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鼻窦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后对患者嗅觉功能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鼻窦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后对患者嗅觉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进行鼻窦内镜手术后对嗅觉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根据手术方案差异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纳入40例患者,行常规摘除手术,一组为观察组纳入40例患者,行鼻窦内镜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嗅觉功能。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嗅觉功能评分(TDI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D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手术治疗中使用鼻窦内镜手术方案对于患者嗅觉功能造成的影响比较小,是一种更加可靠的手术方案,应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鼻窦炎;鼻息肉;嗅觉功能;鼻窦内镜手术
鼻窦炎是一系列鼻窦黏膜炎症性疾病的统称,主要是由病毒、细菌以及真菌感染引起的,是临床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类型之一,具有急性鼻窦炎和慢性鼻窦炎两种。

鼻窦炎的临床主要症状包括鼻塞、头痛、流脓鼻涕,伴或不伴嗅觉功能减退[1]。

鼻息肉是一种发生在人体鼻腔内黏膜上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常见症状表现为鼻腔分泌比增多、鼻塞,可伴随面颊疼痛、肿胀。

鼻窦炎伴鼻息肉在临床上具有较高发病率,患者疾病症状明显,嗅觉功能逐渐减退,对其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

临床上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主要方式是手术治疗,可以彻底消除炎症并摘除息肉,消除疾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传统的摘除手术属于开放性手术,虽然治疗效果很好,但是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术后并发症多,同时可能对患者嗅觉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手术限制比较多[3]。

鼻窦内镜手术是一种在内镜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治疗鼻窦相关疾病的微创手术,有效弥补了传统摘除手术的不足,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广泛,并且治疗效果优异。

本研究通过对
比80例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不同手术方案,探究了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进行
鼻窦内镜手术后对嗅觉功能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鼻窦炎伴鼻息
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数8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纳入40例患者,其中男
性患者数量22例,女性患者数量18例,年龄范围是28-65岁,平均年龄
(45.15±2.36)岁,病程6个月-2年,平均(1.05±0.15)年。

观察组纳入40
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数量24例,女性患者数量16例,年龄范围是28-66岁,
平均年龄(45.28±2.18)岁,病程6个月-2年,平均(1.10±0.23)年。

两组
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纳入标准:(1)符合鼻窦炎伴鼻息肉临床诊断标准;(2)患者对本次研究
内容、方式、时间知情并同意,自愿参加;(3)患者精神状况良好、意识清晰、语言表达顺畅;(4)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排除标准:(1)合并鼻腔肿瘤者;(2)手术不耐受或者麻醉过敏者;(3)不愿意接受研究和后续调查者;(4)临床资料不全或者丢失。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摘除手术方法,取仰卧位,给予患者黏膜表面麻醉,将蝶筛
前壁以及中鼻甲后部切除,开放筛窦、前筛窦以及额窦口,将上颌窦进行切除。

手术完成后进行鼻中隔校正,给予常规止血、缝合,并使用明胶海绵和凡士林纱
条对鼻腔进行填塞。

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及时更换手术创口药物,预防切口
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1.2.2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鼻窦内镜手术方法,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常规麻醉,在鼻窦内镜
视野引导下观察患者鼻窦炎症病灶以及鼻息肉的具体情况,将鼻窦筛泡、钩突以
及息肉进行全部切除,彻底清理干净患者鼻窦口病变组织。

视患者病情情况进行
前筛开放和全筛开放,自然扩大患者额窦和上额窦,根据患者解剖变异情况进行
鼻中隔矫正以及部分鼻甲切除。

手术完成后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鼻腔填塞使
用凡士林纱条。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手术前后嗅觉功能评分(TDI评分),评分包括三个项目,第一个
项目是气味阈值测试,得分0-16分;第二个项目是气味辨别测试,得分0-16份;第三个项目是气味鉴别测试,得分0-16分。

TDI评分总分48分,31-48分表明
嗅觉功能正常,16-30分表明嗅觉功能下降,15分以下表明嗅觉功能丧失。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得到的数据全部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使
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达,并进行t检验判定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使用数(率)的形式代表,用卡方检验判定统计学意义,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嗅觉功能TDI评分比较,术前两组TDI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TD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
>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嗅觉功能TDI评分比较(±s)(n=40)
组别手术前手术后
观察组36.48±2.6133.25±1.78
对照组36.50±2.7029.48±2.36
T 1.051 3.365
P0.7850.035 3讨论
鼻窦炎伴鼻息肉作为临床常见的鼻窦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鼻塞、流涕以及
面颊部疼痛等,会引起患者呼吸不畅,对日常生活和睡眠造成一定影响[4]。

另外,在疾病的累及下患者嗅觉功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术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的首选方法,临床疗效好、预后大多良好。

人体的鼻窦
解剖结构复杂,传统的摘除手术受到技术影响以及术野较差等因素的干扰,手术
难度增大,手术耗时长,并且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整体的治疗效果不够理想,
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风险,进一步损伤患者嗅觉功能,影响患者嗅觉功能恢复[5]。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在鼻窦炎伴鼻息肉手术中开始使用鼻窦内镜手术方案,可
以获得清晰、范围大的术野,以此降低手术难度,减少对病灶周边组织的损伤,
有助于术后嗅觉功能恢复[6]。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嗅觉功能TDI评分比较,术前两组TDI
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TDI评分
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鼻窦内镜手术在治疗鼻
窦炎伴鼻息肉中对于嗅觉功能的影响比较小,值得应用。

综上所述,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进行鼻窦内镜手术后对嗅觉功能的影响比较小,是一种可靠、安全的手术方案,应该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余滋中,付艳乔,李国义.鼻内镜术后糖皮质激素浸润对慢性鼻-鼻窦炎伴
鼻息肉患者近期疗效及嗅觉功能的影响[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07):147-152.
[2]刘倩.鼻窦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效果及对患者嗅觉功能的影响探
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0):2865-2866.
[3]高红喜.鼻窦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对嗅觉功能的影
响[J].中国医学工程,2018,26(10):86-88.
[4]曹伟.鼻窦内镜术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腔通气状况及嗅觉功能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2017,026(022):4152-4153.
[5]阙振达.鼻窦内镜术治疗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 2020,032(005):88-90.
[6]张万峰.观察鼻窦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后对患者嗅觉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08):169-1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