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持续20年的生态变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场持续20年的生态变革
“千万工程”不仅为千万乡村带来环境的改变,更带来农村产业发展方式的变革,
优化了乡村产业发展空间,打通了“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的转化通道。
文|本刊记者 张 娟 夏媛媛 马 力 图|本刊记者 虞向军
叶丽芳被古堰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古堰画乡地处800里瓯江最瑰出“千万工程”—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
间,打通了“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的转化通道。
古堰画乡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港头镇的大港头村和河边村与堰头村一江之隔。
20世纪80年代开始,无数画家被这里的山水风光吸引,走进村庄,支起画架,写生创作,形成了独有的丽水“巴比松”画派。
在大港头镇,既有随处可见的巴比松油画馆、画廊、画院,也有古韵十足的古樟树、古樟码头和江滨古街,更有布满绿植花卉的民宿、餐馆、商铺。
游客们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村民杨翔军在河边村开了一家木制手工艺品店,随处可见的木制小摆件充满着童趣。
这里的前身是一家开了20多年的木材加工厂。
这家小店的前世今生,其实就是画乡的曾经与今日,可谓天壤之别。
20世纪90年代,为追求经济快速发展,成批的当地人“靠山吃山”,纷纷投身木材加工产业,镇上有大大小小140多家木工厂,杨翔军家就是其中之一。
在杨翔军的印象中,那时路上到处都是堆得满满的木材,街道杨翔军在教小孩子制作木制小摆件
“千万工程”深刻改变更多的是村民的精神面貌,是其自身素质、自身价值的
女子护河队的成员打声招呼。
她们的年龄从20岁到60岁不等,为了守护家乡的美景,这支由大港头村20名妇女自发组成的女子护河队排查隐患、捡拾垃圾,已经坚持了7年。
“以前清理环境是被动应付检查,现在,把环境卫生搞好已经成了村民的习惯和自觉行动。
” 蓝小清说。
大港头人黄小华的曾祖、祖父、父亲都是瓯江上的摆渡人,从小生活在古堰画乡渡船上的他原本以为自己会继承家族技艺成为第四代摆渡人,然而随着丽水巴比松文化在古堰画乡生根发芽,受到启蒙的黄小华走上了艺术的道路。
如今,作为知名的丽水巴比松画家,他返回古堰画乡,成立了一个绘画爱好者的艺术公社,无偿分享绘画的理论知识和技巧。
“共同富裕除了物质上,还有精神上的和文化层面的,我希望通过努力为村民们提高艺术素养做贡献。
”黄小华说。
村民思想理念变化是“千万工程”带来的一个深层次的改变,让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有了更加深远的意义和更加长久的活力。
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顾益康表示,“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增强了村民利益共同体的意识,大家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
美丽乡村是大家幸福生活的诺亚方舟,经营美丽乡村,“画乡”突出
雷春英是大
港头村最有人气的农民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