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工时利用率
港口指标集锦
主要港口指标港口指标是一组综合反映港口生产、经营活动状态、特征的信息。
一、吞吐量:吞吐量是港口指标体系中最重要的产量指标,它分为旅客吞吐量和货物吞吐量。
1、旅客吞吐量:是指由水运乘船进出港区范围的旅客人数,其计量单位为人次。
2、货物吞吐量:是指经水运运进、运出港区范围并经装卸的货物数量,包括邮件及办理托运手续的行李、包裹,以及补给船舶的燃、物料和淡水。
二、装卸工作量指标装卸工作量指标是指反映装卸工作进行情况,并对港口生产活动进行全面描述的一组指标。
1、装卸自然吨:指进出港区并经过装卸的货物数量,一吨货物从进港到出港(包括进港后不再出港,在港内消耗的物资等),不论经过几次操作,均只计算为一个装卸自然吨。
2、操作量:指通过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所装卸、搬运的货物数量,计量单位是操作吨。
3、货物起运量:是反映港口装卸机械工作量大小的指标,所以又叫装卸机械起运量指标。
三、装卸效率指标1、船舶平均每停泊艘天装卸货物吨数(又称总定额),是装卸货物吨数与船舶总停泊时间的比值。
2、船舶平均每装卸艘天装卸货物吨数,等于装卸货物吨数与船舶生产性停泊时间的比值。
3、平均船时量:是指来港装卸的船舶,平均每艘船每小时所装卸的货物吨数,计量单位是吨每艘时。
4、平均舱时量:是指在港装卸的船舶平均每一舱口1小时所装卸的货物吨数,计量单位是吨每舱时。
5、装卸工时效率:是指装卸工人(包括机械司机及其助手)平均每人工作1小时所完成的操作量,计量单位是操作吨每工时。
6、装卸工日产量:是指装卸工人(包括司机和助手)平均每个装卸工日所完成的操作量,计量单位是操作吨每工日。
四、车船在港停留时间指标车船在港停留时间是指运输船舶或车辆自进港到离港的一段在港停留时间,简称车船停时。
1、船舶在港的主要指标(1)、船舶平均每次在港停泊天数:是船舶从进港时起到出港时止的平均每艘船在港停泊时间。
(2)、船舶平均每次作业在港停泊天数:是指船舶从进港起到出港止平均每艘每次作业在港的停泊时间。
通用汽车精益生产主要指标介绍
2024/6/30
27
例子
方案A:
过程#1 = P1 ;过程#2 = P2 ;……过程#= Pn 第一季度91天的可利用时间小时数是2184; n = 过程数; 直接时间能力利用 可用时间 = 2184 × n 91天的总直接时间小时数 = S.T.P1 + S.T.P2 ……+ S.T.Pn 直接时间能力利用 = 总的直接时间小时数/可用小时数 计划维修,加班时间和闲置时间能力利用来的计算方法重 复即可。
应用/信息
• 设备能力利用的计算应考虑在每个要汇报的工厂 中所有的生产过程/设备,可以考虑加权,以 更 真实地反应设备的利用状况。
• 当总计几个工厂或部门时,有必要考虑根据预计 更换价值对每个工厂和部门进行加权。不应使用 所有的其它加权方法(例如:使用直接劳力方 法)。把资金密集的单一的过程与多个低成本过 程简单相加,将曲解其真实的设备能力利用率, 这种状况更显加权的重要。
2024/6/30
29
通用汽车精益生产 DMS--主要指标6
生产率
2024义: 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发出产品的总工时数与这段时间内总工 作小时数的比值.
• 目的:在工厂,部门,小组的水平上,用作判断一段时间内生产率 提高速率的工具,是年度值。
• 公式: 生产率 = 总发货工时数 (到客户) /总工作小时数(薪金人员和直 接人员)(包括加班工时)
100点/小时 或 • 标准工时/件=时间/件(小时)=0.03945 小 时/件.(例) • 总发货工时 = (36,370 件/月*0.03945小时 /件)= 1434运送小时/月.
×100 – 闲置时间比率%=(停工时间小时数/可利用时间)×100 – 总的比率 = 100%
员工利用率的计算公式
员工利用率的计算公式员工利用率是指公司内部员工的工作时间与其可用工作时间的比例。
通过计算员工利用率,公司可以评估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负荷,从而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提高公司的整体运营效率。
员工利用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员工利用率 = (实际工作时间 / 可用工作时间)* 100%实际工作时间是指员工在工作时间内真正投入到工作中的时间。
这包括完成工作任务、参加会议、处理邮件等与工作相关的活动。
实际工作时间可以通过考勤系统记录、工作日志或者直接与员工沟通来获取。
可用工作时间是指员工在工作日内除去休息时间和非工作时间后的可用工作时间。
一般来说,可用工作时间等于工作日总时间减去午休时间和其他休息时间。
例如,如果一个员工的工作日总时间为8小时,午休时间为1小时,那么该员工的可用工作时间为7小时。
通过计算员工利用率,公司可以得到一个百分比的数值,用于衡量员工在工作时间内的工作效率。
根据不同的行业和公司的需求,对员工利用率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员工利用率在70%到90%之间被认为是比较合理和高效的。
对于员工利用率较低的情况,公司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利用率。
首先,可以通过培训和技能提升来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使其能够更快地完成工作任务。
其次,可以优化工作流程和分配工作任务,减少员工的非工作时间和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公司还可以鼓励员工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员工利用率并不是衡量员工工作质量的唯一指标。
员工利用率只是衡量员工工作效率的一种方式,不能完全代表员工的工作能力和贡献。
除了考虑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之外,公司还需要综合考虑员工的工作质量、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因素来评估员工的综合表现。
在实际应用中,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情况,结合员工利用率和其他指标来评估员工的工作绩效。
同时,公司还可以定期对员工利用率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员工的满意度。
工时利用率行业标准
工时利用率行业标准在当今社会,工时利用率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和员工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
工时利用率是指员工在工作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与总工作时间的比率,它反映了企业和员工在同等工作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
因此,工时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员工的工作质量。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工时利用率的行业标准。
根据相关研究和调查,不同行业的工时利用率标准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制造业和生产型企业的工时利用率要求相对较高,因为他们的生产效率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而服务型企业的工时利用率标准相对较低,因为他们的工作内容更多是基于服务和沟通,难以用同等工作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来衡量。
其次,工时利用率的影响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习惯对工时利用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个高效率的员工,能够在同等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从而提高工时利用率。
其次,企业的管理和组织架构也会对工时利用率产生影响。
一个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良好的组织架构能够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工时利用率。
此外,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工时利用率产生影响,比如市场需求的变化、技术的进步等都会对工时利用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针对工时利用率的行业标准,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的设定和管理。
首先,企业需要明确工时利用率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鼓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工时利用率。
其次,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对员工工作量和工作质量的评估,激励员工提高工时利用率。
最后,企业需要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和组织架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工时利用率。
总的来说,工时利用率的行业标准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都会有不同的标准。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的设定和管理,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和组织架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工时利用率。
同时,员工也需要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工时利用率。
工时利用率的合理范围
工时利用率的合理范围
工时利用率的合理范围是根据不同行业和岗位而异。
一般来说,工时利用率在70%到90%之间被认为是较为合理的范围。
工时利用率是指员工实际工作时间与可用工作时间的比率。
在此范围内,员工能够有效地利用工作时间完成任务,并保持适度的工作压力。
工时利用率过低可能意味着工作效率较低,资源浪费;而工时利用率过高则可能导致员工疲劳、压力过大,甚至影响工作质量和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工时利用率的合理范围还会受到公司文化、行业特点、工作性质和员工福利等因素的影响。
某些行业或岗位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可能会有更高或更低的工时利用率要求。
因此,在确定工时利用率的合理范围时,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
同时,公司应该充分关注员工的工作负荷和健康状况,通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提供适当的工作环境来维持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人力资源常用计算公式
人力资源常用计算公式导语:人力资源常用计算公式你知道了吗?下面的是店铺为大家搜集的人力资源常用计算公式大全,供大家参考。
人力资源常用计算公式篇11、人事费用率人事费用率指人力成本占销售额比重。
该指标反应了人力成本的投入产出比,计算的是人力成本投入在企业总收入中的份额,是最能直接反应人力使用效率的一个指标。
计算公式人事费用率=人事费用总额/营业额*100%2、人均劳动生产力人均劳动生产力是指每一个劳动力平均所创造的公司营业额。
计算公式人均劳动生产力=公司营业额/劳动力人数(员工人数)3、人事费用投入产出率该指标反应的是每投入1单位的人事费用,能产生多少单位的营业收入。
计算公式人事费用投入产出率=公司营业额/人事费用总额4、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指企业投入的人力成本代价与企业最终获得的以利润表现的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计算公式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税前利润/人事费用总额5、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计算公式薪资总额/人事费用总额*100%6、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人均薪资与人均劳动生产力的比例关系在于说明薪资与劳动生产力的变化关系,如人均劳动生产力越高,人均薪资越低,则对投资者而言,投资报酬率越高,也就是投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
计算公式人均劳动生产力÷人均薪资*100%7、培训费用占人事费用的比例计算公式培训费用/人事费用总额*100%8、人均招聘成本计算公式人均招聘成本=招聘费用总额/到岗总人数9、离职率(主动)主动率职率=主动离职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100%,关于离职率的计算,有好几种计算方式,简单化,就采取这种最常用的计算方式。
计算公式离职率=离职总人数/(期前总人数+期间入职人数)HR最常用的六大类计算公式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四、人事统计常用公式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 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五、其他公式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六、成本效用评估公式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人力资源常用计算公式篇21人力资源离职率人力资源离职率是以某一单位时间(如以月为单位)的离职人数,除以工资册的月初月末平均人数然后乘以100%。
时间利用率计算公式
时间利用率计算公式
时间利用率是衡量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在某段时间内完成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它的计算公式为:时间利用率=实际工作时间/可用工作时间×100%。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实际工作时间,实际工作时间是指在某段时间内实际完成工作的时间,它包括工作期间的休息时间和工作时间,即实际工作时间=工作时间+休息时间。
其次,我们需要确定可用工作时间,可用工作时间是指在某段时间内可以完成工作的时间,它包括工作期间的休息时间和工作时间,即可用工作时间=工作时间+休息时间。
最后,我们可以根据上述定义,得出时间利用率的计算公式:时间利用率=实际工作时间/可用工作时间×100%。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时间利用率的计算公式为:时间利用率=(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工作时间+休息时间)×100%。
工时利用率测定使用说明
生产率测定使用说明1.编制目的1)生产率的测定是提高生产率的前提。
及时掌握各公司各生产要素生产率变化的真实情况,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及时根据各生产要素变化及生产调度工作流做出对策调整,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各公司生产率,减少各种生产要素浪费,进而提高公司生产运营能力。
2)工时利用率是指制度工时的实际利用程度。
a)工时利用率反映劳动者劳动时间的利用情况,揭示了整个工作过程组织的合理性与有效性,通过工时利用率的统计分析可以对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等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有针对性的解决影响工时利用率的主要问题,克服时间上的浪费现象,挖掘工作潜力,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工时利用率。
b)同时由于此工时利用率测定方法基于各公司现行生产工时定额(如不便统计,可用工艺工时定额代替),通过工时利用率的测定,可以及时掌握各公司工艺工时定额变化的真实情况,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及时对工时定额做出调整,达到各工序间的均衡生产,不断提高生产效率。
3)劳动生产率可以反映出一定时期内员工平均操作熟练水平及员工的责任心和积极性,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测定和分析可以有效地掌握生产活动过程中主要生产要素--劳动力技术水平及员工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及时根据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情况对劳动力做出调整,避免加班加点、劳动力浪费,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2.名词解释1)生产率是指生产系统的转换效率,即系统产出(O)与投入(I)之比。
2)工时利用率是指在工作日内,完全用于生产劳动并能创造出劳动价值的工时与制度工时之比,或指工作日内净工作时间与制度工作日时间之比,此处用以产量为基础计算出的工艺人工消耗与完成这些生产活动的一线员工的实际出勤之比表示,以百分率表示。
3)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
4)设备能力:表示单台设备加工一件产品某工序需要的最短时间,包括设备自动加工时间、操作工辅助操作工时(与设备自动加工不重叠的部分)、换模时间均摊等。
测量工时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生产效率的追求越来越高。
工时管理作为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通过对某企业测量工时数据的分析,旨在揭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时间利用情况,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某企业生产部门近一年的测量工时数据,包括生产任务、工时记录、产品完成情况等。
2. 数据处理(1)数据清洗: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剔除错误数据和不完整数据。
(2)数据整理:将数据按照生产任务、工种、产品类别等进行分类整理。
(3)数据统计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平均值、标准差、方差等。
三、数据分析1. 生产任务完成情况通过对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
(1)生产任务完成率:通过对生产任务完成率的计算,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
本企业生产任务完成率为95%,说明生产计划执行情况较好。
(2)产品质量合格率:通过对产品质量合格率的计算,我们可以了解企业产品质量状况。
本企业产品质量合格率为98%,说明产品质量较高。
2. 工时利用情况通过对工时利用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时间浪费情况。
(1)人均工时:本企业人均工时为8小时,略高于行业标准。
(2)工时利用率:通过对工时利用率的计算,我们可以了解企业工时利用情况。
本企业工时利用率为85%,说明存在一定的工时浪费。
(3)工时浪费原因分析:通过对工时浪费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出导致工时浪费的主要原因。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备故障:设备故障导致生产中断,浪费了大量工时。
人员操作不当:部分员工操作不当,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生产计划不合理:生产计划不合理,导致生产过程中出现瓶颈。
3. 生产效率分析通过对生产效率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效率水平。
(1)人均产值:本企业人均产值为10万元,略低于行业标准。
工位利用率计算公式
工位利用率计算公式
工位利用率计算公式
工位利用率(Workspace Utilization Rate,简称WUR)是衡量制造业企业车间准确响应市场需求能力的重要参数,有助于企业优化生产,提升效率。
这一指标以统计与准确管理制造资源为标准,表明车间内工位的利用率,从而评估车间在资源与产出之间的良好运作机制。
WUR计算公式:
WUR=产出总重量(吨)×每件物料工时(小时)÷车间可利用小时数(小时)
其中,“车间可利用小时数”是指,车间的每天工作时间(一般情况下指8小时)减去一般制造业中必要的休息、调休时间(比如班前、班后的解除作业,和因节假日延期的时间,以及一般的休息时间)所得到的时间。
WUR可以反映一定时期内制造企业对生产任务的准确执行力,通过观察WUR可以知晓车间组织管理、生产安排、物料供应、劳动力利用等效率,有助于企业优化流程、决策新技术、提供更多新产品等,指导企业后续生产发展。
通过动态调整WUR,制造业企业可以使车间管理相对更为合理,利用资源达到最优化,致力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违规运营的概率,优化企业的素质管理水平。
总而言之,WUR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正确认识和运用WUR有助于制造企业制定实际有效的管理策略,充分发挥其科学管理能力、正确利用资源,从而实现企业全面发展。
什么是有效工时利用率
什么是有效工时利用率
有效工时利用率是指在工作日内,完全用于生产劳动并能创造出劳动价值的工时与制度工时之比,或指工作日内净工作时间与制度工作日时间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有效工时利用率的分析,揭示了整个工作过程组织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可以由此地现并明确哪些工时消耗是必须的、有效的,哪些工时消耗是不合理与无效的,从而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工作时间,克服时间上的浪费现象,挖掘工作潜力,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有效工时利用率的公式
有效工时利用率=[(制度工时-停工工时-非工作工时-休息生理需要工时)/制度工时]×100%
制度工时是国家规定的工时;
停工工时,指职工在规定的工作小时内,由于某种原因(如动力不足、检修设备等),未能工作的工时,与职工停工后被调作其他非本职工作或非生产性工作的工时数;
非工作时间,即指工作者用于做那些非工作任务以外工作所消耗的时间;
休息与生理需要的时间,指午休、工间休、喝水、吃饭、上厕所等时间。
有效工时利用率测定方法一般有工作日写实与推算工时法两种。
一般流动性较大的工作是根据月、季、年总工作量来推算,而稳定岗位则采用工作日写实法。
什么是工时利用率
什么是工时利用率
什么是工时利用率
工时利用率是指制度工作时间的实际利用程度。
它可以反映劳动者劳动时间的利用情况,并可通过对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等的分析,有针对性的解决影响工时利用率的主要问题,不断提高工时利用率。
工时利用率的影响因素
工时利用率越高,生产效率也越高。
影响工时利用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
1、员工的技术操作水平。
这是客观因素,要求企业在员工入厂前进行严格挑选,在员工入厂后进行精心的培训,并对员工的操作技术水平进行考核,分等分级,差别激励。
2、员工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这是主观因素,要求管理人员在安排工作时,能人尽其才,提高员工的工作兴趣和压力,尊重员工,创造良好的组织气氛,减少员工磨洋工的现象。
工时利用率的计算公式
工时利用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工时利用率= (实际工作工时加班工时×100%)/制度工作工时公式中,实际工作工时等于制度工作工时减去缺勤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工时,加上停工工时中被用工时、加班工时。
【呼叫中心】工时利用率——宫伯说呼之12
工时利用率——宫伯说呼之12以下分析利用率相应的一些指标。
电话客服上班的状态一般分为几种:通话、话后、示闲、示忙、签出1、通话:从用户电话接入到人工坐席应答开始,到电话挂断为止,也就是客服和用户通话的过程。
这个数据主要考察工作的饱和度。
2、话后:也叫整理,或者案头时间,指电话挂断(有时候是转接)以后,客服处理通话中未尽事宜的时间,比如写工单。
3、示闲:电话挂断且话后也处理结束后,做好了接听下一个电话的准备,但暂时还没有电话进线。
4、示忙:短时间的休息,比如上洗手间的时间。
有的呼叫中心限制话后时长,也会把示忙用作话后处理问题,或者把话后状态一直挂着做示忙休息。
5、签出:也叫做小休,一般是时间较长的离开座位,比如用餐、培训。
签出时间可以限制一天不超过2次。
系统故障除外。
其中话后和示忙有时候分不开,可以合并计算,每天给固定的时间。
通话和话后根据业务类型不同,相差很大。
示忙和签出可以统一标准,控制在1小时左右。
示闲要看业务量、上班人数、排班吻合度。
在线利用率:(通话)/总排班时长,也叫通话利用率、占有率。
就是电话接通的状态一共用了多久话后利用率:(话后)/总排班时长,就是话后时间一共有多少。
工时利用率:(通话+话后)/总排班时长,也可以是(通话+话后+示忙)/总排班时长。
就是员工用了多长时间在有效上班排班利用率:(通话+话后+示闲)/总排班时长,就是排班的时间,利用了多少。
如果电话很忙,一个接一个进来,那么8小时排班就没有示闲,用餐时间半小时,示忙半小时,利用率就是7/8=87.5%,如果示忙的半小时也没有,就是7.5/8=93.75%不过一般都不会这么忙,一般在线利用率超过60%,或者工时利用率超过80%,就已经比较忙了。
呼叫中心的指标很多,就算是同一个指标,计算公式或者名称也可能不尽相同。
就像上面这三个公式,有的呼叫中心分母用的(签出—签入),也就是登陆时长。
我们要考核的主要是:1、员工的工作效率。
时间利用率计算公式
时间利用率计算公式时间利用率是指给定单位时间期间所产生的工作量和实际完成的工作量之比。
它与生产力、效率、效果有密切联系,可作为衡量员工或者团队整体效率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介绍时间利用率的计算公式,以及实例分析,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时间利用率的概念。
一、时间利用率的计算公式时间利用率的计算公式为:时间利用率=工作量/时间其中,工作量是指给定单位时间内实际完成的工作总量。
时间是指给定的单位时间长度。
二、什么是时间利用率?时间利用率是指给定单位时间期间所产生的工作量和实际完成的工作量之比。
时间利用率可以作为衡量员工或者团队整体效率的重要指标。
比如,如果在一天的单位时间内,有1000份工作完成,而实际完成的份数为900份,那么这一天的时间利用率就是900/1000=90%。
而如果实际完成的份数达到1200份,那么时间利用率就是1200/1000=120%。
三、时间利用率的实例分析下面,我们用实例来解释时间利用率的概念:比如,某公司在一周内有200份工作需要完成,而该公司的每位员工每周有5天可以工作,每天工作8小时,因此每位员工每周有40小时可以完成工作。
如果该公司的员工完成了190份工作,则其时间利用率就是190/200=95%。
四、时间利用率的重要性时间利用率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员工或团队整体的效率,从而更好的安排工作时间。
此外,时间利用率也可以帮助企业预测预期的工作量,更好的安排工作流程,以及对员工进行激励以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五、总结以上就是本文关于时间利用率计算公式的全部内容,时间利用率是指给定单位时间期间所产生的工作量和实际完成的工作量之比。
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安排工作时间,安排工作流程,以及对员工进行激励,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制度工时利用率计算公式
制度工时利用率计算公式
制度工时利用率计算公式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更好地进行管理和调整。
本文将详细介绍制度工时利用率计算公式的含义、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制度工时利用率是指员工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与规定工作时间的比值。
它反映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制度工时利用率越高,说明员工的工作效率越高,工作质量越好,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也会相应提高。
二、制度工时利用率计算公式的计算方法
制度工时利用率的计算公式为:
制度工时利用率 = 实际工作时间 ÷ 规定工作时间 × 100%
其中,实际工作时间指员工在规定工作时间内实际完成的工作时间,规定工作时间指企业规定的员工每天应该工作的时间。
例如,某企业规定员工每天工作8小时,某员工实际工作了7小时,那么他的制度工时利用率为:
制度工时利用率 = 7 ÷ 8 × 100% = 87.5%
三、制度工时利用率计算公式的应用场景
制度工时利用率计算公式可以应用于各种企业管理场景中,例如: 1. 用于评估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更好地进行管理和调整。
2. 用于评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从而更好地制定生产计划和经营策略。
3. 用于比较不同员工、不同部门和不同企业之间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更好地进行竞争和合作。
制度工时利用率计算公式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更好地进行管理和调整。
企业应该重视制度工时利用率的计算和应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利用率计算公式范文
利用率计算公式范文
利用率是指其中一资源实际利用的程度,是资源利用程度的度量。
利
用率计算公式通常采用最常见的两种方式:时间利用率和产能利用率。
1.时间利用率计算公式
时间利用率是指其中一资源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实际利用时间与可用
时间的比值。
时间利用率=(实际利用时间/可用时间)*100%
可用时间是指资源能够使用的总时间,如设备的运行时间、员工的工
作时间等。
实际利用时间是指资源在可用时间内真正发挥作用的时间,如设备的
运行时间、员工的工作时间等。
例如,设备在一天中可用时间为8小时,实际运行时间为6小时,则
时间利用率为(6/8)*100%=75%。
2.产能利用率计算公式
产能利用率指其中一资源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与其生产
能力的比值。
产能利用率=(实际产量/理论产量)*100%
理论产量是指资源在一定时间内根据其生产能力能够实现的最大产量。
实际产量是指在实际情况下所生产的产品数量。
利用率的高低反映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
高的利用率代表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进而降低了成本和提高了效益。
低的利用率代表资源浪费严重,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利用率计算时要保证计算的基准和时间范围一致,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另外,个别特殊情况下,利用率计算可能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停机时间、维护时间等。
工时效率计算公式
工时效率计算公式
工时效率是衡量一个人或机构生产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以清楚地说明某一个项目或工作在流程中的实际效率、有用性以及总体效益。
工时效率的计算公式是一种解决方案,可以帮助有关的组织与企业快速地计算出项目进度以及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工时。
工时效率计算公式种类繁多,但最常用的计算公式为:总完成工时/总预期工时=总实际效率。
其中,期望工时是指某项具体任务所预计需要的工时,总完成工时是指实际完成此任务所花费的时间,而总实际效率则反映了项目的执行效率。
此外,另一个常用的工时效率计算公式为:计划完成量/实际完
成量=每小时实际效率。
这里的计划完成量是指实际预期完成的工量,而实际完成量则反映了实际完成的数量。
每小时实际效率则是指任务实际完成量与时间之间的比率,可以用以反映该任务每小时实际耗费多少时间。
除此之外,以工时效率计算公式为基础,还可以采用分段法来进行工时效率的计算。
主要是将项目规模分段,统计完成每一段工作所花费的时间,以此来总结项目的工时效率。
另外,工时效率计算也可以基于预期完成量来进行计算。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基于平均完成量的工时效率计算,基于最优完成量的工时效率计算,以及基于最差完成量的工时效率计算。
基于最优完成量和最差完成量的计算更多用于对项目完成情况全面评估,以更明确地反映项目进展的效率。
综上所述,工时效率计算公式能够清楚而快速地反映出某一项活动的实际效率,从而为企业决策及计划营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此外,企业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采用不同的工时效率计算公式,以更准确地反映某一项活动的实际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工时利用率
工时利用率是指制度工作时间的实际利用程度。
它可以反映劳动者劳动时间的利用情况,并可通过对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等的分析,有针对性的解决影响工时利用率的主要问题,不断提高工时利用率。
工时利用率的影响因素
工时利用率越高,生产效率也越高。
影响工时利用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
1、员工的技术操作水平。
这是客观因素,要求企业在员工入厂前进行严格挑选,在员工入厂后进行精心的培训,并对员工的操作技术水平进行考核,分等分级,差别激励。
2、员工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这是主观因素,要求管理人员在安排工作时,能人尽其才,提高员工的工作兴趣和压力,尊重员工,创造良好的组织气氛,减少员工磨洋工的现象。
工时利用率的计算公式
工时利用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工时利用率= (实际工作工时加班工时×100%)/制度工作工时公式中,实际工作工时等于制度工作工时减去缺勤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工时,加上停工工时中被用工时、加班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