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渔业资源模板
海南省常见海水鱼类品种鉴赏
海南省常见海鱼品种鉴赏我国海洋鱼类近2000种,其中300多种是重要经济鱼类。
60到70种是最为常见而产量又较高的主要经济鱼类。
就海区而论,以南海的鱼种最多,有1000多种,其中具有捕捞价值的有100到200种。
我国的经济鱼类资源有三种类型。
一、底层经济鱼类资源底层鱼类是生活在海底和海底附近水层中的鱼类。
我国近海底层经济鱼类主要有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马面鲀、海鲶、真鲷、鳕鱼、鲈鱼、蛇鲻、银鲳、大眼鲷、红鳍笛鲷、二长棘鲷、金线鱼、鲱鲤、海鳗等。
海鲶、大眼鲷、红鳍笛鲷、二长棘鲷、鲱鲤均为暖水性底层鱼类,没有明显的长距离洄游习性,主要生活在南海;蛇鲻分布于东海、南海,以南海产量为高;金线鱼则属深水低温高盐鱼类、生活于南海。
二、中上层经济鱼类资源中上层鱼类是生活在海洋中层和中层以上的鱼类。
我国近海的中上层经济鱼类主要有马鲛鱼、鲐鱼、鲱鱼、蓝圆鲹、沙丁鱼、乌鲳、黄鳍金枪鱼、副金枪鱼等。
马鲛鱼、蓝圆鲹、沙丁鱼、鲐鱼、乌鲳均为洄游性中上层鱼类,活动范围广;副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都属大洋性洄游鱼类,主要分布在南海。
三、虾蟹资源我国近海的虾蟹资源,产量最多的是对虾、毛虾、鹰爪虾、白虾、褐虾、龙虾及三疣梭子蟹和青蟹等。
龙虾是经济虾类中个体最大者,体长30厘米以上,最重可达5千克。
只产于南海和东海。
广东、福建一带出产的一种中国龙虾产量最大。
四、南海的主要渔场珠江口渔场:位于珠江口,为南海的重要渔场之一。
渔场内岛屿众多,渔场地处外海水和珠江冲淡水的交汇区,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使众多浮游生物繁殖生长,成为生物活动的密集中心,构成优越的渔场环境。
围网渔汛主要在12月—次年4月,2—3月为旺汛。
盛产蓝圆鲹、金色小沙丁鱼、鲐鱼、圆腹鲱等。
北部湾北部渔场:北濒广西沿岸,东临雷州半岛,西邻越南,南接北部湾中南部海域。
渔场内岛屿较多。
来自大陆的九州江、南流江、钦江、北仑河和红河等江河流入北部湾,繁殖生长了大量的浮游生物,形成了许多经济鱼类的良好栖息场所。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教案之一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教案(1)第次课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的基本概念一,渔业资源的概念1.渔业资源的重要性渔业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食物的一个重要来源,它为从事捕鱼活动的人们提供了就业、经济利益和社会福利。
渔业资源在食物安全、渔民就业、经济发展、对外贸易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渔业资源的价值。
世界渔业资源产量。
中国近年的渔业产量。
2.渔业资源的概念。
《辞海》中认为:“水产资源是指水域中蕴藏的各种经济动植物(鱼类、贝类、甲壳类、海兽类、藻类)的数量。
渔业上对经济动植物的数量通常称为渔业资源。
包括已成熟可供捕捞的部分和未成熟的预备捕捞的部分”。
《农业大词典》和《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水产业卷)中将渔业资源定义为:“水产资源是指天然水域中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经济动植物种类和数量的总称。
又称为渔业资源”。
在上海水产学院主编的内部教材中,将水产资源和渔业资源分别定义为“水产资源为水域中蕴藏着的经济动植物(鱼类、软体动物、甲壳类、海兽类和藻类等)的群体数量”、“渔业资源是指水产资源中可供捕捞的经济鱼类和其他经济动植物的群体蕴藏量”。
综上所述,我们将渔业资源定义为:天然水域中可供捕捞的经济动植物(鱼类、贝类、甲壳类、海兽类、藻类)种类和数量的总称。
渔业资源生物学是研究鱼类资源和其他水产经济动物群体生态的一门自然学科,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随着人类的生产活动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为渔业生产服务的科学。
它是鱼类学和水产动物学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上的实际应用。
由于在世界渔业资源中,鱼类是人类开发和利用的主要对象,其产量居多,因此我们在渔业资源生物学中又往往以鱼类作为其主要的研究对象。
二,渔场学的概念渔场是指海域中具捕捞价值的鱼群(或其他水产经济动物)存在,且具有实地捕捞作业,又能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渔业产品的某一区域。
其中能够获得高产的海域,我们又称为“中心渔场”。
日本学者相川广秋在其1949年出版的《水产资源学总论》中,将渔场学描述为:“在渔场中,直接支配鱼类群集的因素,最重要的是环境因素。
海南渔业的调研报告
海南渔业的调研报告简介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海南省渔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以促进海南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现状1. 产业规模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是中国渔业的重要省份之一。
根据数据统计,海南渔业年产值超过300亿元,海鲜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特色渔产品如海南黄鳍金枪鱼、红树林蟹、鲍鱼等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关注度,为海南的渔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渔业种类海南渔业资源丰富多样,主要分为海洋捕捞业和海水养殖业两大类。
海洋捕捞业主要以远洋渔业为主,涉及高级海洋科技、大型渔船等;海水养殖业则以海鲜类、贝类、海藻类等为主要养殖对象。
3. 盈利模式海南渔业的盈利主要依赖于与贸易企业的合作,捕捞到的海产品通过多渠道销售到国内外市场。
此外,海南还大力发展特色渔村旅游,将渔业与旅游有机结合,进一步推动了渔业的发展。
面临的挑战1. 资源过度开发由于渔民数量的快速增加和技术手段的提升,导致海南渔业资源面临过度捕捞的问题。
存在违法捕捞、禁渔期不合规等情况,严重危害了海洋生态平衡。
2. 产业结构不合理海南渔业发展主要以个体渔民为主,缺乏规模化、专业化的养殖服务和配套设施。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使得相关产业链条缺乏协同作用,影响了渔业的发展潜力。
3. 品质与品牌建设海南特色渔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不强,主要原因是缺乏品质和品牌建设。
在加强生产保障的同时,还需要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形象的提升,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购买者。
发展建议1. 加强监管和品德教育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海洋资源的监管力度,制定更为严格的捕捞政策和规定,并加大对违法捕捞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还应加大对渔民的品德教育力度,增强渔民对可持续渔业发展的认识。
2. 推动养殖产业发展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培训,推动渔业养殖产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借助互联网平台,促进渔业与电商、餐饮等行业的对接,提高产品销售渠道。
借鉴国外经验,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南休闲渔业
l. 1 1万 吨增 长 了 l 2 6倍 多 , 年平 均递 增 1 .%。全 省 水 产 品人 均 60 占有 量 2 1 斤 , 列 全 国 前 茅 。渔业 在 全 省 国 民经 济 和 社会 发 2 公 名 展 中举 足 轻 重 。 ( ) 强 的 渔 业政 策倾 向 三 较
亚 每 个 地 区都 设 置 有 渔 业 管 理 机 构 ,第 年用 于发 展 休 闲渔 业 的
科研经费非常充足。
( ) 三 完善 的 法律 法规
海 南 的海 洋 水 产 资 源 丰 富 。具 有 海 洋 渔 场 分 布 广 、 种 多 、 品
生 长 快 和 渔汛 期 长 等 特 点 ,是 我 国发 展 海 洋 捕 捞 和海 水 养 殖 的
渔业 的 可持 续 发 展 。与 国外 发达 地 区相 比 , 南休 闲渔 业 发 展处 海
于起 步 阶 段 ,充 分认 识 发 展 休 闲 渔业 的 意 义 ,加 快发 展 休 闲 渔 业 , 对 建 设 国 际旅 游 岛产 生 深层 次 的 意义 。 将
一
多万 元 建 设 渔 业 通 讯 网络 。省 财 政 拨 出专 项 资 金 对 深 水 抗 风 浪 网箱 养 鱼 、 面 积 养殖 罗非 鱼 、 鲍 和 造 大 型 渔 船 以及 加 工 水 产 大 养 品 出 口企 业进 行 专 项 补 贴 。
良种 场 , 资 1 0 投 0 0多 万 元 建 设 水 产 品 质 量 检 测 中心 , 资 1 0 投 00
海南适合养殖什么
海南适合养殖什么海南是中国的热带岛屿,气候温暖、湿润,在许多方面都适宜农业发展。
其中,养殖业是海南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海南适合养殖许多种类的动植物。
本文将介绍海南适合养殖的一些动植物,并分析其养殖潜力和市场前景。
1. 海南适合养殖的水产类鱼类养殖海南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鱼类养殖是一项非常有潜力的养殖业。
海南的渔业资源主要包括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
常见的海洋养殖鱼类包括黄鳍金枪鱼、鲈鱼、鲳鱼等,而淡水养殖鱼类则包括鳜鱼、罗非鱼等。
海南的温暖水域和盛产的浮游生物为鱼类养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此外,海南具有便利的海洋运输条件,可以将养殖鱼类迅速运送到全国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虾类养殖除了鱼类养殖外,海南适宜养殖各种虾类。
常见的虾类养殖包括对虾、明虾、青虾等。
海南的盛产虾苗的条件非常有利,加上适宜的水质和气温,虾类养殖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虾类不仅在国内市场有着很高的价值,而且还可以出口到世界各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2. 海南适合养殖的畜禽类猪类养殖海南的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猪类养殖。
海南的猪肉市场需求巨大,绝大部分的猪肉需要依赖外地供应。
因此,在海南养殖猪类具有很高的市场前景。
猪类养殖需要严格的管理措施,包括饲养环境、饲料配方和疾病预防等方面。
但只要做好管理,海南的猪类养殖将会有很好的发展潜力。
家禽养殖海南的家禽养殖也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常见的家禽养殖包括鸡、鸭和鹅等。
在海南,鸡蛋和禽肉是人们日常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家禽养殖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同时,家禽养殖也可以与旅游业相结合,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为养殖业带来更多的机会。
3. 海南适合种植的植物热带水果由于海南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种植热带水果是一项非常有潜力的产业。
海南适合种植的热带水果有很多种,包括香蕉、菠萝、椰子等。
这些热带水果在国内市场有着很高的消费需求,并且出口到世界各地也非常受欢迎。
通过合理的种植管理和技术改良,热带水果产业在海南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024年海南省水产品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海南省水产品市场分析现状引言海南省作为中国的热带海洋岛屿,拥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因此水产品市场在海南省具有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对海南省水产品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商机。
市场规模据统计数据显示,海南省水产品市场在过去几年里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
其中,海鲜类产品是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其需求量逐年增加。
另外,海南省还拥有大量的淡水鱼类资源,也是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产品海南省水产品市场的主要产品包括海鲜类和淡水鱼类。
海鲜类产品主要有虾、蟹、贝类、鱼类等,其中虾类产品需求量最大。
淡水鱼类则主要包括鲈鱼、鲫鱼、鲤鱼等,其口感鲜美,备受消费者青睐。
市场竞争态势目前,海南省水产品市场的竞争态势较为激烈,主要原因是市场参与者众多。
既有大型水产品企业,也有中小型水产养殖户和渔民,以及一些水产品批发商和零售商,形成了多层次的市场竞争格局。
市场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增加,海南省水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向着高品质、绿色健康的方向发展。
消费者对水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因此,市场中高品质、有机水产品的市场需求将逐渐增加。
市场机遇和挑战海南省水产品市场的发展为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市场对高品质、有机水产品的需求增加,为水产品生产商提供了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水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产品质量和市场营销能力成为企业面临的挑战。
未来发展建议针对海南省水产品市场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提高产品品质和安全标准,注重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有机水产品的需求。
2.加强市场营销能力,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提升产品竞争力。
3.建立健全的水产品产业链,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市场的发展。
结论海南省水产品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商机。
通过市场规模、主要产品、市场竞争态势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市场潜力巨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海南渔业调研报告
海南渔业调研报告海南渔业调研报告一、引言海南是中国最重要的渔业省份之一,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为了全面了解海南渔业现状,本次调研旨在对海南渔业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探索其发展潜力和现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海南渔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海南渔业现状1.渔业资源丰富:海南海域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包括各类海洋鱼类、贝类、海产品等。
其中,金枪鱼、鲽鱼等高价值品种广受市场欢迎。
2.渔业产值稳步增长:近年来,海南渔业产值持续增长,渔民收入逐年提高。
渔业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3.渔业企业发展迅速:海南拥有多家渔业企业,其中一些企业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并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
三、海南渔业发展问题1.渔业资源过度开发:由于一些传统的捕捞方式和工具被滥用和过度开发,导致部分鱼类资源减少,甚至面临灭绝的危险。
2.渔业生态环境问题:一些捕捞行为对海洋环境造成了破坏,如过度捕捞、底拖网捕捞等,损害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3.渔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海南渔业多以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缺乏整合和合作,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和产品附加值不高。
四、海南渔业发展建议1.加强资源保护和管理:严禁过度捕捞和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行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资源保护和管理,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
2.促进渔业技术创新:鼓励渔业企业加大投入力度,研发和应用新的捕捞和养殖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加附加值。
3.培育渔业龙头企业:支持和鼓励渔业企业通过合作与联盟,实现规模化经营,建立品牌和市场,提高渔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4.加强渔业人才培养:加大对渔业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渔民技能和综合素质,吸引人才回归渔业,提升渔业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5.加强政府监管和支持:加强对渔业的政策法规的监管和执行力度,加强对渔业企业的扶持和支持,推动渔业的健康发展。
五、结论在渔业资源丰富、产值稳步增长的背景下,海南渔业也面临着资源过度开发、环境破坏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海南海产品调研分析报告
海南海产品调研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是对海南地区海产品市场进行调研和分析的结果。
调研范围包括对海南本地海产品的种类、产量、销售情况以及行业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该报告,我们可以对海南海产品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走访、访谈、问卷调查以及数据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获取了详尽的市场情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3. 海南海产品种类海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海产品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鱼类:海南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拥有丰富多样的鱼类资源,包括黄鳝、鲳鱼、鲈鱼等。
这些鱼类不仅在本地销售,还有一部分被运往内地和国际市场。
2. 虾类:海南虾类资源种类繁多,包括对虾、明虾、青虾等。
这些虾类既可以作为海鲜食材销售,也可以制作成其他加工产品。
3. 蟹类:海南的蟹类资源独具特色,包括大闸蟹、梭子蟹、螃蟹等。
这些蟹类产品在本地销售非常畅销,并且有一部分出口到其他省市。
4. 海南海产品市场分析海南地区海产品市场庞大而活跃,经济效益显著。
以下是对海南海产品市场的分析:1. 市场规模:海南地区的海产品市场年销售额超过数亿元,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这主要得益于海南地区资源丰富和对海鲜类产品的消费需求。
2. 销售渠道:海南海产品主要通过传统的菜市场、超市以及网络销售渠道进行销售。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销售渠道日益成为主要销售渠道之一。
3. 消费群体:海南地区的海产品消费群体广泛,既包括本地居民,也包括来自内地和国际的游客。
其中,中高收入人群对品质和口感要求较高,更倾向于购买高档的海产品。
4. 市场竞争:海南地区的海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不仅有本地的渔民和养殖户,还有来自其他地区的供应商。
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价格和品牌形象等方面。
5. 行业面临的挑战海南海产品行业面临以下几个挑战:1. 环境污染:由于海南地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一些海湾和沿海地区受到了环境污染的威胁,海产品质量存在一定风险。
琼海潭门渔港简介
琼海潭门渔港简介
琼海潭门渔港位于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是海南省重要的渔业港口之一。
潭门渔港是一个规模较大的渔港,拥有广阔的海岸线和优良的避风条件,是琼海市渔业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潭门渔港的渔业资源丰富,是海南省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之一。
渔港内的渔船种类繁多,包括渔船、冷藏船、运输船等。
潭门渔港的渔业生产历史悠久,一直以来都是海南省渔业的重要中心之一。
除了渔业生产,潭门渔港还承担着重要的贸易和物流作用。
渔港内的交易市场热闹非凡,来自全国各地的海鲜、冷冻食品等产品在这里进行交易。
此外,潭门渔港还是海南省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品尝海鲜。
随着海南省经济的发展,潭门渔港的规模和功能也在不断提升和完善。
未来,潭门渔港将继续努力为海南省渔业的发展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南海区渔业生产情况汇报
南海区渔业生产情况汇报南海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优越的海洋气候条件,是我国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之一。
为了全面了解南海区渔业生产情况,及时掌握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特进行本次渔业生产情况汇报。
首先,南海区渔业资源丰富,拥有多种优质海产品资源。
据统计,南海区海域内分布着各类鱼类、虾类、贝类等海产品资源,其中包括黄鱼、鲈鱼、对虾、青蟹等品种,种类繁多,产量可观。
这些海产品不仅满足了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也为外地市场提供了丰富的优质海产品。
其次,南海区渔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不断提升。
近年来,南海区加大了对渔业生产的投入,加强了对渔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推动了渔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同时,南海区还积极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了渔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使得南海区渔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再次,南海区渔业生产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渔业生产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为了保障渔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南海区加大了对渔业生产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强了对海洋环境的监测和治理,有效防止了污染物对渔业生产的影响。
同时,南海区还建立了健全的渔业保障体系,为渔民提供了良好的生产条件和保障措施,确保了渔业生产的稳定和持续。
最后,南海区渔业生产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多年的努力,南海区渔业生产取得了显著成绩,不仅提高了当地渔民的收入水平,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南海区渔业产品的品质和口碑也得到了提升,为南海区渔业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南海区渔业生产情况良好,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不断扩大的生产规模、完善的保障体系和取得的显著成绩。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渔业生产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渔业生产水平,为南海区渔业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海南渔业的调研报告
海南渔业的调研报告海南渔业的调研报告摘要:海南是中国南方的一个海岛省份,以其丰富的水产品资源而闻名。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了解海南渔业的现状和发展潜力。
通过深入调研和采访,我们发现海南渔业在发展中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同时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一、现状分析1.渔业资源丰富:海南拥有广阔的海域和丰富的渔业资源,包括各类海鱼、虾蟹、贝类等,这为海南渔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产业链条不完善:尽管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渔业产业链条不完善,一些中小型渔民难以充分发挥资源的价值,同时也导致渔业的产出不稳定。
3.技术和设备水平不高:相对于一些发达地区,海南渔业的技术和设备水平相对较低,这限制了渔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
二、挑战分析1.自然灾害影响:海南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台风、洪水等灾害常常给渔民带来严重损失,增加了渔业经营的风险。
2.市场需求不稳定:由于渔业产品销售主要依赖于外地市场,市场需求的不稳定性给渔民带来一定的经营压力。
3.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海南面临的环保压力日益增加,一些不合理的渔业开发和污染排放问题也是制约渔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三、发展潜力分析1.产业升级:海南渔业可以通过产业升级,加强深加工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增强市场竞争力。
2.科技创新:通过引进先进的渔业技术和设备,提高渔业生产和管理效率,改善渔业生产条件。
3.保护海洋生态:发展可持续渔业,推行海洋生态保护,建立渔业资源保护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结论:海南渔业在现有的基础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是通过采取措施来发展产业链条、加强科技创新和保护海洋生态,海南渔业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
只有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技术和设备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才能使海南渔业真正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答题模板
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答题模板
渔场的成因分析(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5个)
①洋流:有寒暖流交汇,或有上升补偿流
②径流:径流注入,带来营养物质
③大陆架:位于大陆架,海水水浅、光照温度适宜(大陆架:水深<200m的近海地区)
④海域封闭:海域封闭阻碍鱼群游动,使鱼群集聚
⑤纬度:水温适宜(注意暖水鱼和冷水鱼)
【典例分析】
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拉斯加半岛位于白令海、北冰洋与阿拉斯加湾之间,阿拉斯加湾是阿拉斯加半岛最大的海湾,这里是世界上十大渔场之一,渔业资源丰富。
阿拉斯加半岛终年受阿拉斯加暖流和极地太平洋气团影响,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1月气温0℃左右,7月气温在10~14℃之间,年降水量达100~3000mm。
植被以草甸和针叶林为主。
下图示意美国阿拉斯加半岛等高线分布图(单位:m)。
【答案】
阿拉斯加湾入海河流带来营养盐类,大陆架宽阔,水域较浅,光照较充足,浮游生物多,鱼类饵料丰富;沿岸有阿拉斯加暖流,水温高且变化小,利于鱼类生长发育;阿拉斯加湾海岸曲折,多峡湾,利于鱼类产卵和安全庇护。
海南渔业资源
第二篇渔业资源第一章海洋与渔业资源第一节资源南海位于中国最南端,是中国最大的陆缘海,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省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是海南岛陆地面积的60倍。
南海渔业资源种类繁多,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有200多种。
早在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九年(43年),伏波将军马援平交趾,来海南抚定珠崖,“调定城郭,置井邑”,置珠崖郡,明帝永平十年(67年),汉族人陆续来海南沿海地区,进行通商贸易,海南地区的珠玑、玳瑁、犀角、广幅布和热带果品已声闻中原。
这说明海南岛渔民早在那个时期已在南海从事渔业生产,之后,南海一直是海南岛海洋渔业的生产海域。
文昌县、琼海县等地渔民凭着智慧和勇敢,远闯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从事海洋捕捞生产活动。
海南岛四面环海,海岸线蜿蜒曲折,港湾众多,滩涂广阔,而且有154条河流一年四季带着大量的泥沙和有机物流入港湾,所以海岸海水肥沃,浮游生物和海底生物繁多,海岸带底质以泥、砂为主,成为鱼、虾、贝、藻栖息、繁殖生长的优良场所。
海南根据1980~1986年广东省海岸线调查,对港湾的气候条件、台风灾害、盐度、海水温度、径流量、滩涂类型、滩涂面积、海域类型、海域环境、资源生物、优势资源生物种类、资源生物苗种场状况、资源生物生态类型、适用开发类型、开发技术难易程度,开发水平、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等18个因素,进行了养殖、增殖评价。
评价将广东海湾的养殖、增殖开发优势程度分五类区,海南只具有三、四、五类区。
三类区为铺前湾(琼山县、文昌县)、清澜港(文昌县)、后水湾(临高县),四类区为黎安港(陵水县)、新村港(陵水县),五类区为港北渔港(万宁县)。
一、滩涂海滩涂面积、类型、分布。
根据1980~1986年广东省海岸带滩涂综合调查,海南岛滩涂面积(不包括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为72.99万亩,宜海水养殖滩涂面积44.70万亩,占总滩涂面积的61.2%,其中海滩涂分布较大的市县有儋县和文昌县。
我国海洋渔业资源
一、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一)概况我国海洋鱼类近2000种,其中300多种是重要经济鱼类.60—70种是最为常见而产量又较高的主要经济鱼类。
就海区而论,以南海的鱼种最多,有1000多种,其中具有捕捞价值的有100—200种。
东海鱼类有700多种,但产量却比南海高,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
黄海、渤海两个海区的鱼类共有25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约40种。
我国海洋鱼类具有下列特点:(1)鱼的种类多。
中国海从热带、亚热带到温带,跨越近40个纬度。
生活在中国海的鱼类既有暖水性的,也有暖温水性和温水性的,黄海北部有冷水性鱼类。
南海的许多鱼类则与印度洋鱼类相似,因此,我国海洋鱼类的种类位居世界前列。
(2)高产鱼种类少。
中国海水文气象要素的差异大,季节变化亦大,因而适应多种鱼类生活,但也因此不能出现巨大的单一鱼类群体。
除少数鱼种年产量在30万吨以上外,大多数鱼种的年产量约在5万吨以内。
(3)生长快、成熟早、食性复杂。
由于我国近海饵料丰富而广泛,因而缓和了鱼类之间的食饵竞争,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发育。
鱼类初次性成熟的年龄一般为2—3龄,繁殖力比较高。
饵料基础的丰富也使鱼类的食性比食性单纯的高纬地区鱼类复杂得多。
有的鱼既食浮游生物,也食底栖生物。
鱼种间关系复杂。
(4)产卵期交错,产卵场广布。
不同的鱼种产卵的时间不一。
一年四季都有鱼类产卵。
如东海的小黄鱼在3—4月产卵,大黄鱼在4—6月产卵,带鱼在5—7月产卵。
产卵场则广泛分布于江河入海口,近岸浅滩处及离岸较远处等内外水域。
(5)分布比较集中。
中国海的中下层鱼类多为浅海性鱼种,大多栖息在100米等深线以内的海区,受大陆架局限,水平洄游范围较小。
如大黄鱼栖息水深一般不超过60米,小黄鱼在深于100米的海域不多见。
在100—200米深的海域则生活一些暖水性的鱼类。
各种鱼类多麋集在大陆架浅海水域,渔产分布比较集中。
(二)主要经济渔类资源(1)底层经济鱼类资源:底层鱼类是生活在海底和海底附近水层中的鱼类。
琼民源文档
琼民源琼民源是指中国海南省地处琼州海峡之南的大陆架和周边海域,是海南省的重要资源基地和生态屏障。
琼民源地处热带气候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被誉为“东方夏威夷”。
地理特点琼民源位于北纬18°10’至20°10’,东经108°37’至111°03’之间,地处北印度洋西太平洋热带区,属热带海洋气候。
琼民源地理面积约为7.7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约为2.2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为5.5万平方公里。
琼民源地形多样,包括海岛、沙滩、珊瑚礁、海湾、海峡等多个地貌类型。
其中,琼民源的海岛资源非常丰富,有近200个大小岛屿分布在琼民源的海域之中,其中有几个岛屿还具有国际知名度,如三亚、博鳌等。
自然资源海洋资源琼民源的海洋资源非常丰富,是我国海域重要的渔业、海洋能源、海底矿产资源基地。
琼民源海域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包括各类鱼类、虾类、贝类等。
此外,琼民源的海洋能源潜力巨大,尤其是风能和潮汐能的开发潜力。
还有丰富的海底矿产资源,包括天然气、油藏、铜、铅等。
农业资源琼民源的农业资源也非常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糖业基地和热带农产品供应地。
这里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如水稻、橡胶、水果、蔬菜等。
此外,琼民源还拥有丰富的海产品资源,如海参、海螺、海鲜等,对于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
旅游资源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遗产,琼民源具有极高的旅游资源价值。
蓝天、碧海、白沙滩、椰林、温泉等景观成为吸引游客的主要亮点。
此外,琼民源还拥有许多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如世界自然遗产地五指山、亚洲最大的海上溶洞等。
生态环境保护保护琼民源的生态环境是重要的任务之一。
为了保护琼民源的自然资源,政府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同时,加强环境监测、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建设等措施也得到了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另外,海洋环境保护也是琼民源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渔业资源调查报告
渔业资源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背景二、调查区域和调查时间调查区域为XX海域,位于XX省的XX市附近,这一海域是当地重要的渔业资源产地。
调查时间为2024年8月。
三、调查方法和内容为了准确了解渔业资源的情况,我们采取了多种调查方法和手段。
主要内容包括:1.网箱捕捞:设置网箱进行渔业资源调查,选择适当的捕捞时间和地点,通过捕捞获得各种不同种类的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
2.底拖网捕捞:使用底拖网对渔业资源进行调查,通过拖网收集样本,包括鱼类、贝类和底栖生物等。
3.采样分析:对捕获的样本进行物种鉴定和数量统计,确定各类渔业资源的分布范围和数量。
4.生态调查:通过水质测试和底栖生物调查等手段,了解渔业资源生长环境的特征。
5.问卷调查:对当地渔民和渔业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渔业资源分布和质量状况的看法和意见。
四、调查结果根据以上采样和调查分析,我们得出以下调查结果:1.渔业资源种类丰富:调查海域内存在多种鱼类、贝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包括黄鳍大马哈鱼、红海绵宝宝、柳叶鲈鱼等。
2.资源分布不均:不同种类的渔业资源在海域内的分布存在差异,部分鱼类资源主要分布在沿岸区域,而贝类资源主要分布在海域的深水区。
3.渔业资源数量下降:与历史数据相比,本次调查发现渔业资源的数量明显下降,可能受到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等因素的影响。
4.生态环境状况:调查发现,渔业资源的减少可能与水质恶化和生态环境破坏有关,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措施。
五、建议和措施基于上述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引入渔业休渔制度:通过实施渔业休渔制度,限制渔业资源的捕捞,以促进资源的恢复和保护。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海洋环境的监测和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渔业资源生长环境。
3.宣传和教育:加强对渔民和渔业企业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其对渔业资源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4.合理利用资源:制定渔业管理措施,限制过度捕捞,同时鼓励渔民采用科学的捕捞方式,合理利用渔业资源。
渔业资源评估报告模板
渔业资源评估报告模板渔业资源评估报告模板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 背景介绍:对所评估的渔业资源进行背景介绍,包括所在地区、资源类型等相关信息。
2. 方法和数据:说明评估所采用的方法和获取数据的途径,包括主要依据、样本选择、调查方法和统计分析等内容。
3. 评估结果:对渔业资源的数量、分布、结构等方面进行评估,包括资源的数量、分布、生产状况和可持续性等指标。
可以使用图表和统计数据来呈现评估结果。
4. 问题和挑战:评估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包括数据不完备、评估方法的局限性等,以及对于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5. 结论和建议:根据评估结果,对渔业资源的状况和可持续性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包括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下面是一个示例回答,供参考:渔业资源评估报告1. 背景介绍本次渔业资源评估任务针对中国南海地区的海洋渔业资源进行评估。
该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渔业资源产地之一,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种类和数量。
2. 方法和数据评估方法采用了多种途径,包括实地调查、样本采集、统计分析等。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官方渔业统计数据、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渔民的投资和生产情况等。
3. 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显示,南海地区的渔业资源种类多样,包括鱼类、甲壳类、贝类等。
然而,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等原因,部分渔业资源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同时,资源分布也存在不均衡的情况,部分地区资源丰富,而部分地区资源稀缺。
4. 问题和挑战在评估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数据不完备的情况,部分地区的渔业统计数据缺乏更新和准确性。
其次,评估方法中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也需要考虑,例如样本选择可能存在偏差等。
5. 结论和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我们认为南海地区的渔业资源存在潜在的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首先,应加强对于渔业资源的监测和统计,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其次,需要制定和实施合理的渔业管理政策,限制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等行为。
海南渔业资源分析
第二篇渔业资源第一章海洋与渔业资源第一节资源南海位于中国最南端,是中国最大的陆缘海,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省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是海南岛陆地面积的60倍。
南海渔业资源种类繁多,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有200多种。
早在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九年(43年),伏波将军马援平交趾,来海南抚定珠崖,“调定城郭,置井邑”,置珠崖郡,明帝永平十年(67年),汉族人陆续来海南沿海地区,进行通商贸易,海南地区的珠玑、玳瑁、犀角、广幅布和热带果品已声闻中原。
这说明海南岛渔民早在那个时期已在南海从事渔业生产,之后,南海一直是海南岛海洋渔业的生产海域。
文昌县、琼海县等地渔民凭着智慧和勇敢,远闯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从事海洋捕捞生产活动。
海南岛四面环海,海岸线蜿蜒曲折,港湾众多,滩涂广阔,而且有154条河流一年四季带着大量的泥沙和有机物流入港湾,所以海岸海水肥沃,浮游生物和海底生物繁多,海岸带底质以泥、砂为主,成为鱼、虾、贝、藻栖息、繁殖生长的优良场所。
海南根据1980~1986年广东省海岸线调查,对港湾的气候条件、台风灾害、盐度、海水温度、径流量、滩涂类型、滩涂面积、海域类型、海域环境、资源生物、优势资源生物种类、资源生物苗种场状况、资源生物生态类型、适用开发类型、开发技术难易程度,开发水平、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等18个因素,进行了养殖、增殖评价。
评价将广东海湾的养殖、增殖开发优势程度分五类区,海南只具有三、四、五类区。
三类区为铺前湾(琼山县、文昌县)、清澜港(文昌县)、后水湾(临高县),四类区为黎安港(陵水县)、新村港(陵水县),五类区为港北渔港(万宁县)。
一、滩涂海滩涂面积、类型、分布。
根据1980~1986年广东省海岸带滩涂综合调查,海南岛滩涂面积(不包括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为72.99万亩,宜海水养殖滩涂面积44.70万亩,占总滩涂面积的61.2%,其中海滩涂分布较大的市县有儋县和文昌县。
海南捕鱼活动策划方案模板
一、活动背景海南作为中国最南端的岛屿,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独特的渔村文化。
为弘扬海洋文化,丰富游客体验,提高当地渔业经济效益,特策划海南捕鱼活动,让游客亲身感受渔村生活,体验捕鱼乐趣。
二、活动目标1. 增强游客对海南渔村文化的了解;2. 提高游客参与度,丰富旅游体验;3. 促进海南渔业经济发展,带动渔村旅游;4. 加强渔民与游客之间的交流互动。
三、活动主题“海岛风情,渔村人家——海南捕鱼乐翻天”四、活动时间即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五、活动地点海南省各沿海渔村六、活动内容1. 活动前准备(1)联系当地渔民,了解捕鱼工具和捕鱼技巧;(2)准备活动所需物资,如渔网、鱼竿、鱼饵等;(3)组织活动讲解员,负责现场引导和讲解;(4)制定安全预案,确保游客和渔民安全。
2. 活动流程(1)集合:游客在指定地点集合,工作人员发放活动装备;(2)讲解:讲解员向游客介绍捕鱼工具、技巧和注意事项;(3)分组:游客按照人数分组,每组配备一名渔民指导;(4)实践:游客在渔民指导下进行捕鱼实践;(5)分享:渔民与游客分享捕鱼心得,交流海洋文化;(6)用餐:品尝当地特色渔家美食;(7)合影留念:游客与渔民合影,记录美好时光;(8)返程:游客乘坐交通工具返回市区。
3. 活动特色(1)亲子互动:为家庭游客提供亲子捕鱼活动,增进亲子关系;(2)渔民体验:邀请渔民参与活动,让游客感受渔村生活;(3)渔村风光:游览当地渔村,欣赏海岛风光;(4)特色美食:品尝当地特色渔家美食,体验海岛风情。
七、宣传推广1. 线上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2. 线下宣传:在旅游景点的广告牌、宣传册等地方投放广告;3. 合作推广:与旅行社、酒店、餐饮企业等合作,共同推广活动。
八、活动保障1. 安全保障:制定安全预案,确保游客和渔民安全;2. 物资保障:准备充足的活动物资,确保活动顺利进行;3. 后勤保障:安排工作人员负责现场引导、讲解、协调等工作;4. 媒体报道:邀请媒体进行活动报道,提高活动知名度。
海南海鱼养殖条件
海南海鱼养殖条件海南是中国著名的海鱼养殖基地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水资源,特别适宜进行海鱼养殖。
下面我将从水质、气候、水温、饲料和管理等几个方面来介绍海南海鱼养殖的优越条件。
海南拥有优质的水质条件,是海鱼养殖的重要保障。
海南周围环海而居,水质清澈透明,富含丰富的海洋生物营养物质,为海鱼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此外,海南的海洋水域受陆地污染影响较小,水质相对较纯净,有利于海鱼的健康生长。
海南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海鱼养殖。
海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降水充沛,光照充足。
这种气候条件使得海南成为了海鱼生长的理想之地。
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温度,有利于海鱼的新陈代谢和养殖效果。
海南的水温条件也非常适宜海鱼养殖。
海南水域的水温相对较高,冬季最低水温也在20摄氏度以上,夏季水温在28摄氏度左右,这种水温条件非常适合大多数海鱼的生长。
温暖的水温不仅有利于海鱼的摄食和消化,也有助于提高海鱼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饲料是海鱼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海南拥有丰富的饲料资源。
海南周围海域富含各种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这些生物是海鱼的重要饲料来源。
此外,海南还有丰富的海藻资源,可以作为海鱼的饲料补充,提高海鱼的养殖效益。
海南在海鱼养殖管理方面也具备一定的优势。
海南的养殖企业在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上有着丰富的积累,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养殖,提高养殖效益。
同时,海南还有相关的监管机构和支持政策,为海鱼养殖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海鱼养殖条件,包括优质的水质、适宜的气候和水温、丰富的饲料资源以及科学合理的管理经验。
这些条件使得海南成为了海鱼养殖的理想之地,也为海鱼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海南的海鱼养殖业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篇渔业资源第一章海洋与渔业资源第一节资源南海位于中国最南端,是中国最大的陆缘海,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省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是海南岛陆地面积的60倍。
南海渔业资源种类繁多,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有200多种。
早在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九年(43年),伏波将军马援平交趾,来海南抚定珠崖,“调定城郭,置井邑”,置珠崖郡,明帝永平十年(67年),汉族人陆续来海南沿海地区,进行通商贸易,海南地区的珠玑、玳瑁、犀角、广幅布和热带果品已声闻中原。
这说明海南岛渔民早在那个时期已在南海从事渔业生产,之后,南海一直是海南岛海洋渔业的生产海域。
文昌县、琼海县等地渔民凭着智慧和勇敢,远闯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从事海洋捕捞生产活动。
海南岛四面环海,海岸线蜿蜒曲折,港湾众多,滩涂广阔,而且有154条河流一年四季带着大量的泥沙和有机物流入港湾,所以海岸海水肥沃,浮游生物和海底生物繁多,海岸带底质以泥、砂为主,成为鱼、虾、贝、藻栖息、繁殖生长的优良场所。
海南根据1980~1986年广东省海岸线调查,对港湾的气候条件、台风灾害、盐度、海水温度、径流量、滩涂类型、滩涂面积、海域类型、海域环境、资源生物、优势资源生物种类、资源生物苗种场状况、资源生物生态类型、适用开发类型、开发技术难易程度,开发水平、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等18个因素,进行了养殖、增殖评价。
评价将广东海湾的养殖、增殖开发优势程度分五类区,海南只具有三、四、五类区。
三类区为铺前湾(琼山县、文昌县)、清澜港(文昌县)、后水湾(临高县),四类区为黎安港(陵水县)、新村港(陵水县),五类区为港北渔港(万宁县)。
一、滩涂海滩涂面积、类型、分布。
根据1980~1986年广东省海岸带滩涂综合调查,海南岛滩涂面积(不包括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为72.99万亩,宜海水养殖滩涂面积44.70万亩,占总滩涂面积的61.2%,其中海滩涂分布较大的市县有儋县和文昌县。
儋县22.38万亩、文昌县13.54万亩。
海南沿海各市县海滩涂面积表表2—1单位:万亩按成因和所取的地貌划分,海南滩涂可分为三角海岸滩涂、泻湖溺谷湾海岸滩涂和平直海岸滩涂三种类型。
其中三角海滩涂分布于河口三角洲前缘,海滩涂物质来源主要是由于河流输沙堆积而成连续成片,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等河口三角洲。
泻湖溺谷湾海涂,由潮流和陆地暴流、散流搬运泥沙在海湾内沉积而成,此类海滩涂在海区分布不连续,在海湾内的分布视海湾大小、掩护条件和物质来源多少而定,铺前港、清澜港等。
平直海滩涂发育于较平直海岸,海涂的物质来源,由于地域附近海岸流浊堆积或浅海沉积物搬运堆积而成。
组成物质较粗,部分为砾或礁坪,岛西岸和南岸均有分布。
二、浅海海南浅海(从低潮带水深0~10米等深线)的浅海面积有326.6万亩,其中水深0~5米面积有132.8万亩,水深5~10米面积有193.8万亩,据调查资料提供可养浅海面积有21.45万亩,占水深0~10米深浅海总面积的6.6%。
水深0~10米浅海面积较大的市县为东方县81.79万亩,其次为乐东61.15万亩。
海南岛沿海水深0~10米浅海域面积表表2—2单位:万亩三、水温盐度海南地处热带与亚热带,属于热带季风性海洋湿润气候,最显著的特点是终年常夏无冬,干湿分明,阳光充沛,海区年平均气温24℃左右,7月平均气温最高可达28℃以上,一月较低,平均气温17℃以上,按气温标准,北纬20度以南为常夏之海。
在大气温度的影响下,海南海域海水的水质良好,水温、盐度适中,宜于发展海水养殖业。
海南各海域水温(表层)盐度(表层)表表2—3四、品种资源海南岛与沿海海岛潮间带生物种类经调查鉴定为6类100科340种,以软体动物占比例最多,有55科190种,占55.9%;其次为鱼类12科63种,占18.53%(内观赏鱼9科52种);其他,如藻类18科54种,占15.88%;甲壳类9科20种占5.58%;棘皮类4科10种,占2.94%;多毛类2科4种,占1.18%,总平均生物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年平均生物量为2949.56克/平方米,平均栖息密度为283.98个/平方米。
还有西沙群岛潮间带生物,经调查鉴定共有7类105科655种,其中软体动物类51科287种,占西沙群岛总生物种类的43.82%;鱼类15科250种,占38.17%;藻类13科30种,占4.6%;棘皮动物类18科46种,占7.0%;甲壳物类3科7种,占1.07%;腔肠动物类16科43种,占6.56%;多毛类2科2种,占0.3%,西沙群岛总平均生物量为980.19克/平方米,总平均栖息密度27.48个/平方米,其生物量和生物密度均比海南岛海域低。
海南可供养殖、增殖海产品种有4大类,近70种,主要有:1.鱼类:普通鲻鱼、棱鲻、粗鳞鲻、黄鲻、白鲻、真鲷、平鲷、黑鲷、黄鳍鲷、赤点石斑、巨石斑、鲑点石斑、青斑、魳鱼、鲳鱼、尖吻鲈、七星鲈、中华乌塘鳢、日本鳗鲡(白鳝)、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遮目鱼、大海马、三斑海马等。
2.虾蟹类:斑节对虾、长尾对虾、墨吉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刀额新对虾、近缘新对虾、红斑对虾、绵绣龙虾、中国龙虾、波纹龙虾、密毛龙虾、锯缘青蟹、梭子蟹等。
3.贝类:近江牡蛎(蚝)、褶毛蛎(蚝)、泥蚶、毛蚶、翡翠贻贝、马氏珍珠贝、白蝶珍珠贝、黑蝶珍珠贝、企鹅珍珠贝、解氏珍珠贝、中国缘螂(大头蛏)、红肉蓝蛤(红肉)、偏顶蛤、杂色蛤仔、菲律宾蛤仔、文蛤、寻氏肌蛤(薄壳、好仔)、西施舌、栉江瑶、华贵栉孔扇贝、杂色鲍、九孔鲍等。
4.藻类:主要有马尾藻、麒麟菜、拟石花菜、沙菜、凤尾菜、细江蓠、芋根江蓠、红江蓠、缢江蓠、真江蓠、紫菜、螺旋藻等。
此外,还有棘皮类的海胆、海参、海兔等。
第二节主要经济鱼虾类分布海洋水产资源包括鱼类、甲壳类、头足类、爬行类、哺乳类、藻类等海洋生物,以鱼类占大多数,是海洋捕捞的重要对象。
一、鱼类20世纪80年代后期,南海海域已有记录的鱼类资源的种类,根据其栖息生态习性,分布于大陆架海域的有1004种,隶属于173科、499属;分布于大陆坡海域的有200多种,隶属于25科、81属。
鱼类资源的种类虽然繁多,但渔获组成中经常出现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只有100多种。
年平均占渔获物组成1%以上的仅有30多种,如蓝圆鲹、金色小沙丁、鲐鱼、竹荚鱼、黄鳍马面纯、带鱼、大眼鲷、金线鱼、鲱鲤、印度双鳍鲳、二长棘鲷、黄鲷、马拉巴裸胸鲷、红鳍鲷、海鳗、深水金线鱼、日本金线鱼、石斑、圆腹鲱、石鲈、蛇鲻、中华小公鱼、绒纹单角纯、青带小公鱼、乌鲳、长体圆鲹、东方豹鲂鮄、大头狗母鱼、青鳞鱼等。
其中以碜科鱼类产量较高,在海洋捕捞产量中居于优势地位;黄鳍马面鲍则波动较大,该鱼类旺发年份,在整个海洋捕捞产量中所占的比重也很大。
二、虾类海南海域的甲壳类主要是虾类,分布于大陆架区的有135种,隶属于18科、53属,其中广泛分布于近海区的只有20多种,数量最多的是须赤虾、刀额新对虾、鹰爪虾,其次为短沟对虾、日本对虾、近缘新对虾、斑节对虾、墨吉对虾、中型新对虾、长毛对虾和长额仿对虾等;分布于大陆坡水深400~600米海域的虾类有96种,隶属于18种、46属,其中以拟须虾、长肢近对虾、绿须虾、刀额拟海虾的数量最多。
三、头足类头足类主要分布于大陆架海域,终年可以捕获,已有记录的为70多种,其中以枪乌贼(鱿鱼)的数量最多,年产量在1万吨以上。
在枪乌贼的产量中,又以中国枪乌贼的产量最高,约占90%。
大陆斜坡的头足类已采集的种类只有21种,隶属于14科、18属,种类不多,各类的数量也少。
南海海洋捕捞主要品种表表2—4注:南海鱼类多达1000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有200多种。
第三节渔业资源变化南海海域渔业资源种类多,组成复杂。
其生物学特征是寿命短,生长快,性早熟,生殖力强。
但渔业资源是一种生物资源,一方面由于自身的生长繁殖而增加;另一方面又由于自然死亡和人类捕捞而减少。
如果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就能长久地获得最大的产量,如果利用过度,就会使资源遭受到破坏而衰退。
20世纪60年代之前,由于南海区沿海各省、区从事海洋捕捞生产的渔船发展速度较慢,而且机械化程度不高,因而整个海洋捕捞的强度不大。
尤其是占海洋捕捞产量70%以上的风帆拖网作业渔船,都在每年6~8月间停港修船补网,形成自然休渔期,使渔业资源得到休养生息。
因此,海洋渔业资源相对稳定。
20世纪6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70年代后,由于沿海地区(包括港、澳地区)机动渔船发展迅速,捕捞船只大量增加,而且大部分渔船常年不停地进行捕捞生产,其作业海域又集中在沿岸和近海渔场,加上普遍采用现代化的助渔导航仪器,渔具渔法亦不断改进提高,因此,使整个捕捞强度超过了资源的再生能力,南海近海传统渔场渔业资源的种类组成和渔汛特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1.渔获物中主要为次新型种类,原始型种类所占比例越来越小。
2.捕捞群体明显地由低龄个体组成,渔获物个体长度越来越小。
3.在底层拖网作业的渔获物中,蛇鲻、金线鱼、鲱鲤、蜮鱼、带鱼、大黄鱼、二长棘鲷、鲳鱼、石斑、海鳗、马鲛、红鳍笛鲷、黄鲷、刺鲳、裸胸鲹、短尾大眼鲷、鳓鱼、四指马鲅、鲥鱼、海鲶、鳘鱼、头鲈等主要经济鱼类和枪乌贼、乌贼等头足类所占的比例显著下降,黄鳍马面鲀等低值鱼类的比例则大幅度上升。
4.蓝圆鲹、金色小沙丁等主要中上层鱼类锐减。
清澜渔汛围网作业1972年汛期总产量达3.3万吨,由于仓容、调拨和运输等跟不上去,造成0.6万吨鱼货腐烂变质,国家财产损失达19万元。
但是,万山、清澜等主要灯光围网作业渔场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一直形不成渔汛,围网作业的捕捞产量从1972年的14。
4万吨下降至1976年的7.3万吨。
5.渔船平均千瓦功率产量从1978年的0.742吨下降至1990年的0.623吨。
根据渔业资源的上述变化,结合渔业资源调查方面的资料,20世纪80年代后期,水产科研部门评估认为:南海北部沿岸浅海区的渔业资源已利用过度,一些优质鱼类的资源严重衰退;近海区的资源已充分利用;外海的资源属中等利用程度,尚有一定开发潜力。
南海南部(一般系指北纬12°以南的中国海疆),无论是中上层鱼类或底鱼类以及各类名贵的岩礁性鱼类和海参、贝类等海珍品,均有一定开发利用潜力。
海南海洋捕捞渔业机动渔船每千瓦功率渔获量统计表表2—5单位:吨第二章淡水资源第一节资源一、水域资源海南现有山塘1458宗,水库989宗(其中大型水库4宗,中型水库66宗),淡水池塘星罗棋布,岛内有河流154条,主要河流19条,其中集水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38条,大于3000平方公里的南渡江、万泉河和昌化江被称为海南三大河流,主要河流发源于五指山。
1988年,全省进行县级调查,淡水可养水面78.69万亩。