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检测试题3--分析综合
厦门市2011届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卷及答案(3月份)

福建省厦门市2011届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3月份)语文试题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固时俗之工巧兮,。
(屈原《离骚》)(2)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饮酒》)(3)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4) ,此时无声胜有声。
(自居易《琵琶行》)(5)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6)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参考答案】(1)偭规矩而改错(2)而无车马喧(3)烟光凝而暮山紫(4)别有幽愁暗恨生(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6)烽火扬州路(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其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
”“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
”“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
”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
愿往事之。
”秦子异人质于赵,处于聊城。
故往说之曰:“子傒有承国之业,又有母在中。
今子无母于中,外托于不可知之国,一日.倍约,身为粪土。
今子听吾计事,求归,可以有秦国。
吾为子使秦,必来请子。
”乃说秦王后弟阳泉君曰:“君之罪至死,君知之乎?君之门下无不居高尊位,太子门下无贵者。
君之存藏珍珠宝玉,君之骏马盈.外厩,美女充后庭。
王之春秋高,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君危于累卵,而不寿于朝生。
说有可以—切而使君富贵千万岁,其宁于太山四维,必无危亡之患矣。
”阳泉君避席,请闻其说。
不韦曰:“王年高矣,王后无子,子傒有承国之业,士仓又辅之。
王一日山陵崩,子傒立,士仓用事,王后之门必生蓬蒿。
子异人贤材也,弃在于赵,无母于内,引领西望,而愿—得归。
王后诚请而立之,是子异人无国而有国,王后无子而有子也。
”阳泉君曰:“然。
”入说王后,王后乃请赵而归之。
赵未之遣,不韦说赵曰:“子异人,秦之宠子也,无母于中,王后欲取而子之。
使秦而欲屠赵,不顾一子以留计,是抱空质也。
2011届福建省高考一轮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2011届福建省高考一轮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新高考新题目2010-09-18 07402011届福建省高考一轮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2011年福建省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检测(必修1.2)(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
(《诗经·氓》)(2)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3)____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4)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
(徐志摩《再别康桥》)(5)____________________,心念旧恩。
(曹操《短歌行》)(6)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答案(1)夙兴夜寐(2)泣孤舟之嫠妇(3)暧暧远人村(4)向青草更青处漫朔(5)契阔谈讌(6)挥斥方遒(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陆九龄,字子寿。
父贺,以学行为里人所宗,生六子,九龄其第五子也。
幼颖悟端重,十岁丧母,哀毁如成人。
稍长,补郡学弟子员。
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
久之,闻新博士学黄、老,不事礼法,慨然叹曰“此非吾所愿学也。
”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
是时,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退居临川,少所宾接,一见九龄,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
自是九龄益大肆力于学,翻阅百家,昼夜不倦,悉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
性周谨,不肯苟简涉猎。
入太学,司业汪应辰举为学录。
登乾道五年进士第。
调桂阳军教授,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未上,会湖南茶寇剽庐陵,声摇旁郡,人心震摄。
旧有义社以备寇,郡从众请,以九龄主之,门人多不悦。
2011届高三语文上册联考检测试题3

2011届高三语文上册联考检测试题32011届第一学期十校联合体高三期初联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背负/背井离乡模样/模棱两可调动/调虎离山 B、空暇/空口无凭夺冠/冠冕堂皇为难/为虎作伥 C、复辟/无可媲美劲头/疾风劲草干脆/外强中干 D、量刑/量才录用称道/称心如意塞外/敷衍塞责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今年以来,一方面是大量待业人员寻工无着,另一方面是沿海地区许多企业招聘不到足够的人员,“就业难”与“用工荒”折射出我国产业转型时期的“就业之殇”。
B、朋友送给我们一条名贵的蝴蝶犬,女儿欢呼鹊跃,先生却嫌它吵,而我则因为它把家里弄得又脏又乱而非常苦恼。
C、又是地震,又是灾难,近期全球地震频烦,无数人在倾刻之间失去生命,灾难带来的断壁残垣以及残疾、孤儿现象让人心痛。
D、在全国各大城市房价飙涨的背景下,房价越来越成为中低收入人群无法逾跃的屏障,拥有自己的房子也越来越成为难以企及的梦想。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 A、我们村的旅游资源是如此的丰富,但我们不能捧着金饭碗要饭吃,我们应该善待这些旅游资源,在旅游市场上打响我们村的品牌。
(坐失良机) B、在去年举行的第23届广州美食节上,400余家餐饮单位共推出了一千多种美食,让羊城的美食爱好者可以大快朵颐。
(过屠门而大嚼) C、金融危机让更多的企业面对的是在成本与创新间首鼠两端的“囚徒困境”。
经济低迷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状况,削减投入势在必行。
(犹豫不决) D、如果公积金开了随意使用这个先例,难保有关部门不得陇望蜀,再打维修基金这个“富矿”的主意。
总之,一切还是各归各为好。
(变本加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201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现代文收藏阳光欣赏复习题及答案

201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现代文收藏阳光欣赏复习题及答案收藏阳光余继聪①深冬的早晨,太阳慢慢升高,屋顶上敷着的厚厚白霜,渐渐融化,潮湿了黛青的屋瓦和太阳红的瓦松。
明媚的阳光,奢华地倾泻进农家小屋里来,绿色的藤萝窗纱,被金子般的阳光浸透,室内弥漫着浓浓的、暖暖的浪漫和温馨味道。
女孩静静地坐在窗前的阳光里,一边衲花鞋,一边沐浴着幸福的阳光,一边梳理着心事。
甜甜的笑容,很阳光很温暖地从她美丽的嘴角漾开来。
②楼顶上挂着的一串串红辣椒和苞谷穗子,也在滋滋地吮吸和收藏着冬日温暖的阳光。
用盐巴腌浸透的腊肉,用夹杆串起的豆腐肠,一挂挂晾晒在屋檐下,收藏着阳光。
摘回家的老南瓜,一个个圆溜溜的卧在楼月台上。
挖回家的红薯都堆在院子一角,滋滋地吸收收藏着阳光。
水牛和山羊都散窝在山坡上,收藏和反刍着阳光。
大片的庄稼地也在滋滋的吮吸和收藏着阳光,有的庄稼地已经被犁铧翻出了泥土,也在收藏着阳光。
整个乡村世界,都在滋滋的吮吸和收藏着阳光。
③收藏了一秋和将近一冬的阳光,漫山遍野的山茶花,路边篱笆下的海棠和梅花,都早熟了,全身暖洋洋的,等不及春天来到,就已经绽开了她们很阳光很美丽的笑脸。
④终于闲适了的母亲,在篱笆墙上闲适地晾晒着要腌制腌菜咸菜的蔬菜,或者在院子里的果树间搭上竹竿,晾晒蔬菜,或者晾晒拆洗过的被窝和冬衣。
那么细心,那么惬意幸福。
吸足了阳光,收藏了充足阳光的蔬菜,将会被切细拌上作料,然后盛装进陶罐里,再次放进阳光里晾晒,继续收藏阳光,酝酿成阳光味道充足的咸菜腌菜。
全家人,整整一年,就可以慢慢品味和回味阳光的味道。
⑤一边翻晒着被窝和衣服。
母亲一边解开她的头巾,解开她的发髻,用竹蔑篦子细细梳理她黏结的、夹杂着细碎草茎枯叶的头发.也让满头花发像庄稼一样尽情吸收和收藏冬日暖暖的阳光,也梳理她逐渐板结的记忆和往事。
⑥穿得鼓鼓囊囊的小脚老祖母们,也禁不住这暖暖冬阳的诱惑,蹒蹒跚跚地踱出门来,三三两两聚坐在大门外的坡坎上,一边说着、梳理着陈年往事,一边解开长长的包头布,让满头白发也吸收和收藏着金贵的温暖阳光。
山东省文登市201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诊断性练习

山东省文登市201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诊断性练习语文说明:本试卷分试题与答题纸两部分。
请将第Ⅰ卷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第Ⅱ卷在答题纸上做答,考试完毕,只收答题卡与答题纸。
共150分,答卷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60分)一、(30分,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漂白/漂洗角色/角斗屏除/屏气凝神B.退色/吝啬笙箫/申诉弄堂/舞文弄墨C.殷红/殷切遗产/遗赠削皮/削足适履D.苔藓/春风骀荡诅咒/人为刀俎乾坤/土豪劣绅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斩获了无声趣前倨后恭解铃还须系铃人B.通谍一笔勾销兴高采烈如坠五里雾中C.肄业和颜悦色俯拾即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D.呕歌义愤填膺貌合神离无心插柳柳成荫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中环国际娱乐、英皇电影等联合出品的梅兰芳以“生别”“死离”和“聚散”三个篇章架构,讲述了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传奇人生历程。
B.资金的投向将直接造福百姓,从安居工程到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再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软件”上关注了百姓的未来生活品质。
C.牛肉为何不是那个味?近来,工商部门调查发现,热销的“张飞牛肉”原是将牛肉打碎,重新粘合、压制,“注射”植物蛋白并加入了添加剂的“打针”重组牛肉。
D.见春花而喜年少,见秋霜而叹白头,见旷野而遥想塞外,见小溪而梦回江南,中国的诗人多是因“物”而缘情的。
4.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城市建设所体现出来的一流的设计,的手笔不同凡响。
②县乡领导干部通过开展对话活动、质询议事会等办法,使群众有了“说话”的地方,加强了与村民和村干部的。
③“十一•五”以来,为了提高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国家加大了对农林的投入力度。
A.大器沟通水力B.大气勾通水力C.大器勾通水利D.大气沟通水利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土地、信贷等政策扶持上,我们始终坚持不偏不正的态度。
201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专题考试题(有答案)

201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专题考试题(有答案)1.(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
工作是等不来的,有无机会,看你怎么争取;业绩是要不来的,有无成效,看你怎么努力;前途是盼不来的,有无出路,看你怎么奋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考生仿用句式的能力和对常见修辞手法排比的运用能力。
解题时,首先分析例句的特点:从结构看,该句是“……是……的,有无……,看你怎么……”的形式,且给出的三句话构成了排比;从内容看,例句中的三个分句中,“工作”、“业绩”、“前途”有逐层递进的关系。
其次,审读题干,必须要做到“自选话题”、“所写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这三点。
答案:示例:技艺是捡不来的,有无水平,看你怎么锻炼;成就是抢不来的,有无功业,看你怎么勤奋;荣耀是哭不来的,有无地位,看你怎么拼搏。
2.(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写三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
金钱不必车载斗量,够用就好;友谊不必甜言蜜语,真诚就好;人生不必惊天动地,踏实就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仿用句式的能力。
通过分析这三句话可以看出,“……不必……,……就好”是基本的句子结构,而且给出的三句话形成了排比句式;从内容上看,这三句话之间并无太多的相关性。
答案:示例:理想不必无比远大,现实就好;文章不必词藻华丽,动人就好;爱情不必朝夕相伴,思念就好。
3.(2009年高考湖南卷)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蕖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解析:选A。
2011年一轮参考答案

2011年·参考答案第一部分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考题自测考题自测1.D2.D3.C4.B5.D6.B7.C8.C9.B10.D强化训练1.A(B中“轻佻”为tiāo;C中“模具”为mú;D中“文娱”为yú)2.D(A中“不落窠臼”为kē;B中“哄堂大笑”为hōng;C中“恣意妄为”为zì)3.B(A中“卓越”为zhuï;C中“作祟”为suì,“力能扛鼎”为gāng;D中“弱冠”为guàn,“屡见不鲜”为xiān)4.A(B中“中伤”为zhîng,“鞭辟入里”为pì;C中“河沿”为yán;D中“量体裁衣”为liàng)5.A(B中“奴颜婢膝”为bì;C中“诤友”为zhâng;D中“蜂拥而来”为yōng)6.B(A中“关卡”为hiǎ;C中“酗酒”为xù;D中“泥淖”为nào)7.B(A中“团花簇锦”为cù,“越俎代庖”为zǔ;C中“怙恶不悛”为huān;D中“苦心孤诣”为yì)8.C(A中“非分之想”为fân;B中“千山万壑”为hâ;D中“矫正”为jiǎo,“披荆斩棘”为jí)9.C(A.“藉”读“jiâ”,B.“讷”读“nâ”,D.“畦”读“hí”)10.B(A.癸guǐ;C.豢huàn,当dàng;D.创chuāng)11.D(A.洞穴xuã,B.伫立zhù,缱绻qiǎn,C.朝暾tūn夕月)12.C(A项“濒”应为“bīn”;B项中“蜷”应为quán;D项“泾”应为“jīng”)13.A(A.揣chuǎi,喘chuǎn,湍tuān,惴zhuì;B.靓靖jìng,倩hiàn,靛diàn;C.谙ān,黯暗àn,喑yīn;D.蠕濡孺rú,懦nuî)14.D(A项逡qūn,其他jùn;B项刨bào,雹báo,其他páo;C项脯fǔ,铺pù,其他pǔ)15.D(A项锤捶音同,B项悴萃音同,C项啜辍音同)16.C(A项孝悌,B项松柏,D项寺庙、对峙与其他读音不同)17.D(A中“盐碱”“减员增效”为jiǎn,“箴言”为zhēn,“呼喊”为hǎn,“感激涕零”为gǎn;B中“阐述”为chǎn,“弹药”“肆无忌惮”为dàn,“殚精竭虑”为d ān,“禅让”为shàn;C中“束缚”为fù,“薄荷”为bî,“簿册”为bù,“赤膊上阵”“博大精深”为bï;D中“滇池”为diān,“嗔怒”为chēn,“缜密”为zhěn,“精卫填海”为tián,“谨小慎微”为shân)18.B(A“脾”读“pí”,“裨”“婢”读“bì”,“捭”读“bǎi”,“稗”读“bài”。
杭州市2011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杭州市2011年高三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青睐(lài)名嫒(yuán)和稀泥(huî)引咎辞职(jiù)B.曝光(bào)掂量(liàng)回头率(lǜ)重蹈覆辙(zhé)C.棘手(jí)挨宰(ái)捂一捂(wǔ)捉襟见肘(jīn)D.数落(shǔ)深邃(suì)翻砂工(shā)四处走穴(xué)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许多美国经济学家希望通过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籍此吸引跨国公司扩大资本输出,增加在美国的投资,从而改善就业状况,但这招未必能凑效。
B.“金庸没死说死了,一堆人辞职;矿工死了说没死,一堆人没事”,这是近来流传在微博上的一句话,它言简意赅,击中了当下时事的要害。
C.在过去的十年里,他在茂密的森林中拔涉,在无际的沼泽中前行,翻越险峻的高山,穿过广袤的雪原,遇见过无数尘封在岁月沙漠里的历史遗迹。
D.“一把手组阁”有利于降低权力之间的摩擦度,缩短权力之间的磨合期,但内部权力的过度集中统一,容易在很多问题上消减话语权的搏弈空间。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世博会中国馆中展出的两幅《清明上河图》,一幅以建筑为主,人物为辅;另一幅以人物为主,建筑为辅。
两幅画卷互相呼应,相映成趣cB.贪婪是抗生素治不了的病,资本天生的疯狂野性若缺乏法规的强力驯服,势必会恣意打开潘多拉魔盒,荼毒生灵,贻害无穷。
C.为了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有的房地产开发商不惜采用移花接木的手段以达到目的,致使一段时间来信贷资金用途出现失控的苗头。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及答案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一、现代文阅读(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2011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

2011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2011.3本试卷共10页,包括六个部分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炽.热/整饬.蹊跷./骁.勇煊.赫/烜.赫一时 B.觊觎./瑜.伽逡.巡/狷.介忝.列/暴殄.天物C.悲怆./创.伤咽.喉/哽咽.谥.号/溢.于言表 D.奴.隶/驽.钝噱.头/遽.然楷模./装模.作样2.下面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初春时节,春风骀荡,草儿泛绿了,叶儿发芽了,真可谓春意阑珊..,正适合出外踏青。
B.当前,我国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重叠交织,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较之以往更加复杂、更加突出,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不断加大,这也使社会公正问题更加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C.朝鲜政府、政党和社会团体5日在平壤发表联合声明,提议无条件地尽快举行朝韩当局会谈,开诚布公....地讨论寻找消除误解和不信任的途径。
D.《赵氏孤儿》讲述了一个中国人非常熟悉的历史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奸臣屠岸贾陷害正直的赵氏,必置之..死地而后快.....,赵氏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深圳地铁2号线近日开通,新车厢内车门的两侧上方,分别设置了黄色的紧急对讲器和红色的紧急解锁装置,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乘客可以通过这两个装置与运营管理部门取得非常便捷的联系。
B.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可观,但也存在广为社会诟病的教育官僚化、精神羸弱、操守失范等。
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要“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的新目标。
C.现代公民,需要培养的是适应和利用当代规则进行利益博弈的素质,但《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的内容与当代社会情况是否一致,教育部门提倡学国学,但是学生能否配合,专家认为不容乐观。
2011年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

2011年高中毕业班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参考答案1.D(A挖墙脚 B毗邻pí C大拇指)2.C(A娓娓而谈:连续不倦地、生动地谈论。
B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批评、指责的。
C颠扑不破:比喻理论学说完全正确,不会被驳倒推翻。
对象错误。
D见缝插针:指比喻尽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时间或机会。
)3.A(B句式杂糅 C“解决”与“节水行动”搭配不当 D语义矛盾,“多达”与“左右”)4.C5.D ( A项“只是理论上的说法”证明的是有水,不能作为题干说法的依据;B项化学分析和分子组成测定的结论不一;C项说法是一种“可能性”。
6.B (A项化可然为已然,原文是“月球上可能存在水”;C项偷换概念,不是氢元素的百分含量;D范围扩大,“很多”的表述与原文不符。
7.B (水冰之谜会有不同的结果。
解开了水冰存在之谜,未必能找到水作燃料。
)8.A(报:报复)9.B(③尽取其财物送给齐君,有掠夺的嫌疑,是忠君的表现。
⑥表现他有远见,有头脑,非军事谋略。
)10.C(授给乐毅相印的是赵惠文王)11.(1)于是昭王派乐毅去与赵惠文王结盟立约,另派使者去联合楚国、魏国,让赵国用攻打齐国的好处去劝说秦国。
(约、“以伐齐之利”各1分,句意2分,共4分)(2)而不及早攻取的原因,听说是乐毅与燕国新即位的国君有隔阂,乐毅想连续不断用兵(故意拖延时间)暂且留在齐国,在齐国面南称王。
(所以、拔、隙、且各1分,句意2分,共6分)12.(1)诗人将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倾斜银光的明月和掠过万里关山的浩荡长风这些物象组合在一起,(2分)描绘出一幅广阔无垠的万里边塞图,(1分)表现出(营造出)雄伟壮阔而又苍凉悲壮的特点(意境)。
(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2)诗人借战士的思乡和家人的思亲,表达了对征人的关切和对和平的向往。
(2分)战士望着荒凉的边塞,愁容满面,想像家中的亲人在这清冷的月夜楼头远眺,思念着“我”这个也许不能生还的征人,似乎还听到一声声惆怅的叹息,使得思归之情更浓,关切之意更真,和平之盼更切。
2011年高考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三)

2011年高三备考语文“好题速递”系列一、本大题四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采撷./诙谐.狭隘./宁谧.隽.永/隽.秀B.贬黜./矗.立棘.手/冲刺.会.计/会.晤C.奢侈./对峙.侪.辈/跻.身下降./降.服D.吞噬./嗜.好骸.骨/弹劾.薄.弱/薄.暮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郭德纲最近可谓“背”到极点,不仅深陷“圈地”“打人”风波,连苦心经营的德云社也被迫宣布停业整顿。
然而就在人们以为郭德纲的事业恐就此一蹶不振之时,郭德纲团队却展现了其不俗的危机公关能力。
事出仅半个多月,郭德纲就大有缓过气来之势,曾一落千丈的公众形象也有了卷土重来的可能。
A.苦心经营B.一蹶不振C.一落千丈D.卷土重来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其实几乎所有的高端品牌都存在这种困惑:一方面羡慕低廉的中国制造成本,一方面又顾忌中国制造呈现在外的价廉物劣的形象。
B.陶文钊表示,在奥巴马政府看来,目前东亚力量失衡,美国希望重启“东亚平衡”,以期在日趋重要的东亚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C.19岁那年,钱伟长以中文100分,历史100分,其他各科加起来不到100分考入清华大学,最终进了物理系,而物理他只考了5分。
D.在当天酒会上,华谊兄弟宣布,华谊天意公司将投入巨资,筹拍古典史诗巨作《曹操》,全面而客观地演出乱世枭雄曹操的一生。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
我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 a ,一连好几天, b ,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
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 c 。
①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②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③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④我天天都在阳台上望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⑤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⑥美丽如醇酒,越久香越浓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③⑥D.②④⑥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2011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测评卷—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1 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测评卷—论述类文本阅读(新课标)【说明】本试卷共39分,考试时间45 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正视“人肉搜索”的双重效应当下的互联网世界,“人肉搜索引擎”正成一大热词。
古时江湖悬赏,各路高手追拿逃犯,此犯便被唤作“人肉”。
而对于“人肉搜索引擎”,网络版“百度百科”这样解释: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挤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 的人性化搜索体验。
“人肉搜索”几乎成了网络侦探,在巴黎抢夺金晶火炬者,众网民搜之;四川范老师震中落跑,众网民搜之;“辽宁女”哀悼日辱骂灾民,众网民搜之……一个帖子,好比寻人启事,发动万千网友,终将此人找到。
于是,当事者在现实生活中的本来面目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无可遁逃地承受众目睽睽下的评说甚至讨伐。
有人说,“人肉搜索”体现了一种彻底的信息民主,网上人人平等,人人参与,信息共享。
何况网上搜索大多针对多数网民眼中的“坏人”,似乎也代表着一种道义力量。
由于网络是个隐身世界,留在网上的恶言恶行往往找不到责任人,“人肉搜索”的出现,对自认为可以胡言乱语发泄一气扬长而去者形成了一种约束和威慑。
最典型者莫过于“周老虎”事件,假虎照甫出江湖,便有眼里揉不下沙子的网友质疑,许多人从各自的专业角度提出有根有据的论点并互相印证,自发形成一股网络舆论,“周老虎”徒留笑柄。
“人肉搜索”的出现,对“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老话构成了挑战。
不过,“人肉搜索”的善良初衷,未必就一定能达到维护道义的目的,尤其是在未明真相之前就轻易对当事人下道德判断,进而不顾对方的隐私权利,将其姓名、电话、单位、身份证号码等一一公布,这就有侵犯公民权益之嫌。
比如,最近一名网名叫“ Die 豹”的重庆女大学生在网上发表了“地震很舒坦”的言论,并被“人肉搜索”找出其真实的相片、姓名,所以不得不休学以避压力,这就引发了人们对于新的网络暴力形式的担忧。
北京市朝阳区2011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语文试题2011.4(考试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共6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机读卡和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只收回机读卡和答题纸。
第一部分(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天燃气老生常谈执拗.(niù)削.(xiāo)足适履B.淘汰赛枉废心机下载.(zài)影影绰.(chāo)绰C.下脚料春捂秋冻纤.(xiān)弱矢.(shǐ)口否认D.陪小心骄奢淫逸潜.(qiǎn)伏捕.(bǔ)风捉影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二战期间,德国纳粹给世界人民造成了无比深重的灾难,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对法西斯的暴行更是没齿难忘....。
B.故宫的各大殿宇中,至今还留有清代宫廷使用过的薰笼,这些薰笼工艺精美,材质考究,鎏金的、珐琅的,不一而足....。
C.媒体报道中普遍认为,面对开发商的违约,小区业主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完全是无可厚非....的。
D.爱因斯坦凭借难以理喻....的、超凡绝伦的智慧,提出相对论,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针对敌情,制定出了决定集中晋察冀军区的优势兵力,首先歼灭华北地区日军的方案。
B.公共传播不应该过分宣扬求名、逐利、炫富、攀比的思想,这是对社会公平机制和朴素平实风尚的极大冲击。
C.植物干细胞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它们还可以分化成为其他类型的植物细胞,最终产生出新的植物器官。
D.受地震的影响,日本宫城县境内出现了宽约4米的断裂带,这是日本最大的有地震观测史以来的地壳变动纪录。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曾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西汉时期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分析综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汪应辰传汪应辰,字圣锡,信州玉山人。
幼凝重异常童,五岁知读书,属对应声语惊人,多识奇字。
家贫无膏油,每拾薪苏以继晷。
从人借书,一经目不忘。
十岁能诗,游乡校,郡博士戏之曰:“韩愈十三而能文,今子奚若?”应辰答曰:“仲尼三千而论道,惟公其然。
”绍兴五年,进士第一人,年甫十八。
御策以吏道、民力、兵势为问,应辰答以为治之要,以至诚为本,在人主反求而已。
上览其对,意其为老成之士,及唱第,乃年少子,引见者掖而前,上甚异之。
上欲即除官职,赵鼎言:“且令历外任,养成其材。
”乃授镇东军签判。
故事,殿试第一人无待次者,至是,取一年半阙以归。
召为秘书省正字。
时秦桧为主和议,应辰上书,谓:“和议不谐非所患,和议谐矣,而因循无备之可畏。
异议不息非所畏,异议息矣,而上下相欺之可畏。
金虽通和,疆埸之上宜各戒严,以备他盗。
今方且肆舎中外,褒宠将帅,以为休兵息民自此而始。
纵忘积年之耻,独不思异时意外之患乎?此因循无备之所以可畏也。
……臣愿勿以和好之可无虞,而思患预防,常若敌人之至。
”疏奏,秦桧大不悦,出通判建州,遂请辞以归。
张九成谪邵州,交游皆绝,应辰时通问。
及其丧父,言者犹攻之,而应辰不远千里往吊,人皆危之。
久之,除秘书少监,迁权吏部尚书。
李显宗冒具安丰军功赏五千余人,应辰奏驳之。
权户部侍郎兼侍讲。
应辰独员当剧务,节冗费,常奏:“班直转官三日,而堂吏增给食钱万余;工匠洗泽器皿仅给百余千,而堂吏食钱六百千;塑显神御,半年功未及半,而堂吏食钱已支三万、银绢六百匹余两。
他皆类此。
”上惊其费冗,命吏部裁之。
除吏部尚书,寻兼翰林学士并侍读。
论爱民六事,庙堂议不合,不悦者众。
……应辰接物温逊,遇事特立不回,流落岭峤十七年,桧死,始还朝。
刚正方直,直言不避。
(选自《宋史·汪应辰传》,有删改) 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汪应辰“刚正方直”的一组是(★)(C)①召为秘书省正字②交游皆绝,应辰时通问③而应辰不远千里往吊④应辰独员当剧务,节冗费⑤应辰奏驳之⑥寻兼翰林学士并侍读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⑤D.②④⑤解析①和⑥指汪应辰的升官情况,④指汪应辰为国效力,均与“刚正方直”无关。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A.汪应辰幼时聪颖异常。
他五岁就读书识字,“属对应声”常常出语惊人,记忆力不凡,借来的书过目不忘,十岁就能写诗。
曾有一学官以韩愈为例嘲笑他,他反应机敏,以孔子一事加以回击,令人拍案叫绝。
B.汪应辰才智绝伦,参加科举考试时写的策论切中时弊,皇帝以为是一老年士子所作,不料是一个18岁的少年所写,于是龙颜大悦,当即要授予官职,但赵鼎认为要按照惯例让他到地方上去磨炼,“养成其材”,于是,授汪应辰为镇东军签判。
C.汪应辰反对秦桧,敢于直言。
当秦桧力主与金和议时,他上书皇上,认为不应该“肆赦中外,褒宠将帅”,而应加强防备,“常若敌人之至”。
正因为这样,他深为秦桧所忌,被贬官做建州通判。
D.汪应辰关心国事,体恤民情。
在任户部侍郎兼侍讲期间,独自处理复杂的事务,节约开支,并上书皇上,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认为国家在许多地方都存在浪费现象,使皇上“惊其费冗”,下令裁减。
解析“按照惯例让他到地方上去磨炼”错,原文是说“按照惯例,殿试第一名无须外任,直接授予京官”。
参考译文汪应辰,字圣锡,是信州玉山人。
年幼时沉稳聪明,和一般小孩不一样,五岁就知道读书,回答他人的问话常常出语惊人,认识很多偏僻字。
家贫寒没有灯油,就经常拾柴火用来(点亮作灯)接着白天看书。
从别人那里借来的书,一看就不会忘记。
十岁能写诗,曾在乡校游学,郡里的学官戏弄他说:“韩愈十三岁能写文章,现在你像什么?”应辰回答道:“孔子有三千学生听他讲学,只有你还是这样。
”绍兴五年,(应辰)考中进士第一名,年龄刚刚十八岁。
御策用吏道、民力、兵势问他,汪应辰回答时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以诚信为根本,对皇帝而言要设身处地为天下百姓着想。
皇帝看了他的策论,认为他是一个老成的读书人,等到放榜的时候一看,竟然是个年轻人。
引见者带汪应辰上前拜见皇上,皇上对他感到很惊异。
皇上立即想授予他官职,赵鼎说:“姑且让他到京城外任职,培养他成才。
”于是授予他镇东军签判。
按照惯例,殿试第一名无须外任,直接授予京官,从这个时候,就先到地方上锻炼一年半载才回来。
召回京城,任秘书省正字。
当时秦桧主张和谈,应辰上书说:“和谈不成功不是担忧的事,和谈成功了,而就因此不防范就可怕了。
不同的意见不停息不是可怕的事,不同的意见没有了,上下相互欺骗就可怕了。
即使和金和谈了,边疆之上还应该提高警惕,来防止其他盗贼。
现在大舎天下,褒扬将帅,使他们滋生骄纵之心,认为休整军队,使老百姓修养生息可以从现在开始。
这样做,即使忘了长久以来的耻辱,难道不想想将来意料之外的祸患吗?这就是因此不防备可怕的原因啊。
……我希望不要认为和金和好了就没有忧患了,而是要常常想到忧患进行防备,像敌人来到一样。
”奏折送上去后,秦桧很不高兴,贬汪应辰出京城做建州通判,汪应辰于是辞官归隐。
张九成被贬到邵州,朋友们都和他断绝了往来,而汪应辰按时问候他。
等到他的父亲去世,说他坏话的人还攻击他,但汪应辰却不远万里前去吊唁,人们都为他感到危险。
过了很长时间,召回京城做秘书少监,提拔做吏部尚书。
李显宗冒领安丰军的功劳赏赐五千多人,应辰上奏折反驳他。
(后来应辰)代理户部侍郎兼侍讲。
他独自一人承担繁多的事务,节约多余的开支,常常上书皇上说:“轮到值班的官吏值班三天,给他们增加的饭钱就一万缗;工匠洗器皿仅仅给百余千,而给官吏吃饭的钱就六百千;塑显仁皇帝的神像,半年时间不到,官吏的饭钱就已经支了三万、银绢六百匹余两。
其他方面的浪费都和这方面类似。
”皇上对这种浪费很惊异,命令吏部加以裁减。
(汪应辰)被授予官职做吏部尚书,不久兼任翰林学士和侍读。
论及爱民六件事,在朝廷上和其他人的意见不合,不高兴的人很多。
……汪应辰待人接物温和谦逊,遇到事情刚直不屈,流落岭峤十七年。
秦桧死了,才得以回朝廷。
刚正方直,敢于直言而不回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种暠字景伯,河南洛阳人,仲山甫之后也。
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
父卒,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
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汉)顺帝末,为侍御史。
帝擢暠监太子于承光宫。
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
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
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
诏报,太子乃.得去。
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
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
暠素慷慨..,好立功立事。
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
其白狼、槃木、唐菆、邛、僰诸国,自前刺史朱辅卒后遂绝;暠至,乃.复举种①向化。
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暠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暠。
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暠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
冀因此陷之。
传逮暠、承。
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暠、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
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
暠、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梁太后省奏,乃舎暠、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暠为凉州刺史,甚得百姓欢心。
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
”乃许之。
暠复留一年,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暠与相揖谢,千里不得乘车。
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迁使匈奴中郎将。
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
坐事免归。
后司隶校尉举暠贤良方正,不应。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
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暠为度辽将军。
暠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
羌虏先时有生②见获质于郡县者,悉遣还之。
诚心怀抚,信赏分明,由是羌胡、龟兹、莎车、乌孙等皆来顺服。
暠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入为大司农。
延熹四年,迁司徒。
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
并、凉边人咸为.发哀。
匈奴闻暠卒,举国伤惜。
单于每入朝贺,望见坟墓,辄哭泣祭祀。
(选自《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 注①举种:举众,全体。
②生:生口(俘虏)。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交通:交际、往来B.暠素慷慨..,好立功立事慷慨:大方、爽快C.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案:查办D .会匈奴寇.并、凉二州 寇:侵略解析 慷慨:意气风发,慷慨激昂。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A.⎩⎪⎨⎪⎧ ①诏报,太子乃.得去②暠至,乃.复举种向化 B.⎩⎪⎨⎪⎧ ①惶惑不知所为.②并、凉边人咸为.发哀 C.⎩⎪⎨⎪⎧ ①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②暠、承以.首举大奸 D.⎩⎪⎨⎪⎧①乔退而.叹息②而.二府畏懦 解析 A 项乃:都是副词,“才”。
B 项为:①动词,“做”;②介词,“替、为”。
C 项以:①介词,“用来”或“把(财物)”;②介词,“因为”。
D 项而:①连词,表承接关系;②连词,表转折关系,“但是”。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种暠“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 B )①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②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③暠乃手剑当车,曰:“……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 ④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⑤先宣恩信,诱降诸胡 ⑥去烽燧,除候望A .①②④B .②④⑤C .①④⑤D .③⑤⑥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一要清楚所给句子的含意,二要明确题干要求。
①表现种暠不追名逐利,③表现种暠坚守原则,⑥写边境部族安然无事。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C )A .种暠一生轻虚名轻财物,一向不爱结交追名逐利的人,但喜欢“立功立事”。
B .种暠为人为官谨慎小心,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C .种暠担任刺史敢作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暠,种暠被免官。
D .种暠担任地方官深得民心,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暠而感念朝廷,臣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种暠被免官不是因为太守伺机报复,而是因为大将军梁冀的诬陷。
参考译文种暠,字景伯,河南洛阳县人,是仲山甫的后代。
父亲担任过定陶县令,有财产三千万。
父亲死后,种暠将这些财产都用来救济宗族和周围乡里的穷人。
凡是追求名声、利益的人,种暠都不与他们往来。
汉顺帝末年,担任侍御史。
顺帝提拔种暠在承光宫监护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