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0 咕咚》教学反思
《咕咚》教学反思【优秀5篇】
《咕咚》教学反思【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咕咚》教学反思【优秀5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本店铺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咕咚》教学反思【优秀5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0课《咕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0课《咕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木瓜熟了。
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小猴子看见了,问他为什么跑。
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
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这一下可热闹了。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
野牛拦住他,问:“‘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大象说:“没看见,大伙都说‘咕咚’来了。
”野牛拦住大伙问,大伙都说没看见。
最后问兔子,兔子说:“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 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
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生字。
学习“羊字头”和“足字旁”2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吸引学生,揭示课题。
1、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
(要求: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
)齐读课题 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建议:用笔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 咕咚》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 咕咚》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咕咚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描述咕咚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的情感体验,懂得尊重帮助他人。
教学重点: 1. 掌握咕咚的故事内容。
2. 学会使用简单的语言描绘咕咚的形象。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 让学生理解咕咚的人物形象与情感。
2.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通过描述来感知咕咚的特征。
教学过程: 1. 导入: 播放咕咚故事动画片段,让学生对故事背景有一个初步了解。
2. 学习: 逐段讲解咕咚故事内容,让学生听懂并跟读故事。
3. 练习: 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描述自己对咕咚的理解与感受,分享给全班。
4. 拓展: 让学生自由创作一段关于咕咚的小故事,鼓励发挥想象力。
5. 总结: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咕咚故事中的道理和情感,鼓励学生彼此分享心得。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学会了咕咚的故事,也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同时,教师也能通过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
思考问题: 1. 你认为对咕咚故事的理解有助于你的成长吗? 2. 在描述咕咚的时候,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解决的? 3. 你认为故事中的咕咚能够教给你什么重要的道理?延伸活动: 1. 给学生分发咕咚的图片,让他们根据描述重新设计咕咚的形象。
2. 鼓励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咕咚小故事,展示给其他同学分享。
教学评价:在本次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清晰,对咕咚故事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均有所提升。
在练习环节中,学生之间产生了很多有趣的想法和讨论,展示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上述活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情感认知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听取同学的分享,可以看出学生对咕咚故事的理解有了不同程度的深入,促进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和人际交往能力。
2024年《咕咚》教学反思(精选13篇)
2024年《咕咚》教学反思(精选13篇)《咕咚》教学反思篇1《咕咚》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在教学时,我力求能够让学生通过品读、表演领悟文章深刻的道理:1、从一开始就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我就播放了一段和课文有关的动画短片,同学们看了动画中惊慌的小兔子,都笑了,我忙问:“你都看到了什么?”“看了动画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孩子们都活跃起来了,举手说起来,兴趣被调动起来。
特别是陈雅琴、张哲岩、赵涵毅这些学生都积极举手发言,在练习说话时要求做到说完整的一句话。
2、这是一篇全文没有拼音的课文,本课识字教学我是巩固看图猜读的识字方法,如:“鹿和象”。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还引导借助形声字的特点猜读,如:“咕、咚、吓、拦”重点讲这几个字。
课堂上孩子都很积极,特别是中等偏上的孩子积极发言,这时候我会引导中下等学生发言,激发兴趣,有一点进步就会去表扬,让他们有信心。
这些孩子也悄悄的举起了手,鼓励他们大声回答问题。
借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有趣味的画面中(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图片)一边读课文,一边梳理故事情节,在教学时我希望让学生参与有感情朗读、看图想象、即兴表演、动作模仿等活动,使他们由读课文、看图片,进入悟境。
在整个环节中,我一直注重课堂常规的培养,收放要做到及时。
在PPT中我设计了“看图读句连线”这个练习中,学生不仅了解了故事内容,而且在语境中再次复现了生字。
这个环节中第一幅图比较难,所以找了个成绩中等偏上的孩子俞佳烨,说话比较有条理性,第二幅图稍微简单点,让一个平时不太举手发言的孩子王思颖说,只要说对一点我就加以肯定,鼓励。
3、本课故事情节简单有趣,理解起来不大困难,但文章篇幅较长,所以我挑出文中所有的对白,在PPT上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分角色的去读,在读中去悟,去理解。
在教这堂课的时候,课前的设计落实得不错,学生对于模拟声音的课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而让学生热情投入学习。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咕咚》一文,谁知道“咕咚”是什么?小动物们听到“咕咚”都是什么反应?(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二、借助插图,学习第5~7自然段1.出示第三幅插图,学习第5自然段。
(1)小动物们知道“咕咚”来了,全都吓得逃跑了,只有野牛没有跑,他把大伙儿拦住了,我们看看野牛是怎么说的。
自己读读第5自然段。
(2)出示第5自然段,找找这些话分别是谁说的。
用不同颜色的笔标示出来。
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3)自由读第5自然段,把小动物们的对话读清楚。
2.出示第四幅插图,学习第6~7自然段。
(1)听了野牛的话,兔子领着大家来到了湖边。
他们看到了什么呢?我们赶快读读第6自然段。
(2)读了第6自然段,谁来说说大家看到了什么?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了吗?(3)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大伙都笑了?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动物,在亲眼见到什么是“咕咚”后,你心里会想什么呢?(引导学生明白这个“笑”既是虚惊一场的笑,也是不好意思地笑)3.小结:通过这件事,动物们懂得了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偏听偏信,遇事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的道理。
三、整体回顾,拓展延伸1.回顾课文,思考有哪些收获。
2.分角色进行模仿表演。
3.知道以后遇到事情先问为什么,弄清事情的真相。
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家”“羊”“象”“都”四张生字卡片。
“家”和“象”撇画较多,梳理笔顺。
家:,10笔。
象:,11笔。
“都”字左宽右窄,左高右低,相互错位。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书写练习。
3.教师巡堂指导。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到了森林王国,认识了很多新朋友。
我们以后做事要向野牛学习,听了别人说的话也要动脑筋思考,别人说得对还是错。
回去以后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吧。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动画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木瓜从树上掉下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1)导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视频,仔细看,认真听。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学生观察、交流。
2.出示“咕咚”词卡,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视频,结合形声字的规律,自己猜猜读音。
3.小结猜读方法。
(1)小结:“咕咚”是一种声音,是很重的东西掉到水里发出的声音,就像我们刚才听到的那样。
右边的“古”“冬”,表示字的读音。
(2)板贴卡片:形声字猜读。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结合阅读经验,回顾猜字方法1.导语:《咕咚》和我们上学期学过的课文《小蜗牛》一样,没有全文注音。
那碰到不认识的生字,我们怎么猜出它们的意思,甚至读音呢?2.回顾猜字方法。
(1)课件出示一年级上册《小蜗牛》课后练习题。
(2)小结板贴:我们在图画的帮助下了解了生字的意思。
板贴卡片:看图知义。
三、多种方法,猜认生字1.出示句子:木瓜熟了。
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
(1)出示图片,提示:图片中画的掉进湖里的水果就是“木瓜”,掉进去的地方就是“湖”。
出示木瓜和湖的词卡、实物图片,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这两个事物,并建立事物和字形之间的关联。
(2)结合阅读经验,认识“熟”。
①提问:请大家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在哪里见过这个字呢?有谁还能想得起它的读音和意思?预设1:《四个太阳》中的“果子熟了”。
预设2:《端午粽》中的“煮熟的粽子”。
②学生一起再读读这两个句子,在复习回顾中再次熟悉它的读音、字形和意思。
③板贴卡片:阅读经验。
(3)结合阅读经验和生活实际,认识“掉”。
①提问:这个字我们在哪里见过面呢?预设1:《猴子捞月亮》中四个“月亮掉进井里啦!”预设2:《狐狸与乌鸦》中“乌鸦一开口,肉就掉了下来。
”②教师动作演示,如丢掉粉笔、碰掉橡皮,让学生明白“掉”的意思。
(4)借助拼音,读准这两个字。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要求1、会认“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能根据学过的方法猜测生字的读音,进而把课文读熟、读懂。
3、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
2、了解课文内容。
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教学课时两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背景图片,猜一猜:小动物们为什么要奔跑?2、引入新课,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在课文中标出生字、新词。
2、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记住的。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6、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全文共有个自然段,讲了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也跟着跑,只有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弄清了事情真相的故事。
?三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吓怕跟家羊象都2、指导观察生字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家、象、都”的笔顺和书写。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4、展示书法作品,进行讲评。
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
这种由课堂走向生活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了解课文内容。
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图,教学课件。
一复习导入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吓怕跟家羊象都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自由读第1、2自然段。
《咕咚》教学反思(多篇)
《咕咚》教学反思《咕咚》教学反思1《咕咚》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告诉我们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在教学时,我力求能够让学生通过品读、表演领悟__深刻的道理。
一、设疑引入,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课上,我采用了实物作了一个实验,把一块石头从高空扔进水桶里,发出咕咚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声音,你想知道吗?接着板书:咕咚。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二、图文结合,感知内容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3幅图,把3幅图连起来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图文对照,学生自学讨论:哪些自然段写了1、2、3幅图。
这样图文对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自学,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
三、抓住重点语句,理解内容__的重点是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加深对课文中心意思的理解。
让学生在看懂图意,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当听到咕咚声音时,小兔、小猴、狐狸、大象、野牛等怎样做?谁做的对?为什么?接着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重点,指导朗读,如:小猴儿,大伙儿说的活要读出惊慌紧张的语气;野牛说的话应不慌不忙,表现它做事不盲目,不跟别人跑,弄清事实真相。
这样,通过多次反复朗读品味课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四、角色表演,渗透德育教学《咕咚》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展开想象,进行角色表演。
表演前,强调对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演后,可让学生进行角色独白,并对角色进行评点,使学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评点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
以上指导方法的结合运用,我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学生的表达、表演还待于提高,今后多训练培养。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咕咚》教学反思3
《咕咚》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教育学生: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确定了以下几点:文本的意义,只有在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在教学时我希望着力让学生参与有感情朗读、看图想象、即兴表演、动作模仿等活动,让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领学生深入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他们由读文、看图,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
二、不足之处:
这堂课也体现出许多问题和不足,希望能对以后的教学起到借鉴作用,注重课堂朗读,但形式不够丰富,并且教师的示范性还不够到位。
在课堂上分角色、分层次的朗读比较多,但是相对缺乏集体朗读,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可以整合全班进行分角色朗读。
而且作为低年级学生,教师的朗读示范性作用也不可忽略,但在课堂上引导有余、示范不足。
没有什么比教师亲身示范更能让学生直观地体验。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20 咕咚》教学反思(三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20 咕咚》教学反思(一)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图文结合,感知课文内容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我充分利用课文"连环画"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4幅图,然后图文对照,学生自学讨论;哪些白然段写了1、2、3、4幅图。
这样图文对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自学,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已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本文的重点是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加深对课文中心意思的理解。
我让学生在看懂图意,感知课文的根底上,让学生讨论∶当听到咕咚声音时,小兔、小猴、狐狸、大象、野牛等怎样做?谁做的对?为什么?接着我根据学生的答复抓住重点,因势利导,指导朗读,如∶小猴儿,大伙儿说的活要读出惊慌紧张的语气;野牛说的话应不慌不忙,表现它做事不盲目,不跟别人跑,弄清事实真相。
这样,通过屡次反复朗读品味课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3、角色演评,渗透德育童话故事的教学运用"角色演评的方法,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对童话隐含的思想因素得到内化和升华。
教学?咕咚?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理解的根底上,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展开想象,进行角色表演。
表演前,强调对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演后,可让学生进行角色独白,并对角色进行评点,使学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评点中,开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教育学生要学习野牛做事弄清事实真相的精神。
以上指导方法的结合运用,我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开展了思维,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情操也得到陶冶。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20 咕咚》教学反思(二)《咕咚》是第二册一篇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
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内容浅易易懂,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
那么,如何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学训练课,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指导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咕咚》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20.《咕咚》一、教学内容课文简介本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20课,题目为《咕咚》。
文本通过描述小猫“咕咚”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小动物的可爱和调皮。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猫的生活习性,培养对小动物的关爱意识。
3.通过课文,感受文字的美感,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语。
2.进行课文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1.让学生通过语言理解生动形象的小猫。
2.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家中是否养过宠物,对宠物的感受是什么。
2.介绍本课的主题为小猫“咕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课文1.分段教学,“咕咚”的日常生活。
2.解释生字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配合课文音频,进行朗读练习。
第三步:朗读训练1.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2.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并做适当点评。
第四步:讨论交流1.引导学生围绕“为什么小猫会喜欢咕喵呢?”展开讨论。
2.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四、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中的一段文字。
2.写一篇关于小猫咕咚的小故事,要求有开头、发展和结尾。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呈现生动有趣的小猫故事,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喜爱之情。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对语文的热爱。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跟”7个汉字。
学习“羊字头。
”“足字旁”2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或亲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并能悟出寓意。
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4幅插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揭题激发期待1.教师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教师再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从而引入课文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
2.对照插图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共讲了几种小动物,能按出场顺序说出来。
3.同桌共读一遍课文,读后互相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以读为本顺学而导(一)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
3、“撒腿就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你也有过吗?4、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谁来喊一喊?5、指导朗读(二)学习3—7自然段1、听到他的喊声,狐狸、猴子、小鹿、松鼠,他们是怎么做的?(跟、跑)读3、4自然段。
2、狮子跟他们有什么不同?他是怎么做的?(追、问)读5—7自然段,划出描写狮子的句子。
3、对比两幅图,小动物们和狮子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答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比较表现明白道理1.小组讨论,狮子的表现跟其他动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2.你觉得狮子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第二课时一、识字教学1、读一读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2、认一认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赛读词语)3、玩一玩①同桌拿出识字卡片,互相认读②摘果子,(多媒体示一棵苹果树,苹果上分别写了生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4、议一议①小组合作学习,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1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20 《咕咚》课后反思
《咕咚》教学反思篇一:《咕咚》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告诉咱们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在教学时,我力求能够让孩子通过品读、表演领悟文章深刻的道理:(一)为了从一开始就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我一开始就播放了一段和本课有关的动画短片,孩子们看了动画中惊慌的小兔子,都笑了,我忙问:“你都看到了什么?”“看了动画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孩子们都活跃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看来,他们真的非常想学习这篇本课呢,兴趣被调动起来。
(二)文本的意义,只有在孩子主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在教学时我希望着力让孩子参与有感情朗读、看图想象、即兴表演、动作模仿等活动,让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领孩子深入本课,使孩子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他们由读文、看图,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
(三)本课故事情节简单有趣,理解起来并无太大困难,但文章篇幅较长,所以我设想采用“集中——发散”的方式,挑出文中所有的对白,制成小>剧本,然后再以读带讲、以句带段。
让孩子在精彩的表演和丰富的想象中愉快地完成本课的学习。
在教这堂课的时候,课前的设计落实得不错,孩子对于模拟声音的课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而奠定了孩子热情投入学习的基调。
在老师范读和孩子自读本课之后,大家就能够迅速地将文章中的对白找出来组成一个小剧本。
孩子对于小剧本的表演形式也表现出相当的积极性,并且以句带段,有效地提升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和升华。
看得出,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这堂课也体现出许多问题和不足,希望能对以后的教学起到借鉴作用。
注重课堂朗读,但形式不够丰富,在课堂上分角色、分层次的朗读比较多,但是相对缺乏集体朗读,不能充分调动全体孩子的积极性。
在进行深入的本课分析之时,因为新课之前的导入让孩子们感觉很新鲜有趣,而进入本课分析之后,要让孩子从刚才的热烈中投入另外一个冷静思考的氛围是需要有耐心和信心的,课堂不能永远热闹喧天,安静地思考才能真正出现有价值的思考结果,而作为老师不仅仅要给孩子积极引导,还要有等待的耐性。
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1.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记字形或大胆猜测字义。
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记字形或大胆猜测字义。
2.“家”“都”和“象”两个字撇画较多,要注意观察各自起笔的位置和行笔的方向。
养成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
3.《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教育学生: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确定了以下几点:文本的意义,只有在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在教学时我希望着力让学生参与有感情朗读、看图想像、即兴表演、动作模仿等活动,让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领学生深入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他们由读文、看图,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
不足之处:
1.教师语言要简洁,评价语要到位。
2.注重课堂朗读,但形式不够丰富,并且教师的示范性还不够到位。
在课堂上分角色、分层次的朗读比较多,但是相对缺乏集体朗读,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可以整合全班进行分角色朗读。
而且作为低年级学生,教师的朗读示范性作用也不可忽略,但在课堂上引导有余、示范不足。
没有什么比教师亲身示范更能让学生直观地体验。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咕咚》教学反思1
《咕咚》教学反思
《咕咚》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一、成功之处:
童话故事的教学运用“角色演评”的方法,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对童话隐含的思想因素得到内化和升华。
教学《咕咚》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展开想象,进行角色表演。
表演前,强调对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演后,可让学生进行角色独白,并对角色进行评点,使学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评点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教育学生要学习野牛做事弄清事实真相的精神。
二、不足之处:
这堂课也体现出许多问题和不足,希望能对以后的教学起到借鉴作用。
注重课堂朗读,但形式不够丰富,在课堂上分角色、分层次的朗读比较多,但是相对缺乏集体朗读,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三、改进措施:
在进行深入的课文分析之时,因为新课之前的导入让学生们
感觉很新鲜有趣,而进入课文分析之后,要让学生从刚才的热烈中投入另外一个冷静思考的氛围是需要有耐心和信心的,课堂不能永远热闹喧天,安静地思考才能真正出现有价值的结果,作为教师不仅仅要给学生积极引导,还要有等待的耐性。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咕咚》教学反思2
《咕咚》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兔听见“咕咚”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问“咕咚”在哪里,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一、成功之处(一)用吸引人的声音将学生领入课堂。
六七岁还是一个以玩为主的年龄,怎样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在变换多样的声音中我带领孩子们深入学习、得到了他们的全力配合。
(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材只是个例子,更多的知识需要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探索。
本课重在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让学生掌握了篇章结构后结合自己的认识对教材进行创新重组。
二、不足之处(一)注重课堂朗读,但形式不够丰富,并且教师的示范性还不够到位。
在课堂上分角色、分层次的明读比较多,但是相对缺乏集体朗读,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如:可以整合全班进行分角色朗读。
而且作为低年级学生,教师的朗读示范性作用也不可忽略,但在课堂上引导有余、示范不足。
没有什么比教师亲身示范更能让学生直观地体验。
(二)整体感知课文的时候,不能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性地朗读。
这让学生失去了一个随文思考的机会。
而在朗读之后再提出疑问,既花时间又会影响课堂效果。
(三)在课堂上,我缺乏“静待花开”的耐心。
这点体现在进行深入的课文分析之时,因为新课之前的导入让学生们感觉很新鲜有趣,而进入课文分析之后,要让学生从刚才的热烈中投入另外一个冷静思考的氛围是需要有耐心和信心的,课堂不能永远热闹喧天,安静地思考才能真正出现有价值的思考结果,而作为教师不仅仅要给学生积极引导,还要有等待的耐性。
三、改进措施(一)理解文本的意义,只有在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
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参与有感情朗读、看图想象、即兴表演、动作模仿等活动,让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领学生深入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他们由读文、看图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
最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0 咕咚教学反思1-精品
《咕咚》教学反思《咕咚》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在教学时,我力求能够让学生通过品读、表演领悟文章深刻的道理:1、为了从一开始就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我一开始就播放了一段和课文有关的动画短片,同学们看了动画中惊慌的小兔子,都笑了,我忙问:“你都看到了什么?”“看了动画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孩子们都活跃起了,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看,他们真的非常想学习这篇课文呢,兴趣被调动起。
2、文本的意义,只有在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在教学时我希望着力让学生参与有感情朗读、看图想象、即兴表演、动作模仿等活动,让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领学生深入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他们由读文、看图,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
3、本课故事情节简单有趣,理解起并无太大困难,但文章篇幅较长,所以我设想采用“集中——发散”的方式,挑出文中所有的对白,制成小>剧本,然后再以读带讲、以句带段。
让学生在精彩的表演和丰富的想象中愉快地完成本课的学习。
在教这堂课的时候,课前的设计落实得不错,学生对于模拟声音的课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而奠定了学生热情投入学习的基调。
在教师范读和学生自读课文之后,大家就能够迅速地将文章中的对白找出组成一个小剧本。
学生对于小剧本的表演形式也表现出相当的积极性,并且以句带段,有效地提升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和升华。
看得出,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这堂课也体现出许多问题和不足,希望能对以后的教学起到借鉴作用。
注重课堂朗读,但形式不够丰富,在课堂上分角色、分层次的朗读比较多,但是相对缺乏集体朗读,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在进行深入的课文分析之时,因为新课之前的导入让学生们感觉很新鲜有趣,而进入课文分析之后,要让学生从刚才的热烈中投入另外一个冷静思考的氛围是需要有耐心和信心的,课堂不能永远热闹喧天,安静地思考才能真正出现有价值的思考结果,而作为教师不仅仅要给学生积极引导,还要有等待的耐性。
20 《咕咚》教学反思
咕咚教养反思篇一:咕咚是一篇风趣的童话故事,通知咱们如斯一个深入的情理:听到或遇就任何状况,必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自觉地追随不人。
在教养时,我力图能够让先生经过品读、扮演意会文章深入的情理:1、为了从一开始就变更小孩的踊跃性,我一开始就播放了一段跟课文有关的动画短片,同窗们看了动画中惶恐的小兔子,都笑了,我忙征询:“你都看到了什么?〞“看了动画你想清楚些什么呢?〞小孩们都爽朗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及来,看来,他们的确特不想进修这篇课文呢,兴味被变更起来。
2、文本的意思,只要在先生自动与文本对话的进程中才干发生,在教养时我希望出力让先生参加有情感朗诵、看图设想、即兴扮演、举措模仿等运动,让他们能从各自的阅历跟休会出发,引领先生深入课文,使先生与文本之间树破起调跟的对话关联,使他们由读文、看图,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浏览地步。
3、本课故状况节复杂风趣,了解起来并无太年夜艰苦,但文章篇幅较长,因而我设想采用“会合——发散〞的方法,挑出文中一切的对白,制成小脚本,而后再以读带讲、以句带段。
让先生在出色的扮演跟丰厚的设想中高兴地完本钞票课的进修。
在教这堂课的时分,课前的计划落实得不错,先生对于模仿声响的课件表示出极年夜的兴味,从而奠基了先生热忱投退进修的基调。
在教师范读跟先生自读课文之后,年夜伙儿就能够敏捷地将文章中的对白寻出来构成一个小脚本。
先生对于小脚本的扮演方法也表示出相称的踊跃性,同时以句带段,无效地晋升对文章全部的了解跟升华。
看得出,谁人环节的计划是比较胜利的。
这堂课也表白出很多征询题跟缺少,希望能对当前的教养起到自创感化。
重视讲堂朗诵,但方法不敷丰厚,在讲堂上分脚色、分档次的朗诵比较多,然而绝对缺少个人朗诵,不克不及充沛变更全部先生的踊跃性。
在停顿深入的课文剖析之时,由于新课之前的导入让先生们感触特别新鲜风趣,而进入课文剖析之后,要让先生从刚的热闹中投入别的一个平复思索的氛围是需求有耐烦跟决心的,讲堂不克不及永世喧哗喧天,宁静地思索才干真正呈现有代价的思索后果,而作为教师不只仅要给先生踊跃领导,还要有等候的耐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咕咚
一、设计说明
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如部件组合法、字理识字法、谜语等,通过同桌或小组讨论、自主识字。
采用指导观察法,充分利用插图,以图带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以朗读贯穿始终。
二、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做生字卡。
(学生)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导入:同学们,在森林里的蘑菇屋内,住着一位可爱的朋友,(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只小兔子) 大家看小兔子的表情,想到了一个什么词语?(吃惊、害怕等)听,他在说什么呢?
2.课件播放并出示小兔子的话:小朋友们,“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3.教师导学:小兔子为什么害怕“咕咚”,“咕咚”又是什么?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
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咕咚”这两个字的特点,发现规律。
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二、游戏闯关,认识生字
1.教师设置闯关游戏,(课件出示:咕咚探秘之旅)第一关——“神奇果树林”。
要求: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自己拼读,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圈画生字。
3.引导学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间可以用喜欢的方式交流生字。
如:
(1)你读一个字,我读一个字。
(2)抢答读字,看谁读得准确。
4.学生汇报后,教师指导难读、易错的字音。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6.出示课件,开始闯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一名同学,读果子树上的字宝宝。
7.小结:顺利过关的小组很棒,大家看,这棵果树硕果累累,所有的生字果子变成了一架飞机,我们坐着飞机来到第二关——“课文堡垒”!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课件出示第二关闯关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不重复;知道“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
2.明确要求后,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学生小组内互相读课文,认真倾听,互相评价。
4.小组内评选出读得最棒的同学一起去闯关。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选择其中一个自然段读给同学们听。
(2)请回答问题:“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
5.小结。
四、方法识记,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第三关:书写大赢家。
要求: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记住这些字并把它们写好。
2.课件出示:
(1)跟。
①引导学生说一说如何记住这个字,利用字族识字的方法记忆。
②指导学生观察“跟”的特点,它的笔画较多,需要注意右边是“艮”。
③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书空、描红,每字对比书写两个。
④组词,说话。
(2)谜语:撇刀头下一扁口,一撇穿口往外走,弯钩里面两小撇,一撇一捺在外头。
①出示谜底:象
②教师引言:“象”是个象形字,本课还有一个象形字“羊”,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象”字和“羊”字的演变过程。
(课件出示字的演变过程)
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指出注意的地方。
④组词:盲人摸象、气象万千、亡羊补牢、羊肠小道。
3.师生评价,优秀作品展示,顺利过关。
五、课堂小结,总结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
1.教师激励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同时随机指导学生抓住个别词语说一句话。
2.导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什么是“咕咚”吗?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这篇课文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秘之旅。
(课件出示:咕咚。
)
二、深入感知,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图文结合学习,本课共有四幅图,要求学生指出每幅图和哪些自然段相对应。
(一)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图1),引导学生说出这幅图上的内容。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体会小兔子害怕的心理。
学生可以结合图片理解重点词语,也可以通过表演动作来理解。
3.指导学生观察“吓、掉”两个字,加深记忆。
4.教师提问:小兔子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
5.指导朗读:“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
(二)阅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2)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上的内容。
2.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3.指导朗读:“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
句中第二个“不好啦”和“快跑哇”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
4.过渡:小猴子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
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
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课件。
)
5.指名汇报:这一自然段中“大伙”都有谁,他们是如何做的。
6.课件出示“鹿”的字理演变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都知道哪些鹿。
7.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
8.引导学生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课件出示话语。
)(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他们来了;其他的动物以为“咕咚”吃他们来了。
他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
9.课件出示“逃”,引导学生说出以“兆”为字族的字。
10.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1.过渡:就这样,很平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庞大的动物也跟着跑起来。
(三)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图3)引导学生猜猜图中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野牛拦住了小动物们,讨论“咕咚”。
)
2.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野牛”,扩词“野”,认识“里字旁”。
3.指名演示“拦”的动作,体会“提手旁”的字的用法。
4.学生用“先问……再问……最后问……”的句式,表达野牛的问话。
5.引导学生体会野牛问话的语气。
(野牛说的话的语气应不慌不忙。
)
6.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四)阅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出示图4)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幅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2.(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师生齐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3.教师引问: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其实“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大家都笑了,为什么都笑了?
4.引导学生说出“熟”的反义词是“生”。
5.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小动物们都会想些什么?
三、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再次看图,回顾整篇文章,思考从中有怎样的收获。
2.引导学生和文中的小动物进行对话,并模仿表演。
3.最后引导学生知道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
四、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1.出示“花瓶开花”游戏:“吓、怕、都、家”。
2.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呢?
3.观察字形,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4.师范写,生描红、书写。
教师巡视,注意学生写字姿势。
5.展示学生的字,生生互评。
6.用生字组词,说话。
五、课堂总结,领悟道理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小兔子了解了“咕咚”的真相,希望我们以后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时,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这样,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板书设计
咕咚
害怕、逃跑——————笑了
遇事要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