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1 项链教案 北师大版
有关语文《项链》说课稿(精选7篇)

有关语文《项链》说课稿(精选7篇)语文《项链》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是高中语文小说单元的一篇重点课文,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不论是从思想性还是从艺术性看,都具有极高的欣赏性,堪称千古佳作。
《项链》以其精巧的构思,出色的心理描写、意味十足的结尾被广泛传诵。
学习本文,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体味作为短篇小说巨匠的莫泊桑作品的魅力;学习本文,可以为学习《陈奂生上城》打下基础;学习本文,还可以让我们领略到外国小说的无穷魅力。
学习本文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可以从思想上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确定教学目标1、确定依据1)那么鉴赏小说可以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小说的语言、小说的主题、小说的结构及小说的描写技巧等方面着手。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对小说的主题、小说的结构及小说的描写技巧进行鉴赏。
2)本文的特色:本文构思特别精巧,作者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由逆境到顺境,然后再坠入了逆境的曲折经历,安排了一系列出人意料的情节。
这些出人意料的情节,一次又一次的摆布着玛蒂尔德的命运,开着玛蒂尔德的人生玩笑;演绎着玛蒂尔德的命运悲剧。
玛蒂尔德的心理,玛蒂尔德的性格,玛蒂尔德的命运均在这曲折的情节中实现。
鉴于上述原因,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A、知识目标:1、分析小说的情节,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2、分析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人物的精神世界。
3、整体阅读小说,客观、全面地评价玛蒂尔德的形象。
B、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抓住线索,快速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
2、培养学生多角度审视小说人物的能力。
3、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展开思维的翅膀,培养学生仿照原文风格写作的能力。
C、德育目标:体味人在物质与精神世界中的执迷和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在现实的限制下的无奈、荒诞与虚幻。
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的本性的坚持和女扭曲。
从玛蒂尔德身上吸取和发扬人性中善的力量。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让他们明白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不幸,可能都将与自己有关,要学会关心、尊重他人,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人格。
九年级语文上册《项链》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项链》教案设计(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项链》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玛特·艾尔芒和作品背景。
掌握作品中的重要词语、成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学会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思想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增强阅读文学作品的积极性。
感受作品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项链》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解读。
对作品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玛特·艾尔芒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分析讨论:学生合作学习,分析作品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文学鉴赏:学生欣赏课文的优秀语句、成语、句式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5. 总结反馈: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鼓励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
四、作业布置1. 复习课文,整理笔记,巩固学习内容。
2. 选择一部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教学方法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维。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 利用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项链》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九年级上册)

《项链》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九年级
上
册)
一、作者简介:莫泊桑,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他一生创作了近三百篇中短篇小说。
代表作有《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
他的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人物刻画生动。
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
故事情节的一般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二、整体感知:本文以项链为线索,是围绕“借项链-- 丢项链-- 赔项链-- 假项链”来行文的
三、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 、玛蒂尔德借项链是为了参加舞会。
参加舞会一定要借项链吗?如她丈夫说的戴几朵鲜花不行吗?
2 、从这可以看出玛蒂尔德的什么性格特征?
3 、课文前几段出现了一个频率很高的词,是哪个词?有什么用?
4 、在舞会上玛蒂尔德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所有的男宾都望着她出神。
当她的兴奋到达顶峰的时候,丢项链使她跌入了谷底。
丢项链是玛蒂尔德一生的转折点,玛蒂尔德怎
么会丢项链呢?
5 、项链丢了,玛蒂尔德为了赔项链花了三万六千法郎。
大家想想,当玛蒂尔德向路瓦栽要四百法郎的时候,路瓦栽是脸色发白。
这三万六千法郎对玛蒂尔德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除了赔项链,玛蒂尔德还有其他的选择吗?赵新灿。
第1课《项链》教案(北师大版初三上)2doc初中语文

第1课《项链》教案(北师大版初三上)2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明白得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体会小讲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体会小讲精巧的构思难点: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教学时数]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世界三大短篇小讲之王是谁?明确:他们是美国的欧。
亨利,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他们的短篇小讲不仅数量众多,文学价值更是不容忽视,因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泊桑的一篇闻名的短篇小讲«项链»〔板书课题〕,亲身领会其专门的艺术魅力。
先让学生复述课文情节〔课前已布置过自读〕。
为下面的讨论作好知识预备。
第一课时。
通过赏析主人公玛蒂尔德其人,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理性摸索。
请同学们来进行玛蒂尔德其人谈领会的途径是作品的语言〔切忌脱离语言架空分析〕。
着重从两种描写入手,一是心理描写,二是动作描写。
阐述的观点可多种多样,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正反面兼有的。
〝诚实守信〞观。
有借必有还,当查找无果时,她和夫君决定赔偿。
即使自己只有一万八千法郎,买项链就需要三万六千法郎,她也没动过用假项链偷梁换柱、蒙混过关的邪念,更没耍起〝项链已丢,无力赔偿〞、〝要钞票没有,要命一条〞的无赖。
她和夫君的道德观专门值得我们学习,用十年的心血偿清债务,使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因祸得福,无意中成了受惠者。
〝勤劳坚强〞观。
玛蒂尔德勇敢面对生活的不幸,〝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主意,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
〞她辞退了女仆,租了小阁楼住下,干起一切粗笨的活儿:洗碗、洗衣服、倒垃圾、提水。
在那油腻的盆沿上和锅底上磨粗了她那粉嫩的手指,到水果店、杂货店,争价钞票,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约艰巨的钞票。
尽管十年艰辛使她变成了一个漂亮不再、细小耐劳的妇女,但她用行动证明了她的勤劳坚强。
〝纯洁高尚〞观。
晚会上,玛蒂尔德高雅迷人,压倒所有的女宾。
所有的男宾都凝视她,连部长也注意她了——这应该是她利用美貌改变命运的最好时机。
九年级语文上册《项链》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项链》教案设计(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心理描写。
(3)能够欣赏小说的语言风格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元素,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二、教学重点1. 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心理描写。
3. 小说语言风格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心理描写技巧。
2. 小说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法国作家莫泊桑及他的作品《项链》。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小说的阅读。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心理描写。
4. 深入分析:(1)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元素,揭示小说主题思想。
(2)引导学生思考小说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5.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欣赏小说的语言风格和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汲取正能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中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理解与分析能力:通过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象征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表达能力:通过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和讨论成果,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项链》的读后感,内容包括对小说情节、人物、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九年级语文上册《项链》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项链》教案设计(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的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人物心理描写。
(3)能够欣赏并评价小说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性格,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活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小说情节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
2. 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心理描写技巧的鉴赏。
三、教学难点1. 小说深层主题的理解和把握。
2. 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内容。
2. 使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情节为例,分析人物形象和小说艺术特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小说《项链》的基本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做好笔记。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总结人物性格特点。
4. 成果展示: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5.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主题。
6. 案例分析:以具体情节为例,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心理描写技巧。
7. 欣赏评价:引导学生从艺术角度欣赏小说,评价小说的艺术特色。
8. 情感体验: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命运,引导学生珍惜生活,关爱他人。
9.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10.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第1课《项链》教案(北师大版初三上)1doc初中语文

〝心跳〞、〝发抖〞、〝出神〞——发觉钻石项链时的兴奋、向往
〝迟疑〞、〝焦虑〞——担忧对方拒绝时的犹疑不安;
〝跳〞、〝接〞、〝亲〞、〝跑〞——得到承诺后的兴奋。
师:作者通过一系列神态、动作描写刻画她在借项链时的几个心理变化,淋漓尽致地揭示她喜爱虚荣、追求享乐的精神世界。
〔3〕〝失项链〞部分
A、提咨询:舞会上的四个〝沉醉〞讲明了什么?
羡项链——痛楚不堪喜爱
项借项链——忐忑不安虚荣玛
失项链——惊慌失措Biblioteka 强蒂链赔项链——悲苦不堪诚实尔
还项链——轻松欣慰善良德
识项链——当头一棒
课后反思
备课组长
签字
教诲处检查结果
第1课《项链》教案(北师大版初三上)1doc初中语文
枝阳中学九年级语文学科教案(共2课时)
备课教师贾璠授课教师第1周授课班级
课题
项链
课型
讲读课
主备
贾璠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要求表达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以项链为线索,理清小讲的情节结构。
2、过程与方法:分析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及作者对她的态度。
3、情感与价值:同意思想教育,包括人一辈子观、价值观的教育。
三、总结拓展
1、以一幅对联终止课文
师:玛蒂尔德的悲剧启发我们,切勿贪慕虚荣,否那么你确实是玛蒂尔德第二。
九年级语文上册《项链》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教案设计:九年级语文上册《项链》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和她的命运。
3. 领会小说的主题思想,思考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1. 小说情节的概述。
2. 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分析。
3. 小说的主题思想探讨。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3. 讨论:分组讨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4.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思考主题思想。
2.2 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内容。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 小说情节的掌握。
2. 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分析。
3. 小说的主题思想探讨。
3.2 教学难点1. 对主人公玛蒂尔德命运的同情与思考。
2. 对小说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1. 学生阅读小说的情况。
2. 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
3.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4.2 作业评价1. 学生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
2. 学生对主人公命运的思考。
3. 学生对小说主题思想的领悟。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时间5.1 教学资源1. 小说《项链》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分组讨论指导。
5.2 教学时间1. 课堂阅读时间:2课时。
2. 讨论时间:1课时。
3. 总结时间:1课时。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1. 让学生课前预习小说,了解作者和背景。
2. 收集有关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的相关案例,用于课堂讨论。
6.2 课后活动2.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主人公的生活。
第七章:教学拓展与延伸7.1 拓展内容1. 让学生阅读其他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的小说,如《巴黎圣母院》、《骆驼祥子》等。
《项链》教案

《项链》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习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和行为。
2. 难点: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漂亮的项链图片或讲述一些关于项链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项链》这篇小说。
(二)阅读和理解(20 分钟)
1. 让学生自行阅读《项链》,然后回答一些关于故事的基本问题,如: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间是什么?
2. 引导学生注意故事中的细节和描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心理和行为。
(三)分析和讨论(20 分钟)
1. 让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如:项链代表什么?故事中人物的欲望和虚荣是如何体现的?
2.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然后进行全班讨论。
(四)总结(5 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故事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以及对人物心理和行为的分析。
五、作业布置: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故事中人物和主题的理解。
北师大版初三语文《项链》教案

北师大版初三语文《项链》教案内容预览:第一单元生活况味1、《项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情节结构的巧妙及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2、认识虚荣心是导致其悲剧的缘故,而社会制度才是全然缘故。
就项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对美、享受的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人物的明白得和认识事物的本质。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要点:构思和结构过程:一、自读课文;二、把握线索:全文围绕项链,依次展开借、丢、赔的环节;三、结构: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假项链四、构思精巧(结合练习完成)项链是赝品到文末才道破,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文中作了铺垫和暗示,共三处:(1)借时,女友专门大方,毫不迟疑说因此能够;(2)还时,女友竟未打开,说明并非贵重首饰;(3)买时,老总说只卖出那个盒子,说明并非原配卖出,这更增加了情节的波澜,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作业:找出文中作者议论的话,看看其含义如何。
第二课时要点:人物分析,写法特点,主题讨论过程:一、人物形象探讨1、关于本文,有人认为是悲剧,有人认为是喜剧,你认为呢?2、关于玛蒂尔德的妄图你如何看待?3、玛蒂尔德是小职员之妻,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喜爱虚荣,向往荣华富贵,又因不能实现而倍感痛楚;但也有其诚实、善良的一面,坚强而有毅力,却仍念念不忘一夜虚荣,(假项链的结局是对她的虚荣心的繁重打击。
)4、写法特点:心理描写细腻、深刻、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文章的开头部分二、主题: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要紧有以下三种观点,你同意哪一种,理由是什么?①小说尖锐地讽刺了喜爱虚荣和追求享乐的思想。
②小说表现了人一辈子的无常、命运的无常。
③小说对女主人公的追求奢华生活遭到失败的不幸表示同情, 对其以诚实劳动偿还债务的行为予以确信,对主人公的虚荣心作了批判。
三、讨论:导致其悲剧的缘故是什么?丢项链?(文中关于偶然的议论是否得当?)事实上,即使不是这次,下次还会受挫折,她想过上流社会的生活,必不为其所容,形成难以调和的矛盾,因此,社会存在,这矛盾就存在,其失败、悲剧就必不可免,这才是全然缘故。
九年级语文上册《项链》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项链》教案设计(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小说的写作技巧,如讽刺、对比等。
(3)能够鉴赏小说的语言风格,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通过讨论、写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情怀。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小说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
2. 教学难点:(1)小说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2)人物形象的分析与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回顾小说的阅读经历。
(2)简介小说的作者和背景,引发学生对《项链》的期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基本情节。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生僻词语,体会语言风格。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写作技巧,如讽刺、对比等。
(2)学生结合小说内容,鉴赏语言风格,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完善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梳理。
2. 选取一个角度,分析小说的写作技巧,写一篇短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所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针对反思结果,教师应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写作等活动。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项链》教案共5页word资料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项链》教案课前预习:1.了解小说的文学常识。
2.积累重点的字词,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朗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相关课程标准:“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小说精巧的艺术构思,领会跌宕起伏的情节结构。
2.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活动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作用。
3.审视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主题,培养健全的人格,辩识真善美与假丑恶,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评价任务:1.朗读课文,把握主要情节,绘声绘色讲故事。
2.结合具体语句,入木三分评人物,并学习运用心理、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通过讨论,多角度探讨小说的主题。
4.开展交流,赏析小说精巧的构思。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感悟导入有这样一个人,她如昙花一现,她如流星一闪,她出尽一夜风头,她受尽十年辛酸。
今天,她来到我们中间,与我们一起追忆那段似水华年,与我们诉说那段不同寻常的往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她就是玛蒂尔德女士!小说《项链》的女主人公。
二、预习展示1.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年—1893年),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
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
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自惭形秽(huì) 佳肴(yáo) 寒伧(chen) 奢(shē)华面面相觑(qù) 账簿(bù) 裙褶(zhě) 债券(quàn) 契(qì)约誊(téng)写愁苦不堪(kān) 亲昵(nì) 租赁(lìn) 请柬(jiǎn)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绘声绘色讲故事)1.速读课文,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绘声绘色讲故事。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1.《项链》教学设计(1课时)

《项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鼓励学生学习玛蒂尔德时积极主动地阅读与参与。
2、提供听说评讲的机会3、学习小说描写人物特征在考试中的特定技巧。
4、鼓励学生多种形式的评价与写作。
教学重难点:1、完成《项链》人物形象的剖析。
2、学会评价小说人物3、至少培养5---10位同学学会听说评讲的能力环节一、导入世上有许多妩媚美丽动人的姑娘,她们可以以凭借自已的美貌和聪明嫁到一个很富有的家庭中,享受受着人生的快乐,然而由于命运的差错,使本应生来就可以享受各种豪华生活的她们,却过着与她们身份与美丽十分不相称的生活,在贫困的日子里痛苦地活着,这样的生活对于这些美丽的女性来说,是多么的残酷。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法国作家莫伯桑的《项链》,了解美丽、娇艳、丰韵的姑娘玛蒂尔德真实的人生历程。
过渡:玛蒂尔德由于天生聪明与美丽,使她的欲望与处境形成强烈的反差,但她内心总是充满着对未来的各种幻想、,当梦想不可及时,又“伤心、悔恨、失望、困苦”,而有一天,玛蒂尔德终于得到一个绝好的机会,那就是可以参加教育部部长举行的夜会。
下面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她连忙折开信……带着宝贝很快地跑了。
”环节二、班级活动思考问题:你了解玛蒂尔德哪些方面,她的言行举止与人物的身份恰当吗,在她所生活的社会中玛蒂尔德是一个贪图享乐的坏女人吗?环节三、活动方式:1、现在我们分若个小组,每组发给出一张A3纸,小组的一半成员收集能为玛蒂尔德辩护的信息,另一半准备相反的材料。
2、每小组有十分钟时间记下已经了解的信息,每小组至少有一人占有恰当的文献资料。
每小组有一个主要故事情节列表和对人物评价列表。
(材料参照发放材料)故事情节列表和对人物评价列表:情节言行举止人物的性格认识自已对人物的终极立场支持立场材料语言背景材料:动作外貌直接材料:心理间接材料:3、所有小组发言后,小组记录员把小组的有关立场,支持性材料的列表拿给对立方小组,对立方小组再根据所得到的材料认真审理,从中发现什么,向对立方提出,看看对立方能否增加一些支持性细节与否。
《项链》课文教案设计

《项链》课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项链》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写作和口语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兴趣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项链》的阅读与理解。
2. 人物形象分析和主题思想探讨。
3. 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项链》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人物形象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进行分享和交流。
4.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等方面,探讨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5. 词汇和句式运用: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进行分析和运用练习。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批判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情况,评估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4. 语言运用能力:通过词汇和句式运用的练习,评估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项链》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资料。
3. 词汇和句式的练习资料。
4. 教学PPT或黑板。
5. 小组讨论的表格或卡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课文中的问题。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项链》教案2

《项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分析路瓦栽夫人的形象,透过小说描绘的环境,了解造成其悲剧的根源。
2.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3.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主人公玛蒂尔德作出自己的评价;通过交流,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1.学习鉴赏玛蒂尔德这样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
2.体会本篇小说艺术构思的精巧。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探求作者的写作意图。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要求】1.通读全文,查字典,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
2.朗读全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思考并填空(试简述理由)。
(1)根据我个人的阅读和理解,这是一篇关于的小说。
(2)我觉得玛蒂尔德是一个的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示例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的项链漂亮吗?它可以衬托出一个人的美丽高贵,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现在就有这么一个女人因为一条只值500法郎的假钻石项链,经历了十年的磨难,——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19世纪法国“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项链》去探个究竟。
二、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1893),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在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
他在农村长大,在大学里学习法律,后又入伍,战后,做了九年小职员,这些经历使他对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有了深刻的认识。
1880年,《羊脂球》的发表使莫泊桑一鸣惊人。
除了《羊脂球》外,代表作还有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项链》(《首饰》)《一家人》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俊友》)等。
三、检查预习由学生提出预习中遇到的生字及注音,生词及释义;其他学生有不同看法可提出交流。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加以判断。
四、概括内容,熟悉情节出示四幅插图,请同学用一句话简要地概括内容。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让同学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的感受,并能抓住主要情节。
)主要情节: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
五、分析人物形象1.经过这样的周折之后,我们的主人公玛蒂尔德,她的外貌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情预测:这个问题不难。
项链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项链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项链》教案教学设想本课拟通过网上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一种新型的语文学习模式的探索。
探索语文学科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个性化语文学习、交互式语文学习,从而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模式的转变。
同时,努力培养学生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收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应的,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与传统教学也有所不同,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五种: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协作学习的组织者,学生构建知识的促进者,学习的评价者。
教学过程一、研究性学习(一)导读1、激发兴趣《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
2、目的、方法教师强调学生的学习任务,并为学生介绍课件的使用方法。
(二)文本阅读1、想象、对比学生在阅读好作品时,一般无法克服“一气呵成”的心理,这种阅读热情应该肯定,但同时也有负面影响,重情节、轻思考无疑是突出的现象。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控制,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克服上述毛病,有助于学生养成边读边想的好的阅读习惯。
于是,在课件中我有目的的把原文分成四个部分(详情见课件)。
学生每读完一部分都要按要求对下文进行“原创”,否则就无法继续下一部分的阅读。
第一部分的问题:如果玛蒂尔德收到参加上层社会的舞会请帖,她会怎么做?第二部分的问题:如果玛蒂尔德把借来的项链丢了,她会怎么办?第三部分的问题:如果玛蒂尔德再次遇见佛来思节夫人,会发生什么事?第四部分的问题:佛来思节夫人告诉玛蒂尔德夫人项链是假的,对此你感到惊讶吗?学生在“求知欲”的激励下,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展开想象的翅膀为故事“接龙”。
最终通过自己的“原创”(想象作文)与作者原著的对比,来感受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和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这里,学生或多或少的收获完全是通过比较而悟出来的,并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满堂灌”。
北师大版初三语文上册第1课《项链》教案

北师大版初三语文上册第1课《项链》教案内容预览:第1课《项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玛蒂尔德形象的明白得,认识那个虚荣浮华的资本主义社会。
2.通过赏析小说主题思想、结构艺术、人物形象描写技巧,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3.通过赏读,使自己进一步认知人一辈子。
教学重难点:1、鉴赏人物形象,探究作品内涵。
2、赏析结构艺术。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莫泊桑的《项链》,在上课之前我先给大伙儿讲一个故事。
墙壁上,一只虫子在艰巨地往上爬,爬到一大半,突然跌落了下来。
这是它又一次失败的记录。
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根,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了。
第一个人凝视着这只虫子,感叹地说:“一只小小的虫子,如此的执著、坚强;失败了,不屈服;跌倒了,从头干;真是百折不挠啊!我遭到了一点点挫折,我能丧气、退缩、自暴自弃吗?难道我还不如这只虫子?!”第二个人凝视着这只虫子,禁不住哀息说:“悲伤的虫子!如此盲目地爬行,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墙头呢?只要略微改变一下方位,它就能专门容易地爬上去;但是它确实是不愿反省,不肯好好看一看。
唉--可悲的虫子!”然后那个人想:“反省我自己吧,我正在做的那件事一再失利,我该学得聪慧一点,不能再闷着头蛮干一气了--我是个有头脑的人,可不是虫子。
”大伙儿想一想,这两个人观看同一只虫子,但见解却截然相反,什么缘故呢?他们摸索的角度不同。
什么缘故摸索的角度会不同呢?这事实上与个人的经历和性格特点有关。
你看,第一个人,他的经历特点是遭到了一点点挫折,就丧气、退缩;第二个人并不是遭到一点挫折就退缩,而是做事一再失利,却仍旧闷着头蛮干一气。
因此他们观看同一只虫子,获得的启发却迥然不同。
鉴赏文学作品,道理事实上也一样。
由于读者的生活经历、个性特点、知识水平等方面的不同,对作品的认识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其中也有共性的东西,但更多的是差异性。
因此有人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项链》,其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形象,历来争议专门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项链课前预习:了解作者莫泊桑情况;明确本文的线索及课文围绕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叙述方法。
相关课程标准:“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莫泊桑及其作品。
2.把握本文精巧的艺术构思。
3.把握文章主题。
◆过程与方法1.训练快速阅读,学习抓住重点语句分析人物形象的阅读习惯。
2.学习多角度审视、评价小说的人物。
3.学习围绕线索架构文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悟作者对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2.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故事的矛盾来理解小说主题,发扬人性中的善和美,摒弃虚伪和丑陋。
教学重点:分析主人公形象;探讨作品的主题。
教学难点:悲剧产生的根源。
评价任务:1.进行朗读,并概括小说内容。
2.再次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拟设标题,把握情节。
3.思考探究:文章标题“项链”与作品内容有何联系?在“项链”的牵动下,都写到了哪些情节?4.开展交流,分析人物形象。
思考你对主人公的形象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5.作假设,设计情节,理解悲剧的根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是谁?(他们是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
)他们的短篇小说不仅数量众多,文学价值更是不容忽视,因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泊桑的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项链》(板书课题),亲身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真切感受短篇小说大师的艺术品的震撼力。
二、检查预习1、指出下面加黑体字的读音。
寒伧()奢()华黯()淡粗陋()佳肴()惆怅()请柬()债券()契()约租赁()账簿()油腻()誊()写2.下面是几个很容易写错的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油nì()租lìn()téng()写三.自主学习(一)阅读全文,简要概述故事情节:1.“项链”是小说情节结构的线索,围绕“项链”都写了哪些情节?(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①爱虚荣(序幕)②得请柬(序幕)③借项链(开端)④丢项链(发展)⑤赔项链(发展)⑥还债务(发展)⑦明真相(或:发现项链是假的)(高潮、结局)小结:借、丢、赔、假2.标题“项链”与作品内容有何联系?在“项链”的牵动下,都写到了哪些情节?明确:线索;序幕——玛蒂尔德的“痛苦”与梦想开端——借项链(参加舞会)发展——丢项链(舞会结束)赔项链还债务(十年艰辛)高潮、结局——识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3.在这几个情节中,哪些情节出乎人的意料?你欣赏吗?欣赏的理由是什么?(丢项链——人物命运的制高点和转折点。
识项链——人物再次受到命运的捉弄。
)(二)合作讨论:精巧的构思小说结尾:“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这一结局是作者故意取巧的,还是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的?——结尾新奇—发现项链是假的巧妙的铺垫(伏笔):1、借项链时,朋友很爽快地答应:“当然可以。
”——相当随便,毫无顾忌2、买项链时,老板说“我只卖出去这个盒子”。
——项链与盒子不是原配的3、还项链时,朋友“竟没有打开盒子看”。
——并不是什么贵重的首饰原来项链是假的——构思巧妙四.朗读课文,交流研讨1. 把握主要矛盾,初步探讨小说主题。
⑴启发示范,引导学生思考。
小说每一部分都有一对主要矛盾冲突,如第一部分,清贫的现实与奢侈的梦想形成矛盾;第二部分,机会(请柬)与能力(无力自我装扮)形成矛盾。
(板书:清贫——梦想;有请柬——无服装)⑵学生分析其它各部分的主要矛盾。
第三部分:有服装——无首饰第四部分:满足——失落第五部分:一夕荣耀——十年艰辛第六部分:十年艰辛——一件赝品2、深入思考:①这些矛盾中,主要矛盾是什么?(梦想与现实的矛盾)②如何理解女主人公的梦想?与灰姑娘的梦想一样吗?3.前六段,思考写了什么内容,去掉这部分可以吗?前六段总地交代了女主人公的家庭出身、社会地位,思想性格。
去掉这部分不可以,因为女主人公以后一系列的遭遇,都与她爱慕虚荣的思想性格有关。
正因为她那狂热的“梦想”跟冰冷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才酿成了她的悲剧,这部分为下文作了充分的铺垫。
4.进一步深入情节,分析在不同情节中作者对人物的描写,透视人物心理、性格发展过程。
⑴.借项链前,玛蒂尔德有哪些苦恼和梦想? ⑵.得到请柬后。
情绪怎样变化?(懊恼地丢——哭起来——迟疑地提出要求——似郁闷不安忧愁——迟疑而焦急地借——跳搂亲跑)⑶.舞会上她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用两个字概括——陶醉)⑷.舞会结束,他马上想到的是什么?(——赶快逃走)⑸.丢项链后,她怎样处理这件事?(她懂得一个穷人的艰难生活了。
一下子现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注意。
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
)⑹.她是怎样还债的?(辞退女仆迁移住所刷洗杯盘洗衣倒垃圾提水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
)⑺.十年后,还清了债务。
玛蒂尔德再次见到女友,她为什么要告诉女友十年前的事实?(内心的坦然)五、小组讨论分析玛蒂尔德的形象(一)提示:根据人物形象分析方法,在文本找依据。
1、序幕—爱慕虚荣矛盾现实——梦想2、借项链—爱慕虚荣烦闷、高兴、激动3、赔项链、还债务—诚实吃苦归纳:玛蒂尔德——爱慕虚荣诚实守信、吃苦耐劳(二)思考探究:1.应如何看待玛蒂尔德的梦想和虚荣心?“梦想”本身有两层含义:一是妄想,二是渴望。
玛蒂尔德渴望这些物质享受。
但她的社会地位似乎暗示了这一切是难以实现的。
理解:A、玛蒂尔德充满了虚荣心,借项链和丢项链都是对其虚荣心的极大讽刺。
B、玛蒂尔德为虚荣心付出了青春。
虚荣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
渴望幸福生活更是无可非议的。
因此虚荣心不应该成为批评她的最大理由。
渴求幸福,无可非议。
但是这种渴望仅仅停留于整天的幻想之中,这就是人性的弱点了!2、小说借助这样一个人物要告诉读者什么呢?理解1:晚会是她梦想实现的时候,也是她从此坠落的一刻,这也许就是对她贪图富贵,没有正视自己生活的最大讽刺,然而后来十年经历,虽然代价沉重,但她没有退缩,体现了她勤劳肯干、诚实善良、勇于面对的美好品质。
理解2:不要为虚荣心奉上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理解3:小说通过描写一个由于虚荣心而导致生活错位的女性,她最终通过努力在生活的艰难中完善了自我。
人性可能有很多缺憾,但生活的磨练,可以不断使得人性逐渐走向成熟。
从哲理角度概括,也许就是莫泊桑本人所说的:“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从情节角度看,对玛蒂尔德遭遇表示同情,赞颂了玛蒂尔德的美好品质。
——立意深刻善于从平凡事物中发掘新的不平常的思想意义。
小结:1、小说三要素中人物形象的解读往往是理解小说主题的钥匙。
2、小说人物,是立体的、发展变化的,我们要深入到人物内心世界,追寻人性发展轨迹。
六、文章有没有环境描写?如果有,那是反映出怎样的社会环境?她没有陪嫁财产,没有可以指望得到的遗产,也没有任何方法让一个有钱的体面的男子来结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
她只好嫁给了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员。
——有钱才能进入上流社会玛蒂尔德的梦想——上流社会奢华的生活她丈夫从半夜起就在一间安静的小客厅睡着了,客厅里还躺着另外三位先生,他们的太太也正在尽情欢乐。
——当时的社会氛围——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上流社会奢靡的生活七、归纳主题提示:情节(细节)、人物、环境结合作者作品看,莫泊桑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关注生活细节与人物精神的结合。
(例如《羊脂球》)这篇《项链》主题在于表现玛蒂尔德克服人性弱点,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并歌颂了玛蒂尔德的美好品质。
这是对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欲望膨胀、精神贫瘠现象的鞭挞和指引。
八、小说为什么以项链为题目?1、小说情节结构的线索2、爱慕虚荣、追求享乐是套在玛蒂尔德脖子上一串“项链”3、拴在人类精神上的一根“项链”过渡:最伟大的诗人并不是创作得最好的诗人,而是启发得最多的诗人他留下许多东西让你自己去追索,去解释,去研究。
——法国·圣·勃夫九、拓展迁移,生发思维1、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呢?谁知道呢?作者把主人公的命运归结在什么上?你对“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样的议论,有何看法?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事例吗?请写三个类似因“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改变的小人物的故事在积累本上。
2、猜想:小说可能出现的结尾和玛蒂尔德的情感表现3、玛蒂尔德对于当初那个舞会感到后悔吗?教学反思:上课时先让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情节简略复述一下,理清线索,进而理解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关系,再品味文章结尾的奥妙。
通过这篇小说我们了解了小说刻画人物的细致手法和小说人物的复杂性。
带领同学走出了小说阅读只重情节新奇的简单阅读,初步建立起了鉴赏小说这种文学作品的思维。
希望这篇课文的学习能够成为同学们文学作品阅读鉴赏的起点,激发学生课下的阅读兴趣,怀着一颗欣赏之心去广泛的阅读古今中外艺术大师们的心血之作,关注优秀作家那些精湛独到异彩纷呈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