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面瘫的膏药及其穴位帖敷方法

合集下载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程一、简介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属于中药外治法。

二、适应症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重点推荐: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三、禁忌症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四、用物准备治疗盘、消毒液、药物、胶贴、胶布;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等。

常用药物: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等。

五、操作步骤(一)施术前准备1、药物:①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Γ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

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储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k1%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施术方法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贝占。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刘小琼)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刘小琼)
固定时应注意松紧适度,避免过紧或过松,以免影响贴敷效 果或造成不适。
调整贴敷时间
根据药物性质和病情需要,合理调整贴敷时间。一般成人 每次贴敷时间为4-6小时,儿童酌减。
如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现象,应立即停止贴敷,并 咨询医生意见。
04
注意事项
贴敷时间控制
根据药物性质和患者体质,合理控制贴敷时间,一般成人每次贴敷时间为4-6小 时,儿童酌减。
贴敷时间限制
穴位贴敷疗法需要一定的 贴敷时间,对于某些急性 疾病或需要快速缓解症状 的患者可能不适用。
皮肤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对贴敷药物 或胶布过敏,出现皮肤瘙 痒、红肿等反应。
未来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
个性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未来穴位贴敷疗法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方案的设计,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进 行针对性治疗。
05
常见问题解答
贴敷后皮肤出现红疹怎么办?
01
02
03
立即停止贴敷,观察红 疹情况。
如红疹较轻,可涂擦抗 过敏药膏;如症状较重, 应及时就医。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 免抓挠,防止感染。
04
记录贴敷药物及反应情 况,以便日后参考。
如何选择合适的贴敷药物?
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贴敷药物。
了解药物的成分、功效及适用人群。
02
清洁时应使用温水和软毛巾,避 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液体,以免 对皮肤造成损伤。
贴敷药物
药物应选用质量可靠、来源正规的产 品,并按照说明书或医嘱正确使用。
贴敷时应避开皮肤破损、炎症等部位, 以免加重皮肤损伤或引起感染。
在贴敷前,应将药物置于选定穴位上, 轻轻按压使其与皮肤充分接触。
固定贴敷部位
贴敷后,应用胶布或绷带等物品将药物固定在穴位上,以免 药物移位或脱落。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目的】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沦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

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邓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

【适应症】我科的适应症主要有以下几种:1、老年人各类慢性咳喘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辅助治疗;2、老年人退行性关节病如颈椎病,腰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退行性关节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辅助治疗。

3、各种原因导致的失眠辅助治疗。

4、各种原因导致的眩晕的辅助治疗。

5、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

【禁忌症】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用物准备】自粘性无菌敷料、75%乙醇、药物(失眠外贴膏、眩晕外贴膏、高血压外贴膏、慢性咳喘外贴膏,均由我院药物研发中心制作。

)【操作程序】1、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疾病不同选择相应的穴位。

2、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3、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4、消毒: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5、方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

6、贴敷时间: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1-2天,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

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注意事项】1、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2、颜面部慎用。

中医针法治面瘫——解痉挛,祛痰湿(内附面部常用穴)

中医针法治面瘫——解痉挛,祛痰湿(内附面部常用穴)

中医针法治面瘫——解痉挛,祛痰湿(内附面部常用穴)病案患者男,50余岁,企业家,身躯凛凛,孔武有力,性情豪迈。

1年前因夏日贪凉吹空调致面瘫,遗留左侧面肌痉挛。

彼时面肌抽搐一分钟数十次,苦不堪言,辗转多地治疗,效果不明显。

正值休假回家,遂邀余针灸治疗。

问及痉挛诱因与情绪关系不大,双侧皮温、汗出、敏感度大致相同,舌淡胖苔白腻边齿痕。

彼时年幼,尚不懂金木水火土九宫八卦等辨证之术,只得求索于解剖知识。

既然是面神经支配区域所在,于是取银针数枚,针法施以抑制法,哐哐哐扎入风池、下关、迎香等穴,并不失中医特色地取足阳明胃经腧穴丰隆等穴健脾化湿,祛除痰浊。

留针50分钟,起针后症状几无变化,患者便宽慰我说“不打紧”,我大手一挥,说:“过几天再看看!”第三天来电,症状减轻一半。

第五天来电,症无。

一年后于其处喝茶,亦无复发。

番外:又一日同坐,中途离座处理事务,不久归来,面露痛苦,原来是与人使力,扭伤腰部。

取针刺后溪穴,随咳进针,边行强刺激手法边令其转腰,痛立减八成,直呼神奇;继刺手部腰痛点,又减一半。

余十分之一作念想,以示警惕。

敲黑板!穴解:•下关穴——足阳明、少阳之会皮下有腮腺,深层为咬肌;有面横动、静脉,最深层为下颌动、静脉;布有下颌神经耳颞神经支,最深层为下颌神经,面神经颧支。

下,指属阴、属下的浊重水湿。

关,就是关卡,是说对胃经上输头部的气血物质中阴浊部分有关卡作用。

当颊车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上行到下关穴后,那些浊重部分就在这里被阻断下降,起到了对上输头部的气血精微严格把关的作用。

•风池穴——足少阳、阳维脉之会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之支。

风,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风气。

池,屯居水液之器也,指穴内物质富含水湿。

风池的意思就是指少阳经气血在这里化为阳热风气。

当脑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到达风池穴后,受到阳经之热,水湿之气化为阳热风气,疏散于头颈各部。

•迎香穴——手、足阳明之会有上唇方肌;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与眶下神经吻合丛。

针灸治疗面瘫穴位详解

针灸治疗面瘫穴位详解

针灸治疗面瘫详解2017-3-11 针灸治疗面瘫确实很有效果,我们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

针灸取穴,还是从中医理论来着手:面瘫是风邪侵袭经络,所以治疗重点是把经络的“风”驱除掉。

中医分阴阳,取穴的时候一般以头面部阳经穴位为主,比如:印堂、阳白、四白、承浆、鱼腰、迎香、颧髎、下关、地仓、颊车等穴位,一般在面瘫局部(半边脸)上要用到10个以上的穴位,以浅刺、斜刺、透刺手法为主,除了面部取穴以外,也要配合在耳后、手上取穴。

针灸治疗面瘫的取穴,大概就是这样的原则。

各个穴位详解:印堂穴: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按摩印堂穴可起到醒神、祛除头痛、通血络等功效。

阳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

一般配太阳穴、睛明穴、鱼腰穴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等。

太阳穴: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太阳穴的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达摩秘方》中将按揉此穴列为“回春法”,认为常用此法可保持大脑的青春常在,返老还童。

当人们长时间连续用脑后,太阳穴往往会出现重压或胀痛的感觉,这就是大脑疲劳的信号。

这时施以按摩效果会非常显著。

按摩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并且能继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四白穴: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找这个穴位时,可以先将双手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紧靠鼻子两侧处,中指尖位于鼻子中部即鼻长二分之一处,拇指支撑在下颌骨的凹陷处,然后放下中指,食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四白穴。

常配阳白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配攒竹穴治眼睑(目闰)动。

迎香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

按压此穴可止牙痛,还有通便功能。

地仓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穴位敷贴操作技术

穴位敷贴操作技术

穴位敷贴技术穴位敷贴技术是将药物制成一定剂型敷贴到人体穴位,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发挥治疗作用。

常用于软组织损伤等疼痛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的治疗。

一、基本操作方法(一)常用药物选择临床有效的方剂,都可以熬膏或者研末作为穴位贴敷用药防治相应疾病。

但与内服药物相比,穴位贴敷用药还有以下特点:1.通经走窜、开窍活络类药物:如冰片、麝香、丁香、薄荷、细辛、白芷等。

此类药物具有芳香通络作用,能够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拔病外出。

但此类药物易耗伤人体气血,不宜过量使用。

2.刺激发泡类药物:如白芥子、斑蝥、毛茛、蒜泥、生姜、甘遂等。

此类药物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使局部皮肤充血、起泡,能够较好地发挥刺激腧穴作用,以达到调节经络脏腑功能的效果。

3.气味俱厚类:如生半夏、附子、川乌、草乌、巴豆、生南星等。

此类药物气味俱厚,药力峻猛,有时甚至选用力猛有毒的药物。

这类药物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掌握用量及贴敷时间,不宜用量过大,贴敷时间也不宜过长。

(二)赋型剂的选择赋形剂能够帮助药物的附着,促进药物的渗透吸收,因此,赋形剂选用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保健治疗的效果。

现代穴位贴敷中主要常用赋型剂为:水、盐水、白酒或黄酒、醋、生姜汁、蒜泥、蜂蜜、鸡蛋清、凡士林等。

此外,还可针对病情应用药物的浸剂作赋形剂。

1.水:可将药粉调为散剂、糊剂、饼剂等,既能使贴敷的药物保持一定的湿度,又有利于药物附着和渗透。

2.盐水:性味咸寒,能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防腐,并能矫味。

3.酒:性大热、味甘、辛。

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味矫臭。

用酒调和贴敷药,则可起到行气、通络、消肿、止痛等作用,促使药物更好地渗透吸收以发挥作用。

4.醋:性味酸苦、温。

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淤止痛、矫味矫臭作用。

应用醋调和贴敷药,可起解毒、化瘀、敛疮等作用。

祖传面瘫牵正膏秘方

祖传面瘫牵正膏秘方

精心整理祖传面瘫牵正膏秘方
很久以前,在我们当地有一个老太太什么也不干,就靠祖上传下来一张秘方够吃够喝,衣食无忧生活的很是富足,自己就在想为什么自己经过多年的努力,为什么还赶不上一张流传了百年的黄纸呢,那
生活安逸,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张秘方,这张秘方本来是山东省广饶县赵金亮的祖传秘方,就是在一次的交流学术会上被人们所记录的,这是一张专门治疗面瘫的方子,自己运用了很多年效果很是不错,今天忍痛割爱拿来送给广大的朋友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荆芥防风生
地全蝎各18克当归30克血余炭60克蓖麻仁240克蜈蚣4条马钱子3个章丹500克香油100克以上炼油下丹,做成膏药,摊到10-15公分的膏药纸上,贴于患处7天换次药,一般一次就可以治愈,厉害的可以多用几次,临床统计总有效为百分之百,此方无偿奉献给大家,希望你也能看到不错的效果。

????(1)新鲜车前草50克,煎汤加白糖,当茶饮。

????(2)桃仁适量,研末,嚼服。

????2.腰腿痛:
????杜仲20克,伸根15克(又名伸筋根或大伸筋),健根(又名千
斤拔)15克,纱布包炖猪脚,吃肉喝汤。

????3.胃寒痛或者孕妇保胎
????胡椒炖猪肚子,吃肉喝汤。

????4.奶水过少
????带甲猪蹄,加通草(纱布包好),吃肉喝汤。

??新鲜马齿苋适量,水煎当茶饮,白痢加红糖,红痢加白糖鼻炎
鼻康散(原方没有名字这是我自己加的):皂角15克瓜蒂30克白芷10克川芎5克克细辛5克金银花10克克麻黄10克辛夷10
克苍耳子10克石菖蒲5克共研细粉过百目筛,备用??????使用方法:取药粉适量(大约0.3至0.5克)吸入鼻中,顷刻间会连续打喷嚏,过一会会有大量黄色液体流出,每周做一次或两次。

中医这四步治疗面瘫,治愈率达90%以上

中医这四步治疗面瘫,治愈率达90%以上

中医这四步治疗面瘫,治愈率达90%以上四步法治周围性面瘫有较满意的疗效,其治愈率能达到90%以上。

其急性发作的面瘫能在7〜10天之内获得基本痊愈(不说话,不笑的时候看不出面瘫的外在表现)。

慢性病除个别特殊情况的病人,也能在几个疗程之后得到明显好转或者基本痊愈。

这四个治疗程序为:一闭眼,二抬眉,三祛风,四正嘴。

一般的急性病人来诊的时候大都按这个程序运用,慢性病人来的时候,可以根据病的具体情况从其中任何一步开始治疗,可以数步反复使用,直至好转或痊愈。

四步法的针灸处方组成及方义1.闭眼处方睛明、巨髎、颊车,加健侧的颧髎、合谷。

(1)睛明穴是主穴:面瘫多由于外来的风寒引起,急性病人来诊的时候,往往外邪还没有完全驱除,这时候还需要注重解表,而睛明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穴,位置在上部,有一定的解表能力。

治疗程序中首先抓闭眼,睛明穴正在眼睛的局部,所以要重视睛明穴的使用。

(2)面瘫发病的时候,也可因为气血不足以抵抗外邪引起,巨髎、颊车属于手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对于正气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3)面瘫发生的时候,面部肌肉向一侧喎斜,病变部位在肌肉松弛侧,但是根据阴阳协调的认识,一侧肌肉松弛后,另一侧就会相应出现紧张。

单治疗患侧,不治疗健侧,不利于面瘫的恢复。

故在健侧选用颧髎。

颧髎属于手太阳小肠经,也有祛风散寒的作用,而且位置在面部中间,使面部健侧肌肉从紧张到松弛,有利于患侧肌肉的恢复正常。

合谷穴属于远端配伍,也是治疗面部疾病的重要穴位之一。

2.抬眉处方阳白、瞳子髎、攒竹、颧髎,加健侧巨髎、合谷。

(1)阳白是主穴:这是因为该穴是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而且是经脉在面部大曲折的部位,气机很容易在这里受阻滞。

当外邪基本祛除以后,调理经气就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少阳经经气易动,故调动少阳经气,一起动则其他经气也跟着动,有利于面部经气的运行。

阳白在眉毛正中的上方又是一个最恰当的局部穴。

(2)攒竹、瞳子髎使用的目的:①是重要的局部穴,继续起到闭眼的作用,是闭眼治疗的跟进。

三白膏药下关穴贴敷治疗面瘫100例

三白膏药下关穴贴敷治疗面瘫100例

#膏药疗法#三白膏药下关穴贴敷治疗面瘫100例吴有宽(江苏省江都市真武中心卫生院,江苏江都225265)关键词:面瘫;穴位贴敷;三白膏药中图分类号:R74511+2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6-978X(2000)02-0025-011993年以来,笔者应用自制的三白小膏药于下关穴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瘫100例,收效甚佳,特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100例中,男44例,女56例;年龄最大85岁,最小3岁,平均36岁;病程最长者四个月,最短者2d,绝大多数为一周左右;职业:学生13人,教师8人,驾驶员5人,工人21人,农民40人,干部8人,其他5人;发病季节:冬季23人,春季49人,夏季10人,秋季18人;100例中,首发者93人,复发1次者5人,复发两次者2人。

本组病例中有孕妇6人。

2治疗方法211药物组成白花蛇10条,白芷100g,白附子40g,冰片5g。

晒干,共研极细末,瓶装密封备用。

212膏药制作用白纸粘贴在715cm@715cm见方的红布块上,以熔化的黑膏药油在红布面摊成小圆形膏药,每张膏药上撒入上述药粉1g,混和膏药油中摊匀,上覆盖以玻璃纸,装入小塑料袋中,封口备用。

213贴敷方法以患侧下关穴为中心,用三白膏药1张,揭去玻璃纸,放酒精灯上慢慢烘烤,待软化后趁热贴上。

每4d 换1张,可给患者带回自贴,直至痊愈即停止使用。

治疗期间,嘱戒酒、忌食辛辣、注意避风。

患侧面部无膏药处可用湿毛巾热敷,并辅以按摩,一日数次。

3治疗结果311疗效标准痊愈:患侧面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正常,面部两侧表情肌对称,患侧眼睑闭合完全,鼻唇沟对称,口角无歪斜;显效:患侧面神经运动功能大部分恢复,静止时面部外观正常,眼睑基本能闭合,鼻唇沟略浅,嘻笑时口角稍有歪斜;无效:经7张膏药贴后,患侧面神经运动功能无明显改善或中途自动中止治疗者。

312治疗结果痊愈85例,显效12例,无效3例。

治愈率85%,总有效率97%。

治愈病例中,最少贴两张,最多贴7张,平均5张,经随访1 以上,仅见1例复发,亦经三白膏药贴愈。

面瘫穴位治疗

面瘫穴位治疗

1、合谷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道,是一个很重要又好用的穴位,凡是颜面上的病,颈项牙痛、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痛以及其它五官疾病等都有疗效。

但要注意的是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的刺激,孕妇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穴。

2、太阳穴: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太阳穴的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当人们长时间连续用脑后,太阳穴往往会出现重压或胀痛的感觉,这就是大脑疲劳的信号。

这时施以按摩效果会非常显着。

按摩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并且能继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3、印堂穴: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按摩印堂穴可起到醒神、祛除头痛、通血络等功效。

4、阳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

一般配太阳穴、睛明穴、鱼腰穴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等。

5、迎香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

按压此穴可止牙痛,还有通便功能。

6、地仓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7、颊车穴:人体颊车穴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治疗面瘫一般向地仓穴透刺。

8、承浆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9、颧髎穴:位于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瞤动,目赤,目黄,齿痛,及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直刺0.3--0.5寸,斜刺或沿皮刺0.5--1寸。

10、翳风穴: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

治面瘫时可向下颌骨前面的上下方透刺四白穴:位于人美观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找这个穴位时,可以先将双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穴位放在紧靠鼻子两侧处,中指尖位于鼻子中部即鼻长二分之一处,拇指支持鄙人颌骨的凹陷处,然后放下中指,食指尖所指的处所便是四白穴。

面瘫特效方敷一剂组成:天麻、南星...

面瘫特效方敷一剂组成:天麻、南星...
取上药适量贴于患者面部健侧右歪贴左左歪贴右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78小时即可取下每天换药1次
面瘫特效方敷一剂组成:天麻、南星...
面瘫特效方 敷一剂组成:天麻、南星、钻地风、白僵蚕、白芨,巴豆(去皮)、鲜生姜。
制法:上药(前6味)共研细末,用生姜捣汁调和成膏,备用。
用法:取上药适量,贴于患者面部健侧(右歪贴左,左歪贴右),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7--8小时即可取下,每天换药1次。
备注:敷药后皮肤发痒,局部敷药处可出现疮疹,不必用水洗。
功效:温经散寒,祛风通络。

我来荐方:皂角膏治面神经炎吴茱萸降压方白芥子贴膏治周围性面瘫

我来荐方:皂角膏治面神经炎吴茱萸降压方白芥子贴膏治周围性面瘫

传统医学传统表示认可表示有疑问表示不认可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王豪点评:吴茱萸治疗高血压病,古文献未见记载,是近代医家在临床应用中的新发现,因其疗效肯定,故被1990年版《药典》收载。

本品内服、外用均有降压效果,靳士华发现,用育阴潜阳之品血压难以下降时,若加用吴茱萸6~10克,血压则迅速下降;不过,只有下腹阴寒之征,用之方为合拍(《中医杂志》1995年第3期135页)。

王志顺用本品外敷涌泉穴治疗20例重型高血压也取得了明显疗效,他认为其机制为“引气下行”,盖气降火亦降,火随气降与肾水相交,阴阳得以平和,血压自降,实为各期高血压的有效疗法(《中医杂志》1995年第4期200页)。

李贯彻用本品敷贴神阙穴治疗46例,并与47例服复方罗布麻片组对照观察,结果总有效率近似,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中医杂志》1995年第5期26l页)。

他认为吴茱萸的降压与扩张外周血管有关,吴茱萸的降压作用通过神阙穴这一特殊通道,作用于机体,相得益彰,使阴阳平衡,脏腑机能恢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白芥子贴膏治周围性面瘫生白芥子50克,研成细末,米酒50克,调制成膏状。

将膏药摊在纱布上,贴敷患侧阳白、地仓、颊车、四白4个穴位处,胶布固定,4~6小时取下,3天内防止患侧受风,7天后贴敷第2次。

局部可出现水疱,乃药物刺激所致,可用无菌注射器将疱内液体抽出,自行脱屑愈。

湖南长沙 郭涛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王豪点评:面瘫的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临床上一般可分为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两种。

周围性面瘫是由于神经炎所致,常见为非特异性面神经炎,因局部受凉或风吹引起。

中枢性面瘫则为脑血管意外、脑血管畸形、脑挫伤以及颅内肿瘤等疾病所伴发。

中医将口眼歪斜列于中风范畴,有中经络与中脏腑之分。

其中,中经络口眼歪斜与周围性面瘫相类同,辨证多责之风邪外袭、痰浊内停、皂角膏治面神经炎大皂角6克,去皮、籽后研末过500目筛,入铜锅或铜勺(忌铁器)微火炒至焦黄色,再入醋30克收匀成膏。

治疗三叉神经痛、面瘫的特效穴、董氏奇穴

治疗三叉神经痛、面瘫的特效穴、董氏奇穴

治疗三叉神经痛、面瘫的特效穴、董氏奇穴
【定位】:
1.侧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缘旁开1.5寸。

即足三里穴旁开1.5寸处。

2.侧下三里穴:位于侧三里穴直下2寸处。

【针刺手法】:局部消毒之后,选取1.5寸长的针,垂直于皮肤直刺1.0寸。

强调一下,这两个穴位的取穴原则是交叉取穴,即取健侧的侧三里穴和侧下三里穴。

【功能主治】:凡是人体侧面部的疾病,如侧头面部、侧胸部以及侧腹部的疾病,都可以用这俩个穴位来治疗,所以主治范围还是相当的广泛。

通常用这两个穴位来治疗三叉神经痛、面瘫、牙痛等病。

治疗三叉神经痛可以配合胃经的中脘穴,采取深针久留,一般留针40分钟~1小时左右。

效果还是不错的。

面瘫的穴位注射疗法

面瘫的穴位注射疗法

面瘫的穴位注射疗法面瘫通常是指一侧面神经周围性损害,引起该侧面肌瘫痪。

本病中医古代称之为“口僻”、“口眼歪斜”、“歪嘴风”。

面瘫穴位注射疗法一取穴:合谷、下关、地仓、太阳、阳间、颊车、颧髎、外关。

用药:维生素B12注射液2ml。

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1支。

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

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

每次选4个穴,每个穴位注射0.5ml,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面瘫穴位注射疗法二取穴:患侧瞳子髎、地仓、颊车、下关及对侧合谷穴。

用药:维生素B12注射液或维生素B12注射液。

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1支。

操作规程:一次性5m1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1ml。

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

瞳子髎、地仓、颊车取斜刺法,下关、合谷直刺。

每周2次,6次为1个疗程。

面瘫穴位注射疗法三取穴:患侧地仓、颊车、牵正、阳白、太阳及健侧合谷穴轮流。

用药:复方牵正注射液(当归、全虫、白附子、僵蚕、蜈蚣)。

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1支。

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

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

每日1次,每次3穴,每穴位注射0.6ml。

面瘫穴位注射疗法四取穴:臼间穴(位于口腔内上下大臼齿间的后壁黏膜处)。

用药:维生素B12注射液2ml,并据症加用:患侧乳突后自发性疼痛或压痛者发作期加入山茛菪碱注射液10mg,静止期加入加兰他敏注射液1~2mg;面肌抽搐连动者加入辅酶A100U。

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1支。

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

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针尖与耳垂平行,于“臼间”穴处刺入,深约1寸,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03] 中国专利号为200410050549. 8的《治疗面瘫的中药、制法及用法》公开了一种"含 有川牛膝和蜂蜜"中药丸剂,颗粒剂、片剂。中国专利号为200610044719.0《一种治疗面瘫 的中药组合物》公开了一种内含有蓖麻仁的外用药和含有苍术、何首乌、川乌等中药材的内 服药物。 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面瘫的膏药,以及该膏药的穴位帖敷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面瘫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均有发生,每年均有大量的临床 病例。其病因目前尚无确切认定。中医认为是气血运行不畅,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致 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
治疗面瘫的膏药及其穴位帖敷方法
CN 101708214 A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面瘫的膏药及其穴位帖敷方法,其中,所述治疗面瘫的膏药选用的中药材及其重量成份是:蓖麻子仁20份、冰片3份、制马钱子5份;将上述三味中药材经过现在通用的制取工艺,制成便于帖敷的膏药,每贴净含量为0.5克。其使用方法是:将本贴净含量为0.5克的膏药分别帖敷在患者的太阳穴、下关穴、郏车穴、地仓穴上,每五日换药一次,直至治愈。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的功效,其制成品只作用于患者的相关穴位,因此,本发明具有作用迅速、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治疗成本低廉的有益效果。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蓖麻仁、冰片、制马钱子为主要成份的外帖敷膏药,
通过穴位帖敷即可治疗面瘫。
[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
[0006] 所选取的中药材及其重量成份是:蓖麻子仁20份、冰片3份、制马钱子5份;将上 述三味中药材经过现在通用的制取工艺,制成便于帖敷的膏药;每贴净含量为0. 5克。其使 用方法是:将本贴净含量为0. 5克的膏药分别帖敷在患者的太阳穴、下关穴、郏车穴、地仓 穴上,每五日换药一次,直至治愈。
聲明所有權(2)
1.
一种用于治疗面瘫的膏药及其穴位帖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面瘫的膏药选用的中药材及其重量成份是:蓖麻子仁20份、冰片3份、制马钱子5份;将上述三味中药材经过现在通用的制取工艺,制成便于帖敷的膏药,每贴净含量为0.5克。
2.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面瘫的膏药及其穴位帖敷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使用方法是,将本贴净含量为0. 5克的膏药分别帖敷在患者的太阳穴、下关穴、郏车穴、 地仓穴上,每五日换药一次。
[0007] 由于本发明所选用的中药材是辛、苦、微寒的药性,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的功 效,其制成品只作用于患者的相关穴位,因此,本发明具有作用迅速、使用方便,无毒副作 用,治疗成本低廉的有益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面瘫的膏药及其穴位帖敷方法,其中,所述治疗面瘫的膏药选 用的中药材及其重量成份是:蓖麻子仁20份、冰片3份、制马钱子5份;将上述三味中药材 经过现在通用的制取工艺,制成便于帖敷的膏药,每贴净含量为0. 5克。其使用方法是:将 本贴净含量为0. 5克的膏药分别帖敷在患者的太阳穴、下关穴、郏车穴、地仓穴上,每五日 换药一次,直至治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