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第七章_城市与城市化2-7-2含解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7)城市与城市化训练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7)城市与城市化训练题(含答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7)城市与城市化我国东部某市为促进城市进一步合理发展,规划建成了新的城市功能区,下图中①为该市老城区,②③④为城市新区。
据此完成1—2题。
1.城市功能区规划合理的是( )A.M滨河带适宜建开放式公园B.②为重化工业区C.③为中心商务区D.④为高新产业区2.随着该城市新功能区的建成,四个城市功能区人口平均密度增长最快的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城市常住人口不等同于户籍人口,如图示意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较。
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两类城镇化率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A.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B.城市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C.城市商品房价格的不断上涨D.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缩小4.自2014年开始,两类城镇化率差异呈减小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A.户籍管理趋严B.城镇内就业机会减少C.农村人均耕地增多D.回乡再就业等政策实施“城市绿心”指在城市中央或多个城市组团围合起来的绿色空间,通常兼顾有多种自然或人工绿地、水域、湿地等类型。
从2013年至今,长江中游三大城市群一直致力打造“中国绿心”(如图示意)。
据此完成5-6题。
5.长江中游三大城市群打造“中国绿心”的优势条件是( )A.湘、鄂、院之间,居全国中心位置B.位于阶梯交界处,山林茂密C.“一江、两湖”流域,水循环活跃D.城市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6.图示“城市绿心”的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 )A.通过发展旅游业和园艺业增加收入B.促使城市人口向乡村流动C.通过城乡间热力环流改善空气质量D.增加周边居民的休憩场所城市首位度是用来反映地区城市规模结构和人口集中程度的指标,一般用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之比来表示。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区2010年的城市首位度(横轴)及其相对于2000年的变化(纵轴)。
据此完成7-8题。
7.根据城市首位度变化特点,对四类省份分类正确的是( )A.类组Ⅰ——高首位度扩散B.类型Ⅱ——低首位度集聚C.类型Ⅲ——高首位度集聚D.类型Ⅳ——低首位度扩散8.甲省可能是( )A.山东省B.辽宁省C.陕西省D.广东省房价收入比是指家庭住房总价与年度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值,这一指标衡量城市居民购买住宅的支付能力。
2018版高考地理江苏版二轮专题复习配套文档:专题七 人口与城市含答案
专题七人口与城市人口5年5考题目考点考向分值高考说明2017第13、14题人口老龄化分布的特点及成因4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及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2016第28题人口迁移9分2015第29(2)题人口问题2分2014第17、18题人口数量的变化及其影响4分2013第28、29题人口移动、人口数量的变化6分城市5年5考题目考点考向分值高考说明2017第21、22题城市功能区、城市化阶段8分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不同规模城市服2016第13、14题城市的功能分区;城市的影响4分2015第1、2、29(1)、(3)、(4)题城市形成的区位条件、城市的职能;城市体系15分务功能的差异,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2014第21、22、23、24、28题城市空间结构和空间体系,城市等级、城市化与区域经济26分2013第28题城市化14分考点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理·主干知识]1。
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划分为原始型(高高低模式)、传统型(高低高模式)和现代型(低低低模式)。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导致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同。
这种影响有利有弊,如下图所示:2。
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素质结构等,人口结构若出现不合理,则会引发人口问题。
(1)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就目前而言,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项目人口年轻化人口老龄化人口年龄结构趋势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人口问题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7单元城市与城市化第2讲详细课件新人教版
[易混易错]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现象的区别 (1)郊区城市化:城市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 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如图所示:
(2)逆城市化: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迁移的现象。 如图所示:
(3)再城市化: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 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 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如图所示:
4.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运用“推拉理论”说明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人口向城镇集聚、 城市范围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工业化是城市化 的主要推动力。
5.城市化进程 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 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表所示。
城市 化进 程示 意图
发展阶 段
日
。不利影响:带来
4.改善措施:建设生态城市。 发展低污染的 和绿色交 通,减少城市种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使城市景观与山、水、湖、植 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 。
【答案】①城镇 ②扩大 ③城市 ④城镇 ⑤乡改镇 ⑥区域经济 ⑦聚落形态 ⑧价值观 ⑨初期阶段 ⑩后期阶段 地域 土地利用 环境质量 城市环境质量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垃圾污染 节能建筑 良性循环
解读与说明 城市化的区域差异 试题选取百万人口城市作为比较城市化区域差异的依 求同教材 据,考查内容源于教材对城市化区域差异的论述
(2015 年新课标全国Ⅱ卷)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 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 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 据此完成下题。 2.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七章_城市与城市化第2讲_城市化含解析
第2讲城市化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城市化,并不仅仅指农民进城,人口在地域空间单纯的移动问题。
城市化还意味着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转化。
城市化的规模和速度,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如果城市化的规模和速度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就会出现各种问题,阻碍社会的发展。
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一定高B.城市化速度快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一定快C.城乡差别越大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D.城市化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差异趋同2.下列关于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急剧膨胀和工业的大量集中是城市化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B.城市化问题的产生,是伴随着城市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C.实现郊区城市化及建设新城和卫星城是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根本途径D.大力推动逆城市化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的主要措施解析:1.D 2.A 第1题,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城市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经济发展水平,但许多地区城市化速度和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是不适应的,如出现过度城市化或滞后城市化现象,故选项A、B错误。
城市化过程中,城乡的差别趋于缩小,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但城乡差别较小,故选项C错误。
在城市化过程中,人们社会生产方式发生变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趋同的趋势,故选项D正确。
第2题,城市化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城市中人口的急剧膨胀和工业的大量集中造成的,但并不是城市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故选项A正确,B错误。
实现郊区城市化及建设新城和卫星城是解决城市化问题的重要措施,但不是根本途径,选项C错误。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出现的一种现象,也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选项D错误。
2014年北京人口密度位列世界前十。
如图为北京市各环路间人口密度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3.北京核心区人口密度低于二环路与三环路间区域,主要原因是( )A.大气污染严重B.交通拥挤C.环境承载力小D.行政区占比高4.关于解决北京城市病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引导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外部转移B.调整产业布局,分散中心城区功能C.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分工与合作D.严格控制外来人口进入北京解析:3.D 4.D 第3题,北京是古都,因历史因素的影响所致,其市中心目前是行政中心。
【创新导学】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2-7-2 含解析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xx·广东广州模拟)天际线反映城市建筑的整体结构和布局,又称为城市轮廓或全景。
读××市主××区天际线示意图,完成1~3题。
1.20xx~20xx年间,××市最主要的扩张方向是( )A.东南B.东北C.西南 D.西北2.造成××市向该方向扩张的主要原因是( )A.新区开发 B.旧城改造C.工业区迁移 D.保护文化古迹3.20xx~20xx年,城市重心变化对××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缓解市中心用地压力C.减轻市区通勤压力D.增大中心区人口密度【解析】本题组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1题,仔细读图,注意对比20xx年与20xx年城西、城东、城南、城北不同方位的城市轮廓差异。
由图可知20xx 年在城西与城南方向,建筑物的高度、密度增加,说明××市最主要的扩张方向是西南,故选项C正确。
第2题,旧城改造位于城市的市中心附近,图示扩张方向区域在城市的边缘地带,故排除选项B;图示新发展建筑物高大稠密,不可能是工业区迁移,故排除选项C;××市是六朝古都,文化古迹周边不可能有高大建筑物,故排除选项D;作为历史悠久的城市,通过新区开发,可以缓解城市化与城市保护的矛盾,故选项A正确。
第3题,逆城市化现象是人口由城市向农村或者小城镇转移,××市仅仅是城市周边范围的扩大,故排除选项A;如果新区与市中心之间是住宅、学校与工作场所等之间关系,那么会增加市区通勤压力,故排除选项C;建设新区,部分人口、工业等外迁,会降低中心区人口密度,缓解市中心用地压力,故选项B正确。
【答案】 1. C 2.A 3.B(20xx·江西六校联考)“潮汐车道”方便“钟摆族”上下班。
2018届高考二轮地理微专题探究与设计:专题7-城市(有答案)
微专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知识精析】一、城市功能区1.三类基本功能区的比较功能区形态特征位置住宅区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占城市空间的40%~60%建筑质量上,出现高级、低级分化;位置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高级住宅区城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低级住宅区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联系商业区(中心商务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功能分区明显,有水平分异、垂直分异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工业区集聚成片,在工业城市尤其是重工业城市所占比重较大;有的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城市工业区可能较小专业化程度高,竞争、协作导致集聚,又因为环保、地租等因素导致分散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交通干线两侧分布2(1)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地地租的高低在经济因素中又占据主要地位。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②交通通达度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
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着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2)其他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方法技巧】“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1)看面积: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2)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3)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4)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5)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6)看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渐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2-7-2
第2 讲
城市化
[考纲点击] 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教材回顾]
1.城市化 (1)含义: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驱动力
含义 因素 人口增长 快,对土地压力大; ____________ 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 害等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1)一般表现: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
聚落形态
生活方式
稍被拉平的“S”形
(2)阶段和特点
①看城市人口比重确定城市化进程的阶段
初期阶段 加速阶段 后期阶段
A___________,B_________,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
条件
要点二 “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对点演练]
一道中梁山将重庆市九龙坡区分割为东西
两城。在东城提档升级的同时,九龙坡区以
东西协调发展为主题,通过“西城再战”,
全面拉开了西部地区大开发大发展的城市框 架,引领九龙西城的30多万居民从“城镇时 代”向“城市时代”迈进。据此回答1~2题。
响最显著的是
(
)
①调节地表径流 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增
加大气降水 ④增加下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组考查绿化带的作用。第3
题,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能起到消烟除尘的
作用,A项正确。根据材料,绿化带面积大, 下渗、蓄水能力强,不易发生城市内涝,B 项正确。裸露地面铺设砂石,不容易造成扬 沙天气,且不容易堵塞下水管道,C项正确。 下凹式绿化带利于雨水收集,减少内涝,故 选D。第4题,“海绵城市”建设吸收、滞
2018届高考地理人教第二轮复习城市化模拟演练(含解析)
城市化模拟演练读图完成1~2题。
1.城市化第Ⅱ阶段,主要出现( )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B.逆城市化现象C.第一、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D.生物多样性增多2.当前,下列国家中最可能处于城市化第Ⅲ阶段的是( )A.埃及 B.中国C.德国 D.印度解析第1题,Ⅱ阶段是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会出现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
第2题,发达国家多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
答案 1.A 2.C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
下图为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
完成3~4题。
3.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B.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C.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D.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4.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状况 B.产业结构C.人口政策 D.自然环境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阶段Ⅰ显示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增长率均为负值,说明中心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中心人口为负增长,人口应减少;Ⅳ阶段后,城市带人口增长率呈上升趋势,但个别城市中心区人口为负增长;Ⅳ~Ⅴ阶段,巴尔的摩市中心区人口为负增长。
第4题,Ⅳ阶段后,波士华城市带人口增长率呈上升趋势,其原因是面对城市人口减少,大城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
答案3.A 4.B下图为“我国某工业城市气候资料图”。
读图完成5~6题。
5.该城市市区年降水量大于郊区的原因是( )A.海拔高,多地形雨B.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C.受台风影响大,多台风雨D.受冷锋影响大,多锋面雨6.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可能表示重化工业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第5题,市区受热岛效应影响,温度较高,上升气流较强,降水较多。
(浙江选考)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仿真模拟卷(七)
仿真模拟卷(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018届浙江绍兴模拟)2017年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关于促进市域(郊)铁路发展的指导意见》。
该文件列出了“市域(郊)铁路”第一批11个试点项目表,其中浙江省的项目包括诸暨至杭州东、宁波至余姚、温州S1线一期工程。
完成下面小题。
1. 城际轨道交通与高速公路运输相比( )①占用土地少②客运量大③速度快④投资少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2. 市域(郊)铁路的建设,将( )A. 带动中小城市,缩短通勤时间B. 缩小城市规模,减缓城市化速度C. 扩大城市规模,加重“城市病”D. 加速逆城市化,减轻“城市病”【答案】1. C 2. A【解析】1. 城际轨道交通与高速公路运输可以从运行速度、运量和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城际轨道运输速度快,使用专门的运输工具,运量大,但是占用土地面积比较大,投资也比较大,因此②③正确,故答案选C项。
2. 市域(郊)铁路的建设,就是为了满足都市圈范围内中心城区与周边卫星城区的交通,尤其是通勤交通的需要,能够增加大城市对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缩短通勤时间,A正确;成绩之间交通更加便利,有利于城市规模的扩大,利于城市化的发展,B错误;满足都市圈范围内中心城区与周边卫星城区的交通,能够缓解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减缓“城市病”的发生;能够促进郊区城市化的发展,D错误。
故答案选A。
3. (2017浙江11月选考)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①监测耕地变化②调查作物分布③跟踪产品流向④监测作物生长状况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B【解析】遥感技术的原理通过电磁波特性获取不同地物的特征。
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监测耕地变化,调查农作物分布和病虫害,还能通过监测农作物长势而估测粮食产量,①②④正确。
2018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单元17-18版第7章第2讲 城市化含解析
第2讲城市化本讲复习脉络:错误!—错误!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 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1.城市化概述(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驱动力含义具体表现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推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乡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等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意义①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②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三大发展阶段错误!(2)地区差异:多数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后期成熟阶段;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城市化的初期阶段或中期阶段。
(1)城市化不仅指人口城市化城市化不仅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还包括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口城市化,二是地域城市化。
(2)城市人口比重大≠城市人口数量多城市人口比重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并不是绝对数值而是一个相对数值,故城市人口比重大并不能说明城市人口数量多。
(3)逆城市化并不是城市化的倒退虽然逆城市化阶段人口向市外迁移,但其性质还是城市人口,并不从事农业活动,因此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并不是城市化的倒退。
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2.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因此城市化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具体差异见下表:国家类型比较项目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晚(20世纪中叶以来)原因工业化早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速度快慢趋缓(甚至停滞)快原因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城市人口大小大(70%以上)小(不到40%)原因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比重所处阶段后期成熟阶段初期阶段和加速阶段城市化表现及原因表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考向1 城市化进程及特点分析(2017·河北省质检)下图示意安徽省1990~2030年城市化水平统计及预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名师解析)7-2:城市化及问题与解决途径
第七章第二节(2009·广东文基)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B.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C.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解析】2040年郊区人口比例开始超过了乡村人口比例,在同一个区域内此时期人口具体数量也是郊区人数超过了乡村人口数。
【答案】 B2.关于该区域城市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010年约为50%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C.2030年超过80%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解析】根据图中乡村人口比例及变化,即可判断出相应城市化水平及变化。
2010年城市化水平约为50%,之后一直呈上升趋势,2030年达到65%左右。
【答案】 A(2009·浙江文综)东京市目前是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的核心城市,远郊出现许多卫星城。
读下图,完成3~4题。
3.东京市城市化过程目前已处于() A.中期阶段B.加速发展阶段C.高级阶段D.衰落阶段【解析】由图和题干可知东京这个特大城市目前仍在进一步发展,处于城市化的高级阶段。
【答案】 C4.东京市的空间扩张模式给城市规划带来的有益启示是() A.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最好办法是规划放射状交通干道B.中心区不保留绿化带,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C.在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城乡统一规划D.乡村—城市转型的的根本动力是大都市郊区的卫星城建设【解析】该图体现的是中心城区、近郊、乡村和卫星城的统一规划有利于城市化的优化发展。
大城市较优的道路网是环形放射状交通网;中心城区也需要绿化带;卫星城建设可促进乡村转变为城市,但不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故选C。
【答案】 C5. (2009·广东理基)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客观现象。
近年来,北京市住宅郊区化现象日益明显,下列选项不能解释其原因的是() A.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B.市区住宅不能满足新增人口的需要C.城市内部功能区调整的需要D.加强城市社会各阶层密切联系的需要【解析】郊区城市化的原因与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环境问题以及郊区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很大关系,北京住宅郊区化原因也是如此,而不是加强城市社会各阶层密切联系。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第七章_城市与城市化含解析(2)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第七章_城市与城市化含解析(2)2-7-3(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图中甲、乙、丙对应的三个城市依次是()A.广州、沈阳、北京B.广州、北京、沈阳C.沈阳、北京、广州D.北京、广州、沈阳2.城市紧凑度的大小影响城市的发展。
其对城市发展的利弊评价,正确的是()A.城市紧凑度低,有利于市区行政管理B.城市紧凑度高,降低城市生活质量环境C.城市紧凑度低,不利于市区汽车运行D.城市紧凑度高,各功能区的利用效率低【解析】第1题,根据表格信息,沈阳紧凑度最高,图中丙新建成区与原城区的变化最小;广州紧凑度下降,与乙相符。
第2题,城市紧凑度高,各功能区利用效率高,但降低城市生活质量环境;城市紧凑度低,不利于市区行政管理,但有利于市区汽车运行。
【答案】1.D2.B读英国伦敦的城市扩展示意图和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回答3~5题。
3.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伦敦地区的城市化特点是()①城市占地面积扩大②城市人口增长③城市绿地增加④城市功能区增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4.伦敦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是()A.18世纪B.19世纪C.20世纪中前期D.20世纪后期5.20世纪中后期,伦敦市中心区人口减少较多,主要原因是()A.出生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B.城区人口老龄化,死亡率升高C.中心区居住环境恶化,城市居民向外迁移D.经济危机导致市中心区经济的衰退【解析】第3题,图示信息显示伦敦地区城市化的特点是城市用地面积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长。
第4题,借用数学的直线斜率来判断速度快慢,从图中可看出20世纪中前期斜率最大。
第5题,20世纪中后期,伦敦市中心区环境衰退,人口由城市中心区向郊区和小城镇迁移。
【答案】3.A4.C5.C如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A.甲B.乙C.丙D.丁7.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2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解析】第6题,我国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但发展速度快,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处于中期发展阶段,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 高效演练 跟踪检测 7.2 Word版含答案
高效演练·跟踪检测下表为1800~2010年中国城市化率(%)的国际比较,读表回答1、2题。
1.表中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的国家为( )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2.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 )A.城市化水平低B.逆城市化现象严重C.城市化速度慢D.城市化问题较少【解析】1选B,2选A。
第1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1950~2000年,英国城市化比重下降,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而此时段其他国家的城市化率都在上升。
第2题,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水平低,但城市化速度快;目前我国的城市化问题突出,但并未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水文系统主要包括城市人工水文系统和城市自然水文系统两部分。
两个系统侧重点不同,又有一定的交叉。
在城市现有的功能中,人工水文系统在供水、排水中起到重要作用,自然水文系统起到辅助作用。
所以,多数城市水文系统需要修复。
完成3~5题。
3.关于人工水文系统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①部分降水被导入排水管网白白浪费②增加了污水处理系统的负担③充分利用了公园、绿地等蓄水空间④城市地表径流会污染河流、湖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城市自然水文系统只起辅助作用,是由于( )A.城市地面硬化多,蒸发、下渗少B.城市降水多,排水困难C.城市需水量大,降水比重小D.城市污染严重,降水难利用5.修复城市水文系统,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合理布局功能区是唯一有效手段B.应以改变整个流域的水循环为目标C.应彻底恢复到自然水文系统状态D.可用GIS对水系进行模拟分析【解析】3选C,4选A,5选D。
第3题,人工水文系统将城市雨水导入下水道排走,水资源没有被绿地、公园充分储存,所以③错误。
第4题,由于城市地面硬化,城市自然水循环受到干扰,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第5题,修复城市水文系统,目标是改善城市水循环,但城市环境是一个人工系统,不可能恢复到纯自然状态,可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科学整治。
2018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 2-7-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
2-7-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南雄模拟)城市不同功能区发展程度的差异,可以通过功能区人口迁移结构反映出来,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在某年的不同年龄段人口迁移数量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功能区最可能是( )A.商业区B.住宅区C.工业区 D.行政区2.该功能区内最迫切需要增加的功能配套是( )A.养老院 B.医院C.职业学校 D.小学【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功能区吸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移入,说明最有可能是工业区。
第2题,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移入该地,将使得该地幼儿增加,因此最迫切需要增加的功能配套是小学。
【答案】 1.C 2.D(2017·广东湛江调研)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建蔽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建筑物的单层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
下表是某城市四个楼盘的相关资料,据此回答3~5题。
3.城市土地开发中实施容积率、建蔽率管制的目的是( )①稳定房地产价格②控制土地使用强度③提高人口密度④增加城市开放空间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①③4.城市规划中,哪类功能区的建蔽率最低( )A.商业区 B.工业区C.住宅区 D.风景区5.如四个楼盘所规划的住宅单层高相同,则哪个楼盘的楼层数最多( )A.甲 B.乙C.丙 D.丁【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城市规划及功能分区。
第3题,由材料可知,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建蔽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建筑物的单层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城市土地开发中实施容积率、建蔽率管制的目的与稳定房地产价格和提高人口密度没有什么关系。
故选项C正确。
第4题,建蔽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建筑物的单层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
商业区在市中心,地价高,土地利用率高,建蔽率高,A项错误。
工业区与住宅区,土地利用率高,建蔽率较高,B、C项错误。
2018年高考地理(鲁教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7单元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含解析
读考纲·析考情·明考向考纲解读全国卷五年考题统计题型备考指南考纲下载核心知识点城市化城市化的进程--命题重点:城市功能区、城市区位与城市化问题是常考点。
重点关注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与城市化过程示意图的分析。
考查形式: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形式出现,最近几年综合题比重较大,分值一般在4~8城市化的影响2015课标Ⅰ,3题,4分2015课标Ⅱ,1题,4分2014课标Ⅱ,1~2题,8分选择题城市服务功能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空间城市功能区--结构城市空间结构的成因2016课标Ⅰ,4~6题,12分选择题分,难度系数0。
6左右。
热点探究:城市新区的建设、新型城镇化、城市内涝和交通拥堵问题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习目标定位知识体系预览1。
识记:城市化的表现、标志。
2.理解: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应用: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一城市化及其进程[核心知识再现]1。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城市的起源(2)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时间数量规模功能工业革命前少小单一,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工业革命后增加扩大扩展“二战”以后继续增加继续扩大继续扩展,出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及专业化城市2。
城市化及其特点(1)概念: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2)表现: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3)特点①世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课下限时集训: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2-7-2含答案
2-7-2( 时间: 45 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 ( 每题 4 分,共 44 分 )(2017 ·广东广州模拟) 天际线反应城市建筑的整体构造和布局,又称为城市轮廓或全景。
读南京市主城区天际线表示图,达成1~3 题。
1. 2000~ 2012 年间,南京市最主要的扩充方向是()A.东南B.东北C.西南D.西北2.造成南京市向该方向扩充的主要原由是()A.新区开发B.旧城改造C.工业区迁徙D.保护文化遗迹3. 2000~ 2012 年,城市重心变化对南京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可能是()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缓解市中心用地压力C.减少市里通勤压力D.增大中心区人口密度【分析】此题组考察城市的空间构造、城市化的过程和特色、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 1 题,认真读图,注意对照 2000 年与 2012 年城西、城东、城南、城北不一样方向的城市轮廓差别。
由图可知2012 年在城西与城南方向,建筑物的高度、密度增添,说明南京市最主要的扩充方向是西南,应选项 C 正确。
第 2 题,旧城改造位于城市的市中心邻近,图示扩充方向地区在城市的边沿地带,故清除选项B;图示新发展建筑物高大浓密,不行能是工业区迁徙,故清除选项C;南京市是六朝古都,文化遗迹周边不行能有高大建筑物,故清除选项D;作为历史悠长的城市,经过新区开发,能够缓解城市化与城市保护的矛盾,应选项 A 正确。
第 3 题,逆城市化现象是人口由城市向乡村或许小城镇转移,南京市只是是城市周边范围的扩大,故清除选项A;假如新区与市中心之间是住所、学校与工作场所等之间关系,那么会增添市里通勤压力,故清除选项C;建设新区,部分人口、工业等外迁,会降低中心区人口密度,缓解市中心用地压力,应选项 B 正确。
【答案】 1.C 2.A 3.B(2017 ·江西六校联考) “潮汐车道”方便“钟摆族”上下班。
( “潮汐车道”是指依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交通指示表记,对其行驶方向进行合时调整的车道。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 7.2 城市化配餐作业(含解析)
配餐作业(十八) 城市化►►见学生用书P359(2017·河北质检)如图示意安徽省1990-2030年城市化水平统计及预测。
读图,完成1—2题。
1.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表现有( )A.2000—2010年已进入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B.2020—2030年城市化速度最快C.2010—2012年城市化速度减缓D.1990—1995年城市化速度最慢解析注意该图横坐标时间间隔并不均衡.据图可知,2000—2010年为城市化中期加速增长阶段;2010—2012年和1990-1995年时间段长短不同,但城市化水平增长数值相近,故2010—2012城市化仍在以较快速度增长,1990-1995年城市化速度更慢。
2020—2030年10年间城市化水平提高10个百分点,速度较慢。
因此D项正确。
答案D2.目前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A.水平较低,发展较快B.水平较高,发展快C.水平低,发展慢 D.水平高,发展慢解析从图中看出,安徽省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增长阶段。
因此A项正确。
答案A(2017·河南模拟)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项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
如图示意1965—2015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及某国城市化水平标准值的变化过程。
据此完成3-4题.3.1965—1975年该国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经济快速发展B.自然灾害频发C.城市化问题突出 D.国家人口政策的影响解析经济快速发展会促进城市化发展,故A项错误;自然灾害频发、城市化问题突出一般不会导致城市化水平的快速下降,故B、C项错误;国家通过人口政策影响人口迁移,会使城市人口向乡村迁移,可能导致城市化水平快速下降,故D项正确。
选D。
答案D4.由图示信息可推测,近15年来该国城市人口比重()A.停滞增长B.缓慢增长C.快速增长D.持续下降解析从图中该国城市化水平标准值的变化可推知,近15年该国城市化水平标准值上升,与世界城市化水平差距逐渐缩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2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7·广东广州模拟)天际线反映城市建筑的整体结构和布局,又称为城市轮廓或全景。
读南京市主城区天际线示意图,完成1~3题。
1.2000~2012年间,南京市最主要的扩张方向是()
A.东南B.东北
C.西南D.西北
2.造成南京市向该方向扩张的主要原因是()
A.新区开发B.旧城改造
C.工业区迁移D.保护文化古迹
3.2000~2012年,城市重心变化对南京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缓解市中心用地压力
C.减轻市区通勤压力
D.增大中心区人口密度
【解析】本题组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1题,仔细读图,注意对比2000年与2012年城西、城东、城南、城北不同方位的城市轮廓差异。
由图可知2012年在城西与城南方向,建筑物的高度、密度增加,说明南京市最主要的扩张方向是西南,故选项C正确。
第2题,旧城改造位于城市的市中心附近,图示扩张方向区域在城市的边缘地带,故排除选项B;图示新发展建筑物高大稠密,不可能是工业区迁移,故排除选项C;南京市是六朝古都,文化古迹周边不可能有高大建筑物,故排除选项D;作为历史悠久的城市,通过新区开发,可以缓解城市化与城市保护的矛盾,故选项A 正确。
第3题,逆城市化现象是人口由城市向农村或者小城镇转移,南京市仅仅是城市周边范围的扩大,故排除选项A;如果新区与市中心之间是住宅、学校与工作场所等之间关系,那么会增加市区通勤压力,故排除选项C;建设新区,部分人口、工业等外迁,会降低中心区人口密度,缓解市中心用地压力,故选项B正确。
【答案】1. C 2.A 3.B
(2017·江西六校联考)“潮汐车道”方便“钟摆族”上下班。
(“潮汐车道”是指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交通指示标识,对其行驶方向进行适时调整的车道。
“钟摆族”指工作在城里,生活在郊县或其他城市,两处奔波的职场人士。
)读下图,回答4~5题。
4.对“钟摆族”的叙述最可信的是()
A.“钟摆族”多居住在高级住宅区
B.“钟摆族”购房主要考虑环境质量
C.“钟摆族”都自己驾车上下班
D.“钟摆族”的形成与城市化有关
5.“潮汐车道”的设置目的主要是()
A.优化配置道路资源B.美化城市道路景观
C.加强城市交通管理D.减少道路交通事故
【解析】第4题,依据材料,“钟摆族”工作在城里,生活在郊县或其他城市,表明与逆城市化有关。
第5题,由材料“潮汐车道”概念及图示可知,“潮汐车道”的设置目的主要是优化配置道路资源。
【答案】4.D 5.A
(2017·厦门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离心力示意图。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甲、乙、丙所示内容排列正确的是()
A.甲—地价上涨;乙—交通拥挤;丙—各类产业迁出
B.甲—交通拥挤;乙—地价上涨;丙—各类产业迁出
C.甲—各类产业迁出;乙—交通拥挤;丙—地价上涨
D.甲—地价上涨;乙—各类产业迁出;丙—交通拥挤
7.图示现象可能导致()
A.市中心人口大幅增加
B.城市化水平不断下降
C.城市用地向外扩展,出现卫星城
D.中心商务区逐渐向郊区迁移
【解析】第6题,城市土地供应紧张势必导致地价上涨;城市生活成本提高、生活质量下降,将使一部分人口和企业迁离城市。
第7题,卫星城可以分散一部分大城市职能,对大城市起到减轻人地矛盾、改善环境的作用。
城市化水平并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中心商务区也不会向郊区迁移。
【答案】6.B7.C
(2017·吉林长春质量检测)在过去几十年间,世界城市规模变化显著。
由1955年的只有两个城市人口过千万,到2015年有八个城市人口过2000万。
下表为1955年和2015年世界前十位最大城市。
据此完成8~9题。
A.世界最大城市由集中于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
B.位于南半球的世界最大城市的数量有所增加
C.由于人口的大量外迁,欧洲现已无最大城市
D.北京由于经济发展吸引大量外来人口使得其跻身其中
9.这些城市规模的扩大可能导致()
A.市中心人口将大幅增加
B.城市就业紧张,交通拥挤
C.城市土地利用率下降
D.中心商务区逐渐向郊区迁移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城市分布、城市化成因及其影响。
第8题,2015年的十个最大城市,有7个是在发展中国家,只有东京、大阪、纽约在发达国家。
位于南半球的最大城市在1955年有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城市,2015年只有圣保罗一个城市,没有增加;2015年世界最大城市没有位于欧洲的,主要是由于欧洲人口负增长,城市化速度趋缓导致;北京排名第7跻身于最大城市行列,是因为近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
第9题,城市规模的扩大,会产生郊区城市化现象,市中心的人口不会明显增加;由于城市土地有限,所以城市人口的增加使城市向空间发展,增加了城市土地的利用率;中心商务区仍然位于城市中心。
城市规模扩大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率下降等。
【答案】8.D9.B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
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
读图完成10~11题。
10.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A.蒸发量增加B.地下径流量增加
C.地表径流量增加D.降水量增加
11.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①减少土壤侵蚀②补充地下水③延长径流集聚时间④解决城市洪灾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④⑤
【解析】第10题,地面硬化面积增多,阻断了部分水分的蒸发。
下渗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
植被覆盖率降低,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降水量增加。
第11题,由图可知,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新的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中,出现了绿化带、渗水道路和城市集雨管网。
硬化比例降低,土壤侵蚀增加。
绿化带起到了滞流作用,延长了径流集聚时间,下渗量增大,有利于补充地下水。
【答案】10.C11.B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4分)(2017·山东师大附中模拟)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
材料一我国城镇水平变化图和我国城镇数量和规模变化情况表。
材料二 我国城镇化目前存在许多突出问题,比如“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城市建设缺乏特色。
(1)
分析材料一,说明我国城镇化从1978年到
2012年的变化特点。
(2)结合材料二,列举我国有哪些“城市病”?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图例和注记提示,从城镇人口数量、城镇化率和世界城镇化率的比较,城市(镇)数量和规模等方面总结变化特点。
第(2)题,城市病主要包括环境问题、交通问题、居住问题、就业问题和治安问题等方面。
【答案】 (1)城镇人口数量增多;城镇化率不断上升,与世界平均水平接近;1996年以后城市化上升速度快;城镇数量不断增多,以中小城镇为主。
(2)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就业压力增大。
13.(32分)读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简图和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分析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开始的时间。
(2)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请说明其原因。
(3)请从资源、生态环境、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4)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
你认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城镇化应从哪些方面推进?
【解析】 第(1)题,城镇化标志之一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从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中可知,1980年以后上海市区土地面积快速扩大,而郊县土地面积快速减小,由此推测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大约从1980年开始。
第(2)题,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于
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原因可从影响经济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经济状况、人口分布状况等方面分析。
第(3)题,城镇化快速发展可能会造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如环境污染加重),交通、住房条件变差等。
第(4)题,推进城镇化建设可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城镇经济等方面进行。
【答案】(1)1980年以后上海郊县土地面积快速减小,而市区土地面积快速扩大,说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
(2)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
(3)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
(4)将城镇的务工人员转为城镇居民,提高城镇人口比重;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城镇第二、三产业;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扩大城镇用地规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