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工作群众公认原则的理解和把握

合集下载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群众公认”原则浅析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群众公认”原则浅析

文章编 号 : 7 —8 1(0 6)0 —0 0 0 1 33 5 20 6 1 0 9 —4
干部选拔任用 工作的“ 众公 认" 则浅析 群 原
仰 滢
( 江理 工大学组织部 。 州 30 1 ) 浙 杭 10 8 摘 要 :文章简要 阐述干部选拔任 用工作 中坚持“ 众公认 ” 群 原则 的现 实意义 , 分析 “ 众公认 邓小平 同志曾指 出: 领导 不是 自封 的, 看群 众承 认不 承认 , 准不 批 “ 要 批 准 。 l可见 ,群 众公 认 ” ”3 “ 的思 想 已经作 为我 党选拔 任 用干部 的重要标 准 之一 提 了 出来 。“ 众公 认 ” 群 的用 人 思想体现 了我们党的本质特征 , 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路线上 的具体体现。国际共产主义运 动史和我们党 的历史经验表明: 坚决相信群众 , 依靠群众 , 顺应群众 的要求和历史发展 的潮流 ,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实现正确 领导的基础 ; 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 , 是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群众是领 导十部活动中实践 的主要承担者 , 每个干部都是置身于群众之 中实施领导活动。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 干部的优 劣和是 “ 非功过 , 群众看得最清楚 , 也最有发言权 ” 。因此 , 用干部应把 “ 民赞成不 赞成” “ 民高兴 不高兴” 选 人 、人 、 “ 人民答应不答应” 作为重要条件 。只有紧紧依靠群众 , 坚决相信群众 , 充分尊重民心民意 , 坚持“ 群众公认” 原则 , 才能拓宽组织人事部 门的视野 , 选好人 、 用好人, 有效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出了“ 群众公认” 的原则 , 党的十六届 四中全会《 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更是把深化干部人事制 度改革 、 坚持群众公认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的一项要求 提了出来。在干部选拔 任用工作 中坚 持和完善 “ 群众公认” 原则 , 是实践“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干部工作群众公认原则的理解和把握

干部工作群众公认原则的理解和把握

干部工作群众公认原则的理解和把握2014年04月14日第A15版:理论科研作者:胡月星来源:学习时报字数:3784最近,中组部颁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作为选拔任用“好干部”的基本标准。

“好干部”选任标准的确立,为干部工作明确了指导思想,也为衡量评价领导干部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提供了政策理论依据。

本文结合有关领导干部能力素质专题调研,针对“群众公认”这一话题予以初步探讨。

一、群众公认的基本特性所谓群众公认,就是群众普遍认可、赞成,有较高的满意度和支持率,对干部具有褒奖性质。

在干群关系表现的特定条件下,它指的是多数人对某个干部的认同和肯定,即群众认为某一干部具有德才兼备的素质,符合党的干部标准,可以胜任某一领导职务。

群众公认的特性主要具有如下几种:一是客观性和公正性。

群众公认与片面肯定相区别,是社会普遍认可的主要表现,它往往与群众的真实愿望、社会舆论评价相联系,群众公认基本决定了干部素质发展倾向和干部选任满意度倾向。

就其结论而言,是不以领导的权威意志和个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

二是延续性和持久性。

德才兼备是群众公认的根本条件。

干部得到群众的公认,往往会产生好的口碑,被群众较长时期称颂,成为干部宝贵的精神财富,使干部的精神世界得到极大的满足和愉悦。

三是完整性和统一性。

群众公认的干部形象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般地讲群众对干部的某些性格或道德方面的缺陷是十分敏感的;如果干部的行为表现不符合道德伦理标准,与社会期望不能趋同,群众公认的程度就会下降,干部的形象就会受到损害,群众支持率就会减低。

四是原则性和规定性。

当“群众公认”上升为干部工作的行动原则后,便具备了法规性质。

虽然工作方法可以因时因地而不同,但干部选拔必须得到群众的公认。

这是决定干部升降去留时必备的讨论内容和不可简略的程序。

任何随机变通、曲解的做法都是不允许的。

五是模糊性和局限性。

群众公认在以下特殊情况下难以把握。

浅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浅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浅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党管干部,即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工作,对干部工作实行统一决策,对各级各类干部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干部管理的根本原则。

几十年来,这一原则在保证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促进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遇到了许多需要研究的新情况和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一、坚持党管干部与群众公认相结合群众公认是干部选拔任用的一个重要原则。

贯彻群众公认的原则,是干部工作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干部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邓小平同志曾反复强调,选人要坚持人民公认,注意社会公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生活方式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方式多样化,干部的衡量、识别、考察和管理监督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情况,只有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发挥群众广泛参与的作用,才能选准用好干部。

从根本上说,坚持党管干部与坚持群众公认是一致的。

这种一致性的基础在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党作为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除了为人民谋利益没有自己的私利。

党组织选干部也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利益,挑选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人。

正因为如此,让群众参与干部的选拔任用,只会有利于各级党组织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把德才兼备、党和群众都满意和放心的干部选拔上来。

选拔出来的干部也只有得到群众的公认和接受,才能真正成为群众实践的组织者、领导者。

处理好党管干部原则和群众公认原则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坚决扩大民主,在思想认识和工作机制上真正解决依靠群众选人用人的问题,在干部工作中实行广泛的民主参与,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把干部工作置于最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

要扩大群众的知情权,把政策交给群众,让群众了解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干部选拔任用的条件和程序。

要扩大群众的知人权,通过适当的方式让群众了解干部的情况,发挥群众识别、评价和监督干部的作用。

在党管干部前提下坚持群众公认原则的思考

在党管干部前提下坚持群众公认原则的思考

逐步探索并不断完善 自己的干部工作方法,提拔、使用和培 是 党 的根本 宗 旨。一 切为 了群众 ,一切依 靠群 众 ,从群众 中
养 了大批优秀干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现 来 ,到 群众 中去 是党 的根 本工作 路线 。党 的 十八大 报 告提 出 代 化建 设 的顺利进 行提 供 了强大 的组 织保 证 。 的夺取 中 国特 色 社会 主义 新胜利 必须 牢牢 把握 的八 条基 本要 党管 干 部是党 的执 政 地位 的充 分体 现 ,是执 政 基础 的重 求的第一条就是必须坚持人 民的主体地位。体现人民的主体 要 保证 ,是 干部 工作 的根 本 原则 。党 管干 部 的 目的是充 分发 地位 ,就 是 要给 人 民群众 参与党 的政 治 生活 的权利 。党 的干 挥 党组 织在 干部 选拔 任 用工作 中的领 导作用 ,这一 点必 须毫 部 是党 的事 业 的骨干 ,是 人 民的公 仆 ,是实现 党 的奋 斗 目标 不动 摇地 予 以坚持 ,并 贯 穿于干 部选拔 任用 工作 的全 过程 。 的关 键 。让群 众更 多 的参与 干部 选任 工作 ,坚 持群众 公 认 , 2 . 群 众 公认原 则的演 进 过程 党坚 持走 群众 路线 ,不断 扩大 群众 的参 与度 ,干部工 作 是对人民作为权力主体的最充分的体现。 的 民主 化进 程不 断推 进 在党 管干 部 的前提 下 ,群 众公认 原 则成 为 干部选 拔任 用 的重要 原则 之一 。
无 产阶 级 的运 动 是绝 大多数 人 的、为 始 终把 选 人用 人作 为关 系党 和人 民事 业 的关键 性 、根本 性 问 和 宗 旨的 必然要 求 。 “ 题 来抓 。 不 同的历史 时期 ,党根 据革 命 、建设和 改革 的任 务 , 绝 大 多数 人 谋利 益 的独 立 运 动 ” 。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坚持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坚持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

”这是新时代干部工作的根本指针和行动指南,为如何选人用人指明了方向。

党管干部的原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工作,对干部工作实行统一决策,对各级干部实行分类管理。

它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干部管理的根本原则。

坚持党管干部,保证了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对社会改革事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德才兼备是选人用人的第一标准。

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新形势下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为推进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组织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领导干部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政治素养。

特别是在当今的新的历史时代下,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那些真正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为人民群众创造更美好的社会环境。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一个干部做得再好,最终目的都是为人民谋福利,得到人民的认可。

人民满意是做好做坏的最好检验。

干部应该发扬民主,在工作中走群众路线。

只有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充分发挥群众广泛参与的作用,才能选好用好干部。

党作为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私利。

党组织选干部也是为了实现人民利益,选能够更好为人民服务的人。

选拔出来的干部只有被群众认可和接受,才能真正成为群众实践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坚持党管干部,必须依法管理干部,完善监督制度。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的基本方略。

干部管理法制化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干部制度改革的方向。

干部管理法制化就是把干部管理的原则、方法和程序变成法律法规,使之成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国家意志,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任免、管理和监督干部。

公选规程——坚持群众公认原则 落实群众在干部选人中的“四权”

公选规程——坚持群众公认原则 落实群众在干部选人中的“四权”

公选规程——坚持群众公认原则落实群众在干部选人中的“四权”坚持群众公认原则落实群众在干部选任中的“四权”《干部任用条例》明确规定,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群众公认原则”。

群众公认,就是大多数群众认可和拥护。

坚持群众公认原则,就是在干部工作中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把政策法规告知群众,把标准原则交给群众,把选拔职位条件公布给群众,让群众广泛参与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行使自己的知情、参与、选择和监督等民主权利,选拔任用大多数群众自己拥护和赞成的干部。

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组织考察和任前公示就是实现群众公认的基本形式和有效手段。

实践证明,坚持群众公认原则,确保群众公认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是防止选人任人失察、失误,防止“带病提职”“带病上岗”的有效途径。

一、坚持群众公认原则,必须正确把握“群众”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一是正确把握“群众”的范畴,确保公认具有广泛性。

所谓广泛性,是指参加推荐、评议、测评和考察的人员要保证按规定范围参加,具有一定规模和数量。

同时要避免用同一模式、由同一对象进行重复推荐测评,防止参与主体被一些非正常因素所影响,要创造让参与主体独立自主表达意愿和建议的环境和氛围,最广泛地征求不同层次群众对被推荐者、被评议者和被考察对象的看法,从参与主体上防止和克服可能出现的“公认不公”现象。

二是正确选择参评主体,保证公认具有代表性。

所谓代表性,就是要广泛吸收各相关方面熟悉了解情况,又能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如实反映各方面意见的人参加。

事实证明,只有选择那些既熟悉、了解情况,又能正确、全面反映他所代表方面的意见的干部群众参加,才能提高推荐、评议、测评和考察结果的真实度和代表性,从而体现群众公认的公正性和准确程度。

相反,片面强调广泛性,缺乏选择地让那些对情况知之甚少,甚至怀着各种心态的人参与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和组织考察,很容易导致“公认不公”。

二、坚持群众公认原则,必须正确把握民主推荐与测评的公正性。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知识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知识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知识问答问: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基本程序是什么?答:《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主要内容有:(1)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选拔任用条件;(3)选拔任用工作程序;(4)选拔任用干部的管理;(5)选拔任用工作的纪律和监督。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程序有:(1)民主推荐;(2)考察;(3)酝酿;(4)讨论决定;(5)任职;(6)依法推荐、提名和民主协商。

问:如何理解和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答: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是党的群众路线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干部工作中的体现和运用。

它所要回答和解决的是干部由谁评价和如何评价的问题。

群众公认,就是为大多数群众所认可和拥护。

坚持群众公认原则,是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在干部工作中的生动体现,也是我们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坚持群众公认,就是要在干部工作中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坚持群众公认原则,一是选拔任用干部要经过民主推荐,凡是多数群众不拥护不赞成的,不能提拔任用;二是考察干部要充分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三是拟提拔的干部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进一步听取意见;四是对群众举报、申诉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违纪违规行为,要认真核实处理。

注重实绩,就是注重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的实践中所取得的实际成效,注重干部在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践中取得的成绩。

选拔任用干部注重工作实绩,目的在于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使干部少说空话、多做实事,反对形式主义、弄虚作假、言行不一的不良行为。

要在全面考察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的基础上,突出考察干部的工作实绩。

对那些经考察考核确属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要委以重任;确属德才平庸、力不胜任、相形见绌的,要坚决调整下来。

要运用实绩考核的结果,实施对干部的奖惩,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克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在干部队伍中形成扎实工作、奋发向上的良好风气。

在党管干部前提下坚持群众公认原则的思考

在党管干部前提下坚持群众公认原则的思考

在党管干部前提下坚持群众公认原则的思考作者:刘秋宏来源:《管理观察》2013年第32期前言:“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1]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干部队伍建设,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

不同的历史时期,党根据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任务,逐步探索并不断完善自己的干部工作方法,提拔、使用和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证。

党管干部是党的执政地位的充分体现,是执政基础的重要保证,是干部工作的根本原则。

党管干部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领导作用,这一点必须毫不动摇地予以坚持,并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

党坚持走群众路线,不断扩大群众的参与度,干部工作的民主化进程不断推进。

在党管干部的前提下,群众公认原则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原则之一。

尽管如此,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封官许愿、任人为亲等不正之风,拉票贿选、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腐败行为时有发生,“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的情况依然存在,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降低了群众对干部工作的认可度。

这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未能完全跳出“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圈子,群众的参与性不够有直接关系。

要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质量,必须在党管干部前提下,扩大群众参与,得到群众公认。

一、群众公认原则的理论依据及演进过程群众公认,就是为大多数群众所认可和拥护。

坚持群众公认原则,就是在干部工作中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并让群众参与对干部的推荐和考察工作,选拔任用那些得到大多数群众拥护和赞成的干部。

[2]1.群众公认原则的理论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者一贯主张和坚持的人民主权思想。

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的君主主权思想时指出:“人民的主权不是从国王的主权中派生出来的,相反地,国王的主权倒是以人民的主权为基础的”。

群众公认原则

群众公认原则

【摘要】当前干部选任过程中存在着以指意代替民意、以后台代替平台、以少数代替多数、以片面代替全面的去群众化倾向,这是有违群众路线和群众公认原则的。

坚持群众公认原则必须做到群众推荐、测评和考核中的广泛性、层次性和代表性的统一,积极推动“定量+定性+民意”考评模式的推广。

【关键词】干部选拔群众公认民主技术所谓“群众公认”就是为大多数群众所认可和拥护。

在干部选拔过程中,坚持群众公认原则,就是在干部工作中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并让群众参与对干部的推荐和考察工作,选拔任用那些得到大多数群众拥护和赞成的干部。

坚持群众公认原则,必须始终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而民主推荐和以民主测评为主要内容的考察工作就是“群众公认”的基本实现形式和手段。

坚持群众公认原则,就必须体现群众公认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为广大干部提供了公开、公正、平等的竞争性平台。

因此,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选拔和使用干部已成为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和要求。

当前干部选任中的去群众化倾向当前,在干部选拔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比较多的违背“群众公认”原则的去群众化现象:一是以指意代替民意。

一些地方选拔干部往往根据上级领导意图,不尊重群众的意愿,口口声声要求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测验,实际上还是遵循“上面说了算”的指意,这种“朝中有人好做官”的结果导致干部选拔和使用过程中的选人不公、用人不准、难以服众的局面。

二是以后台代替平台。

有些领导者以个人偏好和人情关系取人,往往过分注重地缘关系、学缘关系、血缘关系、职缘关系选拨和使用干部,“后台硬”、“靠得住”成为了老同乡、老同学、老同事、师兄弟、家族人的升迁背景,这种在领导“视野内”选人会导致“一人得道,仙及鸡犬”的官场裙带现象。

三是以少数代替多数。

某些领导者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当作少数人的行为,不征求多数人意见,以“常委说了算”便匆匆完成任务了事。

同时,少数人以“少数人”的特权为标准,提拔“圈内人”,使用“自己人”,保护少数人的利益,从而排斥“圈外人”,排斥“信不过的人”。

把握五条标准 争做五好干部

把握五条标准 争做五好干部

把握五条标准争做五好干部2013-12-04 08:23:00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武汉)有0人参与分享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好干部“五条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对做好组织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组工干部应通过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做“五好干部”,努力成为“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践行者。

坚定信念,做头脑清醒、心明眼亮的好干部。

古人云:“心慎杂欲,则有余灵。

目慎杂观,则有余明。

”新形势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就是要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心明”,就是在选人用人方面出以公心,公平公正;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坚持原则,不含糊、不妥协。

“眼亮”,就是要坚持公道正派、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苦练识人之功,在考察、选拔干部时要目光敏锐,善于发现。

在乡语口碑中“听”干部,在与干部面对面的谈心谈话中“看”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急难险重任务中“识”干部,把政治坚定、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干部选拔上来。

勤学善思,做本领过硬的好干部。

学习是一个塑造人的气质、风度、修养、魅力的活动。

一个人如果不爱学习,思想就会缺少灵气,讲话就会缺少底气,行动就会缺少朝气,工作就会缺少锐气,就会落伍于时代。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必须广泛涉猎,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真正成为党务工作“政策通”和业务工作“多面手”。

在学习中注意念好“四字诀”,一是“恒”,持之以恒、精诚专一,既以“挤”的方法获得学习的时间,又以“钻”的劲头求得问题的透析。

二是“思”,举一反三、推陈出新,既温故知新,又学新知新。

三是“活”,不拘一格、活学活用,既不死搬硬套,又能因地制宜。

四是“用”,就是要付诸实践、推动工作,既用所学知识指导推动工作,又在实践中丰富完善知识。

牢记宗旨,做勤政爱民的好干部。

作为组工干部,必须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要真正融入到人民群众之中。

坚持六项原则 搞好干部选拔任用

坚持六项原则  搞好干部选拔任用

坚持六项原则搞好干部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六项原则,即:党管干部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办事原则。

这六项原则,贯穿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始末,至关重要。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是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干部工作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新形势下干部工作规律性认识。

党管干部,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根本。

只有坚持这个原则,才能保证干部工作的正确方向。

只有坚持这个原则,才能使选拔任用的干部,既是思想解放、锐意进取,理论知识丰富,业务能力过硬的高素质领导人才,又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带头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必须改进党管干部方法,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干部的科学机制和管理监督干部的科学机制。

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是党的干部路线的集中体现和核心内容,也是党的用人标准的高度概括。

《干部任用条例》规定了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和任职资格,为干部的德才标准赋予了时代内涵。

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就是要把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选拔任用干部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真正把那些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始终做到以德量人,用干事的干部,坚持德才并重、以德为先;以能用人,用开拓型的干部,坚持用有能力、有魄力的干部;以勤识人,用发展型的干部,坚持用事业心强、勤奋敬业的干部;以绩取人,用干练明白的干部,坚持重政绩、重实践、重公论;以廉择人,用勤政廉洁的干部,坚持既考察政绩,又考察廉政情况,用那些既干事又廉洁的干部。

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是党的群众路线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干部工作中的体现和运用,是考核和评价干部的重要原则。

把党的干部政策、标准交给群众,把选拔的职位、条件公布给群众,让群众充分表达自已的意愿,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把干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理论联系实际谈谈党管干部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谈谈党管干部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谈谈党管干部原则党管干部原则,是指由党来管理干部的根本原则。

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党管干部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组织保证,是党的干部建设的一条重要原则,更是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

党管干部原则必须适应党所处的环境和政治任务的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变化。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原有的选任干部的标准、方式与体制,已越来越不适应任务转换的需要,迫切要求进行彻底变革。

首先,在选任干部标准上实现了突破。

干部队伍必须在坚持革命化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首次将这一干部“四化”方针写入党的文件中。

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第一次将干部“四化”方针载入党章,作为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与根本标准。

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明确要求,“衡量干部的德和才,应该主要看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实绩,选人用人要注意社会公论。

”至此,新时期选任干部必须坚持和实行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已初步形成。

其次,在选任干部方式方法上实现了变革。

把群众公认、社会公论作为评价与衡量干部的主体,但群众公认也不是人人都去作决定,也不可能人人都说了算,而必须创造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途径与新方法。

于是,在以往走群众路线的基础上,在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创造了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等多种方式。

新时期选任干部必须实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与依法办事的原则便应运而生了。

其三,上述干部标准与选任方式的变革,对原有的干部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对党管干部原则也增加了内涵。

原有的干部管理体制,是各级党委对所有的“国家干部”实行高度统一的、单一的任命制,然而,执政后的实践证明,这种高度集中的单一、封闭式的管理体制,不但没有管好管住众多的干部,也使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而且导致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难以避免。

“群众公认”原则辨

“群众公认”原则辨

是 偶然 的 , 是权 力 本 源 迷失 的产物 。常识 告 诉 而
我 们 。 权 来 自于 人 民权 利 的 让 渡 , 民权 利 是 公 公 公 权 力 的起 点 和 源 泉 。也 就是 说 , 政府 的权 力 来 自人 民的委 托 。 不 容忽 视 的现 实却是 ,当上级 而不是 人 民决 定 官员 的命 运 .官 员与公 众关 系 的变 形走 样就 成
系 ” 那 么 , 因 在 哪里 呢? 者 以为 , 是 在权 力 , 原 笔 正
干 部选 拔和 使用 过程 中 的选人 不 公 、 人 不准 、 用 难
以服众 的现 象 。
本源 问题 上 的迷失 , 导致 了干群关 系 的“ 油水 化 ” 。 “ 在 的 办公 条 件 越 来越 好 .但群 众 办 事 却 现
外人 ” 排 斥 “ 不过 的人 ” . 信 。
四是 以片面代 替全 面 。某些 领 导干 部往 往考 虑 “ 同志是 否 听话 ” “ 同志 是 否勤快 ” 者 “ 该 、该 或 该 同志是 否有后 台”来选 择人 。以 他们 眼 中的所谓
“ ” “ ” 德 或 能 等单 向标准 度 量人 , 往 没能从 “ 同 往 该 志” 的德 、 、 、 等综 合 因 素考 虑 , 而导 致有 勤 能 绩 从 个性、 有能力 、 开拓精 神 的人 “ 边 站” 有 靠 和吹牛拍
经验 阶段 , 坚持群 众公 认 方面 还存 在一 些 问题 。 在
“ 上 级 服 务 ” 帖 子 曾 广 为 流传 , 充 分 说 明 为 的 就
了这 个 问题 : 我 是 一个 县 级 市 的 基 层 官 员 。 我 “
当前 ,在 干部选 拔 和使 用过 程 中存 在着 一些 违背 “ 众公认 ” 群 原则 的去群 众 化现 象 :

群众公认是选拔任用干部一条重要标准

群众公认是选拔任用干部一条重要标准

群众公认是选拔任用干部一条重要标准在区县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中,某市以落实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为重点,积极探索扩大干部工作中民主的新办法、新举措,使这次换届成为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一次生动实践。

某市委对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高度重视。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某市委书记张立昌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群众公认,历来是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的一条重要标准。

我们的干部来自于群众,生活于群众,能力大小、素质高低,群众看得最清楚,心里最明白,最有发言权。

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坚持群众路线相结合,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尊重民意,对多数群众不赞成的干部不能提拔使用,切实把好群众公认关。

在全市区县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座谈会上,某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史莲喜强调,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是选好人、用好人的重要保证,也是减少和避免用人上的失误、防止和纠正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效措施,必须按照中央的精神和市委的要求,把发扬民主贯穿换届工作的全过程。

派驻到各区县的换届考察组和专项巡回检查组按照《干部任用条例》以及区县换届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等规定,严格履行程序,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把扩大民主的要求切实落实到提名、考察和选举等各个环节之中。

进一步扩大提名环节的民主。

市委组织部和区县党委按照换届考察的规定要求,对现任区县领导班子成员进行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对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人选进行全额定向民主推荐。

通过推荐和测评,现任班子成员中民主推荐票未过半数或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经组织考察确属不称职的,不再提名。

进一步扩大了参加民主推荐、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的人员范围,除区县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领导干部之外,还吸收人大常委、政协常委、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负责人、驻区单位代表等人员参加。

根据第一次会议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情况,对得票相对集中,但得票比例没有达到规定要求的,都组织进行了二次会议推荐,使考察人选的提出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

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原则严格把关

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原则严格把关

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原则严格把关发布时间: 2008-11-11选择字号【字体:大中小】选好、用好干部,推动党的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是摆在各级党委面前的重大课题。

本人以多年来从事党的工作经历,在经过认真总结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关键是要坚持“三条原则”、严把“三关”。

一、坚持公正选人原则严把推荐关公正选人是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先决条件,用对了可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推动工作;用错了则会涣散人心,损害党的威信,影响事业发展。

党委班子公正选人必须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注意倾听社会各界的呼声和意见,特别是在基层单位党政一把手以及人大、政协和纪检干部的选拔任用上,要认真听取人大、政协党组和纪委的推荐意见,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推荐出来,纳入组织视线。

在推荐环节上,要重点解决好选什么人和不选什么人的问题。

当前,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还存在着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帮结伙搞关系等一些不良现象,这些现象如不及时遏制,不仅会极大地挫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造成选人用人上的不公,而且会助长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极大地败坏党风、政风。

要坚决刹住选人、用人上的歪风邪气,教育和约束那些不干事净整事,说的比做的多,跑的比干的勤,没干几天就琢磨怎样再往上升官的人,树立起干部选用过程中的清正风气。

二、坚持群众公认原则严把考察关群众公认是选拔任用干部的基本前提,它既体现被选拔任用干部在广大党员群众中的公认程度,也标志着广大党员群众对党组织选人用人的信任程度。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达到群众公认,必须坚持把对干部的实绩考察情况与群众的意见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组织认定与群众认可的统一。

要把握好德才兼备的考察标准。

要重用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执政为民的胸怀,有清正廉洁的形象的人;要注意重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干者;要更多的眼光投向那些在艰苦环境和岗位上做出政绩的干部;要选用有位无位都有为、台上台下都能干得好的干部;要选用长期经得起组织考验,不论在哪些地方都能干出业绩,广大人民群众认同的干部。

浅谈干部工作的“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

浅谈干部工作的“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

浅谈干部工作的“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北京市房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孙强今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的要求。

这是科学发展观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实际运用,是对选人用人提出的根本要求,体现了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做到“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呢?笔者认为,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把握。

第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的重要意义和科学内涵。

这一要求是对新时期干部人才工作的殷切希望,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内容。

因此,组织部门作为管党员、管干部的部门,必须认识到,落实这一要求首当其责、责无旁贷。

“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是现代干部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科学命题,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干部工作科学化的根本要求。

“人岗相适”是要求科学配置干部人才资源,把合适的人放在适合的岗位上,使干部能力水平与所承担的任务相统一,解决要用谁的问题;“用当其时”是把合适的人在适合的时机使用,解决何时用的问题;“人尽其才”是把人放在他们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解决怎样用的问题。

其中,“人岗相适”是前提,“用当其时”是条件,“人尽其才”是目标。

换句话说,只有选准人,做到人岗相适,在人才的黄金期给其发挥作用的机遇和平台,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其潜能,才能做到人尽其才,发挥干部配置的最佳绩效。

第二,要在做到“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上进行实践探索。

一要强化树立人岗相适、不拘一格的选才意识,解决干部人才的科学选择问题。

对于组织部门来说,解决人岗相适的关键在于把握三点:首先,要做到“知人”。

要探索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基本情况、素质分析信息库,定期分析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制度等,对干部队伍整体状况和干部个人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要做到“善任”。

关键是要综合考虑组织的期望如何实现,群众的希望如何收集,个人的愿望如何获取,三者要有机结合,在体现民主性、竞争性、科学性的基础上,提高亲和性,让领导干部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干部交流的原则

干部交流的原则

干部交流的原则干部交流是促进组织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培养干部人才的重要手段。

在进行干部交流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党管干部原则党管干部原则是干部交流的首要原则。

党组织应通过制定政策、规定和程序,对干部交流工作进行全面领导和有效管理。

在干部交流中,应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贯彻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工作方针,确保干部交流工作的正确方向。

2.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是干部交流的重要原则。

在干部交流中,应注重选拔和培养具有优秀品德、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操守的干部。

同时,也要重视干部的才能和能力,注重培养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能够胜任工作的干部。

在选拔和培养干部时,应将品德和才能综合考虑,以德为先,以才为辅,实现德才兼备。

3. 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是干部交流的核心原则。

在干部交流中,应注重选拔和培养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

实绩是衡量干部实际工作成果和贡献的重要标准,应将实绩作为选拔和培养干部的重要依据。

同时,也要重视群众公认的意见,将群众的认可和信任作为选拔和培养干部的重要参考。

4. 统筹兼顾、改革创新原则统筹兼顾、改革创新原则是干部交流的重要推动力。

在干部交流中,应统筹兼顾各个方面,既要考虑组织的需求和利益,又要考虑干部的个性和特点。

同时,也要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不断探索新的交流模式和机制,提高干部交流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5. 依法依规、积极稳妥原则依法依规、积极稳妥原则是干部交流的基本保障。

在干部交流中,应依法依规进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定,确保干部交流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同时,也要积极稳妥地进行干部交流工作,避免出现不良后果和影响。

在实施干部交流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和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和计划,确保工作的积极稳妥推进。

群众公认原则的几个理论问题

群众公认原则的几个理论问题

群众公认原则的几个理论问题
吕长安
【期刊名称】《领导科学》
【年(卷),期】1999(0)10
【总页数】1页(P42-42)
【关键词】群众公认原则;干部工作;人民群众;领导干部;“位”与“为”;思想作风;劳动者;德才素质;否定方面;管理监督
【作者】吕长安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驻马店地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2.3
【相关文献】
1.坚持群众公认原则必须防止“公认”不公 [J], 卢克龙;
2.坚持人民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德才兼备领导干部——中共石首市委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走群众路线的启示 [J], 中共湖北省石首市委组织部课题组;徐言礼;程学书;
3.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群众公认原则与依法办事原则的有机统一——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 [J], 梁妍慧
4.谈党管干部原则与群众公认原则 [J], 梁妍慧
5.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群众公认原则的有机结合 [J], 梁妍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部工作群众公认原则的理解和把握
2014年04月14日第A15版:理论科研
作者:胡月星来源:学习时报字数:3784
最近,中组部颁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作为选拔任用“好干部”的基本标准。

“好干部”选任标准的确立,为干部工作明确了指导思想,也为衡量评价领导干部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提供了政策理论依据。

本文结合有关领导干部能力素质专题调研,针对“群众公认”这一话题予以初步探讨。

一、群众公认的基本特性
所谓群众公认,就是群众普遍认可、赞成,有较高的满意度和支持率,对干部具有褒奖性质。

在干群关系表现的特定条件下,它指的是多数人对某个干部的认同和肯定,即群众认为某一干部具有德才兼备的素质,符合党的干部标准,可以胜任某一领导职务。

群众公认的特性主要具有如下几种:一是客观性和公正性。

群众公认与片面肯定相区别,是社会普遍认可的主要表现,它往往与群众的真实愿望、社会舆论评价相联系,群众公认基本决定了干部素质发展倾向和干部选任满意度倾向。

就其结论而言,是不以领导的权威意志和个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

二是延续性和持久性。

德才兼备是群众公认的根本条件。

干部得到群众的公认,往往会产生好的口碑,被群众较长时期称颂,成为干部宝贵的精神财富,使干部的精神世界得到极大的满足和愉悦。

三是完整性和统一性。

群众公认的干部形象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般地讲群众对干部的某些性格或道德方面的缺陷是十分敏感的;如果干部的行为表现不符合道德伦理标准,与社会期望不能趋同,群众公认的程度就会下降,干部的形象就会受到损害,群众支持率就会减低。

四是原则性和规定性。

当“群众公认”上升为干部工作的行动原则后,便具备了法规性质。

虽然工作方法可以因时因地而不同,但干部选拔必须得到群众的公认。

这是决定干部升降去留时必备的讨论内容和不可简略的程序。

任何随机变通、曲解的做法都是不允许的。

五是模糊性和局限性。

群众公认在以下特殊情况下难以把握。

眼前的、局部的利益与全局的、长远的利益发生矛盾时;真理在少数人手中时;权威性意见发生错误地支配作用时;不法外力发生作用时;思想观念的不同导致的误解、抵制时等都可以对群众公认产生影响。

由此可见,群众公认是一个操作简单,但理解复杂的概念,理解群众公认的内涵特性,对于做好干部工作尤其重要。

二、群众公认的关键因素
群众公认作为干部工作中群众对干部自身素质、效绩的公众认可性评价,它表现的是群众对干部的肯定、赞同、褒扬及其程度的态度倾向,这种评价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标准的合理性和评价方式程序的科学性,评价的效果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环境的、组织的、个体的等方面因素。

从此次调查情况看,影响群众公认程度因素既有领导干部素质、品质、作风等自身素质因素,
也有环境条件等客观因素等,还有群众社会心理等心理因素。

其中,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领导能力水平、业绩贡献以及精神状态等尤为重要。

(一)思想品德素质是群众公认的首要条件。

思想品德是领导干部从事政务领导工作必须具备的理论修养和职业道德品质。

它主要包括理想信念、勤奋敬业、勇于担当和廉洁自律等内容。

思想品质是领导干部区别于一般群众的基本界线,也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

一个人思想政治品德不好,就会出现滥用权利、贪污腐化、弄虚作假、公德意识差等种种不良现象,就不被群众所公认。

调查中,当问及“个别领导干部如果没有完全达到群众公认的话,其主要原因是什么”时,认为“干部品德素质”是主要原因的达62.7%。

其中“思想素质差”为19.1%;“实绩不明显”占15.61%;“作风不扎实”占14.26%;“能力弱”占9.33%;“知识不足”占1.7%;“观念保守”占1.55%;“适应力不强”占1.15%。

当问及“有些内在品质对于领导干部取得群众公认是十分重要的,请您选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时,在勤政务实、责任心、进取心、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等9个选项中,选择“清正廉洁”者位居首位,达45.09%。

可见,坚守为政清廉、公正无私的职业道德标准,是干部取得群众公认的关键所在。

(二)领导能力是群众公认的核心内容。

调查中,在资历、职位、品格、能力、知识、情感、身份及其他8项因素中,认为领导干部形象魅力来源于能力的占51.87%,远远高于其他因素。

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所表现的领导能力水平,对群众公认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领导能力主要包括以下核心要素:
政治鉴别能力。

理想信念坚定,具有扎实的政治理论功底,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预测政治方向的能力。

群众公认度高的领导干部,具有扎实的政策理论基础和高度的政治觉悟水平,能够熟悉掌握和运用政策法规,善于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具有良好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能够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科学判断形势,忠实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群众公认度不高的干部,缺乏政治使命感和理想目标,不能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生活作风奢靡,贪图享受。

沟通协调能力。

事业为重,真诚为人,积极有效协调关系的能力。

群众公认度高的领导干部,善于接纳他人,与下属和睦相处;工作中讲究领导方法领导艺术。

善于运用激励奖惩手段,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赢得拥护尊重。

群众公认度差的干部,态度消极冷漠,工作简单粗暴,缺乏与他人积极沟通的人际交往意识,彼此难以信任,容易引发矛盾冲突。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问题导向为突破口,积极识别问题,正确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群众公认度高的领导干部,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与责任忧患意识,能够及时识别问题。

同时以解决问题为己任,把解决问题与推进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针对各种问题性质做出判断分析,抓住主要矛盾问题,认真处理解决。

群众公认度不高的干部,对存在的各种隐患熟视无睹,粗放经营,各种矛盾事件层出不穷。

部门自身管理不善,纪律松弛,工作作风漂浮,群众威信下降。

合作共事能力。

为达到共同的事业目标积极主动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时的良好合作能力。

群众公认度高的领导干部,富有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在团队合作中积极主动,为共同完成工作目标,勇于承担责任。

群众公认度差的干部,缺乏团队意识,个性张扬,独立独行,不能配合其他同事完成好任务,在团队工作中不愿分担责任。

创新应变能力。

对新环境、新事物、新问题深刻感知、对现实要求积极反应的能力。

群众公认度高的领导干部,思维活跃,富有胆识,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进取精神强;具备危机忧患意识,积极主动探究危机发生可能性,在发生危机时,能够正确妥善处理问题,化险为夷,且善于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群众公认度差的干部,故步自封,僵化保守,观念陈旧,无能懦弱,难有作为。

服务群众能力。

深入群众,了解民生需求并能提供主动关怀服务的能力。

群众公认度高的领导干部,关注民生,熟悉实际情况,积极主动了解群众诉求,尽心尽力为群众热情服务。

群众公认度差的干部,缺乏同情心和责任心,远离群众,难以担当,工作拖沓推诿,不能令群众满意。

(三)工作业绩及其成就是群众公认的基本前提。

工作业绩包括多方面的内涵,既包括在工作岗位上取得的显著成就,也包括在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障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贡献。

从调查情况看,群众对干部的工作业绩要求明显提高,以往部分群众对能力一般的“好”人干部尚有相当程度的忍让和默认,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力一般业绩平平的“好”人型干部,已明显为群众所不容,群众不仅要求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好,而且要求干部的业绩水平也要高,调查情况显示:在目前群众的要求中,迫切要求更多的业务素质好、能力强、业绩突出的“担当型”干部。

调查中当问及“假如您是一位领导干部,在考虑如何开展工作时”,在四个候选答案中,其回答依重要性排序为:“听听群众意见,取得一致意见后,果断执行”(占65.49%);“放手让下面干,希望他们能干好,不必干涉太多”(占26.18%);“喜欢直接做出决定下达给下属并要求马上执行”(占4.49%);“自己亲自干,别人干不太可信”(占2.84%);“等等看别人怎么干再说”(占1%)。

上述回答“征求意见”后干与“放手让下面干”,两项加起来达91.67%,可见,决策管理水平、业绩表现以及能否与群众的要求相适应,都对群众公认产生重要影响。

(四)观念倾向以及精神状态是群众公认的内在需要。

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真抓实干的精神以及发奋图强的志气,不仅对下属工作具有直接影响,而且也影响着干部的群众公认。

从干部的工作作风对群众公认的影响程度看,至少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干部的公道正派,原则性强已成为影响群众公认程度最重要的工作作风;二是干部的廉洁自律,实干精神,勤劳敬业已成为影响群众公认程度的主导工作作风(合计87.94%);三是一向被传统品德所重视的同情心作为干部的工作作风,仍然是影响群众公认程度的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但它已不是主要因素,这表明在群众公认中,明确把“好人”与“干部”严格区别开来。

问及“在具体工作中,您最大的苦恼”是什么时,46.43%的人认为是“人浮于事,互相扯皮”;15.11%的人认为“没有中心目标,工作乏力”;14.71%的人认为“关系紧张,难以协调”;12.42%的人认为“环境欠佳,收入缺少”;11.32%的人选择“其它因素”。

可见,观念意识、领导风格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着领导干部的群众公认。

(作者单位: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