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平均分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3课时《平均分(3)》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3课时《平均分(3)》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3课时《平均分(3)》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3课时《平均分(3)》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其他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但对除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来逐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他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分东西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每份的数量相同。

2.让学生掌握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3.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导入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平均分的意义。

2.采用自主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和思考来理解除法的计算方法。

3.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发现。

4.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道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分水果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水果平均分给同学们。

2.自主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种分水果的方法,并动手操作。

3.交流分享: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分法,并解释为什么这样分是平均分。

4.总结规律: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即用乘法计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一个数的几倍。

5.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平均分。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2表内除法(一):平均分》优质课教学设计_3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2表内除法(一):平均分》优质课教学设计_3

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分物体的操作活动,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平均分物体的方法。

2. 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等数学学习活动,在互动交流中加深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方法。

3.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学习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分一分,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教师准备两个花瓶,6朵鲜花,让学生帮老师解决问题,把6朵化分别插在两个花瓶里,有几种插法?分别请几名学生上来动手分一分,从而引出“平均分”,知道什么叫“平均分”。

(每份同样多)
二、出示情境图,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汇报展示。

1.设计一幅情境图,兔妈妈从地里拔了12个萝卜回家,要把这12个萝卜分给3只兔子,该怎样分才能让3只兔子不吵架,也就是
要分得公平,请聪明的小朋友帮图妈妈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分小组用方块代替萝卜动手分一分,师课件演示分法。

2.请几名学生展示自己的结果(利用投影器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3.师生共同总结出物品平均分的几种不同方法。

三、练习巩固“平均分”
2.有8只铅笔,请几名学生上来动手分一分,利用投影展示学生的分法。

(听老师说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平均分(第一课时)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平均分(第一课时)
5、梳理提升: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对各小组展示分享的情况进行梳理和提升,形成全班的共同意见。
【总结:生活中还有许多平均分的例子,大家要仔细观察,记住: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三、导练
做一做1、练习二:3、4
头脑风暴: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二次建构
(修改完善)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活动任务的能力。
学习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活动任务的能力。






一、导入: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5、梳理提升: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对各小组展示分享的情况进行梳理和提升,形成全班的共同意见。
【总结:把六个桃子分成三堆只有一种分法,每堆里面有2个桃子。
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活动三:拓展延伸
活动任务:讨论“有18个小朋友,可以平均分成几组,每组有多少人?”
活动流程:
1、明确任务:把活动三用课件呈现出来,请一个小组读一读。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平均分(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第一课时 平均分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 表内除法(一)》第3课时《平均分(3)》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 表内除法(一)》第3课时《平均分(3)》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3课时《平均分(3)》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3课时平均分(3)主要讲述了平均分的概念及其应用。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本课时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除法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和应用,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运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2.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平均分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践等方式,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如分水果、分糖果等。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分水果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公平地分水果给每个人。

让学生认识到,把水果平均分给每个人,就是每人分得同样多。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平均分。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的方法,并总结出计算平均分的基本步骤。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例,按照总结出的方法计算平均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计算平均分的练习题。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分糖果、分饼干等。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第2单元 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 平均分(1)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第2单元   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   平均分(1)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平均分(一)【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例1、做一做第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的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平均分”,在分东西的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7页参观科技馆食物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出示教材第7页情境图。

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小朋友正忙着准备食物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物。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导入新课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食物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小朋友分配食物。

(1)讨论分配方案。

突出每种食物“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

分好后,请各组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食物,从中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物同样多。

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三、巩固拓展1.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题。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联系前面讲的平均分的定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2.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用正方形卡片代替枫叶,数一数,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讨论一下: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四、课堂小结师:请学生回忆一下,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知道了什么叫做平均分,了解了平均分的基本定义,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并知道了生活中很多的的实际问题可以用平均分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学会平均分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将会有很大的好处。

【板书设计】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平均分(一)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人教版二下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人教版二下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2、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8题。
上面一共有多少张风筝图片?(24张)
如果每6张画片做一个风筝,可以做多少个?(可以做4个)
五、课堂小结:
1、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作业:优化设计
板书
设计
第二单元练习二
1、教材“练习二”的第3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读题。
把12个风车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用你自己的方法分一分。
(2)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
(3)算式:6÷2=3
除号
读作:6除以2等于3.
四、课堂检测:
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
(1)完成第1题。
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个盘里放几条?
提醒:先分一分,再列式。
引导:怎样列除法算式?
要分的鱼是15条,除号前面写15;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除号后面写5;每个盘子分3条,等号后面写3。15÷5=3
教学重点
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棒、图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个性设计
教学环节反思
一、明确目标
1、课前三分钟
(1)16个桃子,每只猴子吃2个,可以分给()只猴子吃。
(2)16个桃子,每只猴子吃4个,可以分给()只猴子吃。
3、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学习重点: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二、小组讨论课前小研究
1、教材“练习二”的第3题:把12个风车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教材“练习二”的第4题。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2表内除法(一):平均分》优质课教学设计_2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2表内除法(一):平均分》优质课教学设计_2

《平均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概述教材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中《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平均分》。

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第一课,是在二年级上学期学习了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除法是本学期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而除法的含义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可以说“平均分”是让学生理解除法含义的一块敲门砖,对除法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了解到“平均分”实际上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并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以后学习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

二、学习目标分析【知识技能】1、结合各项活动与例题,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到“平均分”的含义和作用。

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会用“平均分”的方法平均分配物品,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数学思考】1、让学生在探究“平均分”的概念过程中初步构建起简单的数学模型,并将这种数学模型运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

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基本方法和思维方式,学会用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看问题,解决问题。

3、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问题解决】通过活动和例题让学生在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基础上,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捕捉信息从而解决“已知总数和份数求每份数”和“已知总数和每份数求份数”两类问题。

【情感态度】1、通过在活动中亲身实践、与同学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2、通过学习“平均分”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对学生进行朴素的人人平等的思想的渗透。

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学会将物品进行“平均分”,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一课时平均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一课时平均分

平均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一课时平均分,课本P8/9页,例1、例2。

二、教材分析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通过对比(每份不同多和每份同样多的对比)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材通过让学生参与平均分的活动,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也就是第一层次是让学生认识到平均分的结果是什么样的,更要认识到如何才能做到平均分,也就是重视平均分的过程。

二是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材将平均分分成两种不同情况:等分和包含,而本节课主要认识等分,即根据份数进行平均分。

例1 下面做一做的第2题,旨在让学生把平均分的结果完整地说一说,并通过动作与语言的结合,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每份”“几份”的概念,为除法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教材中直接给出了“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关注分的过程而不是分的结果,可以不透漏橘子的总数让学生平均分,突出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方法的多样性。

三、学情分析布鲁纳的多元表征理论表明,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有多种方式,多种方式之间建立起联系,才能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本节课所涉及的多元表征包括动作表征、图形表征、语言表征,通过前面乘法的初步认识,学生对图形表征方式掌握较好,动作表征方式次之,语言表征方式较差,因此,教学中要注重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注重用数学语言描述平均分,让学生边摆边说平均分的过程,可以不断加深平均分活动在学生脑海中的相应表象,从而为建立除法概念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1.掌握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区别出平均分,表述出每份数和份数。

2.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够理解如何分才能保证每份分的同样多。

3.在平均分的过程中培养数感,根据对数量多少的感知选择合适的平均分的方法。

五、重难点1.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难点:将平均分的图形表征或者动作表征转化成语言表征。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案(精选17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案(精选17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案〔精选17篇〕篇1: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案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局部名称。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1.老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老师拿出8个小圆片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老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

使学生知道,老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老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

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刚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课1.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1)老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学生分完后,老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

(老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3)让学生回忆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刚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

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

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③认识除法各局部的名称。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第二单元单元表内除法一第一课时平均分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2、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老师要送给你们。

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1、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平均分 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平均分  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第7~27页。

单元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理解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实行学习的。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

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

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使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水平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2课时 1.除法的初步理解(平均分)平均分…………………………………………………3课时左右除法…………………………………………………3课时左右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6课时左右3、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教学设计:1、除法的初步理解平均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7~9页,例1、例2、及相对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的第1~4小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3课时平均分(3)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3课时平均分(3)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3课时平均分(3)教学目标: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把一些物品按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1.上节课我们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6份,你还记得是怎么分的吗?(平均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平均分。

2.出示教材第10页的例3——分果冻的情境图。

(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师:瞧!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帮同学们分果冻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从中获得的信息。

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二、互动新授1.感知“每几个一份”。

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例3的题目。

题目中“每2个一份”是什么意思?请拿出8个学具,每2个一份,分一分,能分成几份?学生合作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指名上黑板分,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分的方法。

交流:可以分成几份?为什么?(对回答好的学生给予奖励)结合媒体演示,教师总结:有8个果冻,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4份。

谈话:刚才我们把8个果冻,按每2个一份地平均分了,现在你能把8个果冻,按每4个一份地分吗?能分成几份?学生合作每4个一份地分。

交流反馈:8个果冻,每4个一份,能分成2份。

教师小结:像这样,我们按每2个一份、每4个一份的方法把8个果冻平均分了。

这些平均分的方法概括成是“每几个一份地分”。

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10页“做一做”的第1题,巩固平均分的分法。

(1)谈话:下面就让我们用分果冻的方法来分小棒。

请拿出准备好的12根小棒。

(2)读题,明确分法。

(3)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填空。

指名上黑板分,注意观察分法是否正确。

(4)补充:12根小棒还可以每几根一份地分?学生分分看,指名上黑板演示分法。

(让学生借助学具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的分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2表内除法(一)平均分(示范课例)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2表内除法(一)平均分(示范课例)教案(表格式)

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
学科数学年级/册二年级下册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平均分
难点名称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
什么难
填写示例
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是学习除法的基础,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
什么难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是第一次接触到平均分这个概念,明白同样多的
含义。

难点教学方法通过把6颗糖分给3个小朋友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通过让学生自主把18个橘子平均2成6份体会平均分的过程。

通过阶梯式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平均分。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导入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一起来看看是什么?生:糖果。

师:有几颗丫?
生:6颗。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一、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老师想把这6颗糖分给我们班3个小朋友。

(1)学生用6个小○表示,尝试分一分。

(2)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3)汇总分的结果后告诉学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板书课题平均分及概念)(4)让学生再次分一分,这次要求把6个糖平均分。

小试牛刀.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请学生看清题意。

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表内除法(一)平均分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表内除法(一)平均分  教案
2、动手操作,体验分法多样性
帮大头儿子分糖果。
(出示P8 例1:把6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
同桌先互相说一说怎么分,再拿出糖果学具,动手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挑选出三种不同的分法。
3. 观察对比,认识平均分
展示学生的三种不同分法,观察对比,找出最公平的分法。
教师:你最喜欢哪一种分发?为什么?
预设:我喜欢第三种,因为这样分最公平!
教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像这样的分法就叫平均分!(教师板书)
教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吗?
教师引导(边圈边说):每一份是2个,每一份都是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小结:像这样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平均分”(板书)。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二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平均分》
难点名称
1.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和方法。
2.运用平均分的方法,准确地进行平均分。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平均分是认识除法含义的基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好理解:学生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体验。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 哪些方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2.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
3. (1)一共有( )片枫叶,每( )片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
(2)如果将这16片枫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片枫叶。
小结
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可以1个1个分,还可以几个几个分,不论怎样平均分,分的结果都相同,只要每份分,明确要求。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一节课的内容。

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篇1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

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

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

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每个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是教学的重点。

一、教材简析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它的含义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因此平均分这部分知识就充分显示出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教材安排了两教时,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包括以下几层内容:(1)例1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例2、例3,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的包含除。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例1、例2。

通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顺利地理解除法含义。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钟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出“平均分”的含义,形成表象。

而两年级学生的思维完整性还不够,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种方法,为除法的认识和计算作准备。

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始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探究,并通过动手操作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形成清晰的表象。

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_教学设计1

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_教学设计1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水平。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水平。

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喜欢什么活动?(春游)二(1)班的小朋友已经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很多好吃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课件图片)2、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3、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二(1)班的小朋友在分糖果时,每份都同样多。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4、你们猜猜看,为什么每份要分同样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诱发对“平均分”的注重)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学习例1,引入平均分师:二(1)班的小朋友还有些食品没分好,咱们帮帮他们好吗?(1)请各组同学利用20枝铅笔代替火腿肠,帮二(1)班的小朋友分火腿肠。

(2)要像他们分糖果一样每份分同样多。

A、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

B、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C 、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3)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的含义(1)作业P13 的“做一做”A 、读题,理解题意。

指名说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把10个面包分成5份,每份的面包块数同样多)在“平均分”下注明每份同样多。

C 、同桌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2个面包。

(2)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用“平均分”把刚才分食品时的每一种分法说一说吗?(指名说)3. 学习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1)小组先讨论分法,再动手分一分,要求用18个乒乓球代替橘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平均分教案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第7~27页。

单元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新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

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

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2课时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3课时左右除法…………………………………………………3课时左右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6课时左右3、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教学设计: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7~9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的第1~4小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图片若干、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情境导入,教学例1。

(1)、二(一)班的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他们准备了很多丰富的食物。

老师要把6个糖果分给3个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可以怎样分呢?请你动手帮他们分一分。

(2)、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

(3)、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分法一:1 1 4 分法二:1 2 3 分法三:2 2 22、观察、对比分的结果,初步认识平均分。

(1)、请学生观察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把每一份分得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1)、同学们取的名称都很好,在数学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像刚才的分法三我们可以说把6个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2个是一份。

(2)、同学们再说说上面的分法中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同学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吗?(4)、学生交流、汇报4、及时练习,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1小题。

学生独立判断,交流时说说为什么是平均分或为什么不是平均分?(2)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2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并采用多种形式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的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

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会描述平均分的结果。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1)、讨论平均分的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分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即1次1个一次放到6个盘子里,直到分完。

分法二:可以每盘先放2个,再每盘放1个,直到把橘子分完。

分法三:可以3个3个地分,即每盘放3个,1次把橘子分完。

操作结果: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 3 )个。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5)教师小结。

把一些物品案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几个几个地分比较快。

2、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3、分一分。

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4、完成教材第9页下的“做一做”。

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

请学生先动手分一分,再连一连或圈一圈,最后说出自己的分法和分的结果。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1、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二第1小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完成教材第9页完成练习二第2小题。

把9个笑脸平均贴在3条线上,每条线上应贴()个。

(1)、理解题意。

(2)、动手操作(3)、学生汇报交流、评价。

3、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二第3小题。

把12个风车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1)、理解题意。

(2)、动手操作(3)、学生汇报交流、评价。

4、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二第4小题。

有24根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根。

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根。

(1)、理解题意。

(2)、动手操作(3)、学生汇报交流、评价。

(4)你发现了什么?5、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练习,理解了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而且知道了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还学会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均分的结果,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五、板书设计。

平均分例1:二(一)班的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老师要把6个糖果分给3个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可以怎样分呢?分法一:1 1 4 分法二:1 2 3 分法三:2 2 2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分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即1次1个一次放到6个盘子里,直到分完。

分法二:可以每盘先放2个,再每盘放1个,直到把橘子分完。

分法三:可以3个3个地分,即每盘放3个,1次把橘子分完。

操作结果: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 3 )个。

六、教学反思。

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10页,例3及“做一做”的第1、2小题和练习二的第5、6小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熟练地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

1、判断下面分圆的方法是平均分吗?○○○○○○这样是平均分吗?为什么?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呢?2、分一分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同位相互说说是把几个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探究新知,学习例3.1、情境引入昨天,我们帮二(一)班的同学分了糖果,今天我们再帮他们分分果冻。

【出示例3】例3: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请学生认真读题,同桌相互说说意思,再请学生说给大家听。

(学生明确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每一份分2个果冻,有8个果冻,能分成几份?)2、合作探索请学生自己思考,想想该怎样解决问题,借助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摆一摆,也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后,再由学生汇报结果。

(1)2个2个地分,分了4组,正好分完;(2)想乘法口诀,二几得八;操作结果: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4份。

3、教师小结。

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时,可以实际圈一圈、分一分、数一数分成了几份或几组。

三、巩固新知,运用新知。

1、完成第10页下面“做一做”的第1小题。

摆一摆,填一填。

(1)把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份。

(2)把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份。

请学生先跟同桌说说怎样分,再说给大家听听。

2、完成第10页下面“做一做”的第2小题。

圈一圈、填一填。

每2个装一盒,可以装()盒。

1 6个杯子,每4个装一盒,可以装()盒。

每8个装一盒,可以装()盒。

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数一数后,再汇报自己是怎样分的,分得的最后结果是什么。

3、完成第12页练习二的第5、6小题。

第5小题。

16罐蜂蜜,每4罐分给一只小熊,可以分给()只小熊。

第6小题。

14个玉米,每2个装一袋,可以装()袋。

18个玉米,可以装()袋。

请学生自己思考,想想该怎样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独立完成后再由学生汇报结果并进行评价。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平均分的方法,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是的,平均分就是要把每一份都分得同样多,我们可以按指定的份数来平均分,也可以按每几个一份来平均分。

五、板书设计。

平均分按每几个一份例3: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1)2个2个地分,分了4组,正好分完;(2)想乘法口诀,二几得八;操作结果: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 4 )份。

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时,可以实际圈一圈、分一分、数一数分成了几份或几组。

六、课后反思。

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平均分”综合练习课。

教材第12页练习二的第7~9小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较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平均分,先给同位说说,再说给大家听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