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ABO溶血病85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ABO溶血病82例临床诊治分析

新生儿ABO溶血病82例临床诊治分析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病中的治疗意义。
方法在常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基础上根据是否应用丙种球蛋白及应用丙种球蛋白的时机将选取对象分为三组,A组未应用丙种球蛋白,B组出生24h后应用丙种球蛋白,C组为出生后24h内应用丙种球蛋白。
监测治疗48h前后三组患儿血胆红素和血红蛋白值,并记录每组黄疸消退时间。
结果A组和其他两组相比,血清胆红素和血红蛋白水平的差值以及黄疸消退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和C组相比,血清胆红素差值、血红蛋白差值和黄疸消退时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大剂量丙球治疗新生儿溶血病能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消除黄疸,纠正贫血;且越早给予(生后24h内),疗效越好。
标签:新生儿ABO溶血病;丙种球蛋白新生儿ABO溶血病是由于孕母所产生的抗A或抗B免疫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引起胎儿红细胞大量溶解、破坏,从而出现一系列溶血性贫血、黄疸以及水肿等其它多种临床表现的疾病,是我国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1]。
其临床表现尤以黄疸多见,特点表现为出现早,加重快,治疗不及时可并发胆红素脑病,重者导致死亡[2]。
本文通过对82例新生儿ABO溶血病不同时间应用丙种球蛋白的疗效观察,探讨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ABO 溶血病中的治疗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2月收住的82例新生儿ABO 溶血病的患儿,均为足月新生儿,其诊断符合第4版实用新生儿科学新生儿ABO 溶血病诊断标准[3],其中男46例,女36例,其母血型均为O型。
婴儿A型49例,B型33例,并排除TORCH感染、乙肝、败血症、足月小样儿、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引起黄疸的其他原因。
1.2方法根据是否应用丙种球蛋白及应用丙种球蛋白的时机选择将实验对象分为三组,A组患儿未应用丙种球蛋白,B组为出生24h后应用丙种球蛋白,C组为出生后24h内应用丙种球蛋白。
新生儿ABO溶血病76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ABO溶血病76例临床分析作者:俞君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09年第10期[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生规律、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预后状况。
方法:回顾对76例确诊为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患儿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黄痘出现时间平均为(1.15±1.06)d,其母亲均为O 型血,患儿血型以A型者居多,B型次之;7例并发胆红素脑病。
结论:必须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新生儿ABO溶血病,尤其是伴有高危因素者应采取综合措施早期干预,避免并发胆红素脑病。
[关键词]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5(b)-037-02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而遗留后遗症。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造成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
现对76例ABO溶血病进行临床总结,分析其病情发生发展的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认识,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以减少后遗症的出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新生儿ABO溶血病共76例,男39例(占51,32%),女37(占48.6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重为2340~4260g,平均(3262.16±455.46)g;Apgar评分5~10分,平均(8.79±1.65)分;分娩方式:剖宫产28例,产钳助产3例,臀位助产2例,顺产43例。
黄痘出现时间为2 h-5 d,平均(1.15±1.06)d;全部患儿均有肉眼黄疸,伴有惊厥2例,发热6例,呕吐11例,纳差8例,大便稀薄23例;前胎有新生儿ABO溶血病史者7例。
1.2方法所有患儿均检测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型和红细胞、血色素以及Coomb's试验,对符合新生儿ABO溶血病诊断标准Ⅲ的患儿进行分析。
新生儿ABO溶血病115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ABO溶血病115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临床表现。
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对我院收治的115例新生儿ABO 溶血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多数病例在第1胎发病(44.3%);黄疸出现时间:12h内18例(15.7%);13~24h34例(29.5%);25~48h41例(35.6%);49~72h22例(19.1%)。
黄疸程度:总胆红素342μmol/L以上18例(15.6%),最高411.4μmol/L3例。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89例,抗体释放试验及游离抗体试验均为阳性。
结论新生儿ABO溶血病第1胎可以发病,且A型发病率略高于B型。
临床以黄疸为主要表现,可引起神经损害,临床应予以足够重视;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有效降胆红素的损害,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关键词】ABO溶血病黄疸婴儿新生儿溶血病(HDN)是因母婴血型不相容,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循环,母亲产生相应IgG类抗体并通过胎盘引起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而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严重者可通过血脑屏障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故必须对新生儿期进行重点监护,及早期诊断与治疗。
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经母子血型免疫学检查后确诊为新生儿ABO溶血病115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15例患儿均来自我院新生儿科,男48例,女67例,入院时日龄10h~7d。
其中,足月儿98例,早产儿11例,过期产儿6例。
体重<2500g9例,2500~4000g102例,>4000g4例。
第1胎51(44.3%)例,第2胎37(32.2%)例,第3胎以上27(23.5%)例。
115例中母亲均为O型,患儿A型64例(54.7%),B型36例(44.3%)。
1.2 临床表现22例(19.1%)生后24h内出现轻度贫血,血红蛋白为142g/L,其余93例(80.9%)均在150g/L以上,未发现肝脾肿大及水肿。
120例新生儿溶血病临床治疗分析

120例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治疗,采取综合性方法治疗。
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溶血病治疗的120例新生儿,经相关的诊断已确诊其为溶血病患者。
使用综合治疗,对120例患儿进行中度和中度的高胆红素血症的比较。
结果在120例新生儿中,55例为中度的高胆红素血症,而患有重度的高胆红素血症为65例,两组患儿在经过治疗后总的胆红素已逐渐降低,在新生儿入院后的70-80h内有明显的下降。
结论发现新生儿患有溶血病后应及时的使用ivig进行治疗,继而在此基础上采取综合性治疗方案,治疗效果良好,无并发症的产生。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ivig治疗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2-0022-02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进入我院接受溶血病治疗的120例新生儿,在我院妇产科出生的为110例,由外院转入的为10例。
其中,男65例,女55例,属于足月产的患儿为115例,属于早产儿为3例,属于过期产患儿为2例。
而120例新生儿中,顺产为70例。
剖腹产为50例。
发现患儿日龄和黄疸均小于24小时的为3例,24小时至48小时的为39例,大于48小时同时也小于和等于72小时的为39例,大于72小时的为39例。
经相关的诊断说明,120例新生儿均已确诊患有溶血病,除了原有的病症外,新生儿的一般情况良好。
1.2 实验室检查患儿经确诊为溶血病后,应及时进行血清、血型、c反应蛋白和肝功能全套等的检查,运用血型血清学进行母婴血型的检测,属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阳性结果为35例,属于有利抗体检测呈阳性为40例,而属于抗体释放的试验结果呈阳性反应为45例。
1.3 病情评价在120例新生儿中,55例为中度的高胆红素血症。
对出生3天内的足月患儿进行血清胆红素的监测,结果表明出生24小时内患儿的血清胆红素>102μmol/l,在24小时至48小时之间的血清胆红素>155μmol/l,49小时至72小时则>205μmol/l。
新生儿ABO溶血病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新生儿溶血病 (D H N) 以 A O 管 法 。 B HD 发 病 率 最 高 , hHD 次 之 . N R N 而 1 2 直 接抗 人球 蛋 白( A ) 验 3. D T试
诊 为 新 生 儿 A O溶 血 病 的 患 儿 血 清 中 , 3 ℃恒 温 孵 育 箱 孵 育 1m n 然 22 7 B 置 7 5 i, . 2例 确 诊 为 新 生 儿 A O溶 血 病 B 学检 测 结 果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 以探 讨 后 置 卡 式 离 心 机 离 心 1mi。 0 n
7 2例新 生儿 A O溶血 病 。 B
儿 , 直接 抗人球蛋 白( A ) 做 D T 试验 、 离抗 体试验 和抗体 释放试验 。 结果 游
三项试验均 为阳性 l 占 2 . 游 离抗体试验及 抗体释放试验 二项 阳性 4 8例 5 %。 0 2例 占 5 3%。 8 其中 D T试 A
维普资讯
现代 实 用 医学
2o 0 7年 9月 第 1 9卷 第 9期
新生儿 A O溶血病血 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B
倪 建萍
【 摘要 】 目的 分析新生 儿 A O溶 血病 患儿 血清 学检测 结果 。 方 法 B 7 例新 生儿 A O溶血 病患 2 B
吸 取 51 0 ̄ 1分 别 加 入 达 亚 美 LS/ 5 .% 。 A IS 83 D T与 抗 体 释 放 试 验 二 项 阳
11 标 本 来 源 我 院 2 0 . 04年 1 C o s卡 。 再 分 别 加 入 患 儿 的 血 清 性 3例 占 42 . A 0月 omb .% D T与 游 离 抗 体 试 验
新生儿ABO溶血病76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ABO溶血病76例临床分析新生儿ABO溶血病为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是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之一,严重者可导致贫血、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增加儿童致残率。
现对我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76例新生儿ABO溶血病分析如下。
1 临床分析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2例,女34例;早产儿5例,足月儿70例,过期产1例;第一胎32例,第二胎及以上44例;入院日龄≤24小时6例,~48小时28例,~72小时30例;≥72小时12例;出生体质量<2500g 8例,2500~4000g 61例,>4000g 7例;母孕史中,人工流产25例,自然流产8例,死胎1例;羊水Ⅱ~Ⅲ浑浊16例,脐带绕颈16例,脐带扭曲过长1例,单脐动脉1例,羊水少7例。
1.2 临床表现1.2.1 黄疸黄疸出现时间<24小时16例,~48小时45例,~72小时15例。
黄疸出现时间最早为生后2小时,最迟为70小时。
黄疸高峰日龄为生后3~4。
血清总胆红素峰值≤220.6μmol/L 12例,~342.0μmol/L 43例,>342.0μmol/L 21例,有1例高达528μmol/L。
1.2.2 贫血出生1周内血红蛋白121~145g/L 47例,120~101g/L 23例,100~86g/L 6例。
1.2.3 其他纳差10例,神萎6例,面色苍白18例,头后仰1例,肌张力低3例,肝肋下>2.5cm5例。
1.3 母子血清学检查母子血型组合为O-A 45例(59.21%),O-B 31例(40.79%);直接Coombs试验阳性28例,抗体释放试验阳性63例,游离抗体阳性59例。
1.4 治疗方法以光疗为主的退黄措施。
入院后符合ABO溶血病的诊断,出生24小时胆红素值≥105μmol/L,48小时胆红素值≥156μmol/L,72小时胆红素值≥220μmol/L给予蓝光照射,并辅以肝酶诱导剂、茵栀黄颗粒、碱化血液等,合并感染者加用抗生素治疗,48例黄疸程度重者加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其中1例胆红素脑病者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
105例新生儿ABO溶血病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
检 验与 临床 ・
1 例新生 B 血病 学检 果分 0 5 儿A O溶 血清 测结 析
林 蔚 戴伟 良 肖 平
(. 东 省佛 山市 第 一人 民医 院 临床 医 学研 究 所 ;. 东省 佛 山市第 一 人 民医 院检 验 科 , 东佛 山 5 80 ) 1 广 2广 广 2 0 0
4 .% ( 9 1 5) a d 52 ( 71 5) sp rtl. Con ls o Di c co s et n rd lo c l ni d rl;e et 67 4 /0 n 3 .% 3 /0 e aaey cu i n e r t o mb ts a d e bo d eJ t v ee S ts a b o I wee r
ABO HDN.Re u t 4 o to 1 5 ae w r vr e a AB s ls 5 u f 0 c ss ee ei d s i f O HDN n hc b u 5 % ( 35 i w ih a o t 9 2 /4) wi bo d tp A n 7 t lo —y e a d 4 % h ( 15 3 /4) wi bod tp B. T e eu t 10 —y e h h s rm IG ni o y g a t d A ( b B) te wa hg e ta 1 6 i Ioh r f ir t s ih r h n :4 n n tes AB HDN na t.T e o O ifns h
p s v rt o i c c mb ts a 1 % ( 01 5) te eu oi e ae f dr t o i t e s et s 9 2 /0 , h sFm f e nio y et n rd lo c l nio y ees ts a w r a t d ts e b a d e b0 I el t d rlae et s | a b W
86例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分析研究

86例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分析研究【摘要】目的探讨采取血清学对a型、b型、o型等血型系统母婴不合引起新生儿并发溶血病的患者进行病情诊治,给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治疗奠定一定的基础。
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011年收治的86例新生儿溶血症患儿血清胆红素进行监测,并且对新生溶血病患儿综合采用茵栀黄注射液、蓝光治疗辅助激素治疗、人血白蛋白、换血疗法以及人血丙种球蛋白进行全面治疗。
结果本组选择的86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经过检测并且采取综合的方法在临床上进行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均没有出现并发症的情况。
有30例患者采用换血疗法进行治疗,总换血率34.9%,在换血后的患儿的胆红素出现明显下降的情况,同时与蓝光治疗与药物互相结合,7d-14d后康复出院。
结论及早发现病情并且对患儿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防止出现高胆红素脑病等疾病,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新生儿溶血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人血白蛋白;人血丙种球蛋白;临床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68-01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属于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是因为母亲的血型与胎儿的血型出现互不相符的情况而导致的,母体在循环过程中进入胎儿的红细胞,造成母体出现与胎儿的红细胞互相对应的激活补体[1]。
该激活补体会利用胎盘对胎儿红细胞产生一定的影响,使胎儿红细胞在很大范围内出现溶血的情况,导致胎儿并发肝脾肿大、水肿、贫血以及新生儿黄疸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新生儿死亡或者死胎等后果。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011年收治的86例新生儿溶血症患者血清胆红素进行监测,并且对新生溶血病患儿进行综合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2011年收治的86例新生儿溶血症患者的血液标本,其中男性患儿32例,女性患儿54例,足月儿42例,早产儿44例。
新生儿ABO溶血病52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ABO溶血病52例临床分析ABO血型不合的溶血病是新生儿早期最常见的溶血性疾病[1],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母体的IgG抗-A或抗-B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破坏胎儿红细胞所引起,可引起新生儿贫血、水肿及高胆红素血症,严重的可通过血脑屏障引起胆红素脑病,甚至死亡。
所以对母婴血型不合的新生儿应重点监护,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现对我院自2008.3-2011.3收治的经母子血型血清学检查并确诊的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5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一般资料52例患儿均来自我院新生儿科。
男28例(53.8%),女24例(46.2%);均足月生产;入院时日龄在9h-10d;第一胎(胎次包含母亲流产次数在内)22例(42.3%),第二胎16例(30.8%),第三胎及以上14例(26.9%);A型血患儿30例(57.7),B型血22例(42.3%);所有母亲均O型,母子均Rh(D)阳性。
2.临床表现52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巩膜、面部及躯干部皮肤黄染,黄疸出现时间12h内5例(9.6%),13-24h15例(28.8%),25-48h20例(38.5%),49-72h12例(23.1%);贫血程度不一,血红蛋白<145g/l21例(40.4%),其余31例均在145g/l以上。
无一例肝脾肿大及水肿。
血清胆红素12.9mg/dl以上18例(34.6%),其余均在足月新生儿正常生理性黄疸范围内。
黄疸消退时间在3天-5天。
3.诊断标准符合第三版《实用新生儿学》[2]即可确诊:①母婴血型不合②作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释放试验及游离抗体试验,其中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及(或)抗体释放试验阳性即可确诊。
4.实验室血清学检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12例(23.1%),游离抗体试验及抗体释放试验均阳性达100%.胆红素均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
5.治疗与效果52例疑ABO溶血病病例经确诊后根据患儿情况,行以下选择性治疗:①加强护理,适时更换体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②加强母乳喂养,给予茵栀黄口服;③对有感染的抗感染处理;④静脉补液(如碳酸氢钠),促进胆红素代谢;⑤蓝光照射,注意补液;⑥及时三大常规及肝功检查;⑦必要的给予静脉用丙种球蛋白(1g/kg1-2次);⑧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5mg/kg.d分2-3次口服)等。
99例新生儿ABO溶血病血清学实验结果分析

第34卷第4期吉林医药学院学报V01.34N o.4—244—2013年08月J ournal of J i li n M edi calC ol l e ge A ug.2013究进展[J].新疆中医药,2010,28(3):69-72.[11]赵立春,何颖,岳桂华.八角莲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1(3):37-39(收稿日期:2013-04-19)文章编号:1673—2995(2013)04-0244-0499例新生儿A B O溶血病血清学实验结果分析康凯,卢兴兵,练正秋(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输血科,四川成都610000)论著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A B O溶血病(A B O.H D N)的高胆红素血症及血清学检测结果,系统性回顾评价血清学检测诊断方法,探讨A B O—H D N的血清学检查结果与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
方法对某院99例确诊为A B O-H D N进行相关血清学实验室检测及同时段的血清胆红素检测。
结果99例A B O.H D N中热抗体放散实验阳性率达到97.98%,游离抗体实验阳性率为76.74%,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率为35.35%;出生后30m i n内就检标本中高胆红素血症0例,发病率为o%,随着就检时间的延长,A B O.H D N发病率越高,高胆红素血症的阳性率也越大,并且A组的A B O—H D N阳性率(高胆红素血症阳性率)与B.I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应该在出现病理性黄疸之前进行新生儿溶血病3项血清学检查,热抗体释放试验是诊断新生儿溶血病最敏感的指标,并且在出生后30m i n内进行血清学检查的临床意义最大。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A B O血型不合;血清学诊断;胆红素血症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AT he anal ys i s of99ca s e s of neonat al A B O hem ol yt i c di s e as e s er ol ogi cal t e st K A N G kai,L U X i ng—bi ng,L I A N Zhe ng-qi u(D epar t m ent of B l ood T r ansf us i on,C hengdu t hi r d Peopl e’S H os pi t al,C hengdu,Si c huan,Pr ovi nce,610000,C hi na)A bst r act:O bj ect i ve T o i nv es t i gat e t he r el at i o ns hi p of AB O H D N s er ol ogi c t e st r esul t s t o hi gh bl ood bi l i rubi n,t hr ough t he anal ys i s of hi gh bl ood bi l i r ubi n of A B O he m ol yt i c di sease of new bor n(A B OH D N)and s er o l ogi cal t es t r e.s uhs,as w el l as a s ys t em i c r evi ew eval uat i on s er o l ogi cal det ect i o n di agnosi s m et hod.M et hods T he r el at ed se rol ogi.cal t es t s and s er um bi l i r ubi n f r om99cas es di agnos ed w i t h A B O H D N w e r e det ec t ed at t he s am e t i m e.R e sul t s R e.s ul t s s how ed t hat99cas es of A B O he m ol yt i c di seas e of new born hot ant i bodi es i n chi l d r en w i t h r adi at i on exper i m ent s posi t i ve r a t e r ea ched up t o97.98%,f r ee ant i body t es t posi t i ve r a t e w as76.74%;by cont r as t t he di r ect ant i gl obul i nt es t posi t i ve a cc ount ed f or onl y35.35%;S pe ci m e ns of30m i nut e s af t er bi r t h t o check hi gh bi l i r ubi n l evel s,0ca se s,t he i nci de nce w as0%.W i t h t he pr ol ongi ng of t he t e st t i m e.t he hi gher i nci de nce of new born chi l d r en A B O he m ol yt i c di s eas e,t he hi gher bl ood bi l i r ubi n posi t i ve r at e.M or eover,t he hi gh bi l i r ubi n pos i t i ve r a t e of A B O H D N gr oup A C O B-par ed w i t h gr oup B—1w er e s i gni f i cant di f f er ences st at i s t i cal l y(P<0.05).C oncl us i on Thr ee s er ol ogi c t e st f or ne o.nat al he m ol ys i s di seas e shoul d be car r i e d out bef or e pat hol ogi c i aundi ce w as obse r ve d i n t he cl i ni cal.H ot ant i bodyr e.1eas e t es t w as t he m ost s en s i t i ve i ndi cat or s for di agnosi s of he m ol yt i c di sease of new bor n,and s er o l ogi cal exam i na t i on w i t hi n hal f an hour af t er bi r t h is t he m ost s i gni fi cant l y i n t he cl i ni cal.K ey w or ds:N ew bor n s he m ol yt i c di se a se;A B O bl ood t ype di sag r eem ent;Ser ol ogi cal di agnosi s;B i l i r nbi n l evel s新生儿溶血病(he m ol yt i c di s ease of new bor n,H D N)是因母体内存在与其胎儿红细胞不合的I gG血作者简介:康凯(1978一),男(汉族),主管技师,本科型抗体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
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回顾性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方法将82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依据生后是否早期行溶血试验检查分为两组:生后即刻行溶血试验检查者为早期诊治组45例;未早期行溶血试验检查者为对照组37例。
回顾性比较分析两组患儿间入院日龄、胆红素峰值、住院时间、光疗时间、血红蛋白值等之间差异。
结果早期观察组入院日龄(31.2±16.8)h,对照组(81.6±30.5)h(t=2.1,P0.05)。
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诊治组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均在生后48 h内,而对照组均在生后48 h后。
早期诊治组胆红素峰值(229.1±73.5)μmol/L,所需光疗时间(67.2±14.4)h,生后1周时血红蛋白值早期诊治组(140±11)g/L,对照组分别为(316.5±71.8)μmol/L,(89.8±21.6)h,(126±24)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对高危儿生后即刻行溶血试验检查能早期确诊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出生48 h内)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关键词】溶血病; ABO血型系统; 高胆红素血症; 丙种球蛋白; 婴儿,新生新生儿ABO溶血病是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病因之一,其病情进展快,程度重,严重病例可致脑干听觉传导通路损害和胆红素脑病,危及患儿生命,影响其生存质量[1]。
因此如何早期对其进行诊断和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00806/200906本院对产科“O”型血产妇所生婴儿进行密切监测,及时做血型及血清学检测,对确诊为新生儿ABO溶血病者收住新生儿科进行早期治疗,同时与经门诊收入未早期确诊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黄疸新生儿ABO、Rh溶血病结果分析

育英 儿童医 院诊 治 的新 生 儿黄 疸 患儿 1 例 , 行 了 A O 1 0 进 B、 R .D hH N的血清 学检查 。现将结果报 告如下 。
1 临床资料
11 对 象 .
出生 1 7d的 1 例新 生 儿 黄疸 患儿 , 中男 — 1 0 其
采 用试管 法鉴 定 血型 , A和抗 B标 准 抗 相应的抗体 , 虽未 曾输 血 或 妊娠 , 血清 中可 能 已有 I 但 g G抗
维普资讯
第3 2卷
张力 学 , :一3 吡啶基 )6芳基 .H 124三唑并 [ ,-] 13 4 噻二 嗪的合成与波谱表
第 5期
三个碳原 子 的化 学位移是 2 (5 .3 18 3 、4 . a 16 1 、4 . 16 9
7例 , 3例。 9 女 1 12 试 剂与方法 .
血清 由安徽 医科 大学提 供 , 反定 型标 准 血球 自制 而 成 , 抗人
球蛋 白血 清 由 上 海 血 液 中心 提 供 ; 接 抗 人 球 蛋 白试 验 直 ( A ) 游离 抗体 试 验 、 D T、 抗体 释 放试 验 按常 规 方 法进 行 。R h () D 定型抗 D按 德国 Bo s公司产 品说 明书操作 。 ie tt 13 H N诊 断 . D 14 结果 . 母 婴 A O、 h 型不 合 ; A B R血 D T和抗 体 释放 试验 一项 阳性 ; 高胆红 素血症 。 10例新 生儿黄疸患儿母 婴血型 : 一 3例 , 一 1 0A 5 0B 5 2例 , ce-C E Gd eC D e2例 , C e- c E C D eC D E 2例 ,ce-c e cdeC D e 1 例 。D T和抗 体释放试验 结果见表 1 A 。
新生儿ABO溶血病76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ABO溶血病76例临床分析目的:了解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生规律、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预后状况。
方法:回顾对76例确诊为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患儿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黄痘出现时间平均为(1.15±1.06)d,其母亲均为O型血,患儿血型以A型者居多,B型次之;7例并发胆红素脑病。
结论:必须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新生儿ABO溶血病,尤其是伴有高危因素者应采取综合措施早期干预,避免并发胆红素脑病。
标签: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而遗留后遗症。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造成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
现对76例ABO溶血病进行临床总结,分析其病情发生发展的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认识,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以减少后遗症的出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新生儿ABO溶血病共76例,男39例(占51,32%),女37(占48.6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重为2340~4260g,平均(3262.16±455.46)g;Apgar评分5~10分,平均(8.79±1.65)分;分娩方式:剖宫产28例,产钳助产3例,臀位助产2例,顺产43例。
黄痘出现时间为2 h-5 d,平均(1.15±1.06)d;全部患儿均有肉眼黄疸,伴有惊厥2例,发热6例,呕吐11例,纳差8例,大便稀薄23例;前胎有新生儿ABO溶血病史者7例。
1.2方法所有患儿均检测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型和红细胞、血色素以及Coomb’s试验,对符合新生儿ABO溶血病诊断标准Ⅲ的患儿进行分析。
2结果2.1母婴血型新生儿ABO溶血病76例,其母亲血型均为O型,患儿A型者45例(占59.21%)、B型者31例(占40.79%),未见其他母婴血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161例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分析尉进茜

161例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分析尉进茜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6月顺义妇幼保健院ABO溶血病患儿临床资料,纳入血清学检查结果、黄疸出现时间、胆红素水平、光疗时间、药物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
结果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率100%,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35.0%,游离抗体试验阳性率91.6%。
开始光疗时血清胆红素(274.1±70.2)μmol/儿,平均光疗疗程(56.6±14.1)h,86例应用丙种球蛋白,23例应用白蛋白联合丙种球蛋白。
156例患儿治愈,3例重症转上级医院,2例自动出院,无发生核黄疸或死亡的病例。
结论新生儿ABO多数为轻症,通过早期光疗及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好,可以防止换血及核黄疸的发生。
标签:溶血症,新生儿;黄疸;光疗法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又称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是母亲对胎儿红细胞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引起的溶血性疾病,在我国以ABO 溶血病在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中最常见,症状一般较Rh溶血病轻,但国内报道本病换血的比例很高[1-3]。
本文对顺义区妇幼保健院2010年6月1日~2014年5月31日间收治的161例ABO溶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早期诊断和早期以光疗为主治疗ABO溶血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1日~2014年5月31日本院住院新生儿,1832例诊断为病理性黄疸或高胆红素血症,其中161例诊断为ABO溶血病患儿。
占8.79%。
全部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出生后早期出现黄疸;②母子ABO血型不合;③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或)抗体释放试验阳性;④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溶血病或肝胆疾病。
1.2方法1.2.1监测及实验室检查凡本院出生的新生儿均用日本产Minota-101经皮胆红素测定仪进行动态监测,如果患儿时龄6mg/dl;12~24h,胆红素>9mg/dl;24~48h,胆红素>12mg/dl;>48h,胆红素>14mg/dl;转入新生儿科,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血生化检测、母子ABO血型,对母子ABO血型不合者,抽取患儿及母亲各3ml肝素抗凝血至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进行溶血三项试验(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和抗体释放试验)。
79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治疗分析

79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新生儿ABO溶血病治疗方法。
方法对比分析这院10年来79例新生儿ABO溶血病以光疗为主和同时加用人血白蛋白,人血丙种球蛋白等血液制品治疗患儿的住院天数,探讨本病经济适宜的治疗方法,减少过度治疗及减轻家属经济负担。
结果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轻中度黄疸可单独应用光疗,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静脉应用血制品,对重度黄疸,极低出生体重儿及小胎龄早产儿可考虑应用人血白蛋白,人血丙种球蛋白等血液制品,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减少住院天数。
1 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1)母子血型不合,母为“O”型,结合黄疸出现过早或加重过快等临床表现;(2)全部病例送武汉血液中心做溶血三项试验(直接Coombs试验,抗体释放试验,游离抗体试验),确诊为新生儿ABO液血病。
1.2一般资料全部病例来自我院自1999年至2010年诊断的新生儿ABO溶血病,其中男54例,女25例;早产儿16例,足月儿62例,过期产儿1例;出生体重1800g~2500g25例,~4000g53例,~4500g1例;第一胎54例,第2或2胎以上25例;住院日龄:~24小时10例,~48小时25例,~7天36例,>7天8例。
按入院时黄疸指数分为轻度(血清总胆红素<12.9mg/dL),中度(血清总胆红素~20mg/dL),重度(血清总胆红素)>20g mg/dL)。
1.3方法:将全部病例按入院后是否应用人血白蛋白,人血丙种球蛋白等制品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两组在入院时性别,胎龄,入院体重,入院体重,入院日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两组全部应用纠酸,肝酶诱导剂退黄,控制感染,营养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蓝光输注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等血液制品,对照组为药照物治疗及加用光照治疗。
两组均每天监测外周血胆红素水平,出院标准为胆红素降至5~7 mg/dL左右,无其他并发症。
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及电话随访有无后遗症。
2 结果两组所有病例无1例需要换血,无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和死亡,罕见副作用,最后全部治愈。
新生儿ABO溶血病70例诊治分析

新生儿ABO溶血病70例诊治分析
黄旭萌
【期刊名称】《广西医学》
【年(卷),期】2003(025)007
【摘要】@@ 新生儿溶血症是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之一,严重者可引起重度贫血、黄疸及核黄疸,甚至死亡,早期诊治是成功的关键,现对我院2000~2001年确诊为ABO溶血病的70例作分析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1274-1275)
【作者】黄旭萌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妇幼保健院,53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52
【相关文献】
1.新生儿ABO溶血病54例临床诊治分析 [J], 李自锋;梁剑侠;夏良
2.内皮微颗粒对新生儿ABO溶血病预后价值的研究 [J], 杨旭;杨讯;许词;胡松;余东;韩海心
3.外周血破碎红细胞指数和球形红细胞计数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诊断价值研究[J], 黄军;李丽莲;刘祥玉;童辉纯
4.网织红细胞计数在新生儿ABO溶血病IVIG治疗中的指导作用研究 [J], 段玉龙;李晓兰;贺湘英
5.血型IgG抗体效价联合脐血溶血3项在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 朱东波;吴媛媛;李东演;陈智华;詹细珍;吴湘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临床资料
1 诊 断 标 准 :1A O H . ( ) B DN的诊 断 标 准 :
1 12 几 何 均 值 为 1 3 。于 人 院 当 天 及 :04, :7
① 溶 血 的 临 床 表 现 ; 抗 体 释 放 试 验 阳性 ; ② ③ 抗 体 释 放 试 验 阴性 者 , 离 抗 体 、 良直 接 抗 游 改
一
5 统 计 学 处 理 : 间 比较 及 总 体 相 关 系 . 组 数 的 假设 检 验 采 用 t 验 , 果 以 均 数 ±标 检 结
准差表示 。
6 临床 转 归 .
单 纯 A O组 2 例 ( 2 3 % ) 生 贫 血 , B 1 3 .1 发 5
胎 7 1例 , 二 胎 1 第 4例 , 重 < 20 体 5 og2
塞 米 松 治 疗 ( 素 组 ) 剂 量 05 07 s 激 , . .5m / k . , 用 3—5天 , 用 激 素 治 疗 5 s d连 不 7例 ( 非 激素 组) 。6例 应 用 大 剂 量 免 疫 球 蛋 白 ( DI H —
v G 治 疗 , 量 4 O mg一8 0 myk . , 一 i) 剂 O 0 gd用
4 实 验 室 检 查 : 1 血 型 : 子 血 型 OA . () 母 —
3 7例 , — 8例 , 血 抗 体 释 放 试 验 阳 性 7 O B4 子 9 例 (29 )子 血 改 良直 接 抗 人 球 蛋 白 试 验 9 .% , 阳性 2 o例 (35 ) 子 血 游 离 抗 体 阳 性 7 2 .% , 2
或 感 染 性 疾 病 较 少 报 导 。现 总结 我 院 儿 科 自
19 9 8年 1 2月 一2 0 0 1年 1 2月 共 收 治 A O B H N 5例 , 导 如 下 : D 8 报
天 , 生 后 第 2—6天 应 用 。 1例 A O H N 于 B D 合 并 G 6P -一D缺 陷病 患 儿 换 血 治 疗 。
Ⅲ )) 同 族 免 疫 性 溶 血 性 贫 血 , 黄 疸 为 主 N为 以
要症状 , 是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的主要原 因 ,
如 不 及 时 治 疗 可 并 发 胆 红 素 脑 病 、 血 。 应 贫
用激素 治 疗 抑 制 溶血 的作 用 至 今 仍 存 在 争 议 , B DN、 B D A OH A O H N合 并 G6P 一D缺 陷 病
酸 中毒 减 少 未 结 合 胆 红 素 , 防 胆 红 素 脑 病 。 预 合并 感 染 者 应 用 抗 茵 素 治 疗 。 2 8例 应 用 地
维普资讯
生垦小 儿血 液 2 0 年第 7 02 卷第 4期
新 生 儿 A O溶 血 病 8 B 5例 临 床 分 析
何 丽 红 麦 智 广 陈爱 贞 广东省佛 山市第一人 民医院儿科 新 生 儿 A O血 型不 合 溶 血 病 ( B B AO
例 ,5o一39 0例 , OOg3例 。 总 胆 20 99g8 ≥4O
红 素 峰 值 10. 4 6—6 2 4 u l 。 A O H N 1 . mo L / B D
例脑 干 听 觉 诱 发 电 位 1侧 或 双 侧 不 正 常 , 1
合 并 G6P --D缺 陷 病 9例 ( B A O+G 6P 一D组 ) , 占 1 .9 。 A O H N 合 并 感 染 性 疾 病 1 05 % B D 1 例( B A O+感 染 组 ) 感 染 性 疾 病 分 别 为 新 生 , 儿 肺 炎 7例 , 庖 疹 1 , 炎 1 , 泻 病 1 脓 例 脐 例 腹 例 , 膜 炎 1 , 有 血 白细 胞 明 显 升 高 或 杆 结 例 均 状 核 粒 细 胞 升 高 及 感 染 中 毒 症 状 。 单 纯
人 球 蛋 白 试 验 均 阳性 , 亲 抗 A( IC 效 价 母 B)g
生后 1 0—1 应 用 日本 制 造 S ̄ eN .O O 4天 ym E 9O
血球 计 数 仪 检 查 毛 细 血 管 血 血 红 蛋 白 , 人 定
院 当天 血 红 蛋 白 为 初 次 F 生 后 1 I B, 0—1 4天
A O H N 5例 ( 纯 AB B D 6 单 O组 ) 。 3 治 疗 方 法 : 用 光 疗 、 白 蛋 白 、 正 . 采 输 纠
例人院时 已并发 核黄疸 , 例并 发 胆汁郁 积 。 1 A O+G6P B 一 D组 9 ( 0 % ) 血 , 10 贫 4例 脑 干
听觉 诱 发 电 位 双 侧 不 正 常 , 1例 IBL达 -I 52 2u o/ 时 换 血 治 疗 , 发 生 核 黄 疸 。 0 . m l L及 未 A O+感 染 组 2例 脑 干 听 觉 诱 发 电 位 双 侧 不 B 正 常 , (4 5 % ) 血 。 6例 5 .4 贫 7 临床 资 料 比较 及 假 设 检 验 . 单 纯 A O组  ̄2h发 现 黄疸 3 恢 复 期 B < 4 2例 H B均 值 为 18 6 ±3 .1gL, 4 2 .5 03 / >2h发 现 黄 疸 3 恢 复期 H 3例 B均值 160 3 .4±2 .0gL, 者 65 / 两 比较 > .5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母 亲 抗 体 效 价 取 00 ,
血 红 蛋 白为 恢 复 期 F I B。
≥16 , 除 其 他 红 细 胞 破 坏 性 贫 血 。 ( ) - :4排 2 G 6P -D缺 陷病 诊 断 标 准 : 用 荧 光 斑 点 法 , 采 活 性 <5 % 者 结 合 临床 确 诊 。 0 2 一 般 资 料 :5例 中 男 4 . 8 8例 , 3 女 7例 , 早 产 儿 5例 , 月 儿 7 足 6例 , 期 产 儿 4例 , 过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