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利共赢的供应商质量控制
供应商质量保证协议书8篇

供应商质量保证协议书8篇第1篇示例:供应商质量保证协议书为了保障采购产品的质量,确保合作双方的利益,特制定此供应商质量保证协议书,以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并加强供应商的质量管理。
请供应商务必严格遵守以下内容:一、一般条款1. 供应商应当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严格按照协议书要求,提供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2. 供应商应当建立并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可靠。
3. 供应商应当配备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并提供必要的培训,确保员工对质量保证的意识和责任感。
4. 供应商应当对产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和检测,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5. 供应商应当积极响应采购方的质量检验和监督,配合解决质量问题。
二、产品质量保证1. 供应商应当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采购和入库检验,确保原材料符合要求,并提供相关证明和报告。
2. 供应商应当严格执行生产工艺,确保产品的加工和生产过程符合质量标准。
3. 供应商应当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档案和追溯体系,能够全程跟踪产品生产过程,并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证明。
5. 供应商应当定期对已交付产品进行质量追踪,及时掌握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情况,并及时处理客户投诉和质量问题。
三、产品包装和运输1. 供应商应当对产品包装进行专业设计和加固,确保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2. 供应商应当选择正规的物流公司,并监督产品运输过程,确保产品能够安全送达客户处。
3. 供应商应当充分保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和完整性,承担途中损坏的赔偿责任。
四、验收和售后服务2. 供应商应当建立售后服务体系,对产品质量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并提供客户满意的解决方案。
3. 供应商应当定期组织产品质量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
五、违约责任1. 若供应商未能按照协议书的要求履行责任,导致产品质量问题或者给采购方造成损失的,供应商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并赔偿采购方的损失。
2. 若供应商多次因产品质量问题或售后服务不到位而被投诉或者投诉次数超过规定次数的,供应商将被列入不良供应商名单,采购方有权取消合作资格,并追究供应商的法律责任。
供应商管理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文档含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互利共赢的供应商质量控制前言近年来,随着对供应链的重视,供应商管理正逐渐成为企业和学术界的关注对象,IS09000族标准以及QS 9000标准都对供应商的管理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与供应商管理有关的研究成果正逐渐增多,一些软件巨头也推出了供应商关系管理的软件,但是在这些研究成果和应用软件中,涉及到的供应商质量控制的内容只是一些最基本的要求,而供应商质量控制恰恰是供应商管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
另一方而,质量管理界对质量控制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遗憾的是这些成果大多依然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控制,仅仅研究从企业内部各环节如何改善产品的质量,而基于供应链的角度来研究质量控制的成果尚不多见。
因此,系统地研究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供应商质量控制的理论与方法,将有助于推动我国企业产品质量的快速提高和供应链竞争优势的形成与巩固。
1、质量与企业共存质量一直是一个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概念,人们对质量的认识也往往因关注点不同而有所不同。
如,早在1908年,通用汽车公司的工程师们在皇家汽车俱乐部会员们的面前拆解了3辆凯迪拉克轿车,并把这些零件混在一起,而后从中选择零件重新组装成车,然后驾车绝尘而去。
这令在场的会员极为震惊,认为凯迪拉克车质量之高令人惊叹。
显然在当时,汽车零件具有互换性是一种了不起的质量特性,这也是福特公司的N型车和T型车取得辉煌成功的重要原因。
时至今日,即使农用三轮车的零部件也具有极高的互换性,零部件的标准化和互换性已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再是吸引顾客的重要质量特性。
可见质量的内涵是不断变化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质量呢?(1)市场竟争就是企业间对“顾客”的争夺,在日益激烈的“顾客”争夺战中,质量、价格、交付(交付日期、方式和手段)和服务是企业常用的四个法宝,其中质量是根本,离开质量其他三项将变得毫无意义,因此可以说质量己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
它反映了产品是否能够反映顾客需求、能否满足顾客需求,从面决定了产品的市场前途。
质量控制中供应商管理的核心要点

质量控制中供应商管理的核心要点在质量控制中,供应商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个好的供应商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说明供应商管理的核心要点。
1. 了解供应商首先,企业应该对潜在供应商进行充分了解,包括其规模、生产能力、质量管理体系、信誉度等方面。
只有了解供应商,才能选择到合适的合作伙伴。
2. 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是供应商管理的基础。
通过对供应商的质量、交货时间、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确定供应链战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确定与供应商的合作方式,包括战略伙伴关系、竞争性采购等。
不同的战略决定了不同的供应商管理方式。
4. 筛选优质供应商在决定与哪些供应商合作时,企业应该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质量、价格、交货时间、配送能力等。
选择优质供应商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
5. 建立供应商信任关系建立供应商信任关系是供应商管理的核心。
只有建立了信任,双方才能够在合作中真诚地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企业发展。
6. 加强供应商沟通保持与供应商的密切沟通是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该及时将自身的要求和变化传达给供应商,共同协商解决问题。
7. 建立供应商绩效考核机制建立供应商绩效考核机制可以激励供应商不断提升自身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8. 加强供应链风险管理供应链风险管理是供应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应该在供应商选择、合同签订等环节加强风险评估,降低潜在风险。
9. 推动供应商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也是供应商管理的关键。
企业应该与供应商共同努力,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10. 建立供应商联盟建立供应商联盟可以帮助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建立更加牢固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市场竞争和挑战。
通过联盟,双方可以分享资源和信息,实现互利共赢。
总结来看,供应商管理在质量控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供应商管理优化方案

供应商管理优化方案摘要:供应商管理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供应商进行优化管理可以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采购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套供应商管理优化方案,包括供应商评估体系、供应商选择和认证、供应商合作关系建立与维护等,旨在为企业提供指导,提高供应链效能。
一、引言供应商管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
优化供应商管理,提高供应链响应速度、质量稳定性和成本控制,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供应商管理优化方案是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
二、供应商评估体系为了确保供应商质量和稳定性,企业需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评估体系。
该体系应包括供应商的基本信息、资质证明、质量管理体系、交货能力、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考核内容。
评估周期可以根据供应商的重要性和长期合作情况而定,建议至少每年一次。
评估内容可通过以下几个维度考虑:1. 供应商能力评估:包括供应商的规模、技术实力、产品质量、交货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内容;2. 资质认证评估:根据不同行业的要求,对供应商的资质证明进行评估,确保合作方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合法经营能力;3. 质量管理体系评估: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包括是否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是否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等;4. 交货能力评估:评估供应商的交货能力,包括按时交货的能力、供货能力的稳定性等;5. 售后服务评估:考核供应商的售后服务能力,包括问题处理的及时性和解决效果等。
三、供应商选择和认证在供应商评估体系的基础上,企业可以进行供应商选择和认证工作。
供应商选择时,应综合考虑供应商的能力、信誉、稳定性以及与企业的战略契合程度。
认证工作包括对供应商的调查和实地考察,确保供应商的资质、能力和信誉等符合企业的要求。
在供应商认证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资质认证:确认供应商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包括营业执照、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保护认证等;2. 实地考察:对供应商的生产工艺、设备条件、质量管理体系等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实际情况;3. 历史业绩:了解供应商的历史业绩,包括是否有类似项目经验、是否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声誉等;4. 客户满意度:与供应商的现有客户进行沟通,了解其对供应商的评价和满意度,进一步知晓供应商的服务水平。
顶级SQE熟知的供应商管理10大原则

顶级SQE熟知的供应商管理10大原则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传统质量管理正在发生裂变:由一个公司的质量管理(CQC)向全集团(含供应商)质量管理(GWQC)转变,供应商质量成为集团公司质量中的重要一环。
完善的质量体系是质量保证的基础,只有加强供应商质量体系的管理,质量才有根本的保障。
如何加强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已经成为企业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一、供应商开发选择的十大原则供应商开发的基本准则是“Q.C.D.S”原则,也就是质量,成本,交付与服务并重的原则。
在这四者中,质量因素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确认供应商是否建立有一套稳定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然后确认供应商是否具有生产所需特定产品的设备和工艺能力。
其次是成本与价格,要运用价值工程的方法对所涉及的产品进行成本分析,并通过双赢的价格谈判实现成本节约。
在交付方面,要确定供应商是否拥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人力资源是否充足,有没有扩大产能的潜力。
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是供应商的售前、售后服务的纪录。
供应商选择的十个原则1.系统全面性原则:全面系统评价体系的建立和使用。
2.简明科学性原则:供应商评价和选择步骤、选择过程透明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3.稳定可比性原则:评估体系应该稳定运做,标准统一,减少主观因素。
4.灵活可操作性原则:不同行业、企业、产品需求、不同环境下的供应商评价应是不一样的,保持一定的灵活操作性。
5.门当户对原则:供应商的规模和层次和采购商相当。
6.半数比例原则:购买数量不超过供应商产能的50%,反对全额供货的供应商。
如果仅由一家供应商负责100%的供货和100%成本分摊,则采购商风险较大,因为一旦该供应商出现问题,按照“蝴蝶效应”的发展,势必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行。
不仅如此,采购商在对某些供应材料或产品有依赖性时,还要考虑地域风险。
7.供应源数量控制原则:同类物料的供应商数量约2~3家,主次供应商之分。
这样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管理效果,保证供应的稳定性。
供应商质量控制合作策略

供应商质量控制合作策略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建立起高效的供应商质量控制合作策略。
供应商对企业的产品质量、价格和交付期等方面影响巨大,因此建立合作关系,并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供应商质量控制合作策略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一、建立稳定的供应商关系在选择供应商时,企业应考虑供应商的生产能力、质量水平、交货能力等因素,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通过长期的合作,双方可以建立起互信互利的关系,有利于未来的合作发展。
二、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在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前,企业必须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包括产品质量标准、价格协商、交货期限等内容。
只有双方在合作关系中各自明确责任,才能更好地保证产品质量。
三、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应建立起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检验标准、产品检验流程、不合格品处理程序等内容。
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四、强化供应商培训和指导企业应对供应商进行定期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提升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只有供应商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
五、建立供应商绩效评价机制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绩效评价机制,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等进行评估。
通过绩效评价,可以及时发现供应商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
六、加强供应商沟通与协助供应商质量控制合作策略中,沟通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企业应与供应商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交流信息,共同解决问题。
在合作中,企业还应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协助,确保供应商能够按照要求生产产品。
七、建立双向激励机制为了激励供应商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企业可以建立双向激励机制,既对优秀供应商给予奖励,也对表现不佳的供应商采取相应措施。
双向激励机制可以有效推动供应商改进,提升合作质量。
八、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市场环境不断变化,企业在与供应商合作时也要保持灵活应变的态度。
供应商质量管理办法

供应商质量管理办法供应商所提供的零部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企业产品的质量和成本,影响着顾客对企业的满意程度,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互利共赢的关系原则下加强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已经成为企业质量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
对供应商进行业绩评定是企业进行供应商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对供应商进行动态管理的依据和前提。
通过科学公正的业绩评定,对供应商进行业绩分级,并采取相应措施鼓励优秀供应商、淘汰不合格供应商,这对于促进供应商提高产品质量和供货积极性,建立完善、稳固的供应商关系十分重要。
本标准从供应商质量管理的角度,对于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建立起一套供应商业绩考核制度。
本标准旨在通过稳步提高供应商产品质量,降低公司采购风险,逐步建立与供应商的稳定、长期、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
合用于公司对全部供应商或者向公司提供劳务服务的供应商的选择、认定、评估、考核和激励。
提供产品或者服务的组织或者个人(例如:创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等)。
本公司根据行业或者其他企业提供的技术标准和规格采购的市场成熟产品。
本公司提供设计图纸或者技术要求,委托其他企业加工的产品。
本公司内负责物资供应的服务部门,包括供应机械外协件的生产部,其余物资供应的综合办公室。
本公司内负责售后管理的服务部门,销售部是产品的售后部门,质量部是公司其余项目的售后部门。
当产品需要现场服务时,产品开辟部门向生产部申请派遣售后调试人员。
从这层意义上讲,生产部门也是售后部门之一。
本公司内负责新产品研制和开辟的项目部门,负责对研发采购需求的审批。
确定现场审核组成员,任命审核组组长。
负责组织供应商初选,参预供应商的业绩评定;负责采购工作的实施。
负责编制采购物资技术标准,协助采购人员进行供应商初选,编制研发采购需求;参加产品相关供应商的现场审核和供应商评定工作。
负责下达生产采购计划和对计划实施的考核;参加供应商产品现场审核和供应商评定工作;参预供应商的日常业绩评定。
浅谈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

浅谈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供应商质量控制是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对供应商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控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企业可以确保所采购的产品或服务符合其要求和标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质量风险,保护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本文将从供应商选择、质量评估、质量监控和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浅谈,介绍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1. 供应商选择供应商选择是供应商质量控制的第一步。
企业应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和要求,制定供应商选择的标准和程序。
首先,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调研、供应商数据库等渠道收集供应商信息,并筛选出合适的供应商候选人。
然后,企业可以进行供应商的初步评估,包括评估其资质、经验、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的情况。
最后,企业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样品测试、供应商审核等方式,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出最合适的供应商。
2. 质量评估质量评估是对供应商质量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
企业可以制定质量评估的指标和方法,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能力、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
例如,可以通过供应商的ISO9001认证情况、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资质、产品的质量检测报告等来评估供应商的质量管理能力。
同时,企业还可以与供应商进行质量合同的签订,明确双方的责任和要求,确保供应商按照合同要求提供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或服务。
3. 质量监控质量监控是对供应商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的过程。
企业可以制定质量监控的计划和方法,对供应商的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
例如,可以通过定期抽样检验、产品测试、现场检查等方式,对供应商的产品或服务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质量要求。
同时,企业还可以建立供应商绩效评估体系,对供应商的质量绩效进行评估和排名,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提高供应商的质量水平。
4.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对供应商质量进行不断改进和提升的过程。
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持续改进的活动。
例如,可以与供应商进行定期的质量沟通和交流,共同解决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供应商的质量控制方法

供应商的质量控制方法供应商质量控制方法指企业在选择、评估和管理供应商时采取的有效措施,以确保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符合企业的质量要求。
一个有效的供应商质量控制方法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供应链风险,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供应商质量控制方法:1.供应商评估和选择:企业应该进行供应商评估,以确定潜在供应商的能力和可靠性。
评估的指标可以包括供应商的制造能力、质量控制体系、技术实力、资金状况等。
通过评估和选择优质的供应商,企业可以降低供应链风险,提高产品质量。
2.合同管理:企业应与供应商建立明确的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产品质量要求、交货时间、检验标准等条款。
合同管理可以帮助企业确保供应商按照合同约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3.供应商培训:企业可以向供应商提供培训,以确保他们理解和满足企业的质量要求。
培训的内容可以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等。
通过供应商培训,企业可以提高供应商的质量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质量水平。
4.供应商审查和监督:企业应定期进行供应商审查和监督,以确保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审查可以包括供应商的质量控制程序、人员培训记录、质量管理报告等。
监督可以包括供应商定期报告、质量审核、现场检查等。
通过审查和监督,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供应商的质量问题,确保供应商持续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5.产品检验和测试:企业可以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进行检验和测试,以确保其符合企业的质量要求。
检验和测试可以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功能测试、可靠性测试等。
通过检验和测试,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供应商的质量问题,避免次品进入市场。
6.不良品处理:企业应与供应商建立不良品处理的机制。
供应商提供的不良品应及时退货或修复,并由企业追踪和监督整个处理过程。
企业可以与供应商订立不良品处理的责任和补偿措施,以减少质量问题对企业的影响。
7.绩效评估:企业可以对供应商进行绩效评估,以评估其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供应商的综合能力。
供应商质量监管-策略与方式

供应商质量监管-策略与方式目标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些供应商质量监管的策略与方式,以确保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符合标准要求。
策略1. 供应商评估与选择在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之前,进行全面的供应商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供应商的资质和认证情况- 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 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和设备条件- 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控制措施通过评估结果,选择合格的供应商进行合作。
2. 合同管理与供应商签订明确的合同,详细规定产品质量标准、交付时间、质量控制要求等内容。
合同应明确监管要求,包括定期检查、质量报告提供等。
3. 质量检查建立定期的质量检查机制,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进行抽样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检查结果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要求其进行改进。
4. 监督与培训定期进行监督,确保供应商按合同要求进行生产和质量控制。
同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帮助供应商提高其产品质量。
5. 反馈与持续改进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反馈产品质量问题和改进要求。
鼓励供应商积极改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提高产品质量。
方式1. 使用供应商绩效考核表建立供应商绩效考核表,记录与供应商合作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交付延误等情况。
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评估供应商的质量状况,同时作为与供应商商谈改进计划的依据。
2. 定期供应商评估会议定期组织供应商评估会议,与供应商沟通产品质量问题、改进计划等重要事项。
会议中可以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并就改进措施进行共同讨论。
3. 建立供应商质量管理数据库建立供应商质量管理数据库,记录与供应商相关的信息,包括供应商评估结果、质量检查记录、培训情况等。
通过数据库,可以对供应商的质量状况进行跟踪和分析。
4. 进行供应商现场检查定期组织供应商现场检查,对供应商的生产环境、质量控制措施等进行实地查看。
通过现场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供应商的质量要求得到满足。
5. 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与优秀的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互利共赢的供应商质量控制

并 对 供 应 商 进 行 基 本 情 况 调 干 有 合 作 意 向 的 企 业 , 由 其 主 要领导确认调 查内容的真实性 。 查
. ( ) 果 供 应 商 是 企 业 的 老 1 2 对 供 应 商 进 行 管 理 体 系 审 1如 核 和 保 证 能 力 评 估 1 项 质 量 管 理 指 标 中 名 列 第 8 供 应 商 , 在 要 提 供 新 供 货 品 种 , 0 , 现 必 要 时 , 业 可 选 派 有 经 验 企 而 各 项 指 标 相 关 程 度 ,供 应 商 质 则 可 查 询 企 业 对 该 供 应 商 的 评 定 “ 的 审 核 员 或 委 托 有 资 格 的第 三 方 量 ” 其 他 指 标 的 相 关 系 数 竟 然 资 料 。 定 资 料 应 包 括 该 供 应 商 与 评
示 , 供 应 商 质 量 ” 指 标 得 分 在 “ 的
是 最 小 的 , 为 0 5左 右 。 见 , 的 质 量 供 应 能 力 、 货 及 时 性 、 审 核 机 构 对 供 应 商 进 行 现 场 审 核 仅 . 可 供 财 企 大 部 分 企 业 还 没 有 充 分 认 识 到 供 力 状 况 、 质 量 问 题 处 理 的 及 时 和 调 查 。 业 应 有 自 己 的 审 核 标 对 应 商 的 重 要 性 , 有 与 供 应 商 之 性 及 其 他 相 关 信 息 。 没
( 如 果 被 调 查 对 象 是 准 备 2)
企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不 断 深 化 的 今 如 何 加 强 对 供 应 商 的 质 量 控 制 , 开 发 的 供 应 商 , 业 在 进 行 直 接 可 天 , 场 竞 争 不 再 是 单 个 企 业 之 建 立 互 利 共 赢 的 合 作 关 系 已 经 成 调 查 的 同 时 , 查 询 与 其 合 作 的 市 间 的 单 打 独 斗 , 是 不 同 供 应 链 为 企 业 必 须 认 真 面对 的 问题 。 而
供应商协同管理计划

供应商协同管理计划一、概述供应商协同管理计划是为了确保与供应商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以提高整体供应链的效率和质量而制定的管理计划。
本计划旨在明确供应商的责任和义务,建立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机制,解决潜在的问题,并持续改进供应商绩效,以实现共同成长和互利共赢。
二、目标本计划的主要目标是:1. 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商关系,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2. 提高供应商的运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3. 优化供应商选择机制,确保供应商的能力和可靠性;4. 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及时解决问题,保持合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5. 推动供应商不断改进,提高绩效,并共同追求卓越和创新。
三、计划内容1. 供应商评估与选择在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之前,我们将进行全面的供应商评估和选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供应商能力评估:评估供应商的生产能力、技术能力、设备设施和员工素质等是否符合要求;(2)供应商质量评估:评估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能力和质量记录等;(3)供应商责任评估:评估供应商的诚信度、社会责任和合规性等;(4)供应商绩效评估:评估供应商的交付准时率、客诉率、退货率等关键绩效指标。
2. 合同签订与执行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后,我们将与供应商签订正式的合同,并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约定供货量、交付期限、质量标准、价格和付款方式等。
同时,我们将建立合同执行的监督机制,确保供应商按照合同要求履行义务。
3. 供应商绩效管理为了持续改进供应商的绩效,我们将建立供应商绩效评估体系,在供应商的交付准时率、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定期评估,并向供应商提供绩效反馈和改进建议。
同时,我们也将根据供应商的绩效,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以鼓励供应商不断提升绩效。
4. 沟通与协调机制为了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我们将建立定期的供应商会议和工作组,就供应商的业务情况、供应链问题和改进机会进行讨论和协商。
同时,我们也将建立供应商反馈机制,接受供应商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回复和解决问题。
加强供应商合作与管理

加强供应商合作与管理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加强供应商合作与管理成为了企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供应商是企业供应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他们为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者整体产品,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
因此,建立良好的供应商合作关系,并进行有效的供应商管理,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加强供应链合作关系创立一个稳定、互利共赢的供应链合作关系是企业加强与供应商间合作的基石。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1.选择适合的供应商: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要求,选择与其价值观和目标相符合的供应商。
供应商的质量、可靠性、交货准时性以及价格都是选择供应商的重要考虑因素。
2.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企业应该向供应商传递长期合作的意愿,并与供应商共同制定长远的发展计划和目标。
通过建立长期的供应关系,双方可以形成互信和稳定的供应链合作。
3.信息共享与沟通:企业应与供应商之间建立起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共享市场需求、生产计划、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信息。
及时而准确的信息交流,有助于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二、优化供应商管理除了合作关系的建立,有效的供应商管理也是实现供应链协同和优化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供应商管理的关键要点:1.供应商评估与选择:企业应建立一套科学的供应商评估体系,包括质量管理体系、交付能力、技术能力、供应链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考核指标。
通过评估供应商的能力和表现,选择最适合自己企业需求的供应商。
2.合同管理:建立明确的合同管理制度,规范供应商与企业之间的权益责任和义务。
合同内容应包括产品质量标准、交货时间、价格支付方式、违约责任等条款,以有效降低合作风险。
3.供应商培训与支持:企业可以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供应商提高技术能力和生产管理水平。
通过培训和支持,提高供应商的综合实力,实现共同进步。
4.供应链协同与风险管理:供应链的协同和风险管理是供应商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企业应与供应商一起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共同应对市场变化、供应链中断等风险。
供应商关系维护工作总结

供应商关系维护工作总结在企业的运营中,供应商关系的维护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供应商关系不仅能够确保原材料和服务的稳定供应,还能在成本控制、质量提升以及创新合作等方面带来显著的优势。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在供应商关系维护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以下是对这些工作的详细总结。
一、供应商关系维护的目标与策略我们明确了供应商关系维护的主要目标,即建立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以保障企业的生产运营需求,并不断提升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策略:1、定期沟通:与供应商保持密切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生产状况、经营动态以及可能面临的问题。
2、合作共赢:在合同谈判和合作过程中,寻求双方利益的平衡点,确保合作的可持续性。
3、质量优先:强调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与供应商共同努力提升质量水平。
二、具体工作开展情况1、供应商评估与筛选我们建立了完善的供应商评估体系,对现有供应商和潜在供应商进行全面评估。
评估指标包括但不限于产品质量、交货及时性、价格合理性、服务水平以及企业信誉等。
通过严格的评估和筛选,我们淘汰了一些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引入了更具实力和潜力的合作伙伴,优化了供应商队伍。
2、合同管理与优化加强了合同管理工作,确保合同条款清晰明确,涵盖了质量标准、交货期、价格调整机制、违约责任等关键内容。
同时,根据市场变化和双方合作情况,适时对合同进行优化和调整,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3、沟通与协作机制建设(1)定期会议:组织与供应商的定期会议,讨论合作进展、问题解决以及未来规划。
(2)信息共享: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向供应商传递企业的生产计划、需求变化等信息,同时也获取供应商的相关反馈。
(3)问题协调:对于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迅速成立协调小组,共同分析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并跟踪落实情况。
4、供应商培训与支持为提升供应商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包括质量管理、生产技术、环保要求等方面。
供应商管理指导原则

供应商管理指导原则1. 引言供应商是组织运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供应商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组织的运营效率和产品质量。
为了确保与供应商的合作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业务结果,制定一套供应商管理指导原则是非常必要的。
2. 总体原则- 公平公正原则:与供应商的合作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公开透明的采购过程来确保供应商的机会均等和评选结果的公正性。
- 互惠互利原则:与供应商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通过长期稳定的合作来实现合作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 风险控制原则:在供应商的选择和合作过程中,要评估和控制各类风险,包括战略风险、合规风险、质量风险、供应风险等。
确保组织利益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 持续改进原则:与供应商的合作应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通过与供应商的密切合作和沟通,不断优化合作模式和流程,提高合作效率和质量水平。
3. 具体操作原则3.1 供应商选择- 了解供应市场:与供应商发展前,对供应市场进行调研和评估,了解市场的供应情况和竞争格局,为供应商选择提供依据。
- 评估供应商能力: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估,考察其经验、技术能力、质量管理体系、交货能力等方面,确保其具备满足组织需求的能力。
- 参考他人经验:借鉴其他组织与供应商的合作经验,了解其合作效果和信誉度,为供应商选择提供参考。
3.2 合同管理- 明确合同条款:在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前,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价格、交付期限、质量标准、售后服务等内容,并建立有效的契约管理制度。
- 风险评估与控制:评估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案,确保合同目标的实现和组织利益的保护。
- 合同履行监督:建立合同履行监督机制,及时监控供应商的履约情况,对违约行为进行及时处理,确保合同的顺利履行。
3.3 供应商绩效评估- 建立绩效评估体系:根据供应商和组织的合作目标,制定相应的绩效评估指标,包括交付准时率、质量合格率、售后服务满意度等。
- 定期评估供应商绩效:按照约定的评估周期,对供应商的绩效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与供应商沟通改进计划。
供应商合作优化计划

供应商合作优化计划一、背景介绍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企业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我们决定对供应商合作进行优化,以改进供应链管理。
本文将介绍我们的供应商合作优化计划,旨在提高供应商的质量、交付和成本效益,推动公司整体业绩的提升。
二、目标设定通过供应商合作优化计划,我们的目标是:1. 提高供应商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符合我们的标准和要求;2. 提升供应商的交付能力,减少延期交货和物流问题;3. 优化采购成本,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和降低。
三、计划内容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 供应商评估和筛选我们将对所有供应商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其质量、交付和成本等综合指标进行筛选。
只有符合我们标准的供应商才能进入我们的合作伙伴名单。
我们将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发展和成长。
2. 需求管理与沟通我们将建立一个高效的需求管理和沟通机制,确保供应商充分了解我们的需求和要求。
我们将使用统一的采购平台和系统,促进信息的共享和流通。
通过及时的沟通和反馈,我们可以更好地调整和改进合作方式,提高合作效率和成果。
3. 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我们将重视供应商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能力。
我们将要求供应商建立和执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对供应商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质量审核和评估。
我们将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供应商提升自身的质量管理水平。
4. 交付管理和物流优化准时交货是保证供应链畅通的关键环节。
我们将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供应链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交付管理和物流优化。
我们将共享信息,加强协调,确保物流的准时和可靠。
同时,我们也将提供技术支持和协助,帮助供应商优化他们的交付流程。
5. 成本控制和成本优化我们将与供应商一起探讨成本控制和成本优化的方法。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寻找降低成本的方式,同时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不受影响。
我们还将定期审查供应商的定价并进行谈判,以确保获得合理和公平的价格。
四、计划实施和监控为了保证供应商合作优化计划的顺利实施,我们将:1.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确保每个步骤都得到充分执行;2. 设立专门的团队负责计划的实施和监控,定期进行总结和评估;3. 定期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和反馈,及时解决问题和调整计划。
供应商质量控制

供应商质量控制2011—08—13 11:47:17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文字大小:[大][中][小]1 选择优秀供应商—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生产优秀的产品需要优质的原材料和外购件,优质的原材料和外购件需要优秀的供应商来提供.因此,供应商的选择是进行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很难想象一个管理松散、设备陈旧、人员素质低下的供应商可以提供出优秀的产品来;也很难想象一个信息闭塞、言而无信、财务紧张的供应商可以及时、保质保量地提供企业所需要的产品。
那么应该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供应商呢?1.1 对供应商进行基本情况调查(1) 如果供应商是企业的老供应商,现在要扩展新供货品种,则可查询企业对该供应商的评定资料.评定资料应包括该供应商的质量供应能力[2]、供货及时性、财力状况、对质量问题处理的及时性及其它相关信息。
(2) 如果被调查对象是准备开发的供应商,企业没有关于该供应商的详细资料,可调查其他企业或企业内其他分公司对该供应商的评审资料。
这些资料会告诉你该供应商在同种或类似产品上的各类信息,甚至可能包括该供应商的技术开发实力或在哪方面具有合作优势。
(3) 进行直接调查.企业可根据产品和供应商的具体情况设计调查表。
调查表的内容应包括企业规模、生产规模、主导产品、主要顾客及其反馈信息、生产设备、检测人员和设备、过程能力指数、体系认证情况、主要原材料来源等.调查表应尽可能地全面、具体,尽量用数据或量值进行表述,同时应注意调查内容便于进行现场审核.对任一新产品应同时调查若干有意向的企业,并由其主要领导签字确认调查内容的真实性。
1。
2对供应商进行管理体系审核和保证能力评估必要时,企业可选派有经验的审核员或委托有资格的第三方审核机构到供应商进行现场审核和调查。
企业应有自己的审核标准,把握关键要素和过程。
对已通过体系认证的,可关注其反映持续改进的管理评审、内审、纠正/预防措施、检验与试验等较易发现问题的过程。
如果这些方面处理得好,该企业应该具有较好的合作潜力。
货源及质量保障措施

货源及质量保障措施货源及质量保障措施一、货源保障措施货源的稳定和质量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业务发展和客户满意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确保货源的稳定,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1. 多元化采购渠道:企业应该建立多个采购渠道,与多家供应商合作,确保能够及时、稳定地获得所需的货物。
多元化采购渠道不仅可以提供更多选择,降低采购风险,还可以促进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从而获得更有竞争力的价格和质量。
2. 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应该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发展、互相支持,实现互利共赢。
双方可以通过签订长期供货合同、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等方式,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基础。
长期合作关系可以增加供应商的忠诚度,提高供货的优先级,确保货源的稳定性。
3. 建立供应商评估机制:企业应该建立供应商评估机制,对供应商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估和监控。
供应商的综合能力包括供货能力、质量管理能力、交期能力等方面。
通过对供应商的评估,企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确保供应链的顺畅运转。
4. 前期储备:企业可以根据历史交易数据和预测需求,进行提前的货物储备。
通过提前储备货物,可以应对突发事件和市场需求波动,确保货源的稳定性。
5. 建立互联网采购平台:互联网采购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供应商资源,帮助企业快速找到合适的供应商。
同时,互联网平台可以提供供应商的信用评级和评价信息,帮助企业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通过互联网采购平台,企业可以更加高效地采购货物,确保货源的稳定性。
二、质量保障措施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客户来说,质量是选择产品和服务的重要因素。
为了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质量保障措施。
1. 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质量管理制度、工艺规程、质量检测标准等。
通过质量控制体系,企业可以对产品和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稳定。
2. 严格的供应商质量管理:企业应该建立供应商质量管理制度,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能力进行评估和监控。
企业供应链质量保证书

企业供应链质量保证书尊敬的合作伙伴/供应商(以下简称为“供应商”):为了保障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的质量控制,增强产品和服务的可靠性,并提供给客户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本公司特发出企业供应链质量保证书,详述我司对供应商在质量保证方面的要求和期望。
一、目的本企业供应链质量保证书旨在确保供应商在产品和服务交付中秉持高品质、高标准,并与本公司共同维护供应链的整体质量和声誉。
二、质量保证要求1. 产品质量供应商应确保所提供的产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质量标准,并严格按照我司提供的技术规范或要求进行生产和加工。
所有产品必须具备良好的品质控制体系,并配备相关的检测设备和人员,以确保产品的合格性和一致性。
2. 供应链管理供应商应建立和完善供应链管理体系,包括但不限于供应商审核、物流运输管理、库存管理等方面。
确保产品的交付及时准确,同时遵守我司所提供的交货期要求。
3. 过程控制供应商应对其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测,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工具,确保关键过程的稳定性和可追溯性。
并且,在关键过程(如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等)出现任何异常情况时,供应商应及时通知我司并采取相应措施。
4. 问题处理供应商在任何时候必须严格按照我司的问题处理流程进行操作。
如果发生产品质量问题、交货延误或其他相关问题,供应商应及时与我司沟通,并积极配合处理。
三、质量改进1. 持续改进供应商应致力于持续改进质量控制和管理,通过不断优化流程、提升技术水平、推动创新等方式,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2. 协同合作供应商与本公司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合作,共同推动供应链质量的提升。
作为合作伙伴,双方应密切配合,建立长久可靠的工作关系,共同提高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四、维持合作本公司将建立健全的供应商评估机制,对供应商的质量表现进行定期评估、监督和考核。
根据供应商的绩效,本公司将决定是否继续与供应商保持合作关系。
五、总结本企业供应链质量保证书对供应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希望供应商能够充分理解和遵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利共赢的供应商质量控制0 引言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企业越来越注重于发现和发挥自身的核心能力,对于非核心业务大多采用外包的方式,由供应商提供核心业务以外的作业。
以汽车制造业为例,近20年来世界汽车业巨头基本上剥离了其大部分次要零部件的生产,如表1所示。
由此可见,外购件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成本,对供应商所提供产品的质量控制已经成为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部分。
表1 汽车公司自产零部件的百分比变化随着我国加入WTO 和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在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方面放弃了单向有利的原则,转而寻求互利共赢。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据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对上海市194家企业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供应商质量”的指标得分在十项指标中名列第八,而各指标相关程度,如表2所示,“供应商质量”与其他指标的相关系数相比,竟然是最小的,仅为0.5左右[1]。
可见,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供应商的重要性,没有与供应商之间建立起牢固的合作关系,因此,如何加强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已经成为企业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表2 指标相关程度表1 选择优秀供应商—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next]生产优秀的产品需要优质的原材料和外购件,优质的原材料和外购件需要优秀的供应商来提供。
因此,供应商的选择是进行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很难想象一个管理松散、设备陈旧、人员素质低下的供应商可以提供出优秀的产品来;也很难想象一个信息闭塞、言而无信、财务紧张的供应商可以及时、保质保量地提供企业所需要的产品。
那么应该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供应商呢?1.1 对供应商进行基本情况调查(1) 如果供应商是企业的老供应商,现在要扩展新供货品种,则可查询企业对该供应商的评定资料。
评定资料应包括该供应商的质量供应能力[2]、供货及时性、财力状况、对质量问题处理的及时性及其它相关信息。
(2) 如果被调查对象是准备开发的供应商,企业没有关于该供应商的详细资料,可调查其他企业或企业内其他分公司对该供应商的评审资料。
这些资料会告诉你该供应商在同种或类似产品上的各类信息,甚至可能包括该供应商的技术开发实力或在哪方面具有合作优势。
(3) 进行直接调查。
企业可根据产品和供应商的具体情况设计调查表。
调查表的内容应包括企业规模、生产规模、主导产品、主要顾客及其反馈信息、生产设备、检测人员和设备、过程能力指数、体系认证情况、主要原材料来源等。
调查表应尽可能地全面、具体,尽量用数据或量值进行表述,同时应注意调查内容便于进行现场审核。
对任一新产品应同时调查若干有意向的企业,并由其主要领导签字确认调查内容的真实性。
1.2对供应商进行管理体系审核和保证能力评估必要时,企业可选派有经验的审核员或委托有资格的第三方审核机构到供应商进行现场审核和调查。
企业应有自己的审核标准,把握关键要素和过程。
对已通过体系认证的,可关注其反映持续改进的管理评审、内审、纠正/预防措施、检验与试验等较易发现问题的过程。
如果这些方面处理得好,该企业应该具有较好的合作潜力。
对未通过体系认证的企业,应着重从控制的有效性入手,关注其采购、设备、人员、检验等重要过程。
企业未通过体系认证,只是说明其可能未按照 ISO9001标准建立体系,这并不意味着它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更不意味着它没有管理体系。
只要企业对关键要素和过程控制良好,产品质量能够达到企业要求,就具备合作的基本条件。
审核过程中还应对被审核方的财务状况、顾客满意度、过程能力、职工素质、服务水平等进行调查。
审核和调查应形成明确详细的审核报告和调查报告。
审核结束后,企业应对供应商相关合作经验、质量保证能力、履约能力、后勤保障能力、服务和技术支持能力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择优开发。
1.3 样品鉴定与验审企业应对新开发供应商的样品进行鉴定与验审。
对样品的鉴定应有标准,这个标准可以是与国标、行业标准、国家强制性要求相一致的企业标准,或直接采用国标、行业标准等。
同时该标准应在供应商开发样品前经双方认可,应与供应商的加工标准一致或兼容。
特殊产品鉴定所需的专用检测、计量设备或对环境、方式的特殊要求应得到双方和认可。
确定样品符合要求后,可先进行小批量试用,试用合格后再批量供货或正式使用。
小批试用不单验证供应商产品与样品和技术要求的一致性,也是对供应商产品满足企业工艺要求的验证。
1.4 供应商的确定经过调查、论证、开发样品、小批试用等过程的选择,符合企业要求的即为备选的合格的供应商。
在这整个比较选择的过程中,企业应遵循高质量、低价格、重合同、守信用、管理好、距离近的原则。
当然,对重要程度不同的产品,原则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应特别注意综合考虑价格和质量损失,避免简单采用比价采购给企业带来的质量风险[2]。
另外,同一产品的供应商点数应根据产品的重要程度和供应商的可靠程度确定。
一般可以保持2-3个,以保证供应的可靠性和形成竞争,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对于经营稳健、供应能力强、信誉好、关系密切的供应商可以只保留一家,这对供需双方都是很有利的。
[next]互利共赢的供应商质量控制的契约要求为了保证顾客对产品与服务的满意,企业必须对产品形成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
为了使整个供应链中每一个环节,即合作伙伴,明确他们对质量的责任与义务,并保证实现,伙伴之间必须以契约的形式形成承诺,并按照承诺的内容测量质量与服务。
这里所说的契约仅指得到相关方签署的,规定供应链各环节之间质量责任的文件化条款,包括合同和协议。
严肃合理的契约对双方不仅起到可靠的约束作用,而且可以有效保护双方的利益。
保证契约内容与标准、法规和企业制度的统一性契约可引用或借鉴既定的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标准等。
如可规定进厂检验抽样标准执行GB88抽样标准;电器产品安全性能必须符合GB4706等。
如发现有与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制度不一致之处,发现方应及时提出修改。
如在执行过程中发现不一致,发现方应及时通知不知情方,并按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制度的方式执行。
契约内容应实际有效起草与签署契约时,必须考虑产品形成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考虑契约执行的可操作性。
有些协议在制定时可能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规定需较为详细,但如果过于繁琐,缺乏可操作性,反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例如,某公司需从供应商采购大量的加工轴承用的钢材。
由于轴承对材料要求较严,加工精度较高,公司为保证质量,在协议中要求对方对每一批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物理性能试验。
供应商如果引进整套试验设备,势必耗费大量的成本,同时要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
如果不增加资源配置,那么每次都要送社会检验机构检验,支付昂贵的试验费用。
象这种契约,如果供应商仔细审验的话,他就会考虑进行利润-成本-风险分析,在价格上提高要求。
这种协议履行起来就有较大难度,同时也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纠纷,不利于供应链的稳固和质量价值链的形成。
3契约应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鼓励供应商的持续改进与创新契约中应明确供需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同时也应规定必要的奖惩性条款,一方面约束供应商的质量行为,另一方面鼓励供应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对供应商的奖惩包括两种类型。
其一是因质量责任的划分而产生的奖惩;其二是根据业绩考核而产生的奖惩。
在实际的操作中,适当的奖励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管理效果。
某供应商的产品在顾客手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企业立即通知供应商分析原因,采取整改措施。
供应商接通知后,积极地派人到现场进行协助调查和分析,使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本来根据双方的协议规定,该供应商除应承担全部质量责任外,还应承担数额不菲的罚款。
但企业考虑到该供应商是自己的重要供应商,一直合作很顺利,质量稳定,决定奖励供应商对质量问题的快速反应和积极的态度,免除了所有的罚款。
结果年终评定发现该供应商的产品合格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根据业绩考核产生的奖惩,不应仅仅流于形式,如在年终发一个奖牌,公布一个优秀供应商名单,对若干供应商进行黄牌警告。
这固然是一种方式,但如果不落到实处,业绩评定就会显得很苍白。
企业可以将订单与业绩联系起来,还可给予业绩好的供应商一些政策性支持,如优先付款、优先开发新产品、实行部分产品的进厂免检等等。
对于契约中的惩罚性条款要注意其可操作性。
如生产空调机的公司与某阀门供应商签署协议,规定乙方(阀门供应商)的所有产品应保修五年,并规定如五年内出现质量问题的比率在0。
3‰以下时,供应商为甲方免费更换不合格品;该比率为0。
3‰-0。
5‰时,乙方除免费更换不合格品外,还要向甲方支付0000-50000元的罚款等等。
结果乙方产品在顾客手中经常出现质量问题,但甲方一直在用乙方的产品,市场返回的不合格品经过长时间使用、拆换及若干次周转后,很多已无法确定出厂日期。
企业要对市场退回的不合格品按出厂时段进行统计将浪费大量的人力,而且周期太长。
这样根据协议,企业实际上无法对供应商进行质量处罚。
4契约的内容应公正、公平契约应是经过双方充分协商达成的共识,不应只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宣言或要求,内容要经过双方认可和确认。
另外,契约内容应涵盖从产品开发、试制、检验、包装运送到不合格品处理、售后服务的全过程,所以契约可包含多个层次,如供货合同、质量保证协议、技术协议、售后服务协议等。
3检验—对供应商进行质量控制的基本手段进厂材料和外购件的检验和监督是保证外购材料和零件的重要手段。
著名质量专家费根堡姆说:进厂材料和外购件的控制就是根据最经济的质量水平来验收和贮存那些质量符合要求的零件,同时强调最有时效的供应者的责任。
这里首先提到的是“最经济的质量水平”。
进厂检验的基本目的就是防止不合格品流入生产流程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它要求与其效果相称的最经济的手段和资源,这对于供需双方都是有利的。
如某企业的检验员对所有的外购黄铜杆的外径尺寸进行逐检,并保留着有关黄铜杆进厂检验的图表和所有详细尺寸。
图表非常详尽地描绘出了供应商产品质量情况,检验员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劳动。
而一年以后,却发现所有进厂的检验材料中没有一根黄铜杆是废品。
显然,这样的00检验和详尽的记录与绘图是一种浪费。
退一步说,即使不进行00检验,某些产品的检验也需要昂贵的设备和大量的检验工时,而偏偏供应商的检测设备要相对先进得多,工艺简单得多。
象这种情况,可以说企业中比比皆是。
其实这种状态刚好是对供应商的不信任造成的,是质量价值链没有形成或不稳定的表现。
如果供需双方以契约作为相互信任的依据,并认真履行,真正形成稳固的供应商关系,企业就可以大大减少不增值的重复检验劳动。
当然,契约不能代表完全的信任,要保证双方契约的效力就少不了监督。
产品质量监督是指企业定期从供应商的产品中抽样进行型式试验或化验分析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