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疼引经药
常用的引经药
常用的引经药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常用的引经药,按部位来归类:1.引药达头面:菊花、川芎、蔓荆子、苍耳子、辛夷花、藁本等。
引药达额头:白芷。
引药达头两侧:川芎。
引药达目:菊花。
引药达鼻部:苍耳子、辛夷花。
引药达巅顶:藁本。
引药上行于头:蔓荆子。
2.引药达上肢:桑枝、桂枝。
其中引药达左上肢的为桂枝;引药达右上肢的为桑枝。
3.引药达颈部:葛根。
4.引药达背部:姜黄、防风。
5.引药达腰背部:杜仲、川断。
6.引药达胸腹部:木香、砂仁。
7.引药达少腹部:小茴香、艾叶。
8.引药达下肢:木瓜、牛膝、鸡血藤、防己。
9.引药走督脉:狗脊。
10.引药达皮肤:蝉蜕。
11.引药入胃:半夏。
12.引药入肺:桑白皮。
13.引药入肝:柴胡、当归。
14.引药入心:丹参、黄连、菖蒲。
15.引药入脾:苍术、白术。
16.引药入骨:威灵仙、油松节。
17.引药上行:柴胡、升麻、桔梗、蔓荆子。
18.引药下行:牛膝、代赭石、旋覆花。
正是:用药如用兵,引经要分清;立方有法度,四两拨千斤。
川军2018/8/3111:21:42引经药是指能导引诸药直达病所,增强疗效的药物,亦可理解为对机体某一部位有特殊作用的药物,是引经药的主要作用之一,这也是有别于西医用药的观点。
引经药又称引经报使药,其源远流长,起源于药物的归经理论,民间以形补形理论亦源于此。
清代着名医家尤在泾说:“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病有病所,药有药位,辨证上加入引经药可以提高疗效。
?引经药主要有以下作用:一、引药上行《本草求真》曰:“桔梗系开提肺气之品,可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
如参苓白术散,借桔梗载诸药上浮,引归于肺,益肺利气,借肺之布精而养全身,倘若把它当作平喘之品删掉不用,则违背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立法本义,疗效难着。
王清任所创血府逐瘀汤以桔梗载众祛瘀之品上行,以除胸中之瘀;《伤寒论》中三物白散亦用桔梗引巴豆上升,以祛除胸中寒实,有学者通过实验提示了桔梗在该方剂中的“引向”作用,如果去掉桔梗,则仅能涤除腹水而不能荡涤胸水。
经期头痛的非处方中成药治疗
头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啊,所以及时很
有必要,以上这些中成药效果不错,而且不伤身
不懂事,再恶劣也不会忏悔,不趁着年少轻狂的这股劲
体,可以试试哦。 那么阅读了以上有关的内容介绍之后,您对 其了解多少呢?要了解更多话题,请阅读有关准 备怀孕的更多相关文章,帮助您更全面的了解相 关知识。
气血虚弱者症见头痛绵绵,时作时止,经量
少而色淡,伴有气短乏力、神疲体倦等。可选用
不懂事,再恶劣也不会忏悔,不趁着年少轻狂的这股劲
益气聪明丸,此药由参、黄芪、甘草、蔓荆子、 葛根、升麻、白芍、黄柏等组成,有补益中气、 升阳止痛的功效。每次服 6 克,每日 3 次。其他
功效相近的补中益气丸、人参养荣丸也可参考选
不懂事,再恶劣也不会忏悔,不趁着年少轻狂的这股劲
的夏枯草膏、脑立清也可参考选用。 气滞血淤者症见经期或经后头晕胀痛,月经 先期,量少色鲜红,伴有耳鸣眼花,心悸失眠, 潮热盗汗,口燥咽干等。可选用知柏地黄丸,此 药由知母、黄柏、熟地、山萸肉、茯苓、山药、
丹皮、泽泻等组成,有滋阴养液、降火止痛的功 效。每次服 1 丸,每日 3 次。其他功效相近的左 归丸、大补阴丸也可。参考选用。
肝阳上亢者症见经前或经期头痛,以两太阳
穴胀痛为主,月经常先期而至,量多色鲜红,伴
有心烦易怒,胁肋胀痛,口苦咽干等。可选用龙 胆泻肝丸,此药由龙胆草、栀子、柴胡、黄芩、 生地、车前子、泽泻、木通、甘草等组成,有清
肝除热、泻火止痛的功效。每次服 6 克(水蜜丸)
或每次 1 丸(大蜜丸),每日 2 次。其他功效相近
一般人度会出现经期肚子痛的现象,可是还 有一些人,他们还会出现头疼的现象,那么是什 么原因造成的,又该如何呢,父母会育儿网总结
以下有关的内容,愿给朋友虚弱、阴虚火旺、肝阳上亢、气 滞血淤等引起,根据临床表现选择适宜的非处方 中成药,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引经药汇总
引经药汇总引经药手少阴心经热证黄连,寒证细辛手太阳小肠热藁本,寒黄柏足少阴肾经热知母,寒桂枝、肉桂、细辛,偏寒证独活足太阳膀胱寒羌活手太阴肺经寒热证:桔梗,升麻,寒证:葱白,白芷手阳明大肠寒白芷,寒热升麻,热石膏,葛根足阳明胃经寒白芷,寒热升麻,热石膏,偏寒葛根足太阴脾经寒热升麻,寒苍术,偏寒葛根,偏热白芍手厥阴心包络偏热柴胡、牡丹皮;手少阳三焦偏热连翘、柴胡;热上地骨皮;偏寒中青皮,寒下附子。
上中下,系指,上焦,中焦,下焦而言。
足厥阴肝经偏寒青皮,偏热柴胡;寒吴萸,川芎。
足少阳胆经偏热柴胡,偏寒青皮。
头部用药六经头痛须用川芎加引经药太阳经头痛:羌活蔓荆子阳明经头痛:白芷少阳经头痛:柴胡太阴经头痛:苍术半夏少阴经头痛:细辛独活厥阴经头痛:吴茱萸普通头痛:荆芥穗薄荷巅顶头痛:藁本蔓荆子吴茱萸左偏头痛:柴胡荆芥穗薄荷右偏头痛:川芎黄芩荆芥穗薄荷头角痛:柴胡川芎头中同:川芎头眩:泽兰叶川芎天麻后脑痛:细辛颈项痛:独活眉目用药眉棱骨痛:羌活半夏白芷黄芩目疼:菊花玄参茺蔚子目干:生地元参目翳:蛇蜕蝉蜕木贼目障:密蒙花谷精草目疮:白蒺藜细辛目赤:红花赤芍目暗:熟地石决明赤眼爆发:防风黄连胞轮震颤:当归川芎薄荷目珠夜痛:夏枯草眼肿:大黄荆芥鼻病用药鼻病:辛夷黄芩鼻塞:辛夷花薄荷丝瓜络细辛鼻渊:苍耳子茯苓鼻中生疮:黄芩耳病用药耳疮:龙胆草薄荷耳脓:龙胆木通车前子口病用药口糜生地茵陈口疮黄连人中白口臭佩兰连翘香薷口苦黄连栀子口甜佩兰石斛黄连黄芩口辣桑皮地骨皮口咸知母黄柏口酸而苦龙胆草柴胡青皮灯芯舌病用药舌胀蒲黄舌长冰片黄连菖蒲舌短人参附子肉桂舌疮黄柏白矾青黛外敷赵炳南老师常用的引经药:头部:藁本或川芎。
面部:菊花、凌霄花。
眼睑部:谷精草。
眉棱骨:白芷。
鼻部:辛夷花。
耳轮:龙胆草。
口唇:芡实。
胸部:厚朴。
腰部:杜仲。
背部:厚朴或杜仲。
腹部:姜厚朴。
乳房:橘皮、橘叶。
肛门:防己。
阴囊:车前子。
女阴:蛇床子。
上肢或手:片姜黄。
引经药和药引子
引经药和药引子一、引经药的功用引经药一般解释为“引诸药直达病所”,即将不归该经的药物接引到该经病所的药物。
根据其引使的范围和性质可分为五类:十二经引经药、六经引经药、病证引经药、局部和穴位引经药。
十二经引经药为临床所常用,多为治疗外感六经病症各方的主药,如桂枝、白芍、细辛、葛根、柴胡、附子、吴茱萸、黄连、黄柏、石膏、知母等,都是六经辨证中六经主方的主药。
其它如羌活、独活、白芷、藁本、葱白、升麻、苍术、川芎、青皮等,也是金、元以来医家治疗外感表证常用方剂中的主药。
这些引经药既有引药入经之效,又能在方中发挥其主要治疗作用。
但在内科杂病中应用这些药物时,多为引经报使之用。
在外科疮疡的治疗中,常根据发生部位及经络加用局部引经药,如额疽,属阳明胃积热,宜加升麻、桔梗、羌活;太阳疽,属阳明胃经,宜加升麻、桔梗;鼻疽属手太阴肺经风热及上焦郁火所致,宜加栀子、木通、薄荷、桔梗;发颐,属阳明风热所致,宜加玄参、黄芩、黄连等。
内科病证中的引经药,如桔梗为舟楫之剂,牛膝引药下行,桂枝横行肢臂之属,亦属此类。
具体来讲,引经药主要有以下功用:1、引药归经脉:指引经药在方剂中先驱先行,引药入经。
吴茱萸为肝经引药,石膏引诸药入阳明经,细辛可引导少阴经寒邪出于太阳之表。
2、引药至病所:升麻、柴胡引清气上升,升举下陷之脏器;柴胡还可开邪热内闭,使邪气从内达外。
川芎引药上行。
牛膝引诸药下行,引血下行,引邪热下行。
旋覆花是治疗呃逆上气的“引药下行”之品。
桔梗系开提肺气之品,可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
肉桂是引火归元之品,在虚阳上越的戴阳证、阴盛格阳的格阳证中常用之。
砂仁可引气归元。
上肢痛用桂枝、桑枝、羌活,下肢痛用牛膝、独活。
头痛因部位不同而涉经各异,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
无论外感内伤,常佐用风药,如羌活、蔓荆子、防风等。
桑枝引诸药达臂与手指,羌活引诸药达上肢,独活引诸药达下肢,少阳头痛专柴胡,巅顶头痛用藁本,太阴头痛选苍术等。
【头痛】-中医内科课程案例
• 《丹溪心法》:朱丹溪认为头痛偏主于痰与火。 他又是痰病大家,在内伤头痛的治疗中有重要意 义。提出头痛加引经药的观点。
• 《证治准绳》提出头痛与头风的区别。 • 《景岳全书》:景岳认为头痛新病多实,久病多
虚,实证又有表里之分。
• 《医碥》:何梦瑶认为头痛应分内外虚实。 • 《医林改错》提出瘀血头痛的治法。
• 从病机讲,实证是邪扰清窍,邪阻清窍,或邪蒙清阳; 虚证主要是脑失所养。
• 从表现讲,实证多为胀痛、重痛、或刺痛;虚证多为空 痛、隐痛、绵绵作痛。
• 从发作特点讲,实证多为时作时止;虚证多为持续性。 • 从治疗原则将,实证以祛邪为主,虚证以扶正为主。
③辨头痛部位与所属经络
•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之阳经均循头面,厥阴经 亦会于巅顶。由于脏腑经络受邪的不同,头痛 的部位亦各异。
晕,倦怠无力;舌淡红,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 病机:痰浊中阻,清阳不升。 • 治法:燥湿化痰,降逆止痛。
•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
• 加减:胸脘痞闷—加厚朴、枳实、菖蒲宽胸和中
降逆;痰浊化热—加竹茹、枳实、黄连等,或用 黄连温胆汤。
7.肾虚头痛
• 主症:头痛而空;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健忘,遗精带
下,神疲乏力;偏肾阳虚则见畏寒肢冷;偏肾阴虚则见 面色潮红,五心烦热,盗汗;舌淡胖,或舌红,苔薄白, 或少苔、剥苔;脉沉细无力或细数。
(二)病证鉴别
• 临床应与真头痛鉴别。
• 真头痛:真头痛呈突发性剧烈头痛,或呈
进行性加剧头痛。常伴喷射性呕吐,或颈 项强直,或偏瘫、偏盲、神昏,甚至肢厥、 抽搐。
外感头痛与感冒的鉴别
• 感冒的病机是邪犯肌表,营卫不和。表现以恶寒 发热,头身疼痛,鼻塞,喷嚏,咳嗽等表证为主。 治疗重在解表达邪,调和营卫。
头疼中成药十大排行榜
头疼中成药十大排行榜头疼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常由紧张、疲劳、压力等因素引起。
对于轻度头疼,很多人习惯性地选择中成药来缓解症状。
而随着市场上中成药种类的增多,消费者常常难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
在以下的十大头疼中成药排行榜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备受推崇的中成药,供大家参考。
1. 阿莫细栓主要成分:高度纯化的天然阿莫吗啡生物碱阿莫细栓是一种强力止痛药,常用于缓解中度到重度头痛和偏头痛。
其镇痛效果持久,能迅速缓解头痛症状。
但是,这种药物不能长期使用,因为容易产生依赖性。
2. 氨酚烷胺片主要成分:氨酚烷胺氨酚烷胺片是一种非处方药,适用于治疗轻度到中度头痛和偏头痛。
它具有镇痛、解热和抗炎的作用。
不过,由于含有氨酚成分,长期使用有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
3. 天麻素片主要成分:天麻素、丹参素、三七素等天麻素片是一种中药制剂,被广泛应用于缓解头痛、头晕等症状。
它不仅能调节人体血液循环,还具有祛风、清热的作用。
但是,对于久治不愈的头痛,天麻素片并不是最佳选择。
4. 微活宁片主要成分:黄连素、蒲公英苷、麻黄素、流苏苷等微活宁片是一种多成分中药制剂,主要用于缓解各种头痛症状,特别是由紧张和疲劳引起的头痛。
它能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痉挛,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不过,由于其成分复杂,可能引发个别人的过敏反应。
5. 伤风停片主要成分:梅菊花素、白芷素、银黄素、桑白皮等伤风停片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用于缓解感冒引起的头痛。
它具有祛风散寒、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缓解鼻塞、流涕等感冒症状。
然而,伤风停片并不适合长期使用。
6. 头孢偏肾丸主要成分:头孢草、白芷、芍药、丹参等头孢偏肾丸是一种中药制剂,常用于治疗头部神经血管性疾病引起的头痛。
它能舒展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从而缓解头痛。
但是,由于制剂中包含有辛辣成分,不宜用于孕妇和体质虚弱的人群。
7. 牛黄解毒片主要成分:牛黄、黄连、连翘等牛黄解毒片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用于缓解头晕、头痛、目赤等症状。
它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镇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头痛。
金元四大家治疗头痛特色探究
金元四大家治疗头痛特色探究来源:浙江中医杂志2009年6期摘要探讨金元四大家对头痛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及处方用药的认识。
李东垣认为“脾胃内伤,百病由生”,治疗重在甘温健脾;朱丹溪认为“头痛多主于痰”,治疗注重理气化痰;张子和认为头痛多因邪气侵犯所致,治疗注重祛邪安内;刘完素认为火热是引起头痛的主要因素,治疗多用寒凉。
关键词李东垣朱丹溪张子和刘完素金元医家头痛中医学术发掘头痛是临床症状之一,因外感或内伤,以致气血不和,清浊相干,表现以全头痛或头的某一局部疼痛为主症。
可见于西医学内、外、神经、精神、五官等各科疾病中。
内科常见之头痛可见于传染性发热之疾病、高血压、颅内疾病、神经官能症、偏头痛等病症中。
[1] 头痛一证,首载于《内经》。
[2]《内经》之于头痛病因,论及风、寒、湿、热之邪内侵,五脏功能失调,皆可导致头痛,为后世奠定了头痛论治的理论基础。
此后历代医家对头痛的证治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医学发展到金元时期,各家纷起,学术争鸣,产生了最具盛名的以“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子和、“补土派”李东垣和“养阴派”朱丹溪为代表的四位医学宗师,被后世尊称为“金元四大家”。
他们在医学上的贡献各具特色。
本文就金元四大家对头痛的辨证施治进行探讨如下。
1李东垣主以甘温健脾李东垣认为“脾胃为血气阴阳之根蒂也”,“胃中元气盛,则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
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浊相干,乱于胸中,使周身气血逆乱”,便会引起各种疾病。
《兰室秘藏·头痛门》中说:“风从上受之,风寒伤上,邪从外入,客于经络……不足则补,有余则泻,汗之则愈,此伤寒头痛也。
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者,肠胃之所生,乃气虚头痛也。
心烦头痛者,病在耳中,过在手巨阳少阴,乃湿热头痛也。
如气上不下,头痛癫疾者,下虚上实也,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寒湿头痛也。
引经药
群总管=淡定(1394001232) 19:09:16中医骨伤科引经止痛药有人认为中医除元胡索、麝香外,无明显的止痛药,但分经止痛,分部位止痛,分病因止痛,我认为还是有的,现分述于下:1.头痛: 川芎白芷稾本2.颈痛:葛根3.上肢痛: 姜黄桂枝桑枝4.上身痛:羌活5.下肢痛: 独活川牛膝6.肋痛: 柴胡白芍郁金7.腹痛: 白芍五灵脂8.寒痛: 川乌附子9.风痛: 防风10.湿痛: 苍术薏米厚朴11.瘀痛: 乳香没药12.热痛:牡丹皮赤芍13.心痛:麝香元胡五灵脂14.一身痛: 千年健附《鸡鸣散》辨证加减法----《江氏伤科方书》《鸡鸣散》处方:生地大黄杏仁当归水酒煎服头脑引:稾本川芎白芷苏叶升麻木香羌活咽喉引:元胡骨碎补干姜防风桔梗薄荷连翘胸前引:枳壳厚朴干姜郁金乌药木香甘草腰上引:杜仲小茴香菟丝子木香五加皮延胡索补骨脂手上引:桂枝当归透骨草羌活防风千年健甘草脚上引:川牛膝怀牛膝木瓜薏仁苍术独活五加皮木香脚背引:怀牛膝石楠藤木瓜薏仁棕榈根螺狮透骨草潮热引:柴胡羌活黄芩厚朴陈皮甘草浮肿引:生地防己漏芦防风乌药甘草气急引:沉香枳实陈皮木香郁金乌药腹内痛引:延胡索吴茱萸石菖蒲白芍木香艾叶二便闭引:大黄车前子泽泻木通枳壳猪苓血聚引:红花桃仁生地苏木当归血竭气聚引:沉香小茴香三棱莪术五灵脂乳香遍身引:乳香没药骨碎补木香吴茱萸刘寄奴消风引:荆芥白芷葛根防风薄荷止呕引:炮姜砂仁藿香竹茹酸浆草(取榨汁)矢气引:金凤花叶佛指甲花木香研细末姜汁服连骨引:自然铜土鳖虎骨猴骨小茴香当归枸杞子体虚者:加附子肉桂党参黄芪体健者:加黄连黄芩紫苏宁=土(329271130) 19:10:47是心脾两虚证吗群总管=淡定(1394001232) 19:11:35脏腑用药列表脏腑用药(一)肝养肝血:当归白芍何首乌枸杞阿胶桑椹子滋肝阴:山萸肉熟地枸杞女贞子憋甲清肝热:桑叶菊花羚羊角青箱子密蒙花决明子平肝潜阳:石决明珍珠母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泻肝火:龙胆草青黛栀子夏枯草熄肝风:羚羊角钩藤天麻僵蚕全蝎蜈蚣地龙疏肝郁:柴胡香附郁金青皮川楝子元胡薄荷伐肝瘀:川芎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乳香没药五灵脂泽兰益母草川牛膝(二)胆清胆:柴胡郁金金钱草青蒿茵陈泻胆:龙胆草黄芩栀子黄连(三)心养心阴:柏子仁酸枣仁地黄龙眼肉丹参麦冬当归白芍龟板浮小麦助心阳:桂枝附子薤白干姜益心气:人参黄芪太子参五味子炙甘草泻心火:黄连木通黄芩栀子生地大黄丹皮天竺黄连翘竹叶莲子心镇心神:朱砂琥珀珍珠母灵磁石开心窍:菖蒲远志郁金冰片(四)小肠清小肠热:木通泽泻灯心瞿麦滑石赤小豆车前子赤茯苓小蓟白茅根淡竹叶(五)脾补脾气:人参黄芪党参白术扁豆炙甘草温脾阳:干姜苍术吴茱萸肉豆寇半夏砂仁白寇仁白术燥脾湿:苍术白术薏苡仁半夏草蒄厚朴茯苓藿香佩兰理脾气:陈皮砂仁白叩仁香附木香厚朴枳壳(六)胃益胃阴:石斛麦冬天花粉芦根沙参玉竹清胃热:生石膏知母黄连大黄大青叶芦根温胃寒:高良姜生姜干姜丁香草叩毕澄茄吴茱萸砂仁白叩仁消食积: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炒卜子谷芽泻胃实: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槟榔降胃气:沉香丁香柿蒂半夏竹茹旋复花代堵石(七) 肺滋肺阴:沙参麦冬天冬阿胶百合川贝母石斛天花粉黄精玉竹补肺气:人参黄芪党参炙甘草敛肺气:五味子白果诃子乌梅五倍子白芍止肺血:白芨仙鹤草三七阿胶温肺寒:麻黄苏叶细辛干姜紫菀冬花清肺热:石膏知母栀子芦根天花粉白茅根金银花鱼醒草黄芩通鼻窍:辛夷苍耳子白芷宣肺气;杏仁桔梗前胡射干牛蒡子桑叶百部麻黄降肺气:前胡枇杷叶马兜铃白前莱菔子苏子冬花旋复花清热痰:浙贝母瓜蒌天竺黄胆南星射干黄芩芦根温寒痰:白芥子半夏细辛陈皮旋复花桔梗苏叶天南星化痰核:夏枯草浙贝母昆布海藻泻肺水:葶苈子桑白皮牵牛子冬瓜皮止肺喘:麻黄白果桑白皮苏子五味子(八)大肠涩大肠:赤石脂诃子乌梅秦皮肉豆叩五倍子罂粟壳五味子清肠热:黄连黄柏黄芩白头翁败酱草马齿苋槐花地榆侧柏叶连翘大黄秦皮苦参涤肠实:槟榔厚朴大腹皮枳壳大黄芒硝润肠燥:火麻仁郁李仁桃仁杏仁瓜蒌仁肉苁蓉锁阳当归(九)肾滋肾阴:熟地龟板阿胶女贞子旱莲草玄参天冬枸杞黄精紫河车山萸肉怀牛膝何首乌桑寄生温肾阳:鹿茸鹿角胶附子肉桂仙茅仙灵脾补骨脂巴戟天肉苁蓉狗脊续断杜仲菟丝子补肾精:鹿角胶紫河车阿胶龟板胶固肾精:金樱子桑螵蛸菟丝子芡实莲须五味子龙骨牡蛎益智仁(十)膀胱利水:猪苓云苓泽泻木通防已车前子冬瓜皮通淋:扁蓄瞿麦海金沙土茯苓金钱草石苇滑石泽泻车前子利湿热:茵陈栀子地肤子黄柏龙胆草金钱草群总管=淡定(1394001232) 19:17:43药物配伍成对增效举例一.用相对属性的药以改变单一药物效用或变为另一种功效,如:1.黄连苦肉桂热同用交通心肾2.桂支气白芍血同用协调营卫3.黄茋补防风散同用卫表止汘4.黒芝麻补桑叶清同用补肾清肝5.桔梗升枳売降调和气机二.类药同用,增加疗效,如:1.参茋补气益气2.附桂回阳补火3.柏枣仁宁心安神4.蒌麻润肠通便5.归芎补血祛瘀三.各自发挥,相须相使,如:1.夏陈顺气发痰2.参附温补元气3.知栢补肾清热4.枳茹和胃止呕........。
论述头痛引经药的应用原理
论述头痛引经药的应用原理应用原理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例如紧张性头痛、偏头痛、颈型头痛等。
引经药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头痛治疗的药物,其应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改善血液循环引经药能够通过改善脑血流量、增加微循环、扩张血管等方式,改善头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头痛症状。
引经药中的一些活性成分能够促进血管扩张,增加血液供应,从而缓解头痛引起的疼痛感。
2. 抑制炎症反应头痛引经药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头痛可能由头部血管炎症引起,引经药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能够减轻头痛引起的炎症症状。
3. 调节神经系统引经药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头痛通常与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有关,而引经药中的一些成分能够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减轻头痛症状。
引经药的应用方式引经药的应用方式主要有口服、外用等。
口服引经药可以通过口腔黏膜吸收,作用于全身,具有较广泛的疗效。
外用引经药可以通过皮肤吸收,作用于局部,常用于局部头痛治疗。
引经药的常用成分引经药的成分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川芎:有活血祛瘀、舒肝解郁的作用,适用于头部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头痛。
2.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寒的作用,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
3.槐花:具有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肝火上炎引起的头痛。
4.玄参:有清热解毒、滋阴安神的作用,适用于阴虚阳亢、头痛眩晕的患者。
引经药的注意事项使用引经药治疗头痛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遵医嘱使用:使用引经药需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规定剂量和时间使用。
2.不可滥用:引经药虽然有效,但不可滥用,以免产生依赖性,引起其他不良反应。
3.注意不良反应:使用引经药后如出现过敏、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
4.注意禁忌:对引经药存在过敏反应、慢性疾病患者、孕妇等需要特别注意禁忌。
总结引经药是一类常用于头痛治疗的药物,其应用原理主要包括改善血液循环、抑制炎症反应和调节神经系统。
细说引经药(摘录)
细说引经药(摘录)引经药和药引子一、引经药的功用引经药一般解释为“引诸药直达病所”,即将不归该经的药物接引到该经病所的药物。
根据其引使的范围和性质可分为:十二经引经药、六经引经药、病证引经药、局部和穴位引经药。
十二经引经药为临床所常用,多为治疗外感六经病症各方的主药,如桂枝、白芍、细辛、葛根、柴胡、附子、吴茱萸、黄连、黄柏、石膏、知母等,其它如羌活、独活、白芷、藁本、葱白、升麻、苍术、川芎、青皮等,也是医家治疗外感表证常用方剂中的主药。
这些引经药既有引药入经之效,又能在方中发挥其主要治疗作用。
但在内科杂病中应用这些药物时,多为引经报使之用。
在外科疮疡的治疗中,根据发生部位及经络加用局部引经药,如额疽,属阳明胃积热,宜加升麻、桔梗、羌活;太阳疽,属阳明胃经,宜加升麻、桔梗;鼻疽属手太阴肺经风热及上焦郁火所致,宜加栀子、木通、薄荷、桔梗;发颐,属阳明风热所致,宜加玄参、黄芩、黄连等。
内科病证中的引经药,如桔梗为舟楫之剂,牛膝引药下行,桂枝横行肢臂之属,亦属此类。
一、引经药主要有以下功用:1、引药归经脉:指引经药在方剂中先驱先行,引药入经。
吴茱萸为肝经引药,石膏引诸药入阳明经,细辛引导少阴经寒邪出于太阳之表。
2、引药至病所:升麻、柴胡引清气上升,升举下陷之脏器;柴胡还可开邪热内闭,使邪气从内达外。
川芎引药上行。
牛膝引诸药下行,引血下行,引邪热下行;旋覆花是治疗呃逆上气的“引药下行”之品。
桔梗开提肺气,可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
肉桂引火归元,在虚阳上越的戴阳证、阴盛格阳的格阳证中常用之。
砂仁可引气归元。
上肢痛用桂枝、桑枝、羌活,下肢痛用牛膝、独活。
头痛因部位不同而涉经各异,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巅顶用藁本。
无论外感内伤,常佐用风药,如羌活、蔓荆子、防风等。
二、引经药分论1、十二经引经药手太阴肺经:桔梗、升麻、葱白、辛夷、白芷;手阳明大肠经:白芷、升麻、石膏;足阳明胃经:白芷、升麻、石膏、葛根;足太阴脾经:升麻、苍术、葛根、白芍;手少阴心经:黄连、细辛;手太阳小肠经:木通、竹叶、藁本、黄柏;足太阳膀胱经:羌活;足少阴肾经:独活、肉桂(桂枝)、知母、细辛;手厥阴心包经:丹皮、柴胡;手少阳三焦经:柴胡、连翘; 足少阳胆经:青皮、柴胡;足厥阴肝经:青皮、吴茱萸、川芎、柴胡。
浅析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经行头痛
张庆文教 授是成都 中医药大学教 授 , 硕士 、 博士研究 生导 师 , 在多年的临床 工作 中积累了大量 的经验 , 医术精 湛 , 笔者现将
文 章 编 号 :。 7 3 9 2 1 ) 9 0 3 O 10 —2 4 (0 2 O 一O 3 一 2
跟师期间导师运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经 行头痛 的体会 浅析
二便调 畅 , 舌质淡 , 白, 苔 脉沉细 。患 者有月经 过多病史 , 近 且
甘草来养 胃益气 , 以资脉之本源 , 人参 、 大枣补益 中焦 , 甘草 炙 来滋化源 , 生气血 , 以复脉之 本 。生地 、 冬 , 麦 阿胶 , 仁养 阴 麻
补血 , 考虑 阴无 阳不 能化 生 , 桂 枝宣 化 阳气 _ 。清酒 通 经 佐 3 ] 隧, 活血脉 , 复心 安。临床 常用 于治疗心 律失常 。从古 方新 脉 用 的思路看 , 其有滋 阴生血 、 益气 煦 阳之功 , 常可起 阴血匮竭 、
而 为 病 。 叶 天 士 在 《 证 指 南 医 案 》 提 出 “ 子 以 肝 为 先 临 中 女
记 载。中医对经行头 痛的病因认识不外乎 虚 、 实两个方面 , 虚
者 素体血 虚 , 经 时阴血益感 不足 , 行 血不 能上 荣于脑 , 脑失 所
养 ; 者 情 志 内伤 , 郁 化 火 , 扰 清 窍 ; 瘀 血 内 阻 , 脉 不 实 肝 上 或 络
[ ] 呜 . 中 医 方 剂 现 代 研 究 [ ] 北 京 : 苑 出 版 社 , 9 7 2谢 M . 学 19 :
6 2 6 5 2 ~ 2 .
[] 3 程昭寰 . 伤寒心悟[ . M] 北京 : 学苑出版社 ,9 93 3 18 :7 .
( 稿 日期 :O 2 0 — 3 ) 收 2 1 ~ 7 0
中医医案——经前头痛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疏肝理气解郁法治愈经前头痛病案:王某,女,33岁。
初诊:1983年8月5日。
主诉及病史:3年来,每次经前3~5天即出现头痛且逐步加重,经潮后则头痛递减,至经净痛止。
头痛时常伴胸胁胀闷、乳房胀痛、口干欲吐、心烦失眠、梦多等症,平素月经愆期,先后不定,经量多而色紫暗有块。
诊查: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紧。
辨证:此属肝郁气滞。
治法:治当以疏肝理气解郁为法。
处方:柴胡9g 郁金9g 青皮6g 川楝子9g 当归9g 赤芍12g 丹参15g 川芎3g 山栀9g 甘草3g3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二诊:8月8日,服药3剂,月经虽未来潮,但头痛减轻。
照原方再进2剂。
三诊:8月11日。
服药2剂后,月经适来,头痛、胸胁胀闷、乳房胀痛等症比过去大为减轻,但经色仍紫暗,夹有血块,小腹疼痛。
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紧,胸胁及乳房胀减是气滞得疏;1经色紫暗,夹有血块,小腹疼痛乃血瘀之证,现月经既至,见血当以调血,故治宜补血活血为主,佐以疏肝理气,方用四物汤加丹参15g、柴胡9g、香附6g、泽兰9g、益母草9g。
连服上方药4剂经净,头痛得止,嘱其下次经前按上法调治,患者遵嘱取药3个月经周期,诸症自愈。
随访2年,未见复发。
按语头痛为临床常见疾患,其原因比较复杂。
本例头痛特点出现于月经来潮之前,且月经干净后不药而愈,按其病机,此属肝气郁滞、经脉瘀滞所致,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其经脉“布胁肋……与督脉会于巅”,肝气郁结,经气失于条达,故见头痛、胸胁胀闷、乳房胀痛;气郁日久,必致血瘀,故见经色紫暗有块,小腹疼痛,舌边瘀斑,治当疏肝解郁、活血通络。
方中柴胡、郁金、青皮、川楝子、香附疏肝理气解郁;当归、赤芍、丹参、川芎、泽兰、益母草活血化瘀通络。
栀子泻三焦之火而利心胸,导郁火下行从小便而解;甘草调和诸药,合而用之,使肝郁得达,气机通调,血行流畅。
常用的引经药
常用的引经药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常用的引经药,按部位来归类:1.?引药达头面:菊花、川芎、蔓荆子、苍耳子、辛夷花、藁本等。
引药达额头:白芷。
引药达头两侧:川芎。
引药达目:菊花。
引药达鼻部:苍耳子、辛夷花。
引药达巅顶:藁本。
引药上行于头:蔓荆子。
2.?引药达上肢:桑枝、桂枝。
其中引药达左上肢的为桂枝;引药达右上肢的为桑枝。
3.?引药达颈部:葛根。
4.?引药达背部:姜黄、防风。
5.?引药达腰背部:杜仲、川断。
6.?引药达胸腹部:木香、砂仁。
7.?引药达少腹部:小茴香、艾叶。
8.?引药达下肢:木瓜、牛膝、鸡血藤、防己?。
9.?引药走督脉:狗脊。
10.?引药达皮肤:蝉蜕。
11.?引药入胃:半夏。
12.?引药入肺:桑白皮。
13.?引药入肝:柴胡、当归。
14.?引药入心:丹参、黄连、菖蒲。
15.?引药入脾:苍术、白术。
16.?引药入骨:威灵仙、油松节。
17.?引药上行:柴胡、升麻、桔梗、蔓荆子。
18.?引药下行:牛膝、代赭石、旋覆花。
正是:用药如用兵,引经要分清;立方有法度,四两拨千斤。
川军?2018/8/31?11:21:4 2引经药是指能导引诸药直达病所,增强疗效的药物,亦可理解为对机体某一部位有特殊作用的药物,是引经药的主要作用之一,这也是有别于西医用药的观点。
引经药又称引经报使药,其源远流长,起源于药物的归经理论,民间以形补形理论亦源于此。
清代着名医家尤在泾说:“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病有病所,药有药位,辨证上加入引经药可以提高疗效。
?引经药主要有以下作用:一、引药上行《本草求真》曰:“桔梗系开提肺气之品,可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
如参苓白术散,借桔梗载诸药上浮,引归于肺,益肺利气,借肺之布精而养全身,倘若把它当作平喘之品删掉不用,则违背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立法本义,疗效难着。
王清任所创血府逐瘀汤以桔梗载众祛瘀之品上行,以除胸中之瘀;《伤寒论》中三物白散亦用桔梗引巴豆上升,以祛除胸中寒实,有学者通过实验提示了桔梗在该方剂中的“引向”作用,如果去掉桔梗,则仅能涤除腹水而不能荡涤胸水。
〖提高疗效〗头痛引经药
〖提高疗效〗头痛引经药【提高疗效】头痛引经药根据经络循行在相应的方药中加入引经药,能显著地提高疗效。
六经头痛引经药:羌活…太阳经。
白芷…阳明经。
黄芩…少阳经。
苍术…太阴经。
细辛...少阴经川芎…厥阴经。
1、后头痛——藁本、羌活。
2、两侧头痛——柴胡、川芎。
3、前额头痛——升麻、白芷。
4、润燥——二地、二冬。
5、腰痛——杜仲、牛膝、故纸、胡桃。
6、泻肺气——前胡、枳壳。
7、降肾气——沉香。
8、开心气——菖蒲。
9、治疝气——小茴香。
10、破血——苏木、红花、三棱、莪术、桃仁、牛膝、归尾、刘寄奴。
11、凉血——紫草、侧柏叶、白薇、生地。
12、止血——地榆、槐花、茜根。
13、散血——田七。
14、活血——玄胡。
15、化瘀血——藕节、小蓟。
17、调经血——栀子、丹皮。
18、消血块——瓦楞子。
19、补心血——丹参。
20、除湿——苍术。
21、散满降胃——厚朴。
22、足肿-防己薏苡仁。
23、消面食——麦芽。
24、消肉食——山楂。
25、消果食——山楂。
太阳头痛选加羌活、防风阳明头痛选加白芷葛根?少阳头痛选用川芎、柴胡?太阴头痛选用苍术?少阴头痛选用细辛?厥阴头痛选用吴茱萸、藁本等。
?此外,临床可见头痛如雷鸣,头面起核或憎寒壮热,名曰“雷头风”,多为湿热毒邪上冲,扰乱清窍所致,可用清震汤加薄荷黄芩黄连板蓝根、僵蚕等以清宣升散、除湿解毒治之。
=============================《冷庐医话·头痛》:“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属阳明者,上连目珠,痛在额前;属少阳者,上至两角,痛在头角。
以太阳经行身之后,阳明经行身之前,少阳经行身之侧。
厥阴·之脉,会于巅顶,故头痛在巅顶;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头上气不得畅而亦痛。
”?。
临床应用引经药治疗头痛的体会
临床应用引经药治疗头痛的体会摘要】目的:讨论正确使用治疗头痛的引经药。
方法:太阳经头痛加川芎;阳明经头痛加葛根、白芷;少阳经头痛加柴胡;厥阴经头痛加吴茱萸、藁本;太阴经头痛加苍术;少阴经头痛加细辛。
结论:选用正确的引经药,能够使诸药直达病所,提高疗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中医中药;头痛的分类;头部的经络分布;引经药的正确使用【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7-0041-02头痛是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觉头部或头前后、偏侧部的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症,也是一个在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既可单独出现,也可以发生在多种急慢性疾病中,有时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恶化的先兆。
1.概述本病源于《素问·风论》,据其病因而有“脑风”、“首风”之名,认为乃外在风邪寒气犯于头脑而致,后经历代医家论述和发挥,其内容日趋丰富和完善,仲景《伤寒论》六经条文中有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阳病头痛。
《东恒十书》指出外感和内伤均可引起头痛,根据病因和症状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还补充了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从而为头痛分经用药创造了条件。
正如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头痛大法分内外之因》总结说“头:痛自内而致者,气血痰攻,五脏气郁之病,东恒论气虚,血虚,痰厥头痛之类是也;自外而致者,风寒暑湿之病,仲景伤寒,东恒六经之类是也。
”在临床上患者自觉头痛,包括前额、额颞,顶枕部位疼痛,是其共同的症候特征,按部位中医有在太阳、阳明、少阳或在太阳、厥阴、少阴或痛及全头的不同,但以偏头痛者居多,又据头痛之久暂、疼痛之性质,特点和部位的不同,有外感和内伤两大证类。
后世医家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循行头面部,厥阴经亦上会于巅顶。
太阳经头痛,多在后头部,下连于颈;阳明经头痛,多在前额部及眉棱等处;少阳经头痛,多在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厥阴经头痛,痛在巅顶,连于目系。
六经头痛引经药
六经头痛引经药一、太阳头痛1.部位:太阳头痛主要见于前额、巅顶、枕部疼痛连及项、背,或由项连肩。
二、阳明头痛1.部位:头痛部位以前额、面颊、眉棱骨常见,或痛连齿龈,或颜面疼痛。
《伤寒大白·头痛》:“阳明经额前痛,痛连眼眶,脉洪而长……”三、少阳头痛1.部位:疼痛以头侧为主,可连及耳、目外眦。
《伤寒大白·头痛》:“少阳经头角痛,痛引耳前后……”四、太阴头痛1.部位:头痛部位不定,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
《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五、少阴头痛1.部位:不定,以全头痛多见。
足之阴经虽不行于头,却皆循于面,而“挟舌本”。
如《灵枢·经脉》说:“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六、厥阴头痛1.部位:巅顶、颜面疼痛多见,或全头痛,或头痛部位不定。
《灵枢·经脉》曰:“肝足厥明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贯膈,布胁助,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丹溪心法十二经见证》足厥阴肝经见证有“头痛”。
治疗阳明头痛(即前额痛)的引经药是白芷,葛根.头痛的辩证,除以脏腑,气血辨别之外,还可以从经络来辨别.三阳经和厥阴经都到达头面部.因此,根据头痛的部位,属于何经,而选用相应经脉之俞穴以治之.太阳经头痛:多在后脑,下连于项.选取后项,天柱,昆仑.阳明经头痛:多在前额或眉棱.选取上星,头维,合谷.少阳经头痛:多在头之两侧,连及耳部.选取率谷,太阳,侠溪.厥阴经头痛:多在巅项,或连于目.选取百会,通天,行间. 上述按部位分经取穴,采取病所与经脉远道相配合的取穴方法,借以疏通经络之气,而达治疗头痛之目的治疗阳明头痛(即前额痛)的引经药是白芷,葛根.头痛的辩证,除以脏腑,气血辨别之外,还可以从经络来辨别.三阳经和厥阴经都到达头面部.因此,根据头痛的部位,属于何经,而选用相应经脉之俞穴以治之.太阳经头痛:多在后脑,下连于项.选取后项,天柱,昆仑.阳明经头痛:多在前额或眉棱.选取上星,头维,合谷.少阳经头痛:多在头之两侧,连及耳部.选取率谷,太阳,侠溪.厥阴经头痛:多在巅项,或连于目.选取百会,通天,行间. 上述按部位分经取穴,采取病所与经脉远道相配合的取穴方法,借以疏通经络之气,而达治疗头痛之目的太阳经——羌活,阳明经——白芷,葛根,少阳经——柴胡,太阴经——苍术,少阴经——细辛,厥阴经——吴茱萸、藁本。
收藏!最全面的“引经药”讲解(附歌诀) 山海精舍
引经药是指能导引诸药直达病所,增强疗效的药物,亦可理解为对机体某一部位有特殊作用的药物,是引经药的主要作用之一,这也是有别于西医用药的观点,中医治风湿病很重视引经药。
引经药又称引经报使药,其源远流长,起源于药物的归经理论,民间以形补形理论亦源于此。
清·尤在泾说:“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病有病所,药有药位,辨证上加入引经药可以提高疗效。
1按经脉选药: 据历代医家经验,常用的引经药手少阴心经 :黄连、细辛;手太阳小肠经 :藁本、黄柏;足少阴肾经 :独活、肉桂(桂枝)、知母、细辛;足太阳膀胱经 :羌活;手太阴肺经 :桔梗、升麻、葱白、白芷;手阳明大肠经 :白芷、升麻、石膏;足太阴脾经 :苍术、升麻、葛根、白芍;足阳明胃经 :白芷、升麻、石膏、葛根;手厥阴心包经 :柴胡、丹皮;手少阳三焦经 :连翅、柴胡;上焦 :地骨皮。
中焦:青皮;下焦 :附子;足厥阴肝经 :青皮、吴茱萸、川芎、柴胡;足少阳胆经 :柴胡、青皮等。
可按风湿痹证所在经脉选用。
2按病位选药:实为按经选药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头部风湿痹痛 :虚证选川芎、白芷;实证选柴胡、勾藤、水牛角。
颈项痛 :风重选羌活;热重选葛根;强硬选葛根、白芍、细辛。
肩背痛 :用羌活、黄芩、桂枝、葛根。
胸部挤压痛 :用香附、枳壳。
胁痛 :选柴胡、郁金。
肩臂痛 :有主张从痰湿治疗,选丹溪指迷茯苓丸加味,重用祛痰药。
上肢痹痛:选羌活、防风、桂枝、桑枝、茯苓、陈皮、姜黄、白芍、鹿含草、银花藤、天仙藤。
背痛:常加羌活、防风引经,肥人少佐附子,气滞血瘀加生姜黄,肾精亏虚,督脉失养须加狗脊;背部痹痛剧烈而他处不痛者,用九香虫温阳理气,并配以葛根、秦艽;病变在腰脊者合用蜂防、乌梢蛇、地鳖虫行瘀通督,并配以川断、狗脊。
背脊痛 :用石南藤、菖蒲。
腰痛:通用补肾药可选杞子、巴戟、鹿角胶、狗脊、杜仲、川断;肾阴虚可选黄精、熟地、石斛;肾阳虚选巴戟、仙茅、仙灵脾、葫芦巴等;有些腰痛可用白术、食疗用栗子、猪腰;腰骶部痛弯腰下蹲受限,加伸筋草、赤白芍等;剧痛加花椒、香附、玄胡。
01、各处疼痛的引经药(干货总结)全头疼...
01、各处疼痛的引经药(干货总结)全头疼...01、各处疼痛的引经药(干货总结)全头疼痛一一大川芎。
前额头痛一一香白芷、藁本。
两侧头痛一一蔓荆子。
后头痛一一羌活。
瘀血跳痛一一三七面、制水蛭。
肝阳胀痛——明天麻、双钩藤、生石决明、草决明。
痛处发凉一一炙麻黄。
痛处发热一一生石膏。
一般头痛一一全蝎、蜈蚣、茶叶(清茶或花茶)。
剧烈头痛一一白花蛇。
后背疼痛——香白芷、鹿角镑。
骶骨疼痛一一菟丝子。
尾骨疼痛一一金毛狗脊。
足跟疼痛一一桑寄生。
胁少腹痛一一炒川楝。
少腹抽痛——杭白芍、炙甘草、宣木瓜、细青皮。
腰板木感一一穿山龙、石见穿。
周身肌肉痛——白鲜皮。
肌肉风湿痛——鱼腥草。
02、常用中药的药力走向川桂枝——走四肢;桂枝尖一一四肢末。
干桑枝一一走上肢。
苦桔梗、炙升麻、醋柴胡、炙黄芪一一向上;炒枳壳一一向下。
秦艽一一向左;当归一一向右。
瓜蒌皮一一走胸前;薤白头一一走胸后。
生黄芪一一走表。
牛膝——引血下行。
虎杖——走下肢。
鹿角镑、羌独活、香白芷一一走脊柱、后背。
桃仁一一祛局部之血瘀;红花一一祛全身之血瘀。
干荷叶、干荷梗一一升脾气。
广藿香一一降胃气;广佩兰——升脾气。
北细辛、川木通(药对)——走下肢外侧(气分)。
怀牛膝、川芎(药对)一一走下肢内侧(血分)。
诸花皆升,旋覆花独降;诸子皆降,蔓荆子、茺蔚子独升。
要令药力能够到达病所,即“适其至所”,因此临证遣方时注意引经报使,用药精准,方可增进疗效。
我们临证潜方,注重引经报使、通利气血,是来源于《内经》的宗旨。
我是@中医松楠,专注纯中医临床、传播纯中医文化。
如果想持续关注干货文章,请点击“关注”,给我“点赞”。
【先关注,再结缘!】。
中医引经药歌诀
中医引经药歌诀(一)引药归经脉指引经药在方剂中先驱先行,引药入经。
如左金丸为清泻肝火之剂,方中吴茱萸辛热入肝,黄连苦寒入心,吴茱萸为肝经引药,可引黄连之寒来清肝火。
白虎汤主治阳明经热盛,石膏用以引诸药入阳明经而收清热生津之效。
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细辛可引导少阴经寒邪出于太阳之表等。
头痛因部位不同而涉经各异,《丹溪心法》在治疗时即注重引经药的运用,指出:“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
”(二)引药至病所一些引经药具有明显的作用趋向,可引导它药作用于病所。
如补中益气汤,以升麻、柴胡为引,升提下陷之中气。
清胃散中也以升麻引诸药清泻胃火。
其它如川芎引药上行,牛膝引药下行,桔梗载药上达,肉桂引火归元;上肢痛用桂枝、桑枝、羌活,下肢痛选牛膝、独活等,均为实践所得,已为医者习用。
此外,治疗头痛时,无论外感内伤,常佐用风药,如羌活、蔓荆子、防风等,实亦寓引经之意,李中梓对此解释为:“高巅之上,惟风可到。
阴中之阳,自地升天也,在风寒湿固为正用,即虚与热亦假引经。
”炮制可改变药物的性能,如土炒入脾,盐炒入肾,醋制入肝,蜜制归肺,酒炒上行。
引经药的引导作用随炮制不同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三)辨证使用,有的放矢运用引经药,应以辨证为前提,充分考虑其本身的药性与功能,尽可能功能与导向统一,使药效得以充分发挥。
如手少阴心经引经药黄连与细辛,清心火时选黄连,通心阳时用细辛。
再如痛泻要方中的防风,既能引药入脾,又能散肝郁,舒脾气,胜湿止泻;龙胆泻肝汤之柴胡,既能引药入肝胆,又能舒畅肝胆。
(四)重视功能,不拘引经临床辨证用药组方,重要的是看药物的基本功能,而非一味强调某药的引经作用。
实际上在众多的方剂中,选用药物的依据主要是功能与归经,而选药引经的则为数较少,这就是说,引经的作用是重要的,但并非是必须的。
因此,不能过分夸大引经药的作用。
心经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何来大有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疼引经药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头疼引经药2009-12-14 22:37·中医中药·临床应正确使用治疗头痛的引经药姜宏伟(鸡西市传染病医院,黑龙江鸡西158100)摘要:目的讨论正确使用治疗头痛的引经药。
方法太阳经头痛加川芎;阳明经头痛加葛根、白芷;少阳经头痛加柴胡;厥阴经头痛加吴茱萸、藁本;太阴经头痛加苍术;少阴经头痛加细辛。
结论选用正确的引经药,能够使诸药直达病所,提高疗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中医中药;头痛;头痛的分类;头部经络分布;引经药;引经药的正确使用学科分类代码: 360 中图分类号: R989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4 - 5775 (2005) 04 - 0312 - 02头痛是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觉头部或头前后、偏侧部的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症,也是一个在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既可单独出现,也可以发生在多种急慢性疾病中,有时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恶化的先兆。
1 概述本病源于《素问·风论》,据其病因而有“脑风”、“首风”之名,认为乃外在风邪寒气犯于头脑而致,后经历代医家论述和发挥,其内容日趋丰富和完善,仲景《伤寒论》六经条文中有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阳病头痛。
《东恒十书》指出外感和内伤均可引起头痛,根据病因和症状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还补充了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从而为头痛分经用药创造了条件。
正如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头痛大法分内外之因》总结说:“头痛自内而致者,气血痰攻,五脏气郁之病,东恒论气虚,血虚,痰厥头痛之类是也;自外而致者,风寒暑湿之病,仲景伤寒,东恒六经之类是也。
”在临床上患者自觉头痛,包括前额、额颞,顶枕部位疼痛,是其共同的症候特征,按部位中医有在太阳、阳明、少阳或在太阳、厥阴、少阴或痛及全头的不同,但以偏头痛者居多,又据头痛之久暂、疼痛之性质,特点和部位的不同,有外感和内伤两大证类。
后世医家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循行头面部,厥阴经亦上会于巅顶。
太阳经头痛,多在后头部,下连于颈;阳明经头痛,多在前额部及眉棱等处;少阳经头痛,多在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厥阴经头痛,痛在巅顶,连于目系。
正如《冷庐医话·头痛》:“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颈;属阳明者,上连目系,痛在额前;属少阳者,上至两角,痛在头角。
以太阳经行身之后,阳明经行身之前,少阳经行身之侧,厥阴之脉,会于巅顶,故头痛在颠顶,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头上气不得畅而亦痛”。
故头痛可根据经络循行部位,发病部位之不同,审因辨证,而应用不同的引经药。
2 引经药的概念引经药又称“引药”当指在药物归经基础下,引导诸药直达病所,起“向导”作用的药物。
正如《医医病书》所言:“药之有引经,如人辽不识路径者用向导也”。
运用引经药的依据也是中药的归经理论,即归经是引经之前提,引经是归经之发展,引经药的药性特点是善走善行,少有滋腻者,如桔梗、肉桂、细辛、川芎、柴胡、白芷等,所以临床上常用肉桂以引火归原,用桔梗作“舟辑之剂”以载药上行等,这类同于现代医学近年提出的药物载体理论,即用一些特殊物质,如单克隆抗体等作为载体与药物结合使用,使之能直接到达发病部位,从而发挥疗效,在临床上,可按头痛部位,根据经络循行路线,酌加引经药,使药物直达病所,而提高疗效。
3 引经药的应用在临床实践运用中,太阳经头痛可加川芎;阳明经头痛可加葛根、白芷;少阳经头痛可加柴胡;厥阴经头痛可加吴茱萸、藁木;全头痛可加羌活、防风。
正如《丹溪心法·头痛》所言:“头痛多主于痰,痛恶者火多,有可吐者,可下者”、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
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
因此,我们在临床实践运用过程中,首先确定外感或内伤头痛,外感头痛是以风寒、风热、风湿为主证引起的头痛;而内伤头痛是以肝阳、肾虚、气血虚、痰浊、瘀血等因素引起的头痛为主证。
外感头痛以表证为主,以头痛为标,病程短为特点,治疗上以祛邪活络为主,分辨兼挟之邪随症治之,而内伤头痛其证病实或虚实兼杂,治疗上以滋阴养血补虚为主,在分辨虚实与虚实挟杂的基础上而治之。
总体上头痛的治疗以缓解止痛为目的。
依据此法,在正确的辨证治疗基础上使用适当的引经药,无论在疗效及疗程上,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4 讨论认为本病属中医外感头痛范畴,符合风寒头痛的特点,因起病急骤,其痛较剧,又因兼有“风”之善行数变的特点,故在治疗上采用川芎茶调散加减祛风止痛之功。
方中加入引经药,取事半功倍之效。
31 2第29 卷2005 年第4 期黑龙江医学HEI LON GJ IAN G MEDICAL JOURNALVol. 29 ,No. 4Apr. 2005自拟方治疗老年性便秘40 例宫兴胜(大庆市兴盛中医门诊部,黑龙江大庆163000)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医学;老年性便秘;中药治疗学科分类代码: 360110 中图分类号: R2651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 - 5775 (2005) 04 - 0313 - 01老年性便秘,又称老年习惯性便秘,是老年期常见的慢性疾病。
在临床上病程多为1 年以上,反复发作的大便秘结,或便如羊粪样,1 d 排便1 次或4~5 d 排便1 次,便时有痛苦乏力之感,时好时坏,1次大便时间时长时短,饮食若多食一些油腻物或用一段蜂蜜,便时才稍有舒畅。
粪便臭气不堪,色泽黑暗。
进生冷、辣等刺激性食物或遇上心情郁结之时,便质即硬如羊粪,落地有声。
西医常称为便结,大便干燥。
笔者临床采用自拟滋阴补肾润肠饮治疗老年性便秘40 例,临床疗效显着,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40 例患者主症为大便秘结,每3~5 d 排便1次,病程1 年以上,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无溃疡或充血。
40 例患者均于门诊治疗,年龄在50~70 岁之间,其中女性24 例,男性16 例。
其慢性病程最短为1 年,最长为3 年;慢性肺病11 例,冠心病9 例,无其他病20 例。
2 治疗方法用自拟滋阴补肾润肠饮治疗,方由生地、麦冬、天冬、桑椹子、黑芝麻、何首乌、肉苁蓉、太子参、当归、胡麻仁、火麻仁各15 g ,杏仁、柏子仁、芒硝各10g ,大黄、甘草各10 g 组成。
辨证若见气短者加党参、黄芪;若偏阳虚者加山药、补骨脂、淫羊藿;若见淤血加丹参、赤芍。
随证加减,水煎服,1 剂/ d ,水煎2 次,取汁400 mL ,早饭前、晚饭后各服200 mL ,1周为1 疗程,4 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治疗期间忌食辛辣、滋腻之品。
3 治疗结果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分痊愈、好转和无效。
其中,临床症状消失,便质检查正常,随访6 个月无复发的为痊愈;大便为2 d 排1 次或时长时短,随访6个月发作次数减少至每月有3 次以上者为好转;症状未见好转或经治疗大便仍为3~4 d 排1 次,但随访6 个月发作次数每月5 次以上者均为无效。
治疗结果:40 例患者用药4 个疗程,痊愈30 例占75 %;好转8 例占20 %;无效2 例占5 %。
4 体会老年便秘在中医学属“便秘”之范畴。
久病伤阴、伤血,在临床上多从津液不足论治。
饮食失节、起居久时,以致脾、胃、肾受损。
加上老年人多脏器功能减退,尤以脾肾衰退更为突出。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肾司开合,开窍于前后二阴。
若脾胃失健,肾司失常,则大肠转化功能不利,传导失常而形成便秘。
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太阴司天,湿阴所胜,大便难”,又如《养生四要却疾》曰:“肾虚则津源不足,阴液不足则大便干涩不通”。
所以,此病以肾阴不足或津液不足为生理特点。
故在治疗上不可急于求成,以免损伤肾阴及气血津液。
临床上应用滋阴补肾润肠饮治之,主要以生地、麦冬、天冬、桑椹子、黑芝麻、何首乌、肉苁蓉、太子参、当归来滋阴补肾,益气养血,润肠通便, 以胡桃仁、火麻仁、杏仁、柏子仁通便兼安神之功,佐以芒硝、大黄来软坚通便。
诸药合用滋阴补肾、益气养血润肠,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编辑:刘学振)(收稿日期:2005 - 01 - 18)方中重用川芎30 g 为君,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谓:“人头穹穷高,天地之象也,此药上行,专治头脑诸疾,故有穹穷之名”。
意在取川穹善行血中之风,祛血中之风,上达巅顶,下行血海,走而,不守,并能散少阳之风,与荆芥皆能内行肝胆,外散风邪,辛香走窜,为治上要药。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川穹具有很好的扩血管作用,又能通过血脑屏障,可迅速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脑血管痉挛,同时川芎又是太阳经引经药,能上导诸药直达颠顶。
因患者颠顶头痛,此属厥阴,故又用引经药吴茱萸,吴茱萸为入厥阴肝经主药,温散厥阴寒邪,引导诸药直达巅顶,以达止痛之目的。
白芷善治阳明之风,为治各种头痛要药,具有明显扩血管作用,且能引诸药直达巅顶。
羌活、防风善治太阳头痛。
细辛宣邪达窍,为治少阴头痛之要药。
半夏和胃止呕,甘草和药缓急,诸药合同,共奏疏风散寒之功,此方常为临床治疗风寒外感头痛的主方。
因此,根据头痛部位的不同,在正确的辨证治疗基础上,选用适当的引经药,能使诸药迅速直达病所,并能够有效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从而在治疗上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
(编辑:刘学振)(收稿日期:2005 - 01 - 28)313第29 卷2005 年第4 期黑龙江医学HEI LON GJ IAN G MEDICAL JOURNALVol. 29 ,No. 4Apr.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