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小学数学北京版试题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小学数学北京版试题答案及解析
1. 一瓶墨水的占地面积小于一台冰箱的占地面积。
(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
【解析】【考点】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单位换算。
分析:根据生活实际,一瓶墨水的占地面积约为30平方厘米,一台冰箱的占地面积约为3600平方厘米,因此,一瓶墨水的占地面积小于一台冰箱的占地面积。
解答:一瓶墨水的占地面积小于一台冰箱的占地面积。
2. 复合板的长是240厘米,宽是12分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它可以割成的最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正方形?
【答案】面积是28800平方厘米,它可以割成的最大正方形是边长是120厘米,有2个这样的正方形。
【解析】【考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分析: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复合板的面积;根据题意,割成的最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是求240和120的最大公因数,求至少可以裁成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用这张复合板的面积除以正方形面积。
由此解答即可。
解答:12分米=120厘米,240×120=28800(平方厘米),因为240÷120=2,所以240和120的最大公因数是120,28800÷(120×120)=28800÷14400=2(个)。
所以它的面积是28800平方厘米,它可以割成的最大正方形是边长是120厘米,有2个这样的正方形。
3. 直接写出得数。
⑹+= 【答案】⑴200;⑵0.8;⑶9.9;⑷2.1;⑸9.98;⑹1;⑺1.1;⑻7
【解析】分析:根据整数乘法、小数加、减法、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直接进行口算。
解答:解:
⑴10×20="200" ⑵1﹣0.2="0.8" ⑶6.5+3.4="9.9" ⑷0.3+1.8=2.1 ⑸9.28+0.7=9.98
⑹+=1
⑺8.9﹣7.8=1.1 ⑻8.9﹣1.9=7。
【考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4. 列竖式计算。
【答案】⑴1.9;⑵9.5;⑶14.7;⑷12.6;⑸107;⑹70.4;⑺3818;⑻10.8;⑼2584
【解析】分析:根据小数、整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法则,直接列竖式计算。
解答:⑴4.5﹣2.6=1.9;
⑵3.7+5.8=9.5;
⑶9.1+5.6=14.7;
⑷45.3﹣32.7=12.6;
⑸856÷8=107;
⑹100﹣29.6=70.4;
⑺83×46=3818;
⑻13.1﹣2.3=10.8;
⑼34×76=2584;
【考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5.一辆洒水车,每分钟行驶200米,洒水的宽度是8米。
洒水车行驶8分钟,能给地面上洒水多少平方米?
【答案】12800平方米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求出每分钟洒水的面积,然后再乘8即可。
解答:解:200×8×8
=1600×8
=12800(平方米),
答:能给地面上洒水12800平方米。
【考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是7,除数最小是()
A.8
B.7
C.6
【答案】A
【解析】根据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比除数小,即除数最小为:余数+1,由此解答即可.解:余数是7,
除数最小是:7+1=8;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根据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比除数小.
7.从西村到东村有几条路?哪条路近?近多少米?
【答案】从西村到东村有两条路,从西村经过北村再到东村近,近137米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从西村到东村,可以经过北村再到东村,也可以经过南村再到东村,因
此从西村到东村有两条路,然后分别算出这两条路的长度,然后再进一步解答即可.
解:根据题意可得:
从西村到东村有两条路;
第一条:从西村经过北村再到东村,长:152+534=686(米);
第二条:从西村经过南村再到东村,长:455+368=823(米);
686<823;
823﹣686=137(米).
答:从西村到东村有两条路,从西村经过北村再到东村近,近137米.
点评:根据题意,先求出有几条路,然后再求出每条路的长度,然后再进一步解答即可.
8.月亮每秒绕地球运行约8千米,相当于米.
【答案】8000
【解析】将8千米换算为米数,用8乘进率1000即可.
解:8千米=8000米.
故答案为:8000.
点评:此题考查名数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把
低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9.有问题,我解决.
【答案】9
【解析】运用加法求出总人数,再除以5,即为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解答:解:(23+22)÷5
=45÷5
=9(人)
答:平均每组有9人.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数意义的灵活应用,运用知识点为: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10.李大叔家养了18只鸡,养的鸭是鸡的5倍,养的鹅比鸭少5只.李大叔家养的鹅有多少只?【答案】85
【解析】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18乘5可求出鸭的只数,再减5就鹅的只数,据此解答.
解答:解:18×5﹣5
=90﹣5
=85(只)
答:李大叔家养的鹅有85只.
点评:本题的重点是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求出鸭的只数,再根据求比一个
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求出鹅的只数.
11.一袋大米重50吨..(判断对错)
【答案】×
【解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袋大米的重量,应用质量单位,结合数据可知:应用“千克”做单位;据此判断.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一袋大米重50千克.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12.图书室书架上放有150本书,第一层拿走44本后,再在第二层放进25本,现在书架上有多少本书?
【答案】现在书架上有131本书
【解析】根据题意,用总本数减去第一层拿走44本,再加上第二层放进25本,即是现在书架上有多少本书.
解答:解:150﹣44+25
=106+25
=131(本);
答:现在书架上有131本书.
点评:此题考查了整数加减法的运用及运用.
13.甲数是306,乙数是394,甲乙共是多少?
【答案】700
【解析】根据加法的意义列出算式306+394计算即可求解.
解答:306+394=700
14.一枝铅笔长18米。
()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毫米、分米的认识”知识,根据生活常识一只铅笔的长度大约18厘米,所以上述描述是错误的。
15.做眼保健操需要5()
A.小时 B.分钟 C.秒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时间单位和数据的大小,可知做眼睛保健操的时间用“分钟”做单位;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做眼保健操需要5分钟;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16.课间从9:40开始,10:00结束,课间操的时间是.
【答案】20分.
【解析】时间的推算,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解答:解:10时﹣9时40分=20分
答:课间操的时间是20分.
故答案为:20分.
点评:此题考查了时间的推算,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17.“走进科技馆大门,在展厅的正北面有电脑屋,南面有气象馆,在展厅的东北面有环保屋,西北面有天文馆,在展厅有东南面有生物馆,西南面有航模馆.”请你根据小亮的描述,把这些馆名的序号填在适当的位置上.
①环保屋②电脑屋③天文馆④航模馆⑤气象馆⑥生物馆
【答案】
【解析】(1)在展厅的东北面有环保屋,东北面即展厅的右(东)上(北)方,在此填入①;(2)在展厅的正北面有电脑屋,即展厅的正上(北)方,在此填②;
(3)西北面有天文馆,西北面即右(西)上(北)方,在此填③;
(4)西南面有航模馆,西南面即左(西)下(南)方,在此填④;
(5)南面有气象馆,即正下(南)方是气象馆,在此填⑤;
(6)在展厅有东南面有生物馆,东南面即右(东)下(南)方,在此填⑥.
解答:解:画图如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方位的辨别,注意展厅在正中,以它为观察点,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进行辨别方位.
18.说一说3路公共汽车的行车路线.
从实验小学向行到水利局,又向行到电影院,又向行到
少年宫,再向行到广场,最后到达汽车站.
【答案】北、西南、西、西北.
【解析】根据地图上的分向的辨别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描述3路公共汽车的行车路线,解答即可.
解答:解:从实验小学向北行到水利局,又向西南行到电影院,又向西行到少年宫,再向西北行
到广场,最后到达汽车站.
故答案为:北、西南、西、西北.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地图上的分向的辨别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描述简单的路
线图的能力.
19.明明排队去做操,从前数起明明排第9,从后数起明明排第4,这排小朋友一共有
人.
【答案】12.
【解析】由题意可知,明明是从前面数第9人,又是从后面数的第4人.而两者相加,明明正好
被多加了一次,应减掉1.所以这队人共有:9+4﹣1=12(人),由此解答.
解答:解:9+4﹣1
=13﹣1
=12(人)
答:这排小朋友一共有12人.
故答案为:12.
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要注意两种数法都把明明数进去了,这样明明被多算了一次,所以再减去1.
20.再涂()块,涂色部分就占.
A.1 B.2 C.3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了6块,涂色的部分占3块,如果再涂2块,涂色的就占3+2=5块,那么涂色的占总份数的.
解答:解:因为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了6块,如果涂色的部分是5块,涂色的占总份数的;
原来涂色的部分占3块,所以再涂5﹣3=2(块).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解决此题的关键要先观察清楚图形,然后再进行解答.
21.有两个相同的杯子,正好各装有半杯水,将它们倒在一起,就刚好是一杯
水..(判断对错)
【答案】√.
【解析】“有两个相同的杯子,正好各装有半杯水”,根据分数的意义,半杯水用分数表示为,“如果将它们倒在一起,就刚好是=1=1杯杯水;据此进行判断.
解答:解:因为是两个相同的杯子,所以半杯水用分数表示为,
所以将它们倒在一起,就刚好是:=1(杯);
故判定为:√.
点评:此题考查分数的意义,明确两个就是1.
22.小丽的家离学校1500米,他每天中午在学校吃饭,小丽每天上学、放学要走()千米.A.3 B.300 C.3000
【答案】A
【解析】每天中午在学校吃饭,所以小丽每天只需要走一个来回,用1500米加上1500米,然后把所得的结果根据1千米=1000米,化成千米为单位即可.
解答:解:1500+1500=3000(米);
3000米=3千米;
答:小丽每天上学、放学要走3千米.
故选:A.
点评:本题先找出每天需要走几个来回,计算出每天行走的路程,再根据进率换算单位即可.23.最小三位数和最大三位数的和是()
A.1 B.1099 C.899
【答案】B
【解析】最小三位数是100,最大三位数的是999,它们的和是100+999,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100+999=1099;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最小三位数是100,最大三位数的是999.
24.二(1)班教室里每组有5张桌子,4组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答案】4组一共有20张桌子.
【解析】由题意知,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用每组的桌子数乘以组数列式解答即可.
解答:解:5×4=20(张);
答:4组一共有20张桌子.
点评:完成本题的依据为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用乘法计算.
25.分和秒的关系是()
A.1分=60秒 B.60分=1时 C.360秒
【答案】A
【解析】根据钟表的认识,1小时=60分,1分钟=60秒,即时间单位时、分、秒相邻单位间的进
率是60.
解答:解:分钟与秒钟的关系是1分=60秒.
故选:A.
点评:此题是考查常用时间单位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属于基础知识,要记住.
26.学校舞蹈队有男同学18人,女同学22人.彩旗队的人数是舞蹈队的3倍,彩旗队有多少人?【答案】彩旗队有120人.
【解析】先依据加法的意义计算出舞蹈队的人数,即18+22=40人,再乘3即可求出彩旗队的人数.
解答:解:(18+22)×3
=40×3
=120(人)
答:彩旗队有120人.
点评:先计算出舞蹈队的人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7.图书角有35本书.其中是故事书,故事书有多少本?
【答案】故事书有14本.
【解析】把图书角里的书的总本数看作单位“1”,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即可.
解答:解:35×=14(本)
答:故事书有14本.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判断出单位“1”,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
28.在4000千克、2吨、6500克、1吨500克,最轻的是()
A.4000千克B.2吨C.6500克D.1吨500克
【答案】C
【解析】把克数、千克数、吨数都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排列即可
确定哪个最轻.
解答:解:2吨=2000千克,6500克=6.5千克,1吨500千克=1500千克,
因此,6.5千克<1500千克<2000千克<4000千克,
即6500克<1吨500千克<2吨<4000千克,
最轻的是6500克.
故选:C.
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整数或小数或分数的大
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化成什么单位要灵活掌握.
【答案】,9,300,190,700,180.
【解析】把240秒化成时数,用240除以进率3600;
把900平方厘米化成平方分米数,用900除以进率100;
把5分化成秒数,用5乘进率60;
把3时10分化成分钟数,用3乘进率60,然后再加上10;
把7平方分米化成平方厘米数,用7乘进率100;
把1平方米80平方分米化成平方分米数,用1乘进率100,然后再加上80;即可得解.
解答:解:
时=240秒
5分=300秒
故答案为:,9,300,190,700,180.
点评:此题考查名数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30.五年级师生983人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每辆客车限乘45人,22辆客车够吗?
【答案】22辆客车够.
【解析】每辆客车限乘45人,22辆客车能坐22个45人,即45×22,然后再与983进行比较解答.
解答:解:45×22=990(人);
990>983.
答:22辆客车够.
点评:本题关键求出22辆客车能坐多少人,然后再与总人数进行比较解答.
31.妈妈买来一块布,做窗帘用去,做桌布用去,一共用去这块布的几分之几?
【答案】一共用去了这块布的.
【解析】将这整块布当作单位“1”,根据分数加法的意义,将做窗帘与做桌布用去的占单位“1”的分率相加,即得一共用去这块布的几分之几.
解答:解:+=
答:一共用去了这块布的.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完成简单的分数加法应用题的能力.
32.小华每天写2页大字,每页12个字,写了一周,一共写了个大字.
【答案】168.
【解析】每页12个字,2页共有2个12,即12×2=24个字,也就是每天写24个字;一周7天一共写了7个24,即24×7.
解答:解:12×2×7
=24×7
=168(个).
答:一共写了168个大字.
故答案为:168.
点评: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进行解答.
33.一棵大树高14()
A.米B.分米C.厘米D.毫米
【答案】A
【解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棵大树的高度用米作单位,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一棵大树高14米.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根据生活经验和数据的大小,灵活选择.
34.一支铅笔原来长9厘米6毫米,用去了6厘米,现在这铅笔有多长?
【答案】现在这铅笔有3厘米6毫米.
【解析】用这支铅笔原来的长度减去用了的长度就是现在的长度.
解答:解:9厘米6毫米﹣6厘米=3厘米6毫米.
答:现在这铅笔有3厘米6毫米.
点评:此题是考查长度的名数加减计算,单位相同可以直接计算,单位不同时化成相同单位再计算.
35.一个加数增加386,另一个加数也增加386,和增加.
【答案】772
【解析】解:386+386=772
答:和增加772.
故答案为:772.
36.数学课本的宽约是140()
A.毫米 B.厘米 C.分米
【答案】A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数学课本的宽约是140毫米;
故选:A.
37.在一道减法算式里,被减数是减数的6倍,已知差是15,则减数是3.(判断对错)【答案】√
【解析】根据题意,可假设减数是3,因为被减数是减数的6倍,所以被减数应是3×6=18,然后再用被减数18减去减数3等于15,因此题干陈述正确.
解:假设减数是3,
被减数:3×6=18
差是:18﹣3=15
故判:√.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被减数与减数的关系确定被减数,然后再利用被减数﹣减数=差进行对照判断即可.
38.一个数比465多24,这个数是441..(判断对错)
【答案】×
【解析】一个数比465多24,说明这个数较多,所以用465加上24即可得出这个数,从而进行判断.
解:465+24=489
这个数是489,不是441.
故答案为:×.
【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分清楚哪个数多,哪个数少,求较多的数用加法.
39.小民身高110厘米,小红身高140厘米,小民比小红矮厘米.
【答案】30.
【解析】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小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用140减110即可.
解:140﹣110=30(厘米)
答:小民比小红矮30厘米.
故答案为:3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小几的数是多少计算方法的掌握.
40.在横线里填上“>”“<”或”=”.
56+35 76 803 800+30 280+50 390
3000﹣50 2500 350﹣20 230 1000﹣480 500
【答案】>,<,<,>,>,>.
【解析】求出算式一侧的结果,再根据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行比较即可.
(1)56+35=91,91>76,所以56+35>76;
(2)800+30=830,803<830,所以803<800+30;
(3)280+50=330,330<390,所以280+50<390;
(4)3000﹣50=2950,因2950>2500,所以3000﹣500>2500;
(5)350﹣20=330,330>230,所以350﹣20<230;
(6)1000﹣480=520,520>500,所以1000﹣480>500.
解:
56+35>76 803<800+30 280+50<390
3000﹣50>2500 350﹣20>230 1000﹣480>500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的重点是求出一侧的结果,再根据整数大小的方法进行比较.
41.三年级304人,四年级263人,阶梯教室里有550个座位,三四年级的同学一起去阶梯教室开会坐得下.(括号里填“能”或“不能”)
【答案】不能.
【解析】用三年级的人数加四年级的人数,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再同座位数进行比较,可确定能不能坐下.据此解答.
解:304+263=567(人)
567>550,所以一起去开会不能坐得下.
故答案为:不能.
【点评】本题的重点是求出一共的人数,再同坐位数进行比较.
42.一架玩具飞机29元,一把伞16元,一辆玩具车30元.
(1)买1把伞和1辆玩具车需要付多少钱?
(2)买1把伞和1辆玩具飞机需要付多少钱?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请列式解答.
【答案】(1)46(2)45(3)14
【解析】解:
(1)16+30=46(元)
答:买1把伞和1辆玩具车需要付46元钱.
(2)16+29=45(元)
答:买1把伞和1辆玩具飞机需要付45钱.
(3)30﹣16=14(元)
答:一辆玩具车比一把伞贵14元.
43.商场卖出洗衣机5台,每台价钱是890元,一共卖了多少钱?
【答案】4450
【解析】解:890×5=4450(元)
答:一共卖了4450元钱.
44.两个多位数被两个纸板档住了,只露出了最高位上的数字(如图),两数比较()
A.甲数大 B.乙数大 C.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此题只说了两个多位数,没说是几位数,也没说位数是否相同,只凭最高位上一个数字不能确定哪个大,哪个小.
解:不知甲、乙两数是几位数,也不知道位数是否相同,或哪个位数多,所以无法确定甲大还是乙大;
【点评】此题是考查整数的大小比较,比较两个数的大小,首先要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要看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同数位上数大的数大.此题位数不能确定,单凭最高数位上的一个数字无无法确定哪个大.
45.找规律填数:3、7、15、31、、.
【答案】63,127.
【解析】根据给出的数列得出,每个数是前面的数乘2再加上1所得,据此解答.
解:31×2+1=63
63×2+1=127.
故答案为:63,127.
【点评】数列中的规律:关键是根据已知的式子或数得出前后算式或前后数之间的变化关系和规律,然后再利用这个变化规律再回到问题中去解决问题.
46.用竖式计算(带*要验算)
260×3
406×9
*492÷6=
*612÷3=
【答案】780;3654;82;204
【解析】根据整数乘除法的竖式的计算方法解答,注意验算方法的选择.
解:(1)260×3=780
(2)406×9=3654
(3)*492÷6=82
验算:
(4)*612÷3=204
验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整数乘除法的笔算,根据各自的计算方法解答,注意验算方法的选择.
47.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这张纸的,5份是这张纸的.
【答案】,.
【解析】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7份,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即将这张纸的面积当作单位“1”平均分成7份,则每份是这张纸的1÷7=,5份是这张纸×5=,据此解答.
解:1÷7=;
=;
故答案为:,.
【点评】完成本题的依据为分数的意义,即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
48.圈一圈.
【答案】
【解析】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为分数.据此根据
题目中的分数及各个图形进行圈一圈即可.
解:(1)把16个五角星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3份就是16的,即12个五
角星,所以其中的12个五角星就是单位“1”的;
(2)把25个三角形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2份就是25的,即是10个三角形,所以其中的10个三角形就是单位“1”的.
如图:
【点评】此题考查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是解题关键,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和许多物体组
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看做单位“1”.
49.用0、1、2组成最大的三位数是,组成的最小三位数是,它们的差是.
【答案】210,102,108.
【解析】要想组成的数最大,要把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从高位到低位排下来;要想组成的数最小,要把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从高位到低位排下来,但是最高位不能是零.写出这两个数相减
即可求出它们的差.
解:用0、1、2组成最大的三位数是210,组成的最小三位数是102,他们的差是108;
故答案为:210,102,108.
【点评】本题是根据指定数组数,根据指定数字组数时,把指定数字从大到小排列组成的数最大,反而最小,但最高位不是0.
50. 4个好朋友见面,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握次手.
【答案】6.
【解析】每个人都要和另外的3个人握一次手,4个人共握4×3=12次,由于每两人握手,应算
作一次手,去掉重复的情况,实际只握了12÷2=6次,据此解答.
解:(4﹣1)×4÷2,
=12÷2,
=6(次);
答:一共握6次手.
故答案为:6.
【点评】本题是典型的握手问题,如果人数比较少,可以用枚举法解答;如果人数比较多,可以
用公式:n(n﹣1)÷2解答.
51.小数一定比整数小.(判断对错)
【答案】×
【解析】小数分为两部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整数部分可以是任何整数,可以举例证明.
解:2.05是小数,2是整数,
2.05>2,
所以小数都比整数小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小数和整数的大小关系,注意小数不一定都比整数小.
52.要使5□26<5714,□里面最大填.
【答案】6.
【解析】根据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如果两个数的位数不同,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如果位数
相同,先比较最高位,最高位上大的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再比较下一位,依此类推;本题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只看百位就可以了,由此比较百位得出答案.
解:要使5□26<5714成立,
不等式左边的百位上的数,可以是0、1、2、3、4、5、6七个数,最大填6;
故答案为:6.
【点评】做此类比较数的大小的题时,要看它们的位数,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数就大,
如果位数相同,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53.在横线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西瓜重4
一枚1分硬币重4
小明身高115
小勇跑50米约要10 .
【答案】千克,克,厘米,秒.
【解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个西
瓜的重量,应用质量单位,结合数据可知:应用“千克”做单位;计量一枚1分硬币重量,应用质
量单位,结合数据可知:应用“克”作单位;计量小明身高,应用长度单位,结合数据可知:应用“厘米”做单位;计量小勇跑50米需要的时间,应用时间单位,结合数据可知:应用“秒”做单位;
据此解答.
解:一个西瓜重4千克,一枚1分硬币重4克,
小明身高115厘米,小勇跑50米约要10秒;
故答案为:千克,克,厘米,秒.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54.爷爷家有一块菜地,长30米、宽25米,现在要在它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答案】110米.
【解析】菜地是一个长方形,它的长是30米,宽是25米,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进
行求解即可.
解:(30+25)×2
=55×2
=110(米)
答:篱笆长110米.
【点评】本题考查了长方形周长公式的灵活运用.
55.如果A×B=0,那么A和B中至少有一个是0..
【答案】√
【解析】根据0的特殊性质:0乘任何数都得0;进行判断即可.
解:因为0乘任何数都得0;
所以如果A×B=0,那么A和B中至少有一个是0,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0的特殊性质,应熟练掌握.
56.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或“<”.
1056 999
6906 7501
3196 3159.
【答案】>;<;>.
【解析】根据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位数相同的,从最高位开始比较,
最高位上大的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再比较次高位,依此类推.
解:1056>999;
69<7501;
3196>3159;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及应用.
57.时针从3走到5,经过了120分钟..(判断对错)
【答案】√
【解析】时针每走一个数字是1小时(60分钟),时针从3走到5,走了2个数字,经过了
60×2=120分钟,据此判断.
解:60×(5﹣3)
=60×2
=120(分钟)
所以,时针从3走到5,经过了120分钟.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是都要钟表的认识,秒针走一个数字是5秒,分针走一个数字是5分钟,时针走一
个数字是1小时.
58.一个图形的四条边相等,这个图形一定是正方形..(判断对错)
【答案】×
【解析】正方形的特征是: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据此进行判断即可.
解:正方形是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所以一个图形的四条边相等,这个图形不一定就是正方形,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59.直接写出得数.
36+42= 46﹣15= 44+27= 1000﹣600= 65+26=
74﹣36= 60+34= 80﹣24= 700+200= 940﹣600=
【答案】36+42=78 46﹣15=31 44+27=71 1000﹣600=400 65+26=91
74﹣36=38 60+34=94 80﹣24=56 700+200=900 940﹣600=340
【解析】根据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口算即可.
解:36+42=78 46﹣15=31 44+27=71 1000﹣600=400 65+26=91
74﹣36=38 60+34=94 80﹣24=56 700+200=900 940﹣600=340
【点评】此题考查了整数加减运算的计算法则.
60.一袋大米重50千克,袋大米重1吨,一头奶牛重500千克,头奶牛重1吨.
【答案】20,2
【解析】1吨=1000千克,求几袋大米重1吨,就是求1000千克里面有多少个50千克,用
1000千克除以50千克;同理,求几头奶牛重1吨,用1000千克除以500千克.
解:1吨=1000千克
1000÷50=20(袋)
1000÷500=2(头)
即一袋大米重50千克,20袋大米重1吨,一头奶牛重500千克,2头奶牛重1吨.
故答案为:20,2.
【点评】吨、千克、克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求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用这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61.王老师每分钟大约走100米,从家步行20分钟到学校,王老师家距学校大约米.
【答案】2000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王老师的速度是每分钟走100米,走的时间是20分钟,每分钟走的路
程乘上走的时间,即可求出王老师从家到学校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