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基础课件呼吸系统(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剖学基础课件呼 吸系统(ppt)
(优选)解剖学基础课件呼吸 系统
第一节 呼吸道 一、鼻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又是嗅觉器官,可分为 外鼻、鼻腔和鼻旁窦 3部分。
1.鼻前庭 为鼻翼围成的空腔,内衬皮肤,长有粗硬的鼻 毛,富有皮脂腺和汗腺,是疖的好发部位。 2.固有鼻腔 由骨性鼻腔被覆黏膜构成,其外侧壁上有上 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各鼻甲下方分别有上鼻道、中鼻 道和下鼻道(图 6-2)。上鼻甲的后上方有蝶筛隐窝。
图 6-6 气管和主支气管
(二)主支气管 主支气管为气管杈与肺门之间的管道,左、右各一 。左主支气管细长,走行较水平;右主支气管粗短 ,走行较垂直。因此,异物容易坠入右主支气管及 右肺。
(三)气管和主支气管壁的微细结构 气管和主支气管的管壁均可分为黏膜、黏膜下 层和外膜 3层(图 6-7)。
图 6-7 气管的微细结构
三、喉
喉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又是发音器官。喉以软 骨为基础,软骨之间借关节、韧带和喉肌相连,内 面衬以黏膜。喉位于颈前部正中,成人喉相当于第 3 ~ 6 颈椎的高度。喉的位置可随吞咽及发音而上 、下移动。
(一)喉软骨及其连结 喉软骨主要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杓状软骨和会 厌软骨(图 6-3)。
(二)喉肌 喉肌为附着于喉软骨的细小骨骼肌,分为两群:一 群作用于环杓关节,使声门裂开大或缩小;另一群 作用于环甲关节,使声带紧张或松弛。
4.肺泡 为多面形囊泡,肺泡壁很薄,由单层肺泡 上皮和基膜构成。
Ⅰ型肺泡细胞:细胞扁平,占肺泡表面积的绝大部 分,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
Ⅱ型肺泡细胞:细胞圆形或立方形,嵌于Ⅰ型肺泡 细胞之间,并突向肺泡腔,仅占肺泡表面积的极小部分 。Ⅱ型肺泡细胞分泌表面活性物质,涂于肺泡上皮表面 ,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即肺泡回缩力),稳定肺泡大 小。
(二)呼吸部 1.呼吸性细支气管 是终末细支气管的分支。管壁不
完整,有少量肺泡开口。在肺泡开口处,上皮由单层立 方上皮过渡为单层扁平上皮。
2.肺泡管 是呼吸性细支气管的分支。管壁上有大量 肺泡开口,故管壁结构很少,切片上可见在相邻肺泡开 口之间,有结节状膨大。
3.肺泡囊 是肺泡管的分支,是由许多肺泡开口围成 的囊腔。因无管壁结构,故在相邻肺泡开口之间,无 结节状膨大。
第二节 肺
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由肺内的各级支气管、 肺泡、血管、神经、淋巴管和结缔组一(图 6-8),位于胸腔内纵隔的 两侧。左肺窄长,右肺宽短。新生儿肺呈淡红色, 成人肺因灰尘沉积变为暗红色或蓝黑色,吸烟者的 肺可呈棕黑色。肺质地柔软,富有弹性,内含空气 ,呈海绵状,可浮于水面。胎儿的肺不含空气,比 重大,入水下沉。
图 6-12 肺泡与肺泡隔
(三)肺的血管 肺有两套血管: 1.肺动脉和肺静脉 是肺的功能血管。 2.支气管动脉和支气管静脉 是肺的营养血管。 细小的支气管动脉与支气管伴行,沿途在支气管壁 内及肺动、静脉壁内形成毛细血管,给肺组织提供 营养。
第三节 胸膜与纵隔
一、胸膜 (一)胸膜和胸膜腔 胸膜为浆膜,可分为脏、壁两层。 脏胸膜被覆于肺的表面,与肺实质紧密结合;壁胸膜被覆于 胸壁内面、膈上面和纵隔的两侧。 胸膜腔是由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而形成密闭的 潜在性腔隙。(图 6-16)左、右各一,互不相通,腔内呈负压, 仅存有少量浆液,呼吸运动时,可减少脏、壁胸膜间的摩擦。
三、肺的微细结构
肺表面覆盖由间皮和结缔组织构成的浆膜。肺 组织分实质和间质两部分:间质为肺内结缔组织、 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等;实质为肺内各级支气管及 肺泡。主支气管入肺后呈树枝样逐级分支,称支气 管树。主支气管分出的肺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 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管径约1 mm)、终末细支 气管(管径约 0.5 mm),仅能通过气体,不能进 行气体交换,故称导气部。终末细支气管以下的分 支,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 (图 6-11),能进行气体交换,称呼吸部。每个 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及肺泡构成一个肺小叶。
图 6-11 肺的微细结构
(一)导气部 导气部随着管径逐渐变小,管壁逐渐变薄,管 壁结构逐渐发生以下变化:上皮由假复层纤毛柱状 上皮逐渐变为单层柱状上皮;纤毛、杯状细胞、腺 体和软骨逐渐减少,最后消失;平滑肌相对增多, 由分散排列逐渐形成完整的环行肌层。环行平滑肌 的收缩或舒张,可调节出入肺泡的气流量。如果这 些环行平滑肌痉挛性收缩,可造成呼吸困难,引发 支气管哮喘。
图 6-3 喉软骨及其连结
(三)喉腔 喉腔是喉壁围成的腔,上借喉口通咽,下接气管。
图 6-4 喉的冠状切面 图 6-5 喉的正中矢状切面
四、气管和主支气管
(一)气管 气管以 14 ~ 17 个气管软骨为支架,借平滑肌和 结缔组织相连,内覆黏膜而成。气管软骨呈“C”形 ,缺口向后,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封闭。气管上端 接环状软骨,沿食管前面下行入胸腔,至胸骨角平 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称为气管杈(图 6-6)。
(三)鼻旁窦
鼻旁窦由骨性鼻旁窦 衬以黏膜而成,共有 4对, 都开口于鼻腔。
其中,上颌窦、额窦 和筛窦的前、中群开口 于中鼻道;筛窦后群开 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 于蝶筛隐窝。
图 6-2 鼻腔外侧壁
二、咽
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呼吸和发音时咽 内有气流通过,吞咽时,会厌封闭喉口,呼吸暂停 ,气流中止,让道于食物(见消化系统)。
图 6-8 肺
肺的形态
具有一尖,一底,两面(肋面、内侧面)和三缘 (前缘、后缘和下缘)。 内侧面有一圆形隆起称为肺门,是主支气管、肺 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 管和神经等出入肺的部位。 肺的分叶:左二右三
图 6-9 右肺(内侧面) 图 6-10 左肺(内侧面)
二、支气管肺段
主支气管在肺门处分出肺叶支气管,进入肺叶 。肺叶支气管的分支为肺段支气管。每一支肺段支 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构成一个支气管肺段(简 称肺段)。肺段呈圆锥形,尖朝向肺门,底达肺表 面,相邻肺段之间有少量结缔组织分隔。肺段可作 为独立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临床上常根据病变范围 进行定位诊断和肺段切除。一般将右肺分为 10个 肺段,左肺分为 8个或 10个肺段。
(优选)解剖学基础课件呼吸 系统
第一节 呼吸道 一、鼻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又是嗅觉器官,可分为 外鼻、鼻腔和鼻旁窦 3部分。
1.鼻前庭 为鼻翼围成的空腔,内衬皮肤,长有粗硬的鼻 毛,富有皮脂腺和汗腺,是疖的好发部位。 2.固有鼻腔 由骨性鼻腔被覆黏膜构成,其外侧壁上有上 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各鼻甲下方分别有上鼻道、中鼻 道和下鼻道(图 6-2)。上鼻甲的后上方有蝶筛隐窝。
图 6-6 气管和主支气管
(二)主支气管 主支气管为气管杈与肺门之间的管道,左、右各一 。左主支气管细长,走行较水平;右主支气管粗短 ,走行较垂直。因此,异物容易坠入右主支气管及 右肺。
(三)气管和主支气管壁的微细结构 气管和主支气管的管壁均可分为黏膜、黏膜下 层和外膜 3层(图 6-7)。
图 6-7 气管的微细结构
三、喉
喉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又是发音器官。喉以软 骨为基础,软骨之间借关节、韧带和喉肌相连,内 面衬以黏膜。喉位于颈前部正中,成人喉相当于第 3 ~ 6 颈椎的高度。喉的位置可随吞咽及发音而上 、下移动。
(一)喉软骨及其连结 喉软骨主要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杓状软骨和会 厌软骨(图 6-3)。
(二)喉肌 喉肌为附着于喉软骨的细小骨骼肌,分为两群:一 群作用于环杓关节,使声门裂开大或缩小;另一群 作用于环甲关节,使声带紧张或松弛。
4.肺泡 为多面形囊泡,肺泡壁很薄,由单层肺泡 上皮和基膜构成。
Ⅰ型肺泡细胞:细胞扁平,占肺泡表面积的绝大部 分,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
Ⅱ型肺泡细胞:细胞圆形或立方形,嵌于Ⅰ型肺泡 细胞之间,并突向肺泡腔,仅占肺泡表面积的极小部分 。Ⅱ型肺泡细胞分泌表面活性物质,涂于肺泡上皮表面 ,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即肺泡回缩力),稳定肺泡大 小。
(二)呼吸部 1.呼吸性细支气管 是终末细支气管的分支。管壁不
完整,有少量肺泡开口。在肺泡开口处,上皮由单层立 方上皮过渡为单层扁平上皮。
2.肺泡管 是呼吸性细支气管的分支。管壁上有大量 肺泡开口,故管壁结构很少,切片上可见在相邻肺泡开 口之间,有结节状膨大。
3.肺泡囊 是肺泡管的分支,是由许多肺泡开口围成 的囊腔。因无管壁结构,故在相邻肺泡开口之间,无 结节状膨大。
第二节 肺
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由肺内的各级支气管、 肺泡、血管、神经、淋巴管和结缔组一(图 6-8),位于胸腔内纵隔的 两侧。左肺窄长,右肺宽短。新生儿肺呈淡红色, 成人肺因灰尘沉积变为暗红色或蓝黑色,吸烟者的 肺可呈棕黑色。肺质地柔软,富有弹性,内含空气 ,呈海绵状,可浮于水面。胎儿的肺不含空气,比 重大,入水下沉。
图 6-12 肺泡与肺泡隔
(三)肺的血管 肺有两套血管: 1.肺动脉和肺静脉 是肺的功能血管。 2.支气管动脉和支气管静脉 是肺的营养血管。 细小的支气管动脉与支气管伴行,沿途在支气管壁 内及肺动、静脉壁内形成毛细血管,给肺组织提供 营养。
第三节 胸膜与纵隔
一、胸膜 (一)胸膜和胸膜腔 胸膜为浆膜,可分为脏、壁两层。 脏胸膜被覆于肺的表面,与肺实质紧密结合;壁胸膜被覆于 胸壁内面、膈上面和纵隔的两侧。 胸膜腔是由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而形成密闭的 潜在性腔隙。(图 6-16)左、右各一,互不相通,腔内呈负压, 仅存有少量浆液,呼吸运动时,可减少脏、壁胸膜间的摩擦。
三、肺的微细结构
肺表面覆盖由间皮和结缔组织构成的浆膜。肺 组织分实质和间质两部分:间质为肺内结缔组织、 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等;实质为肺内各级支气管及 肺泡。主支气管入肺后呈树枝样逐级分支,称支气 管树。主支气管分出的肺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 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管径约1 mm)、终末细支 气管(管径约 0.5 mm),仅能通过气体,不能进 行气体交换,故称导气部。终末细支气管以下的分 支,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 (图 6-11),能进行气体交换,称呼吸部。每个 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及肺泡构成一个肺小叶。
图 6-11 肺的微细结构
(一)导气部 导气部随着管径逐渐变小,管壁逐渐变薄,管 壁结构逐渐发生以下变化:上皮由假复层纤毛柱状 上皮逐渐变为单层柱状上皮;纤毛、杯状细胞、腺 体和软骨逐渐减少,最后消失;平滑肌相对增多, 由分散排列逐渐形成完整的环行肌层。环行平滑肌 的收缩或舒张,可调节出入肺泡的气流量。如果这 些环行平滑肌痉挛性收缩,可造成呼吸困难,引发 支气管哮喘。
图 6-3 喉软骨及其连结
(三)喉腔 喉腔是喉壁围成的腔,上借喉口通咽,下接气管。
图 6-4 喉的冠状切面 图 6-5 喉的正中矢状切面
四、气管和主支气管
(一)气管 气管以 14 ~ 17 个气管软骨为支架,借平滑肌和 结缔组织相连,内覆黏膜而成。气管软骨呈“C”形 ,缺口向后,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封闭。气管上端 接环状软骨,沿食管前面下行入胸腔,至胸骨角平 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称为气管杈(图 6-6)。
(三)鼻旁窦
鼻旁窦由骨性鼻旁窦 衬以黏膜而成,共有 4对, 都开口于鼻腔。
其中,上颌窦、额窦 和筛窦的前、中群开口 于中鼻道;筛窦后群开 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 于蝶筛隐窝。
图 6-2 鼻腔外侧壁
二、咽
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呼吸和发音时咽 内有气流通过,吞咽时,会厌封闭喉口,呼吸暂停 ,气流中止,让道于食物(见消化系统)。
图 6-8 肺
肺的形态
具有一尖,一底,两面(肋面、内侧面)和三缘 (前缘、后缘和下缘)。 内侧面有一圆形隆起称为肺门,是主支气管、肺 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 管和神经等出入肺的部位。 肺的分叶:左二右三
图 6-9 右肺(内侧面) 图 6-10 左肺(内侧面)
二、支气管肺段
主支气管在肺门处分出肺叶支气管,进入肺叶 。肺叶支气管的分支为肺段支气管。每一支肺段支 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构成一个支气管肺段(简 称肺段)。肺段呈圆锥形,尖朝向肺门,底达肺表 面,相邻肺段之间有少量结缔组织分隔。肺段可作 为独立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临床上常根据病变范围 进行定位诊断和肺段切除。一般将右肺分为 10个 肺段,左肺分为 8个或 10个肺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