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专题10古代中国经济结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古代中国经济结构
【考点定位】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突出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土地制度、水利灌溉,同时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等)。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着重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管理制度(工官、匠户),同时考查古代中国纺织业、冶铸业、制陶业的主要成就。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突出考查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空间、时间),同时考查古代中国主要的市场管理制度。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主要考查“重农抑商”、“海禁”的成因及影响。

【三年高考】
一.2011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
1.(2011年全国卷文综13)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货(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
2.(2011年北京市文综12)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

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
③诸侯国之间有商业贸易往来频繁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2011年福建省文综14)图4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
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
密地区。

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
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2011年福建省文综15)《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宝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这表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农抑商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5.(2011年山东省基本能力22)青铜器反映了古代高超的铸造工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铜是一种铜锡化合物B.青铜器最早出现在我国西周时期
C.青铜比纯铜的硬度低D.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青铜制品
6.(2011年山东省文综10)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
作的场景。

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
7.(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1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
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种光荣礼节而已。

”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A.汉朝的丝绸之路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C.明朝的朝贡贸易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
8.(2011年天津市文综历史2)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计中反映了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9.(2011年浙江省文综13)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

图8(见
右图)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镇窑、耀州
窑排列顺序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④③D.③②④①
10.(2011年浙江省文综15)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11.(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3)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

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

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12.(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26)
(10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唐中期,杜佑感叹秦朝“以区区关中灭六强国”,而唐朝同样定都于关中,版图广阔,“竭万方之财,上奉京师”,国势却日益衰落。

他分析说,“商鞅佐秦,以为地利不尽”,扩大每亩的面积,以此增加农夫耕种数量;招纳秦国以外的人前来耕种,“优其田宅,复及子孙”;“非农与战不得入官。

大率百人以五十人为农,五十人习战,故兵强国富。

”“其后仕宦途多,末业日滋。

今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

又秦汉郑渠(郑国渠)溉田四万顷,白渠溉田四千五百顷,永徽(唐高宗年号,650~655年)中,两渠灌浸不过万顷,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年)初减至六千亩。

亩朘(削减)一斛,岁少四五百万斛。

地利耗,人力散,欲求强富,不可得也。


——据《新唐书》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代关中社会经济状况与秦相比有何变化。

(4分)
(2)杜佑所批评的“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现象,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简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6分)
二.2010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
1.(2010年新课标卷文综27)表2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檄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表2反映了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2.(2010年福建卷文综15)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

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

”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B.商品经济活跃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2010年广东卷文综13)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

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A. 井田制得以恢复
B. 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 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 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4.(2010年浙江卷文综14)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
济的发展。

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8(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A.战国B.秦C.西汉D.东汉
5.(2010年浙江卷文综18)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
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几三十载”。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6.(2010年海南卷历史5)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

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
7.(2010年全国Ⅱ卷文综37题第(1)小题)
材料一
明清时,唐宋以至被称作“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

一些市镇的规模和居住人口都超过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

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米行、布庄等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着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文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指出明清江南市镇的特点及兴起的背景。

(12分)
8.(2010年新课标卷文综40题第(1)小题)
材科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

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

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

“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8分)
三.2009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
1.(2009年福建文综14)古代有“闽人以海为田”之说,这种说法突出反映了福建人
A .临海而居的居住方式
B .围海造田的生产方式
C .靠海谋生的生存方式
D .四海为家的生活方式
2.(2009年江苏历史4)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 .春秋时期
B .西汉
C .南北朝
D .北宋
3.(2009年全国Ⅱ卷文综13)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A .废除五铢钱
B .市坊分区
C .实行两税法
D .草市兴起
4.(2009年辽宁宁夏文综26)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

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 .众人集体生产
B .田庄规模生产
C .个体农户耕作
D .官府募民耕作
5.(2009年辽宁宁夏文综27)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

这反映了
A .生活习俗改变
B .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 .官府鼓励经商
D .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6.(2009广东文科基础21)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A .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
B .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C .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D .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
7.(2009天津文综历史2)对右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A .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情况
B .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
C .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
D .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8.(2009年广东历史3)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A .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 .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 .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9.(2009年安徽文综36题第(1)小题)
明朝的“鱼鳞图册”
材料一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日:“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

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


国朝(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日大班,次日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

——摘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宋和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和清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

(10分)
【两年模拟】
一.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精选)
1.(湖南省四市2011届高三3月调研文综)《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
A.由西域传入B.属水力灌溉工具
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D.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
2.(广西南宁市2011届高三二模文综)唐德宗时实行的两税法,主要原则是“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这种规定在财政上有利于
A.农民对封建政府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B.扩大纳税面,增加收人
C.为开辟税源准备条件
D.商品经济的发展
3.(河北省石家庄市2011届高三一模文综)中唐诗人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对诗中所述社会现象理解准确的是 A
A.官方保护手工业技术的沿袭B.政府禁止男方到女方家落户
C.手工技术传男不传女陋习的形成D.唐朝由盛转衰
4.(河南省2011年示范高中五校联考文综)2011年3月26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青铜厅开始对公众开放,陈列的国宝级青铜器“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指君主的母亲戊)。

因为商代的文字书体较自由,可以正书,也可以反书。

“后母”在这里表示墓主人
的身份,在此处则以释“后”为妥。

这种读法的依据是
A.宗法制度B.分封制度C.礼乐制度D.甲骨文的书写特征
5. (湖北省荆州市2011届高三二次质检文综)宋仁宗景裙三年(1036年),皇帝下诏曰:“在京士庶不得衣黑褐地白花衣服并蓝、黄、紫地撮晕花样,妇女不得将白色、褐色毛段并淡褐色匹帛制造衣服……又屋宇非邸店、楼阁临街市之处,勿得为四铺作闹斗八;玳瑁酒食器,非宫禁勿得用。

”材料主要反映出
A.沉重的岁币负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支出B.封建夫权意识打压妇女个性生活的追求
C.宋代严格限制都城开封商业活动的规模D.宋代过度消费之风僭越了封建等级制度
6. (江西省某校2011届高三六次月考文综)自北宋出现纸币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被日益普遍使用,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最终获得政府认可。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明中期
A.“重农抑商”政策的失败B.政府对贸易的控制加强
C.白银成为一种主要的流通货币D.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
二.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精选)
1.(天津市南开区2010届高三二模文综)有人说,从某种意义上讲,牛拉犁是蒸汽机、内燃机、发电机和核分裂反应堆的先驱。

这样说的主要理由是
A.犁是古代人们最早的科技发明B.人类开始掌握征服自然的力量
C.犁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D.人类首次能利用自身以外的力量作动力2.(广西柳铁一中2010届高三5月文综)历史学家武建国先生指出:“均田制的最后废弛,不复再现,并非完全是由于国家无田可授,其真谛,乃是庶族地主的发展壮大,土地私有制的日益发展和深化。

”这一分析旨在说明
A.“两税法”的实施是“均田制”实施的必然结果B.“均田制”的瓦解是“两税法”实施的必然结果
C.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均田制”瓦解的主因D.庶族地主势力壮大是导致“两税法”实施的主因
3.(四川省武胜县2010届高三一次联考文综)下列文化瑰宝中,使用了金银错技术的是
A、三星堆青铜头像
B、秦兵俑
C、龙门石佛
D、莲鹤方壶
4. (广西桂林中学2010届高三11月月考文综)中国古代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以下我国瓷器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珐琅彩②五彩瓷③青花瓷④白瓷⑤青瓷
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②①C.⑤③④①②D.⑤②③④①
5. (湖南省邵阳市2010届高三二次联考文综)“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烷,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诗人元稹的《估客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代
A.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B.开辟丝绸之路
C.纸币大量流通D.商业蓬勃发展
6. (北京市海淀区2010届高三统考文综)以下对于清朝实行“海禁”政策意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A.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B.保护自然经济体系
C.垄断对外贸易利润
D.稳定政治社会秩序
【一年原创】
1.在下列文物图中,折射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A.铜权B.瓦当C.五彩镂空云凤纹瓶D.载鼻环的牛尊2.中国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瓷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南北朝时期成功烧制出成熟的白瓷B.中国古代瓷器精品大部分出自官窑
C.唐朝时青花瓷、彩瓷大量行销海外D.清朝时期生产的珐琅彩闻名中外
3. 《拍案惊奇》总结的社会通则是:“那富的人,怕的是见官。

”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A.农本思想根深蒂固B.抑商传统仍然盛行
C.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D.专制统治严重压制了商业的发展
4. 明朝万历年间出现了“方今仕途如市,入仕者如市中贸易,计善恶,计大小,计贫富,计迟速”的现象。

它直接反映了
A.当时书院兴盛,教育发达B.资本主义萌芽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
C.八股取士的局限D.商品货币对经济和封建统治的影响
5. 嘉靖二年(1523年),日本大内氏贡使与细川氏贡使为了争夺与明朝的朝贡贸易的特权,在宁波港发生械斗。

明朝政府以此为借口,关闭市舶司。

正常的官方贸易断绝,民间走私贸易便取而代之。

你从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有
A.朝贡制度的终结B.明政府推行闭关政策
C.倭患起于罢市舶D.民间贸易自此成为主流
【考点预测】
纵观2009—2011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古代中国经济结构这一专题,以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概况及特点、古代中国手工业制度及成就、古代中国商业概况及市场管理制度、古代中国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四个方面为主要考查内容,除选择题外,非选择题主要集中考查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国内商业、对外贸易政策。

在2012年的高考复习中,除上述主要考查内容外,还应注重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之间的联系,中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的原因及影响等知识点的复习与练习。

【高考母题】
1.春秋战国时期广大人民发挥智慧,总结各种生产生活经验,其中符合《庄子•天运》中所说的“引之则府,舍之则仰”精神的创造是
A.桔槔的建造B.都江堰兴修
C.铸铁柔化技术发明D.牛耕V形铁犁铧的出现
2.“中国”一词在出土文物中最早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薛(又)民”,意思是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铭文表明西周开始出现国家B.青铜器‘何尊’是由官府督造的
C.铭文说明西周时盛行郡县制D.“中国”一词西周和现在意思一致
3.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在扬州”,这句诗突出反映了唐朝扬州的繁荣。

下列有关唐朝扬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江南的物产大多都在扬州集散B.繁华的夜市是扬州的一大特点
C.大食、波斯等国商人在此云集D.扬州是全国最繁华的政治中心
4. 如果将成语“朝秦暮楚”用在商业上,你认为该成语不能从侧面反映出中国
A.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B.商人为获利往来奔波
C.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D.商业交通相对较发达
5. 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

”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当地劳动力缺乏B.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C.当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高ω考*试╚题╗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