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绿——批注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初三语文九年级上册《绿》教学设计大全
苏教版初三语文九年级上册《绿》教学设
计大全
《绿》教学设计教材简说
《绿》是一片“金相玉质”的写景抒情散文。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诵读等形式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
时通过对文中重点语句的分析,把握文章语言的特点是。
教学中,不要忽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抓住文章的
亮点引导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本课的学习。
本单元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样成读书动笔的好习惯,而我们农村大部分学生平时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所以
教师千万不可为追求新奇而脱离语文学习的本质。
本节
课就是要让学生长时间地投入在文章的研读中,大胆地
作批注。
而这段时间里,不管学生写得如何,老师都不
能去打断他们的静悄悄的思考。
只有全身心地投入一篇
文章后,学生才能感悟到一些东西,他们的朗读才会有味。
也更有助于他们养成读书动笔的好习惯。
下面一起来欣赏各位语文老师亲自编制的《绿》精彩教学设计吧
《绿》教学设计文章大全列表
苏教版初三语文上册《绿》说课稿苏教版初三语文上册《绿》教案苏教版初三语文上册《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初三语文上册《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绿》感悟生活式导学案(苏教版九年级必修学案设计)《《绿》》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绿》教学案(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绿》教学案(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绿》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绿》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绿.教案
《绿》教案一、教学目标:1、欣赏文章语言准确、形象、富于情感、有表现力的特点;2、了解并初步掌握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3、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促使学生保持健康、乐观和进取的心态。
4、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会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三、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绿色象征什么?绿色位于光谱的中间,是平衡色。
象征着和平、友善、希望和生机。
绿色是生命蓬勃发展的象征,绿色孕育着生命,绿色滋润着生命。
1924年的朱自清先生,在经历蓬勃发展的“五四运动”之后,他仿佛看到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他仿佛感受到一个新生命即将诞生。
2、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他的散文以描写见长,并在描写中达到情境交融的境界。
散文代表作品有《荷塘月色》、《背影》、《绿》。
3、背景介绍。
《绿》,写于1924年。
当时,南方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在酝酿之中。
他这一时期的思想,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
反映在散文作品里,《绿》这篇散文随着对“绿”描写的逐步深化,作者感情的逐步发展,流露出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的向往和倾慕热爱之情,所反映的正是“五四”时期作者勇于进取的精神。
二、整体感知课文。
听课文录音,并探究下列任务。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疏通文中的字词。
2、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
(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3、找出两个能概括作者对梅雨潭绿的总体感受的词语。
(醉人、奇异)三、初见梅雨潭自由朗读课文,并探究下列任务。
1、用。
标出文中表示作者行踪的词语,并指出作者所在的观察点。
行踪:走到山边――坐在亭边――站在水边观察点:山边――梅雨亭边――梅雨潭边2、每个立足点的观察角度是什么?分别写了什么景物?第一观察点:山边察角度:仰视观察的景致:梅雨瀑(远景)听:花花花花的声音看:一带白而发亮的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第二观察点:亭边观察角度:平视(近景)观察的景致: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从亭,山,云,岩,草,瀑布,水花等方面勾勒出梅雨潭雄奇,幽峭的环境。
苏教版初三语文上册《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初三语文上册《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初三语文上册《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科:语文班级:八()日期:2010-9-23教者:课时数:2 类型:新授教学目标1.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学习变换写景角度和运用贴切的修辞手法来细致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学会抓住文眼来组织材料。
3.体会作品中流露出的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艺术想象力。
教学重点抓住最能透视文章神韵的词句,引导学生从情景相生的角度理解分析散文。
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学习变换写景角度和运用贴切的修辞手法来细致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2.把握文中情与景的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王安石的诗《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大家都知道这首诗中绿字用得最好。
据说他为选用这一字煞费苦心,曾用过到、入、过、满等十几个字。
绿字用得妙,形容词动词化,有色有形,化静为动,一字用妥,尽得风流。
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朱自清的散文,也以《绿》为题,表明他对绿的钟爱。
这篇散文是一幅明丽诱人的图画,是一块纯洁温柔的美玉,是一首情彩横溢的诗歌,是一曲幽雅动听的乐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朱自清先生当年在温州游仙岩梅雨瀑时写下的散文佳作《绿》,是怎样将一潭绿水写得生动逼真、活灵活现的。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1916年考进北京大学预科学习,参加五四运动。
1925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致力古典文学研究,从事散文创作。
1931年至于932年留学英国。
抗战前对前途充满胜利信心。
抗战胜利后,反对国民党打内战。
1948年6月,在拒绝美援加面粉的宣言上签字。
临终前嘱夫人:有件事要记住,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8月12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于北平。
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绿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绿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绿》是中国我国现代散文家朱自清于1924年2月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
其全文以热情的文笔,对梅雨潭的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颂扬效法了祖国大自然的绚丽风光。
以下是整理的绿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绿》教案教学目标1、能比较本单元四篇课文的模组不同点,并说出每篇文章猜出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2、能用“吟哦讽诵”的方法来读悟课文。
3、能继续培养文学创作鉴赏能力,重点品味文章不同的语言艺术风格,并分析文中含义丰富的句子。
4、能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来进行阅读,逐渐养成读书动笔的好习惯。
5、能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并继续提高欣赏自然、品味自然的审美能力。
精、略读课文安排精读第22、23课。
略读第24、25课。
课时安排共12课时:第22课——3课时综合学习与探究——3课时第23课——2课时诵读欣赏——2课时第24课——1课时写作、讲评——2课时第25课——1课时单元总结——1课时第22课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从整体上用感知课文,说出时评所描写景物的特征以及作者抒发的情感。
2、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章的空白处写批注。
3、用“吟哦讽诵”的方法来朗读课文,并在即席中感悟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明确圈点勾画各种符号的细项具体作用。
养成读书动笔的好习惯。
2、点评精要。
课前准备老师准备好本文的示范注解教学过程教学情境教师社会团体学生活动备注第一块:走近朱自清组织学生了解与本文有关的群众组织作家作品: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对作家作品探知的了解,并评价学生在这方面的思维能力。
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谈作家作品,但是不能照本宣读,回答精要,不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
大学生可以带有关的资料朱自清《绿》赏析《绿》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游记散文《温州的踪迹》里的一篇,作于1924年2月8日,是一篇贮满诗意的美文。
文章不仅取题为《绿》,也用“绿”自然地将全文勾连在一起。
文章结构小巧,三百三十一只有四段文字,大约有一千二百字。
《绿》教学案(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绿》教学案(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课题:绿课型:新授课时:一二课时执笔:丁月云审核:审批:班级:姓名:教学目标:1、欣赏文章语言准确、形象、富于情感、有表现力的特点;2、了解并初步掌握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欣赏文章语言准确、形象、富于情感、有表现力的特教学过程:一、预习导习:1、简介作者:名: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地:原籍浙江绍兴,自称是江苏扬州人。
时:现代评: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称颂他是“表现我国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作:《绿》、《春》、《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镶()踞()薄阴()几绺()穹()倏()皱缬()尘滓()挹()掬()什刹()蕴蓄()棱角()明眸善睐()3、熟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1)划出你认为文中重要的字词。
(2)作者写景的立足点有哪几个?每个立足点的观察角度是什么,分别写了什么景物?4、预习中发现的问题:三、理解研读:1.作者写景的立足点有哪几个?每个立足点的观察角度是什么,分别写了什么景物?2.问题探究一:这篇散文的文眼是什么?3.问题探究二:文章开头就直抒胸臆:“我惊诧于梅雨潭之绿了”,但却没有直接写梅雨潭之绿,而是先写了梅雨瀑等梅雨潭周围的环境,到了第三段才浓墨重彩的写梅雨潭的绿,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过渡:这种衬托手法我们以前还在不少课文中学过,比较典型的是《爱莲说》中,用菊、牡丹从正反两方面来衬托莲。
作者又是如何写出梅雨潭的绿令人惊诧的。
(教师可以穿插对“招引”改为“吸引”的词语妙用的赏析)4.学生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作者对绿的总的感受是什么?(提示学生从第三段中找出两个形容词)5.作者怎样对“奇异”“醉人”的绿展开描写的?6.学生自由朗读这些比喻句,假如让我们来赏析这些比喻句,你如何回答?试举例说明。
7.作者把梅雨潭的绿与哪些景物进行对比来突出表现梅雨潭的绿的招人喜爱的?对比的作用是什么?8.作者由梅雨潭的绿联想到了什么,找出相关语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一课 绿教案 苏教版
第一课《绿》一、学习目标⒈整体感知课文,说出文章所描写景物的特征及作者抒发的情感。
⒉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章空白处写批注。
⒊用“吟哦讽诵”方法朗读、感悟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抒发独特情感的方式。
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由介绍中学课本上出现的朱自清作品导入。
2、课文北京3、作者简介二、我惊诧1、引导学生从第一小节“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中找出一个赘余的词“我”,引出本文重在强调自己独一无二的感受。
找出“我”出现频率较高的第三小节,把对第三小节的研读作为本节课的方向。
2、从第一小节“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中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词“惊诧”。
3、自读“我”出现频率高的第三节,试着体会到底是什么让“我惊诧”?仅仅是绿吗?(小组讨论——全班展示)(归纳:梅雨潭是一潭活水,充满了生命的律动,而绿本身就象征了生命和青春的活力,让我惊诧的不仅是梅雨潭的绿,更是生命的充盈,蓬勃的生机。
)三、精选的意象1、引导学生思考:第三节中有没有句子直接具体描绘梅雨潭的绿?(明确:第三节中并无直接具体描绘梅雨潭的绿的地方,而是借助于意象表现作者的惊诧之情。
)2、探究第三节中精选的意象,思考这些意象表现了潭水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提示:年轻女性群像在第三节中大量出现,勾连《荷塘月色》等篇目中有关女性形象的景物描写作比对并小结。
①月的纯净、柔软与平和,如一张睡美人的脸。
②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③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归纳:女性群象已不单是各种修辞、写作手法反复呈现,更是直接构成了潭水形象,柔弱、温婉女性形象的连缀使用,使景物描写呈现和谐清幽的意境,表现了作者至纯至真的审美取向。
)四、诗词的情味1、由“惊诧”的雅言形式引出文本的文言味,赏“踞”“挹”“掬”等字词。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绿》教学案苏教版
绿
基本目标:
1.体会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
2.朗读课文,能够借助批注理解文章内容。
提升目标:
1.掌握圈点批注读书动笔的基本方法,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
2.能够品味精确形象的用词和多种修辞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感受精确形象的用词和多种修辞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多角度地细致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一、默一默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踞.()皱缬.()挹.()绺.() qióng()门
惊诧.()jūgōng()()薄.()阴尘zǐ()shū的()襟.()袖之间明móu()善lài()
二、读一读
自读课文,并能够借助批注理清作者写作思路,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
三、想一想
1.本文运用多种方法来细致描绘景物特点的,请结合文章具体语句欣赏。
(提示:可从叠字、比喻、拟人、衬托等手法思考)
2.质疑
四、练一练
将下面老舍对大明湖水的描写与梅雨潭水相比较,看看在描写上有什么异同点?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冰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绿》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绿》教学设计苏教版一、设计思想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感,积累语言是本文学习学习的最终目标。
要达到这些目标需要学会运用恰当的批注符号,并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要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写作的背景。
因此,认识批注符号,了解作者是本文的教学起点。
二、教材分析《绿》,是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为自由读写单元。
本单元的主题是读书要动笔,教学中要围绕单元主体要求,精心设计教学。
《绿》作为单元之首,教学时要让学生在阅读感受这一篇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其内容的同时,初步了解读书动笔的基本方法;在交流评点和教师点拨指导的过程中学会评点批注。
三、学生分析朱自清的文章学生已经学过两篇,根据以往的经历,学生对朱自清的文章是很喜欢的,而《绿》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一定会深受学生喜欢的。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但是这个班的学生最缺乏的就是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所以学习读书动笔的读书方法,对学生来说是个大问题。
四、教学处理用质疑发问的方法朗读课文提出问题,课上赏析、朗读、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赏析与读的紧密结合是保持文章“原味”的可靠方法。
最后,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学法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有效方法,学生学习的方法科学与否,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指导学生常规的学习方法,而且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意帮助学生研究和改进新的学习方法五、教学目标1、学习揣摩含义丰富的句子,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2、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体会文中优美的语言,养成圈点批注的学习习惯。
难点:感悟作者含蓄的感情和学会读书动笔的方法。
七、教学手段和策略引导学生质疑、合作性学习八、课前准备搜集有关作者生平的介绍,利用字典扫除文字障碍,朗读课文九、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对句游戏:(幻灯)青山桃红日出江花红胜火,。
语文《绿》教案(5篇)
语文《绿》教案(5篇)语文《绿》教案篇一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绿》。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一、教材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绿》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学会读书六:读书动笔)(自由读写单元)中的第一课。
散文教学的特点散文和其它文章不同,用分析法教学散文,会破坏文章的整体韵味和优美意境。
而鉴赏散文就避免了上述缺点,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美感,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本文特点这篇散文精巧缜密的构思、优美明快的语言极具典型性,很值得欣赏;同时它又篇幅短小、内容浅易,适合鉴赏第二点、教学目标,重难点1.德育目标:《绿》写于1924年,当时朱先生还保持着'五四'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文中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情感,因此应当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促使学生保持健康、乐观和进取的心态。
2.知识目标:结合散文教学特点和本文的特点,本节课要让学生在赏析中体会布局谋篇的技巧和写景的生动含情。
3.能力目标:素质教育的目的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全方位的人材,就语文教学而言,既要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而后两者正是本节课的能力目标。
(二).教学重点传统语文教学把课文仅当作学习的对象是不当的,正确的认识应是把课文当作借鉴的范例,因此不必追求面面俱到,而应抓住最突出的特色,精研细思,从而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所以我把构思和语言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本文题目?作者为什么不入笔就写绿,在描写绿的过程中又变换了人称,这是本文的难点,需要引导学生弄懂。
二、学情分析1.传统散文教学重分析、轻鉴赏,忽视了学生对美的需求和感悟,久而久之,僵化了学生的理性思考,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延伸,更限制了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因此散文教学需要鉴赏。
2.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并且在初中以及高一前段时间,他们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散文,对散文的基本特点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也具备了鉴赏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绿》教案 苏教版
《绿》《绿》是一篇语言文字非常优美凝练的文章,要写好一种颜色本来就很难,作家通过自己的感觉和观察体验,竟能写得如此美丽,令人陶醉。
我想优美的文章要是太多的分析就破坏了美感。
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先带学生进入一个绿色的世界,欣赏了绿色的图片,用图片冲击学生的眼睛,然后通过自读来感悟全文,对全文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新课标的精神是激发学生的独立学习、主动学习的兴趣,先自学,再小组交流的形式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
【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多角度地细致地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2、理解文中新颖贴切的比喻,对比、联想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欣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新颖贴切的比喻,对比、联想的运用。
2、学习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欣赏。
【教学难点】掌握多角度地细致地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熟读课文。
3.让学生课前预习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课文导入:(ppt展示图片)绿色位于光谱的中间,是平衡色。
象征着和平、友善、希望和生机。
绿色是生命蓬勃发展的象征,绿色孕育着生命,绿色滋润着生命。
而在散文大师朱自清的笔下,更是赋与了绿多姿的风采和别样的生命。
今天,我们来鉴赏学习他的散文名篇——《绿》。
1924年的朱自清先生,在经历蓬勃发展的“五四运动”之后,他仿佛看到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他仿佛感受到一个新生命即将诞生2.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
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
九年级语文上册 22《绿》教学设计 苏教版
绿【教学目标】1、缘景入情,用“吟哦讽诵”法,在诵读品味中感悟作品的情韵美。
2、披情入文,用“批注式阅读”法,在字斟句酌中赏析作品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学会对本文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作有个性且精彩的批注。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描写的高超技法和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绿导语:水是生命之源,滋润万物,绿是生命之根,孕育生机。
当一潭绿水呈现在文学大师朱自清面前时,他又将有怎样的感触与情思呢?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散文名篇《绿》古往今来,许多伟人都有读书做批注的习惯,做批注是一个与作者对话的过程。
思想的火花往往是在这样的过程中迸发出来的,本单元的主题是读书动笔,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读读书动动笔,学着做一下批注。
二、速读——绿用3分钟略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1、划出一个能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用“——”)2、第二、三自然段分别主要写了哪个景点?(用“。
”)第二、三自然段所写的景物有什么关系?(写旁批)3、圈出两个能概括梅雨谭绿的特征的词语(用“。
”)明确:(1)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体会:作者两次来仙岩景同色异,绿——是作者惊异的原因。
开门见山,点题,留下悬念。
结尾“不禁”二字,与首段呼应。
(2)梅雨瀑梅雨亭梅雨潭的绿梅雨潭和梅雨亭是梅雨潭绿色的所在地,描绘梅雨潭和梅雨亭就及好地为梅雨潭的绿色作了铺垫和衬托。
(3)醉人、奇异三、品读——绿面对这汪汪一碧的潭水,作者像一位丹青高手,浓墨重彩加以描摹,并将自己强烈的情感倾注其中。
这篇蓄满诗意和温情的美文,句句精妙、字字珠玑。
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建议同学们用批注式阅读法来鉴赏文章第三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梅雨潭醉人而奇异的绿的?批注示范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老师批注:一个“招引”,运用拟人修辞,一个“追捉”侧面写出了梅雨潭绿色的无穷魅力,写出了“我”对这绿色的倾心喜爱。
苏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绿》教案
22绿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文中所写景物的特征以及作者抒发的情感。
2.能在朗读中感悟课文,并学会作有个性且精彩的批注。
3.能学习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说出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1.能在朗读中感悟课文,并学会作有个性且精彩的批注。
2.能学习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说出大自然的美。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走近朱自清1.导入语: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了,初中语文教材选了他的散文名篇《春》、《背影》,这两篇作品给同学们留下了深深的美好的印象。
春天,给人们无限的希望与蓬勃的活力;秋天,也会以它特有的魅力使人们感受到永不衰竭的生机。
朱自清先生在1924年秋天写就的散文小品《绿》,则是把对光明和理想的执着追求满蓄在对一潭秋水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描绘中。
今天,就让这篇优美的散文“带领”我们去领略浙江仙岩山中梅雨潭那神奇的景色,“那醉人的绿”吧。
2.组织学生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并评价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态度。
明确: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
原籍浙江绍兴。
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
本文写于1924年。
当时朱自清先生在思想上比较健朗,基本上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因而文章也写得清朗明快,优美的文字中满蓄着勃勃的生命活力。
二、读“绿”1.听配乐朗读(录音),说感受,找感受。
①不看书,让我们凝神屏息,全身心地去感受这“绿”的神韵。
(听录音)②刚才大家听得很投入,能用一个词或短语说说自己的感受吗?③这是大家的感受,那朱自清先生对这绿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呢?请大家翻开课文。
找出这个句子。
(“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2.体会“惊诧”,明白“文眼”。
“惊诧”是什么意思?(惊讶、诧异)能不能把“惊诧”换成“惊讶”?为什么?(“惊诧”是“十分惊讶”,比“惊讶”程度重。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绿》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绿》○○学习目标:①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②学习运用比喻,对比,联想等多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③感受作者对绿的热情赞美。
●●学习重点: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难点: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薄.阴(2)几绺.(3)挹.(4)掬.(5)倏.地(6)皱缬.(7)尘滓.(8)棱.角(9)什刹..(10)蕴.蓄(11)明眸.善睐.2、走进名人。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作家。
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
原籍某某某某。
因三代人定居某某,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某某的某某第八中学高中,故自称“某某人”。
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
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
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某某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
父亲名鸿钧,是个读书人。
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某某府属邵伯镇上任。
两年后,全家迁移某某城,从此定居某某。
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
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
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散文,《绿》、《春》、《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
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九年级语文上册《绿》教案苏教版
《绿》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圈点评注等读书动笔的基本方法,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
2、揣摩句子的含义,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资源学生对“绿”的象征意义的了解。
学生对朱自清的《春》《背影》的学习体会。
多媒体教育手段。
预习设计1、字音盘踞( jù ) 薄( bó )阴绺(liǔ ) 棱(léng )角穹(qióng ) 尘滓( zǐ ) 皱缬( xié ) 掬( jū )什刹( shí chà ) 挹(yì) 明眸( móu )善睐( lài )2、思考:A全文的文眼是什么?B赏析描写梅雨潭的绿的语句。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导入:1、展示植物图片,说说你觉得绿色是一种什么样的色彩。
2、在人们的心目中,绿色是青春和活力的象征,是生命和希望的象征。
而在散文大师朱自清的笔下,更是赋与了绿多姿的风采和别样的生命。
今天,我们来鉴赏学习他的散文名篇——《绿》。
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介绍。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绿》这篇散文写于1924年,当时我国文坛仍涌动着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作者思想上仍洋溢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冲破封建樊篱、勇于探索进取的激情,因而文章写的清朗明快,把对光明和理想的执着追求融入到对秋水描绘中。
2、字音:盘踞( jù ) 薄( bó )阴绺(liǔ) 棱(léng)角掬(jū)穹(qióng ) 尘滓( zǐ )皱缬(xié) 什刹(shí chà) 挹(yì) 明眸(móu)善睐( lài )3、作为散文,往往有文眼或者说有一个能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
你觉得是哪一句?“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三、整体感知1、让作者感到惊诧的是——绿,梅雨潭的绿。
《绿》教学设计方案(加批注)
不至于东奔西走;③部分学生的文字基础不太好,有的字词不能用标准的
普通话来表达,所以在课上要照顾到这些学生,让他们朗读精彩句子并纠
正字音,同时在反复美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作者运用多种手法的巧妙
之处,领悟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知识目标
1、回顾朱自清的生平,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掌握薄阴、绺、尘滓、皱缬、什刹、明眸善睐等生字词。
爱
生
命 裁你以为带 我若能挹你以为眼
4
主色调是绿色,设置氛围,触发学生的兴趣。放毕,上课铃声响起。
2、口述:同学们,大自然中最多的颜色是什么?(学生回答绿色)绿色是
大自然的颜色,是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颜色,是最能舒缓我们眼睛的颜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水之绿的散文,感受一下朱自清先生笔下的绿。
(课件、板书:《绿》——朱自清)
3、回顾朱自清生平。
3. 学习通过比喻、对比、联想等写景的手法。
1、重点:感受和领悟文中描写绿的奇异、醉人的美,培养欣赏自然美的情
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感。
2、难点:学会以段落阅读训练带动全文的阅读鉴赏的阅读方法,感受和领
悟作者巧妙的写作手法。
图片、音频、课件、板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课前,出示课件,轻音乐伴奏,图片显示各种瀑布和瀑布谭的图片,
虽然学过一些散文但学生对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理解还不够透彻所以在课上通过让学生寻找文眼的方法帮助学生抓住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的问题设置上尽量沿着课文的主线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把握文章的脉络不至于东奔西走
《绿》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科目 教学时间 学习者分 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资源 教学活动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
——批注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批注法赏析文中写景的语言,掌握一些常见的写作技法。
2.运用批注法感悟作家融会在文字中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点:
运用批注法品味文中美的文字,积累写景的写作技法。
教学难点:
运用批注法感悟作家美好情怀。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朱自清先生的名篇《绿》,这册书第一单元就一直强调“吟哦讽诵而后得之”,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想想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既然文题为绿,就让我们拿起笔去书中圈圈画画,看谁能最快找到绿的踪迹。
大家都画下来了吧,其实,这就是最简单的批注。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在强调批注的重要性,(PPT)这位伟人就很喜欢批注。
看了图片,大家觉得什么是批注?(PPT)批注式阅读有什么好处呢?怎样才能做好批注呢?通过这篇《绿》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二、批注赏景
(PPT)教授说……
作者如何将绿表现得可触可感?赋予了它怎样的神韵?大家边听朗诵边思考,在书旁做好批注。
(请人说)
通过大家的回答,我怎么觉得大家把我们考试中的赏析就当成批注的全部了?其实批注除了这几个方面之外还有(PPT)
现在请各位同学完善一下自己的批注,然后在组内互相交流,绽放思维的火花。
看看谁的批注能超过书旁的批注示例。
如果能找出书上批注的不足就更好了。
相信同学们在互相品读讨论中定有一些感悟和收获,现在就请大家展示一下各自的成果吧。
不止大家做了批注,我也做了,(展示),我是用红蓝黑三种颜色来表示不同角度的批注,黑笔写的是疑惑,想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下。
(提问)
十分感谢大家的帮助,批注让我们对文章的阅读有了深度。
三、批注主旨
绿仅仅是一种色彩,没有什么奇特的,为什么朱自清如此热爱她?绿在他眼中究竟有什么深意呢?(象征着生机勃勃,象征着生命)
你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她、少妇、少女、小姑娘)
他为什么都以女性为喻呢?(PPT)
作者为什么要把绿写得如此有生机呢?(介绍背景)
四、批注总结
今天这堂课,快接近尾声了,你能不能通过你的批注来总结一下,作者为什么能把形态单一的绿写得让人如此沉醉。
这就是批注的妙处。
五、结语
今天,我们通过批注欣赏美景
今天,我们通过批注感悟真情
今天,我们通过批注分析写法
今天,我们通过批注深入主旨
(板书)批注于手,悟于心(第六单元)
诵读于口,悟于心(第一单元)
教材编者首尾呼应,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两大法门。
大家今后刻苦修炼,必有大成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