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 考前三个月 选择题地形 地质剖面图判读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形图与剖面图剖析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形图与剖面图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e336070066f5335a812161.png)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形图与剖面图剖析地形图是着重表示地表起伏变化的普通地图,地貌一般用等高线表示,地物按图式符号加注记表示。
地形图按表现形式分为平面地形图和剖面图两大类,平面地形图根据绘制的手法又分为示意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素描图。
一、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是建立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而成的,它表示沿地表某一方向垂直切开的剖面图形,用以表示地表起伏的形势。
通过它,可以更直观地看出某条线上地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并且还有助于了解野外考察时观察点的透视情况。
地形剖面图是绘制地质剖面图、土壤剖面图、植被剖面图、综合剖面图等各种剖面图的基础。
剖面图试题主要用来考查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动手绘图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应该注意解题的步骤,学会将平面地形图转换为立体剖面图。
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确定剖面线,如画出剖面线AB,按AB 的长度绘一条水平线作为剖面基线;确定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一般与等高线水平比例尺相同,垂直比例尺一般要比水平比例尺大,以便形象地看出地势起伏情况,通常放大5至10倍。
用等高线的高度作纵坐标);作基线的平行线;在地形图上沿剖面线AB量出相邻两条等高线的距离,如:A~1、1~2、2~3、3~4等的各段距离,并把它们标注在剖面基线上,为1′、2′、3′、4′等;通过基线上1′、2′、3′、4′等各点作基线的垂线;将垂线与基线平行线的交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在图上做出必要的注记,则剖面图完成。
2.需要熟练掌握地形剖面图各大洲的地形剖面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形剖面图、我国西部沿87°30′E的地形剖面图、美国地形剖面图、沿0°纬线所作的非洲地形剖面图、沿30°S某大陆附近地形剖面图等。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质剖面图的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bc6a762aa76e58fafab003c3.png)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质剖面图的判读一、典例剖析下图为某一出露地表的岩石,A-F为沉积岩,G为花岗岩,f为断层。
B岩层中有三叶虫(5.6亿~2.4亿年)化石,E岩层中有恐龙(2.3亿年~6 500万年)化石,F层中有火山灰层T,T层中矿物的形成距今约300万年。
据此完成(1)~(2)题。
(1)岩层的走向为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断层的走向为断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
则图中岩层A-E和断层f的走向分别为( )A.都为东北—西南走向B.都为西北—东南走向C.西北—东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D.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花岗岩G侵入在火山喷发T之后B.断层f发生在花岗岩G侵入之前C.a处岩石年龄最老,b处岩石年龄最新D.花岗岩G的地质年龄可能为1 400万年答案:(1)C (2)D解析:(1)由材料信息可知,A-F为沉积岩,G为花岗岩,f为断层,岩层的走向为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断层的走向为断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因此图中岩层A-E和断层f的走向分别为西北—东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
(2)花岗岩是侵入岩,所以先是岩浆侵入,然后地壳抬升,露出地表,被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最后形成该地貌,花岗岩G侵入在火山喷发T之前,断层f发生在花岗岩G侵入之后,花岗岩G的地质年龄可能为1 400万年,所以D正确。
二、常见图示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质地貌示意图、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
判断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读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
常见图示图1 地质地貌示意图图2 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图3 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三、判读技巧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
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技巧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b2c0777d5bbfd0a7856739a.png)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技巧一、专题讲解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技巧(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①根据岩层层序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如上图中沉积岩Ⅰ的形成时间晚于沉积岩Ⅱ。
②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
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如上图中岩浆岩的形成时间晚于沉积岩Ⅰ和沉积岩Ⅱ。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且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2)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判断①根据岩层是否连续判断褶皱或断层。
②根据岩层弯曲形状或新老关系判断背斜和向斜。
如上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
③根据地表起伏状况判断地貌类型,如背斜山(谷)、向斜谷(山)、断块山、断层谷、陡崖等。
(3)地壳运动过程的判断①根据岩层上下关系。
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②根据岩层的弯曲。
若岩层出现弯曲、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运动。
如上图中甲处岩层弯曲说明其受到了水平挤压作用。
③根据岩层的缺失。
若岩层出现缺失,可能是缺失岩层所代表的时代地壳发生隆起,使当地的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或者原沉积物层剥蚀完毕;也可能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④根据侵蚀面。
若上下两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遭受到外力侵蚀。
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层,是因为之后该地又经历了沉积作用。
如上图甲处上部岩层的不完整说明经历了侵蚀作用,沉积岩Ⅰ的覆盖说明又经历了沉积作用。
⑤根据侵入岩。
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如上图中花岗岩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岩浆侵入。
二、同步训练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二轮微专题复习强化练: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含解析)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二轮微专题复习强化练: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329658d4d8d15abf234e0d.png)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二轮微专题复习强化练地质剖面图的判读一、选择题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据此完成1--2题。
1、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向斜东侧大B.背斜东侧小C.向斜西侧大D.背斜西侧小2、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
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1.C 2.B解析:第1题,图中自谷底向东西两侧分别为砂岩、页岩和石灰岩,其地层年代由新变老,因此为向斜构造。
对比两岸河流阶地地貌形态可知,西侧阶地沉积物较少,同一阶地的高度较高,说明该侧地壳抬升幅度大。
第2题,贵重金属矿产形成于内力作用的岩层中,而此河段的河床岩层均为沉积岩,因此贵重金属矿产是由河流自上游携带在此沉积形成的。
根据河水深不易开采可推测,重金属矿产应存在于靠近谷底的阶地T1的沙、卵石沉积物中。
甲为黏土层,丙、丁位于山地,不会有来自上游的物质。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 )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岩层②B.形成岩层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C.岩层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D.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4.关于图中a、b、c、d四处说法,正确的是( )A.a地质构造具有良好的储油气条件B.b处的岩石致密坚硬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D.d处地貌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答案:3.D 4.A解析:第3题,图中断层①将岩层②切断,说明形成时间晚于岩层②,A错误;形成③的内力作用是变质作用,形成④的内力作用是岩浆活动,B错误;⑤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山地,C错误;岩层⑥属于断裂之后相对下降的一侧,D正确。
第4题,图中a地质构造是背斜构造,具有良好的储油气条件,A正确;b处的岩石是喷出岩,多气孔,B错误;c处是断层,岩层不稳固,不适宜建坝蓄水,C错误;d处是喀斯特地貌,由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形成,D错误。
高考地理专题1.9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解图释含义含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1.9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解图释含义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1744c07964bcf84b9d57b5c.png)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知识点拨]1.地形剖面图的基本判读方法判断地形剖面图是否准确的关键点(如下图)判读地形剖面图,主要抓住以下“三看”①看起止点海拔是否准确:A在200~250 m之间,B在250~300 m之间。
②看极值点是否准确:a在250~300 m之间;b在150~200 m之间;c在350~400 m之间。
③看地势起伏是否一致:从A到B经过了升高—降低—迅速升高—缓慢降低的过程。
2.通视问题的分析方法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
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
常见的有以下两种情况。
(1)根据坡度陡缓情况。
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如图1)图1(2)是否穿越沟谷。
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势会升高,即使地势再降低,也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通视(如左图)。
两地之间可能有山脊存在,一般情况下,凸坡也不能通视,如下图中,A点不能看到B点。
(如右图)图23.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第一步:确定剖面线。
在等高线图上画出一条剖面线(可能为已知,如下图中的A-B)。
第二步:建坐标。
纵坐标表示高度,横坐标表示水平距离。
第三步:确立比例尺。
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水平比例尺与原图一致。
第四步:描点。
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或仅描关键点,如最高点、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图中。
第五步:连线。
用平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如下图中8′、9′两点高度相同,两者之间为河谷,地势较低)。
AB间的剖面图如下:[典题示例](2014·上海高考)读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和地形剖面图(单位:m),回答(1)~(2)题。
(1)图1中剖面线AB 和MN 的交点在图2两剖面图上所对应的位置分别是( ) A .①和③ B .②和③ C .①和④D .②和④(2)若该区位于一拟建水库的库区内,当最高蓄水位达海拔150 m 时,图示范围内将出现( ) A .一个岛 B .两个岛 C .三个岛D .无岛[学审题析题] (在“____”上填关键点)[对点练习]1.(2015·天津文综,4)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专题附解答: 图表判读技巧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专题附解答: 图表判读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091844a763231126edb11a4.png)
专题图表判读技巧1.结合具体等值线图,特别是等高线图、等温线图和等压线图,考查等值线的判断、规律和应用。
2.依据一种或几种地理统计图表,考查地理表象判读及数据分析能力。
3.结合区域地图、地理要素,考查影响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及延伸方向的因素。
4.以多种形式地理图表资料为切入点,考查地理事象的分布、成因及发生、发展过程。
知识点一、等值线1.等值线的特征。
(1)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数值相等。
(2)等值线闭合而不中断。
(3)两条等值线之间一般不相交。
2.等值线的判读规律。
(1)一般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等或者为零。
(2)一般等值线两侧的数值不同,一边高于该等值线数值,另一边则低于该数值。
(3)等值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的地方(部位)数值小,向数值小的方向弯曲的地方(部位)数值大。
3.等值线图的判读步骤。
首先要看图名,明确等值线图上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认清地图上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位置。
其次要熟练把握图示的内容。
等值线图要从观察等值线的疏密,了解等值线的间距,比较等值线的数值,分析等值线的走向,注意等值线的弯曲入手,掌握重要等值线走向、弯曲、疏密及闭合等的影响因素。
4.常见等值线图(等高线图前面讲过这里不重复)的判读和应用。
等值线是某地地理现象数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等值线图是用布满一定区域内的若干条等值线表示某地地理现象的数量分布的状况,由于等值线上注有数值,而且数值间隔是相等的,因此可以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大小、排列方向、形状变化、疏密程度等,反映出该地理事物变化的急缓、递变的方向及分布特点。
等降水等盐度线等温线等压线量线高值区或低值区①盆地海拔低,气温呈现闭合高值区②山峰海拔高,气温呈现闭合低值区①等压线闭合处为高压或低压中心②北半球冬季在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海洋上形成低压中心深居大陆内部,形成闭合低值区副热带海区,形成高值区;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为红海,盐度最低的海区为波罗的海变化趋势及应用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向南递减为南半球由高压指向低压处,垂直于等压线,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从沿海向内陆地区,一般降水逐渐减少;赤道地区和温带地区降水较多从近岸向远洋、从赤道向副热带海区、从高纬度海区向副热带海区,盐度均变高疏密程度判断温差大小:密大疏小判断风速大小:密集风速大,稀疏风速小,不同图幅中要比较单位距离的气压差异判断降水差异大小:密大疏小河口处,盐度变化快,等盐度线较密弯曲因素海陆、地形、洋流等地形、气温、大陆、海洋等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等降水量和蒸发量、河川径流、洋流等应用①判断所在半球、季节差异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②分析影响温度变化的因素③与洋流结合判断寒、暖流①风向、风速的判断②判断天气系统,分析天气状况③根据气压中心判断季节①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②判断地形走向、海岸走向等①影响等盐度线分布及弯曲的主要因素②判断河流径流变化、洋流特征等③判断船只吃水深浅5.等值线图中的特殊技巧。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2部分解题技能技能1常见地理图表判读强化训练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2部分解题技能技能1常见地理图表判读强化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c02c8e8b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b0.png)
第2部分解题技能技能1 常见地理图表判读一、选择题(共16小题)(2023·山东青岛三模)在北半球,由北向南逆行的暖锋叫倒暖锋。
倒暖锋是我国东北地区特有的天气过程,其具备暖锋特征,但与常见的暖锋又有明显不同。
东北地区在倒暖锋天气形成之前的两天都有一次寒潮袭击,随后又受到东北方鄂霍茨克海的极大影响。
图为某倒暖锋过境前后某测站14-24时气温与风向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本次倒暖锋( C )A.16-18时过境,向东南推进并伴随降雪过程B.18-20时过境,向西北推进并伴随大风过程C.20-22时过境,向西南推进并伴随增温过程D.22-24时过境,向东北推进并伴随降水过程2.在倒暖锋影响下,下图中与锋面附近近地面等压线分布最接近的是( B )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16-18时风向由西南风转为西北风,推进方向应为先向东北再向东南,A错误;18-20时风向为偏北风,推进方向为向偏南方向,B错误;20-22时风向为东北风,气温升高,此时符合倒暖锋过境时的特征,吹东北风时锋面应该向西南推进并伴随增温过程,C正确;22-24时由东北风转为西北风,推进方向应为偏南方向且气温降低,D错误。
第2题,由题可知,倒暖锋是一种由北向南的特殊暖锋,结合所学知识,锋面应形成于低压槽附近,因此测站受倒暖锋影响时应位于低压槽,且风向为偏北风。
①测站位于低压中心,A错误;②测站位于低压槽,且由锋面气旋的等压线分布情况可知该测站风向为东北风,B正确;③测站位于低压槽,但是由锋面气旋的等压线分布可知其风向为偏南风,C错误;④测站位于高压脊,不会出现锋面活动,D错误。
(2023·湖北模拟)中国是拥有花岗岩景区最多的国家之一,如安徽黄山、天柱山,江西三清山、灵山,组成地貌景观的物质均为中生代花岗岩。
灵山位于江西省东部,地质时期强烈的造山运动、岩浆活动频繁发生,形成了灵山外缘陡峻、内缘平缓的大型复式环状花岗岩体。
【精选】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学科能力篇专题四常考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1.4.2常考地理图表的判断
![【精选】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学科能力篇专题四常考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1.4.2常考地理图表的判断](https://img.taocdn.com/s3/m/c83f1d652e3f5727a5e96237.png)
一般来说,一节课的要点就是老师们在备课中准备的讲课大纲。许多老师在讲课正式开始之前会告诉大家,同学们对此要格外注意。例如在学习物理 课“力的三要素”这一节时,老师会先列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这就是一堂课的要点。把这三点认真听好了,这节课就基本掌握了。
二、听思路。
2.地理过程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过程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 律的图形。常见的有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 河流径流量变化示意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示 意图、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等。解读该类示意图的一般步骤是: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显示了岩浆、各类岩石 等的循环运动过程,揭示了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的关系。
(3)在地理原理和规律的指导下综合分析试题情境,明确试题 的来龙去脉,将复杂的情境分解,还原到基本模式;
(4)针对问题特点,选择、优化解题策略与方法,组织材料, 完成答题。
编后语
听课对同学们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听得好好,直接关系到大家最终的学习成绩。如何听好课,同学们可以参考如下建议:
[审题流程] 第一步:审材料,获取信息 第二步:审图表,知识对接 第三步:正确解答
[答案] B
[探究追问] 依据上题中信息推断云杉的生长习性。 [解析] 本题依据北美北部的气候和地形特征回答分析。 [答案] 耐阴、耐寒、喜欢凉爽湿润的气候和肥沃深厚、排 水良好的土壤。
地理示意图的答题步骤 (1)感知情境,明确核心。在分析、比较试题情境材料的基础 上,通过筛选、认定、归纳,概括出情境材料的核心,明确试题 解答的关键所在; (2)根据核心信息展开联想,发现和挖掘出隐含的地理原理和 地理规律,为解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第
高考地理复习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同步训练题
![高考地理复习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同步训练题](https://img.taocdn.com/s3/m/47d56c3ba98271fe900ef936.png)
高考地理复习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同步训练题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完成1~2题。
1.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向斜东侧大B.背斜东侧小C.向斜西侧大D.背斜西侧小2.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
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 )A.甲B.乙C.丙D.丁[解析] 1.C 2.B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
材料提示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显示从谷底向东、西两侧地层由新变老,即中间新、两翼老,可判断河谷处地质构造为向斜。
由于此河段阶地主要由地壳抬升形成,河谷西侧阶地较东侧阶地陡,且同一阶地(如T2)西侧分布海拔高,所以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流水的沉积作用。
该种贵重金属矿物主要分布在河床沙中,河床泥沙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图示四地中乙地所在阶地面积最大,沙、卵石的沉积厚度大,因此最有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有关该地区岩层形成顺序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在乙之前形成B.丙形成时间最早C.丁形成时间最晚D.戊在乙之前形成4.①②两地 ( )A.所处地质构造相同B.可能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C.岩层破碎程度相似D.目前主要受外力作用影响[解析] 3.C 4.D 第3题,读图知,甲和乙岩层均在戊岩层下面,形成年代较戊岩层的早,但甲、乙两岩层的形成年代早晚不能确定。
同理,不能确定丙岩层形成在甲岩层之前还是之后。
图中丁岩层位于所有岩层最上层,形成年代最晚。
戊在乙上面,戊岩层形成年代较晚。
第4题,读图可知,①地岩层发生断裂,地质构造为断层;②地岩层中间向下凹陷,为向斜构造。
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背斜地区,①②两地分别为断层和向斜构造,不会存储油气。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讲解2-2-2 地理剖面图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讲解2-2-2 地理剖面图](https://img.taocdn.com/s3/m/15a520cdc5da50e2534d7fc3.png)
大二轮·地理
12
大二轮·地理
1.图中多级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 A.地层间歇性下降、流水侵蚀 B.地层间歇性抬升、流水堆积 C.地层间歇性下降、流水堆积 D.地层间歇性抬升、流水侵蚀 解析 据材料可知,河流阶地是地层抬升后受流水侵蚀 作用形成的。
13
大二轮·地理
2.图示黄河河床位于( ) A.背斜顶部 B.断层线附近 C.向斜槽部 D.板块分界线附近 解析 读图,对比黄河河床东西两侧岩层可知,该地区 岩层发生断裂和错动位移,故图示黄河河床位于断层线附近。
3
大二轮·地理
4
大二轮·地理
2.读图技巧 首先确定剖面图为地形剖面图还是地质剖面图,或两者 重叠图。 (1)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方法
5
大二轮·地理
6
大二轮·地理
(2)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方法
7
大二轮·地理
(2017·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 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 210 毫米,但湖面年蒸发 量可达 2 000 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 层。据此完成(1)~(3)题。
14
大二轮·地理
3.图示黄河东西两侧相比( ) ①东侧岩层相对上升 ②东侧岩层相对下降 ③西侧没 有黄土堆积是因为海拔高,遭受侵蚀 ④西侧阶地少是因为 岩层坚硬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读图可知,东侧岩层相对下沉,西侧岩层相对上 升,①错误,②正确;西侧没有黄土堆积是因为抬升后海拔 高,遭受侵蚀,③正确;该图为黄河蛇曲,西侧阶地少是因 为地处凸岸,侵蚀作用弱,④错误。
大二轮
大二轮·地理
第二编 方法与技能攻略 专题二 高考必备图表 图表二 地理剖面图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突破:地形地质剖面图含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突破:地形地质剖面图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7669e07f111f18582d05a0a.png)
地形、地质剖面图一、选择题下图为“30°N纬线上某地地形剖面图”,其中横坐标表示经度。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N湖泊水面与M山峰的相对高度,较大值多出现在()A.冬季B.春季C.夏季D.秋季2.图中X海域与Y高原,分别位于()A.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C.非洲板块亚欧板块D.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答案 1.C 2.A解析第1题,N湖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降水少并且蒸发旺盛,故夏季N湖与M山峰相对高度较大。
第2题,图中X海域为地中海,属于非洲板块,Y高原属于印度洋板块。
(2014·南京模拟)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乙图为甲图中“R河河谷及其附近地质剖面示意图”(R河河谷的形成主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读图回答3~5题。
3.R河流的流向大体上为()A.自北向南B.自南向北C.自东向西D.自西向东4.R河河谷处的地质构造为()A.向斜B.背斜C.谷地D.山岭5.R河应位于()A.北半球B.南半球C.东半球D.西半球答案 3.D 4.B 5.A解析第3题,河流一般流经山谷,地势比两侧要低,河谷地带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由此判断R河与图中等高线相交处西边高东边低,河流自西向东流。
故选D。
第4题,根据乙图中R河河谷处的岩层弯曲状况来分析,岩层发生连续弯曲变形,岩层向上拱起,其地质构造为背斜。
故选B。
第5题,乙图中R河南岸较陡,结合河流流向,也就是右岸陡,说明河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右岸遭受侵蚀,应是北半球。
故选A。
下图为某局部地区土壤再分配速率(吨/公顷·年)等值线图,土壤再分配速率正值表示沉积,负值表示侵蚀,读图回答6~7题。
6.①②③④四条虚线所在位置冲沟(流水侵蚀形成)最发育的是()A.①B.②C.③D.④7.沿MN线所作的地形剖面最有可能是下图中的()。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三部分专题一地理图表的判读类型五剖面图的判读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三部分专题一地理图表的判读类型五剖面图的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6932413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62.png)
类型五剖面图的判读(2024·全国甲卷)下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
据此,完成1~2题。
1.奠定该区域地貌基本格局的是( )A.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C.构造运动 D.风沙作用2.导致山坡与谷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C.土壤温度 D.土壤水分[思维过程]第1题,第2题,[解析]第1题,该区域的基本地貌表现为地壳挤压形成的褶皱山脉,故C项正确;图中并没有显示冰川作用的痕迹,A项错误;流水作用形成山谷中的沉积物,但不是地貌的主要方面,B 项错误;图中植被较为茂密,风沙作用比较微弱,D项错误。
故选C。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坡地势较高,而山谷地势较低,造成地下水水位不一,谷地中地下水接近地表,造成土壤中水分较多,形成沼泽化土壤,形成草甸植被,故D项正确;山坡和山谷气温、土壤温度差异不是造成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A、C项错误;山坡和山谷地区降水量差异较小,B项错误。
故选D。
[答案] 1.C 2.D1.图示特点地理剖面一般是沿某一线段向下所作的垂直切面,其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地理现象和规律的本质特征。
如地形剖面图是从地表沿某一方向向下所作的垂直断面图形,它能直观地显示该方向上地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画法:从等高线图上剖面线与每条等高线相交的各点分别向下引垂线,按肯定的垂直比例尺将各点转绘到相应的高度位置上,然后连成平滑的曲线,即可得到沿该剖面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
比例尺:垂直比例尺大于水平比例尺。
用途:表示某方向上的地面起伏和坡度陡缓。
2.常考内容(1)地形剖面图。
沿某一条纬线(如南回来线、北回来线)作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的地形剖面图,就山脉,高原,平原,植被和自然带,矿产,农业类型及农作物,气候类型及成因等设计问题,突出地形地势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也可沿某一条经线作某大洲(国家或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如沿赤道所作的非洲地形剖面图,沿南纬30°所作的地形剖面图,沿东经20°经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美国地形剖面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形剖面图等。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练15 地质构造及其剖面图的判读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练15 地质构造及其剖面图的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55018f2eaa00b52acec7cab2.png)
专练15地质构造及其剖面图的判读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20·全国卷Ⅲ,7~8]如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
据此完成1~2题。
1.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2.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
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
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
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
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
[2020·重庆九校联盟联考]读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完成3~4题。
3.图示地区发生火山喷发至少有()
A.2次B.3次
C.4次D.5次
4.该地质构造图出现在下图中的()
A.a与小北山之间B.b与北区火山之间
C.c与南区火山之间D.d与六棱山之间
5.[2020·全国卷Ⅰ,37(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
如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
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
2024年高中地理常考图表9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2024年高中地理常考图表9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a50a2298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06.png)
2024年高中地理常考图表9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图型概述]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质地貌示意图、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
判读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断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及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
判读内容判断岩层新老关系判断地表运动状况(2020·高考全国卷Ⅲ)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
据此完成(1)~(2)题。
(1)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A.① B.②C.③ D.④(2)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
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判读流程】图表信息获取【尝试解答】(1)D(2)C(2021·北京丰台区期末)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1~2题。
1.岩浆岩形成年代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③②①2.图中()A.甲处的断层由内外力共同作用而形成B.乙处是因地壳水平运动而形成的向斜C.丙处可能有化石且可能存在变质作用D.丁处地表形态是由火山灰堆积而形成解析:第1题,根据岩浆通道状态来判断岩浆岩形成年代的先后顺序,②所在岩浆通道最早被上层沉积岩层覆盖,形成最早;③岩浆通道也有上覆沉积岩层;①岩浆通道没有受到影响,形成最晚,则先后顺序是②③①。
故选B。
第2题,甲处的断层是岩层挤压断裂后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A错误;乙处岩层向上拱起,是因地壳水平运动而形成的背斜,B错误;丙位于沉积岩层,可能有化石存在,又在岩浆通道附近,故可能存在变质作用,C正确;丁处是火山活动使岩浆喷出后冷却凝固的结果,火山灰堆积作用影响很小,D错误。
故选C。
答案:1.B 2.C。
高考地理二轮 考前三个月 选择题地形 地质剖面图判读型(1)
![高考地理二轮 考前三个月 选择题地形 地质剖面图判读型(1)](https://img.taocdn.com/s3/m/3c2b5f02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9c.png)
(安徽专用)2021高考地理二轮考前三个月选择题地形地质剖面图判读型读“印度半岛东西向自然带剖面图”,完成1~3题。
1.图中自然带①②③类型可能依次为( )A.热带雨林自然带、热带季雨林自然带、热带草原自然带B.热带雨林自然带、热带草原自然带、热带季雨林自然带C.热带草原自然带、热带雨林自然带、热带季雨林自然带D.热带季雨林自然带、热带草原自然带、热带雨林自然带2.据图分析甲地自然带形成的缘故为( )A.处于东北信风迎风坡,降水多B.位于西高止山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C.受西风和副高交替操纵的阻碍,降水较少D.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操纵,降水较多3.图中①自然带散布规律反映了(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地带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答案 1.A 2.B 3.D解析第1题,①低纬距海近,受海洋的阻碍,位于西高止山西侧迎风坡降水比较多,形成了热带雨林自然带。
②热带季风气候形成了热带季雨林自然带。
③位于西高止山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了热带草原自然带。
第2题,③地位于西高止山东侧,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自然带。
第3题,①自然带地处迎风坡,降水较多,形成热带雨林带,是非地带性分异规律表现。
以下图是“某国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4~5题。
4.以下图中四条剖面线,与上图剖面吻合的是( )答案B解析A为中国,B为俄罗斯,C为德国,D为美国。
只有俄罗斯东西经度跨度最大。
5.对上图所示地域地理状况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甲地形区是该国人口、粮食生产最少的地域B.乙地形区是该国重要的石油产区C.②~⑤各河流皆属北冰洋水系D.丙山脉是阿巴拉契亚山脉答案B解析甲地形区是东欧平原,是该国人口、粮食生产最多的地域;②属于内流河;阿巴拉契亚山脉在北美洲。
读“红海剖面示用意”,完成6~8题。
6.有关图中①类岩石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此类岩石可能带有气孔B.由岩浆通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C.因水平挤压,断裂变质而成D.可从头返回岩石圈中的软流层7.图示区域的地壳( )A.以水平张裂作用为主B.以水平挤压作用为主C.以垂直上升运动为主D.以垂直下降运动为主8.关于图示海域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水域广大,水资源丰硕B.太阳能丰硕,风浪庞大C.蒸发旺盛,海陆间水循环活跃D.狭长海域,重要能源通道答案 6.A 7.A 8.D解析第6题,依照图中的信息可知①类岩石为玄武岩,玄武岩是由岩浆喷发,喷出地表,快速冷却凝固形成,由于冷却速度较快,把大气中的空气分子一路凝固在岩石中,以后气体挥发,气孔被保留在岩石内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专用)2014高考地理二轮考前三个月选择题地形地质剖面图判读型读“印度半岛东西向自然带剖面图”,完成1~3题。
1.图中自然带①②③类型可能依次为( ) A.热带雨林自然带、热带季雨林自然带、热带草原自然带B.热带雨林自然带、热带草原自然带、热带季雨林自然带C.热带草原自然带、热带雨林自然带、热带季雨林自然带D.热带季雨林自然带、热带草原自然带、热带雨林自然带2.据图分析甲地自然带形成的原因为( ) A.处于东北信风迎风坡,降水多B.位于西高止山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C.受西风和副高交替控制的影响,降水较少D.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多3.图中①自然带分布规律反映了(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地带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答案 1.A 2.B 3.D解析第1题,①低纬距海近,受海洋的影响,位于西高止山西侧迎风坡降水比较多,形成了热带雨林自然带。
②热带季风气候形成了热带季雨林自然带。
③位于西高止山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了热带草原自然带。
第2题,③地位于西高止山东侧,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自然带。
第3题,①自然带地处迎风坡,降水较多,形成热带雨林带,是非地带性分异规律表现。
下图是“某国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4~5题。
4.下图中四条剖面线,与上图剖面吻合的是( )答案 B解析A为中国,B为俄罗斯,C为德国,D为美国。
只有俄罗斯东西经度跨度最大。
5.对上图所示地区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形区是该国人口、粮食生产最少的地区B.乙地形区是该国重要的石油产区C.②~⑤各河流皆属北冰洋水系D.丙山脉是阿巴拉契亚山脉答案 B解析甲地形区是东欧平原,是该国人口、粮食生产最多的地区;②属于内流河;阿巴拉契亚山脉在北美洲。
读“红海剖面示意图”,完成6~8题。
6.有关图中①类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类岩石可能带有气孔B.由岩浆通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C.因水平挤压,断裂变质而成D.可重新返回岩石圈中的软流层7.图示区域的地壳( )A.以水平张裂作用为主B.以水平挤压作用为主C.以垂直上升运动为主D.以垂直下降运动为主8.关于图示海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域广大,水资源丰富B.太阳能丰富,风浪巨大C.蒸发旺盛,海陆间水循环活跃D.狭长海域,重要能源通道答案 6.A 7.A 8.D解析第6题,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①类岩石为玄武岩,玄武岩是由岩浆喷发,喷出地表,快速冷却凝固形成,由于冷却速度较快,把大气中的空气分子一起凝固在岩石中,之后气体挥发,气孔被保留在岩石内部。
玄武岩喷出地表,必然会受到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
第7题,从图中的断裂,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海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
第8题,红海轮廓狭长,水域面积狭窄,风浪小,且位于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区,降水少,蒸发旺盛,周围河川径流注入少,海陆间水循环不活跃。
成为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
地处世界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石油运输航线的必经之地,成为重要能源通道。
读“我国某地区(40°N~45°N)地形剖面及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回答9~10题。
9.甲地的自然带是 ( )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高山草甸带答案 B解析甲地为呼伦贝尔草原,所以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
10.乙地可能有丰富的( )①风能②太阳能③水能④地热能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 A解析乙地为我国西部地区,有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
读“我国四大盆地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四大盆地位置判断正确的是 ( )A.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B.盆地①位于最东面C.盆地①、③都位于暖温带D.盆地②位于季风区答案 D解析根据经纬度可以进行定位,①为准噶尔盆地,②为四川盆地,③为塔里木盆地,④为柴达木盆地。
A项中④柴达木盆地不在地势第二级阶梯上;B项中②四川盆地位于最东面;C 项中盆地①不在暖温带。
12.盆地①和盆地②相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盆地①和盆地②内能源资源丰富,但种类差异大B.都属于外流区域,都有闻名于世的农业灌溉工程C.两地所建林业生态工程的生态作用差异大D.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都以风力和流水作用为主答案 C解析A项中盆地①和盆地②能源种类相似,都多天然气资源;B项中盆地①属于内流区;D 项中盆地①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盆地②以流水作用为主。
从河源到河口的河床最低点之间的纵截面称为河流纵剖面。
回答13~15题。
13.关于长江宜昌以西、以东河段纵剖面差异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宜昌以西河段流经三级地势阶梯,所以河段落差大B.长江宜昌以东河段流速缓慢,泥沙沉积明显,所以河段落差小C.长江宜昌以西河段流经地区降水量比以东河段大,所以河段落差大D.长江宜昌以东河段人口、城市密集,所以河段落差小答案 A解析河段落差大小与地形的起伏状况有关系,长江宜昌以西河段流经我国的三级地势阶梯,所以河段落差大;长江宜昌以东河段流经地势第三级阶梯,地形相对平坦,所以河段落差小。
14.关于黄河河段纵剖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河落差最大的河段是宁夏至包头段B.宁夏至包头河段水流缓慢,易出现凌汛现象C.黄河下游地区水量小,流速慢,易出现海岸被侵蚀后退现象D.黄河上游落差大,水流急,河水泥沙含量最大答案 B解析黄河落差最大的河段是宁夏以上河段,所以A项错;黄河入海口处易出现海岸被侵蚀后退现象,所以C项错;黄河河水泥沙含量最大的河段在中游,所以D项错;宁夏至包头河段落差较小,所以流速慢,且从低纬向高纬流,所以易出现凌汛现象。
15.关于河流综合开发治理的重点,叙述正确的是 ( ) A.长江宜昌以西段以整治河段,发展航运为主B.长江宜昌以东段以防洪为首要任务C.黄河宁夏以上段以水土保持为重点D.黄河包头以下段以水电梯级开发为重点答案 B解析长江宜昌以西段落差大,以修建大坝发电为主,所以A项错;黄河中游以水土保持为重点,所以C项错;黄河包头以上段以水电梯级开发为重点,所以D项错;长江宜昌以东段地形平坦,易发生洪涝灾害,所以以防洪为首要任务。
16.读下面的地质构造图,岩层①②③④按由老到新排列的次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 D.①③④②答案 B解析①③④为沉积岩,形成时间早的先沉积,时间晚的岩层后沉积,故由老到新的次序是①③④。
侵入岩②切断了岩层①③,被岩层④覆盖,故岩层②的形成时间晚于①③,早于④。
邢台市地处河北省南部,太行山脉南段东麓,华北平原西部边缘。
下图为“邢台地区的一次特大暴雨剖面图”。
据图完成17~18题。
17.图中降水量最大的地区海拔约为 ( )A.2 000 m B.1 500 mC.1 000 m D.500 m18.图中揭示的降水规律是( )A.海拔越高,降水越多B.海拔越高,降水越少C.海拔对降水的影响不大D.在一定海拔范围内,海拔越高,降水越多,超过一定高度则海拔越高,降水越少答案17.D 18.D解析第17题,先找出暴雨剖面中降水量最大的点,再过该点作横轴的垂线,垂线与地形剖面的交点的海拔即为降水量最大地区的海拔,约为500 m,故选项D正确。
第18题,读图可知,总体上,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先增大后减小,故A、B、C选项均错误;大致在500米以下的地区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在500米以上的地区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故D选项正确。
下图是“长江流域冬季某时段近地面等压面垂直分布示意图(单位:hPa)”。
读图回答19~20题。
19.受图示天气系统影响,与长沙相比,南昌的天气特征为 ( ) A.冷且干 B.暖且干C.冷且湿 D.暖且湿20.若该天气系统东移,受其影响南昌的风向变化是( ) A.东南风转西南风 B.东南风转西北风C.东北风转西北风 D.西南风转东北风答案19.D 20.B解析第19题,根据图中等压面的垂直分布特点,可知长沙与南昌之间存在一低压系统(气旋),转化为水平气压图并画出风向可知,长沙此时吹西北风,南昌吹东南风,东南风来自低纬地区和海洋,暖且湿。
第20题,南昌此时吹东南风,若气旋东移,则南昌将位于气旋的西侧,风向将转变为西北风,即B选项正确。
解题技巧1.地形剖面图判读的基本方法:(1)仔细读图例、比例尺(包括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剖面线的方向和经纬线位置、注记及图示说明;(2)根据剖面图上的地势起伏状况,读出沿剖面线各点的海拔、相对高度,分析海陆分布和地形分布特征;(3)确定剖面线所在的大洲、大洋、国家或地区位置;(4)将地形剖面图所显示的地势起伏状况、海拔、地貌类型及地形特征等与该地区的地形进行对照,判断地形区的名称;(5)根据该地形剖面图所示位置及地形等,判断其气候类型、自然带类型等各种地理事象,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步骤(1)根据图例和文字描述认清图中所表示的地层及其新老关系。
(2)根据地层的弯曲和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如分析图示是向斜还是背斜,地层有无缺失,有无断层、侵入岩等。
(3)最后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矿产分布状况及在工程建设方面的意义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