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类型的判断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类型的判断教学反思
气候类型的判断教学反思
地理组杜丽敏
一、优势
(1)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读表习惯
运用图表来分析、判断、说明地理事物是培养学生进行地理思维的良好途径。
针对讲授新课的内容,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使学生熟悉气温和降水图的要素,获得感性的地理知识,并进而从感性认识阶段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
诱导启发,使学生认识到图表只是理论知识的载体,关键是通过图表深入分析地理事物的本质,也就是气候类型。
通过对气候类型的判断步骤的逐步解析,学生能够很好地摒除图表中次要因素的干扰。
(2)问题引领,师生共同探究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问题是探究的动力之源。
通过南北半球的地中海气温和降水图,让学生判断两地的气候类型。
得出北半球的结果较容易,但南半球较难。
学生可能会得出季风气候或者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结果。
比较地中海气候和季风气候的气温和降水图,学生自然得出是因为忽略了南北半球的判断,引入根据图表资料判断气候类型的关键第一步——判断南北半球。
(3)步步深入
课堂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方法层层递进,容易被学生接受。
通过练习发现学生基本掌握了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克服了北半球的定势思维。
(4)先独立思考,后合作探究
这节课教学的思路是,先分析气候类型判断的步骤,在知道方法的基础上合作解决具体的问题。
合作探究之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再通过小组解决各自未解决的问题,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5)迁移案例较合作案例容易
符合个人独立解决问题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规律,也有助于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提高学习的兴趣。
(6)练习题设计与课堂衔接较好
练习题设计是针对课堂的进一步巩固,综合题气候类型的判断与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结合,有助于之前几节课的内容和这节课内容的整体掌握。
提升题的图较复杂,学生通过这道题的解决更加能认识到只要按照气候类型判断的步骤来分析,无论图表资料如何复杂,都能正确地判断气候类型。
二、有待改进的方面
学生分组讨论完,前两个组讲解完其他组点评时,应该完全放给学生,老师不该插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