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对错误的有效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教学中对错误的有效利用
作者:吴长紫
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2年第01期
在生物教学中,学生受认识能力、认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犯一些知识性的错误,给顺利完成整个教学过程造成了一定的干扰。
一位作家曾说:“如果我可以重活一次,我要尝试更多的错误,不会再事事追求完美。
”的确,学生不出错的教学不是真正的教学,学生不出错的课堂不是好课堂,“错误”也是一种美丽,“错误”也是一种成功。
本文拟就如何做好学生学习过程中对错误的有效转化,挖掘错误的有利因素,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做些探讨,希望对生物教学有所裨益。
一、错误的有利因素分析
正确与错误是事物的两个方面,正如列宁所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
”正确与错误也同样具有两面性,犯错误有使人倒霉的一面,同时也有使人取得教训的一面,这是因为误入歧途必然知失足何处。
只要认真分析原因,提高了自觉性,就有可能避免犯更大的错误,甚至比没有犯过错误的人有更大的“免疫力”,就会接受沉痛的教训,从而以此为戒,不再重蹈覆辙。
生物教学中重视错误的意义正在于此:它不仅有利于学生暴露知识的漏洞,给予学生易引起注意、印象深刻的强刺激,而且有利于学生自觉地知错、改错、防错,提高生物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错误转化的原则
错误的两重性是对立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在错误的转化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错误的有利因素,并遵循以下原则:
1.适时性原则。
对学生错误的转化,有时需要教师及时帮助,以早日排除错误的干扰和影响;有时则需要留下思考余地给学生,供其反思。
教师要注意把握改错的时机,寻找施教支点。
2.分类性原则。
对于每类错误,教师都应指出错误类型,并分析错因,使学生吸取经验教训。
对不同类型的错误,应采取相应的转化和预防措施,进行区别对待。
3.差异性原则。
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和认识能力的差异,常造成错误归因上的差异:积极归因型或消极归因型,其中,归因类型会直接影响学业成绩。
心理学研究表明,失败更能使女性产生羞愧。
在学校中,羞愧能引起学生的畏缩。
当他们犯错误时,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责备自己,可见,男、女生对错误的感受性亦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错误转化的过程中,对男生与女生,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所犯的错误要因人而异,全面照顾。
4.自主性原则。
帮助学生走出误区,应以学生自己纠错为主,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自我评价错误的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学习质量。
三、错误转化的方法
在生物教学中,学生犯错误是常见的,重视错误就是通过剖析已往的错误,找出错误向正确转化的条件,采取科学的方法,以错攻错,以错施教,以反显正。
因此,研究错误不仅仅是个一般的认识论问题,而且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1.改变传统提问方法,敢于暴露错误。
大多数教师提问时,为了减少差错,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在提问对象的选择上过多地注意好学生,提问方式也都是“谁能回答这个问题”等肯定方式。
表面上看似乎教学程序顺利,效果不错,但实际上人为掩盖的错误不少,这就错过了许多纠错的机会。
相反,如果提问时,注意问题的设置与提问对象选择的关系,改提问方式为“谁不能回答这个问题”、“谁做错了,请举手”等否定方式,那么其效果是不可小视的。
这种以反常规的提问方式新鲜不俗,刺激性强,印象深刻,感受性强,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并唤起他们正视错误的勇气和信心。
犯错误的学生也感到“犯错误不会被指责、唾弃,而是老师给予的尊重和重视”,从而激发学生勇于知错、改错的自觉性。
2.丰富课堂组织形式,多方改错。
为了减少错误的发生,教学宜在易错且不易被重视的地方给力,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改错:
(1)以学生活动为主,个人改错与集体改错相结合。
对所犯错误,自找错因,寻求正确答案,进行个人自查,这有利于加深认识,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自我评价的能力。
集体改错主要是以自学小组为单位,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巩固知识,矫正错误,这有利于发扬学生的合作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力。
(2)以教师组织为主,学生参与,多途径改错,针对犯错误人数的多少,有时宜个别辅导,分散改错,有时则需要集体改错。
第一,构设错析课(错误辩析题课),增强改错的目的性。
教师把学生一段时间以来学习某一部分知识时所犯的错误记录下来,分类整理,以备错析题课之用。
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有目的地给出错例,让学生指出错处,师生共同纠正;其次,师生共解某个问题时,教师有意解错,看看学生能否发现,以了解学生的警戒程度;再次,让学生独立练习,最后小结出现差错的原因。
为防止再次出错,教师应针对各类错误,制定对策,解决问题。
第二,设制“陷阱”,提高改错能力。
所谓设“陷”,是针对学生由于对某些生物概念理解不够深透,而表现在判断、解题方法上的失误现象,有的放矢地选编一些颇具迷惑性的题目,布设“陷阱”,借以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在“落入”和“走出”误区的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使解题能力得以提高。
第三,开展揭错比赛,增强改错的趣味性。
为了提高错误转化率,教师可以有目的地编造一定数量的错例,把竞争机制引进课堂。
以比赛形式组织改错,不但形式新颖活泼,参与面广,而且寓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于游戏娱乐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改错的趣味和竞争性,同时还使集体荣誉感和个人的能力得以充分体现。
3.错析题的设计及功能。
错析题选择“错误”为设计角度,以错误有效利用的不同方式和目的而设计,把正确认识巧妙地蕴含在错误之中,成为正确与错误的聚合体。
(1)错析题应着力在学生常常出现问题的地方设置,并注意突出以下几点:①题材的主体性:错析题的设计,要尽可能从学生学习过程的各环节中挖掘素材,使错误源于学生,又知之于学生,改之于学生,从收集学生各种类型的错误信息的过程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性的教训,从而转化为全体学生的经验。
②题目的典型性:错析题应在知识学习、解题过程、解题思想与方法、易犯的错误等方面具有反面的代表性,以典型错误布设“陷阱”、“悬念”等颇具迷惑性的思维情境,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在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的良性状态中,积极探索,深入思考,触类旁通。
(2)错析题的功能主要有:①教学性:错析题具有形式新颖、目的明确、刺激强烈等特点,能引起学生对错误的足够重视,这是其它习题所无法替代的。
其教学性在于通过训练使学生在错综复杂的事物联系中尝试错误,发现问题的实质,客观地评价事物,并能够再现、理解、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在自我评价、自我教育中发现问题各自的内在规律,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学生系统地从整体上掌握生物知识,最终构筑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②发展性:错析题设计的实质是变换问题的思考角度,从错误与正确的交混中,以诊治错误为突破口,经过反思、反省,最终获取正确认识。
这种求异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通过错析题的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科学地观察、分析、综合、比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生物思维品质。
(3)错析题的教学要点:作为转化错误有效载体的错析题,其解题的基本策略是知错,知错本身就是一个正确的认识,知错即可迅速获解。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错析题训练要遵循可接受性原则,突出训练的目的性。
即针对不同类型的错误有目的地进行训练,尽量减少习题量,以最少的错析题创造最大的析错效益。
②错析题的训练要适度,要用在最关键、最需要的时刻,不能滥用。
③错析题训练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并要处理好两个关系:分散与集中训练的关系。
对每一知识点学生学习上的差错可选择较单一的错析题进行分散训练;对每一章节、每一单元及错误较集中的知识点则可适当进行综合性错析题的集中训练;单项与综合训练的关系,即因错而异,对每一类错误可设计专项错析题进行单项训练,也可对几类错误设计综合性错析题进行综合训练。
通过多形式错析题强化训练,使学生澄清谬误,摆脱错误的困扰,获取正确认识。
四、错误转化的思考
对一个犯错误的人,我们期待他什么呢?他对别人寄以何种希望?赢得了别人的帮助,获得正确的认识,这是犯错误学生最迫切的愿望。
因此,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要爱护学生肯动脑的积极性,要理解学生、耐心诱导,鼓励学生知错、改错,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热情,让阳光充满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正确来自对错误的反思,重视错误是为了避免学生过多地出现错误,而不是鼓励学生犯错误,犯错误并不可怕,怕的是明知故犯、屡错不改。
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重新审视错误,鼓励学生不怨错,以免削弱其知错、改错、防错的意志和探索真理的本能。
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用一种热诚向错误挑战,并有能力独自走出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