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尊与人际信任相关关系的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自尊心理与人际关系质量的关联研究

自尊心理与人际关系质量的关联研究

自尊心理与人际关系质量的关联研究人际关系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

而自尊心理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被普遍认为与人际关系质量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自尊心理与人际关系质量之间的关联,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首先,自尊心理与人际关系质量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自尊心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可和评价,它直接影响着个体与他人的互动方式和态度。

一般来说,具有较高自尊的人更容易与他人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有一定的自信,更能够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主动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而自尊较低的人则常常感到自卑和羞愧,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持怀疑态度,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容易产生焦虑和压力,缺乏自信和安全感,这对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都带来一定的困难。

其次,自尊心理与人际关系质量之间的关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研究发现,家庭关系和教养方式与个体的自尊心理密切相关。

在一个家庭中,如果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注,鼓励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他们将更有可能形成较高的自尊心理,从而对人际关系有积极的影响。

而在家庭关系冷漠、家庭氛围紧张的环境下成长的个体,常常容易形成较低的自尊心理,对他人产生敌对和攻击性,从而影响人际关系的品质。

此外,社交支持也是自尊心理与人际关系质量之间的重要桥梁。

社交支持是指从他人那里获得的情感、信息、物质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个体在获得社交支持时,感受到他人的关怀和关注,增强了自己的自尊心理。

同时,社交支持也能够提供情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使人更有勇气和信心去面对人际关系中的挑战。

相反,缺乏社交支持的个体容易形成较低的自尊心理,对人际关系中的不适和冲突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

最后,个体对自尊心理和人际关系质量之间的关联有一定的主观感受和认知因素。

个体在与他人互动时,可能会因为自身的自尊心理而产生对他人的期望和评价,这会直接影响个体对人际关系质量的感受和评价。

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文献综述

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文献综述

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文献综述人际关系一直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而在大学生群体中,人际关系更是至关重要。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发展。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改善方法,以期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一直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质量普遍存在一定问题。

一方面,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着沟通不畅、交往困难、人际冲突等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网络相对封闭,缺乏多样性和包容性。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他们的学业和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影响因素1. 个体因素:个体的性格特点、社交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等都会影响其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比如,性格内向、自闭的大学生更容易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困难。

2. 环境因素:大学生所处的环境也会对其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家庭、同学、老师等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程度、社会文化氛围等都是重要因素。

3. 社交媒介:随着社交媒介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也受到了新的影响。

虚拟社交与面对面交往之间的平衡、社交媒体上的人际关系建设等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三、大学生人际关系改善方法1. 培养社交技能: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等途径,提升自己的社交技能,增加人际交往的机会。

2. 增强心理素质:大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式,增强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

3. 拓展人际圈子:大学生可以尝试结识不同背景、不同兴趣爱好的人,拓展自己的人际圈子,增加人际关系的多样性。

4.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应注重沟通、理解、尊重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人际冲突和误解。

综上所述,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至关重要,通过对其现状、影响因素和改善方法的综述,可以更好地指导大学生改善自身的人际关系,提升人际交往的质量,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自尊心与人际关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自尊心与人际关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自尊心与人际关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自尊心是一个人对自我价值和能力的认知和评价,与其它心理特质及人际关系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本文将探讨自尊心与人际关系质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并进一步剖析这种关系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一、自尊心对人际关系质量的影响自尊心对人际关系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首先,具有较高自尊心的个体往往更具有自信和积极的态度,这能够促进他们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和融洽沟通,从而提高人际关系质量。

其次,拥有良好自尊心的人更容易建立和维持与他人的良好亲密关系,他们更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同时也更能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最后,自尊心的增强还可以提高个体的心理抵抗力,减少受挫折和冲突所带来的消极情绪,从而有利于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人际关系质量对自尊心的影响人际关系质量也会对个体的自尊心产生重要的影响。

研究发现,人际关系质量的良好与否对自尊心的发展和维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提供给个体友情、支持和认同感,从而促进自尊心的增强。

相反,若人际关系质量较差,个体可能会面临孤立、排斥和冷漠等负面的心理体验,这将损害其自尊心的建设。

因此,人际关系质量的改善对于维护和提升自尊心至关重要。

三、自尊心与人际关系质量的相互关系自尊心与人际关系质量之间呈现一种相互关系。

一方面,自尊心的提高能够促进人际关系质量的改善。

另一方面,人际关系质量的良好也有助于个体自尊心的增强。

这种相互关系可以通过不断的积累和互动来实现,一个积极健康的循环。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关注并重视自尊心与人际关系质量之间的相互影响。

首先,个体应该培养和提升自尊心,这可以通过学习、工作、社交等多种途径来实现。

同时,也应该注意积极维护和改善人际关系,例如加强沟通、倾听他人、关心他人需求等。

进一步地,教育和心理健康机构应该提供相关的指导和支持,以促进个体的自尊心发展和人际关系质量的提升。

总结起来,自尊心与人际关系质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

当代大学生自尊、自信与生活事件相关关系理论综述

当代大学生自尊、自信与生活事件相关关系理论综述

4大学生的恋爱观
自尊,自信对大学生生活各方面都有 着紧密的联系。恋爱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 生活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们尚未建
①作者简介:杨志昌:齐齐哈尔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辅导办,副科级辅导员。 梁华: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学生科科长。
254
中圈科教创新导刊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立新的理想时,他们萌发了恋爱的意识。自 尊、自信对正确的恋爱观又起着莺要作用。 4.1大学生对谈恋爱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1)对待恋爱比较认真,认为恋爱应该 以感情为基础,他们一一般心理成熟。有一定 的责任心,彼此比较了解,恋爱足在朋友的 基础上互相帮助,日久牛情而建立的。这种 恋爱即使破裂了,对彼此的伤害也不是很 大,做不成恋人还可以做朋友。因而这种恋 爱观是值得肯定的。(2)对待恋爱态度不认 真,不是真心的。这类大学生认为谈恋爱就 是为了玩一玩,为了满足各种欲望。 4.2产生错误的恋爱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失去奋斗目标。(2)好奇。(3)排除孤 独。(4)攀比心理。看到别人在谈恋爱而自己 则是单身一人,觉得没有面子,所以随大流 也找一个,以满足虚荣心。(5)为以后的人生 积累经验。他们认为大学生里谈恋爱如同 种试验田,取得第一手经验。为以后的成熟 爱情打基础。 总之,根据在观察大学生生活过程中发 现自尊对一个人的恋爱观有一一定的影响,可 以通过一个人的恋爱观反过来研究他的性 格。自尊心强的人自信心一定强。那么这些 大学生选择的爱情方式倾向于好朋友式、利 他式。产生了错误的恋爱观。因为他们重视 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他们不愿意承担相应的 责任而选择逃避。在面对问题时,他们不会 采取积极主动态度,只是想能拖就拖或者是 即使我做了也不见得比别人好。在爱情中则 表现出来没有主见,只是一味的迁就、顺从。 他们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做。 对一个人的恋爱现进行研究可以了解 到这个人的性格,我们则可帮助增强自尊 感,建立正确的恋爱观。 自尊、自信足影响大学生生活事件的 重要因素。同时自尊、自信对大学生的恋爱 观有正确的影响。

大学生自尊与人际关系相关关系的研究综述

大学生自尊与人际关系相关关系的研究综述

大学生自尊与人际关系相关关系的研究综述自尊是大学生发展成为独立自主的个体所必需的一种心理特征。

而人际关系又是大学生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乃至整个人生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大学生自尊与人际关系之间的相关关系,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对于实践意义十分重大。

本文就试图从相关研究的角度,分析大学生自尊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

一、大学生自尊的现状大学生自尊具有复杂多样的特征,它受到文化、社会、家庭、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文化因素是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大学生自尊产生较大影响。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中国大学生普遍存在自尊水平较低的问题,而且男性和女性之间在自尊方面存在差异,男性的自尊水平比女性高。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大学生是处于转型期的群体,人际关系的发展和调整对他们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显示,大部分大学生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面临人际交往困难的问题。

这些问题往往跟大学生的性格问题、沟通技巧、社交能力等有关。

三、自尊与人际关系的相关关系自尊和人际关系之间的相关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一方面,自尊水平的高低会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往往更加积极主动地寻求社交机会,更会更好地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

相反,自尊水平低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缺少自信,难以主动建立社交关系,甚至会出现对自身的消极评价,这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人际关系的质量又会对大学生的自尊带来影响。

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会让大学生比较容易感到自尊心满足,相反,关系问题或孤立无援的状态,可能会对大学生的自尊产生负面影响。

四、自尊与人际关系的互动作用自尊和人际关系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即自尊会促进人际交往,而人际交往又反过来会对自尊产生影响。

大学生自尊水平高的人往往更具有社交天赋和社交技巧,这会让他们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建立好的人际关系又会反过来提高其自尊感。

大学生自尊与人际信任相关关系的研究综述

大学生自尊与人际信任相关关系的研究综述

大学生自尊与人际信任相关关系的研究综述摘要:自尊与人际信任是伴随人一生的两种心理维度,提高自尊与人际信任水平有利于健全大学生人格,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从理论角度出发,寻找自尊和人际信任的相关关系,可以为当代大学生自尊水平和人际信任水平的提高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大学生;自尊;人际信任;相关关系一、大学生的自尊状况自尊也称自尊心,是个体自我系统的核心成分之一,对个体心理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但目前,心理学界对自尊还缺乏一个普遍认同的定义。

国际学者詹姆士、布兰登[1],国内学者朱智贤[2]、顾明远[3]、林崇德[4]、黄希庭[5]、张玲[6]等都纷纷为自尊下过定义。

综合比较,笔者认为张玲提出的"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做出并通常持有的评价,它表达了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表明个体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功的和有价值的"可为本文所用。

目前国内对大学生自尊的相关研究很多,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尊的整体现状研究李虹[7]在大学生自尊状况调查研究中的结果表明:约80%的大学生表现为高自尊,另外约20%为低自尊,这说明大学生自尊水平高于理论中值。

2.自尊的年级差异研究对大学生自尊是否存在年级差异有不同的研究结果,多数研究认为大学生自尊状况存在年级差异。

如黄希庭等[8]利用自编的问卷对我国34 715名大学生的自尊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大学生自尊的年级整体变化趋势呈现“V”字形,即在高三急剧下降,而在大三快速回升,其中,人际价值感在大学三年级达到最高水平。

蔡溢等人[9]在对大学生自尊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的研究中得出结论认为:大学生自尊存在年级差异,且有随年级增长而提高的趋势。

3.自尊的性别差异研究在大学生自尊状况的性别差异明显与否的问题上研究结果不同,多数学者认为不存在差异。

例如:在李虹的大学生自尊状况的调查研究中,大学生自尊的性别差异不显著。

王建平[10]对我国三所大学288名大学生进行自尊水平调查,结论为男女生在基本自尊水平上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心理学视角下的自尊与人际关系质量

心理学视角下的自尊与人际关系质量

心理学视角下的自尊与人际关系质量自尊与人际关系质量的心理学视角自尊与人际关系质量是心理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态度和价值感受,是一个人对自身价值的评价和尊重程度。

人际关系质量则涉及到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包括亲密度、支持度和满意度等方面。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自尊与人际关系质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自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一、自尊与人际关系质量的相关性自尊与人际关系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研究发现,自尊水平较高的个体更容易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而自尊水平较低的个体则更容易面临人际困境。

例如,自尊较高的人更自信、开朗,在社交场合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喜欢和认可,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反,自尊较低的人可能会感到自卑和不自信,这种心理状态可能影响到他们与他人的互动,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的不顺利。

二、自尊对人际关系质量的影响机制1. 自尊影响个体的自我表现和情绪状态。

自尊较高的个体通常会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情绪和行为,这种表现对他人产生积极吸引力,从而促进了人际关系的质量。

而自尊较低的个体可能会表现出消极情绪或自卑的态度,这种情绪状态可能会阻碍人际交流和互动,从而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

2. 自尊影响个体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自尊较高的个体往往更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对他人给予更多的支持和肯定。

而自尊较低的个体可能更倾向于抱怨和指责他人,这种态度和行为则会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三、培养健康的自尊与改善人际关系1. 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个体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关注自身的优点和成就,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

这种积极的自我认知可以提高个体的自尊水平,从而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的质量。

2. 培养积极的情绪态度。

个体应该学会处理负面情绪,培养乐观、积极的情绪态度。

这种积极的情绪态度可以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魅力,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

个体应该学会积极倾听他人,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并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大学生自尊水平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自尊水平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自尊水平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分析人际关系在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对他们与他人的相处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大学生自尊水平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自尊水平对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自尊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的感受和评价。

自尊水平高的人往往具备自信、积极、开朗的个性,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交往。

在大学生时期,他们需要与同学、老师、社会各界人士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便获得更多的支持、认同和机会。

因此,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对他们与他人的相处至关重要。

二、自尊水平对人际关系的积极影响1. 提升自信心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去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这种自信心能够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2. 建立信任关系大学生自尊水平高的人更容易受到他人的信任。

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表现出真诚和坦率的态度,与他人建立起互信的关系。

这种信任关系有利于他们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进一步促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合作关系。

3. 彰显自我价值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更加重视自己的独特性和个人价值,他们乐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优势。

在人际交往中,他们能够自信地展示自己的特长和能力,与他人形成良性竞争,共同进步。

这种积极参与和互动有助于他们拓宽人脉关系,增强自身的社交能力。

三、自尊水平对人际关系的消极影响1. 自卑感的影响自尊水平低的大学生常常对自己缺乏信心,过分关注他人的评价和意见。

这种自卑感会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退缩和回避,错失与他人建立联系和合作的机会。

同时,他们可能因此感到孤独和焦虑,进一步削弱人际关系的建立。

2. 冲突与矛盾自尊水平低的大学生可能对他人持有防备的态度,难以相信他人的善意和友好。

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容易发生冲突和矛盾,导致关系紧张和破裂。

这种消极的影响对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带来困难和阻碍。

3. 没有表达自己的能力自尊水平低的大学生常常缺乏对自己的肯定和认同,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大学生自尊与人际关系相关关系的研究综述

大学生自尊与人际关系相关关系的研究综述

大学生自尊与人际关系相关关系的研究综述作者:郑笑宇来源:《中国市场》2016年第01期[摘要]自尊作为一个受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重要心理学维度,而大学生人际关系更是一个热议的话题。

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提高大学生自尊,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从理论的基础上出发,探寻自尊与人际关系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自尊水平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大学生;自尊;人际关系;相关关系[DOI]10.13939/ki.zgsc.2016.01.1721 大学生的自尊及影响因素分析自尊作为自我系统的核心成分,目前对于自尊的概念,心理学界仍未形成一个完全统一的看法。

文章中引用林崇德[1]提出的自尊的定义,“自尊是自我意识中具有评价意义的成分,是与自尊需要相联系的、对自我的态度体验,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大学生的自尊研究现状及特点上可以总结为几个方面:一是整体上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普遍偏高,国内学者李虹[2]等人的研究认为:大学生中高自尊学生占总数的大多数,而低自尊学生只占总数的小部分。

二是大学生的自尊在不同年级存在差异,国内学者黄希庭[3]的研究认为,大学生自我价值感水平从大二快速上升,到大三升至顶点,而后在大四有所回落。

三是大学生的自尊存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万正维[4]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学生的自尊水平最高,农村学生次之,乡镇学生最低。

四是大学生的自尊存在性别差异,学者M.Bolognini[5]的研究表明,女青少年倾向于有着比男性青少年低的自尊。

五是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在不同院校间存在差异,张小安、谢朝晖的研究表明,来自重点大学热门专业的大学生的学业成就自尊明显高于来自普通大学冷门专业的大学生。

[6]影响大学生自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我意识、家庭、学校、社会文化以及支持程度,大学生本人的人格特征,大学生的年龄等都在自尊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张文新等在研究中提出:父母的教养方式与自尊水平存在一定相关。

自尊对人际关系质量的影响研究

自尊对人际关系质量的影响研究

自尊对人际关系质量的影响研究自尊是人们对自身价值和自我评价的感觉和态度。

它在个人的成长、自我认同和心理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自尊也对人际关系质量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自尊对人际关系质量的影响,并对其研究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自尊与人际关系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个人的自尊水平越高,通常意味着对自己拥有更强的自信和自尊心。

这种自信会使个体更有魅力,并影响他们与他人之间的交往表现。

例如,一个对自己有着积极评价并且自信的人,通常更容易与他人建立积极、相互尊重的关系,从而促进人际关系的质量。

与此相反,自尊水平低的人可能更容易感到自卑和不安,从而导致与他人的交流不畅,关系疏远。

其次,自尊对人际关系质量有着双向的影响。

一方面,自尊水平对人际关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研究发现,自尊水平高的人通常更具有合作精神、亲社会行为以及情感支持的意愿,从而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这种积极的态度和行为会吸引他人的好感和亲近感,进而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

另一方面,人际关系的质量也会对自尊产生影响。

一份温暖、支持和友好的人际关系网络有助于提升个体的自尊感,进而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人际交往中。

因此,自尊和人际关系质量形成了一个互动的循环。

要进一步研究自尊对人际关系质量的影响,我们需要关注一些可能的干扰因素。

首先,文化差异可能会对自尊和人际关系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一些个人主义文化中,个体自尊的追求被认为是对单个人特殊性的尊重,而在一些集体主义文化中,个体自尊被看作是对集体身份的破坏。

因此,文化背景对自尊和人际关系之间的关联产生着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个体的性格特点也可能对自尊和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性格外向的人更容易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而内向的人可能在交际中感到困难。

这些差异可能会影响自尊的形成和与他人的互动。

此外,社会支持也是影响自尊和人际关系质量的重要因素。

社会支持包括来自家庭、朋友和同事的支持和肯定。

大学生自尊、安全感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自尊、安全感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自尊、安全感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黄栋霖关键词:大学生,自尊,人际信任,安全感1 引言有关自尊的研究是在1980年《心理学原理》问世之后开启的,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物质需求被满足而精神需求却逐渐降低,精神需求影响心理健康。

众多研究证明高自尊水平的个体有有良好的接纳程度。

大学生整体的自尊水平是比较高的,但在不同的影响因素上差异是不同的,国家、社会和学校对大学生的自尊的心理健康提供众多的支持和帮助。

大学生安全感问题是被社会、学校广泛关注的,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会受到各种方面的影响(学习、人际交往、恋爱等等),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安全感是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安全感的研究很有必要。

大学生是当代社会的基石,是人际关系发展的时候,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拥有良好的人际信任,对他们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有着不可抹灭的作用。

我国一些信任缺乏的问题,加重了人际信任危机。

因此找出与人际信任相关的心理因素,并对此进行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和重要的。

2 文献综述2.1 自尊的概念J.D.Brown提出自尊为对个体情感的感知,是对自己感到喜爱或是感到羞耻[1]。

N.Branden认为自尊是由自我喜爱和自我效能两部分组成[2]。

Maslow提出自尊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自尊是通往自我实现的阶梯[3]。

Kelly(1978)发现低自尊水平的个体比高自尊水平的个体更容易表现不好[4]。

高文凤(2000)认为自尊和自我接纳是影响大学生社交焦虑的一个重要因素[5]。

王欣(2003)发现年级、性别、独生子女导致大学生自尊差异的主要因素[6]。

综上所述,经过前人研究可以看出自尊是对自己整体能力的总体评价。

2.2 安全感的概念《心理学词典》对安全感的定义是个体在摆脱了危险情境或受到保护时体验到的情感,表现渴望得到保护,感受安全,以避免焦虑、恐惧等[7]。

丛中等(2004)认为心理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及个体在应对处事时的有力、无力感。

大学生自尊与社交焦虑、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自尊与社交焦虑、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

关 键 词 :自尊 ; 社交焦虑 ; 际信任 人
中 图分 类号 : 842 G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号 :2 1)2 02 — 4 (020 — 00 0
Ab ta t Th s s u i o e p or he r lto hi t e e f— e t e ,s ca nx e y a d sr c : i t dy a ms t x l e t ea i ns p be we n s l se m o ila i t n i e pe s na r s fc le e s ud nt .2 0 c lge s u nt r e t d b e f—e t e s ae ( ES), nt r r o lt u to o l g t e s 5 ole t de swe e t s e y s l s e m c l S
受到 他人 、 集体 和社会 尊 重 的情 感体 验 。1n㈣ 自 [( ] 尊作 为个 体 自我 系统 中 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 , 心 理 对 健 康发 展 有 重 要 的影 响作 用 。Mak L ay提 出 r er 自尊 的社会 计量 器 理 论认 为 “ 自尊是 个 体 与 他 人
接触 频繁 , 社会 交往 、 际关 系 问题 日渐 突 出。人 人
感 ) rn aha系数 0 8 , 效度 良好 。 。C o b c . 2信
R sn eg自尊 量表 ( E ) oeb r S S 。量 表 由 1 个 项 0
目组 成 , 5级 评 分 , 数 越 高 ,自尊 水 平 越 高 。 分
i t ,wh l b i u n i t r e s n l r s .2 e f s e m sn g tv o r l t d wi o i l n it ( ey i o v o so n e p r o a u t .S l —e t e i e a i e c r e a e t s ca x e y p e t h a d 0 0 );h r s p s t e c r ea i n b t e ef—e t e a d i t r e s n lt u t p 0 0 ) o i l . 1 t e e i o i v o r l to e we n s l i s e m n n e p r o a r s ( < . 1 ;s ca a x e y i n ts g i c n l e a i e c r e a e t n e p r o a r s p 0 0 ) 3 S ca n i t n i t o i n f a ty n g tv o r lt d wih i t r e s n lt u t( > . 5 . . o i l x e y, s i a

学生自尊心与人际关系的心理学分析

学生自尊心与人际关系的心理学分析

学生自尊心与人际关系的心理学分析引言:学生时代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其中自尊心和人际关系在塑造个体的心理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生自尊心与人际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一、自尊心的定义与重要性自尊心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价值、能力和身份的评价和认同感。

它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自尊心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业成绩、社交能力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

二、学生自尊心的形成因素学生自尊心的形成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认同等都会对学生自尊心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家庭环境中的父母教育方式、家庭关系等对学生的自尊心具有直接影响。

学校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以及学业成就等也会对学生的自尊心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三、学生自尊心与人际关系的相互关系学生自尊心与人际关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自尊心的高低会影响学生与他人的交往方式和态度。

自尊心较高的学生更容易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自尊心较低的学生可能会更加内向、自卑,难以主动与他人交流。

另一方面,人际关系的质量也会对学生的自尊心产生影响。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升学生的自尊心,而恶劣的人际关系则可能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伤害。

四、提升学生自尊心与改善人际关系的策略为了提升学生的自尊心和改善人际关系,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建立积极的家庭和学校环境,提供支持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被接纳。

其次,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再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最后,教育者和家长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和价值观。

结论:学生自尊心与人际关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学生的自尊心对人际关系产生重要影响,而人际关系的质量也会对学生的自尊心产生影响。

为了提升学生的自尊心和改善人际关系,教育者和家长应该采取一系列策略,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

大学生自尊水平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自尊水平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自尊水平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自尊水平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心理因素,它对于个体的人际关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自尊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交行为,还会对其与他人的互动、彼此的沟通和相处方式产生一系列的积极或消极结果。

因此,本文将围绕着大学生自尊水平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展开研究。

一、自尊水平对人际关系的积极影响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通常具备自信、乐观、阳光的性格特点,他们对自己具有积极的评价和强烈的自信心,从而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以下积极的影响。

首先,高自尊的大学生更有可能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他们对自己有较高的自我认同感和肯定,容易被他人所接受和认同,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起互信和友好的关系。

相比之下,自尊水平低的大学生常常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对与他人的交流充满焦虑和紧张情绪,往往难以建立起积极的人际关系。

其次,高自尊的大学生更加独立自主。

他们有较强的自我决策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对自己的需求和利益具有明确的认识和把控能力。

他们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更多的主动、自信和坦诚,能有更大的把握和掌控主动权,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与机会。

此外,高自尊的大学生更容易建立积极的情感连接。

他们通常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需求,具备一定的人际敏感性和同理心,能够积极主动地为他人提供支持和帮助。

他们乐于倾听他人的心声,展现出较强的情感共鸣能力,从而与他人建立起稳固的情感纽带。

二、自尊水平对人际关系的消极影响然而,自尊水平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产生消极的影响,制约着他们的真实表达和积极互动。

首先,自尊水平过高的大学生可能显得自我中心和自负。

他们往往过于关注自己的需求和利益,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容易将自我价值凌驾于他人之上,导致人际关系出现紧张和冲突。

同时,过高的自尊也会使其缺乏对自身不足的认知,难以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进而对他人的意见产生抵触和排斥。

其次,自尊水平过低的大学生可能缺乏自信和表达能力。

大学生人际信任研究综述

大学生人际信任研究综述

大学生人际信任研究综述作者:马蓉郑雪艳来源:《东方教育》2016年第08期摘要:人际信任一直是教育的热点话题,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是今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国内外学者对人际信任的研究也颇多,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从人际信任的理论来源、国内外学者对人际信任定义的观点、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研究现状和人际信任相关变量的出发,进行整理。

关键词:人际信任;大学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离不开信任,信任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石,良好的信任关系有助于提高个人心理健康水平。

大学生群体,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人际信任的水平逐渐降低。

一、关于人际信任概念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对于人际信任的概念还没统一,国内外学者对人际信任的概念有不同的看法。

国外对人际信任概念的观点:(l)信任是个体对另外一个人的言词,承诺以及口头或书面的陈述为可靠的一种概括化的期望(Rotter,1967)。

(2)信任是个体所有的一种构成其个人特质之一部分的信念,认为一般人都是有诚意善良及信任别人(Wrightman,1992)。

(3)信任是交往双方共同持有的,对于两人都不会利用对付之对方弱点的信心(Sabel,1993)。

(4)信任可由选择相信他人的合作行为来显示(Deutseh,1973)。

目前国内对人际信任的观点:(1)陈介玄、高承恕(1991)认为信任是一种由人际关系中衍生出来的人际信任,亦即是一种针对与特定的个人亲近熟悉度所衍生出来的信任,是基于个人关系和后天成就形成的,这种信任是人情付出与理性计算的结果。

(2)杨中芳、彭泅清(1999)认为人际信任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双方对对方能够履行他所被托付之义务及责任的一种保障感。

用日常用语说,就是放心,不必提心吊胆,不要担心对方会失信而完不成为自己做的事。

在这一个概念化中,人际信任被视为是一个存在于两人之间的概念"因此用两人关系作为研究信任的单位。

大学生自尊与人际关系相关关系

大学生自尊与人际关系相关关系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研究对象
某大学300名大学生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自编 的自尊量表和人际关系量表 进行测量。
数据来源
通过在线和纸质形式共发放 3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 280份。
变量测量与数据分析
01
02
03
自变量
自尊(包括自我价值感、 自我效能感、自我认同感 )
因变量
人际关系(包括社交回避 、社交技能、社交认知)
教育启示
教育者应关注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提供必要的心理辅 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尊和良好的人际关 系。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能 力,以促进其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实践应用
在大学教育中,可以引入心理咨询、自尊教育和人际 关系培训等实践应用,为学生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 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的性格特点也会影响其人际关 系。开朗、友好、诚实和自信的大学 生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业成绩优秀和兴趣爱好广泛的大学 生更容易融入集体,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
自尊与人际关系的相关关系
自尊水平与人际关系质量呈正相关
大学生的自尊水平越高,其人际关系质量就越好。这是因为高自尊的大学生更容易积极评价自己和他人,更容易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自尊和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绩、职业 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该问题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能 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尊与人际关系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 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 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某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 ,收集数据后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 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自尊感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

自尊感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

自尊感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自尊感是人们对自己能力、价值和自尊心的评估和认同。

它在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态度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对人际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自尊感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研究结果。

首先,自尊感对人际关系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当一个人具有较高的自尊感时,他们通常更加自信,愿意与他人交流和建立深入的关系。

他们更有可能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展示自己的独特之处,并且对自己的观点和决策坚定不移。

这种积极的自我认知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他人的关注和赞赏,从而建立更加健康、稳定的人际关系。

其次,自尊感还能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在某些情况下,过高的自尊感可能导致自大和自负。

这使得一个人难以与他人建立真诚的联系,因为他们可能会过于自满,不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和感受。

此外,过高的自尊感还可能导致对他人不敏感,甚至忽视或贬低他人的价值。

这种态度往往会使人孤立于社交圈,难以维持稳定而良好的人际关系。

除了自尊感的水平,自尊感的稳定性也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较稳定的自尊感可以使人更加适应各种社会环境,并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中的挑战和冲突。

相比之下,自尊感的不稳定性常常导致情绪波动和自我怀疑,使人易受外界评价的影响。

这种情况下,个体可能会对他人的反应过于敏感,过度关注他人的意见,以至于难以在人际关系中保持平衡和健康的状态。

另外,自尊感还与人际关系中的亲密程度和质量有着密切关联。

一项研究发现,自尊感较高的人更有可能与他人建立着密切和满意的亲密关系,而自尊感较低的人则更容易在人际关系中感到不满和疏离。

这是因为较高的自尊感使个体对他人的信任度更高,更有能力在关系中保持积极的情感交流。

相比之下,自尊感较低的人可能会感到更加脆弱和压力,难以与他人建立稳定和愉快的人际关系。

总之,自尊感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

高自尊感能够提升个体的交际能力,增强自信,进而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健康的关系。

然而,过高或过低的自尊感都可能对人际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自尊水平对人际关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自尊水平对人际关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自尊水平对人际关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人际关系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而自尊水平在塑造和维持健康人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自尊水平对人际关系满意度的影响,并以研究结果支持这一关系。

首先,让我们了解什么是自尊。

自尊是指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持有积极评价的态度。

当一个人拥有较高的自尊水平时,他们更有自信和自信心,并更倾向于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相反,自尊水平低的人往往缺乏自信,容易被他人的批评和否定影响。

研究发现,自尊水平与人际关系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

某项研究表明,自尊水平较高的人往往更容易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他们来说,与他人的交往更加愉快和满意。

这是因为他们与他人互动时更自信,更能够展示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从而赢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此外,自尊水平也影响着个人对待他人的方式。

自尊水平高的人更倾向于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感受,并愿意建立互相支持的关系。

他们更能够接纳他人的优点和缺点,并以积极的方式来应对人际冲突。

相反,自尊水平低的人可能更容易对他人抱有敌意或嫉妒心态,这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不满。

此外,个人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可能体验到不同的自尊水平。

例如,家庭、友谊、工作等不同情境下的人际关系可能对自尊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家庭中,我们的自尊水平可能受到父母或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

而在工作场所,自尊水平可能与职位、工作绩效和同事之间的关系有关。

因此,了解个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自尊水平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和强调个人的优势来提高自尊水平。

心理学家建议,通过承认自己的成就并设定合理的目标,我们可以建立起更健康的自尊。

此外,社交技巧的提升和积极的沟通方式也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结一下,自尊水平对人际关系满意度确实有着重要的影响。

自尊水平较高的人往往更容易建立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并从中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

自尊心与人际关系质量的关系研究

自尊心与人际关系质量的关系研究

自尊心与人际关系质量的关系研究人际关系对于我们的人生非常重要,它能够决定我们的个人发展和幸福感。

而自尊心则是我们与他人建立和维护良好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尊心的高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与他人的相处方式和沟通效果。

本文将探讨自尊心与人际关系质量的关系,并提供一些提升自尊心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建议。

首先,自尊心是指个体对自我价值和自尊值的主观评价。

一个具有较高自尊心的人往往拥有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能够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

相反地,低自尊心者常常自卑、消极,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到怀疑。

这种负面情绪会影响他们与他人的交往,导致人际关系质量下降。

其次,自尊心与人际关系质量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的关系。

一方面,具有高自尊心的个体更容易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感使他们更愿意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这会促进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此外,高自尊心者往往具备良好的自控力和情绪管理能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他人的需求,从而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

另一方面,人际关系的质量也会对自尊心产生影响。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给予人们关爱、认可和支持,提升他们的自尊心。

而负面的人际关系则会使人感到压力、孤立和失落,从而降低自尊心。

这种关系的负面影响可能是由于负面批评、否定、冷漠等因素引起的,而这些因素恰恰与低自尊心者的内心恐惧和敏感相呼应。

因此,提升自尊心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密切相关。

提升自尊心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

我们可以通过给自己设定目标、充实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来提升自尊心。

此外,寻求他人的支持和认可也是提升自尊心的有效方式。

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成功和困难,获得他们的理解和鼓励,可以增加我们的自尊感。

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方面,重要的是要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

积极的沟通和关注他人的需求,可以帮助我们与他人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联系。

此外,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也对于人际关系的质量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冲动和过度反应,以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自尊心理及其相关研究的综述

自尊心理及其相关研究的综述
(二) 我国心理 学家关于 自尊概念 的界定 朱智贤(1989)认为 自尊是社会评价 和个人的自尊 需 要 的关系的 反映[5]。顾 明远( 1990)认为 自尊 是指 个体 以 自 我意象和自身的 社会价值为基础,对个 人值得尊重 的程 度 或其重要 性做出的评价[6]。荆 其 诚( 1991) 提 出自 尊 是 个 人自我感 受的一种形式,是一种胜任的、愉快的、值得受 人敬重的自我概念[7]。魏运 华(1997)认为自 尊是个体在 比 较 过程中获 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与体验[8]。 黄希 庭 ( 1998 )则 认 为 自 尊 即 自 我 价 值 感 , self-esteem 即 selfworth,是个人在生活 中,认知和评价作为客体的自我 对社 会 主体(包括群体 和他人)以及作为主体 的自我的正 向的 自 我情感体 验[9]。张文 新( 1999)在 《 儿童社 会性 发展 》 中 将自尊定义为个 体对自己的情感和评价 ,是对自我 价值 的 判断。林 崇德主编的 《发展心理 学》(2002 年 版)认 为 自 尊是社会评价与 个人的自尊需要之间相 互关系的反 映。
具体地说自尊包括我们对自己思维能力的认识和应对生活与挑战能力的信任以及对人人可以成功人人都有追求幸福权利的信任对于提升自身的价值维护自身的利益享受劳动果实充满信心几个方面认为自尊是社会评价和个人的自尊需1989要的关系的反映认为自尊是指个体以1990自我意象和自身的社会价值为基础对个人值得尊重的程度或其重要性做出的评价提出自尊是1991个人自我感受的一种形式是一种胜任的愉快的值得受人敬重的自我概念认为自尊是个体在比1997较过程中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与体验1998则认为自尊即自我价值感selfesteemselworth是个人在生活中认知和评价作为客体的自我对社会主体包括群体和他人以及作为主体的自我的正向的自我情感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自尊与人际信任相关关系的研究综述
摘要:自尊与人际信任是伴随人一生的两种心理维度,提高自尊与人际信任水平有利于健全大学生人格,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从理论角度出发,寻找自尊和人际信任的相关关系,可以为当代大学生自尊水平和人际信任水平的提高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大学生;自尊;人际信任;相关关系
一、大学生的自尊状况
自尊也称自尊心,是个体自我系统的核心成分之一,对个体心理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但目前,心理学界对自尊还缺乏一个普遍认同的定义。

国际学者詹姆士、布兰登[1],国内学者朱智贤[2]、顾明远[3]、林崇德[4]、黄希庭[5]、张玲[6]等都纷纷为自尊下过定义。

综合比较,笔者认为张玲提出的"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做出并通常持有的评价,它表达了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表明个体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功的和有价值的"可为本文所用。

目前国内对大学生自尊的相关研究很多,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尊的整体现状研究
李虹[7]在大学生自尊状况调查研究中的结果表明:约80%的大学生表现为高自尊,另外约20%为低自尊,这说明大学生自尊水平高于理论中值。

2.自尊的年级差异研究
对大学生自尊是否存在年级差异有不同的研究结果,多数研究认为大学生自尊状况存在年级差异。

如黄希庭等[8]利用自编的问卷对我国34 715名大学生的自尊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大学生自尊的年级整体变化趋势呈现“V”字形,即在高三急剧下降,而在大三快速回升,其中,人际价值感在大学三年级达到最高水平。

蔡溢等人[9]在对大学生自尊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的研究中得出结论认为:大学生自尊存在年级差异,且有随年级增长而提高的趋势。

3.自尊的性别差异研究
在大学生自尊状况的性别差异明显与否的问题上研究结果不同,多数学者认为不存在差异。

例如:在李虹的大学生自尊状况的调查研究中,大学生自尊的性别差异不显著。

王建平[10]对我国三所大学288名大学生进行自尊水平调查,结论为男女生在基本自尊水平上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4.城乡来源不同的大学生自尊差异研究
王欣等人[11]运用M.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对河北省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得出结论认为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其自尊明显高于农村学生。

张艳霞对济南市各院校21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也得出相同的结论。

大学生自尊的影响因素很多,父母的教养方式,社会的支持程度,以及大学生本人的人格特征和年龄因素都在自尊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彭欣[12]运用自尊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5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自尊水平与社会支持总分存在显著正相
关,说明拥有较多社会支持的大学生其自尊水平也高。

大学生的自尊与抑郁、焦虑、内外向、应对方式、神经质、呈显著相关。

蔡溢等人[9]在对河南新乡地区51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自尊状况分析中指出神经质是影响大学生自尊状况的首要因素,内外向、积极应对与自尊总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神经质、焦虑、抑郁与自尊总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这些说明,个人的人格特质是影响自尊水平的一项重要因素。

二、大学生的人际信任
在心理学领域最早对人际信任下定义的是社会心理学家多依奇[13],他将人际信任定义为:信任其实是对情境的一种反应,它是由情境刺激决定的个体心理和个人行为,信任双方的信任程度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

Rotter[14]则认为人际信任是个体对另外一个人的言词、承诺以及书面或口头的陈述为可靠的一种概括化的期望。

我国学者杨中芳、彭泗情[15]认为,人际信任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双方能够履行他所托付之义务及责任的一种保障感。

张建新、张妙清[16]提出,人际信任是人际交往的一方在“或竞争或合作”的不确定的条件下,预期另外一方对自己作出的合作行为的心理期待。

近些年来,有关大学生人际信任问题开始成为国内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界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总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比初中生、高中生要低。

具体来讲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呈现如下特点。

1.人际信任的性别差异
大学生人际信任的性别差异问题存在不同研究结果,多数研究表明大学生人际信任不存在性别差异。

例如:郑信军[17]在对288名学
生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性别差异对人际信任的影响不大。

伍明辉和陈有国得出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人际信任总体差异不显著。

邹娟[18]在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中也得出相同结论。

2.大学生年级水平不同信任度也不同,随年级提高信任度也提高
卢光莉、陈超然[19]在对河南大学的554名大学生进行人际信任状况的研究中得出结论,信任度随年级的提高而提高,三年级是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快速发展期,四年级与三年级基本平衡。

3.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信任度不同
卢光莉等[19]在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的研究中得出结论,艺术类的大学生的信任度明显高于其他专业学生的信任水平;邹娟[18]在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研究中得出结论理科生的人际信任得分高于文科生,教育类学生得分高于医学类学生得分。

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有大学生自身的人格特征、身体状况、过去经历、人际认知观念。

如,郑信军[17]进行了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证明:内向与外向型因素和人际信任总分呈正相关,说明了内向性格的人人际信任水平低,与人交往过程中羞怯谨慎;外向性格的人呢人际信任水平高,善于交际,不计小节。

客观因素包括:学校教育、父母教养方式、社会环境因素。

如腾兆玮[20]在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中指出,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越多,子女就越有可能表现出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喜欢冒险等特征,
而理解、温情温暖的父母教养方式则能促使子女性格的平衡发展,可以减少对自身健康的关注,情绪乐观而稳定,易与人打成一片,待人热诚,成熟,适应能力良好。

三、大学生自尊与人际信任的关系
作为心理的两个重要维度,自尊和人际信任是否存在相关?国内外学者研究得出一致的结论:自尊和人际信任存在显著正相关。

例如,研究学者Astra和Sing[21]指出:自尊水平高的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比较主动、自信,更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

杨邵宁等人[22]在高中生自尊和人际信任度的关系研究中得出结论:人际信任与自尊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自尊是影响人际信任的重要因素。

李靖、赵郁金[23]在上网爱好程度、人际信任与自尊的关系研究中发现,人际信任水平与自尊水平在不同上网爱好程度的大学生中均表现为稳定的正相关。

参考文献:
[1]王小芳.大学生自尊的特点及培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5).
[2]朱智贤.心理学词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五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4]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5]黄希庭,杨雄.青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的编制[J].心理科学,1998,(40).
[6]张玲.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1:186-193.
[7]李虹.大学生自尊状况的调查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2).
[8]黄希庭,等.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全国常模的制定[J].心理科学,2003,(2).
[9]蔡溢,等.大学生自尊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5).
[10]王建平.男女大学生自尊的比较研究[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8,(12).
[11]王欣,阮新,等.大学生自尊特点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4).
[12]彭欣,马绍斌,等.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
[13]Deutsch M. Trust and Suspicion[J].The Joumal of Conflict Resoluton,1988,(2).
[14]Rotter J B. A new scal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interpersonal trust[J]. Joumal of Personality, 1967, 35(4).
[15]杨中芳,彭泗情.中国人人际信任的概念化:一个人际关系的观点[J].社会学研究,1999,(2).
[16]张建新.特殊信任与泛化信任在人际信任行为路径中的作用[J].心理学报,2000,(3).
[17]郑信军.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1998,(2).
[18]邹娟.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07.
[19]卢光莉,陈超然.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的研究[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
[20]腾兆玮.大学生人际交往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21]Astra RL,Singg S.The role of self-esteemINaffiliation[J]. Journal of Psychology Interdioiplinaiy,Spplied,2000,134(1).
[22]杨邵宁,贾蕊,陈祥丽.高中生自尊和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5).
[23]李靖,赵郁金.上网爱好程度、人际信任与自尊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