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理论必读经典
扎根理论
22
开放式编码 (open coding)
打碎资料的过程
先将收集到的资料 打散,然后通过定 义现象来分类,对 现象进行不断的比 较以归纳出能够描 述现象的概念,再 将归纳出的概念进 一步范畴化。
29
(二)资料分析(扎根理论的核心 )
1
三级编码(开放式、主轴式、选择式)
2
撰写备忘录
3
不断比较(贯穿研究始终)
4
资料分析过程的严谨性及其评价标准
30
2.撰写备忘录
备忘录:指除了真正的田野笔记 、转录或 编码以外的,研究者撰写的任何与研究有关的 材料。 包括访谈时的感想、分析资料的方法和过程
2.概念化:
凝练最重要的或出 现最频繁的代码, 将代码转化为概念。
open coding
3.范畴化:
通过不断比较的方法把 凝练、归纳出的概念进 行归类、抽象、提升和 综合从而形成范畴。
24
开放式编码过程中 研究者需不断提出问题 :
所收集到的数据是关于什么的研究? 这个事件所指出的是哪一个范畴? 这个事件所指出的是正在形成的理论中的哪一个部
32
2.撰写备忘录 撰写备忘录:指针对分析而写的记录。 其实质是:研究者思考、追忆研究的过程,
从研究者搜集资料一直持续到研究结束。
33
2.撰写备忘录
整理备忘录是扎根理论研究程序中一个必要的步骤 。
整理指的是思想的整理,是概念化的整理,而不是 数据的整理。
在这个过程中,零碎的数据得到重建,通过备忘录 的收集,从而形成理论大纲,同时也为下一步写作 做了准备。
扎根理论.doc
壹、绪论(懿涵)本文所要介绍的是质化研究中的扎根理论研究。
将介绍扎根理论的意义、渊源、哲学基础等,并着重在其内涵,即其技术、实作部份,这也是扎根理论与其它质化研究最大的不同所在。
贰、扎根理论的概念为了了解扎根理论研究,我们需介绍扎根理论的意义、方法等概念,以促使能够全盘了解扎根理论研究的学术发展过程。
一、意义扎根理论的创始者为Barney Glaser与Anselm Strauss,然这两位学者在不同年代所出版有关扎根理论的描述时,都一直对扎根理论进行补充与修正,兹就按照时间顺序驴列扎根理论的意义。
扎根理论的意义在最初1967年所出版的「扎根理论的发现」一书中,对于扎根理论的定义是在如何从数据中发展理论,而这就称之为扎根理论。
即扎根理论强调在社会研究中经由系统化的施行与分析以获得理论(Glaser & Strauss,1967:1)。
其次Strauss在1987年所出版的书中对于扎根理论的定义是,扎根理论方法论的出现在质化资料上是朝向发展一个理论,无需要委托任何特别形式的资料,研究的管道。
扎根理论并非是一个特别的方法或技能,它是进行质化分析的一种方式,它包含了一些区分的特征,例如理论性抽样(theoretical sampling);某种方法论的引导,例如持续的比较及使用一译码的典范(coding paradigm),确立一概念化发展(Strauss,1987:5)。
最后Strauss与Corbin在1990年所著一书(国内学者徐宗国译),认为扎根理论是用归纳的方式,对现象加以分析整理所得的结果。
换言之,扎根理论是经由系统化的资料搜集与分析,而发掘、发展,并已暂时地验证过的理论。
因此,资料的搜集和分析,与理论的发展是彼此相关、彼此影响的。
发展扎根理论的人,不是先有一个理论然后去证实它;而是他先有一个待研究的领域,然后自此领域中萌生出概念和理论(徐宗国译,1997)。
国内学者徐宗国(1997)依其译者序中,亦对扎根理论提出一综合的观点。
经典扎根理论在中国情境下的应用优势
经典扎根理论在中国情境下的应用优势扎根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主要强调个体心理过程中的认知和价值取向是由个体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并将文化作为认知的基础。
扎根理论在中国情境下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扎根理论可以揭示中国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念。
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家庭、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并鼓励个体为社会整体做出贡献。
扎根理论强调了文化对认知和情感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念,包括集体主义、社交礼仪、孝道思想等,从而更好地应对中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文化差异。
第二,扎根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应对中国人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中国人在决策和思考问题时往往考虑的不仅是个人利益,更多的是集体利益和社会认可。
扎根理论提供了一种文化认知的视角,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并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中国社会的文化环境。
第三,扎根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设计更符合中国文化的教育和组织管理方式。
中国文化中强调对长辈和上级的尊重和敬意,也强调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
扎根理论在这方面提供了一种针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学生和员工的思维模式,并设计更符合中国文化的教育和组织管理方式。
第四,扎根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构建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桥梁。
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流中最大的障碍,也是跨文化交流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扎根理论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文化认知视角,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思考方式,并将这些文化价值融入到跨文化交流合作中,建立起更多的跨文化合作的桥梁。
综上所述,扎根理论在中国情境下的应用优势十分明显,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念,提高我们的文化认知能力,还可以应用于教育、组织管理和跨文化交流等实际场景中,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多的启发和帮助。
方法一文读懂“扎根理论”
方法一文读懂“扎根理论”一、研究范式和扎根理论毫无疑问,方法论对于任何一个致力于做研究的学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即人类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
正如迈尔斯所说:研究者要想为读者呈现一个确实可信的研究报告,就必须要向外界清楚阐述自己的研究倾向以及如何构建这个世界的外观,也就是研究方法。
但笔者认为,迈尔斯在这里所说的研究方法实际上是一种研究设计,按照克罗蒂观点,一个完整的研究设计至少应该包括四个要素:认识论(哲学基础)、理论视角、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
因而,如果要想更好地理解方法论,还必须要和本体论与认识论结合起来,正因为如此,有学者认为用“范式”来探讨这类问题更合适。
但由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复杂性,产生的研究方法、形成的研究范式也异常繁多,为了更好地展现不同研究范式之间的关系,本文归纳了一些常用研究范式,如表1所示。
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研究范式,其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也各不相同。
本文所探讨的扎根理论,如果从价值取向与研究目的上来说,属于实证研究范式;从理论视角上来说,属于解释主义范式;从研究方法上来说,属于质性研究②;从研究形态上来说,属于经验研究范式;而从认识论(哲学基础)上来说,它又属于建构主义范畴。
这也使它成为近年来在社会学领域内使用最为广泛,却又是误解最深的研究方法论之一。
然而,作为“当前社会科学中最有影响的研究范式”和走在“质性研究革命的最前沿”的一种研究方法论,很多人对它既充满期待,又无所适从。
因为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传统的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分歧;填补了宏大研究与微观研究之间的鸿沟。
但同时,扎根理论又是一个充满争议、开放包容与不断发展的新兴研究方法。
基于此,本文试图从扎根理论的起源与发展、本质与内涵、思路与方法、争议与反思等角度来系统梳理扎根理论的理论体系,并结合其在工作场所学习中的相关实例,探讨它的具体应用,以期进一步丰富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理论,拓展相关研究方法。
最新扎根理论(必读经典)
➢ 质的研究是一种“强烈价值介入”的研究方式,具有透过 被研究者的眼睛看世界、描述、网络主义、动态系统、 弹性设计、质化资料、个人接触、个人直觉、独特案例 、系统敏感、归纳分析和关注意义等特征。
一、质的研究
扎根理论
➢ 质的研究类似于我们说的定性研究,但又有区别,相对 于定性研究,质的研究不是空对空思辨性的,也不是由 理论到理论的逻辑推理来构建知识的,而是以文字叙述 为材料、以归纳法为论证步骤、以构建主义为前提的研 究方法。
参考文献:
扎根理论
➢ 冯生尧等.扎根理论:一种新颖的质化研究方法[ J ].现代 教育论丛,2001,(6):51-53.
➢ 王锡苓.质性研究如何建构理论?——扎根理论及其对传 播研究的启示[J].兰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5 ):76-80.
➢ 陈向明.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J〕.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9(4):58-63.
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
➢ 研究者要求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尽量“悬置”个人的“偏见 ”和研究界的 “定见”,将所有的资料按其本身所呈现的 状态进行登录。
➢ 登录的目的是从资料中发现概念类属,对类属加以命名 ,确定类属的属 性和维度,然后对研究的现象加以命名 及类属化。
二级编码(关联式登录)
➢ 主要任务是发现和建立概念类属之间的各种联系,以表 现资料中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关联。
扎根理论
2、含义
➢ 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 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 理论。
➢ 这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 ➢ 扎根理论一定要有经验证据的支持,但是它的主要特点
陈向明:初识扎根理论,再识“一切都是数据”
陈向明:初识扎根理论,再识“⼀切都是数据”初识“扎根理论”最早接触“扎根理论”这个概念是在1988年,当时我刚开始在哈佛⼤学读博⼠,质性研究课程的必读书中就有Glaser和Strauss的《扎根理论之发现:质性研究的策略》 (1967) (以下简称《扎根理论之发现》) 以及Strauss和Corbin的《质性研究基础——扎根理论的程序和⽅法》 (1990)。
我虽然做了⼏项质性研究课题,也对原始资料进⾏了系统的编码和理论建构,但对“扎根理论”这个概念及其使⽤⽅法并⽆清晰的理解和应⽤能⼒。
1995年,我回到北京⼤学教质性研究这门课,在教学和做实证研究(empirical research)的过程中,也经常提到“扎根理论”这个概念,但应⽤它的范围⽐较窄,基本停留在⾃下⽽上开放编码的层次。
⾃2011年起,我和⼏位同事⼏乎每年都在北京⼤学开设“质性研究⽅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暑期学校。
课程开到⼀定阶段之后,⼤家感觉内容需要聚焦,于是决定先对扎根理论进⾏系统的介绍和操练,因为它相⽐质性研究中的其他路径(民族志、现象学、个案研究、叙事探究、话语分析等)更为基础,更容易上⼿,也更好教。
为了获得对扎根理论基本⼀致的认识,我们教学团队组织了⼀个⼩型读书会,系统地研读扎根理论的经典著作,包括了解Glaser与Strauss之间的学术之争以及Charmaz对⾃⼰的两位⽼师的超越。
⾄此,我们感觉对扎根理论终于有了⼀个⽐较全⾯、系统的了解。
扎根理论可以被定义为:⼀套逻辑⼀致的“发现”理论的资料收集和分析程序(Glaser and Strauss,1967),是能够捕捉和概念化社会环境中潜在模式的⼀种研究路径(approach)。
其要义可以被总结为:研究的⽬的是⽣成理论,⽽理论必须来⾃经验资料(empirical data);研究是⼀个针对现象系统地收集和分析资料,从资料中发现、发展和检验理论的过程;研究结果是对现实的理论呈现,通过系统的资料收集和分析程序⽽发现的理论被称为“扎根理论”(Glaser and Strauss,1967)。
经典扎根理论之前言
《经典扎根理论•前言》译稿前言《扎根理论的发现》(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也译为《发现扎根理论》)(Glaser & Strauss, 1967)发表以来,扎根理论(GT)大受欢迎并且已经成为引用最多的研究方法之一。
扎根理论研究者来自社会工作、护理、医学、保健连锁、教育、管理和商业等广泛的专业领域,他们是扎根理论的实践者和学者,正力图解释自己学科内的一些行为模式。
扎根理论通过使用简洁但对经验性现实颇具解释力的高影响变量,提供了一个“敏感性的认知”(Glaser, 1998,第62页)。
对扎根理论的广泛兴趣导致许多期刊发表文章和文本来指导研究人员使用该方法论。
人们对研究扎根理论的本质和实践都感兴趣——格拉泽形象地称之为“修辞决斗”(the rhetorical wrestle)(Glaser,1998,第3章),这其中既包括著名学者也有新手研究者(Walsh, Holton, Bailyn, Fernandez, Levina, & Glaser,2015a)。
扎根理论的“吸引力”(Glaser, 1998, p. 62)是有高回报的,但学习扎根理论和使用扎根理论是一个延迟的行动学习过程(Glaser, 1978, p. 6;2001,p.1;2003,p.78)。
做中学(从实践中学习)被认为是极其重要的方式。
正如格拉泽在他的问题诊断研讨会上经常评论的那样,一个扎根理论(基于数据的理论)是渐进的;它非常接近正在发生的事情,但从未完全捕捉到现实。
它的命题性质允许理论使用者用不断补充的数据和不断发展的技能来修正它。
在第一次扎根理论研究中所遗漏的可以在以后的研究中实现和修正。
经典扎根理论的新理论家发现,他们正在自己的体系内(凭借扎根理论)打开新的领域。
他们正在努力掌握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对他们来说是新的,而且通常对主管和同事来说也是不熟悉的,或者被误认为是一种解释主义范式的质性研究方法。
陈向明: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
陈向明: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在质的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领域,一个十分著名的方法是格拉斯(Glaser )和斯特劳斯(Strauss )提出的“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1967)。
扎根理论是一种作质的研究的方式,其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Strauss,1987:5)。
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理论。
这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建构相关的社会理论。
扎根理论一定要有经验证据的支持,但是它的主要特点不在其经验性,而在于它从经验事实中抽象出了新的概念和思想。
在哲学思想上,扎根理论方法基于的是后实证主义的范式,强调对目前已经建构的理论进行证伪。
扎根理论的方法起源于格拉斯和斯特劳斯两人(1965,1968)60年代在一所医院里对医务人员处理即将去世的病人的一项实地观察。
这个方面的形成与两方面的理论思想有关,分别来自哲学和社会学:一是美国的实用主义,特别是杜威、G.米德和皮尔士的思想,他们强调行动的重要性,注重对有问题的情境进行处理,在问题解决中产生方法;另外一个影响来自芝加哥社会学派,该学派广泛使用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强调从行动者的角度理解社会互动、社会过程和社会变化。
一、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从资料中产生理论扎根理论特别强调从资料中提升理论,认为只有通过对资料的深入分析,才能逐步形成理论框架。
这是一个归纳的过程,从下往上将资料不断地进行浓缩。
与一般的宏大理论不同的是,扎根理论不对研究者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进行逻辑推演,而是从资料入手进行归纳分析。
理论一定要可以追溯到其产生的原始资料,一定要有经验事实作为依据。
这是因为扎根理论者认为,只有从资料中产生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
《经典扎根理论》第八章 经典扎根理论的写作
第八章经典扎根理论的写作要点:•理解写作本身为何以及如何成为经典GT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挑选和书写备忘录做好鉴别和认识的准备•了解可能阻碍写作的障碍并了解一些消除这些障碍的方法在前一章中,我们看到了数据分析的迭代性质,这是一种基础理论的出现。
在GT中写作是这个迭代过程的一部分,从收集的第一个数据开始,当你开始写备忘录时来帮助分析和概念化。
备忘录在第六章中有介绍。
在这一章中,我们关注的是写出你们新兴理论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是如何整合在一起的。
在进行GT 时,写作和思考是相互嵌入和交织在一起的:“写作是思维的实际表达…写作是一种基本的探究行为,它与生成或收集、阅读和编码数据一样有价值,甚至更重要”(Birks ,Mills,2012,p.126)。
Charmaz(2014)将编写和重写GT描述为发现过程的一部分:当你写作的时候,你会获得更多的洞察力,并对你的数据产生更多的想法。
你会看到更清晰的类别之间的联系,并从中得到启示。
因此,写作和重写成为分析过程的关键阶段。
写作不仅仅需要报道。
通过撰写和重写草稿,你可以提出隐含论点,提供它们的语境,与现存文献建立链接,批判性地检查类别,提出你的分析,并提供支持你的分析论点的数据。
每一个连续的草案都变得更加理论化和全面(p.289)●准备写作的过程一些研究者认为写作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方法(理查森,2000)。
这种观点特别适合GT方法,因为编写是经典GT的一部分。
写作不是在研究完成后才做的事情。
”写作是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时机是循序渐进的,它不是可选择的”(Glaser,2012,p.12),因为它有助于概念化:“写作和思维在构建一个有根据的理论中密不可分”(Birks&Mills,2012,p.130)。
在收集并不断分析数据、产生概念、撰写备忘录之后,扎根理论的理论家往往会达到概念过载的状态。
在这个阶段,研究人员经常面对一大堆备忘录,表明他们已经准备好对备忘录进行分类。
扎根理论必读经典
一、质的研究
扎根理论
质的研究类似于我们说的定性研究,但又有区别,相对 于定性研究,质的研究不是空对空思辨性的,也不是由 理论到理论的逻辑推理来构建知识的,而是以文字叙述 为材料、以归纳法为论证步骤、以构建主义为前提的研 究方法。 也不同于定量研究的消灭主观偏见或价值中立为原则的 研究方法,质的研究以反实证主义为基础,认为社会研 究根本不可能完全排除主体的旨趣及其他主观因素的影 响,对事实的接受、选择、描述和综合不可能没有重点 和方向,它把统计学作为一种理论而非方法。
扎根理论
三级编码(核心式登录)
二级编码(关联式登录)
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
四、扎根理论的操作性程序
扎根理论
广州某中学新旧教师组成“师徒制”成功经验的扎根理论分析模型
一级编码
课时较少 备课组相同 办公室相同
二级编码
教学制度
三级编码
四级编码
中国师徒制的 成功,其表层 原因在于中国 的教学制度, 深层原因是中 国的文化传统
结语:
扎根理论
这里介绍了质的研究中扎根理论的方法,特别是其基本 思路和操作程序。 在质的研究中存在很多其他 不同的建构理论的方式,研
究者个人所受训练的流派不同、看问题的方式不同、研
究的情境不同,都可能采取一种不同的对待和处理理论 的方式。 因此,建议大家在考虑理论建构的问题时,需要采取一 种开放、灵活的态度。
提纲
一、质的研究
扎根理论
二、扎根理论的含义
三、扎根理论的操作性程序 四、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
五、扎根理论的缺陷
一、质的研究
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是国外质的研究(质化研究)的杰出代表,质 的研究萌芽于二十世纪初,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臻 于成熟,扎根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质的研究是指不是经由统计或其它量化程序产生研究结 果的方法;质化程序包括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 常用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民俗志、内容分析、个案 研究等。 质的研究是一种“强烈价值介入”的研究方式,具有透过 被研究者的眼睛看世界、描述、网络主义、动态系统、 弹性设计、质化资料、个人接触、个人直觉、独特案例 、系统敏感、归纳分析和关注意义等特征。
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
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一、本文概述扎根理论是一种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定性研究方法,它强调从实际观察出发,通过系统地收集和分析数据来生成理论。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方法。
文章将首先介绍扎根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然后详细阐述其核心思路,包括如何从原始数据中提取概念、如何建立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形成理论等。
接着,文章将介绍扎根理论的具体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理论构建等步骤,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操作指南。
文章将讨论扎根理论的优点、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掌握扎根理论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从而更好地应用于自己的研究中。
二、扎根理论的发展历程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旨在通过系统性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从具体情境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性的理论。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由社会学家巴尼·格拉泽(Barney Glaser)和安塞尔姆·施特劳斯(Anselm Strauss)共同提出。
在扎根理论的初期阶段,格拉泽和施特劳斯强调了对实际数据的深入分析和归纳,认为只有通过对原始数据的细致观察和理解,才能发现隐藏在其中的规律性模式。
他们提倡“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即从具体个案出发,逐步归纳出更广泛的概念和理论。
随着扎根理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应用这种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扎根理论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特征和方法论体系。
例如,它强调对研究问题的敏感性,认为研究者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不断发现和探索新的研究问题;它也注重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认为只有真实的数据才能产生有效的理论。
近年来,扎根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被用于解释各种社会现象,也被用于指导实践和政策制定。
随着大数据和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扎根理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扎根理论经典案例
2021/12/8 2021/12/8
第五页,共24页。
三、研究问题
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有哪些重要的异同之处?而且, 我们要从什么样的分析架构,来比较上述二种组织的异同?
细胞小组教会的模式,在教会聚会的动态流程为何?而这 些流程和设计,是否展现出教会组织的「认同管理」?而 其它模式的教会,其教会聚会的流程和设计,又展现出什 么样的教会组织的「认同管理」?
22002211//1122/8/8
第十四页,共24页。
教会组织管理的对照表 (扎根理论的进一步 译码 )
译码
信友堂
信友堂 新生命小组教会 新生命
的译码
的译码
1.周间聚会 大 团 体 的 教 导 主轴1A 小 团 体 的 讨 论 式 、主轴1A
的座位安排Leabharlann 式 、 听 课 式 设互动式设计
计
8.人力资源 众多擅长讲道
多 ◆成长
少 ◇减少
22002211//1122//88
第二十页,共24页。
笔者回头比较信友堂和圣恩堂,这二间都是
采取「教义教导式」认同管理策略的教会。透 过上述7个性质以及其构面范围的比较,我们可 以说∶信友堂因为其「教导式」认同管理策略, 在这7个性质以及其构面范围上,都有很好的条 件、规划和实行,因而会友的人数持续增加; 而另一方面,圣恩堂虽然同样也偏重「教义教 导式」的认同管理策略,但是其条件不足,教 义课程的规划和实行也较不足,因而会友的人 数持续减少。
个案研究法与比较个案
个案研究的观察方式--参与观察法(Participant
Observation Method)
个案研究的分析方式--扎根理论法 (Grounded
Theory)
通过一篇小文章,学习一下扎根理论
通过一篇小文章,学习一下扎根理论写在前面:自从接触千字营之精神,我便深深被吸引,碎碎念的文字,我半小时就可以写一篇。
可是我终究觉得这样的模式只是让自我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不外看,我便难以进步。
加之深感读研的美好时光一晃而过,平时虽然有一些琐事缠身,但自由安排的时间还是很多,在剩下的时间里抓紧一切时间再奋斗一把,读书看报学习,而至于结果如何不去过多追问和焦虑。
于是我今日在读威廉姆斯的思想,结果被老师叫去报销,中途打断之后,便再也没有读,主要是看了看他的思想,我有点难以理解,于是搁置了。
明日再读。
今日主要看了看扎根理论。
读的是《大学教师对“好老师:之理解的实践推理》,也是多亏了教经管和高教的小学妹,我才补上上节课C老师讲的东西。
之前我只是读关于扎根理论的书籍,读的一直云里雾里的。
关于学习方法的问题,大概是从写开题的文献综述开始,我开始有所感悟。
不会写论文和写的不好虽然和读书多少有关,但我想更多的是我还是没有真正去读每段每句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
以前虽然知道要这么读,可是就是没办法这么读。
当然我也体会到,我们经常问过来人,你们如何读书的?过来人也通常会说,多读多看,没有好的办法。
是的,读书当真没有捷径。
没有大量的认真的积累,怎么会有变化。
只是,我当年跨专业来读文科,没有过早的体悟到这个道理。
只是如今再感慨也不算晚吧。
这次那些小学妹针对这篇文章做PPT汇报,我就以文字的方式呈现吧。
我想从研究问题的聚焦,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方法的确立以及如何编码。
研究问题研究问题确定为大学教师是如何理解好老师的?在这个主问题之下,研究者开始把它细化为三个子问题:好老师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这些特征对他们是重要的?这样的好老师的理解对他们产生了什么影响?关于研究问题,研究者也是在进入研究现场后不断的聚焦的,比如从一开始的考察好老师的特征,一开始静态的特征,后来转向动态的特征。
子问题也在不断的变化。
研究对象关于研究对象的选择。
《经典扎根理论》第六章分析数据
《经典扎根理论》第六章分析数据第六章分析数据要点:理解描述性分析和概念分析之间的区别阐明如何使用连续比较分析方法区分扎根理论中使用的不同类型和阶段的编码理解分析型备忘录在扎根理论分析中的关键作用阐明如何识别核心类属理解扎根理论中数据分析的迭代性质评估应用软件对扎根理论分析的影响本章,我们将聚焦经典扎根理论中采用的数据分析技术。
通过编码和备忘录的方法将数据概念化是扎根理论分析的基础,其目标是发现社会行为的潜在模式,从而解释研究兴趣领域内的主要问题或关注点。
这种潜在模式分析方法说明了在社会环境中揭示激发可预测行为的主要关注点的复杂性。
这样的行为模式往往是微妙且根深蒂固的,需要仔细关注数据中所揭示的内容。
扎根理论关注一个问题——个主要的关注点——并专注于那个解释该关注点如何被永久处理、管理或解决的行为模式。
这种模式——核心类属——随着数据的开放编码和概念化而出现。
一旦这种模式出现,分析人员就会转移注意力,专注于理论抽样和有选择地对进一步的数据进行编码,以详细阐述这一核心类属和任何似乎与该核心类属相关的概念,并最终使他们饱和。
核心类属,作为一种模式,通过理论编码将其建模,以组织和整合该核心类属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这种理论编码不是被选择的,而是通过对分析型备忘录大量地手工整理而产生的,借助分析人员通过对分析想法的前意识处理所产生的创造性见解。
这些分析想法已经渗透到通过有意识的努力来分析数据之外了,被格拉泽(1998)称为“无药之旅”。
事件可以被描述为数据中所观察或表述的现象或经验的指标。
使用连续比较分析方法对这些事件进行标记和分析,生成最初的实质性代码和后来的理论代码。
这一过程首先通过仔细阅读数据进行实质性编码,将事件确定为数据中新出现的概念的指标。
当理论家将数据中的事件与事件进行比较,然后将事件与新兴的概念进行比较时,一个主要的问题或关注点在编码数据中浮现出来。
而一个类属成为研究的焦点,它似乎可以解释围绕这个问题或关注点的大部分变化。
《经典扎根理论》第五章 发现数据
第五章发现数据要点:理解扎根理论对数据的使用知道如何为一项扎根研究收集数据理解做扎根理论时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反复性为什么“一切都是数据”作为扎根理论家,我们有极大的自由来识别和利用在分析中获得的任何相关的、可获得的所有的数据,这样做可以增强我们理论的力量来解释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们在选择和发现数据时使用这些数据来解释有争议的行为模式。
这种解释能力是很多人被吸引到扎根理论研究中的主要原因。
其概念性的力量使得扎根理论不仅对理论家来说很有价值,而且由于其聚焦于解释“影响力高的主要问题”(Glaser, 1995, p. 4),所以对实践者和参与者来说,扎根理论也很有意义。
扎根理论过程确保了当我们的研究结束时,其结果是“可操作的”(Schon, 1983)。
正如Walsh (2014c)所强调的,在许多方法论书籍中,关于方法和技术的论述很多,而关于数据的论述却很少。
然而如果没有数据,方法和技术就没有多大意义,因为“数据是建立理论的必要基础”(Evermann ,Tate, 2011, p. 634),在大多数情况下,你需要好的数据来产生好的理论(Lyytinen, 2009)。
Creswell(2014)将定性数据描述为文本和图像,定量数据为数字。
定量数据这一术语主要用来描述一种可被计算或被数据化表达的信息,可以被进行数据分析(Monette Sullivan,Delong, 2011),而定性数据则以文字的形式对某种现象进行深度解释、提供信息。
然而,研究者可以选择量化质性数据(Sandelowski et al., 2009)或者限定(Creswell,2007)或质性化(Sandelowski,2000)定量数据。
研究人员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技术使用二手数据,而不用管使用什么方法来收集这些数据。
虽然许多扎根理论研究很大程度上依赖定性数据和访谈作为数据收集的主要方法,扎根理论可以使用任何所有数据以及数据收集方法,包括观察、视听媒体,或来自任何来源的调查(如报告、报纸或问卷)。
有用——扎根理论与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
• 内容分析综合了诸多学科领域,如心理学、社会 学、历史学、艺术、教育学、新闻学、政治学等。 内容分析法也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方法,其主旨 在于把用言语表示而非数量表示的文献转化成数 量表示的资料,其结果一般采用与问卷调查 (survey)资料相同的方式,如采用频次或百分 比列表进行描述。
• 质性内容分析:质性分析技术影响力比量性影响力弱,优 点是可了解文件背后的背景、动机和目的,探讨深层意义, 真实性和效度较强;缺点是不严密、不精确、主观涉入研 究情境,信度较弱。
• 权变关系分析(Contingencies analysis):采用量性内 容分析手段计算文件资料,采用质性内容分析手段产生推 论,使内容分析更加客观实和用科文档学。
• 3. 勾勒出初步呈现的理论,确定该理论的内涵和外延, 将初步理论返回到原始资料进行验证,同时不断地优化现 有理论,使之变得更加精细。
• 4. 对理论进行陈述,将所掌握的资料、概念类属、类属 的特性以及概念类属之间的关系一层层地描述出来,作为 对研究问题的回答。 实用文档
扎根理论研究法
• 三、适度运用文献,但对原有理论保持距离 • 四、对理论保持敏感:在分析资料时注意寻找那
内容分析法
• 文献研究法: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 文献、整理文献及文献综述。
• 内容分析法与文献分析法的异同
• 共同之处:有共同的分析对象总体,都以文字、 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记录保存下来的资料 内容作为分析的对象,都不与文献中记载的人与 事直接接触,因此,又称为非接触性研究方法。
• 主要差别:内容分析法是将非定量文献材料转化 为定量的数据,再对文献内容做出量性分析和做 出关于事实的判断和推论。对组成文献的因素与 结构的分析更为细致和实用程文档序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3/3
2020/3/3
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
? 研究者要求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尽量“悬置”个人的“偏见 ”和研究界的 “定见”,将所有的资料按其本身所呈现的 状态进行登录。
? 登录的目的是从资料中发现概念类属,对类属加以命名 ,确定类属的属 性和维度,然后对研究的现象加以命名 及类属化。
2020/3/3
二、扎根理论的含义
扎根理论
2、含义
? 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 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 理论。
? 这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 ? 扎根理论一定要有经验证据的支持,但是它的主要特点
不在其经验性,而在于它从经验事实中抽象出了新的概 念和思想。 ? 在哲学思想上,扎根理论方法基于的是后实证主义的范 式,强调对目前已经建构的理论进行证伪。也就是说, 扎根理论的本质是归纳法。
? 在所有已发现的概念类属中经过系统的分析以后选择一 个“核心类属”,分析不断地集中到那些与核心类属有关 的码号上面。
? 核心类属应该具有如下特征:1 )核心类属必须在所有 类属中占据中心位置;2 )核心类属必须频繁地出现在 资料中;3 )核心类属应该很容易地与其他类属发生关 联; 4) 核心类属很容易发展成为一个更具概括性的理 论;等。
? 质的研究是指不是经由统计或其它量化程序产生研究结 果的方法;质化程序包括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
? 常用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民俗志、内容分析、个案 研究等。
? 质的研究是一种“强烈述、网络主义、动态系统、 弹性设计、质化资料、个人接触、个人直觉、独特案例 、系统敏感、归纳分析和关注意义等特征。
2020/3/3
提纲
扎根理论
一、质的研究 二、扎根理论的含义 三、扎根理论的操作性程序 四、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 五、扎根理论的缺陷
2020/3/3
一、质的研究
扎根理论
? 扎根理论是国外质的研究(质化研究)的杰出代表,质 的研究萌芽于二十世纪初,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臻 于成熟,扎根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0/3/3
参考文献:
扎根理论
? 冯生尧等.扎根理论:一种新颖的质化研究方法[J]. 现代 教育论丛,2001,(6):51-53.
? 王锡苓.质性研究如何建构理论?——扎根理论及其对传 播研究的启示[J]. 兰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5 ):76-80.
? 陈向明.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J 〕.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9(4):58-63.
2020/3/3
二、扎根理论的含义
3、理论来源
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
哲学:实用主义 “行动”
社会学:芝加哥学 派的象征互动论 “诠释”
2020/3/3
三、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
扎根理论
1. 从资料中产生理论 2. 对理论保持敏感 3. 不断比较的方法 4. 理论抽样的方法 5. 灵活运用文献 6. 理论性评价
2020/3/3
结语:
扎根理论
? 这里介绍了质的研究中扎根理论的方法,特别是其基本 思路和操作程序。
? 在质的研究中存在很多其他 不同的建构理论的方式,研 究者个人所受训练的流派不同、看问题的方式不同、研 究的情境不同,都可能采取一种不同的对待和处理理论 的方式。
? 因此,建议大家在考虑理论建构的问题时,需要采取一 种开放、灵活的态度。
2020/3/3
二级编码(关联式登录)
? 主要任务是发现和建立概念类属之间的各种联系,以表 现资料中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关联。
? 这些联系可以是因果关系、时间先后关系、语义关系、 情境关系、相似关系、差异关系、对等关系、类型关系 、结构关系、功能关系、过程关系、策略关系等。
2020/3/3
三级编码(核心式登录)
2020/3/3
扎根理论
四、扎根理论的操作性程序
理论建立
三级编码(核心式登录) 二级编码(关联式登录)
2020/3/3
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
2020/3/3
五、扎根理论的缺陷
扎根理论
? 扎根理论这一以扎根于现实资料而发展理论为诉求的方 法论,和其它质化研究一样,也遭受到了某些批评。
1. 在实地工作时,研究者每天须面对大量的新资料,通常只允许 研究者发展「概念」,很难真正达到一种「理论」的地步。
2020/3/3
一、质的研究
扎根理论
? 质的研究类似于我们说的定性研究,但又有区别,相对 于定性研究,质的研究不是空对空思辨性的,也不是由 理论到理论的逻辑推理来构建知识的,而是以文字叙述 为材料、以归纳法为论证步骤、以构建主义为前提的研 究方法。
? 也不同于定量研究的消灭主观偏见或价值中立为原则的 研究方法,质的研究以反实证主义为基础,认为社会研 究根本不可能完全排除主体的旨趣及其他主观因素的影 响,对事实的接受、选择、描述和综合不可能没有重点 和方向,它把统计学作为一种理论而非方法。
2020/3/3
二、扎根理论的含义
扎根理论
1、理论演化
? 扎根理论是一种比较新颖的研究方法。 ? 它首先是由格拉斯(Glaser )和斯特劳斯(Strauss )于
1967年在专著《扎根理论之发现:质化研究的策略》中 提出的。 ? 1990年斯特劳斯、考宾(Crobin )著《质化研究基础: 扎根理论的程序和技术》。 ? 1993年迈尔斯(Miles)、休伯曼(Huberman )著《质 化资料分析:新方法手册》,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这个 理论。
2. 同时扎根理论方法中非学术性之预备工作须耗去大部份的时间 也是值得商榷。
3. 质化研究者很容易主观上不愿意让自己「资料搜集」与「理论 分析」的工作维持高度的互动关系,两阶段的处理方式经常会 变成一种主观解释现实、“事后诸葛亮”的尴尬。
4. 扎根理论的方法使得研究者须出入游走于现象场中无数次,然 而,扎根理论却似乎忽略了实地研究之不易。
扎根理论
(Grounded Theory )
2020/3/3
扎根理论
在质的研究( qualitative research )领域, 一个十分著名的方法是格拉斯( Glaser )和斯特 劳斯(Strauss )提出的“扎根理论” (grounded theory )(1967)。扎根理论是一 种作质的研究的方式,其主要宗旨 是从经验资 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 Strauss ,1987:5),是 一种资料分析整理的方法,不同于以往提出的资 料获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