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故事(DST)评价量规
评价量规
教师
故事的主题所表达的观点与所分配的作业相吻合。
20
观点的表述很正确。
10
剧情很有趣,并能正确地表达信息。
10
每个表演者的动作都很到位并能帮助传达正确的信息。
10
道具和装饰的选择能突出个性并能正确的表达信息。
10
音乐及其他声音效果符合故事的发展并能准确传达信息。
10
各种对话能体现人物特征,情节的发展能表达准确的信息。
讲故事的人常常运用声音、面部表情和动作,使人物更可信,使故事更易懂。
讲故事的人努力运用声音、面部表情和动作,使人物更可信,使故事更易懂。
讲故事的人基本没有关注声音、面部表情或动作方面的运用。
速度
讲故事的人在想创造悬念的地方,会讲得慢,而有许多情节的地方会讲得快。
讲故事的人通常对速度调整得好,但有一两个地方有些太慢或太快。
参与小组讨论时,通常提供有用的建议。作为一个优秀的小组成员,工作非常努力。
参与小组讨论时,有时提供有用的建议。作为一个合格的小组成员,能够按要求去工作。
参与小组讨论时,很少提供有用的建议。不愿意参与小组的合作。
时间管理
在整个任务中时间总是运用得很好,该完成的事情都按时完成。小组没有因为某一个人的延误而
数学术语和符号
总用正确的术语和符号,因此他人易于理解完成的工作。
常用正确的术语和符号,使得他人可以理解完成的工作。
使用正确的术语,但他人有时候理解起来有困难。
很少用术语和符号,或者用了许多不合适的术语和符号
小组合作量规
贡献
参与小组讨论时,总是提供有用的建议。作为小组的固定领导者,作了许多有意义的努力。
讲故事的人复述了故事的所有要点和细节。
小学数学表现性任务与评价量规一体化设计
小学数学表现性任务与评价量规一体化设计发布时间:2023-04-14T02:26:21.598Z 来源:《素质教育》2022年10月总第431期作者:谭明鑫[导读]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正式迈向素养本位课程改革的新时代。
核心素养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态度解决问题的高级能力与综合品质。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小学山东烟台264000摘要:表现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完成某项任务或任务群时所表现出的语言、文字、创造和实践等方面能力的评定,表现性任务的设计处于表现性评价的中心环节。
在设计表现性任务时,需要“确定学习目标,拟定任务内容;创设任务情境,聚焦核心问题;明晰任务指导语,搭建学习支架”,还需设计相应的成功标准、量规,以评定学生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表现性评价表现性任务评价量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正式迈向素养本位课程改革的新时代。
核心素养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态度解决问题的高级能力与综合品质。
核心素养反映了人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表现的能力,这也就意味着核心素养是在真实的表现性任务中得以体现与发展的,因而表现性评价是素养本位课程体系的主要评价方式。
表现性任务是表现性评价的中心环节,高品质的表现性任务能够充分展示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过程与结果,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表现性任务的设计关系表现性评价的成败,因此如何设计与实施表现性任务,成为素养本位评价改革的关键问题。
本文试对这一问题做些研究与回答:一、概念界定表现性任务是表现性评价的课堂发挥介质,通常认为,学生所做的以完成表现性评价的任务就是表现性任务。
表现性任务是引导课堂评价的舵手,一旦设定好任务,课堂教学就要以此为引领推进,围绕任务中心编写教案、设计教学环节、实施课堂教学、反思不足与改进。
评价量规
分析性量规
这种描述和定性的分析性量规结合,能提供给学生提高学习水平的机会,让他们看到进入下一个 水平必须做什么。因为学生知道评分的标准,他们能进行自我评价,这样通常能激励学生努力学 习,进入高一级水平。 但分析性量规很难用于评定分数等级。例如,在一个分析性量规中确定有四个特征,如果一个学 生在两条评分指标上得到2,在一条评分指标上得到3,在最后一条评分指标上得到l,它是很难 转换成分数等级的。分数等级不应基于所有得分平均数,因为这四个特征并不是同等重要。
目录
01 表现性评价
03 量规建议
02 量由于考察的视角不同,不同的人对量规的界定并不一致: Asmus(1999)认为,评分量规是由教师或评价者开发的一种描述性的评分量表,其目的是为了分 析学生学习结果,包括学习作品和学习过程。Arter和McTigh(2000)把评分规则界定为准则的一 种特定形式——是成文的准则,它对所有的评分点都做了说明和规定。最好的评分规则往往能体 现出我们教师公认的课堂评价的实质,而且能对合格表现的组成要素提供很好的建议。评分规则 一般会伴有成果或表现的具体例子,以阐明量表上不同评分点。(2001)指出,评分规则是相对核 查表而言的,这种评分量表正式地规定了评分指南,它由事先建立的表现准则组成,常常在表现 性评价中评估学生的作品。Heidi Goodrich(1996)则将它定义为为一项工作列出标准的评分工 具,它包含评价作品的标准或所需的期望,它详细地为各等级(从优到差)质量描述出其标准。
量规建议
量规建议
开发学生学业评价不是一项单独完成的简单的任务,在一个小组中工作,能得到更多的观点和意 见,小组中出现的不同意见的争论,当通过妥协而解决时,有利于形成更完美的评价。下面的建 议有利于帮助教师设计学生学业评价。 开发适用于同类内容的概括化程度高的评价 与任务具体的评价相比,使用概括化程度高的评价只需要编写少量的几个评价即可,并且,这意 味着只要编写少量的量规。教师可以选择某一种类中的内容、活动来教重要的概念,这样可以避 免教每项内容或活动(因为学科内容多而课时少)。当学生聚焦于某类内容或活动的关键组成部分 时,教授并强调概念,少教而多学。通过这种评价,学生能看到知识内容分类间的,能帮助学生 理解同类知识、技能的基本特征,产生迁移,学生会学得更有效。
说课、评价量规及案例
说课1.说课的定义说课作为一种教学研究的新形式起源于1987年6月,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为参加新乡市举办的“教坛新秀”评比活动,需从本区中小学教师中遴选出优秀选手参赛,但各学校课程大都结束,采用赛课的方式选拔参赛教师已不现实,时间紧,又不能再耽搁,怎么办?这时有人提议:不妨拿出几节教材,在没有学生参与的情况下,让教师面对领导和教研人员,着重说一说教学的思路和设想。
结果效果不错。
不但省时高效,简单易行,而且还能看出教师更深层次的业务底蕴。
于是借用导演给演员、师傅给徒弟“说戏”这一戏剧术语给这种教研活动取名为“说课”。
后来该区教研室立项搞“说课”课题研究,最后在全国得到推广,跨出新乡,走向全国。
现在“说课”成为教学研究的一种形式存在。
而且近年来,全国各地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每年都举行“说课”比赛。
“说课”还成为许多学校招聘教师面试的形式。
关于“说课”的定义有不同的表述。
“所谓‘说课,是指教师在一节课的教学前或教学后,根据本课教学目的和任务,应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阐述教学设想、教学效果及其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说听双方共同研讨,评价教学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案的活动。
”① 说明其功能是教学研究,而不是为了单纯的评价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论水平。
事实上,我国研究教学艺术策略专家、特级教师刘显国对说课的定义也说明了这一点,他认为:“所谓说课,就是授课教师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
”②再来看看说课创始单位新乡红旗区教育委员会编的《说课论》对说课的定义:“说课是指教师述说授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及其理论依据的教学研究活动。
具体地说,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基础上,面对评说者(教师或领导)述说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
接着进行实际操作,然后述说成败原因及改进意见。
进而由评说者进行评议和讨论,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推荐一本书》评价量规
《推荐一本书》评价量规
基本信息县(市、
区)
学校姓名学科语文
能力维度□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微能力点A11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
教学主题《推荐一本书》(统编教材五上语文)
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1.能介绍清楚一本书的基本信息。
2.能分段表述推荐理由。
教学重点能分段表述推荐理由。
学习难点能把重要的理由写具体。
量规类型合作学习评价量规
量规内容
自评等级 优秀□合格□不合格。
数字故事DigitalStorytelling
字大且少 PPT数字故事设计的5个要素
Bigger is Better
精选ppt课件
23
*幻灯片上面的字体要大,保证坐在 最后一排的听众都能够看清楚屏幕 上面的最小的字体;
*字体和屏幕背景的色彩要对比反差鲜 明,如白底黑字、蓝底白字;
*每一页幻灯片上面的文字不要太多。
画面设计 PPT数字故事设计的5个要素
元素重建故事情节。其间需要标注出所 用到的媒体元素及其呈现的时间长度。
3.故事版设计。
在这个步骤,要求用情节串联图板 来组织故事呈现的流程。即是把脚本和 可视化材料连接起来,供最后创作作品 时使用。也就是预设数字故事中每一页 的内容,哪一页呈现哪些文字,需要什 么图片,如何出示,设计成什么效果等 等。
一.什么是数字故事。 二.数字故事的优势。 三.数字故事的制作步骤 四 .数字故事设计的5个要素 五 .修改数字故事的方法。
精选ppt课件
3
一、什么是数字故事。
“数字故事”,即采用数字化技术来 讲述故事,是一种讲故事的新方法,起 于上个世纪80年代,研究者看到了计算 机科技在媒体运用上的潜力,而积极地 结合计算机媒体与说故事的技巧,产生 了这种更具创造性的讲故事方式。90 年 代由于开发者们的大力推广,数字化讲 故事已成为教学的流行工具,甚至美国 不少大学也开课教授教师与学生如何进 行数字化讲故事的制作。
17
制作数字故事的基本原则:
故事第一,画面第二,音乐第三。
故事要具有真实性、情感性、意外 性。
真实性
基于真实的事实;不是简单记录生 活,而是观察与思考生活;故事要具有典 型性;要以“叙述”为主,启发人思考; 要有一个照亮整个故事的主题。
情感性
在故事叙事中蕴含哲理;要能激发人灵 魂深处的感情;要引起听众强烈共鸣。
《教案评价量规》
《教案评价量规》word版一、前言1.1 编写目的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特制定本教案评价量规,以便对教案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1.2 适用范围本教案评价量规适用于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教案。
二、评价量规说明2.1 教案评价量规分为五个等级:优秀、良好、中等、较差、差。
2.2 每个等级对应的具体评价标准如下:优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完整,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评价合理,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过程详细,具有创新性,符合教育理念。
良好:教学目标较明确,教学内容较完整,教学方法较灵活,教学评价较合理,教学资源较丰富,教学过程较详细,基本符合教育理念。
中等: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内容不够完整,教学方法较单一,教学评价不够合理,教学资源一般,教学过程简单,有待改进。
较差: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完整,教学方法僵化,教学评价不合理,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过程模糊,不符合教育理念。
差: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残缺,教学方法死板,教学评价不合理,教学资源缺失,教学过程混乱,严重不符合教育理念。
三、评价量规指标3.1 教学目标(20分)是否符合课程标准,是否明确具体,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3.2 教学内容(20分)是否全面,是否系统,是否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
3.3 教学方法(20分)是否灵活多样,是否能激发学生兴趣,是否能提高学生参与度。
3.4 教学评价(15分)是否合理,是否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5 教学资源(10分)是否丰富,是否能满足教学需求,是否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6 教学过程(15分)是否详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3.7 创新性(10分)是否有新颖的教学设计,是否有独特的教学思路,是否能引导学生思考。
3.8 教育理念(10分)是否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是否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评价方法4.1 评价者需根据评价指标,对教案进行逐项打分。
4.2 评价者需综合评价各项得分,给出最终评价等级。
数字故事资料讲解
一、数字故事讲述Digital Story Telling (DST)“数字故事”(Digital Story telling)是编写教学故事、并加入声音、图像、音乐等多媒体元素,创造可视化故事的过程。
二、数字故事讲述的特点DST内容应具有真实性,故事感,多感知性,高共享性1、真实性数字故事要求作者对现实生活探究,并通过数字故事的方式展现所掌握的知识和对问题的看法。
2、故事感即围绕主题,把信息有效地组织起来,使其具上下文语境,并富有情感地表达出来。
3、多感知性数字故事呈现方式是多样的,它集成了文字、图片、动画等元素,使故事的聆听者可从声音和画面中同时获得故事内容。
4、高共享性数字故事是把传统讲故事的艺术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发布技术结合而产生的,其传播范围更广。
此外,Web2.0模式的多媒体工具也支持数字化故事的在线制作和分享。
三、DST的三种形式1、学法反思教师可以借助DST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探索精神,主动获取知识与技能,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生要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并能归纳、总结、概括实验结论。
2、教法反思创作出基于课堂教学的DST,创作的过程实际就是与自己深度交谈的过程,是对教学设计的二次加工处理的过程。
通过课堂教学的深度反思,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3、情感教育反思通过数字故事的教育叙事的制作、展示及教师间的相互交流等活动,教师获得显性化的知识用于修正自己对于有关教育理论、观点和见解的判断,从而达到增进师生间情感的目的。
四、数字故事讲述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2)生活化原则3)整体性原则4)最优化原则5)创新性原则6)共同参与性原则五、设计时应处理的关系关系一:“主体目标”和“附加收获”以叙述的内容主题为核心,学习的资料、方法、内容可以不尽相同,但是其中必有“主体目标”。
应强化主体目标的达成,并在此基础上关注附加目标。
小学数学课程学生课堂参与评价量规
小学数学课程学生课堂参与评价量规
为了更好地评估学生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课堂参与度,我们制定了一份评价量规。
本量规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
一、课前准备(10分)
- 学生能够按时完成并提交预习作业(5分)
- 学生能够主动复习相关知识,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5分)
二、课堂表现(30分)
- 学生能够认真听讲,不错过任何重要知识点(10分)
-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或分享自己的观点(10分)
- 学生能够遵循课堂规则,与同学和老师保持良好的互动(10分)
三、作业与练习(30分)
- 学生能够按时完成并提交作业(15分)
- 学生能够认真对待错题,及时改正并理解错误(10分)
- 学生能够主动进行课外拓展,挑战更难的题目(5分)
- 学生能够认真完成课堂练习,积极参与讨论(5分)
四、考试与评价(30分)
- 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考试,严格遵守考试纪律(15分)-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自身的不足并进行改进(10分)
- 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评价和建议,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5分)
- 学生能够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展现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5分)
总分:100分
希望这份评价量规能够更好地帮助老师和学生了解学生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表现,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育信息技术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和教学整合国培资料模块一
2014年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国培资料模块一数字故事——用角丈量世界数字故事—用角丈量世界,是真实的教学案例,它根据上海洛川学校董方老师的六年级数学课编写,该课从学生的视角与体会述说了在数字化环境下教与学方式的改变。
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学科技能“画相等的角”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情景问题:“便利店中售货员怎样通过反射镜看到身后的货架?”和“足球运动员沿一条直线带球,在什么位置射门最合适?”,分组进行探究性学习。
当超市组的同学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主动学习老师提供的支架、参考同学的处理方式。
随后,利用几何画板中模拟场景,体验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
接着,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行以小组合作的研究性学习。
学生从猜测到设计,从实践反思到修改完善。
在本单元学习后期,学生把知识应用到真实生活中,提出解决土方车变道转弯时的视线盲区问题。
学生开始实地调查,提出解决问题的要素,设计解决方案,并制作模型进行研究分析。
学生在感受成功的喜悦和数学的魅力时,也明白了社会的责任和学习的价值。
数字化环境下的项目学习案例——造桥这是英特尔公司拍摄的数字化学习的短片,片中介绍的是在一个理想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下,Rubio老师和他的学生开展的关于“造桥”的项目学习。
首先,Rubio老师在大屏幕上展示现实生活中多姿多彩的桥,然后提出本次项目学习的任务:设计一座桥梁。
要求学生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完成五项任务:1)利用在线桥梁虚拟软件研究桥梁;2)采访一位桥梁工程师;3)设计一座桥梁;4)制作桥梁模型;5)参与桥梁设计比赛。
然后,学生开始用自己的小电脑通过桥梁虚拟软件学习桥梁相关知识,并完成小测试。
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Rubio教师则通过联网的平板电脑了解学生的进展状况。
对进展缓慢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
当学生完成测试后,Rubio老师讲解桥梁的各个构成,及桥梁的设计要领。
接着,学生以小组合作利用桥梁设计软件设计自己的桥梁。
数字故事比赛方案
近年来,我区信息技术教育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办学条件逐步改善,为展示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取得的成绩,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区教育局决定举办全区教师PPT数字故事制作大赛。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组织要求各乡镇学区、区直学校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认真组织在各自区域内开展相关层次的比赛活动,择优选送作品参加全市竞赛,真正达到提高认识、提升技能、全员参与、推动工作的目的。
二、参赛对象全区中小学教师及教育工作者三、作品上报各单位认真做好作品评选工作,城区中小学每校上报作品不少于10件。
区直幼儿园、乡镇学区和独立初中每校上报作品不少于5件。
参赛作品于4月20日前上报区教育局电化教育中心。
四、参赛作品要求参赛作品可以从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科教学改革、校本研修、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学困生转变、家庭教育、文体活动等方面确定故事主题。
可以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真实而又典型事件,也可以是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感悟、收获。
参赛作品应以“学校名称+姓名+作品名称”的形式命名,以PPT格式保存。
演示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如果作品有特殊的环境设置要求,请在“内容概述”中进行说明。
参赛作品应使用POWERPOINT 软件制作,图片和音乐等素材可使用网络资源,但不得在文件中直接插入其他的动画或视频,参赛作品所有基本素材的源文件存放在“素材”文件夹与作品一并打包。
所有作品要求原创,作品署名只能一人,参赛者对所交作品权责自负,若发现参赛作品属非参赛者个人完成,有权取消其比赛资格。
区教育局具有获奖作品的交流和使用权。
一、征集意义“数字故事”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编写教学故事,把传统讲故事的艺术与信息技术工具结合在一起,整合文字、图片、音乐、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创造可视化故事的过程。
数字故事的编辑平台工具可以选用PPT,也可以选用其他多媒体的编辑平台(如Flash动画、视频、数字相册软件等)。
教学设计评价量规共5篇数学课评价量规的设计
教学设计评价量规共5篇数学课评价量规的设计教案评价量规导入技能的教案设计(20分)(18-20分)教案写作标准,设计思路清楚,过程完整。
(16-18分)教案写作标准,设计思路较清楚,过程完整。
(16-12分)教案写作根本标准,有肯定的设计思路,过程根本完整。
(12分-0分)教案写作不标准,设计思路不清楚,过程不完整。
导入内容(60分)(54-60分)导入的内容设计与主题相关度高,过渡自然,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48-54分)导入的内容设计与主题有较高的相关性,能较好地过渡到讲解内容,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48-36分)导入的内容设计与主题有肯定的相关度,过渡根本自然,能肯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兴趣。
(36-0分)导入的内容设计与主题相关度不高,过渡不自然,没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教态(10分)(9-10分)教态自然,大方。
体态语运用得当。
(8-9分)教态自然,大方。
较好地运用体态语。
(6-8分)教态根本自然,能运用肯定的体态语协作计课的语言。
(6-0分)教态不自然,不能运用体态语协作讲课语言。
语言(10分)(9-10分)语言标准,使用一般话讲课,语速适中、清晰,有肯定的起伏。
(8-9分)语言标准,使用一般话讲课,语速较好,语言清晰,有肯定的起伏。
(6-8分)语言根本标准,一般话根本标准,语速过快(慢)、语言根本清晰。
(6-0分)语言有时不标准,不能使用一般话讲课,语速、过快(慢),有些语言听不清晰。
合计总计教学设计试验评价量规之二―――提问技能评价量规等级工程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提问技能的教案设计(20分)(18-20分)教案写作标准,设计思路清楚,过程完整。
(16-18分)教案写作标准,设计思路较清楚,过程完整。
(16-12分)教案写作根本标准,有肯定的设计思路,过程根本完整。
(12分-0分)教案写作不标准,设计思路不清楚,过程不完整。
提问内容(60分)(54-60分)问题内容明确,提问方式易于学生理解和承受,提问时机恰当,并对学生的答复做出确认和评价,且分析评价精确,对学生做出恰当的表扬、批判和鼓舞。
STEM课程中评价量规的排布与细化
STEM课程中评价量规的排布与细化作者:刘卓豪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34期摘 ;要:评价量规是一种数据化评价的评价方式,能让学生清晰明了的知道自身的表现以及问题,也便于教师课后分析教学效果,且可根据实际课堂情况增减与细化,尤其适用于兼具过程与成果评价的STEM课程教学模式。
本次案例分析主要针对STEM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评价量规的排布和细化问题,提出用偶数的评分等级取代奇数评分等级、聚焦核心内容,呼应学习目标、推荐分级由高到低排布,使用鼓励性语言等建议。
关键词:STEM课程;评价量规;案例分析一、案例呈现本次案例选取课程为自行设计stem课程《风扇是怎么吹出风的》。
此处仅展示课程目标、教学流程、评价量规与使用情况。
(一)课程目标本节课就是从风的形成——空气的流动说起,动手拼装模型风扇,在动手尝试的过程中了解电风扇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扇叶如何推动空气流动形成风,如何观测风速,学会用数据来评判、用数据来说话,在这过程中了解一些常见的测评方法和测评工具,同时测评改良也是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二)教学流程1、出示任务和评价量规(5分钟)(1)任务:结合拼装好的模型风扇,观察讨论扇叶如何推动空气流动形成风,设计方案比较风速大小,选择使用所提供材料,设计尽量简单的方案比较风速大小,并将设计图画出。
(2)材料:模型风扇1台、蜡烛1根、透明胶1卷、小纸片1张、直尺1把、剪刀1把、乒乓球、沙盘等若干材料。
(3)评价量规:设计图:无设计图,凭空设计(1分);有设计图,但需讲解才能理解(2分);有设计图,能让人理解(3分)实施:不能比较风速大小(1分);可比较风速大小,但无数据(2分);可比较风速大小,可用数据展示(3分)展示说明:一人汇报,表述不完整(1分);一人或两人汇报,表述较完整(2分);共同汇报,完整说明方案(3分)2、执行任务(10分钟)各小组领取材料,进行讨论设计。
教师反思数字故事DST作品报送要求
批判反思层
进行解释时对自己先前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批判,并能够进行重新建构
技术性
14-16分
3分
7-10分
5-7分
3-4分
1-2分
多媒体技术
能对多媒体元素(声音、图像、音乐等)进行有效整合,利用所选多媒体技术(或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与资源能实现DST传播与分享
创新性
创新性
综合考虑故事性、反思性和技术性,具有其他DST不具备的独特性,即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11-12分
9-10分
7-8分
5-6分
3-4分
1-2分
故事性
叙事要素完整性
针对鲜明的研究主题,对叙事要素(叙事主体、起因、经过、结果等情境)叙述细致、流畅、全面
叙事生动性
叙事内容生动,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用具体生动、波澜起伏的故事表达一定的思想主题
叙事启发性
通过DST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其中细微的教育内涵且反映和归纳带来的教育启示和意义,并能够给他人以指导作用
教师反思数字故事DST作品报送要求
一、录制要求
(一)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时长不超过6分钟;大小不超过100M。
(二)图像清楚,声音清晰;统一采用MP4格式,视频编码H264。
二、评审指标
DST作品评审指标
作品名称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描述
评价标准
总总分
11-12分
9-10分
7-8分
5-6分
3-4分
1-2分
反思性
注:将根据DST所达到的反思层次(仅一层)进行打分
31-36分
25-30分
19-24分
8-18分
学生编写故事评价量规自评及互评
我们文章:
引人入胜的开头
详细的支撑材料
顺序流畅
结局有趣
我们文章:
开头平平
支撑材料可能会给读者留下困惑
条理不清
一个很普通的结局
我们文章:
缺少或开头含义模糊
支持材料随意放置
条理令人困惑无法理解
没有解释或结局
表达方法和语言的选择
我们使用了适宜读者阅读的风格、语气、格式或类型。
我们使用了多种文学形式突出我们的意图,并恰当的使用了图片。
我们使用了很多语言表达方式来进行写作。
我们通过修改我们的写作来获得灵感以便把内容组织的更清楚。
我们在写作中使用了许多的基本用语。
我们不断复习并修订我们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式。
我们在写作中使用了生活习惯用语。
我们没有校订我们的工作。
总评等级
我们设计了星群内的一个星座,并写了一个简短的现代神话来诠释天空。
我们的故事清楚地反映出:我们具备了基本的星座知识,但并没有对一组恒星提出见解。
我Hale Waihona Puke 设计了星群内的一个星座。我们的故事清楚地反映出:我们缺乏星座知识,同时对一组恒星的见解很模糊。
文章结构
我们文章:
结构性强并引人入胜
具备详细的相关支撑材料
条理清晰
学生编写故事评价量规(自评及互评)
项目
A
B
C
D
内容
我们运用创造性思维设计了星群内一个独特的星座,并写了一个现代神话来诠释天空。
我们的故事清楚地反映出:我们具备了扎实的星座知识,并提出了对一组恒星新颖且深刻的见解。
我们运用创造性思维设计了星群内一个独特的星座,并写了一个简短的现代神话来诠释天空。
我们的故事清楚地反映出:我们具备了良好的星座知识,并对一组恒星提出了原创见解。
《100以内数的认识》主题单元评价量规
《100以内数的认识》主题单元评价量规评价要素评价指标(100分)评价标准描述自评师评互评优良一般加油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与参与活动表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25)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优)(22----25)学生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良)(18----21)学生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表现一般(一般)(13-----17)学生课堂上学习较被动,需老师经常性提醒(加油)(0----12)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25)学生课堂上积极主动提出问题,并积极参与分析问题(优)(22-----25)学生在课堂上较主动提出问题,能参与分析问题(良)(18----21)学生提出问题较被动,基本上能参与分析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参与分析问题(一般)(13-------17)学生在课堂中未未能提出问题,较少参与分析问题(加油)(0-----12)学生独立思考问题(10)学生主动进行独立思考问题(优)(9----10)学生较主支进行独立思考问题(良)(7----8)学生需老师引导才能进行思考(一般)(5----6)学生独立思考意识较差,更多的是需老师引导(加油)(4分以下)学生与分人交流合作学习情况(10)学生主动参与与他人合作学习,并进行交流(优)(9----10)学生较主动参与与他人合作学习,并进行交流(良)(7----8)学生参与与他人合作学习较一般,合作意识需加强(一般)(5----6)学生参与与他人学习意识较差,合作意识差(加油)(4分以下)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10)学生能主动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优)(9----10)学生基本上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良)(7----8)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较困难,需老师引导(一般)(5----6)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困难较大,老师引导力度大(一般)(4分以下)倾听和理解其他学生的解题思路(10)能认真、主动倾听和理解其他学生的解题思路(优)(9----10)基本上能认真、较主动体倾听和理解其他同学的解题思路(良)(7----8)能倾听和理解其他同学的解题思路思路,但较被动,需老师经常性提醒(一般)(5----6)课堂中对其他同学的解题思路没有认真倾听和思考(加油)(4分以下)有条理地表述自已的思考过程(10)能清晰、有条理表述自已的解题思路过程(优)(9----10)较清晰、有条理地表述自已的解题思路(良)(7----8)基本上能表述自已的解题思路(一般)(5----6)对自已的解题思路表达不清,条理思路较乱(加油)(4分以下)。
以培养高阶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以培养高阶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高阶思维能力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思维认知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性思维、问题求解、决策和批判性思维。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可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中的分析、评价、创造这三种能力为高阶思维能力。
教师要想有效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除了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外,还要结合目标分类学中的分析、评价、创造三种能力,将高阶思维的发展融合于具体教学活动中,促进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六个环节(如下页图1),现结合“多媒体数字故事作品制作”教学主题,具体阐述如何进行六环节教学设计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确定单元目标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属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多媒体信息表达这一部分,课程内容标准、涉及的行为动词和对应的高阶思维能力比较如下页表1。
通过对行为动词的对比可知,数字故事作品创作的内容标准要求与培养高阶思维能力是一致的,因此,数字故事作品创作教学主题适合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赏析、评价优秀的数字故事作品,领会作品的创作技巧、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来培养高阶思维的“评价”能力;通过数字故事作品的脚本或剧本创作、改编,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设计学习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好的问题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
设计问题的原则有:①应与单元目标一致,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②具有真实的生活情境,能提供学生一个真实的、有价值的问题供学生解决;③具有复杂性,可提供学生开展合作、协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④具有开放性,没有唯一答案,需要学生作出评价,做出决策。
多媒体作品创作教学流程,通常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先制作作品,再交流展示就结束,学生没有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思考后再创作,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高阶思维没有得到同步发展。
因此,在数字故事作品制作教学中,在教学活动设计的不同阶段设计层次递进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作出决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作品,高阶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数字故事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其中细微的教育蕴涵且反映和归纳带来的教育启示和意义,并能够给他人以指导作用
反思性
注:请根据数字故事所达到的反思层次(仅一层)进行打分
31-36分
25-30分
19-24分
8-18分
7-12分
1-6分
简单描述层
用简单的话对数字故事进行描述
专业描述层
用教育学的术语对数字故事进行标记
创新性
创新性
综合考虑故事性、反思性和技术性,具有其他数字故事(DST)不具备的独特性,即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11-12分
9-10分
7-8分
5-6分
3-4分
1-2分
数字故事(DST)评价量规
案例名称
评议小组
小组
成员姓名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描述பைடு நூலகம்
评价标准
总总分
11-12分
9-10分
7-8分
5-6分
3-4分
1-2分
故事性
叙事要素完整性
针对鲜明的研究主题,对叙事要素(叙事主体、起因、经过、结果等情境)叙述细致、流畅、全面
叙事生动性
叙事内容生动,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用具体生动、波澜起伏的故事表达一定的思想主题
初级解释层
用传统的、具有个人偏好的语言对数字故事作解释
高级解释层
用合理的教育原理(原则)进行解释
综合分析层
做解释时考虑到各种背景因素
批判反思层
进行解释时对自己先前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批判,并能够进行重新建构
技术性
14-16分
11-13分
7-10分
5-7分
3-4分
1-2分
多媒体技术
能对多媒体元素(声音、图像、音乐等)进行有效整合,利用所选多媒体技术(或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与资源能实现数字故事传播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