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全套课件

合集下载

新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数学下册ppt课件【全册】

新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数学下册ppt课件【全册】
50
课件PPT
情景导入
天平又平衡了
20 30
50
20 +30=50
情景导入
空杯子重100g
平衡
课件PPT
100g
探索新知
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大小。
课件PPT

探索新知
课件PPT
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大小。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 om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http://cz.Lspj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 om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http://cz.Lspj
35+65=100 x-14>72
Y+245
X+32=473 28<16+146 10÷a=2
X+5 X+y=10 8-n=6
易错提醒
课件PPT
错误解答:
你知道哪些是方程吗?(用 标出)
35+65=100 x-14>72
Y+245
X+32=473
28<16+146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 om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http://cz.Lspj
X+50 =
课件PPT
探索新知
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大小。
X+50<200
探索新知
课件PPT
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大小。
2x=200
探索新知
课件PPT
X+50>150 X+50=150 X+50<200 2x=2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探索新知
学以致用
1、根据线段图列方程。
课件PPT

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套PPT课件:第六单元汇总

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套PPT课件:第六单元汇总

1.斑马能吃到多大面积的草皮?
2.什么是圆的面积?
摸摸圆片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与同桌比
一比圆片哪个大哪个小?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什么是圆的面积?
3.圆的面积的含义。 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作圆的面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圆的面积。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小华
小强
小军
26英寸=66厘米
22英寸=56厘米 24英寸=61厘米
175.84厘米 191.54厘米
207.24厘米
先估计,再求出圆的直径。 C=12.56米 C=15.7厘米 C=62.8厘米
4米
5厘米
20厘米
摩天轮的半径是10米,坐着它转动一周,大 约在空中转过多少米?
2×3.14×10=62.8(米)
二、探究研究
(一)定义 1.乌龟跑的路程是正方形的什么? 兔子跑的又是圆的什么呢? 2.什么是圆的周长?请你摸一摸你手中圆的周长。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
(二)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提起圆的周长,老师想起一件事,小强、小华、小 军三人各有一辆心爱的自行车,这天他们碰到了一起。
下面是他们自行车的三种不同规格的车轮。
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
2.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哪部分?
相当于圆的半径。
r
C 2
C 2
=πr
r
长方形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 πr× r S=πr2
(三)教学例9 一个自动旋转喷水器的最远喷水距离大约是5米。它 旋转一周喷灌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这里的最远喷水距离大约是5米,相当于什么? 喷头转过的区域应该是一个圆形,最远距离大 约是5米就是这个圆形的半径是5米。
(四)总结圆的周长公式
C=πd 或C= 2πr

2020年最新江苏版五年级数学下全册PPT课件(共467张)

2020年最新江苏版五年级数学下全册PPT课件(共467张)

数的等式就是方程。
方程中的未知数不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一定都用x表示,还可以 用其他字母或符号表
2.方程具备两点特征:①含有未知数;② 示,如: a -3=7,
是等式。符合这两点的式子就是方程。
△+8=15等。
知识点3 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
理解题意
根据等式的定义,等式包括含有未知数的和不含有未知数的两类,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如2 x +5=13;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不是方 程,如50+50=100。
规范解答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右图来表示: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用集合图表示等
式和方程的关系,渗透
了集合思想。
同步练习 请你来选一选。
1. 小明比小华大3岁,比小强小5岁,如果小华m岁,小强是( C )岁。
A. m-2
B. m+2
C. m+8
D. m-8
2. 今年妈妈a岁,儿子(a-25)岁,再过b年,妈妈与儿子的年龄相差( B )岁。
量相等,可以用等式表示。 (2)右图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拿走一个a g的砝码,
天平仍保持平衡,说明此时天平左右两边的砝码质量 还相等,也可以用等式表示。
规范解答 x+a = 50+a x+a-( a ) = 50+a-( a )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1)。
规范解答
左右两边都加上10 g的砝码 。50+10 = 50+10
左右两边都加上同样重的砝码 。 50+a = 50+a
观察下图,先填一填,再说说你的发现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课件PPT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课件PPT
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可列方程: 2x-22=64
西安大雁塔高 64 米, 比小雁塔高度的 2 倍少 22 米。 小雁塔高多少米? 大雁塔与小雁塔的高度之间有什么相等关系?
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可列方程: 2x-64=22
西安大雁塔高 64 米, 比小雁塔高度的 2 倍少 22 米。 小雁塔高多少米? 大雁塔与小雁塔的高度之间有什么相等关系?
x = 40
方程两边都减去 10,左边只剩下x。
x=40是不是正 确答案呢?
x=40是不是正 确答案呢?
把 x = 40 代入原方程, 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
40 + 10 = 50, x = 40 是正确的。
小结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 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解形如x±a=b的方程,运用的是等式的性质(1), 在方程两边同时减去或加上同一个数,使方程的一 边只剩下x,就可以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
第4课时 列一步计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
我比去年增 加了2.5千克。
新课导入
重36千克。
小红去年的体重是多 少千克?
进行新课
先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再找出数量之间的 相等关系。
去年的体重加 上2.5 千克等于 今年的体重。
今年的体重减 去年的体重等 于 2.5 千克。
去年的体重加 上2.5 千克等于 今年的体重。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 同一个数,得到的 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两边可以同时除以0吗? 为什么?
不能,0不能作 为除数。
小结
等式的性质(2):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是 0 的数, 所得 结果仍然是等式。

最新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课件【精品】

最新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课件【精品】

竖排叫做列, 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 横排叫做行, 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第5行 第4行 第3行 第2行 第1行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1 2 3 4 5 6 列 列 列 列 列 列 小敏坐在第4列 第3行, 可以用数对表示 为(4,3)。
小敏坐在第4列第3行,可 以用数对(4,3)表示。 像这样的数对包含两个数: 第一个数 4 表示第几列, 第二个数 3 表示第几行, 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 外面加上小括号。
1.在刚才的图中找出第2列
第4行的位置,用数对表 示是( 2 , 4 )。 2.(6,5)在上图中表示
第 6 列第 5 行的位置。
练习三第1题
1. 说说你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 行,并用数对表示。
练习三第2题:小明家厨房的一 面墙上贴着瓷砖,用数对表示 四块装饰瓷砖的位置。
(3,4) (3,2) (6,4) (6,2)
这些算式有什么不同,在小组里讨论。 ⑴ 50 + 50 = 100 ⑵ 50 × 2 = 100 ⑶ X + 50 > 100 ⑷ X + 50 = 150 ⑸ X + 50 <200 ⑹ 2X = 100 像这样X + 50 = 150 、2X = 10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在小组里讨论。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全册复习大综合 全册精品课件
方程的认识 第1课时 观察物体(1)
R· 五年级数学下册
1 观察物体(三)
50克 50克
100克
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⑴ 50 + 50 = 100
左边
右边
例2
5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
五年级
(下册)
[精品]
第一单元 神奇的机械 1.什么叫机械
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 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
像钳子、筷子、针、水果刀这样的 机械,结构比较简单,它们属于简单机 械;像电钻这样的机械,是由两种或两 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的,比较复杂, 它们属于复杂机械,也可以叫做机器。
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利用石斧、石锯、
石镰、弓箭等作为生产和狩猎的工具,利用独木舟 作为水上交通工具。这些工具的使用就含有简单机 械的原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 些收获呢?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调查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属于简单 机械,它们是怎样方便了我们的 生活的?
第一单元 简单的机械 2.怎样移动重物
5.斜面坡度小,所需的拉力越大。( )
练习路都是(斜面)的变形。
3.斜坡就是一种(斜面),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即坡度越(小)越(省力)。
4.利用斜面原理的工具有(刀)、(叉)、(针)、 (铲)、(斧子)、(螺丝钉)等。
5.螺旋和盘山公路都是(斜面)的变形。
3.注重小组合作、边实验边记录。
4.完成实验的小组整理好桌上的实验器材,并 思考发现。
• 实验要求: • 1.一个实验员按顺序搭建不同的斜坡。 • 2.另一个实验员准确测出小车上坡所需的拉
力。
• 3.记录员仔细做好记录。 • 4.组长组织分析数据,得出什么结论?证明
你的预测对不对。
• 5.组长收拾好实验器材。
实验二:斜面的坡度大小对重物拉力影响
(一)
坡 平均 度 拉力
(N)
(二)
坡 平均 度 拉力
(N)
(三)
坡 平均 度 拉力
(N)
(四)
坡 平均 度 拉力
(N)
(五)
坡 平均 度 拉力
(N)
(六)
坡 平均 度 拉力
(N)
斜坡的启示
斜面能省力,
坡度越小越省力,
坡度越大越费力。
后山
前山
盘山公路
变形的斜面
• 3.测量过程中,看清楚指针所指的刻度。
• 4.将数据记录表格中,得出结论后,坐好 并举手。
研究斜面作用的实验记录表
方式
1组
直接提起 (N)
利用斜面 拉(N)
2组 3组 4组 5组 6组
学会倾听,是一种美德。
实验二:斜面的坡度大小对重物拉力影响
温馨提示:
1.不能改变物体的重量,只能改变坡度。
2.拉测力计的要求是匀速直线,边拉边读。
阻力臂 阻力点
施力臂 支点
施力点
思考,用力压棍子抬起书包时,施力臂和阻力臂的长短与施力大小的关系为何?
探究:施力臂的长短会影响施力的大小吗?
做实验
1.调整杠杆实验器,使其左、右平衡。 2.在杠杆实验器支点左边第3格挂上2个等重砝码。 3.在支点右边第1、2、3、6网格线处,分别挂几个砝码,杠杆 才达到平衡?
金字塔
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 单机械,叫做斜面。
斜面能省力
斜面能省力
小组讨论:
• 1、用什么做斜面?怎样做? • 2、只测量出物体在斜面上的拉力
就可以证明斜面能省力吗? • 3、我们还必须测量出什么?
使用测力计注意事项
• 1、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0” 处
• 2、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平齐 • 3、被测的力不可超过测力计标定
有时可以省距离,有时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杠杆按省力情况可分为: 省力杠杆:如钳子、铡刀、压水井杆、撬棍、指甲刀等
费力杠杆:如镊子、钓鱼杆、缝纫机脚踏板、 理发用的剪刀等;
等臂杠杆:如天平。
大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 如果在宇宙中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
他说得有道理吗?
五年级下册
苏教版
施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为“施力 臂”;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为“阻力 臂”。
棍子接触椅背的位置,是“支点”;手用力的位置,为“施力点”;挂书包的位置,为 “阻力点”。施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为“施力臂”;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为“阻力臂” 使用工具时,具有支点、施力点和阻力点的,就是利用“杠杆原理”的用力方式。
6.斜面坡度小,所需的拉力越大。( )
第一单元 神奇的机械 4.拧螺丝钉的学问
轮轴作用的实验记录表
轴上钩码的 个数
轮上钩码的 个数
我们的发现
轮轴的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实 验记录表
轴上钩码的 更大轮上钩码
个数
的个数
我们的发现
把上面两种轮轴提起相同重物所用的力进 行比较,从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找找斜面, 说说运用。
城市立交桥夜景
课余探究:
当人在骑自行车遇到上坡时, 怎样骑会更省力?
练习
1.斜面省力的规律是:(
)。
2.螺旋和盘山公路都是( )的变形。
3.斜坡就是一种( ),斜面有( )的 作用。
即坡度越( )越( )。
4.利用斜面原理的工具有()、()、()、 ()、()、()等。
挂在第1格处
第2格处
第3格处 第6格处
讨论
1.离支点右边越远,要挂的砝码数越多,还是越少? 2.施力臂的长短和施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3.施力在什么情形会最省力?
1.什么叫杠杆? 答:一根棍子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
杠杆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它只要以分为哪几类? 答:使用杠杆有时可以省力,
生活中还有哪些简单机械, 复杂机械?
要是没有下面这些机械帮助人们工作,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在工作时,如果没有下面这些机械会产生什 么样的结果?
机械名称 起钉锤 开瓶器 菜刀 筷子 压舌板
结果
羊角锤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拔钉子, 啤酒起子可以帮助我们起啤酒瓶盖, 刀可以切菜等。 总之,它们或者降低工作难度,或者省力。
找一找,在我们的周围,那些地方应用 了轮轴?他们的哪一部分相当于轮?哪一部 分相当于轴?
轮轴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那些方便?
5.国旗怎样升上去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
• 每周星期一,我们学校都要举行 升旗仪式。你知道国旗是怎样升 到旗杆顶上去的吗?
的最大值
实验一、斜面是否省力
实验名称: 研究斜面是否省力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斜面、重物、测力计、书
1.搭好实验装置。
2.先测出直接提升物体的力,再测出沿斜面 提升物体的力。
3.讨论、整理实验发现。
• 注意事项:
• 1.在使用测力计前,看一看指针是否对准 0刻度。
• 2.用测力器测量小车拉力时,要顺着小车 的运动方向 ,慢慢拉动。拉动方向与斜面平 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