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第2单元 第3讲 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和罗马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复习:第2单元第3讲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和罗马法[通史坐标]
[线索特征]
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形成了独特的民主政治;罗马法对欧美法律的发展以及民主进程影响深远;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是西方政治制度演变的主线,以英、美、法、德四国代议制政体的确立为代表,开创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体制。
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梭伦改革奠定了基石,克利斯提尼改革正式确立,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推向鼎盛时代。
罗马法经历了由早期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发展过程,具有适用范围逐渐扩大、体系逐渐完备、博大而缜密的特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在议会与王权的斗争中逐渐形成的,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断完善;美国独立后,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和联邦制度;德国在19世纪后期制定了宪法,走上了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的道路。
至此,资本主义代议制度在欧美世界基本确立。
第3讲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和罗马法[考纲要求](1)雅典的民主政治:自然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时代的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意义与局限性。
(2)罗马法: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考点1|雅典民主政治
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1.形成条件
(1)地理条件:古希腊文明发展以海洋为依托,彼此相对孤立形成了众多城邦国家。
(2)政治条件:公元前8—前6世纪,实行具有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特征的城邦制度,使公民更多地直接参与城邦政治。
(3)经济条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
(1)积极影响
①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②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促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2)局限性
①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政治制度,妇女、儿童、奴隶及广大外邦人被剥夺了政
治权利。
②小国寡民体制造成直接民主的泛滥,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隐患。
NO.2理解——学会读史·学会用史
核心问题1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和发展
[要点归纳]
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过程与运作方式
(1)形成过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奠基时期;克利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正式确立;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2)运作方式
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与运作方式
史料一①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的确,一切所谓政治革命,从头一个到末一个止,都是为了保护一种财产而实行的,都是通过没收(或者也叫盗取)另一种财产而进行的。
史料二②“(公民大会)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
所有合
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③“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领导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
[解读]两则史料主要描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及运作概况,具体解读如下:
(1)史料信息①表明,雅典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体现了削弱奴隶主贵族、维护平民权利的实质。
(2)史料信息②表明,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积极参与民主政治。
(3)史料信息③表明,雅典民主政治主要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政治,实行集体一致的原则。
核心问题2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评价
[史料探究]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局限性和实质
史料一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史料二全体公民从全体公民中选举职官;全体挨次进行统治,也挨次被统治;抽签参加政治机构……一切职司各人都不得连任;一切职司的任期都是短暂的。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根据史料一、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提示:史料一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具有主权在民、法律至上的特点;史料二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轮番而治、权力制约,防止独裁专制的特点。
史料三在雅典40万居民中,20万奴隶和3.2万外邦人是被剥夺政治、法律权利的;在剩下的16.8万人中,假定成人居半,是8.4万,其中妇女毫无权利,所剩公民男子就只有4.2万人了。
——哈蒙德《希腊史》
(2)史料三主要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缺陷?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
提示:缺陷:史料三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雅典享受民主权利的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奴隶、妇女、儿童没有民主权利可言。
实质:雅典民主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民主,其范围具有狭隘性。
[史论拓展]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具有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的特点。
(1)从政治机构的设置来看,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体现了人民主权这一特征。
(2)从运作方式来看,通过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方式保证了每一个成年男性公民都有执掌最高权力的机会,即轮番而治。
(3)从实行任期制、议事会负责监督行政官员、陶片放逐法等方面看,体现了权力制约的特征。
(4)从设立陪审法庭、实行“陶片放逐法”等来看体现了法律至上的特点。
NO.3探究——感悟真题·捕捉动向
[命题视角]
(1)主干知识: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过程、内容、特点及影响等。
(2)史观角度:立足文明史观和整体史观,辩证分析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政治文明发展的辐射影响,以及古代东西方政治文明的异同,体会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3)社会热点:结合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民主法制建设,考查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典型例解]
(2016·江苏高考)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
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
由此可见()
A.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
C.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
D.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意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
[解题流程]
一定时空——古代雅典
二抓关键——“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
三析选项
1.(2017·如东、丰县联考)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在阿吉纽塞群岛打败了斯巴达海军将军们,因没有运回阵亡者的尸体而遭受陪审法庭严厉的审判,十将军中有六位被投票判处死刑。
色诺芬认为:杀死六位将军的真正凶手是民主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的认识是()
A.民主裁决不等于公正的司法
B.陪审法庭是雅典的司法机关
C.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D.民主必然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A[根据题干中“杀死六位将军的真正凶手是民主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可以得出,直接民主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从而引发司法的不公正,故A项正确;题干中强调的不是陪审法庭的地位,故B项错误;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时是在伯利克里时期,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D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故D项错误。
]
2.(2017·如皋调研)学者哈罗德·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这样评价梭伦:“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
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梭伦改革时,“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主要得益于()
A.实行财产等级制B.废除债务奴隶制
C.实行陶片放逐法D.建立四百人议事会
A[材料中“权威的根基”表明贵族对政治的垄断,根据梭伦改革内容,实行按照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削弱了贵族的特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的提高,故A项正确;废除债务奴隶制与材料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不符,故B项错误;克利斯提尼改革实行陶片放逐法,与材料中“梭伦改革时”不符,故C项错误;建立四百人议事会是基于公民等级的划分,与材料中“主要得益于”不符,故D项错误。
]
3.(2017·苏北四市调研)“接下来的公元前4世纪首先是一个政治上衰落的时代……(雅典)所有类型的人都可以跻身高层,政府办事机构的设置就是为了供人挑选,就像是一个市场上的货摊一样。
”这一局面体现了()
A.城邦制度优越B.财产等级分明
C.地域选区合理D.民主政治泛滥
D[“接下来的公元前4世纪首先是一个政治上衰落的时代”没有体现城邦制度优越,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财产等级,故B项错误;地域选区合理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雅典)所有类型的人都可以跻身高层……就像是一个市场上的货摊一样”说明了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民主政治的泛滥,故D项正确。
]
4.(2016·苏锡常镇二模)古代雅典的陪审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
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
这种做法体现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A.人人平等B.民主监督
C.法律至上D.轮番而治
D[材料“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表明古代雅典的陪审法庭为了保证公平、公正,采取抽签的方式,不能体现人人平等,故A项错误;民主监督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法律至上,故C项错误;抽签选举的方式体现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轮流坐庄也就是轮番而治,故D项正确。
]
5.(2017·溧阳中学模拟)“公民……不遗余力地献身国家,战时献出鲜血,平时献出年华,他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
”这主要反映出古代雅典()
A.少数精英操纵着政府权力
B.公民意识强烈
C.公民自由受到严格的限制
D.人文精神浓厚
B[“公民”是城邦的主人,是政治的主要管理者,行使政府的权力,故A项错误;由“公民献身国家”“奋不顾身为城邦”可以得出公民意识强烈,故B项正确;公民的自由受限在材料中未体现,故C项错误;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但材料更强调“公民与城邦发展”的作用,故D项错误。
] 6.(2011·江苏高考)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
”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
C[ A、B两项属于梭伦改革的影响,排除;D项属于伯利克里时代的民主政治的特征,排除;从材料看,克利斯提尼以地域为基础划定行政选区,这一制度有利于打破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故C项符合题意。
]
考点2|罗马法
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1.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
(1)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在意大利半岛上建立起来。
(2)罗马帝国的建立
①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征服并统一了意大利半岛,然后向地中海地区扩张。
②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
③至1世纪后期,罗马帝国已经建立三十多个海外行省,控制欧、亚、非三大洲的广阔疆域,统治了许多不同的民族。
2.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保护私有财产。
(2)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4.影响
(1)对罗马
①为国家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②缓解社会矛盾,稳定了帝国的统治。
③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2)对后世
①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核心问题1罗马法的演变、特点
[史料探究]
罗马法的发展、特点及原则
史料一……尤其是考虑到当时存在这样的观念:一个民族无论去何处,总携带自己的法律……因而它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即国际法,他们认为这部法律对罗马人和非罗马人都适用。
——《希腊和罗马的文明·早期帝国》
(1)根据史料一,分析罗马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原因。
提示:随着帝国版图的扩大,公民法无法适应罗马帝国扩张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和不同民族交往的需要。
史料二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2)史料二反映了罗马法的什么特点?主要体现了什么原则?
提示:特点:罗马法倡导平等、正义、理性的特点。
原则: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及法律至上的原则。
[史论拓展]
罗马法的特点
(1)罗马法律的历史悠久以及罗马的不断扩张,促使罗马法律内容丰富、体系完备,又有鲜明的阶段性。
(2)从形式上包括习惯法和成文法,从结构上分为公民法与万民法。
(3)其核心内容是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4)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渗透自然法的思想。
核心问题2罗马法的影响
[要点归纳]
罗马法的深远影响
(1)陪审制度——是西方国家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保护人制度——现代律师制度几乎都源于罗马。
(2)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制度——其法则体现了理性、自由、平等、正义的思想。
(3)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是近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渊源。
(4)罗马法对反映简单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的规定——对资本主义民法领域产生很
大影响。
(5)罗马法名言“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资产阶级对此继承和发展,以立法形式确认“非经起诉,法官不得审判”的原则。
[史料印证]
罗马法的影响
史料一“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欧美各国在不同程度上无不受到罗马法的影响。
20世纪初罗马法的影响经过日本,延伸到了中国。
史料二《法国民法典》规定的“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的法律原则,正是罗马自然法思想与万民法追求的平等观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与发展。
——《论罗马法的继承和影响》[解读]两则史料主要描述罗马法的深远影响,具体解读如下:
(1)史料一主要说明了罗马法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它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现成的法律形式;为后世各国法律建设提供了范本。
(2)史料二说明罗马法中蕴含的公民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NO.3探究——感悟真题·捕捉方向
[命题视角]
(1)主干知识:运用罗马法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法律条文,考查罗马法的内容、使用范围和特点,同时考查罗马法体现的基本原则及实施的影响。
(2)史观角度:从文明史观角度将古代希腊、罗马政治的民主和法治与中国古代政治走向专制、近代西方代议制相比较,探究分析文明的多样性与延续性。
(3)社会热点:罗马法体现出来的公平性和法制原则与当前依法治国、建设和谐社会等时政热点相契合,是有价值的命题角度。
[典型例解]
(2014·江苏高考)“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
”据此判断,
建国之初(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
A.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
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
C.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
D.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罗马法,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对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
[解题流程]
一定时空——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
二抓关键——“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
三析选项
1.(2015·江苏高考)“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
B.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
C.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D.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
B[罗马的公民法缺乏灵活与变通,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而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不够完善。
万民法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由此可知B项对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
]
2.(2017·无锡调研)《十二铜表法》规定:“如有人缔结抵押自身或转让物件的契约,而有五个证人及一个司秤人在场,那么当时所做的诺言不得违反。
”《民法大全》规定:“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
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这两则材料均强调罗马法()
A.保护私有财产B.反对刑讯逼供
C.重视证据D.重视契约
C[“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
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体现不出保护私有财产,故A项错误;“如有人缔结抵押自身或转让物件的契约,而有五个证人及一个司秤人在场,那么当时所做的诺言不得违反”体现不出反对刑讯逼供,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可知所列举材料都重视证据,故C项正确;从《民法大全》的实例中体现不出重视契约,故D项错误。
]
3.(2017·苏锡常镇一模)有人认为: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
为什么?你会发现,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
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罗马()
A.万民法广泛的适用性与实用性
B.较为发达的工商业经济
C.帝国凭借军事实力不断进行扩张
D.《十二铜表法》成文化
A[为统治如此庞大的国家,罗马帝国的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
公元3世纪,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与材料中“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相符,故A项正确;较为发达的工商业经济与材料中“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不符,故B项错误;“凭借军事”与
材料中“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不符,故C项错误;在征服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特别是被征服者,由于得不到公民法的保护,对罗马统治表现出强烈不满,而《十二铜表法》是公民法,与材料中“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不符,故D 项错误。
]
4.(2017·南京学情卷)有学者指出:“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这说明罗马法在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特点是()
A.开放性和灵活性B.民主化和程序化
C.随意性和实用性D.主观化和杂糅化
A[根据材料中“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可知,罗马法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罗马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故B项错误;从材料信息“凭借……”“改造和继承……”可知,罗马法不是随意产生的,故C项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罗马法并不是主观化和杂糅化的发展,而是在继承和改造的基础上进行发展,故D项错误。
]
5.(2012·江苏高考)“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
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
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
”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①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③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④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③D.①③④
B[本题考查对《十二铜表法》地位和影响的理解,《十二铜表法》的制定使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是罗马法体系的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故②③符合题意。
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的是万民法,排除①;《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形成,排除④。
故答案为B
项。
]
6.(2010·江苏高考)“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
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
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D.体现人人平等
A[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规定法律诉讼,当事人必须严格使用法律术语,遵循法律程序,否则法官不予受理,这体现了其重视法律程序,故选A项。
]
历史选择题审解思路要诀判题型、定时空、辨选项
一、选择题的地位
选择题属于客观型试题,是标准化、科学化考试的主体题型,也是最贴近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最贴近教与学的实际、广大考生拿分的第一要地。
选择题具有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准确性、知识范围的宽广性、知识要素的多样性的特点,在高考命题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高考选择题的命制,特别重视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强调能力立意,从史证角度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行辨析判断思维的能力。
二、选择题的分类
历史选择题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分为多种类型。
纵观近几年高考选择题的命题,可以分为:
1.依据历史选择题命题呈现的方式可以分为材料型选择题与情境型选择题,其中材料型可以细分为文字类、图画类、地图类、表格数据类等几种题型。
2.依据选择题命题考查角度和能力可以分为概念型选择题、结论型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比较型选择题、逆向型选择题、探究型选择题等六大类型,当然历史选择题多是以材料为依托进行考查的。
因此熟悉各类题型的构成、解答技巧有助于提升解题能力,科学地复习备考。
[运用演练]
(2017·淮安高考信息卷)“多数学者从当时雅典40多万人口中,只有4.2万人享有公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