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时-第九课时

合集下载

2015年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

2015年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
(四)删除用“倒推”策略解决问题,提前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在实验教材中,五年级下册安排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倒推”,而“转化”的策略则安排在六年级下册。按照本轮教材修订的整体方案,安排转化的策略原因之一是由于五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较多的通过“转化”解决问题的经验,例如,把小数乘除法转化为整数乘除法,把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把未知面积计算方法的图形转化为面积计算方法己知的图形等等,所以及时安排对“转化”策略的认识和应用,既有利于将他们的感性经验提升为理性思考,也有利于沟通不同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为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数学内容提供机会。
7、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
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以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猜想和验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4)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5)在学习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数学
吴霄锋
五(1)
数学学科第10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小学数学
教学材料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10册
教学时数
91
授课教师
吴霄锋

(完整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特别说明:本教案为2015 年改版后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蒜叶的生长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和与积的奇偶性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球的反弹高度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六单元圆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一单元课题:等式与方程第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能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教学重点: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理解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天平实物)谈话:这是天平,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它?师作简单介绍:天平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

这是天平的左右两个盘,这是指针。

当天平的指针指着中间,表示天平左右两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也叫做天平平衡。

天平的哪一边下垂,就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2.揭题:今天我们利用天平来学习一些数学知识。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 1。

(1)出示教材第一页例 1 天平平衡的情境图,谈话:你能看图写出一个等式吗?学生思考后独立填写。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50+50=100。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指名学生口答:天平的一端放一个 50 克的鸡蛋和一个 50 克砝码,另一端放一个 100 克砝码,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相等,可以用等式来表示。

(2)教师小结:含有等号的式子叫做等式。

它表示等号两边的数值是相等的。

2.教学例 2。

(1)课件出示教材例 2 的四幅图。

学生独立思考后填写。

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集体反馈。

教师板书:x+50>100 x+50=150x+50<200 2x=200教师小结:天平哪一边下垂,就说明那一边物体的质量大,另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小;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相等。

(完整版),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推荐文档

(完整版),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推荐文档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缑氏镇中心小学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

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

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

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7、教学准备: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

八、课时安排:12课时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2014-2015学年下学期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单元备课

2014-2015学年下学期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目标:1、学习4篇课文,1篇习作,一个练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

2、学会生字34个,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一课,第三课5-9自然段,课文第五课。

4、能读懂老师在“眉批”和“总批”中提出的修改意见,明确习作怎样才能做到有详有略,培养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二、单元教材分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道理,了解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逐步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知识及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主要描写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体现了少先队员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决心。

《暖流》主要写江泽民主席看望南开大学师生员工并和学生们亲切交谈的是,说明江主席对中国古典学的热爱和对青年一代的关心和关怀。

《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春游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生命力的花儿。

体会作者对儿童的无比爱心。

《早》写作者访问三味书屋,写了它的位置、陈设,介绍鲁迅少年时期在这里读书的情形,由蜡梅花开得早引出鲁迅早年刻下的“早”字,生发联想,启迪读者学习鲁迅珍惜时间,“时时早,事事早”。

《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

一首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宣染满园的春色;一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描写田园风光的。

《习作1》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把它的特点写出来。

《练习1》猜谜语,学编写谜语;诵读散文诗;口语交际:学会如何请求别人帮忙和如何帮助别人。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培养自主修改习作的习惯。

培养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

2、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3、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4、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5、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创作者:别如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缑氏镇中心小学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

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

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

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

(完整版)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推荐文档

(完整版)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推荐文档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缑氏镇中心小学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

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

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

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7、教学准备: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

八、课时安排:12课时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完整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推荐文档

(完整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推荐文档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特别说明:本教案为2015 年改版后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蒜叶的生长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和与积的奇偶性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球的反弹高度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六单元圆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一单元课题:等式与方程第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能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教学重点: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理解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天平实物)谈话:这是天平,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它?师作简单介绍:天平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

这是天平的左右两个盘,这是指针。

当天平的指针指着中间,表示天平左右两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也叫做天平平衡。

天平的哪一边下垂,就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2.揭题:今天我们利用天平来学习一些数学知识。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 1。

(1)出示教材第一页例 1 天平平衡的情境图,谈话:你能看图写出一个等式吗?学生思考后独立填写。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50+50=100。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指名学生口答:天平的一端放一个 50 克的鸡蛋和一个 50 克砝码,另一端放一个 100 克砝码,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相等,可以用等式来表示。

(2)教师小结:含有等号的式子叫做等式。

它表示等号两边的数值是相等的。

2.教学例 2。

(1)课件出示教材例 2 的四幅图。

学生独立思考后填写。

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集体反馈。

教师板书:x+50>100 x+50=150x+50<200 2x=200教师小结:天平哪一边下垂,就说明那一边物体的质量大,另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小;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相等。

2015年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2015年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

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

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

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

八、课时安排:12课时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最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最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2017-2018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方程》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

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本单元编排的一篇“你知道吗”简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就有方程的思想,并有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历史记载。

1从等式到方程,逐步构建新的数学知识。

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殊对象,教材用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数→方程”的线索教学方程的意义。

(1)借助天平体会等式的含义。

(2)教学方程的意义,突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3)用方程表示直观情境里的相等关系。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材里,学生是应用四则计算的各部分关系解方程。

这样的思路只适宜解比较简单的方程,而且和中学教材不一致。

《标准》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中小学教学的衔接出发,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也要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因此,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在直观情境中,按“形象感受→抽象概括”的方式教学等式的性质。

(2)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解决的都是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其中大多数都是第一学段里没有出现的。

这些实际问题如果列算式解答,学生体会其中的数量关系有一定难度;如果用方程的知识解答,利用的是问题中最本质的数量关系,思路就顺畅得多。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到问题里的等量关系。

列方程时的数量关系与列算式时明显不同。

列算式时的数量关系把已知和未知隔裂,已知条件作为一方,要求的问题为另一方,通过已知数量的运算得到未知数量。

(完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推荐文档

(完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推荐文档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特别说明:本教案为2015年改版后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蒜叶的生长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和与积的奇偶性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球的反弹高度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六单元圆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一单元课题:等式与方程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能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教学重点: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理解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天平实物)谈话:这是天平,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它?师作简单介绍:天平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

这是天平的左右两个盘,这是指针。

当天平的指针指着中间,表示天平左右两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也叫做天平平衡。

天平的哪一边下垂,就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2.揭题:今天我们利用天平来学习一些数学知识。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一页例1天平平衡的情境图,谈话:你能看图写出一个等式吗?学生思考后独立填写。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50+50=100。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指名学生口答:天平的一端放一个50克的鸡蛋和一个50克砝码,另一端放一个100克砝码,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相等,可以用等式来表示。

(2)教师小结:含有等号的式子叫做等式。

它表示等号两边的数值是相等的。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例2的四幅图。

学生独立思考后填写。

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集体反馈。

教师板书: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方程的意义,知道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还知道了等式与方程的区别与联系。

五、课堂作业《补》第一单元课题: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在具体情境中,根据图意列出方程,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师:为了让同学们更简单的理解,请大家伸出自己的手臂一前一后,睁开一只眼睛,用你的小手掌遮挡住观察的视线,看看手掌离眼睛的远近与观看的结果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你的手会不会真的一大一小?其实是我们的“眼睛”欺骗了我们呢,其实很简单,靠眼睛越近,物体越大,离眼睛越远,物体越小。

(2)师:下面考考你们,看下老师这里的两个小朋友,我们是从哪个角度看他们,才会看到这样的形象?(俯视人物形象)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理解近大远小现象产生的原理。

三、图片观察,验证透视规律,学习表现1. 跟我找。

师:原来近大远小的现象是我们的眼睛带给我们的错觉,那么只要是我们视线里的事物就应该都存在这样的规律。

跟老师来找一找,这些图片中你找到这样的规律了吗?在哪儿?①大片向日葵。

学生很容易发现向日葵花盘的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适当引导观察远处山坡上的树木与向日葵的大小比较,得出结论,近大远小适用于所有景物。

②林荫道。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路面、树木梳理出“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处的清晰,远处的模糊”等同原理的透视规律。

③学生在园林中写生的场景。

请学生找找画面中的“近大远小”。

(包括人物、墙壁、格窗、长廊、柱子等。

)师:像这样近大远小的现象同学们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明显的例子?2. 跟我学。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确定近大远小的现象无处不在,那么怎样能准确地表现出来呢?先跟老师来看一看透视分析图。

带领学生观察示意图,简单了解消失点、视平线以及水平面和垂直面近大远小的规律示意线。

3. 跟我画。

师:有了这几个法宝概念,表现一个林荫道就容易多啦。

(正立面林荫道)教师示范:在四开淡绿色卡纸上用蓝色粉笔画出视平线,确定消失点,确定路面宽度透视示意线,确定道路两侧树木的透视示意线。

然后迅速的用水粉色(或者炫彩棒)铺出路面、草地天空的大色块。

师:现在谁来帮我在道路两边种上树?请学生上来用大笔调色确定道路两侧树木的位置,画出主干,充分体现垂直面透视示意线的作用,教师帮忙快速表现枝叶,完成风景速写。

最新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教案第一单元第5课时

最新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教案第一单元第5课时

第5课时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教学内容:教科书P8例7、P9练一练,P11练习二第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能正确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2.使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中,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

3.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等式的两个性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用不同的方法写出方程的数量关系,但不管是什么形式,其本质是一样的。

2.课件出示例7: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再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①去年的体重+=今年的体重②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米根据学生的回答列方程解答。

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为x千克。

x+2.5=36 36-x=2.5你是怎样检验的?在小组里交流后,集体交流。

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二、完成“练一练”先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说说怎样设未知数,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三、完成练习二的第1~5题。

1.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先让学生说说解方程的思路,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二的第2题先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说说怎样设未知数。

3.完成练习二的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每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过程。

4.完成练习二的第4题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再说说每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过程。

5.完成练习二的第5题三生板演,其余生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后集体校对,再向同桌说说解方程的注意点:写上“解”,利用等式的性质一步一步解出x的值,最后要检验。

四、全课小结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五、作业补充习题教学后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014).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014).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全册教案(20142013-2014学年度五年级下册语文学科教学计划新的学期开始了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五年级语文成绩进步了不少本学期我将继续担任本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新的学期里我制定了本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希望能够在新的学期里我的语文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下面就是我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一、教材简析本册教材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阅读"、"习作"和"练习"组成教材阅读课文27篇所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学生学习祖国语文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促进全面和谐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材料本册教材大体上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单元即春光无限、科技之光、有志竟成、世界各地、亲情依依、八一壮歌、人与自然这七个主题单元构成了一种文化的、开放的、整合的文本特质有意境有韵味、有情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心灵世界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学情分析本学期班级共有学生36人其中女生22人男生14人孩子们活泼可爱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他们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有良好的求知欲上进心强从上学期的成绩检测中来看本班学生的总体成绩还是可以的也存在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在这学期对差生要狠抓知识落实使他们的语文成绩能有切实的提高这学期教师要充分关注他们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前进一大步虽然我不能让他们成为最好的学生但我会努力让他们变得更好三、教学目标1、阅读课要求①读书技能:在继续抓好朗读的基础上提高诵读能力学会浏览提高默读速度②理解能力: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其感情色彩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提高对记叙文、说明文、诗歌等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能力③积累拓展继续增加学生的有效积累加强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的基础能力2、课堂阅读训练重点:①、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②、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③、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④、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四、教改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资源2.搞好课前的学情预测为优化教学过程做好准备3.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4.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五、教学进度安排单元序号单元内容课时数周次第一单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2、《暖流》《只拣儿童多处行》3、《只拣儿童多处行》4、《早》5、《古诗两首》习作一练习一181--2第二单元6、《梦圆飞天》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8、《神奇的克隆》习作二练习二163---4第三单元9、《海伦凯勒》10、《二泉映月》11、《郑和远航》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13、《精读与略读》习作三练习三155-6第四单元14、《秦兵马俑》15、《埃及的金字塔》16、《音乐之都维也纳》习作四练习四187-10第五单元17、《爱如茉莉》18、《月光启蒙》19、《我和祖父的园子》20、《谈礼貌》练习五习作五第六单元21、《七律长征》2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23、《大江保卫战》习作六练习六第七单元24、《古诗两首》25、《望月》26、《灰椋鸟》27、《水》习作七练习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2、通过认真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3、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教学重点1、通过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2、学会修改作文教学准备1、实物投影仪2、挂图3、学生日记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从小学到中学语文一直是门很重要的功课你知道为什么要学好语文呢?学好语文有什么意义?2、要想学好语文是不是就是上好语文课读好语文书呢?请你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你平时是怎样学习语文的?二、指导看图了解、掌握学习语文的渠道1、过渡: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学习语文的途径除了这些还可以有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我们一起来看图2、学生看图思考:有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3、汇报交流相机板书:广播电视、电脑、参观、访问、图书、讨论......4、讨论:在这么多的渠道中你喜欢采用哪些形式去学习语文?为什么?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什么?5、小结通过看图讨论交流我们掌握了多种学习语文的渠道希望你们能学以致用请大家说说看本学期自己准备怎样学好语文?三、总结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很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学好语文希望大家说到做到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习的小主人第二课时一、导入质疑明确修改的重要性1、(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说明了什么道理呢?二、指导如何修改作文1、过渡:我们都明白了修改的重要性那到底如何修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2、讨论:一篇文章写好后要修改些什么呢?3、对找出这些毛病后我们要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来修改符号来修改也就是我们平时做修改病句所使用到的符号只不过那是句子现在将句子组合成文章4、回忆复习所学修改符号5、自学书上例文《小花猫》6、汇报:这篇文章中修改了哪些部分?毛病在哪儿?7、练习:⑴实物投影显示两篇学生日记边讲评边运用修改符号修改⑵同桌互相批改一篇习作并交流⑶实物投影显示修改后习作集体评议8、讨论总结:如何修改作文?三、总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想写出好文章就要多修改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文章不厌百回改期待着你们写出一篇篇优秀的文章第一单元教学内容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2.只拣儿童多处行3.早4.古诗两首习作1练习1单元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两条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两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教学重点:抓住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教学准备课文录音生字新词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春天来了我们久封的心门也随着这暖暖的春光被打开总是希望能够出去走走、看看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如果出游你会选择哪里?2、大家说的地方不少可是我们都可以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它们的特点(春色满院、桃红柳绿、姹紫嫣红、春意盎然......去这样的地方游玩我们的心也醉了那里的风是那样的柔、水是那样的清那里的春光也格外明媚让我们和一群植树的孩子一起出发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二、初读课文:1、这又是一首诗歌读诗歌的要求是什么?(除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外还要把诗歌的节奏读出来2、自由读教师巡视3、开火车读教师出示的词语教师注意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歌谣绿袍裸露煎熬寂寞松鼠叽叽支撑锨镐4、齐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裸露"(边音"撑"(后鼻音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错误教育学生在同学读书的时候不要打断有问题先用铅笔在书上轻轻地画上记号6、学生点评7、听了大家的读我们把许多隐藏的"地雷"挖了出来请大家再朗读课文在读之前想一想刚才的哪些问题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想好了再读希望能够比刚才有一个提高8、有进步吗?把自己的进步告诉大家由于时间关系选择一个自然段向大家展示9、指名读评价三、初步学习第一、第八自然段1、请一、二两组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三、四两组的同学读第八自然段我来读课题读完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一、第八自然段结构相似前后呼应有点题的作用2、想一想上学期学的《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再读一读想想有不同的地方吗?3、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这仅仅是文字上的不同吗?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四、学习生字1、"谣、袍、裸、寞、叽"想一想他们有没有同胞兄弟?他们和他们的兄弟区别在哪里?把他们的特征记牢2、和学生共同书写"鼠"帮助学生摆好间架结构3、描红4、写《习字册》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通过读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句诗的含义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投影片课文录音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1、上节课我们找出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荒山野岭"一个是--"青山碧岭"你们说老师应该分别用什么样的粉笔来书写这两个词呢?2、看到"荒山野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那"青山碧岭"呢?4、让我们打开书本看看诗人用他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怎样的"青山碧岭"画面吧!二、学习三-七自然段:1、自由读告诉大家我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哪些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或者是你的感动、或者是你的快乐!3、学生朗读教师、学生共同评价教师点拨①"煎熬"什么是煎熬?如果你是裸露的山岩你来诉说自己的痛苦吧②"林涛"什么像波涛一样上下翻涌?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把你感受到的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心中有图画脑中放电影你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了③小鸟、松鼠、小兔、小猴我来问问你:"小鸟你为什么到这里搭窝筑巢?""小松鼠你快活得叫什么呢?""小兔、小猴你们呢?"谁来读读把这种快乐、安全、衣食无忧的感觉读出来你们现在就是小鸟、松鼠、小兔、小猴的代言人④"浑浊"-"碧波""咆哮"-"轻抚"读一读这两对词语给你怎样的感受?4、诗人给我们描述的画面是多么美好呀!齐读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是谁的功劳?一起读第二自然段2、锨、镐的声音是多么单调可是为什么是"歌谣"?3、齐读四、再次学习首尾自然段:1、 "我们"因为什么而快乐?2、春光特别喜欢"我们"染绿了"我们"的双脚"我们"以自己的行动让春光更加美丽五、朗读全诗:1、齐读2、尝试背诵板书: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荒山野岭-------青山碧岭裸露、煎熬林涛、动物的家2、暖流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主席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第一课时一、设疑导入1、读课题谈谈对暖流的理解2、寒冬里的南开大学涌动着一股暖流这股暖流从何而来?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组织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巡回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3.组织交流自读情况(1出示生字组织开火车读(2请同学们画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同桌互相读一读(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4读完后组织评议、正音4.组织再默读课文思考: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怎样的一件事5.组织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6.请大家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起因、经过、结果(交谈前--交谈中--交谈后第一段:(1江主席来南开大学看望师生员工大家都很激动第二段:(2-6江主席对年轻人关怀备至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第三段:(7同学们对江主席发自内心的敬佩三、指导写字1.出示全文生字引导讨论:这么多生字中你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可以很快记住其中的哪几个?2.指导用钢笔描红四、作业设计1、抄写词语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设置疑问导入课文1、寒冬里的南开大学涌动着一股暖流这股暖流从何而来?2、再读课文划出你能感受到"暖流"的词句二、交流对话品读感悟1、交流感受"暖流"的语句2、从这些划出的句子中你觉得江主席怎么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细细体会平易近人:江主席来了他满面春风想同学们致意...和蔼......兴致勃勃......抑扬顿挫......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背《滕王阁序》、《水调歌头》(练习朗读感受江主席平易近人、关心青少年、知识丰富3、课文写了江主席平易近人关心青年热爱中国古典文学但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的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真实、自然、生动、形象4、齐读最后一节想一想王辉为什么会打心眼里佩服江主席?反复朗读王辉的话体会其中的激动和敬佩之情三、总结全文1、想一想课题"暖流"是什么意思?(江主席对师生的关心、对年轻人的关怀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使大家产生了激动、兴奋、喜悦的情绪2、同学们看到本文《暖流》这个题目时心里在想些什么呢?是不是陷入了思索在考虑这暖流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文章写的是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天津视察工作时看望南开大学师生员工的事题目不也可以取《江主席来到我们中间吗》?(见下面的"附"3、本文的那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反复拿来读一读四、作业设计:1、把《滕王阁序》、《水调歌头》找出来读一读背一背2、小练笔:写一段话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这个人物的特点3、抄写下面的句子1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板书设计:暖流平易近人关心青年热爱古典文学3、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绳子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4、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教学重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教学难点: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2.初读课文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理清课文脉络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准备课文录音相关的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1、出示春景图: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2、板书课题:22 只拣儿童多处行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4、读题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2、学习生字指名读词语3、学生质疑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忸怩烂漫查字典理解:成千盈百儿童不解春何在使出浑身解数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2、交流画出的词语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3、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4、练习有感情朗读四、课堂练习1、写字指导2、学生描红临写3、抄写词语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课文第1、2两自然段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准备投影片、课件资料、及朗读课文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过渡导入1、提问:"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2、指名回答3、抓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提问:课文中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根据回答板书: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院里4、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二、学习第一段1、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2、交流出示句子"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即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3、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成千盈百闹嚷嚷挤飞涌出小天使4、指名读然后齐读5、完成课后练习5第一小题: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样?学生回答6、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三、学习第二段1、这一段与第二段一样也是些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呢?2、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自学课文(1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2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出示句子: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3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4学生畅谈体会三、小结刚才我们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颐和园寻找春天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呢?(颐和园门口儿童多知春亭畔儿童多湖面儿童多湖边儿童多可能是儿童欢快活泼的身影把春天遮住了吧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春天春天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下节课到玉澜堂去看看四、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课时教学要求1.继续学习第三、四自然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的气息与儿童的旺盛生命力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课件、课文朗读录音教学过程一、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寻找春天二、学习第三第四段1、自由读第5自然段提问: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2、指名回答:春天在玉澜堂的院落里在玉澜堂庭院的几棵大海棠树上春天是什么样子?出示句子学生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3、完成课文后的练习5(2:这句话中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4、学生交流5、教师范读第6自然段学生圈出关键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6、指名尝试背诵7、指名读第7自然段分角色读8、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9、提问:"朋友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指名回答: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春天在儿童身上!教师引读课文10、齐读第四段(1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2出示句子:当你春游时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愿意吗?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11、完成课后练习5(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 就能找到春天?12、学生讨论交流13、练习背诵第7--9自然段三、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第7--9自然段2、默写词语板书设计:3、只拣儿童多处行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面湖边儿童多处就是春玉澜堂(花儿--儿童4.早学习目标:1、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2、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3、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教学重、难点找出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并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2.学习课文第一、二两段教学准备三味书屋内陈室的挂图、生字新词卡片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谈论"早"1、教师板书:早 2、设问:想到什么?3、揭示课题齐读4、设问:最想了解什么?5、教师归纳小结:为什么要用"早"做课题?"早"有什么来历?含义是什么?二、初读课文了解"早"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生字词的读音并能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做上记号可以问问同桌还不能解决的准备提问相机正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3、汇报自己读懂的地方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4、汇报自己在读文过程不懂的地方5、师生通过读文、讨论等方式共同解决。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118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118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118页)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蒜叶的生长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和与积的奇偶性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球的反弹高度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六单元、圆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一单元课题:等式与方程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能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教学重点: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理解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天平实物)谈话:这是天平,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它?师作简单介绍:天平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

这是天平的左右两个盘,这是指针。

当天平的指针指着中间,表示天平左右两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也叫做天平平衡。

天平的哪一边下垂,就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2.揭题:今天我们利用天平来学习一些数学知识。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一页例1天平平衡的情境图,谈话:你能看图写出一个等式吗?学生思考后独立填写。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50+50=100。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指名学生口答:天平的一端放一个50克的鸡蛋和一个50克砝码,另一端放一个100克砝码,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相等,可以用等式来表示。

(2)教师小结:含有等号的式子叫做等式。

它表示等号两边的数值是相等的。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例2的四幅图。

学生独立思考后填写。

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集体反馈。

教师板书:x+50>100 x+50=150。

(完整)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推荐文档

(完整)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推荐文档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缑氏镇中心小学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

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

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

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7、教学准备: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

八、课时安排:12课时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K12教育文档)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K12教育文档)

(直打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直打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直打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特别说明:本教案为2015年改版后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蒜叶的生长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和与积的奇偶性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球的反弹高度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六单元圆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一单元课题:等式与方程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能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教学重点: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理解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天平实物)谈话:这是天平,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它?师作简单介绍:天平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

这是天平的左右两个盘,这是指针。

当天平的指针指着中间,表示天平左右两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也叫做天平平衡.天平的哪一边下垂,就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2.揭题:今天我们利用天平来学习一些数学知识。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1)出示教材第一页例1天平平衡的情境图,谈话:你能看图写出一个等式吗?学生思考后独立填写.指名回答,教师板书:50+50=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学期第( 5)个教案上课日期:2015年()月()日第一单元第五课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能正确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2、使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中,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

3、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具体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预习作业1、解下列方程x+3.2=6.4 x-7.9=2.6 1.5x=4.56二、自主学习1、交流预习作业指名学生板演2、引入谈话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方程,我们还可以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教学例7(1)出示例7的情景图。

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根据“我比去年增加了2.5千克”,你知道期中含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吗?小红去年的体重+2.5=小红今年的体重………………数量关系(1)小红今年的体重-小红去年的体重=2.5………………数量关系(2)运用数量关系(1)解题时,哪个量是未知的?(在小红去年的体重上打“?”)“小红去年的体重”是未知的,我们可以用未知数“x”来表示,在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先把未知的量设为“x”,同时要先写“解”。

示范: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是x千克。

根据上面的数量关系,可以怎样列方程呢?X+2.5=36在小组中说说:x、2.5、36及方程的左边,右边各表示什么?看看列出的方程是否符合数量关系。

小组交流。

会解这个方程吗?说说自己的方法。

汇报方法。

板书: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是x千克。

X+2.5=36X=36-2.5X=33.5答:小红去年的体重是33.5千克(指出:在“解:设……”时已经设了“x千克”,因此求出的x的值不写单位名称。

怎样可以知道解答的是否正确呢?你准备怎样检验?说说检验的方法。

运用数量关系式(2)解题,根据上面的数量关系,可以怎样列方程?36-x=2.5会解这个方程吗?说说自己的方法。

汇报方法。

板书: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是x千克。

36-x=2.536-x+x=2.5+x36=2.5+x2.5+x=36X=36-2.5X=33.5答:小红去年的体重是33.5千克。

(2)小结方法。

刚才我们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了问题,谁来说说,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是怎样列出方程的,解答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注意:先弄清题意,找出未知量,并用字母表示要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求出答案后,还要检验结果是否正确4、练一练(1)读题,理解题意(2)哪一个条件告诉我们题中的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什么?(非洲象的体重×33=蓝鲸的体重)根据这个数量关系怎样列方程呢?(3)完成解答并汇报方法。

解:设这头非洲象大约重x吨。

33x=165X=165÷33X=5答:这头非洲象大约重5吨。

三、多层练习1、完成练习二第一题(1)指名学生板演(2)学生独立完成,个别差生可适当指导(3)指名学生说说自己解方程的方法(4)全班集体核对2、完成练习二第二题(1)题中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可以怎样列方程?(2)学生独立完成(3)全班集体核对3、完成练习二第三题(1)题中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可以怎样列方程?(2)学生独立完成(3)全班集体核对4、完成练习二第四题(1)题中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可以怎样列方程?(2)学生独立完成(3)全班集体核对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大家你收获得新知识是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五、作业1、完成《补充习题》2、每日一题六、板书设计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是x千克。

X+2.5=36X=36-2.5X=33.5答:小红去年的体重是33.5千克七、教学反思本学期第()个教案上课日期:2015年()月()日第一单元第六课时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解决是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或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初步理解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

2.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能够联系条件,对已有数量关系进行变化,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方程中体会数量关系的相对稳定性。

3.在练习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形如ax+b=c或ax-b=c的方程的解法。

2.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一、预习作业1. 根据下列数量关系补充完整:(1)钢琴上的白键比黑键多16个。

()-()= ( ) 或()+()= ( ) (2)爸爸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

()÷()= ( ) 或()×()= ( ) 2.解方程X÷2.5=4二、自主学习1.交流预习作业指名学生口答,并说说自己还有哪些想法?回忆解方程有哪些步骤和注意点。

2.例题81、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那些条件,题目要求我们求什么问题?2、题目中那句话能说明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3、你能不能用一个等量关系讲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等量关系表示出来吗?(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汇报交流结果)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4、引导学生观察A等量关系,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中,那个数量是已知的,那个数量是我们需要去求的?5、继续追问: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揭示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谈话:我们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6、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7、提问:这样的方程,你以前解过没有?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能解出这个方程吗?小组交流讨论并作发言。

8、交流中明确:首先要应用等式的性质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2,使方程变形为“2x=?”,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继续求解。

(要求学生接着例题呈现的第一步继续解出这个方程。

学生完成后,组织交流解方程的完整过程,核对求出的解,并提示学生进行检验,最后让学生写出答句。

)9、提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学生列出方程后,要求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列出的方程,并说说列方程的根据,以及可以怎样解列出的方程。

10、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

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大致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引导学生关注:(1)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寻找等量关系,而且一般要找出最容易发现的等量关系;(2)分清等量关系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并列方程;3)解出方程后,要及时进行检验。

三、多层练习1.根据关键句说说数量关系:杭州湾大桥比香港青马大桥的16倍还多0.8千米梨树比桃树的3倍多15棵放养的鳊鱼比鲫鱼的4倍少80尾猎豹比猫最快时速的2倍还多20千米故宫比天安门广场的2倍少8公顷一个驼鸟蛋长比一只蜂鸟体长的3倍还多1厘米2.练习二第6题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生独立完成后校对。

3.练习二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4.练习二第8题生独立完成,两生板演后校对。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五、作业1、《练习与测试》2、每日一题儿子今年9岁,父亲今年37岁。

多少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六、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七、教学反思本学期第()个教案上课日期:2015年()月()日第一单元第七课时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教学目标:1.渗透数学中的语感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2.使学生掌握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

3.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学生能熟练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预习作业找出下列句中的数量关系:松树和杨树一共56棵学校的建筑面积是总面积的一半底楼高3.4米,其余三层平均每层高2.8米,这幢楼高多少米?小亮现在的身高比出生时的3倍高0.04米三瓶墨水的价钱比一个文件夹便宜2.8元二、自主学习交流预习作业、学生说说数量关系,注意数量关系不同的表达形式。

引导学生总结: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和解方程的完整过程。

三、多层练习1.练习二第9题指名板演,其余生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后集体校对。

说说注意点和解两步方程的步骤。

2. 练习二第10题先要求学生只列出方程,校对所列方程根据的等量关系后再解方程。

3. 练习二第11题生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独立列方程解答,集体交流。

4. 练习二第12题生理解题意,并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

校对,说说题目的意思,注意要求两问。

5. 练习二第13题生理解题意,让学生找准对应的量,提醒学生有2问。

集体交流。

6. 练习二第14题生独立完成后校对,其中12题的物品有“文件夹”和“墨水”,各一个与12瓶,总价25.10元。

7. 练习二第15题学生利用公式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四、课堂总结今天在解方程的过程中,你有哪些进步?五、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1.找数量关系2.解设未知数3.列方程4.解方程5.检验方程的解6.答六、作业1、《练习与测试》2、每日一题甲、乙、丙、丁四个自然数的和是660,甲数是乙数的4倍,乙数是丙数的3倍,丙数是丁数的2倍。

丙数是多少?七、教学反思本学期第( 8 )个教案上课日期:2015年()月()日第一单元第八课时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能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养成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一、预习作业1.列方程,不计算。

(1)每支钢笔x元,购买4支钢笔要60元.(2)小明有x张邮票,小军邮票的张数比小明的3倍还少5张,小军有邮票55张.(3)修路队x天修2.4千米的公路,平均每天修0.6千米.(4)商店运来苹果a千克,运来的橘子是苹果的5倍,运来橘子200千克.二、自主学习1.交流预习作业,说说列方程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