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需求理论对幼儿教学的启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求层次理论对学前教育管理的启示

——以湖南省郴州市D幼儿园为例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诞生之日,就是学前教育产生之时。学前教育是教育活动的最初阶段,是人生第一个教育阶段。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学前阶段是儿童神经系统迅速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如果能在学前教育中得到很好的发展,那也就为其日后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基础。基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然而,在当前的学前教育管理中,出现了令人堪忧的状况:幼儿教师职业怠倦感日趋严重,幼儿丧失了主体性,教育管理缺乏科学性。本文从教育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出发,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视角,以湖南省郴州市D幼儿园为实例,采用资料搜集法、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学前教育理进行探究,得出新的启示。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从学习动机出发探究学前教育管理,有利于掌握幼儿的心理状态,以幼儿为主体设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是学习动机中的一

大重要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第一层次:生理需求

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吃饭、穿衣、性欲、住宅、医疗等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

第二层次:安全需求

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

第三层次:社交需求

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它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要是

难以察悟,无法度量的。

第四层次:尊重需求

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

第五层次: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

二、需要层次理论视角的选择缘由

1、共同的价值导向——以人为本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础是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认为人的内在力量不同于动物的本能,人要求内在价值和内在潜能的实现乃是人的本性,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人的行为是有目的性和创造性的。人本主义和其它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马斯洛同其它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一样,主张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这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过分强调了自我实现和自我选择,但是这种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却是值得肯定的。

学前教育是指对0~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学前教育管理就是在进行学前教育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它的实施对象便是由0~6岁幼儿组成的班集体。从心理学来看,学前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因此这个阶段的教育管理也非常关键,而要实施科学的教育管理就必须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以幼儿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当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普遍存在

幼教工作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教师在做好卫生保健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教学管理的工作。一旦教学管理方式不恰当,教师就会有职业倦怠感,以至于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在幼儿园的教师队伍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幼儿园老师不好当啊,对他们操不完的心,每天都提心吊胆的,生怕他们出了点什么事”、“孩子们太难管了,讲课的时候总要不断地停下来管他们”、“小孩子总是在课堂上乱插嘴,真是头疼死了”。

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比如幼教职业的特殊性——工作时间长、任务繁重等、幼儿园管理方式、社会因素等。如果从学前教育管理的角度来看,教师职业怠倦感的出现跟自身选择的教育管理方式有很大的关系。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启示我们,学前

教育管理应该遵从幼儿的需要,根据幼儿的需要层次设计多阶段、多层次的教育管理模式。一旦满足了幼儿不同层次的需求,教师的管理工作自然会轻松很多。

3、师幼关系失衡,教师成为课堂管理的绝对主体

师幼关系是幼儿园教育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三种模式:“教师中心”模式、“学生中心”模式、“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模式。其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模式是目前所倡导的师幼关系模式。但根据笔者调查,以湖南省郴州市D幼儿园为例,在实际的幼儿园课堂环境中,师幼关系模式仍是“教师中心”模式,幼儿园教师是课堂管理的绝对主体,幼儿处于服从、被动的地位,师幼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严重的倾斜状态。

尽管幼儿的主体性程度还比较低,对环境和教育者的依赖性较强,但这决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幼儿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幼儿的需求是学前教育管理中要关注的重点之一。只有从幼儿主体出发,更多地关注幼儿的需要、兴趣、观点和见解,才有可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幼儿对话、沟通,倾听幼儿的话语并理解幼儿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析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更高一层次发展。事实上,在学前教育管理中,我们制定的管理体系就是要满足孩子们的需求,从基本的生理需要——吃饭、穿衣等到最高级的自我实现需要。当幼儿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令教师头疼不已的问题,便会一步步迎刃而解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