪水琮净,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
分外好看。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

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

不能一一去说。

漫步苏堤,路旁的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茵茵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

有的青苔,形状也很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

那是满地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婉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

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

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

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古人讲“修辞立其诚”,写作首先要诚恳、诚实、真诚、坦诚地对待读者,讲真话,不讲假话。

B.科学家仔细研究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C.所谓“艺术真实”,指的是艺术地再现生活的真实,更集中、更典型、更生动、更具有代表性地再现生活的真实。

D.如果学校让学生背诵《弟子规》《朱子家训》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听话,那么国学教育就走偏了,还可能使学生接受了其中的一些“糟粕”。

19.排比可以“增文势”“广文义”,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排比”修辞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出很深很浓的黑色,有的绿得发出很浅很亮的蓝色。

”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评改试卷时,常常会听到任教数理化等科目的老师向语文老师抱怨:“学生连题目都读不懂!审题不会‘咬文嚼字’怎么会做题?”
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中流砥柱钟南山院士近日与大家分享学习体会:“学好语文最关键,学好语文才能对事情进行分析,进行综合和总结。


③最近,由武汉发布的32张抗疫感恩海报获得了无数点赞。

“下个烟花三月,一同登楼望春风”“八闽来助,江城有福”……32处美景,配上32句各具特色的美言,让人觉得美好又充满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