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在人们生活水平
不断提高下,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人们渴望得到更加优质、周到的护理
服务。

由此,加强护理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断强化各方面素质与护理
服务技能,才能满足各方需求,取得更显著的职业成就。

本文将对当前护理专业
毕业生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几点优化对策,以为护理毕业生素质
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护理毕业生;素质培养;问题;对策
良好的护理服务是不仅代表着医院整体医疗水平,更影响到患者情绪、疾病
恢复与对医院的评价,护理职业逐渐从关注病人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
的关注,必然使护理服务内容与方式出现改变。

同时,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医护与
患者共同期盼,这就对护理人员的各方面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此,职业教育作
为培养护理人员的重要途径,必须强化护理毕业生的各方面素养,以更好的满足
各方要求,获得更高的职业价值。

一、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基本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素养培养的认识偏差
护士应当具备的各种能力均是从护士职业岗位能力维度中推导出来的,从而
将其作为护理专业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但是这种认识看似全面,却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定位出现偏差,护士职业岗位能力与护理专业的职业基本素养培养目
标存在不同,在实际培养中将两个不同内容混淆,仅以岗位素养涵盖所有,使学
生的职业基本素养未能得到针对性培养。

其次,内涵单一,护士职业岗位能力的
培养仅涉及到能力要求层面,隐性的、内在能力培养欠缺,而职业基本素养则包
含很多内容,尤其以隐性素养更为重要[1-2]。

最后,界定不清晰,当前,高职护
理毕业生的素养培养仅停留在职业能力上,能力具体、明确的划分与界定不清晰。

由此,基本素养的内涵不清晰、培养特点缺失均影响到培养效果。

(二)有效途径缺乏
高职护理专业职业素养培养至今没有可依据的实践途径,一方面,受内部因
素影响,包括护理毕业生自身性格、兴趣爱好、知识水平、智力因素等。

比如,
个体心理素质不同,有的护理专业毕业生有明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职业有更
高的期许,但是有的毕业生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恒心与毅力缺乏,适应性较差。

另一方面,受外部因素影响。

学校办学特色不鲜明,传统的培养方法不能调动学
习积极性与参与性,缺乏对毕业生的有效追踪与分析、反馈等,缺乏系统、科学
的培养方案;社会因素则体现在家长与国家对学校期望较大,使学校压力增大,
教学设施与师资水平不能得到改善,家长的认可度不够,未能得到社会各方面的
支持与关注。

基于以上原因,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素养培养方法依然落后、单一,未能做到突破与创新,影响到培养效果。

二、护理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对策
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素养培养需借助各方力量,需要不断对知识技能教育进
行强化,同时兼顾心理素质教育培养,与医疗单位合作,定期输送毕业生到岗位
实习,全面收集不同毕业生信息,将实习效果反馈到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及时
纠正,具体措施如下。

(一)学校为基础,医疗机构为补充
高职院校是培养护理人员的主要阵地,除了对学生基本素质与能力强化培养
外,还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全面调查,仔细筛选,对有严重违纪、
不良嗜好的学生谨慎招收,虽然短期会影响招收数量,但从长期看这种选拔方法
可将管理难度降低,提升总体素质水平,为素养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医疗机构是中、高职护理毕业生展示技能本领的重要场所,但培养毕业生却不是应尽的义务,由此,学校与医疗机构之间需明确各自需要,摆正二者间关系,可以在学校进行
理论知识培养,然后到医院进行实践检验与强化,医疗机构详细记录不同护理人
员的表现与存在的不足,然后反馈给学校,学校在进行补充与继续培训,直到反
馈的问题基本没有为止,学校与医疗机构均能受益[3]。

(二)增强职业认同感,增强护理毕业生内在动力
当前,大部分护理专业学生均是听从亲属或者老师的意见选择护理专业,专
业选择并非自己初衷,在毕业后依然处于迷茫状态,无明确职业目标与打算。

由此,需要明确这部分学生的内心想法,选择优秀毕业生作为榜样,通过演讲或者
辩论的方式进行再教育,增强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增强继续从事本职业的热情
与期望。

其次,可以带领学生到社区医院考察,明确医院工作环境、氛围,及早
帮助转变角色,尽尽快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通过职业好奇心增强内在动力。

(三)强化师资水平,转变教学方式
护理专业毕业生的素养培养课外实践固然重要,但依然需要扎根课堂与教材。

教师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提高教师知识素养的同时,还要具备人格魅
力与良好的仪态举止,通过外在形象也能感染到学生。

使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能够
端正姿态,同样具有感染力,耳濡目染,逐渐喜欢上护理职业。

护理人员需要具
备的各方面素养非常多,包括技能素养、职业素养、道德素养等,这些素养的培
养均需要有课堂教学作为铺垫[4]。

可以聘请有经验的教师或者医院的有资历的医
护工作者到医院讲课,与学生近距离互动,解答学生的疑虑,在交流中掌握更多
护理常识与护理工作的技巧、方法等。

此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争取在医院设
立“教师实践培训基地”,依托医院的诊疗技术、环境进行全方面进修、学习,可
以在寒暑假进行短时间的进修与学习,使护理教学与临床间关系更密切,不断为
课堂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最后,对课堂进行优化设计,使毕业生职业素养得到全
面培养,可以将必修课与选修课有效组合起来,针对性培养,既体现专业特色,
又能渗透着隐性素养的培养。

结束语:护理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培养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作,需要学校、教师、医疗单位以及毕业生的共同努力与合作,才能培养出素养水平更高的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刘晨辰.中职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方案建设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2015.
[2]邱建明.中职护理毕业生职业素养现状与对策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4.
[3]江欣怡.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
[4]张克荣.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经济管理专业学生
职业能力培养为视角[J].安顺学院学报,2016,18(01):66-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